最新学生搬迁工作总结 仓库搬迁工作总结(优质5篇)

时间:2023-09-10 10:18:54 作者:翰墨 工作总结 最新学生搬迁工作总结 仓库搬迁工作总结(优质5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学生搬迁工作总结 仓库搬迁工作总结篇一

在忙忙碌碌中送走了20xx年,在20xx年对本人来说还是收获颇多,当然这些收获与公司领导的帮助和关心是分不开的。

优秀的企业需要优秀的团队,做为这个团队的.一份子,为这个团队的成长贡献自己微薄力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到来的20xx年,本人将继续以满怀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站在库管的职位上,感到身上的担子和责任重大,作为一个库管,在这我对库管做了以下诠释:“pe管材、pvc管材、管件等”包罗万象,客观存在,但那只是其表现形式,其实物料就是钱,物化了的钱,而仓库就是放钱的口袋。库管是仓库的管家,权力小但责任大,所以我们对材料就应该就像对待自己家的东西一样,我相信我们每个仓管都会做到的。这都是对公司利益的保障和对公司利益和形象的负责,这也是我作为一个仓管应尽的责任,我将责无旁贷。

1、负责仓库各种材料的入库工作。严格把好验收关、按入库要求,对入库的材料及时进行外观质量和数量检验,检验合格材料严格遵守公司入库制度及时在nc和台账上面做好入库记录。入库时手续检验不合要求不准入库。

2、合理做好材料出库。出库的材料由质量部检验合格,然后对所出库的材料进行配货,货物配好后方可装车,销售和转运的材料要当面和托运人员或提货人员清点清楚,出库手续须有主管领导、财务、托运人员或提货人签字确认出库。出库时手续不全不发货,特殊情况须经有关领导签批。做到以公司利益为重,爱护公司财产。

3、出入库的材料要及时记录账目,对仓库材料要急时清点记录。产品状况有明确标示。一切凭有效凭证及时办理相关nc账目,不得随意操作。仓库有自己的材料保管账目。正确规范记录材料出入库及结存数量。负责定期对仓库材料盘点清仓,做到账、物、卡三者相符。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仓库库存的盘点、盘亏的处理及调帐工作,保证库存报表的上交时间和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4、合理安排材料在仓库内的存放次序。pvc、pe管材合理的规划利用存放场地。安标准码放、做好标示记录,管件按产品种类、规格、等级分区堆码,不得混和乱堆,做到货物之间的墙距、垛距、灯距,以便发货通畅,保持库区的整洁。能真正掌握材料的进、出、存的工作流程,采用货位编号,做到先进先出、材料堆放整齐、摆设合理。同时也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作用。

5、对库存的材料及销售材料做好安全防护,严格遵守岗们安全职责防止不安全的事故发生。做到每周一次对材料仓库及材料存放地点进安全检查和清洁工作,对仓库材料做好防晒、防火、防盗。销售出库的材料和转运的材料必须要求托运和转运的车辆做好材料防护,防止公司的财产受到损失。

学生搬迁工作总结 仓库搬迁工作总结篇二

(一)本行业全年未发生亡人火灾事故。

(二)全年未发生一般火灾事故,未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

我局成立了以张政杰同志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新都区交通运输局20xx安全(消防)工作安排意见》,与局属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安全(消防)目标责任书》和《综治(维稳)目标责任书》,每季度坚持召开一次安全消防例会,组织学习各级关于加强安全消防生产工作一系列文件,通报事故案例和局季度安全消防大检查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安全工作任务,强调安全(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为切实加强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按照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新都区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印发了《新都区交通运输局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新都交运〔20xx〕341号),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成立了局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全行业开展了一次消防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查火灾隐患1起,整改1起。

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抓好《^v^消防法》、《四川省消防条例》及《成都市消防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办宣传专栏5期,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利用广播宣传消防知识140余小时。局属各运输企业结合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消防培训及演练。据不完全统计,下属企业全年共举办消防安全培训(演练)10期,培训员工1000余人。

