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全册(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03:26:36 作者:雨中梧 党团范文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全册(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全册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太阳花)的特点来描述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增强语感。

教学难点:

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太阳花)特点描述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轻松导课,激起学趣

1.谈话激趣。

2.齐读课题。

3.导入新课。

二、提纲挈领,抓住要点。

1.快速默读全。要求:放声声音,争取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自己读自己的,会更有味道。)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习新词。

(1)出示新词。

(2)指名读。(发现问题,并点拨)

4.学习重点词语,给文章分段。

(1)出示第二组词。

(2)学生分别读词。

(3)根据重点词语分段。

三、初读品味,切入主题。

2.学生自学。

3.集体反馈。

四、抓住关键,理解主旨。

1.出示自学提纲(二)

2.学生读读,划划。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及时板书。

4.教师小结。

5.学生背诵。

五、总结升华。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段。

2.仿照课文的写作手法,写写你钟爱的花吧。

3.课外阅读:找来与花有关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铺了一地

种一片太阳花艳丽夺目

不可阻挡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全册篇二

1、语言建构与运用

体会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蕴含深情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会分析文中人物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培养尊重、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写,理解作者矛盾的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于旧历新年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新年浓浓的节日气氛,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新年景象,通过引导学生讲述过新年的事情,渲染节日气氛,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过年的情景之中。

2、讨论点拨法。对于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矛盾情感,老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及作者自身情况探讨。

3、品读鉴赏法。学生通过多次默读和自由朗读体会文中情感,感受节日气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过春节的有关图片或视频)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学生一般都知道是春节的景象)

师:大家说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你过春节时心情怎样?

(两三个学生谈谈)

师:确实,说到过节,大家都很兴奋,都很激动。我们中国,过节的习俗由来已久。在过去人们是怎样过节的,他们的心情会和我们一样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林语堂先生去感受感受上世纪30年代他“庆祝旧历元旦”的氛围吧!(打出题目《庆祝旧历元旦》)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1、文中的“旧历元旦”究竟是什么节日?

2、“旧历元旦”有哪些习俗?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读书,老师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生读后基本上能回答:“旧历元旦”就是现在的春节。文章写到的“穿好的衣服,停止营业,闲逛,赌钱,打锣,放鞭炮,拜客,看戏”“红色春联贴满在每家门上”“街头屋前,到处是爆竹声,充塞着硫磺味”“春联、年夜饭、鞭炮、红蜡烛、福建橘子、清晨拜年”等等,这些景象和我们现在的春节景象基本一样。

三、素养提升

1、再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主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具体是几层不是很重要,但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其是否把握文章脉络。分两部分可以,分三部分也可以)

第一部分(1-3段):总的写过旧历新年的习俗。

第二部分(4-5段:政府及我对旧历新年的态度。

第三部分(6段-末尾):具体记叙廿四年过旧历新年的经过。

(或者:第一部分:(1-5段):总的写过旧历新年的习俗。

第二部分:(6段-末尾):具体记叙廿四年过旧历新年的经过。)

2、精读重点段落(6段-末尾),理解作者情感。

(1)文章6段之后具体记叙廿四年过旧历新年的经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勾出表明顺序的标志性词语!

(2)在第5段中作者说“我在过新年时大失所望”。他真的“失望”了吗?作者过新年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勾出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词句!

(4)怎样理解作者过新年时的矛盾纠结的情感?

这一点对于学生应该是一个难点。可以分两步引导学生理解:

a.结合林语堂《纪元旦》一文理解。学生阅读《纪元旦》一文,看看当时作者写此文时的情感。

学生可理解到是作者既想玩耍又想工作,所以内心烦躁矛盾。

——读后不难发现,课文中多次提到“科学”“理智”“守旧”等词句,如“中国政府早已正式废除阴历新年,但阴历新年依然故我,不曾被废除掉。”“我是个极端摩登的人。没有人可以说我守旧。我不懂遵守旧历,而且还喜欢倡行十三个月的年历,每月只有四个星期或二十八天。换句话说,我的观点很科学化,很逻辑化。就是这点科学的骄傲,使我在过新年时大失所望。每人都假装着庆祝,一点没有真感情。”“科学的理智教我不要遵守旧历,我也答应照办。”“似在嘲笑我的科学理智。那时我的科学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虚空了。”“那不是我的科学意识,一定是另外一个意识”

由此可想,作者写此文一定有深刻的意图,那他究竟要表现什么呢?那就要看看林语堂所处的时代吧!也许会帮助我们理解。

b.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师问:课文写于那一年?(提示学生在《纪元旦》一文中找到写作的时间!)

