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寻秋的二年级(精选19篇)

时间:2024-05-08 06:37:06 作者:雁落霞 文秘知识

优秀作文是以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艺术,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真实与美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大山里的童话故事二年级

从前,有一座大山,大山里住着一条凶狠的巨蛇。那条蛇无比厉害,它的身子金光闪闪,像披上了一件黄金铠甲,它的嘴巴一张开来就是血盆大口,动不动就吃无辜的百姓。

大山的不远处有一座城堡,城堡里住着国王,国王听说了大山里巨蛇的恶行,国王激怒了,想尽快攻打巨蛇,不让更多的百姓受到巨蛇的伤害。但是该怎样才能打败巨蛇呢?于是国王召集大臣们来商量怎样打败巨蛇。

一名士兵骄傲地说:“用弓箭来射死它。”有人反驳道:“弓箭太弱了,根本伤害不了张牙舞爪的巨蛇。还是用长矛吧!直接刺中巨蛇的心脏。”大臣反驳道:“不行,长矛需要近距离攻击,这么近的距离你老早被咬死了。我们应该挖地道,然后把山洞炸了,就可以把巨蛇炸死!”大臣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他们齐心协力去挖地道,当挖到巨蛇洞底下的时候就放火药,等人跑出去后点燃火药,最后把山洞给炸平,巨蛇也就跟着被炸死了。他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打败了巨蛇。

从此,没有巨蛇过来伤害百姓,百姓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二年级作文寻秋记

初春乍暖,细水涓流,迎着徐徐的寒风,我踱步于寂冷的街道上。

街道近水而铺,街道的一侧是一条宽阔的马路,各种或名贵或平凡的车辆在信号灯和地面指向标的带领中井然有序的交错横行,而在街道的另一侧,就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地。

许是春季初降,酷冬的气息仍徘徊在天地之中,迟迟不肯散去,看,在酷冬的威压中,那广袤无垠的草地中竟没有生起一丝绿意,都还是焦黄的先者覆盖在此,用自己凋零的身躯强行彰显着自己的存在感。

践草而行,四周便又多出些许的树木来。这些树木有高有矮,有粗有细,高者近乎擎天,矮者则近乎不足二尺,粗树之大,三四人展臂难能聚拢,细树之小,懵懂幼童甚能以一手把玩。这些树木在深秋褪去头顶的叶子后,时至今日仍未长出,在初春暖阳的映照下,那些树木延伸出的枝条,纷纷在湛蓝的天空中构筑成一幅美丽的立体画作。

继续向前踱步而行,鼻翼在猛然间感知到一股淡淡的鱼腥气味,抬头观望,原来是到了人工湖了。

这人工湖东西两向相向延长,起点和终点因懒就未曾细探,只记得曾经上学时路过逛过一次,很长,之后也便没了下文。

这人工湖湖水浑浊不堪,因缺乏有效的打理,那些在去年长出来的荷叶和荷花今年春天仍旧赖在这里,在微风的带动下,随着湖水来回摆动,好似重获了生机。

在人工湖的不远处,隐藏着一座横跨湖水的墩桥,其实细说起来,此桥算不得桥,因为它只是将湖水拦截开来的一条很长的石墩罢了。记得幼时无畏,常约两三好友在冬天湖水降位时踏上石墩去捉小鱼小虾饲养玩弄,后来被工作人员发现狠狠批评了一顿,没过几天,便发现湖水的水位上涨淹没了石墩。听说是他们开会讨论,为防有人不慎跌入湖中出现事故,所以上涨水位把这座石墩淹没废弃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山里的生活二年级作文

最近,我和爷爷奶奶去了一个叫“黄弹”的山区。山里的生活果然和城里不一样。那边空气非常清新。风吹来,还带着一丝凉意。我一眼望过去,四周都是冲上云霄的`群山,满山遍野都是竹林,感觉像给大山盖上了绿油油的被子。我想:这种地方可真是少见啊!