我局在春节、“五一”、国庆等特殊重要时段,均对各单位办公室、财务室、档案室、对外窗口场所、厨房、配电室、保管室、家属院落等地方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了检查。检查的内容是:用电、用气情况,消防设施、设备是否配备和有效,重点是客运车辆的消防器材是否齐全有效,在检查中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均要求责任单位立即整改。今年全系统共计新增(更换)灭火器18支、更换插座15个,更换车载灭火器10个,投入经费5000余元。

我局先后4次组织相关科(股)室,在区内各客货运输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开展了“百安”活动、“安全生产月”、“平安交通”创建活动、“”消防日等专项消防安全大检查,共检查企业40余家次。通过检查促使企业在几下四个方面有所完善:一是企业成立了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统一领导部署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职责;二是成立了消防安全工作机构,落实了消防工作职责到岗位,建立了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和火灾隐患排查制度,定期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使消防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加强了公共消防设施、设备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对各场所和车辆应配备的消防池、消防栓、逃生锤、灭火器、消防报警等各种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四是督促各企业在重大节假日前均自觉进行一次全面的消防安全大检查,特别是各客运企业要对营运车辆电路、油路有无短路、漏电、漏油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学生搬迁工作总结 仓库搬迁工作总结篇三

一、基本情况

1、2017 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10 万人,主体工程完工 20811 户、64369 人,完工率 ,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 160%。

2、2017 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10 万人,主体工程完

工 29596 户、93887 人,完工率 ,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 117%。

3、2017 年已入住 17678 户、54673 人;2014 年已入住3132 户、10214 人,两年滚动入住 20810 户、64887 人,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 108%。

2017 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 10 万人任务,需总投资 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建房和基础设施补助资金 5 亿元,(人均补助标准 5000 元,其中:建房补助 4200 元/人,基础设施补助 800 元/人);后续产业奖补资金 亿元,整村推进项目资金 亿元,市县配套、整合部门资金 5 亿元,农民自筹 22 亿元。

二、工作亮点

一是制度推动、进展顺利。各地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整个扶贫开发工作的突破口,逐级签订责任书,并建立目标责任制、进度通报制、督察问责制和工作约谈制,定期公布工程进展,推进工作进度。截至 10 月底,已经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主体工程完工率目标任务指标。

等项目资金,人均补助提高近万元。在此基础上,整合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实施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调动了群众搬迁积极性,提升了扶贫移民工程建设水平。

三是产业配套、跟踪服务。阳泉市组织工矿商贸企业和党政机关对搬迁村的产业发展进行对口帮扶,规定工矿商贸企业帮扶额度每年不得低于 10 万元,并且进行连续帮扶,鼓励企业对搬迁旧村进行产业开发。各地依托当地特色种养基地、超前谋划、同步安排产业开发项目,推行“一户一圈”、“一户一店(农家旅店)”、“一户一棚”等新模式。实施定向移民、有业安置。右玉县高家堡乡移民小区为每户配套建设一个养羊圈舍;二十五湾村移民小区,利用相邻水库的休闲旅游优势,帮助农民建起一户一院的农家乐式院落;天镇县南河堡乡闫家园移民新村,每户新房配套建设一栋蔬菜大棚,韩小屯村移民小区利用整村推进项目,新建一座养猪场,引进种猪 344 头,带动 439 户移民发展养殖,增加收入。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紧盯目标、督导检查。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查找薄弱环节,分析研判形势,采取倒排工期的方式,重点瞄准移民搬迁滚动入住率这一指标,有重点地对开工迟缓、入住率不高的市、县进行分批次专项督导推进。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协调当地党委、政府解决工作困难,确保圆满完成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加大投入、提高标准。晋城市在省级补助标准基础上,市级增加补助每人 2000 元,并对重点贫困县陵川县再增加补助每人 1000 元;长治市财政每人增加补助 2500 元,其中沁源县财政每人再增加补助 13800 元;吕梁市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人增加补助 200 元,并列入年度预算;阳泉市加大资金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补助达到每人 9000 元。乡宁县财政增加扶贫资金 600 万元,其中 200万元用于移民搬迁。

