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论论文(汇总20篇)

时间:2023-11-26 13:06:29 作者:雁落霞 毕业论文

范文范本是一种通用的参考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各种写作题材的结构和技巧,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范文范本的作用很大,因为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编写文章的框架和思路。尤其当我们遇到写作困惑时,范文范本能够给我们提供灵感和指导,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范文范本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思维和技巧,为我们的写作加分不少。所以,不管是在考试中还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经常参考范文范本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范文范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写作类型的要求和特点。总的来说,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的好帮手,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是一些深受读者喜爱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新的写作思路。

管窥设计理论对古建园林设计的影响论文

一般来说,浅色调的事物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重色调事物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所以,在园林设计中注意把握色彩不能过于沉重,也不能过于轻快,保证整体的协调性。

4.2冷暖色系。

现代设计中,色彩可以分为冷色和暖色两大色系,暖色系可以表现为热情愉快,比如,我们国家举行阅兵时的花柱就是暖色系,黄色和红色搭配带给人欢乐喜庆的感觉。冷色就会显得严肃宁静,例如,一些教堂就是以白色和蓝色为主。因此,在设计时要根绝不同的场合搭配适宜的颜色。

4.3立体感。

立体属于空间造型的一种,用来传达视觉效果的设计方法。本身具有立体感和感性的特点,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用实体占据空间造型,从而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

4.4平面线条。

平面线条的线体不仅包括平面线全部的特征,还包括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线条可以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现,遵循左右、上下及放射形对称的效果,设计园林时要注意把握左右以及上下的对称中心。

5结语。

园林设计中各个元素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园林设计中更好地组合排列,从而设计出全方位新颖现代的园林作品。在继承传统设计理念的同时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才能促进我国园林设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增,原帅让.探析园林设计中现代设计理论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6)。

2刘秋香.探析园林设计中现代设计理论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2)。

3任建云.园林设计中现代设计理论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

4朱巧.园林设计中现代设计理论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9)。

5许旭苗.分析园林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论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6)。

护理论文研究设计心得体会

护理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护士开始意识到论文研究不仅仅是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机会。然而,设计一个符合科学规范的护理论文研究并非易事,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来不断完善我的研究设计。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护理论文研究设计上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200字)。

在进行护理论文研究设计之前,明确研究问题和目的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仔细分析护理领域的研究领域,我找到了一个适合我研究的问题,并明确了该研究的目的。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我的研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我前进的方向。

第三段:选择方法和样本(200字)。

在选择研究方法和样本时,我动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些将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综合考虑了定性和定量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后,我选择了定量方法,以便可以更好地量化和分析我的研究结果。在选择样本时,我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确保我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

第四段:数据收集和分析(200字)。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首先,我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并通过网络和现场发放的方式收集了丰富的数据。接下来,我使用了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数据异常和缺失的情况,在进一步分析之前,我通过适当的数据清洗方法予以处理。最终,我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验证。

第五段:总结经验和展望(200字)。

通过这次护理论文研究设计的经历,我不仅从中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我在研究设计的初期应该更加注重细致入微的设计,以确保研究的严谨性。其次,我意识到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投入到反思和修改上,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未来,我希望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设计能力,并为护理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总之,护理论文研究设计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过程,需要护士们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通过我的经验,我明白了研究问题和目的的确定、方法和样本的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设计中的不足,并为将来的提升制定了计划。希望我的体会和心得能对其他护士在护理论文研究设计中有所启发和帮助。

浅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原理论文

1.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原本是用来形容音乐的名词,然而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完美艺术追求之一。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远古人类运用行云流水的笔法勾勒出三块空白,又在每一空白处以剪影似的平涂手法,画了五个手拉手的舞蹈人。以单色平涂来表现舞蹈的动态。这种规律的编排和变化,以及舞蹈的本身就象征着节奏的韵律,进而将平静的画面在二维的世界中凸显出视觉空间的动感因素。设计外在表现的节奏与内在意蕴和韵律,是成功设计的构成要素。nike公司把nike的标识叫做“swoosh标志”,因为这个标志像跑步时飞快的速度,“嗖”的一声。但此标志的内在意蕴是指胜利女神翅膀上的羽毛,代表动感和轻柔,又像老师用来判改对错的“对钩”,隐喻nike公司是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朝正确方向发展。

2.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形式上的相同、相等与相似,让人产生“严谨、庄重”的感觉,均衡是指各元素的摆放、组合,让人们在心理上感到客观的均衡,这种均衡是指画面的组合使人心理上呈现“稳”的感受。然而非对称平衡在平面设计中会运用大小、形状、距离、疏密诸因素来调节平衡,给人以新颖、活泼、运动的感觉。均衡作为形式美原理的基础,由于源自本心,符合最质朴、最经典的审美品味。例如马蒂斯的《蓝衣少女》画面,是带有一定变换因素的对称,人物形象既端庄稳妥,又栩栩如生,更有一丝回旋、辐射的均衡美。

3.对比与调和。妥善处理色彩对比与调和之关系,可以提高平面设计作品画面的视觉美感,进而促进广告整体效果的统一和谐性。在平面设计中对比与调和一般是指色彩、材质、重量等。例如香奈儿的口红广告,采用强烈的明度对比,主要配色的明度差在5机以上,叫做长调。此海报發挥了对比的优势,烈红与亮白的色彩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使得女人左眼形象鲜明,富有光感,显示出了香奈儿口红的颜色纯正,好看的可以作为眼影,突出主题,画面强烈的对比而富有活力。

4.虚实与留白。绘画章法中有“密不容针,宽可走马”一说指的是布局的疏密、许是关系处理。所有的艺术形式都与虚实结合相关,平在面设计的构图中有明显的体现。留白画面中的无,亦是虚,有利于信息传达、情感交流,获得少则胜多的效果,能够提高作品的感染力,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在平面设计中体现“虚实关系”的就是“图与底”,恰如经典的太极图形象,给人以共享空间的妙处,“虚空间”衍生出的设计意境亦是令人神往、流连忘返。其图案形状如阴阳两条鱼,阐释了相互依存的美学思想,表现了生生不息、持续的生命力。留白具有无声胜有声的感觉,犹如中国水墨画,留白运用于设计中,韵味也会出现。留白手法的运用譬如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空白有耐人寻味的意境感,诠释了留白所表达的奇特效果。

当今我国的科技高度发展,平面设计作品的制作方式愈加多样,电脑处理技术和电子成像技术日趋多样化,因此平面设计的表现力也显得投机取巧和浅显,比如过于注重视觉上的炫目效果和强调技术,缺乏艺术的真善美,逐渐远离了我国传统的美学观念,缺乏艺术感染力是现代我国平面设计作品的现状。

现今我国的平面设计师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前提,应该是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设计美学的规范,将生冷的技术设计赋予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提高平面设计的审美层次,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诸如道家“返璞归真”思想、佛教美学思想的“禅意”等,平面设计师应当融入这些优秀的美学思想在设计作品中,设计出符合这个好时代的优秀作品。耐人寻味的作品总是源自于其中的'内涵,形势与内容相统一,表现力强而自然质朴。

三、结语。

平面设计是一种形式美的体现,国内外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无不体现着均衡、韵律、节奏、调和、虚实等美学原理。但究其根源其实是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实际上是遵循形式跟随功能,形式和功能相辅相成,这种理念环绕在平面设计的全过程。我国早期的平面设计以大量的模仿和抄袭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为主,这种简单模仿缺乏艺术的真实性,是低层次的审美。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平面设计迅速发展,有一部分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已经开始深入融合本民族的文化,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根据市场的需求,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审美向高层次发展。应当继续弘扬现代的平面设计中的优秀基因,深入挖掘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学,现代平面设计的作品从市场需求、产品的实用性出发,使平面设计作品对消费者起到认知和审美的功能,最终回到实用功能。因此具有这种特色的中国平面设计才能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屹立于世界平面设计之林。

参考文献:

[1]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07).