我想山里的人都是按照季节吃东西的,而而城里却是“冬天都有西瓜吃”这个区别好大啊。回杭州的路上,我想:这里山清水秀,是个不错的地方,我下次还要再来。

大山里的童话故事二年级

那座山高耸入云,好似一条腾飞的巨龙。

从前,在一座大山里面有一个神秘的城堡。城堡里面住着善良的国王和皇后。他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自从皇后生了王子,就因病去世了。后来,国王就娶了一位凶恶的后妈。

后妈想得到这个国家,就用魔法把年幼的王子变成了狼人。上半身是人形,下半身是狼身。

有一天,国王在城堡里疯狂的寻找王子,但只发现了一只奇怪的狼人。国王觉得是狼人吃了他的儿子,就把狼人赶出了城堡。

传说,如果找到了一个穿着红衣服善良的小姑娘就可以变回原来的样子。

王子决定去寻找这位小姑娘,向她寻求帮助。

他找啊,找啊,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大山深处找到了那位既善良又是穿红衣服的小女孩。王子脸上乐开了花,他看见前面的小姑娘就是他想象的样子,一模一样。

小女孩远远地看见有一只狼人走过来。小女孩害怕极了。她正要逃跑的时候,王子叫住了她,说:“善良的姑娘,请你不要走,我需要你的帮助。”小姑娘回答到:“我能帮你做什么?”

王子就一五一十地把来龙去脉告诉了小女孩。小女孩就帮助王子变回原来的样子。王子说:“谢谢你,美丽的姑娘。”小姑娘回答:“不用谢,这只是举手之劳。”

凶恶的后母知道自己的计划泡汤了,就灰溜溜地逃走了。

大山里的童话故事二年级

从前,有一座大山,大山的西面有一个很大的洞。大洞里住着一只凶恶的怪兽。怪兽在洞里修了很坚固的堡垒。

自从怪兽住进了洞里,兔妈妈的小兔就一天比一天少了,于是她就去问黑熊管理员,管理员看看监控说:“最近有头又像公牛又不像公牛的人。肯定是这头又像又不像公牛的人抓走了你的小兔。我来看看他的行走路线。”

找到路线以后,他和老虎就跟着路线找到了怪兽的家。

回家后,兔妈妈把事情告诉了村长,村长就通知村民准备好武器和炸药,明天在广场集合。

第二天,他们在广场集合。到了怪兽家。村长说:“等怪兽没注意就开火。”最后,他们合力打败了怪兽,救出了小白兔,获得了胜利。

她们开心极了!

大山里的童话故事二年级

从前,有一座大山,山顶上有一座古堡,古堡里住着一位王子。

有一位漂亮的公主到山上城堡里游玩,公主不知道他是一位王子,看见那朵漂亮的玫瑰花就想去拿。在公主正要拿的时候,野兽突然出现了,他说:“不要动!”公主吓一跳立刻停下了手,野兽接着说:“我被女巫施了法,你要是拿下来,花瓣全掉了,我就没法变回人了。”公主看见他挺可怜,于是想着要去找女巫收回魔法。野兽又说:“我知道女巫在哪里。”

他们来到了一个房子里,女巫真的出现了。聪明的公主一眼就看见了女巫施法用的法杖,于是趁女巫不注意,跑过去抢走了法杖。野兽接过法杖,狠狠的往地上一摔,法杖被摔断了。

突然,女巫变成了一股黑烟消失了,野兽变回了王子的模样,仆人们也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大家欢呼着。就这样王子和公主在城堡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年级作文寻秋记

娘的足迹吧!

