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心得体会实用

时间:2023-07-10 15:18:40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心得体会实用篇一

【摘要】对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目标和教育方式进行分析,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以培训大量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那就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方式方面的落后,就必须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面进行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改变落后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上,虽然现在各高职院校都有较为完善的教材系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面的教学过程较为完整,但教学内容相对滞后,难以突出重点内容。教学方式上,各院校都采用了傳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也制约了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为了能让学生学到更多计算机应用知识,使学生能紧跟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课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所提高。这就使得许多高职院校所教授的课程是学生儿时就学过的知识,已经无法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落后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由于教学内容的落后,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没出校门就已宣布过时,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的老师还在为学生讲解windowsxp系统,稍微先进一点的讲windows7系统,但这两个操作系统已经严重过时,现在市面上卖的电脑已经开始普及windows10系统,这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应用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二、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在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的层次性上要加以重视

现代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应用相关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及应用方面的知识,当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后,其他方面的内容学习起来就相对简单了。老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制定适合每一名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时,使知识更具层次性,通过知识的层层深入,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扩展学生的视野。不能只停留在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办公软件基本操作的讲解,重点要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在以后工作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例如在向学生讲解excel数据编辑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进行数据扩展说明,并做项目化的实训和考核,促进学生对数据处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加强教学的时效性

进行针对性教学。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其自身的高速更新换代性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在最先进的计算机相关技术得到普及后,及时将这一技术在第一时间向学生讲解传授,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会有学无所用的感觉,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更好的应用于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针对学习难度大但应用较少的知识,例如vep等难度较大且应用少,非计算机专业可适当的进行简化,要求学生了解即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进行重点讲解,使其能熟练掌握这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关于互联网知识的讲解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如网络银行等内容被“边缘化”,为有效解决这一不利现象,高职院校应将互联网技术列入教材大纲中,使学生能学习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模式的革新

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传授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大胆的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比如可以选择在课程中增加实训模块,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也称任务驱动教学),指老师在日常讲授过程中,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不直接进行讲解,而是给学生安排相关学习任务,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注意事项,将所学习的相关知识与学习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施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一)改革教学资源和教材。

眼下最紧急的是教材的更新,要选择内容最新的,与现实常用技术最接近的教材,以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以及理论性,重视教材和辅助材料的选择。现在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其内容的编排上还是以介绍window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使用、网络基础知识等内容,虽然这些知识在计算机基础操作方面有一定作用,但也有许多知识变得落后使用率低。windowsxp系统和windows7系统已经过时,可以直接换成更先进的windows8或windows10系统。针对不同专业要求对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对非计算机专业可以将专业性较强内容删改,如outlook对有些专业的学生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用到。相反,ppt演示、office办公系统等常用软件可能天天都用,要加强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如在ppt演示操作过程中,如果学生不会使用flash制作流程,将是一场灾难。

(二)进行课堂组织改革。

对传统课堂组织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总体学习效率。提倡分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基础较好的学生一起学习,通过基础较好的学生来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应用水平,在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同时,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应用水平会更加巩固,从而提高了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的应用水平,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及时对现有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对相关技术的教学更新,加强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以保证教学资源不落后时代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心得体会实用篇二

计算思维是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是每个人都可以具有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的科学家才能具有的能力。计算机的发展正促进计算思维的传播,计算思维正在影响着许多学科的发展。把计算思维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来,可以使学生能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学任务或者自身学习方法的问题)的能力。计算思维的培养应该是与培养学生读书、写字、计算一样的基本素质培养。下面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计算思维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2.1计算思维在课程体系中的应用计算思维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的应用。首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使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力图使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更加贴合。第三,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适当调整讲授内容与作业内容的比例,使学生在课堂上与课堂下都有事可做。

1.2计算思维在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而采用更适合计算思维培养的项目教学法、暗示教学法、非指导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以知识的引导者身份出现,通过游戏等方式来学习,通过项目分析来训练学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非指导教学法中,以学生做为教学主体不重视技术而重视态度。

