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写景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汇总5篇)

时间:2023-09-26 07:20:13 作者:温柔雨 党团范文 2023年的写景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的写景散文篇一

budaka(布达卡)是乌干达东部的一个行政区。这里地势平坦,绿树成荫,一眼望去,那绿色的森林绵延不尽,给人一种深邃浩瀚森林海洋的感觉,头顶上是蓝天白云,那千奇百怪的云团飘满了天空,又给人一种云海的感觉,再加上那平坦广阔的地形地貌,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种如诗如画的非洲印象,让新到此地的我感概万千,更勾起了深埋我心的非洲情结。

从首都出来,一条高等级双向快车道通向budaka,这条公路也是乌干达的一条重要交通枢纽,直接把乌干达经济较为发达的三个城市jinja(金甲)、mbale、lira连在一起。budaka就位于jinja和mbale之间。在budaka区域,这条公路的许多地段都有路口,都是通往budaka区管辖的一些“县”和村子,这些路口旁还立着用铁皮做成的标示牌,用英语或乌干达语标示着这里的地名,或一些学校、教堂的名字。

去过几个村子后,就会发现这些村子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地形地貌,自然成长的草木,参天的树木,地里的庄稼,居住的房屋,村子的街道,教堂、清真寺、学校都极其相似,让人分不清东西和你我,世上还真有如此雷同的地方,就像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一样。

走入任何一个村子,给你的第一感觉是平坦和宽广,那平坦的土地上长满了绿色的草本植被,很多地方都有绿色的草坪,看上去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绿色绒毯覆盖在地面上。有些植被上还盛开着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紫色的小花朵,把大地妆扮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让人顿生一种冲动的感觉,就像见到了自己久别的初恋情人,就想冲上去,紧抱着。躺在这巨大的绿色花毯上,白天看着蓝天白云,享受着一场舒心悦目的日光浴,夜晚看着那深邃的星海,数着星星,听着那些小虫子此起彼伏的争鸣,就像在聆听一场久不落幕的交响乐,好浪漫,好享受,又不忍入眠,实在是困了,才枕着花香入眠,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

走着走着就会看见这些村民的庄稼地了,都清一色的种上了非洲的特色主食作物木薯,还有玉米,豆子,红薯,这些村民全家老小就以这些度日度年。最吸人眼球的是那一棵棵参天的芒果树,你还在很远的地方,那巨大的树冠就映入了你的眼帘,你看那枝叶繁茂,叶色深绿,整个树冠活像一把巨伞矗立在骄阳下,给下面留下一片巨大的树荫,村民们就在这里歇息,聊天,村里的孩子们也在这里玩耍,就连村子里的羊群也会看准时机,在树下没人时来此享受一番凉爽。结果子的季节里,那树上缀满了数不清的芒果,还没等到这些果子成熟,村子里的孩子们就会爬上去摘一些芒果充饥,解馋,有些孩子站在树下,用一些青果子,瞄准成熟了的果子,用力打去,手法还真准,还真能打下一些略带黄色的芒果,然后拾起来,用不干净的手擦一擦,就一口咬下去,尽管味道有点酸涩,脸上还是露出了胜利者的微笑。再看那芒果树下也满是打下来的还没成熟的大小不一的果子,凌乱地铺满一地,看似有点可惜,孩子们就是这样奢侈,对这些果子一点也不珍惜,一点也不留情。