我们先来到了小区外的小公园。在那里,小花小草们正在并命地展示出自己的一切才华;来到一棵银杏树前,银杏树在微风的鼓励下,努力的扇着那一片片小叶子,为秋天付出了很多,但是他觉得这时值得的,是它,把炎热的酷暑扇走了,秋姑娘就来了。它来得那么轻盈,大家都发现不了他的踪迹。

我们来到了一颗红色的枫树边。看!枫树下铺了红红的地毯,好像在为秋姑娘的到来而感到欢喜,就为她铺上了一条红红的地毯。这一举动使我想起了经常读的一句话“秋叶变黄,从零飘回了树根,一切又从头开始。”明年我们一定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我们来到一棵桂花树下,浓郁的桂花香一阵阵的扑面而来,让人觉得心旷神怡。桂花开了,它是那么芬芳,那么娇小,可它却喜欢躲在绿叶妈妈后面,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

秋天它是个画家,它把金色、黄色给了树叶们;它是个音乐家,一阵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在空中弹奏着动听的乐曲。

我们累了,满头大汗,秋姑娘知道了,为我们送来了阵阵凉爽的风,我们走到哪里,她就把那里变得金黄。一颗颗广玉兰挥舞着手臂,向我们问好......

大山里的童话故事二年级

在一座大山上,有一个高大的城堡,里面住着一个及凶狠又残忍的大魔王,他抓走了善良美丽的公主。

有一天,一位帅气的王子知道公主被抓后,就和军队商量怎么样攻打城堡救出公主。

有一个人,说:“我们用炮弹去轰炸。

有人反驳:“会把公主炸死的。”

王子说:“我们挖地道从地下装上火药,把城堡炸塌”。

王子的办法得到了大家赞同。于是军队带上火药从四面八方挖着地道。

挖呀!挖呀!他们终于挖到了城堡下面,然后放上火药急匆匆地跑出地道,城堡被炸翻了。

他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就出了公主,欢呼着炸死了魔王。

从此以后公主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小学二年级语文《春天来到深山里》教案

说教材:

《春天来到深山里》是由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原创作的一篇童话故事。本文讲的是一只生长在深山中的小鹿因为没有看见过春天,从而对春天充满了疑问,又因为在山下,在村庄找到了春天而无比快乐的故事。从中,表现了小鹿对春天无尽的渴望与向往之情。

说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从以下两条线来展开:第一条线是识字线。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教学为主,而且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生字倡导多认少字的原则,所以,本节课我对于生字的学习采取认读为主,从对字音的感知到对字义的理解,从词语的运用到句子的朗读,多次复现生字,进行识记,以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恰当运用生字的目的,提高学生对生字的识记能力。第二条线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线。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小鹿对春天的疑问,感受小鹿找到春天的快乐,从而初步理解小鹿对春天的渴望与向往之情,进而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唤起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字两个字(美、孩)。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小鹿对春天的渴望与向往之情。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准备:

小鹿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出示图片)你们看,它是谁?(小鹿)对,它是一只来自深山的小鹿,那么,春天来了,这只小鹿会与春天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原创作的童话故事《春天来到深山里》,让我们到童话中去了解小鹿与春天的故事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的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扇大门,只有开启兴趣之门,才能够步入知识的殿堂。而且小朋友们对小动物又有着极大的好奇与喜爱的心理,所以,我选择用小鹿动物图片引出问题,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节课接下来的有效奠定基础。

二、多种方法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清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或是查工具书自学生字。

3、同桌交流自学情况。

4、集中识字。

(1)、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个别音节和个别生字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出来)。

(2)、指生认读生字。

(3)、教师引导提问:从字音上你有什么发现?从字的组成上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两个同音字,一个整体认读音节,还有五个形声字)。

(4)、启发学生说出多种识字的方法。

(5)、教师适当补充。(使学生注意到:盛是多音字,并组词;竖——横;浓——淡;聆:听;浓郁:本文指花的香味浓重;借助实物,字理识字:束,量词,说短语)。

5、认读生字卡片,贴卡片。

6、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领读。

(3)、齐读。

(4)开火车读。

(5)、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主要从对字音的感知到对字义的理解,从对字形的识记到对词语的运用,逐渐提高难度,结合多种方法识字,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学到更多的与生字有关的知识,充实孩子的头脑,加深对生字的识记。而且这其中,培养了孩子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口语表达的能力。

三、指导书字生字。

1、观察生字,找出关键笔画及其位置的特点。

2、教师范字,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扩词。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合作读文。

思考;小鹿原来对春天充满了什么?后来,小鹿找到了春天,它的心情怎么样?