三是多措并举、解决用地。长治、忻州等地充分利用旧农场、旧林场、旧学校、倒闭工矿企业闲置土地,建设移民新村。一些搬迁村集体采取劈山填沟、平整河滩、土地置换等方式,尽量降低用地成本,解决用地困难。大同市南郊区将 4 个贫困村整体搬迁到同煤集团开发区和市政府棚户改造区,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解决贫困群众搬迁用地困难。

困群众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吕梁市抓住采煤区沉陷治理这一机遇,调动企业积极性,将扶贫移民资金与企业自有资金捆绑使用,加快推进扶贫移民搬迁。

五是示范引路、推广典型。为了及时推广各地工作中好的经验、作法,今年,我们组织召开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交流会,总结推广五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模式,即:阳高县设施农业与搬迁建房相结合的产业开发模式;左权县移民搬迁与旧村开发利用的庄园经济模式;五寨县整乡搬迁集中建设单元楼小区的城镇化安置模式;阳曲县、万荣县吸引企业参与移民搬迁工程的市场化开发模式;壶关县分类规划设计、集中安置特殊困难群体的分类搬迁、社会保障模式。今年,我办还多次编发简报、新闻报道各地移民搬迁典型经验。

四、关于我省移民搬迁存在的突出困难和瓶颈

突出的困难问题和瓶颈制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土地问题。2017 年之前,我省对易地扶贫搬迁用地指标没有下达计划,一些地方指标不够,存在未批先建问题,有的土地和规划不好调整。由于土地和规划的相关手续不能及时办理,导致房屋使用证也不能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在城镇安置建设用地与市场同价、费用高。搬迁旧村的宅基地等土地资源绝大多数没有盘活、没有进入市场交易,没能给贫困户带来财产性收入。

2、产业配套问题。以前,移民搬迁更多地考虑的是搬迁问题,没有将产业配套同步规划,或是将移民与产业结合的不紧密,未将新村产业作为必备内容。产业项目规模小、覆盖面窄、带动力不足。

3、农民自筹问题。目前,我省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入户均建房补助不足2 万元,我省建房平均每套房10-13万元。部分贫困群众举债搬迁,经济负担越来越重;部分贫困户存在想搬搬不动的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重点资金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作为xxx扶贫办确定的“三大品牌”之一,需要拿出专项资金、出台重点政策措施、确定具体目标,强力推进。

二是建议联系国家有关部委出台易地扶贫搬迁用地享受保障性住房用地政策。支持移民新村和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三配套政策。

三是建议在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时,优先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新村、搬迁户。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进一步调动贫困群众的搬迁积极性。

府的安排,上门入户进行核查,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全镇共拟确定精准扶贫对象 1233 户,其中精准扶贫易地搬迁272 户,目前在建 92 户,完成 42 户。

为了更好对接易地搬迁政策,灵活打造安居工程,结合村情实际,我镇探索出以下几种易地搬迁模式。

一是以石山村为代表的“农民下山”易地搬迁模式。石山移民新村项目是白霓镇积极对接雨山片区群众搬迁愿望,探索精准扶贫“农民下山”模式打造的安居工程。该项目位于石山村十三组(大市小学对面),规划总面积 40 亩,安置移民 100 户,分三年实施完成。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全面进入装修阶段,总投资 600 万元,户均建筑面积 280 ㎡,平均售价 18 万元,可安置移民 33 户,已入住 7 户,其中石山村同步搬迁 1 户,另有易地搬迁贫困户 2 户计划入住。项目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移民自愿预订,政府招商代建,惠农项目配套”的模式,不仅让雨山人民告别了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配套服务,而且结合村卫生室、茶园、大市小学等资源,实现了住户就近就医就业就学,在解决周边茶园用工难问题的同时,增加了住户收入,从根本上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二是以油市村为代表“拆旧建新”易地搬迁模式 。