走着走着,村民的房子就出现在了眼前。这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自家烧制的红砖墙体,铁皮屋顶,不时也会看到非洲特色的圆柱子茅草屋,一般都是几个茅草屋子在一个土坝上,这也就是一家人在此居住生活,繁衍生息,这些茅草屋子也有功能区分,有主人的卧室,有厨房,厨房就非常简陋了,只有几块石头,一两口锅,一堆柴火,屋子里满是柴火烧后留下的烟尘。最有意思的是还会看到一些很小的茅草屋子,我的当地司机给我介绍说这些小屋子是主人用来关鸡关羊的。在这些院子里,有时会有一家大小好几个人直接围坐在地上,用手抓着食物吃;还有一些穿得很破烂很污秽的儿童们在各自玩耍着,看见我们的车开过来后,孩子们的反应各有所别,有些会用他们的语言大声地对着我们叫喊,意思是“外国人来了”,稍大一点的孩子会用英语“howareyou?”向我们问好,也有的就喊出一个英语单词“china”;还有些孩子就从院子里向我们车开的方向追来,当然也有看见我们就吓哭啊了的孩子,直往自家的毛屋子跑去,也许在他们眼里,皮肤颜色和他们不一样的我们或许就是一个“怪物”。让人惊叹的是这些房屋的周围的一切,不管是那些红砖房子还是茅草屋子,屋子的周围都有几棵芒果树、缀着几棵硕大的菠萝蜜的树子,还有一大片香蕉林,也缀着一串串青色的香蕉,这些在我们眼里看似水果的香蕉,其实在这里被称之为饭蕉,当地语叫matooke(乌干达语),这些村民们把它煮熟后当主食食用,有时这些村民也会拿到市场上出售,换取一些现金家用,因此,在市场上会看到很多当地村民出售matooke,在公里上也会看到装满matooke的大货车飞驰而过,驶向首都坎培拉。院子里和院子周围还有一些鸡、牛、羊,有些院子里还有几只火鸡,这种景象活像我们国内称之的农村庭院经济模式,看到此,你一定不会把饥饿和他们联系起来,真可谓自产自足,丰衣足食。这也许是老天爷对对世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生灵的天然恩惠,相比那些新闻媒体上报道的那些长期干旱,土地没有产出,人们长期忍受饥饿的非洲国家来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算是幸运万分。

走着走着,村子的学校就出现在眼前。这些学校像国内一样,分幼儿园,学前班,小学,中学,特别是中学还有寄宿制。校舍规模,建筑档次也不一,一些幼儿园的教室很简陋,就是用一些木板搭起来的屋子,屋子里放上一些长木凳,课桌也没有,上课时那些小孩子们就一个一个紧紧挤在一起坐着。相对来说小学和中学的校舍还说得过去,都是一些红砖铁片屋子,校园也很漂亮,有宽阔的草坪,也是学校的足球场,下课时一些学生就在草坪上踢起足球来,校园里还有一些盛开着红花,百花,黄花的热带树木,还有高大笔直的棕榈树直冲云霄,格外耀眼夺目,还有那巨大的芒果树,一起把学校妆扮得自然美丽,如诗如画。当然学生们的着装又让人惊叹和大饱眼福,这里都实行了多年标准的英式教育,注重礼仪和仪表,从幼儿园到中学,所有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服,颜色,样式各异,就颜色来说有白色的,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玫瑰色的,紫色的,不管学生家庭条件如何,都能给自己的孩子买一身校服,据说这些校服也不贵,学生家庭都能承受。特别是这些学生们课间休息时,一同出现在草坪上,一样的服装颜色,一样的黑皮肤,差不多一样的头型脸型发型,又让人领略到了一种全新而又独特的非洲校园风采。有时会有一个班的学生,围坐在芒果树下,老师站在学生中间,给学生讲授着什么;有时还会看到学校在举行足球比赛,场上的双方队员拼抢得很凶,踢得也有章法,有技战术,场外也站满了观看的学生;有时还会看到学校举行中长跑比赛,遗憾的是这些学生都没有一双跑鞋,光着脚跑完比赛,好在这些比赛场地都是校园的草坪,或是一些沙土地,没有石子和异物,要不然会划伤这些学生的脚掌。教育是提高个人素质,改变个人乃至国家命运的手段,非洲国家也一样重视和发展教育,只不过教育的质量和欧美,亚洲等国家相比,不在一个发展水平上。

走着走着,村子里最神圣的教堂和清真寺就会出现在眼前,这也是村子里最壮观最漂亮的建筑了。在见到教堂的村子里,主要居住的是基督徒,在见到清真寺的村子里,主要居住着穆斯林教徒。每到星期日,这些教徒不分大小,性别,都会穿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去教堂或清真寺祈祷,接受精神洗礼,特别是一些孩子也会跟着父母,一同前往,还有一些母亲,背上还背着一个睡得很沉的婴儿。长期的宗教教育,滋养他们的心灵,约束了他们的道德,即使他们生得贫困,过得清平,也感到开心,满足。