2、小鹿和春天的故事,表现了小鹿对春天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呢?(教师可以适当点拨)。

3、小结,进行情感教育。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课文,适当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巩固练习。

连线。

[巩固生字,词语,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与运用]。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二年级课文《龙眼和山里红》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姑娘通过做事情使自己不断长大。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教给预习、合作、朗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朗读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小姑娘理解、体谅、关心、体贴父母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是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体会小姑娘关心体贴父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独立自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写有合作学习提示的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师:一年级我们学了《我又长大一岁》这篇课文,同学们还记得吗?(记得)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们已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你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吗?你们愿意长大吗?(随机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出示课题,板书,齐读。

二、学习“不愿长大”部分。

1、师:小姑娘为什么不愿长大?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指名说。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来说。

2、找出课文讲小姑娘不愿长大的自然段。(第七自然段)。

3、师:可以说课文的前七段都是写小姑娘不愿长大的。板书:不愿长大。

4、分角色读1---7自然段。师读旁白,男生读妈妈的话,女生读小姑娘的话。

5、同桌分角色读。不读旁白,一位当小姑娘,一位读妈妈。

6、指名同桌读。

7、师提示语气词,指导读。小姑娘从奇怪地问、不明白地问到不高兴地说,妈妈从耐心地解释到有点不耐烦了。

8、生齐读。

三、学习“愿意长大”部分。

1、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看出小姑娘其实是愿意长大的。用符号标出来。生边读边标。

2、自由说。(文中第9、10、11自然段各有一句)。

3、师: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小姑娘是愿意长大的。板书:愿意长大。

4、师:刚刚小姑娘才因为妈妈没带她去动物园而不高兴,现在却愿意长大了,什么原因?大家找找课文。(她心疼妈妈。)谁能用“心疼”说句话。指名说。

5、师引读:她心疼妈妈啊,她对妈妈说:??(指名读)。

6、师:我们一起当小姑娘,心疼地对妈妈说,好吗?

7、齐读小姑娘的话。

8、师:可以看出小姑娘愿意长大的原因是心疼妈妈。板书:心疼妈妈。

9、师:小姑娘心疼妈妈而愿意长大,有没有长大呢?长成什么样的?(高个、漂亮)板书:高个漂亮师:小姑娘心里高兴吗?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生有感情朗读。

四、合作学习“怎样长大”

小黑板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小姑娘是怎样长大的呢?”

1、小组齐读9――12自然段。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

自由反馈。师归纳:通过做事情。板书:做事情。

1、小姑娘做了那些事?读第9自然段。生反馈。指导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齐读第9自然段。

2、指名读10――11自然段。用喜欢的符号标出小姑娘做的事情。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关心体贴妈妈的感情。同桌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师:难怪大家都赞美她:善良能干。相机板书。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出示书中插图。

师:面对这么善良、能干的小姑娘,我们有什么话对她说呢?生自由说。

六、布置作业。

写下想对小姑娘的话:小姑娘,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不愿长大愿意长大高个漂亮善良能干。

二年级课文《龙眼和山里红》教学教案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方法与过程。

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过程。

中理解文本,掌握“读——品——背”的学习方法,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真情实感,培养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学习方法,试背课文。

教学难点。

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续编诗歌,训练语言。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愿望。

教学前提。

1、了解故事《神笔马良》。

2、在第一课时已初读课文,学会认9个生字,并练习写8个生字。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要画什么?(毛笔)。

——太阳小鸟——。

——谷粒西西——。

——好腿。

4、小结:瞧,我们周围不仅有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植物和小动物。

学习第一节诗歌读。

1、刚才,你们能发现老师的优点和不足,下面该轮到你们读了,给自己提点要求吧。

3、品读“快活”一词:想象:如果这个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红红的暖和的'太阳,小树又会说什么呢?这时候的小树感到怎样?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快活。谁能快活地把这一段读一读?(个别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快活?(齐读)。