精准扶贫贫困户 3 户。截至到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将于 2016 年 6 月投入使用。该项目。安置点按照“节约土地,拆旧建新”的理念,将村废弃的烂泥塘、闲置的老屋进行集中改造,按照“统一规划、招商代建”的模式建设。同时将村庄环境整治与安置点建设统筹起来,大力推进村庄绿化、卫生、供排设施综合治理;流转土地 20 亩,为贫困户建设小龙虾养殖基地,实现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既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状,又培植了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农户赖以生存的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村情实际的内涵发展路子。

由村集体带头,贫困户配合,将土地流转集中,合力发展高端蔬菜大棚种植产业,真正实现了政府不背债、村级有发展、群众得实惠、农村更文明的目标。

四是以浪口村为代表的“村企合作”易地搬迁模式。浪口陈家咀移民新村是采取“政府奖补、企业赞助、群众自筹”多元化投入建设的一个新型韩式农村社区,是白霓镇探索“村企合作”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模式的一项积极尝试。项目位于白霓镇浪口村八组陈家咀,总占地 15 亩,建筑面积 3000㎡,总投资 250 万元,计划安置 20 户。其中易地搬迁贫困户 3 户 18 人。该项目采取“企业规划控制,政府奖补引导,村民自主施工”的建设模式,目前主体一层己建设完成。浪口移民新村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景区环境和库区群众的居住条件,而且能够依托“三特浪口度假区”的旅游龙头带动作用,结合旅游扶贫,通过从事旅游服务业解决移民安置点内住户就业问题,与三特公司“互补双赢”发展,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步入小康。

以上四种模式是我镇在推进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工作中探索出的新举措,是我镇坚持科学、绿色、协调发展的新战略,是我镇举全镇之力攻扶贫之坚的新路子。

学生搬迁工作总结 仓库搬迁工作总结篇四

历时2个多星期的搬迁工作已经结束,从整体上来说,本次搬迁工作还是很成功的。在整个搬迁工作中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且按照时间截点完成相应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全部事情都是一环扣一环,需要参与的每位同事按时按质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做好相互配合。

在整个搬迁工作中,我的主要工作是:

搬迁前期:

4. 在搬家前将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清理,打包。从不常用的东西开始整理,贴上标签。

5. 汇总搬迁费用预算;

6. 协助xxx与装修公司沟通工作,督促装修工作按时间截点交房;

7. 电话线办理过户移机手续;

搬迁:

1. 安排搬迁值班人员并分配工作;

搬迁后期:

1. 公共物品、家具的摆放调整,书柜文件柜分配;

学生搬迁工作总结 仓库搬迁工作总结篇五

我县自2018年6月1日零点正式启动殡葬改革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v^殡葬管理条例》、《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殡葬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基本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殡改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基本实现火化率100%。自殡改启动以来,截至4月底,全县共计死亡7611例,火化7610例,基本实现了殡改的初始目标。遗体火化已作为一项丧葬习俗深入人心。

二是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基本建成乡级公墓14处,建成墓穴5053个,建成村级公墓194处,建成墓穴21980个,保证了集中安葬政策落实。

按照“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指挥长,县长为副指挥长,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殡葬改革工作指挥部,统筹领导全县殡改工作。指挥部下设宣传、督查、执法协调、纪律保障、综合办公室等,明确了各级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各乡镇村也分别成立了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任务,为殡葬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是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我县县情、民情等实际,相继出台了《宿松县殡葬改革实施方案》、《宿松县殡葬管理办法》、《关于成立宿松县殡葬改革工作指挥部的通知》、《宿松县殡葬管理工作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宿松县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惠民工程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殡改的起始时间、目标、任务等。全县自2018年6月1日零时起正式启动殡改工作,6月1日零时后城乡死亡人员一律实行火化。