1.3计算思维在考核方式中的应用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是不公平的。计算思维更重视的是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学生各个阶段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个分阶段学习的过程,通过各个阶段学生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在小组中的角色,当教师的任务提出后,小组合作提出最终解决方案。项目结束后,小组内学生自评、互评;分小组进行自己的最终结果展示并进行小组之间互评。小组展示阶段可以使这一项目的知识得到梳理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小组互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问题不断被挖掘、被发散,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通过小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出现碰撞,互相启发,也通过各阶段评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努力争先。

2结论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为适应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对于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培养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专家学者都在进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不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计算思维的引入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计算思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有能力、有思路、有方法、有勇气去解决问题。当问题明确时可以逐步化解,当问题非常复杂的时候可以使用计算思维的方法去探索,去寻求解决方案。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主宰,能够服务社会,能够从容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心得体会实用篇三

计算机实训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我感觉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还有好多的东西不懂呢!这是我大学以来第一次实训,这次实训我感觉学到了好多东西!因为是一天到晚的不间断训练,所以记得非常牢固。不像平时上课,每上两次的理论课却只有90分钟的实际操作。在课上,有老师在前面演示我们都还能跟着做,可轮到我们独立完成的时候,因为实际操作的少,早就忘光了!学校为我们安排这样的实训,把我们这一学期学的东西系统的集中的进行训练,对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上的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还要感谢我们的王老师,王老师很温柔,也很有耐心,即使她讲了很多遍的问题,我们不会,老师还是会走进我们给我们耐心的指导,还给我们讲一些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哪方面不足,需要加强,也让我们了解到哪些需要认真的学习,那些是重点,不是没有方向的乱学一通。经过这次的实训,我真真确确的感受到了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的运用,这些软件、程序能让我们提高工作的效率,更直观更便捷的切入主题。这一次我们实训主要熟悉windowsxp的基本操作和microsoftoffice(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软件操作,并有效的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用途。

我觉得学习了这个,对我参加工作后制表、创建查询、数据分析和材料演示都有很大的作用,这样,我们能更清楚的了解信息并进行分析。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之中,因为要操作的东西很多,有时错一步,后面的结果就无法显示,而自己在用的的计算机又太差,根本检查不出来是哪里出了错!

这时候,老师都会耐心的过来帮助我,只是,我们太顽皮,有很多东西老师讲了我们也没能记住。这一个星期的实训结束了,我发现我对计算机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只知道玩游戏、娱乐和简单的应用。通过这次的实训,我了解到,要真真正正的掌握计算机程序还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但真正掌握后,它带个我们的将是无穷的便捷与科技,我喜欢高端便捷的生活。从此我做计算机这个万能机器人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我会更加努力的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

其次,学习了常用的办公软件,主要有word、excel、powerpoint等;以及常用的几种软件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相信这次学习,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电脑时能够得心应手。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老师不仅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来为大家讲解有关组建局域网以及网络维护方面的知识,介绍了一些平时我们很少用到的网络检测命令,对我们今后维护自己的局域网络有很大的帮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心得体会实用篇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开放课程运动的发展以及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推动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引起了国内外教师的高度关注。本文从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了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背景下教师从传统课堂到在线网络课程模式,从而对教学设计进行重新构思,提出了mooc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关键词]mooc;高职教学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全面覆盖,社会各行业办公软件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日常生活、工作的关系日益密切,信息技术成为大家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能力。在高职院校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作为大学生的基本素养能力,而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被列入必修课程,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教研室也更为关注如何更好地进行该门课程的有效教学,让学生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开放课程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理念的推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也给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老师带来了一些重要启示。

(一)高职新生掌握计算机能力差异较大

近几年来,由于受到高考招生方式的变化和生源素质下降的双重影响,多数高职院校生源数量、素质有所下降,再加上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科目,高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较差等,家庭条件和地域条件的限制,高职学生入学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掌握差异较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水平参差不齐。在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的情况下,不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学生放在同一个课堂学习相同的课程内容,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的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性学习难度较大。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课时明显不够用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word、excel2003、powerpoint2003的应用、internet的使用、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等和包括实训书,内容较多,前沿技术知识多,而课时偏少,基本上是大一第一学期课程就结束。如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目前选用的计算机教材为国家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王津主编)《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周课时只有四节,章节较多而课时较少。在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很多知识点不能完全给学生讲解到位,受限于学院公共机房条件,学生理论课学完后不能进行反复练习导致学生掌握情况较差。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形式单调,学生主动性学习差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都在学校的公共机房授课,受限于课时少、机房不能课余时间开放等客观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理论多,上机练习较少。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生约束能力差,学习习惯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另外,由于学生生源质量的整体下降,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时变得难度极大,且很多学生没有意识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学习的效果较差。