[2]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李砚祖,芦影.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科幻式景观设计理论初探论文

梁式桥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桥型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占有较大的.比重.早期修建的梁式桥,特别是20世纪50~70年代修建的梁式桥,由于当时交通量小,修建时技术标准普遍偏低.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大,特别是近期一般干线公路均要求达到汽车-20级,挂车-100的荷载标准,因此,原有桥梁大有改进,为此,本文针对现代先进的技术,针对梁式桥的内力和预应力的各个方面的计算作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于闱纲翟红微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政材料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刊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英文刊名:management&technologyofsme年,卷(期):“”(2)分类号:u4关键词:梁式桥设计计算

浅谈建筑项目的设计与管理论文

摘要:建筑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引入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将对设计进程中的科学决策、资源优化及质量和成本控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建设项目的设计运作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公司如何介入,如何控制设计过程,充分发挥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能动性,是取得项目设计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住宅商品的需求日趋高涨。这几年住宅小区项目的开发红红火火,设计、生产和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客户购房理念也日趋理性,对房间功能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出发,建筑项目的设计过程在整个建筑项目开发中也更加显得重要。房地产开发商对住宅小区项目开发策化和设计阶段越来越重视。以往开发商搞到地皮,找几个人便绘出图纸,建楼卖楼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管理有其特殊性。首先设计的成果是由建筑设计院完成的。其次房地产开发公司设计人员在策化和设计过程中起沟通、协调、监控作用。因此在建设项目的设计运作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公司如何介入,如何控制设计过程,充分发挥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能动性,是取得项目设计成功的关键。

项目管理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其知识和方法体系在大多数时间适用于大部分项目,其价值和实用性已得到广泛一致的认可。项目管理有时被用来描述管理持续进行的日常运作的组织方法。对这种方法更恰当的称谓应该是按项目进行管理,即把持续进行的运作的许多方面视为项目,并运用项目管理技术来进行管理。项目管理通过应用下列过程得以完成:启动,计划编制、执行、控制和收尾。项目团队负责管理项目工作。在建设项目的前期策化和设计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概念,对项目策化和设计过程中范围的界定、时间、成果、风险和质量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它将使房地产开发公司决策和设计人员对项目设计的监控过程更为具体化,操作更简便、理性和有序,有助于决策的理性化及对设计进度、成果和质量的控制,并对项目的后期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般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设计过程可分为两个大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最终产品分别是方案报建文本和施工图蓝图。这两个阶段的成果必须报政府部门审批通过,方可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有些项目需做扩初设计,并报批。这里将扩初视为施工图设计过程的一个阶段。)可以认为建设项目设计过程的项目管理是围绕着这两个最终成果而展开的。由于这两个设计阶段所承担的目标和任务的不同,其项目管理在执行组织的结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方案设计阶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流程如下:拟定招标设计任务书,方案招标,方案评审及咨询,方案定案(或委托设计院),出方案报建文本,进行方案报建。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公司都在这一阶段投入大量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以求得一个满足市场需求且高效益的方案。多轮的方案竞标,内部评审,专家咨询论证等,方法不一而足,希望能磨出一个精品来。但有时却事与愿违,要么设计成果偏离了目标,要么设计进度一拖再拖,延误了建设工期。

因此,在方案设计阶段,强有力的执行组织的结构是必须的。一般由上层领导、设计规划部门、策划部门、营销部门等部门组成,在设计规划部门的协调组织下通力合作,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及时、科学地决策,保证设计进程的顺利推进。

方案设计阶段有时可分为方案招标阶段和方案定案阶段。大部分房地产公司在大、中型建设项目中采用方案招标来选定方案,也有的采用直接委托某一设计院来直接设计方案。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房地产公司在取得项目后,一般都会委托策划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并进行项目策划,确定设计目标和方向。而房地产公司也会对项目进行内部方案设计和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的整体方向,作为招标任务书拟定和评标的依据;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将方案招标作为项目研究的手段和过程之一,或考察设计院实力的方法,招标方案的成果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影响不大。对建设项目整体方向把握还不太准,或希望项目有所创新的房地产公司,一般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集众家所长。一旦房地产公司对项目形成强烈的主观意志,一般采用直接委托的方式进行方案设计,以免不必要的反复而浪费成本和时间。不论是招标或是直接委托设计,都要对所选用的设计公司进行深入而严谨的分析,甚至不同类型设计公司的比例也要有所考虑。基本方案确立到最终方案的形成是一个多轮次方案的反复过程。在此阶段,房地产公司设计规划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对项目的各个大的价值体系进行深入的剖析,如:交通系统功能空间布局,建筑空间分布,建筑体型分析,环境景观系统,设备的设置及户型平面和立面风格等,逐一与设计院沟通,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使方案朝着开发商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在方案设计阶段,项目沟通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准确而及时的沟通使项目设计朝正确的方向有序地发展。沟通是多层面和多方式的。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沟通为:内部沟通(纵向和横向的沟通),与设计公司沟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尤其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要及时甚至提前,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建立沟通信息的存贮体系和信息查询体系,以便信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由团队成员和项目干系人共享。

在方案设计阶段也要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对项目制定的绩效目标不现实,在实施过程中会带来进度风险。有的公司喜欢打政策擦边球,甚至违规操作,给项目带来的风险也是致命的。委托或筛选设计公司过程也隐含着风险,对设计公司的了解及分析不够深入,不能取长补短,往往会造成成果与期望相差甚大,或者最初成果无法深化等。在方案决策中对技术的选用也存在风险。设计阶段的项目风险除违规操作外,其实并不太高。只要项目组织者有项目风险意识,对项目做风险定性分析,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方案设计阶段的项目风险控制对整个设计阶段和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项目资源的管理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在此阶段,房地产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如何保证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配合,发挥各种资源的能动性,是项目资源管理的关键。首先要了解资源,分析各种资源的长处和在此阶段,房地产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如何保证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配合,发挥各种资源的能动性,是项目资源管理的关键。首先要了解资源,分析各种资源的长处和短处,才能优势互补。比如设计公司对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但由于操作的各种项目较多,积累了不少先进的知识和经验。房地产公司设计对市场的了解比较及时,但对先进知识和经验的获得主要通过考察的手段,也有所滞后。有的房地产公司因种种问题而将设计公司沦为绘图公司,实在是资源的'一大浪费。方案项目质量管理除了在方案的进程中介入监控,与设计单位共同合作,保证设计成果的内容质量外,成果的表现质量也是管理的一个方面,包括成果的内容、数量、质量等,一般在委托设计合同中做详细交待。