走着走着,就到了村子的街道,在这里当地人叫着贸易中心。街道的规模一般都不是很大,就一条几十米长的街道,两边是砖墙铁片房屋,都是当地一些人的商铺,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在这些商铺要买上一瓶矿泉水、一瓶食用油、一卷卫生纸还很不容易。街道上还有人在做面食卖,当地人称之为卡芭提,实则是一种烤面皮。就是在面粉中加上鸡蛋和食盐,调稀后用木炭火在一种平底锅上煎出来,味道也很特别,这种面饼最早由生活在乌干达的印度人传给当地人的。乌干达本地人也学会了它的做法,很多乌干达人都喜欢吃,在市场上会看到很多小摊主做卡芭提卖。那些整天在街道上混日子的青年人都会去买一块卡芭提,相当于人们币一元钱,喝上一杯免费的水,就当着是一天的午餐了。也有当地村民找上一个位置,摆上一堆番茄、洋葱出售。街道上也还有买药的门店,谁家人生病了,会到这里来买上一点药,有大病了再凑钱去镇上的医院看。也有卖牛羊肉的门店,据说这些村民一般很久才买一次肉,家里来了客人,或是到了节日才买一点肉,一家人一起享用,每人也仅分得2小块。街道的偏僻处,也有打磨坊,一般也就一台柴油小机器,专门给村民把木塑打磨成粉。白天这些街道都引来村子附近的人,大人,小孩都挤在这些街道里,街道也充满了生机,洋溢着商机。

走出街道,再往前走,就是一些庄家地了,你会看到一些30多岁模样的母亲,带着才几岁的孩子们一起在地里挖木薯,摘玉米棒子,磊番薯堆,拔草,还有一些孩子在地里放着牛羊。我曾见到过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几个不到10岁的孩子,拿着锄头,在一块水稻田里,一锄一锄,吃力地挖着田里长满的杂草,最小的那个男孩子还足5岁,穿得很破难,这破衣服上也沾满了污泥,正用一根塑料口袋,把他哥哥们挖掉的杂草装进口袋,再吃力地拖到田边,倒在田坎上。看到此景,心中突生一种怜悯和酸楚之情。再看其他的稻田里,土地上,也是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地里干着农活。可以想象到这些孩子的未来和人生,注定一生和土地和农业捆绑在一起。这或许就是这个农业之国的绝大部分人的人生命运吧。

走在村子的这些土路上,有当地人骑着摩托从你身边飞驰而过,摩托车上常常搭载着2个人,多的也有搭3个人的;骑自行车的人反倒是随处可见,有时还有一些妇女骑着自行车,车子的后面放着一个装满重物的包,正朝着家里或镇子的方向骑去。公里上行驶的轿车、皮卡车、货车在村子的这些泥巴路上很难见到,偶尔在村子里房屋好一点的院子前看到有停放的破旧的二手轿车,这种二手车子在村子里也属于最值钱的家产了。

budaka的这些村子,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所辖行政区域内,村民们干着相同的农活,过着近似一样的生活,都养着一大群孩子,一大群牛羊,都追逐着前人的生活轨迹,在当下还过着原始、自然、悠闲的日子,这也是这些村民们一种特有的生存状态和人生轨迹。

上天赋予给村子里村民们的永远是蓝天白云,炽热的阳光,雨季里丰沛的雨水。有了它们,吃饭就不成问题,饥饿也不常光顾;村子的教堂、清真寺又是村民们心中的精神殿堂,心灵的家园,有了它们,什么人生的一切苦恼都荡然无存,歌声,笑脸常在,幸福就在眼前;村子里的学校是那些村民的孩子学校文化,语言,接受现代文明,摆脱愚昧,实现改变个人人生命运的一个个启蒙驿站。