二、mooc类教学模式优势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mooc定义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以增强知识传播为目的,散布于互联网平台上的课程,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四方面特征。mooc既为网络学习者提供精心设计的大量免费优质学习资源,又为其提供在线测试和社区论坛等完整的在线学习体验,由碎片化的小视频、课程网站互动、在线练习、和网络化考试等环节组成的网络教学过程,由主讲教师负责的、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的、能够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开放数字化网络资源进行组合的系统。随着mooc类课程渐渐成为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高职学院mooc类课程的建设必将成为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主要工作。最早的网络课程指的是精品课程,但是精品课程有它的局限性,互动性较差。而现在mooc类课程可以满足目前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需求。教师对如何开发出网络学习环境下的mooc类课程从未停止,因为网络技术的更新,开发形式和手段将更加丰富。mooc类课程的优势在于可以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有效整合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形成丰富的学习工具和多元化课程资源,易获取、易学习、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多维度、个性化的教学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知识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地域不再局限于狭小的.普通教室等优势,相比传统的上课方式,高职学院在mooc模式下开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点展现为“碎片化的小视频”+“交互练习”+“在线测试”等,mooc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可以使知识点颗粒度减小,形成“碎片化”的小视频,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和整合课程知识资源,mooc的在线播放、互动分享与资源下载服务更灵活,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mooc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杂,层次广,课时偏少等困难,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mooc课程开发,要结合传统教育模式,取长补短,使优势最大化。研究mooc环境下mooc课程制作过程,课程教学设计遵循哪些原则,对高职学院其他课程mooc持续建设及视频课程开发转型也可以提供新方法。

(一)课程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

mooc类课程是学习者利用网络化的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制作理念强调课程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和运用多媒体等的展现形式等,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和需求,以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和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等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进行教学设计,即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合理设置课程结构,有效学习方式等,把握好mooc类课程开发过程中处理好“知识点”、“先进技术”和“学生主动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要碎片化,还要有机联系,逻辑合理

为满足网络化人们对碎片化知识学习的需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拆分,进行课程内容的单元化设计,录制成小视频,并使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合理,可以方便学生的快捷获取知识,又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

(三)教学方式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

mooc类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学设计的知识点要合理编排,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展开课程内容,激起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教师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主动性思考;教师可运用电影导演的生动手法展示新知识,引起学生的视觉冲击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mooc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一)教学内容、资源是基础

mooc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活动+评价)、平台支持、学生学习手册、教师教学辅助手册等。mooc模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碎片化的小视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和老师互动等环节都可以实时完整地呈现,从而实现对学习的过程监控。教学内容是前提,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符号表达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知识体系。可以使用文档、图片、视频等,也可以是文字与图片组合等。重点是把内容、知识的逻辑结构清晰的表达出来。

(二)教学活动设计是核心

教学设计是mooc课程开发根本,尤其是mooc单元的设计是必须有的,教师不仅关注教学资源,更要关注教学活动。完成mooc课程开发关键是计划表,也是对课程的整体设计。考虑到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现成的教材、教案、课件等材料,不一定要重新开发,所以mooc课程最核心就是教学活动设计了。mooc课程能否成功,最主要的也是看教学活动设计的好不好,是否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学习的信息输入过程后,评判学生是否学会了或者说学习成效,一定要通过“输出”才能判断,所以,必须要为学习者设计动态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设计一个教学活动设计,基本上需要包括下列要素:活动描述目标;对活动过程的指导;要求及评价标准;作业时间安排等。此外,还需要为活动设计搜集和撰写案例素材。