5、背诵指导:这节诗歌的顺序是,先提出“假如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再讲给谁画什么——最后讲画的理由。小结6、学法:读——品——背(品的方法:找出你喜欢的词语,理解它的意思;还可以拿别的词语替换一下,比较表达效果的不同……)。

学习第二节诗歌小组活动。

1、小组内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由读或轮流读。

2、你最喜欢这一节诗里的哪几个词印象特别深?为什么?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你还能用表演的形式让组内的小朋友也喜欢这些词。

3、轮换不同的方式多读几遍,根据“假如……——给谁画什么——为什么画”的句式,试着背诵这一诗节。

小组汇报。

1、觉得自己读得特别好的小组起来读。

2、愿意说说诗中的好词语的小组有吗?

3、哪个小组能背下这一节诗?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四人小组内用了“读——品——背”的方法来学习第二节诗歌的。在读中品味词语,在背中积累语言。你们说这个学习方法好不好?那么,接下来就请你们用这个方法自学第三小节诗歌。

学习第三节。

1、根据“读——品——背”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诗歌的。

2、个别读。

3、品好词。

4、试背诵。

学习第四节。

1、诗歌的末尾出现的六个小圆点儿,是什么标点符号?

2、省略号代表什么意思?

3、为什么作者要在这里使用省略号呢?

拓展思维。

1、我想作者一定是想让我们也来说一说“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为什么要画。”

2、说一说。

3、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篇更新版本的。

总结。

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这动听的旋律中,我们这堂课也要结束了,但是希望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爱心永远不会结束,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小学二年级语文《春天来到深山里》教案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三个听写词语在课文中的句子。

2、读这三个句子,这三句分别在每一小节中是什么句?(师提出:学习总起句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3、这三句话能否变成一句话。

4、读到这三句句子,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的问题大概有:山里的孩子长得怎样结实?山里的孩子怎样热情?山里的孩子有哪些幻想?)。

5、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里看出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朗读课文,小组讨论。

6、学生回答:从哪里看出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

7、用“山里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话。

8、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如:想当山里的孩子……)。

9、师:用这样的想法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评价。

10、还从哪里看出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

(熟悉每一种鸟叫……喜欢每一朵野花)。

播放鸟鸣声,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叫声?

师:你们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可是山里的孩子却知道,说明……。

朗读这句话,评议。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带着第二段中的问题,朗读课文。

2、山里的孩子怎样热情招待客人?

3、谁能代表山里的孩子给大家说一句欢迎词呢?

4、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山里的孩子热情?(歇歇脚)。

5、谁能代表山里的孩子叫大家歇歇脚?

6、不从哪里看出山里的孩子热情?(递凉茶)。

7、这几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凉茶为什么甜到心窝里?这句话美吗,谁能读出来,背下来?

8、齐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带着“山里的孩子有多少幻想?”这个问题自由读第三段,小组讨论。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3、如果四季结果会怎么样呢?如果天天开满鲜花又会怎样呢?

4、你们有自己的幻想吗?用下面的句式说说,

(1)我也像山里的孩子充满幻想,我想像着()。

(2)我也像山里的孩子充满幻想,我想象着让(),让()。

五、学习第四段。

1、读这一段。

2、读了这段,你觉得大山像孩子们什么?

所以说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成长。

六、师生朗读全文(师读总起句)。

学生选择一段背诵。

二年级课文《龙眼和山里红》教学教案

1.学生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课件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

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三、看雪景,读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同学,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老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老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2.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3.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五、拓展活动。

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台湾知识交流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课件出示“我会读”中的生字,进一步巩固。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3.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中表达的感情。

4.自由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的伙伴听。

5.展示读:把自己喜欢的片段读给大家听,说说喜欢的原因。

6.分小组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思。老师在各小组巡视,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台湾的孩子们对到北京看雪的向往。

7.分角色朗读第3—11自然段,着重指导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出“孩子们争着问”的急切心情和老师对故乡怀念的感情。

8.配乐朗读。

三、完成课后“我会连”的练习。

四、拓展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台湾的资料,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学生在教室中自由阅读,进一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