蓝天下的村庄也因此而美丽,永恒。

的写景散文篇二

静静伫立,倚着窗栏,望远山如黛,听秋轻轻呢哝。

秋,使人悲。

走在铺满落叶的小道中,脚下一片金黄,偶见几片火红掺杂其中。周围是寂静的,只听得见脚底踩到枯叶所发出的“嚓喀”声和留守鸟儿婉转的啼啭 。

坐在铺满落叶的长椅上,看着眼前的一片秋意,虽美,却又让人感到悲伤,这悲伤来得突然,来得莫名,似要和心爱的东西分离。酸酸的,有丝丝惆怅,浓浓笼罩在心头。

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叶飘零,及物及人,悲从中来,也正如陆机在《文赋》所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物之枯荣引发心之悲喜。

雨,毫无征兆地来了。

秋天的雨是蒙蒙细雨,朦胧了世间万物,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无不笼在一片水雾之中,秋一如那风姿绰约的古典美女,在雨的妆扮下,则更显玲珑剔透,清高雅洁,却又处处透着悲伤凄美,似天地之间只剩秋雨秋,那般孤独。有爱秋之心者,必为多愁善感之人。

秋,使人思。

秋,处处显露出萧条。萧条中,却又感到丝丝想念。想家乡,想父母,想朋友。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诗人马戴的这种愁绪谁能理解?

秋,多情而又脆弱的季节,似天边的弯月,孤傲且孤单;似天边的星辰,浪漫且多情;似雪山的雪莲,纯洁且美丽。

悲之秋,思之秋!

的写景散文篇三

我知道有人喜欢果实累累,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秋天; 有人喜欢树木郁郁葱葱,骄阳似火的夏天。但我却喜欢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春天。

每当春姑娘害羞地送走冬哥哥悄悄地来到人间时,我都会紧紧追随她的脚步,去感受春那迷人的气息。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空中“喔,蓝天还是灰白的!”说着,她一挥魔法棒,天空变得湛蓝湛蓝瑰丽无比。看,白云也变成多姿多彩的了,它们有时候像大狮子在吼叫,有时还像一个个调皮的娃娃嬉戏着。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照着大地,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似乎也在感受着美丽的春天。

春姑娘跳着美妙的舞蹈来到田野上,她一说“变”那田野顷刻间就变的生机勃勃。麦田披上了绿装,绿油油的,像一块碧绿的地毯,美丽极了!油菜花也变成了金黄色,一片片油菜花,犹如春姑娘撒下的一地金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璀璨无比!农民伯伯在田野上忙碌着,播洒着希望的种子。

春姑娘唱着动听的歌来到小河边,小河里的冰融化了,也“叮咚,叮咚”,地唱起了美妙的歌。我们也被那美妙的音乐陶醉了。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着,不时露出小脑袋,吹个小泡泡,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下了河,兴致勃勃的学游泳......

春姑娘穿着五彩缤纷的裙子来到山上,霎时山上的桃花红似火、梨花白似雪,迎春花黄似金。柳树抽出来嫩绿的枝条,犹如少女的秀发,真让人陶醉......

春姑娘带着美丽的笑容忽然一转身,闯入我的心中,我情不自禁地对她说说:“啊!美丽的春天,我爱你!”

的写景散文篇四

秋前的风,秋后的雨,秋来八月秋水长。秋风秋雨不张扬,相携相邀来江上。风吹桂花香两岸,雨里秋江水流长。折桂秋江边,枫叶红又黄。风雨沿江走,小舟横滩途。长天云浮北雁叫,天凉好个秋。

其实,夏天正要去,秋风已临窗。一场秋雨来,枝上梧叶黄。山过流云风过草,江涌烟水舟随涛。薄雨轻凉野荒滩,鸿雁飞尽遍苇蒿。

被酷暑折腾久了,就巴望着秋天早点来。渴望着,秋天的风雨涤荡尽暑热的烦闷。期盼着满眼清风雨,张开双臂拥抱清凉。

八月风自天外来,清清凉凉秋天雨。秋风一阵竹摇柳摆,秋雨一阵千溪归江。晨风轻轻,暮雨纷纷。千点万点芭蕉雨,随风轻飞渺如雾。零落纷纷乱秋思,清清徐徐撩人心。晚风穿林悠然去,暮雨黄昏惊晚风。