(三)教学过程管理是关键

mooc课程的关键是老师灵活的授课方法,还有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mooc模式下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也非常重要。有了mooc类课程创新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活动,学习者不一定能够主动地按照教学要求,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就需要从培养的能力要求(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到教学模式的改变、到教学团队的要求、到教学条件保障要求的变化、到考核的评价变化、到教学管理保障的信息化变化、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逐一进行探索、思考和完善,对课程的改革要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四、结语

对于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mooc模式的优势比较明显,可以更好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今后要不断的对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努力构造高职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崭新模式,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和创新型人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心得体会实用篇五

一、严于律已、责任为重

(1)坚持第一时间熟悉学生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花点心思想法熟悉每个学生的名字,摸清学生的思想、纪律和学习情况,在脑海中印下各个学生的性格和相貌,选配好得力的有计算机专长的学生当助手,这样能使教学工作比较好地开展起来,能更有效地驾驭课堂。

(2)坚持认真扎实的备课

在备课中尽量坚持做到“六思考”,即思教教学内容、思考学生接受力、思考每堂课的教法、思考教学用语、思考演示实训、思考课堂练习。而且每一项尽量做到内容丰富,详细具体。周到细致的备课保证了教学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流畅严谨,避免了教学中的随意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坚持勤跟班

在课余时间通过qq、微信等交谈工具,随时掌握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好意见与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能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后续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二、勤于思考、力求创新

(1)观念有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以“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为导向,努力实施教学改革。结合学生特点,通过工作过程的引导,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教学方法创新。

现在的学生,因为地域、中学毕业学校的差异,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存在极大的不同,针对大多数学生已跨越“零起点”平台的特点,必须创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一种班内隐式分层形式。隐式分层,使班级中学优生能够发挥影响力,起带头作用,学差生避免了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同、学习进程的差异而容易产生的自卑和消极心理。

(3)教学内容创新。

一方面,逻辑性梳理知识点,精选案例。每一个任务,采用“任务描述-任务目标-任务训练-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这样一种循序渐近的思路,让学生学生起来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比如在讲word这个模块时,通过“编排公司经销合同书、编排行政公文、创建、编辑、美化公司表格、编排公司简报、群发培训通知、编排公司创业计划书”这样六个实用案例的动手操作,学生看到自己制作的红头文件、公司简报等,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三、善于发挥团队精神,同时关注个体差异。

一个教师,几十名学生,每堂课,每个任务,教师想一一辅导,有太大难度。为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首先将全班同学分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对一些比较大的项目,由组长带领组员即有分工设计、操作,又有小组探究、研讨,最后合作完成。而对一些小项目,那些基础较好能很快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及时的帮助组员解决问题,这样很好的缓解了老师难于逐一辅导的不足,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老师需要特别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需求给予极高的关注,这样才能不至于让基础差的学生有自卑感,让这部分学生尽快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想,只要老师能用心、用情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是能谱写出师生美丽的乐章的。加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体会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心得体会实用篇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是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而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素质,为将来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中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的加深,给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人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对本课程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关注和总结,借以浅析高职教学改革并提出以下具体教学改革方案。

1.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对于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首先还得在基础知识方面下功夫,尽管有些内容在中学已学过,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仍有差异。首先,要以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本,让学生把计算机技术领域中最基本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学深、学透、学全面,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其次,教学改革还要体现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来源、不同专业等特点进行教学。可采用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分类指导等方法,以体现真正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改革理念。

2.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目标对于整个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引领性,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不应把教学目标只局限在完成“教”的任务上,而应注重考虑学生“学”的情况,甚至要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掌握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须明确并告之学生每次教学的目标、重点与难点,应知和应会的具体内容,且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真正学到知识。

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各学科自身的特点与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模式与组织课堂形式。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方法上应尽量避免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而应在教学中以突出以实践为主,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践任务中去。在课时安排上,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不应小于1:1,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4.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比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加重要。目前的职业教育,过多注重单纯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细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尤其是在班级人数较多,学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带一”教学互助方法,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是由一些吸收能力较快,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实践能力稍弱的学生进行演练、示范操作。

1.教学目标的改革

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和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当代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应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专业的教学中应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放在培养能力和面向应用方面,而不是获取知识。在组织教学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学能力为目的。