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在方案报建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方案已经确立,设计工作流程相对简单,有序,因此此阶段的项目设计在执行组织结构、质量控制、资源管理、项目知识积累等方面与方案阶段有所不同。执行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成员配置一般由设计总监、工程项目经理(建筑专业),以及建筑、结构、设备及概算人员组成,形成一个典型的强矩阵管理模式。管理流程也相对简单:委托设计,拟定技术措施,中间过程质量与进度控制、成果审查、成果报建、联合技术交底等。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对上述几个流程组织相应的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在这几个环节中,中间过程质量与进度控制是关键。工程设计负责人对项目的成功运作起着关键作用。在选定设计单位后,要对实施项目设计的工程设计负责人进行资质考查,审查其主持设计工程项目的图纸质量,对其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在中间过程质量控制中,要依据设计院的进度安排进行相应的中间成果控制,保证成果的质量,中间成果一般是指在建筑、结构及各设备专业初提及终提两个阶段所提资料图。另一个关键环节是成果审查,即组织规划设计部门和工程项目部门对成果图纸进行详尽的审查,提出整改意见,把错漏控制在设计阶段。在此阶段,项目的沟通管理主要集中在过程质量与进度控制环节。关键的沟通成果要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形成知识积累。

在房地产设计运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方案阶段设计周期过长,留给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周期较短,设计院加班加点赶图,不能保证图纸质量,甚至会出现边设计边施工的窘境。施工图设计的质量对工程的顺利施工和成本控制关系很大。时间的紧迫性将会限制设计师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和解决,给工程留下遗憾和隐患。因此在项目设计阶段总体的时间管理上,一定要作好甘特图,严格控制关键点的时间安排。即使在某些环节出现偏差的情况下,也要适时地启动下个阶段任务的准备工作,以利于整体工作的顺利完成。

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都是僵化的,而其背后的思想和理念才是精华。在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运用它的手段和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输变电工程EPC项目设计管理论文

摘要: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提出、输变电工程投资加大等背景下,加强输变电工程成本控制意义重大。输变电工程成本管理涉及工程多个阶段、多个部门,信息量丰富、协调难度大。本文提出构建基于bim的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模型库、标准工程量库、计价规范库和设备材料价格库,并借助revit软件完成项目各阶段成本编制、成本评审、技经指标分析等主要业务工作,达到降低输变电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率的目的。

1引言。

输变电工程是构成我国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核心组成部分,建设坚强、一流电网工程,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用电量不断增加,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投资逐年增大,建设周期缩短,各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尤其是工程造价管理面临巨大挑战。长期以来,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即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限价、结算)分别由建设部门、设计部门、招标部门、审计部门等负责,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项目的建设周期成本被孤立地分割在各个部门和系统中,相互间缺乏有效联系沟通,更无独立的成本管理责任体,造成很多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成本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具有参数化建模、可视化、虚拟施工等强大功能,通过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促进了建筑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进程,为建设项目整个建设周期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

2成本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根据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成本管理实际需求,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涵盖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等项目全过程各个阶段,实现对输变电工程成本的全过程管理。系统性原则。把输变电工程建设各环节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招标限价、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共同构成了输变电工程建设成本管理系统。由于所处的项目阶段不同,系统各部分既有独立的特点,又相互联系,共同为实现输变电工程的成本控制服务。动态性原则。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断变化。如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工程设备材料价格和人工费出现变化;由于输变电工程技术创新,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出现,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调整。简单易用原则。根据工程设计方案的主要设计参数,利用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能够快速编制输变电工程标准成本。功能全面原则。系统能够满足项目参建各方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全面涵盖输变电工程各阶段成本编制、成本评审、技经指标分析等主要业务。贴近实际管理需求原则。系统设计全面贴近实际管理需求,解决输变电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3基于bim的成本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根据上文成本管理系统设计原则,构建的广西电网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如图所示。bim模型服务器是成本管理系统具体应用的支撑平台;bim应用软件是成本管理系统功能实现的信息化手段;其工作内容是成本管理系统在输变电工程项目各阶段实现的成本管理业务工作。

3.1bim模型服务器。

bim应用主要基于bim三维模型,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业务应用、不同角色都需要使用bim模型来完成一定的工作,基于前一个业务产生的模型,增加或修改关于自身业务范围的数据内容,然后将修改后的模型进行更新,如何保证bim模型大量的数据信息在不同角色、不同软件、不同业务之间顺利流转和共享,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模型平台即模型服务器去完成。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bim模型服务器主要包括模型库、标准工程量库、计价规范库、设备材料价格库。模型库是支撑bim应用的根基,bim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模型数据将被统一放到模型库中。本次研究主要针对220千伏和110千伏两个电压等级的变电工程、架空线路工程和电缆线路工程三类输变电工程开展研究。变电工程模型库将整个变电站划分成独立的小模块以便于模块化组价。220千伏变电站工程划分成220千伏配电装置、110千伏配电装置等11大模块;110千伏变电站工程划分成110千伏配电装置、主变及10千伏配电装置等9大模块。对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常用变电站工程方案涉及的模块建立bim三维模型,其中220千伏变电站工程共建立22个bim三维模型,其中110千伏变电站工程共建立17个bim三维模型。架空线路工程模型库将整个架空线路工程划分成独立的小模块以便于模块化组价。架空线路工程划分成导线、地线、光缆、杆塔、基础、附件、接地7类模块。每类模块又分平地、丘陵、泥沼、山地、高山五种地形。对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常用架空线路工程方案涉及的模块建立bim三维模型,其中220千伏架空线路工程共建立310个bim三维模型,其中110千伏架空线路工程共建立264个bim三维模型。电缆线路工程模型库将整个电缆线路工程划分成独立的小模块以便于模块化组价。电缆线路工程划分成电缆敷设、终端头、中间接头、接地、避雷器、电缆防火、调试7类模块。对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常用110千伏电缆线路工程方案涉及的模块建立bim三维模型,共建立7个bim三维模型。输变电工程项目各阶段标准工程量以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常用工程方案设计图纸为依据进行提取,并构建标准工程量库。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不同项目阶段采用不同的计价规范。这些计价规范主要包括《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版)》、《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版)》等国家和行业定额、清单、发文等。设备材料价格库的建立主要依据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历年设备材料招标价、《南方电网公司年电网工程主要设备材料信息价》等。

3.2bim应用软件。

实现bim需要一个理想的三维设计平台,这个平台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具备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个专业配合,进行协同设计的能力;其次是作为一项新技术,界面必须清晰友好,容易被设计师掌握和接受;最后是拥有比较开放的软件环境,能够进行相应的二次开发或与相关软件接口。