与夏天的火热相比,秋天的小雨显得有些缠缠绵绵。潇潇雨来檐前叮咚声,飘飘风过落叶满阶红。风卷起来秋叶放荡不羁,雨下起来没完没了昼夜不停。站在秋风秋雨里发一回呆,以便风干那些被雨弄湿了心绪。

今夜风又雨,悄然动窗帘。试问孤灯下,夜深梦几重。独在雨夜听竹风,雨打芭蕉风打门。风风雨雨夜如梦,残烛孤灯闻晚笙。几度梦绕琴声断,几回午夜梦不成。今夜无人和声乐,更深檐外怅秋风。

飘飘的雨沉沉的夜,久久的独在清凉的茶。借着桌上微黄的灯光,翻看着几本发黄的旧书。去那些字里行间,寻找那些岁月的气息。一摞摞的书垒在一起,就堆成了一摞摞旧日情怀。提笔敲几案,笺上无墨迹。闲逸不为情所困,不为流年叹白鬓。古人云:“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独坐秋雨夜清愁,翻开了的是时光的扉页。

一本早已泛黄的诗集,夹着的几片褪色的黄叶。那是时光留下的痕迹,那是远去了的秋天留下的印记。

秋天永远都是离愁的季节,落叶飘飘,离人心惊。那几片黄叶,浓缩着着那个秋天所有的一切。秋意萧然的码头,秋叶在落日的余晖中舞动。正是离开的时候,片片秋红,点点黄叶煊染着秋的惆怅。时间过得很快,仿佛在检验离人的耐心。秋晚的余阳还未褪去光晕,秋月的冷光就披在了肩头。回头看看,码头的栅门已经关闭。好清凉的秋晚呀!冷冷的月色银白的世界。投在地上的影子,模模糊糊的跟着人走,秋夜静默沉寂,仿佛听到波涛的喘吸声。在秋风飒飒里捡起来的几叶秋黄,就让她在时光的扉页里沉沉的睡去。把一段秋天的故事,悄无声息的藏起来。临了在扉页上写成一句话,思念是一种痛,回忆是一种幸福。即使忘却了,也还有片片秋叶在。

风渐渐稀船渐行渐远已无书笺,水阔秋沉何处为泊地看万山红叶沉醉。千山之远万之遥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之苍千声之咽舟行万里皆为远别。

秋风伴着秋雨来,晓来秋窗临湖开。秋雾茫茫向远去,苍茫何处解惆怅。借秋风偕秋雨,清清徐徐飘湖上。湖边荡开一叶舟,千声万滴水飘渺。湖上雨来一阵阵,雨里秋荷摇不停。风飘飘里是舞动的思绪,雨滴滴里是低语的缠绵。千点万滴离人心跳,散漫飘渺风摆柳梢。随风飘零的黄叶是逃不掉的秋日离愁,早已风干了的岁月又被秋风吹皱。忘不了的秋风黄叶,收不住的秋雨潇潇在心里蔓延。

天凉好个秋,秋雨好个湿漉漉。湿漉漉的心里弥漫着湿漉漉的水,找不到一块干燥的地方让心停留。细雨蒙蒙中,不断地有人优雅地撑着雨伞,轻盈地从身边走过。一样的风姿,一样的婉约。人们没有去避雨,只是不紧不慢的雨中享受。像一幅美丽的油画,一幅雨中行的仕女图。也许,你就飘在秋雨中。

终究还是忘了,这大自然的秋天是循环往复的,今年去了明年在,人生终是条单行道。今生梦再长,也不过是一眨眼就醒的梦乡。那些偶尔的回顾,只是想看看那些来的方向。

秋夜是肃静的,秋湖是平静地。秋风起时秋雨凉,红叶黄叶着秋妆。淡淡的秋阳浅浅的色,多少沧浪在湖上?一轮秋月垂柳梢,万顷碧浪涨秋潮。酷爱人间八月秋,无论秋月风雨摇。

秋夜凉如水,更深存寂寥。秋风黄叶萧萧落,秋雨飘渺待天明。

------落花------ ?