2.教学组织方法的改革

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地区,有接触过计算机并学习过一些计算机课程的,也有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和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的。我们把这些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课堂,用同一本教材,很可能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听课吃力等现象,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人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差别,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组织的改革,即实行分级教学。

3.教学时间安排的改革

(1)根据教学计划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集中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根据学校计算机房的承受能力,分期分批的进行。每一期学习结束就进行考试,这既便于考试的组织,又可减少学生期末集中考试的压力。

(2)在保障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不应小于1:1的情况下,可以实施“边学边练”的教学安排,即安排1个课时理论课,紧接着安排1个课时的操作课,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学到理论运用于实践,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4.考试方法的改革

为了克服谁教谁命题谁评卷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增强教师紧迫感和责任心,应该推行“教考分离”制度,并注重三个环节:一是把好命题关,基本知识点可占80%以上;二是严格评分标准和评卷工作;三是科学地进行考试结果分析,即要求任课教师对考试成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找出学生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上的长处和不足,并制定出改革措施和下阶段学习的目标。

鉴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学科的课程特色,在实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适当减少笔试,增加平时机考小测验,并将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让学生运用平时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操作以达到考核的目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面向应用、注重实践,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资源优势,进行实践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心得体会实用篇七

在当今时代,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格外重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已成为如今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此门课程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占95%以上。它的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既能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一些来自偏远地区或信息技术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比较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有限。因此,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除了与教师的教学有关外,还与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有关,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当前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多陈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还包括一些计算机的核心内容,比如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数制之间的转换、ip地址、域名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繁琐,知识更新快,课本的内容更新没有跟上发展。

二、课程学习情况

大多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仍然对计算机基础操作不熟练,比如:硬件软件安装能力差,打字速度慢,文字排版不熟练,excel操作缺乏技巧等。这都说明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还不够。学生都明白,计算机已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学习和办公设备,熟练计算机基础操作是毕业生必备技能之一。但在学习计算机课程当中,很多学生上课只是为了拿学分或应付等级考试拿证书,并未花更多心思练习计算机基础操作。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讲授法,只是把老式的授课方式“黑板+粉笔”变成了现代多媒体技术“ppt+投影仪”教学。高校教师因科研项目多,教学任务重,课后没有太多的时间同学生交流。部分教师也忽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区别,忽视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恰恰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三、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1.将课程分2个学期教学。第一学期以学习计算机基础操作、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训练,为第二个学期学习办公软件打下基础。第二学期主要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

2.考核方式。从“理论+上机”考核,变成各个章节的综合操作。每一章节设计好题库,学生只有把每一章节要求的相关题目成功完成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才算顺利通过。考核内容应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比如员工工资表、企业产品登记表、销售表、企业ppt简介、word的字体编排等。

3.采用目标教学法。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目标进行案例设计,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和探索,最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

四、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心得体会实用篇八

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缺乏自主的学习习惯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懒于思考、不会思考,缺乏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使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失去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1.2 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只重视知识讲解,忽视实践操作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对计算机知识的讲解,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不多,从而在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上的提高有限。

1.3 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不强,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策略,很少实施自主学习教学实践。因此,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更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合理的自我评价,这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阻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心得体会实用篇九

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还受到高中学习惯性和接受新事物的学习兴趣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中存在着目标单一的情况。例如为了获取奖学金,学生会专注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学生也会因为教学环境的改变而减弱学习目标的强度。例如学生上网不是为了练习打字或者通过浏览网页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主要是为了娱乐。教师受教学时间所限,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外,就很少安排单独的有关计算机应用价值的课程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主管随意,缺乏系统认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意识。

2.2 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

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学生很难抽出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整合。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模块之间联系性不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发现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联,从而熟练的应用他们。此外,每一个模块自身的知识体系过于庞大,学生缺乏时间进行重复的复习和理解。这些阴虚都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完全,操作技能不熟练,或者忘记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

2.3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在进入大专院校之前具备的计算机基础不同。例如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已经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简单的操作技能,对这些在教学中重复出现的内容却发学习兴趣,而有的学生只熟悉某方面的计算机在线操作,而对其它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有限。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对计算机的认识更为模糊和有限。因此,不同的家庭背景、个人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等因素使学生的计算机认知与操作水平处于不同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