2.给台湾的同学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我们的学校来做客。

二年级课文《龙眼和山里红》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认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在与人交往时要讲信用。

教学建议: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本意是言语真实,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引申为对人真诚,不虚伪;守信,实践诺言。“信用”的“信”指的是后一种意思。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孔子把“信”列为“四教”(文、行、忠、信)和为人“五行”(恭、宽、信、敏、惠)之一,并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守信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品德。有些国家,只要有一次言而无信的行为,终身受其累。我们要培养孩子们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对别人负责的精神。

故事发生在夏天,用倒叙记述去年夏天的事情,用在挂历上做记号来写今年10月将做的事情。

阅读课文,可以先讨论课后思考题。讨论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圆圆写那几个字的心情,不要简单地回答“怕到时忘了”就完了。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一、同桌互相听写下面的词语,看谁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一愣算数挂历忘记尝尝又大又密。

手指拉钩自言自语一干二净。

二、照样子写句子。

(1)山里红是北京的特产,又酸又甜又好看。

又又又。

(2)圆圆羞愧极了,脸蛋真像山里红一样红了。

真像一样。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相关资料:

1、龙眼:也叫桂圆。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黄色,圆锥花序。果实球形,外皮黄褐色,果肉白色,可以吃,味甜,也可入药。产于福建、广东等地。这种植物的果实,也叫桂圆。

2、山里红:也叫红果儿。山里红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白色。果实圆形,深红色,有白色斑点,味酸,可以吃,也可入药。这种植物的果实,有的地区也叫山楂。

精品教案:

教具准备:

2、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什么水果?学生说自己吃过的水果。龙眼和山里红也是两种水果,谁能介绍一下这两种水果的样子。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认识龙眼和山里红。

2、这两种水果之间还发生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利用生字条,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不组合作学习生字。

4、老师用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5、老师检查生字。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验感情。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感受,可以边读边画出来。

2、学生汇报画出来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如:。

(1)指导学生抓住“一愣”“自言自语”“羞愧极了”“郑重地”来体会圆圆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来表现她的后悔,为自己的不守信而羞愧的沉重心情和后来她坚定的态度。

通过读课文可以发现,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可见圆圆还是一个好孩子。所以圆圆对妈妈说话时的态度是“郑重地”,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圆圆为什么在挂历上写下那几个字?

引导学生结合圆圆当时的心情来体会,她不仅是“怕到时忘了”,更主要的是她决心要像表哥那样说话算数,做一个讲信用的好孩子!

四、拓展延伸。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今后你会怎么做?

大山里的童话故事二年级

从前有一座大山,那里有茂密的森林、有温顺的羚羊,还有一座美丽的城堡,城堡里面住着善良又聪明的国王和他的子民,他们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有一天,一位凶狠的妖怪和他的手下来攻打他们,想把城堡占为己有,王子从侦察兵口中提前知道了消息,他就带领士兵们在城堡的周围挖了很多暗道,并在暗道中铺满了炸药。当妖怪们走到城堡附近时便被炸死了很多,结果他们便全部落荒而逃。

国王和他的子民们便继续过着幸福而快乐的生活。

龙眼和山里红

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

难点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

准备教学挂图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探究试商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以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

一商: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相乘。

三减:要分的总数也就是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相乘的积。

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5、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

()里最大能添几?

()×8﹤447×()﹤54。

9×()﹤62()×﹤40。

()×4﹤305×()﹤48。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加深:

1、课本p7算一算,练一练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时注意订正竖式的写法。

2、练一练3--森林医生。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纠错并写出正确的竖式。

3、练一练2。

每组完成两道题,并请代表板演,注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特别是“四比”。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8练一练4、5题,先请学生说说题意并说明应该怎么列式,再独立完成。

谈话法。

合作探究。

讨论法。

讲解法。

练习法。

板书分草莓。

55÷8=6(个)……7(个)。

8×6=48比55小。

8×7=56比55大。

商是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龙眼和山里红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当中来学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的家长夸过你们吗?今天我带大家认识几个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们夸一夸。