的写景散文篇五

琴音从窗户外面透进来,像洇透那薄薄的窗纸。伸手推开古雅精细的木雕窗,琴音就迎面扑过来,撞在怀里,嘤嘤地低泣。

对面楼台,红木的坐椅上,直坐着暗灰色旗袍裹身的清清女子。女子怀中抱着一把琵笆,琴弦像从窗外的细细雨丝里扯下一把,紧紧地拉张在这琴身。粉嫩纤细的手指在这雨丝上拨拨划划,就拨划出几响绵密沉郁直坠人心的凄冷之音。女子端端坐着,双目凝视着远方,像怀念着谁,又像是低怨着谁。

女子身后立着位白衣男子,男子目光迷离,像被这琴音深深打动,垂手肃立的画般模样,看了直叫人心疼。那琴声越来越密,越来越沉,重重叠叠地摞在心头,像给心上了锁,憋闷的人心慌。无形的网一层层盖下来,捆得人动弹不得。有要呼喊的,喉头却干涩的厉害。

忽然一阵清清越越的箫声在头顶划过,像是无边暗夜上划过的一道流星。那高而远的音色,一下子又将人拉到仙境,脱了这悲苦凡俗的世界。是白衣男子,唇边不知何时多了一支洞箫,洞箫玉制,白里透红的温润。相较男子苍白的嘴唇,竟更多几分颜色。修长的玉指轻按箫洞,那些出尘入云的小鸟,便争相从指缝里挤出来,冲向天空,像支支小巧冲宵的羽毛。玉指轻灵的起伏,仿佛手指上系着通往天国的线,一拉一扯间,传递着天国的讯息。

而琴声也杂进来,悲苦的情绪像不断积聚的愁云,一点点将脱凡的天国罩住。那箫声在四面围拢的云中挣扎,不脱幽雅的格调,忽地一气窜高,将那云穿出一个透光的窟窿。

两股力交缠在一齐,一个惨苦,一个空无。谁也吞不下谁,谁也盖不住谁。最后交交杂杂,繁混在一团,将听的人个个震傻。根根琴弦,仿如精钢利刃,在女子好端端的手上,凭添出些许刀痕。而那温润的玉箫,也丝丝地吸着男子精血,弃下一张胜雪苍白的脸。

曲已毕,而韵无穷。胸中被涤荡得干干净净,似屋宅外晾晒出一片洁白的被单,干干爽爽地随风轻扬。

燕子披一身黑衣,俊巧地穿窗而入,又从那边飞出去,急向下掠,仿要一头扎进这烟云缭绕的湖水里。那燕一掠而入白烟,不见了踪影。低头细看,全化做一尾一尾游鱼,在水面不深处张扬着乌黑的背脊。几尾游鱼时聚时散,忽地一条长线甩过来,啪地钉在湖中。是有人挥竿钓鱼,鱼儿不避不散,反而一扭身都聚过来。钓鱼人并不提竿,只右手在空中挥挥划划。是了,他是在从这些鱼游走的姿态中,领悟书法的笔意。也许,数百年前,书法大家在这湖心泛舟,随性在湖面走笔,那些横竖撇捺、点折弯勾,就都从纸面上拆散了游走下水,化成这一尾尾墨脊灵性的鱼儿了。

那些一次次在湖中晕染的墨水,就像次第开放的墨莲,等待有心有灵的后世文人,到这湖边来采摘。而那笔走龙蛇的气、的神,就这样藉着这江南水乡,一代代流传下去。

湖水后面是一座葱葱竹林,竹林中又不时响起清脆的声响。本就极静的世界,添了这脆响,却衬得更静了。而微风动竹,笔挺的翠意要淌下汁水。大平静中又潜藏了不平静,那随风飒飒而动的竹叶,像是铮铮做响的剑气。

随那声音遣步入林,满目的绿意畅人胸怀,而那隐隐约约的剑气,又随着不断的脆响,凝成肃杀的威势。几片叶子落地,又随风卷起,像是纤手一指,指给我一盘未下完的棋局。棋局未完,而下棋的人却已然不见,留下一座空落落的林子,和一盘永不完结的棋。

不远的林外,传来“空空”的声音,渐渐弱下去,最后听不大到,是竹蒿点水的声响。那船似是远去了,载着我的心,还有我的江南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