二是建立了责任包保机制。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殡葬改革县干联系和县直单位责任包保制度的通知》,通知规定,县干和县直单位联系包保乡镇;各乡镇也按县里要求,实行乡干包村,村干包组的工作机制,并明确了村级殡改联络员,以确保殡改工作首战告捷。殡改启动后,各包保责任人和包保单位迅速落实到位,坚持驻守在第一线,指导各乡镇开展殡改工作,保证了殡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签订了殡改承诺书。各级党员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均签订了殡改承诺书,承诺带头执行殡葬改革,遵守殡改政策,包保直系亲属遵守殡改各项规定,并积极做好朋友及身边群众的思想工作,做到文明、节俭办丧事。

为全面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县政府加大了殡葬设施投入力度。投入资金约1300万元用于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

一是拓宽并硬化了出入殡管所的通道。

二是修建了大型停车场。

三是兴建了六间告别厅。

四是添置了四台火化炉、骨灰粉碎机等设备。

五是新购置遗体接运车辆14部。

六是公开招标采购一批骨灰盒,免费为死亡的城乡居民提供一个300元的骨灰盒。去年底县财政又投入1400万元用于各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为我县殡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基础保障。

殡改启动前县物价局就对我县殡葬服务项目收费进行了逐项核定,各收费项目均实行政府定价管理。在遗体接运、馆内搬运、消毒、存放及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殡葬基本服务中,均明确了收费标准。县殡仪馆也将殡仪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和相关政策上墙公示,做到了服务项目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服务内容公开、服务程序公开、服务承诺公开、接受监督公开,让丧属透明消费、满意消费。

一是加大殡改宣传工作力度,扩大殡改政策的群众知晓率。为使全县殡葬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县政府对殡葬改革宣传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具体目标任务。4月25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殡葬改革动员大会,县、乡、村三级共700余人参加会议,对殡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5年4月25日县政府再一次召开全县殡改推进会,进一步落实殡改工作,要求自2018年6月1日零点以后死亡人员,一律进入公墓集中安葬。在殡改实施期间,《安庆日报宿松周刊》、宿松电视台、户外显示屏等各种媒体先后开辟殡葬改革系列专题报道,深入宣传殡葬改革惠民政策和殡葬改革法规政策,强化群众厚养薄葬、文明治丧的新观念,为殡葬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殡改期间共发放殡葬明白纸30余万份、张贴宣传标语1500余条、倡议书8000份。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精神,出台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推动殡改的带头作用,做到文明节俭办丧事,积极主动宣传殡改政策,加强对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的教育引导,及时劝阻不良治丧行为,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倡导文明新风。

一是积极开展对棺木市场的关停和棺木收缴工作。由市场^v^牵头,民政、林业部门配合,完成对全县所有棺木销售点的关停工作,原有棺木加工经营户110户全部停业,取缔违法销售丧葬迷信用品经营户6户,销毁迷信丧葬用品126具。同时,各乡镇对现有棺木造册登记,统一处置,截止2015年12月底共处置棺木28410副,发放补偿金约1700万元。

二是建立殡改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制定了《宿松县殡葬改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和《宿松县殡改工作程序规范》,确定了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手段和应急处置措施,规范了殡改各项工作流程,有效遏制了各种矛盾的产生,对于出现的几起遗体入棺事件,县、乡、村三级均坚持不懈的做好了丧属的思想工作,达到火化目的。

三是建立丧葬从业规范。县道教协会制定了《关于规范散居正一派道士活动的意见》,提出要严格规范从业行为,开展活动一次人数不得超过5人,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参与人员收费标准每户最高不得超过2000元,有效减少丧户支出,切实减轻丧户负担。