3.3bim工作内容。

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功能涵盖输变电工程各阶段成本编制、成本评审、技经指标分析等主要业务,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又有侧重点。决策阶段。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及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基于bim的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计人员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在bim工程模型库中选取合适的小模块拼接组成实际工程方案估算三维模型;技经人员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输变电工程初步估算三维模型,通过revit软件,结合标准工程量库、计价规范库和设备材料价格库完成项目估算编制工作;评审人员针对设计和技经人员提供的输变电工程初步估算三维模型和估算与数据库中标准指标进行对比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反馈给设计人员,形成新的输变电工程估算三维模型和估算。设计阶段。工程设计是指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设计者根据已批准的设计任务书,为具体实现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要求,拟定建筑、安装及设备制造等所需的规划、图纸、数据等技术文件的工作。基于bim的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在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计人员根据设计阶段工程进一步细化结果,在bim工程模型库中选取合适的小模块拼接组成实际工程方案概算三维模型;技经人员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输变电工程初步概算三维模型,通过revit软件,结合标准工程量库、计价规范库和设备材料价格库完成项目概算编制工作;评审人员针对设计和技经人员提供的输变电工程初步概算三维模型和概算与数据库中标准概算指标进行对比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反馈给设计人员对工程设计进行优化,形成新的输变电工程概算三维模型和概算。招投标阶段。主要进行的是设备、材料招标和建设施工招标。基于bim的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在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业主根据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提供的bim三维模型快速抽调出工程量信息,利用revit软件编制准确的工程量招标清单,并结合计价规范库和设备材料价格库完成招标限价编制工作。招标结束后,业主单位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设计,编制施工图预算,形成新的.输变电工程预算三维模型和预算。施工阶段。主要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这是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基于bim的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在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动态成本、计量支付、变更管理、材料管理。竣工阶段。竣工阶段是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控制的最后一个阶段。基于bim的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在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技经人员利用项目实施阶段形成的bim三维模型构件的几何尺寸、自由属性特点和空间的扣减关系,通过revit软件编制完成工程结算;财务人员利用revit软件对项目实施阶段形成的bim三维模造价信息,按照财务资产划分目录进行资产归集。

4结语。

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涉及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等多个阶段以及规划、基建、设计、招标、审计等多个部门,难度比较大。本文提出构建一个以bim为技术核心的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成本管理系统,通过bim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传递通畅、完全共享,提升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各阶段成本管理工作效率,实现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各阶段之间、各参与方之间的造价管理协调与合作,从而达到降低输变电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科幻式景观设计理论初探论文

摘要:“科幻式景观”是从景观当中分立出来的一种类型,既具备景观形态的基本特征,又在造型形式上有别于平常的景观形态。文中重点分析和阐述了“科幻式景观”产生的根源和概念的界定。归纳了“科幻式景观”的主要类型、艺术特征、设计创意方法、建造原则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

说到“景观”,大家到处可见,并不陌生。景观是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通常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一方面是某地区或某种类型,自然形成为主的自然景物,即自然景观,如安徽黄山、山东泰山、甘肃鸣沙山等,以及包括在自然景物上,明显存在人为修饰、改造而形成的景观,如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北京颐和园等;另一方面是人工创造的,而非自然形成的各种建筑物或群,如鸟巢、水立方、中国长城、北京紫金城、天津五大道等。

景观可被理解和表现为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等多种功能的载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除纯自然景观基本是千古不变之外,人类会根当时经济水平和创造能力创造出每个时代的景观。人类改造或建造的大型景观大多数由统治阶级或国家相关政府部门以及集体组织建造,属于国家或公共行为,必然体现统治阶级或国家与集体的意志和利益。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统治、建设和人们各类社会活动的需要,改善社会环境。个体主要参与中、小型景观的建设,偏于商业性,体现少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和地域,景观的特点、风格和用途各式各样,导致类型也多样。

按照景观的功用,大致可分为观赏性、纪念性、公用性、居住性、娱乐性、商用性景观等。如巴黎艾菲尔铁塔、岳阳楼是标志性建筑物,为观赏性景观。开罗金字塔群、陕西兵马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为纪念性景观。天津东丽区欢乐谷、泰山方特欢乐世界是市民重要的休闲游玩场所,为公用性景观。福建永定县下洋镇初溪土楼群、安徽宏村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为居住性景观。悉尼歌剧院、香港迪士尼乐园、天津大剧院是娱乐场所,为娱乐性景观。天津劝业场、古文化街是休闲购物的场所,为商用性景观。这些景观,除去在功用上能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外,其整体结构、造型和表现形式上都会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或美丽、或壮观、或高大、或新奇、或繁华、或沧桑、或有趣,等。为什么会给人产生如此的感受,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人类超常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始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每个时代人类都会创造、建造出来很多新的景观,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些都会有一种新颖、独特、超乎现实之感。当这种感受更加强烈或突出时,那么这种景观就越带有幻想性和非现实性。

这里把具有这类特点的景观提名为“科幻式景观”。对“科幻式景观”,大家一般只是在插图插画、影视动漫中看到各种绘制的、虚拟的科幻画面和场景,在现实中似乎并没有看到过真正实体的“科幻式景观”。一般认为,科幻场景是科幻小说家、科幻电影制作者、艺术家通过大胆想象假设出来的环境,是虚拟的,是梦想的,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在科学幻想的智慧和创作质量方面,特别是在科学性上,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首屈一指,超过了前人。他1828年出生,七十多年的生涯中出版了《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等几十部科幻和探险小说。

他的作品一类在未知的世界中漫游,另一类在已知的世界中漫游,包含着丰富的、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并且根据科学发展的规律与必然的趋势做出了种种奇妙无比的构想,故事画面和探险、旅行、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界联系在一起,场面设计十分壮观。到了20世纪,他的构想几乎全都成为了现实。例如,他曾研究空气动力、飞行速度、太空中的失重以及物体溅落等科技问题,写出了人类从地球飞行到月球的科幻故事。相隔半个多世纪,到1969年,人类很快就实现了阿波罗宇宙飞船载人登月计划,验证了他的幻想。正是如此,凡尔纳的科学幻想成为了科学的预言,为推动人类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科幻通常分为“硬科幻”与“软科幻”,“硬科幻”又视为“真科幻”或“主流科幻”,比较注重视科技含量、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较为详尽,能够令读者信以为真。反之则是“软科幻”或“假科幻”。无论科幻的软硬和真假,都是人构想的产物,是艺术家对科学技术、科学之美以及自身设想内容的偏感性表现与设计创作,蕴涵着人的无限想象和无穷创造的智慧和能力,体现着人类不断创新,喜好惊奇,追求完美的精神。

科幻题材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表现形式和题材十分广泛,主要涉及到文学、影视、美术、音乐等诸多领域,从宇宙太空、奇异生物、星际战争、星球灾难、未来城市、未来科技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对象。因呈现出浓厚的科幻色彩,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科幻艺术的形成往往离不开科幻场景的设定与表达,特别是在科幻电影中都能看到很多精彩鲜活的场景。这些场景虽是影片中虚拟的形象,但它是处在影片艺术空间中的景观,给人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这类科幻影片中设计的一些场景实际就是一种虚拟的“科幻式景观”,只是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影片的拍摄和制作,而不是专门设计建造成真实的“科幻式景观”。正是因为绘画、影视艺术中常出现各种科幻场景,也正因科幻艺术如此热门,如此引人关注,而引申提出了“科幻式景观”的概念以及“科幻式景观”的设计与建造理论。传统意义上的“科幻景观”是一种虚拟的景观,是非现实存在的景观,是人们想象、假设的并带有现代科技色彩的景观。一般以小说、绘画、影视、动漫等形式展现。