二、学习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让学生讨论用怎样的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4、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评。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个字在哪里见过。

3、开展组词比赛活动。

4、分析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说说你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请大家找自己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儿子们。

jngqionettngtnglixingbb。

井巧呢提桶痛累像吧。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让学生个别读课文。

2、其它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妈妈夸孩子时骄傲的神气,还有文中几处问话的地方。

4、再让学生读课文,教师评价。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请大家说说你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和体谅妈妈的。

板书设计: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

小学二年级语文《龙眼和山里红》教案

《龙眼和山里红》是本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讲信用既是传统美德,又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品质。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是从最简单的“说话算数”来讲守信的问题。事情不大,围绕着龙眼和山里红展开,圆圆只是“忘了”说过的话,表哥只是说了就能做到,但是这一差别却使圆圆心情沉重,“羞愧极了”可见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从这一点上看圆圆也还是个好孩子。

认字10个:舅、愣、托、酸、寄、羞、愧、郑、历。写字10个:愣、语、数、密、甜、尝、指、钩、忘、历。

:圆圆为什么在挂历上写下那几个字?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意在引导学生把问题引到问问自己,有没有这样说话不算数的事。学完课文,能像圆圆那样知错就改。

1、能认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在与人交往时要讲信用。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本意是言语真实,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引申为对人真诚,不虚伪;守信,实践诺言。“信用”的“信”指的是后一种意思。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孔子把“信”列为“四教”(文、行、忠、信)和为人“五行”(恭、宽、信、敏、惠)之一,并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守信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品德。有些国家,只要有一次言而无信的行为,终身受其累。我们要培养孩子们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对别人负责的精神。

故事发生在夏天,用倒叙记述去年夏天的事情,用在挂历上做记号来写今年10月将做的事情。

阅读课文,可以先讨论课后思考题。讨论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圆圆写那几个字的心情,不要简单地回答“怕到时忘了”就完了。

一、同桌互相听写下面的词语,看谁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一愣算数挂历忘记尝尝又大又密

手指拉钩自言自语一干二净

(1)山里红是北京的特产,又酸又甜又好看。

,又又又。

(2)圆圆羞愧极了,脸蛋真像山里红一样红了。

,真像一样。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相关资料:

1、龙眼:也叫桂圆。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黄色,圆锥花序。果实球形,外皮黄褐色,果肉白色,可以吃,味甜,也可入药。产于福建、广东等地。这种植物的果实,也叫桂圆。

2、山里红:也叫红果儿。山里红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白色。果实圆形,深红色,有白色斑点,味酸,可以吃,也可入药。这种植物的果实,有的地区也叫山楂。

1、实物龙眼和山里红

2、字、词卡片。

1、同学们吃过什么水果?学生说自己吃过的水果。龙眼和山里红也是两种水果,谁能介绍一下这两种水果的样子。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认识龙眼和山里红。

2、这两种水果之间还发生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龙眼和山里红,齐读课题。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利用生字条,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不组合作学习生字。

4、老师用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5、老师检查生字。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感受,可以边读边画出来。

2、学生汇报画出来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如:。

(1)指导学生抓住“一愣”“自言自语”“羞愧极了”“郑重地”来体会圆圆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来表现她的后悔,为自己的不守信而羞愧的沉重心情和后来她坚定的态度。

通过读课文可以发现,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可见圆圆还是一个好孩子。所以圆圆对妈妈说话时的态度是“郑重地”,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圆圆为什么在挂历上写下那几个字?

引导学生结合圆圆当时的心情来体会,她不仅是“怕到时忘了”,更主要的是她决心要像表哥那样说话算数,做一个讲信用的好孩子!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今后你会怎么做?

小结:圆圆的表哥能说到做到,是个讲信用的好孩子。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从这里说明圆圆也是一个好孩子。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一定会是一个讲信用,说话算数的人。

1、课下把课文编成课本剧。

2、你以前有没有做过这样说话不算数的事?能把它写在日记里吗?