四是开展治丧环境综合治理。针对殡改初期我县治丧环境的乱象,县政府于去年5月20日至6月19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治丧环境集中整治行动。集中治理期间共发放《致全县人民一封信》30万份,张贴《整治通告》500余份,设置宣传标牌5块,先后曝光6起违规行为。整治期间共拆除灵棚2个,纠正违规行为120多起,处理违规当事人8起,处罚违规驾驶员6起,查处阻碍执行职务行为1起,有力震慑了违规丧葬行为。

五是建立了集中整治长效机制。将环境治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之中,作为殡葬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乡镇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持之以恒的抓下去,建立了月通报制度,将每月查处的违规事件通报到各相关部门,严加查处。整治行动开展以后我县治丧环境有了显著改观,在城区范围内燃放鞭炮、抛洒冥纸等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抑制,殡改秩序明显好转。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减轻群众负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县财政局、民政局联合印发了《宿松县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惠民工程实施办法》,明确了我县符合惠民殡葬条件的城乡居民享受遗体接运(普通殡仪车)、遗体冷藏(存放3天以内)、遗体火化(普通火化炉)、骨灰寄存(1年以内)四项免费,殡改启动1年内的死亡人员免费提供300元以内普通骨灰盒一个,自行购买骨灰盒可补贴300元。一年以后低保、五保、优抚对象依然享受此项免费政策。两年以来,惠民工程共计支出728万元。

一是充实殡管理所服务人员,县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新增服务人员45人,确保了殡管所的正常运行。

二是抓好服务人员的管理,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和思想作风建设,强化殡葬服务人员职业道德。通过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积极为丧属提供热情、便捷、规范的殡葬服务。同时,通过设置举报箱、投诉电话等方式,将殡葬服务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努力打造文明和谐的殡葬服务环境。

虽然我县殡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受到社会整体环境、经济、地域等因素影响,仍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宣传不够深入,知晓面不广。厚养薄葬、丧事简办、文明殡葬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封建迷信思想和丧葬陋习根深蒂固,丧葬活动攀比风、封建迷信、公墓入墓率不高等现象依然存在。殡改后部分群众家庭支出不降反增,增加了群众的负担。

二是少数干部认为殡葬风俗是农村传统,引导群众转变丧葬习俗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入公墓安葬方面畏难情绪较重,认为只要火化就行,对殡改工作认识不到位。

三是群众思想有所回潮。近期农村多地流传即将放弃殡葬改革,恢复土葬,严重影响殡改推进。

我县殡管所始建于70年代初期,其房屋均为土木结构,年久失修,经县房产部门鉴定老房全部属d级危房。尤其是火化车间已连续使用四十多年,屋顶横梁,因常年遭雨水浸泡和白蚁的侵蚀,已出现裂痕和空洞,常常出现垮塌,严重威胁职工及丧户的人身安全。且殡改后,每天火化量大,最高时一天火化60具,每天聚集在殡管所人员都是几千人,现有场地及设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殡改需求。

殡改实施以来,虽然总体上完成了各项殡改任务,但部分地区乱埋滥葬情况在一定程度仍然存在,一些违规殡葬用品仍在制作销售,(如:大理石棺、小棺木等),这与当前集中安葬、厚养薄葬的殡改宗旨不符。我县虽然成立了殡改领导小组,但没有成立殡葬执法队伍,没有形成常态化殡葬执法合力,执法难度大,执法难到位。

殡改后,为解决殡管所人员紧缺,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招聘了45名员工,工资为4万元/人·年,扣除五险外,每人实发约2300元/月,但殡葬行业为特殊行业,工作对象特殊,工作环境脏、乱、差,心里阴影大,且全年无休假,工作时间无规律,尤其是我县有“看日子”火化等特殊的风俗习惯,经常需要晚上2、3点就要接运遗体,按八项规定的要求,又不能发放加班费等补贴,造成3位工人辞职,留守人员积极性也不高,长此以往不利于殡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