按理说,“科幻景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真实存在的,也难以实现的。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曾经只能想象、虚拟,只能在小说、绘画、影视里看到的“科幻景观”,有些被人类建造出来并付诸现实了。这些具有科幻色彩的建筑物实体可称为“科幻式景观”。“科幻式景观”与平常的“景观”有何联系和区别呢?可以说,“科幻式景观”是景观当中的新兴类型,它既具备景观的基本特征,又不同于平常的景观,特别是在整体造型视觉效果和功能上比较新奇独特,大量融合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具有明显的科幻色彩。

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景观,无论是绘制的还是建造的,都可认定为“科幻式景观”。绘制的即为“科幻式景观”的概念稿或正式设计稿,建造的即为“科幻式景观”的实体,是真实存在的,是设计稿的成型转化。这里主要探讨实体“科幻式景观”的设计与建造问题。按照“科幻式景观”的存在形式,可分为虚拟绘制的非实体“软科幻”景观和建造成型的实体“硬科幻”景观。从功用上看,“科幻式景观”可分为纯欣赏性和可用性“科幻式景观”。

纯欣赏性“科幻式景观”一般是主题性、纪念性、艺术性景观造型,主要为建立一种独特新奇、超越现实的景观环境,体现或表达人类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对艺术的无限追求。可用性“科幻式景观”则是由实用的实体空间组成,整个空间具有娱乐性、居住性、商业性等实用功能。

第一,宇宙类。宇宙对人类来说是非常神秘莫测的,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已知的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好奇心。科幻大片中的空间站是常见的场面,从《巴比伦5号》到《极乐世界elysium》,都描绘了一个庞大的空间站机器。这些空间站具有庞大的主体结构,可以围绕着地球或者殖民地天体轨道转动,有些足够庞大,可直接进入深空,如同一艘万能的宇宙战舰。最著名的就是《星球大战》电影中的“死星”武器,这是一个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空间站,是帝国建造的巨型超级武器。于是宇宙成了人们拓展自己想象力的首选之物。通常会在宇宙中表现绚烂的星空和星座,以及各种星云,再加上形状各异的宇宙飞船。科幻式的景观设计通常会加入这个时代所没有的元素或形式,创作出现代人没有看到过的,又看似比较真实的新奇事物和科幻场景,塑造一种让人感到震撼和奥妙的视觉场面。第二,建筑类。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建造能力越来越强,雄厚的建筑能力可以撑起人类的想象力,最近的知名建筑造型更是千奇百怪。然而人类的想象力总是超前一步的,总是竭尽所能地追求视觉上的极限,在建筑的居住的基本功能上增加了更多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有时会因为气氛和元素的需要打造不同风格的建筑景观。除了现代工业与科技化的建筑景观外,还比如自然派的树屋树洞、还有中土世界的矮人城堡,兽人部落,都是追求自然之美,造型比较独特,不同于一般建筑形式,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情感。第三,灾难类。人类的忧患意识从未停歇,最近几年的各种丧尸片以及疯狂麦克斯系列塑造的末日景象的火热,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地震、台风、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和核辐射、战争、火灾等人为的灾害自古有之,考验着人们的生存和防治能力。这些真实的灾难会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然给人带来生活上的苦难和精神上的刺激,那肯定是让人恐惧和害怕的,每个人都不希望发生。但有些灾难不可避免,当发生时需要坚强面对。经历或目睹过灾难的时刻,必然触动每个人的心灵。为了警示人们,增强忧患意识,领悟人生的真谛,艺术家用虚拟或模拟的手法塑造各种灾难形象。现在影视中很多灾难片、科幻片以及游戏、动画片都会虚构类似场景以及景象。在这一方面,不仅满足了创作者的创作欲望,还让观众或玩家沉浸于画面或环境中,满足人们的敢于挑战、对抗和搏击的心理快感。除以上几种主题外,还有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战争、生物、沙漠等主题。乌托邦主题推演出了一个未来或者平行的世界,即社会适度发展的自然世界,表现出一种积极奇异的未来憧憬。如弗兰克赫伯特(frankherbert)创作的科幻小说《沙丘》(dune),由大卫林奇导演的电影版科幻场景中,将现代工业器材和飞机、汽车造型等与沙漠环境一起构造出不同于往常的景观场面。反乌托邦主题是艺术家借艺术的形式,结合人类的心理欲望、发展历程和存在的社会问题推测未来世界可能演变的负面状态,既批评当今世界,又可以创造新世界的艺术题材。在一些反乌托邦的科幻艺术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巨大的工业建筑塔穿透拥挤城市上空的景象。战争类艺术题材是在现实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超越现实的战争场面,用艺术典型化的悲烈战争场面呼吁人们要珍惜和爱好和平。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变化多样,生物场景的设计赋予了艺术家更多的创作自由。沙漠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设计这类题材场景意在让人们懂得保护自然,敢于挑战生存。这些主题都是“科幻式景观”常用的环境设定,别有用意。

英国科幻风格绘画设计大师杰夫泰勒说,“科幻赋予了视觉艺术家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作为科幻风格的艺术家,我们需要探索、扮演多种不同角色:故事家、建筑师、工业设计师、梦想家和发明家。这是一种既富有挑战又令人兴奋的艺术类型”。“科幻式景观”的设计创意方式非常多,具体需要根据设计的目的和内容来选取合适的创意形式。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通过把无形状物体的景观和建筑具象化成人们所普遍理解的事物。如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黑山地区,有一座拉什莫尔山,山高1800多米,刻有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林肯四个巨大的石雕像。这也是“科幻式景观”的一种,把无形状的山体具象化人像。动画片《冰雪奇缘》里的将冰雪塑造成宫殿的建筑也是“科幻式景观”设计的一个案例。第二种,通过把具体的实物建筑或景观变形成其他具体的实物形式。如北京的裤衩大楼也是科幻式建筑的一种。将具体的高楼大厦进行变形而成为裤衩的形状。同类型的例子有很多。鸟巢,水立方等此类“科幻式景观”和建筑也已经普遍与用于现实之中。第三种,将具体的实物建筑变形成抽象和无形状物体。此类“科幻式景观”与建筑大多为艺术建筑。在科幻电影动画片里也可常见,大多是创作者的心里表现。通过以上的三种形式可以看出创作的来源必是必须建立在大量素材的收集之上的。无论是传统建筑或景观还是他人的科幻场景或者景观也都是其创意的来源之一。熟练运用三种形式创意思路,再加上个人自身或者团队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入进去创意便随之形成。