写于廿四年(民国二十四),即1935年,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呢?

老师介绍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剧,国民党政府文化专制主义政策日益加强,在亡国灭种的外患内忧催化下,中国知识界先进分子的民族和民主意识被唤醒了(林语堂就是其中一员)。在五四运动后,即20世纪30-40年代又发生了一个“新启蒙运动”。新启蒙运动倡导自由、理性,主张科学的逻辑思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要求以西方文化代替中国旧有的文化,但是新启蒙运动者则是力求辩证对待中西方文化,他们认为,一种新的文化的出现,是综合了多种不同的文化产生出来的。新启蒙运动是一场民族的科学的民主主义文化运动,运动中对中西方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区别对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辩证的继承,并结合符合中国特色的外来文化,促进了新的文化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它所要造的文化不应该只是毁弃中国传统文化,而接受外来西洋文化,当然更不应该是鼓手中国文化,而拒绝西洋文化;而应该是各种现有文化的一种辩证的或有机的综合。(部分摘选自《20世纪30年代新启蒙运动浅论》)

课文其实就可见到当时时代的印记:“中国政府早已正式废除阴历新年”“我的观点很科学化,很逻辑化”“科学的理智教我不要遵守旧历”。

了解了时代背景,那同学们觉得本文要表明什么思想呢?

(学生探讨发言)

老师总结归纳:阳春佳节的意味,迫着人喜跃,科学的理智无法镇服心灵深底的荡漾,是应该做理智的动物呢,还是应该做近情的人呢?作者在文中一直矛盾纠结,但最终理智抵制不住节日的浓厚气氛,被周围人们的欢愉所感染而不自觉地沉浸在愉悦之中。可见,我们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早已深入人心。走进新时代,接受新思想不是要否定旧的一切文化一切思想,尊重人们的思想情感,尊重传统文化是在20世纪30年代处于新启蒙运动中的作者所要倡导的吧!

(5)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通过作者对人们过旧历元旦的描述,探讨春节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是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我们的民俗文化的观念也越来越强,比如,每年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国家要放假,我们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都表明我们国家及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的尊重。

3、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作者运用有何特点?

表达方式:用了记叙、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形象)、抒情等表达方式。(举文中语句说明!)

特色:记叙:既有概括叙述又有细致描写;

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形象;

抒情:作者情感的抒发多和记叙描写相结合。举具体语句分析!如:

a.五时炒年糕吃,满房是水仙的芳香,我很激烈地感到我像一个罪人。“我不准备过新年”我下了决心说,“晚上我要出去看电影。”

b.“谁给她穿的新衣服?”我责问,心旌显得有点动摇,但还能坚持。

c.六时发现蜡烛台上点起一对大红蜡烛,烛光闪闪,似在嘲笑我的科学理智。那时我的科学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虚空了。

d.一时鞭炮声音四起,一阵阵的乒乓声,像向我的意识深处进攻。

e.在一片乒乓声中,我坐下来吃年夜饭,我不自觉的感觉到很愉快。

四。总结:

我们通过作者对过旧历元旦的习俗及自己过旧历元旦过程中的矛盾复杂的心情的描述,感受到了新春佳节浓浓的节日气氛,看到了中国传统习俗及传统文化的魅力,懂得了应该尊重并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全册篇三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体会感情,个性化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互评,从评价中体会怎样读书更能表达感情。

3、再读,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

二、学习生字

1、小黑板示字:躁斓圃侍乍缤偃蕉慵炽蕾婪沛旺昌

2、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

3、学生观察生字,写自己最拿手的生字。

4、集体交流是怎样写好的。

5、选学生认为难写的字,集体交流怎样写好,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斓偃蕉慵”的结构;“沛”不要把字形写错。)

6、学生写字。

7、展示学生作品,评议“小小书法家”,交流经验。

三、积累词语

1、这篇课文有许多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你认真找一找。

2、学生活动、交流:

斑斓多姿鲜艳夺目郁郁葱葱银粒儿短促花蕾

慵倦无力缤纷五彩偃旗息鼓美人蕉空暇贪婪

莫衷一是灿烂多姿生机勃勃经久不衰炽热

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充沛乍开服侍

3、你能选其中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4、设计摘录卡,积累词语。

四、作业:

1、查找有关花的词语,摘录在摘录卡上。

2、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词语。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住在机关四合院的“劳动者们”中太阳花的事。全文共四个部分,分别交代了种太阳花的原因,太阳花从种子落地到一齐开放的过程,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生命极其短促,来年还种太阳花,通过作者记叙种太阳花的经验和感受,表露了人对花的爱恋,花对人的启迪。

教学目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解关键语句,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感受太阳花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乐观饱满的热情,以及令人钦佩的生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花个体生命的特点——生命如此短促,却又如此顽强。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教学构思:

课堂教学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以“阅读思考——讨论——解疑——拓展训练”的方式,通过朗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于学生的心里,熏陶情感,启迪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此外,为了让学生能由太阳花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质的人,在3月5日学雷锋日的活动中,可有意识的稍微做了一点渗透,学习了雷锋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下一片太阳花》教学反思

我执教了《种一片太阳花》一文。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记叙了种太阳花的过程。赞美了太阳花的灿烂多姿和生机勃勃,表达了人对花的爱恋,花对人的启迪。在教学中我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在互动研讨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深深地感到一名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使语文课堂更有实效。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课回归”语文味“.文中那么多的优美词句,品什么词呢因此要有取舍。抓住最能表达文章主旨的词句品。如:第五自然段,”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上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我采用换词体验的方式,”闪“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学生说可以换成”长“,”开“等,然后通过对比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

同时课件及时展现三朵花盛开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太阳花开的速度之快,开在人们意想不到之时,使人不禁惊喜,赞叹。再如,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赞美太阳花,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老师提供一些词语,为学生铺设台阶,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不用老师提供的词语,稍差的同学可以在词语的帮助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体现了教学以人为本,使语言训练更有实效。

这节课虽然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有许多不足,发人深思。

1.预设不够。课文3—6自然段展现太阳花的外表美,作者是按照太阳花生长的先后顺序写的。这部分的教学重点,除了抓重点词句体会太阳花的外表美,还要学习作者描写有序的写作方法。学生如果能按照长出新芽—三朵绽开—满圃怒放的顺序汇报。

对作者按太阳花生长的先后顺序描写就会充分领会。当时我是这样提出的:你从哪体会出太阳花的美这样提问缺乏引领性,学生当然选择让他感受最深的描写花盛开的句子汇报,而忽略茎叶一段。如果问题稍加变动,再具体一些,给学生汇报的方向,效果就会不一样了。如果这样问:”在太阳花的生长过程中,哪儿最先让你感受到它的美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会首先体会茎叶的柔美,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进行汇报,感悟写作顺序。

由此可见,在备课时,教师的预设要够,要处分考虑学生的心理体验和习惯,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设计,既要充分尊重学生,具有开放性,又要考虑文本特点,具有引领性。

2.读缺乏层次。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预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浏览,默读,轻声读,朗读,师生对读等,可以说读贯穿教学始终。然而恰恰是老师精心设计的读,是本课最失败的一笔。

在这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得到了锻炼,收获了很多。如果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我会在一次次的遗憾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趋完美。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全册篇四

一、复习导入

1、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来说明的?

2、课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明确:逻辑顺序

二、赏析探究

1、作者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用到了一些说明方法,接下来分小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参考):(1)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2)打比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3)引用:创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突出了赵州桥构造的奇特。)

(4)举例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用具体例子作证,显得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5)下定义: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使读者具体直观地认识到联拱石桥的形态特征。)

2、品味课文语言: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明确:这些加粗的词不可以去掉,因为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然后再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三、感悟抒情

学了本文,你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吗?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呢?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全册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颜六色”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太阳花的美丽,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五颜六色”等词语的意思。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太阳花的美丽,增强美感,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块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1、2自然段。

(1)你见过太阳花吗?(课件出示太阳花图)仔细瞧瞧,说一说你看到的太阳花。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课文中的太阳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乐呵呵”,体会太阳花的生机勃勃;理解“五颜六色”,体会太阳花颜色多。

(4)多美的太阳花呀!你能读出它的美来吗?指导朗读。

2、学习3、4自然段。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

(2)小组讨论:为什么叫做“太阳花”?请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第4自然段应读得稍轻、缓慢,体验太阳花随着太阳下山安静入睡的意境。

比较:“安静”与“安安静静”。

(三)再读课文,积累语言

1、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去感受太阳花的美丽与可爱吧!

2、文中的句子写得太美了,老师都被它的美所陶醉了,请把让你陶醉的句子背诵给大家听一听,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心情吧!

(四)课外拓展

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跟你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