1、龙眼与山里红究竟是什么?老师很纳闷,谁来告诉老师?

2、小组内交流有关两种水果的资料。

师:文章中的龙眼来自福建乡下,山里红来自北京,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龙眼和山里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请同学们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标出生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可以领读、可以开火车读、可以做猜字游戏、可以抢读。

1、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渗透字理识字、可以归类、可以对比、可以组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你对哪一部分感受最深?

2、全班交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内容从以下方面加以引导:

(1)抓住重点词,如:“一愣”、“自言自语地说”、“羞愧极了”、“郑重”等词语来体会圆圆的心情变化,通过朗读来体会她的后悔,为自己不守信而羞愧的沉重心情和后来她坚定的态度。

(2)抓住重点句,如:“我不好,我说话不算数。”、“两个好朋友用小手指拉了钩”。“圆圆羞愧极了,脸蛋真像山里红一样红了。”、“我怕到时忘了,我说话也要算数的!”体会圆圆真的是一个不守信用的孩子吗?通过读课文可以发现,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可见圆圆还是一个好孩子。所以圆圆对妈妈说话时的态度是“郑重地”,然后再来有感情地读读圆圆的话。

(3)还可以抓住圆圆和表哥、妈妈的对话加以分析。

3、分角色朗读全文。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到前台分角色朗读全文。

4、拓展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

2、推荐小组前台表演。

3、评价。

1、重点指导“密”和“钩”。

2、学生自主书写。

3、交流反馈,评价。

通过《龙眼和山里红》我们认识了讲信用的表哥和知错就改的圆圆,那么你以前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或者有没有这样说话不算数的事?)请在日记中说一段悄悄话。

小学二年级语文《龙眼和山里红》教案

1.能认读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在与人交往时要讲信用。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师述:关于这两种水果,还有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老师知道有许多同学很想当一名演员,展示自己的才能。今天大家的明星梦就有机会实现了。仔细听一下广告。

2.看来啊,要想当好演员还真不容易,你们敢于迎接挑战吗?

三、开放学习,理解感知。

(一)考验第一关:(课件出示考验第一关的内容)。

1.问:同学们,你们想怎样解决这两个难题?学生可能会根据以前的学习这样回答。

(1)先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别人请教。可以根据上下文猜字或查字典。

(2)在小组里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然后听同学给自己提出的建议,再自己读读课文。

2.师生、生生交流识字方法,突破难点生字。

(二)考验第二关:从书中画出你认为对你的表演最有帮助的句子。

1.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2.小组推荐同学展示给大家看看。(先读读画出的句子并谈谈理由;再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表现你对句子的理解。)。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下面的句子并指导朗读。

(1)听了舅舅的话,圆圆一愣,随后放下了手里的龙眼,她自言自语地说:“我不好,我说话不算数。”(抓住“一愣”、“自言自语”两个词语,体会圆圆的心情。)。

(2)想到这里,圆圆羞愧极了,脸蛋真像山里红一样红了。(想像一下圆圆在想什么?)。

(3)圆圆望着篮里鲜嫩的龙眼,郑重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在你的挂历上写几个字。”说着,她在10月的地方写了“寄山里红”四个字。(抓住“郑重”一词,体会圆圆在写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4.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读给大家听听?

(三)考验第三关:(课件出示考验第三关的内容)。

1.谈谈你们小组想怎样分配角色,为什么?(教师加以指导)。

2.现在各个小组开始排练。遇到困难,可请老师或其他小组同学作参谋,吸取经验。(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排练。)。

(四)表演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感悟。

小组展示,其他同学可向演员提问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演员进行解释。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1)问表哥:当圆圆忘记了自己说的话,没给你捎山里红时,你是怎样想的?

(2)问圆圆:你在写“寄山里红”这四个字的时候,你都想了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2.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师小结:同学们,圆圆的表哥能说到做到,是个讲信用的好孩子。圆圆把说话算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从这里说明圆圆也是一个好孩子。我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肯定会是一个讲信用、说话算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