“科幻式景观”的设计重在风格和主题的创意,制作过程跟其他景观设计方式基本一致,只是设计的风格和要求不一样。主要可分为手绘、计算机软件制作和两者结合三种设计形式。如果采用纯手绘的形式,从构思到草稿,再上色,到细致刻画,整个过程全部由艺术家手绘完成。这个设计效率比较低,不适合大型的,复杂的景观设计,适合绘制小型的和景观创意方案草图。因此,大多数景观设计主要借助计算机艺术设计软件来实现。这种设计方式,需要作者熟练运用计算机平面和三维设计软件。设计时,一般先构思创意,在纸上画出草图,再用计算机艺术设计软件制作完成。三维软件主要对景观进行建模、贴材质、打灯光和渲染处理。平面软件是对3d图效果和氛围的深入塑造以及相关尺寸和结构的标注。随着近几年cg和3d技术的发展与兴盛,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插画、动漫场景、影视特效、建筑、景观、环境等设计工作,“科幻式景观”的设计与创作需要他们的努力。创作的开始离不开构思,好的作品是要有思想和感情在里面的,从内心的情感出发,有明确的感情色彩,以及开始时我们要塑造一个怎样的世界,让观众感受到什么样的感情的气氛,有可能是小说中的场景,也可能是某些神话传说,还可以是自己茅塞顿开的想象画面。有了创作点之后,剩下的就是去实现它,把想法具象化,表达出来,一般“科幻式景观”的创作无论二维、三维还是直接合成,都离不开这些创作步骤。这里以二维为主,三维就是建模贴图渲染了。首先是绘制草稿,把脑子里所徘徊的想法最快的勾勒出来,加以修改,此刻在观众眼里可能什么都看不出来,但在创作者心中已然展现出了整幅画面。接下来是整体绘制,绘制时要把形体结构和大的色彩关系表达出来,比如总体的色调,明暗,冷暖、透视的关系。把握好整体关系之后,就要开始下一步的深化,开始加细节,着重刻画主体,控制好虚实关系,在之前的整体关系中进一步细致刻画。最后进入后期调整,去掉一些影响主次的冗余,丰富整体光线,做最后的调色,把营造的环境氛围和情感表现到位,减少与设计所需效果的偏差。“科幻式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大多数艺术作品的特点都有相似之处,同时又有区别。新颖奇妙性、高科技性、超现实性、复杂性是“科幻式景观”的突出特征。首先,“科幻式景观”画幅透视角度大,配色整体统一,视觉主体突出,虚实关系强烈,对比明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整体的构图也符合黄金比例的特点,总的来看,能给人好的视觉体验是基本要求。一般来看,“科幻式景观”的配色在不同场景和环境中会设计成不同的色彩效果,但不管怎样变化,都会偏向一个主体色调。整体偏红还是偏绿、偏黄要根据景观和建筑的用途以及色彩的心理情感来定夺色彩基调。红色系的会有躁动感,不安或激动,适合大场面以及情绪十分高涨的画面。黄色偏安详、自然、温暖。绿色象征生命,和黑色搭配还有科技的意味。蓝色是祥和安静美好,用在辽阔的场景中偏多。紫色是神秘,酝酿气氛,用于未知场景比较多。

实际上,科学可能性的大小必须保持适度的大小才能保证科幻的吸引力,对技术的幻想要求过于严苛往往限制了想象力的展开,而幻想的科学含量过低,则失去了科幻的本来意义。“科幻式景观”的建造应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社会价值性。明确“科幻式景观”建设的主要目的和社会意义,突出景观的功能性、文化性。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又要符合大众的'利益,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能破坏和影响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不能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二是持久与安全性。“科幻式景观”建设一般投资大,建造周期长,需要确保质量和超长的使用寿命。“科幻式景观”建设不同于一般的景观建设,往往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需要攻坚克难,精心规划设计,科学施工,确保建筑物坚固、耐用、安全。三是适度性。“科幻式景观”不能过度开发建设,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经济能力和条件进行建设。求精而不求多,求长远而不求一时。四是独特性。因地制宜,因需而建,迎合所在地域的地形地貌,积极创新,建造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独具个性的景观。杜绝千篇一律,大同小异,互相照搬照抄的建造模式。“科幻式景观”设计所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一般在游戏、动画场景设计中应用最多,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虚拟现实,体验一把真实生活中没有的场景与快感。在《星球大战》《终结者系列》等一些科幻影片中,除实拍的场景,大部分拍摄场景现实中是不存在的,需要用计算机虚拟设计和专门搭建实体场景,再通过后期合成与特效处理完成。然而,是不是科幻艺术只是假想或虚幻的,却不可实现的呢?按理说,科幻艺术应该只能是艺术家假设的、虚拟、编造的文学故事、影视情景或模拟创作的实物场景,在现实中是不会真实发生和存在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识更加深刻,利用、把控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曾经只出现在科幻小说或神话故事当中所谓的各种法术、特异功能、奇形怪物等情节和场面,现在逐步成为现实。如具有神话和传奇色彩的千里眼、千里耳已由高倍望远镜、远程监听仪器等达到目的。摩天大楼、无线电话、智能机器人、飞天等令人难以想象的事物已被大型建筑机械设备、电子通信技术、遥控技术、飞机、火箭、卫星等科学技术实现。这些人造技术和设备满足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的工具和物质产品,同时,也为促使某些想象、虚拟的科幻艺术变为人人可见的现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科幻影片中的场景或精心设计的娱乐空间转化科幻色彩的实景,也日趋多见。如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环球影城度假村内就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公园以小说“哈利波特”系列为蓝本,根据罗琳原著的故事和角色设计,邀请了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场景设计师克雷格在内的数十名艺术家参与建造,占地20英亩,由霍格沃茨城堡、霍格莫德小镇以及禁林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这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促进了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现实“科幻式景观”建设案例中,不得不提起西班牙建筑设计师安东尼奥高迪的作品,主要有古埃尔公园、巴特罗公寓、米拉公寓以及还在建设当中的圣家族大教堂等。这些都成为了巴塞罗那的城市名片,成为了全世界公认的建筑艺术杰作。他的作品构思新奇,设计别出心裁,规模宏大,如古埃尔公园,占地20公顷,整体就是一个神奇绝妙的童话世界,又是一座巨型的科幻色彩浓厚的景观。圣家族大教堂更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共计18座高塔,整体以大自然诸如洞穴、山脉、花草动物为设计灵感,造型给人梦幻浪漫、光怪陆离的感觉。1884年开工,预计到2026年方可竣工,尽管目前还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但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城市景观,成为人们的精神力量。在我国,除历史上的皇宫、石窟、长城等景观外,现代的“科幻式”景观也比比皆是,如山东泰安方特高科技科幻主题公园,它由恐龙危机、飞越极限、神秘河谷、聊斋、维苏威火山、海螺湾、未来警察、生命之光等17个主题区组成。在造型展示上,综合运用声、光、电、数字技术、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向人们展示包括泰安文化在内的中华五千年文化,大家可以在虚实结合、亦真亦幻、动感交互的体验项目中,感受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水乳交融的独特魅力。总之,艺术家们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描绘出了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看似真实又虚幻的艺术世界,既设计着“人类可能的多种未来”、也设计着“不可能的多种未来”,阐释着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无限遐想和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人与科技密切联系的各种状况进行了许多精细的描绘与设计。这些并不是无中生有,异想天开的遐想,而是紧密联系当代社会的未来探索。那些科幻绘画中所描绘的未来机械、未来交通工具、未来建筑、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将对今后的“科幻式景观”设计与建造发挥极大的启迪和参考作用。“科幻式景观”将是人类不断设计与建造,不断发展、开拓创新的领域,也将是一个又一个极具吸引力和生产力的人间奇迹。

参考文献。

管窥设计理论对古建园林设计的影响论文

计算机在中国古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末期,到目前位置仅有十几年的历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是它为古建园林设计提供了创新和飞速发展的平台,在古建园林设计中立刻得到高度的重视并且效果明显,成绩卓越。由于以现代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具有传播快、精密度好、快捷方便、效果较好、效率较高,而且补充、完善和修改教方便。比如pro/e软件三维立体设计,其内容涵盖了三维模拟设计、分析计算、动态模拟与仿真,同传统的二维cda计算机设计软件相比,功能更加强大、直观效果更加理想、立体效果更强、设计切合面更加优化,使得设计者能以更真实和直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另外对模型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也提供了极大方便。如果用手工进行古建园林设计同pro/e三维软件绘制相比差距较大,可谓是天壤之别。用pro/e软件进行古建建设三维立体直观效果达到最佳,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实时修改这些参数的设置,实现古建景观特征的修改和再生,而不需要重新绘制图形,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21世纪的到来,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飞速发展,拉近了现代科技和古建园林设计的距离,使古建园林设计在计算机技术的切入下,实现古建园林设计的的信息化、智能化,古建园林设计的发展空间变得无比巨大,也以快捷、方便、精确、高效为主体把人们从复杂的手工设计中脱离出来,更加活跃人们的创新性设计,使古建园林设计未来发展前景更加明朗。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论文

招标的目的是选择优秀的队伍和确定合理的造价。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工作,就一定要具备一个具有过硬技术的施工技术团队。首先,开标前,建设单位要对参与投标的单位进行考察,主要从资质、业绩、人员、设备、经营状况以及已竣工项目的履约情况,看其是否重合同、守信誉。其次,要确定合理的评标方法,在评标中要兼顾多种因素,千万不能采用单一的最低价,因为施工组织的科学性、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等都会对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招投标选择施工队伍时,应选择资信好、技术力量强、造价合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建筑企业。实践证明,素质高的施工队伍不仅能较好地保证施工质量,而且还能弥补建筑设计上的某些不足。

2组织好图纸会审。

图纸是工程施工的依据。图纸会审是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提出技术要求和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修改错漏等的必要程序。熟悉施工图是建设单位抓好施工质量管理的前提。施工管理人员拿到图纸后,应认真细致地进行审读,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并把所建工程的使用功能贯穿其中进行思索,发现问题,必要时可以会同监理方和施工方对原设计进行研讨,并做好记录,到图纸会审时提出所发现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设计。

3进场材料的控制。

建筑物是由多种建筑材料通过一定的施工工艺和工序建成的。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功能的使用。为此,对于进场材料的控制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核查进场材料产品质量保证书,注意产品标牌、标识内容应与质量保证书一致;

(2)核对进场材料、品种规格、技术指标等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和合同的约定;

(3)产品外观观感质量要符合技术要求,无明显的缺陷,并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4)需要见证检验的材料进行见证取样,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目前,市场上伪劣产品较多,如不加以控制,工程上一旦有所使用,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某学校新建教学楼,墙体工程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砂浆几乎没有强度。随着砂浆中水分的析出干燥,砂灰变酥,用手指即可轻易扒下,墙体粘结强度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出现崩裂和损坏。

4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4.1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技术交底。

做好技术交底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项目开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保存,每一分部工程开工前均应进行技术交底。交底的内容主要包括:任务范围、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意外的措施及应急方案,文明施工和安全防范措施以及成品保护要求等。技术交底时应围绕施工材料、机具、工艺、工法、施工环境和具体的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同时明确具体的步骤、方法、要求和完成的时间等。

4.2严格实行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施工过程是一个持续长时间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内容进行分段和分类,在每一部分建设施工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质量检验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避免由于施工部分的质量问题引起连锁性的工程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坚持“三检制”工作。施工质量的检查方式主要分为日常检查、跟踪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监督检查等。对于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内容一般包括施工依据、施工结果、整改落实等。在检查和检验的过程中,严格把关各个施工工序,通过完善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检查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4.3加强监理组织建设和管理。

工程监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工程监理能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证按期完工,同时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建设监理单位要有相应的资质,实施项目监理,应按照有关规定,配足配齐专业监理工程师,按合同履行好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和合同等管理的职责,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实施旁站监理。对于个别没有资格证、素质低、责任心差的监理人员坚决予以清退。某高校分校区建设,在监理招标中,领导认识不足,为了省钱一味追求低价,工程施工中派驻现场监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且责任心不强,结果质量监督不到位,造成了学生公寓卫生间渗漏严重和外墙砖大面积脱落等质量问题。

4.4抓好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最后一项工作。它是全面考核建设工作,特别是考核投资效益、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质量要求的重要环节。因此,评定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认真对待而不能随心所欲。首先,建设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部上报《单位工程竣工预验收申请表》。然后,项目监理部组织对工程资料和现场检查验收,并就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施工单位整改完毕合格后,按有关文件要求,编制《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由总监签署意见后提交建设单位。最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部门竣工验收。工程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

管窥设计理论对古建园林设计的影响论文

现代设计理论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法国印象主义学派认为物体是由具体的形状组成的轮廓构成。1925年以后,随着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开始进入现代设计课程中去,现代设计理论开始进一步得到延伸和拓展。进入20世纪后半期以后,现代科技开始在现代设计理论中广泛应用,并提出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把点、线、面全面系统结合。现代设计理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具有广泛的系统性,它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兼顾系统的各个要素,达到整体的融合性效应。第二,强调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把特殊的地形与景观设计融为一体。第三、综合应用现代设计理念和现代科技技术,使得多种设计理念和现代科技技术的广泛结合。

1.2古代园林特点。

1.2.1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

中国古建园林建设源于审美艺术的环境而产生,强调自然与景观的天然和谐,浑然一体。在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一直秉奉“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我国古代的苏州四大园林中就可以体现出以人为本、自然生态以及整体性的巧妙结合,完全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古典哲学理念。

1.2.2园林布局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实际。

古建园林建设应该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风土人情相适应。我国北方园林主要以北京的皇家园林为主,讲究大气和权利的张扬位置,显示帝王的尊贵和至高无上的权利。而我国南方以私家园林为主体,主要以风景秀丽、园林典雅为主体,强调我国古典哲学的主次分明、天人合一的思想。

1.2.3造林设计手法。

中国古建园林设计手法主要以山、水、花木、景观、画为要素。在整个园林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把这些素材进行巧妙的结合,创造出美的景观效果。通过山水的交融、花木、景观的衬托以及画的点缀,形成了空间效果在视觉上的美的感受,达到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不断追求与自然合为一体的浑然天成,显现出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园林意境。

浅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原理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肌理的概念和作用,并且从色彩、文字、图形、材料等方面论述了肌理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肌理色彩文字图形材料。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会使人产生多种不同的感觉。运用不同的肌理效果构成种种的肌理装饰效果,就这一意义来说,肌理效果与肌理美是平面设计艺术的语言,是以平面设计为手法的各种作品不可或缺的艺术处理手法。从肌理变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根据肌理元素的不同性质,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肌理效果与视觉效果等方面都有现实的意义。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色彩肌理变化大体分为4种:

1.粗糙无光泽表面中的色彩——由于粗糙的表面吸收光线的能力比较强,反射光线的能力比较弱,色彩看上去显得比较稳定,会表现得比本身的色彩明度低。

2.粗糙有光泽表面中的色彩——除了反光能力与无光泽有所差别外,更有一种滑动感和生命感,在流畅和宁静中毫无烦燥和粉气是其特点。

3.细密有光泽表面上的色彩——由于反光能力比较强,色彩也会表现得不太稳定,使之看起来比较实际明度要高一些。如金属、玻璃器皿等,在表现中应加以重视,力求让这种美感表现出来。

4.细密无光泽表面上的色彩——除了与有光泽表面在明度上的相同,它的`色彩比有光泽表面要稳定些,多少有些粉气,有些无生命体的味道,如石膏等材料物品。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色彩可以最快、最直观传达信息,通过肌理构成强化设计作品中色彩信息的刺激,从而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并最终对作品产生好感。在对平面设计色彩肌理的构成中,通常是使用一些常用的色彩表现技法对色彩进行处理,一般包括自流、画、喷、洒、摩、擦、浸等手法。

文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起着直接传递作品信息的重要作用,同时文字也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存在于设计之中。因此,在设计中不仅要研究文字字体的笔画、结构、造型以及编排的变化,更要注重对文字运用一些肌理的表现手法进行处理,这样文字作为一个图形的概念,就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所以,平面设计中文字不仅仅是为了求得形式上的美,形与色令人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通过肌理的构成手法使每个文字形态富有个性,并通过这种个性来表现作品的内涵。

平面图形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以利用平面媒体传达信息为目的的,因此,平面图形设计本身就是元素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又是以元素的方式,元素的原理为依据与手段的。由此可以见,对元素运用的合理与准确,对于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找到一个元素,可以准确的传达的信息,成为了一个平面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对图形进行肌理构成的再设计就显得非常必要。传统的肌理表现由于工艺只是局限在拓印、贴压、剪刮等手法,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摄影与印刷技术的广泛使用,设计中肌理手法的运用也随着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在文字和图形中的表现性。这将使得设计作品带有浓厚的感情倾向,这种倾向先给人以间接的情感暗示,但情感暗示很容易过渡到对作品的渴望和好奇,从而产生联想和好感。

肌理和质感是把触觉的感受引入到平面的视觉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摸过这些材料,因此看到这些图像时会唤起我们的感受。肌理和质感把不同材料的组织结构细节展现出来,或者人为地再现这种材料的结构和纹路。肌理偏重于材料纹理,质感更偏重于材料和质量对心理的暗示,如丝绸和钢铁分别给人柔软光滑和冰冷坚硬的感觉。自从杜尚以来,大量的现成作品成为了“材料”,可以自由使用。当然,当代艺术的材料的使用有着特殊的语义,但是无论凭着拿来主义精神,还是对现成品本身意义的开发,还是应该关注和开发成品在构成和设计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肌理作为一种变幻莫测的设计语言与视觉形式,依托于色彩、文字、图形、材料等各种设计元素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平面设计这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是沟通联系人——作品——环境——社会——自然的中介,直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设计工作者应该在从上述种种方面人手,发掘肌理元素的潜能,将人文、科技、环保等主题融入设计肌理元素中,更多的传达出设计师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钟蜀珩.色彩构成[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

[2]邹明.绘画肌理断想[j].美术观察,(10)。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论文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及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实际工程中发现,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施工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相关问题的研究有着较重大的意义。

1现状。

1.1编制人员的状况。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施工单位一般由技术部门人员负责编写,导致没有很好的将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积累的施工经验和管理方法资源运用到施工组织设计中去,影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

1.2流程重复率较高。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总体工程和每个专项工程的施工特点、工艺注意事项都需要进行编制,而其中有很大部分的内容重复,可能会导致做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和浪费了资源。

1.3内容和深度水平差别大。

目前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由于理解和认识的差异,编制内容和深度很不一致,水平差别较大。主要表现在施工方案、施工平面布置、现场资源利用以及工程工期控制等方面。

1.4编制与实施分离。

目前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经常是编制与实施分离,从而导致施工组织设计成为一个形式。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一般是由技术部门的人员完成,而有经验的工长可能未参与进来,技术部门编制,生产部门施工,最终会导致编制人员没有考虑实施的情况,实施人员不按编制要求等现象出现。

2优化要素。

2.1施工方案的优化。

(1)施工方法的优化。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施工方法进行优化,会使得建筑工程的实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会节省工程实施成本和缩短工程工期。

(2)施工顺序的优化。主要通过减少施工交叉来优化施工顺序,避免因施工交叉而导致现场秩序混乱。大量交叉施工的存在不但无法保证现场的文明施工,甚至将会给现场施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3)施工作业组织形式的优化。通过对作业面的合理组织,采取顺序作业、平行作业、流水作业三种形式的一种或几种的综合方式,以达到避免交叉施工、减少安全隐患、合理安排现有资源的目的[1~3]。

(4)施工劳动组织优化。将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组织起来,选出相对最优的劳动组合方案,投入到施工项目中去。利用劳动定额或现场统计劳动者的单位产量,合理安排技工、普工、材料运输设备的数量,尽量减少窝工现象的发生。

(5)施工机械组织优化。按照施工机械额定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组合方案,达到最佳配置的目的。这样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施工机械的作用,减少其空闲时间,使其创造的更多的经济效益。

2.2施工布置的优化。

(1)吊装机械布置优化。吊装机械布置时应尽量不占或少占设备基础、地下构筑物、管线,在其吊装能力满足进度计划要求的前提下,不影响其他的建筑安装施工。

(2)场地布置优化。从施工场地的面积局限性和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工程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设备到货顺序,提高施工场地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3)交通运输布置优化。施工过程中设备和物资占道、地下设施施工断路、运输车辆涌堵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将不可避免影响材料供应、物资运输、人员通行,其最终结果是影响施工效率。为了更好地疏导施工现场交通运输,不仅需要合理布置设备、物资的位置,而且需要专职人员巡视疏导施工现场的交通运输[1~3]。

2.3施工进度的优化。

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最大的优化参数是时间,通过时间参数可以算出最早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找出关键施工工作,明确施工工作的重点,减少非关键施工工作的时间,达到优化施工进度的目的。

(1)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优化应根据施工的总工期、分部分项施工的工期等要求,进行合理的`施工流向、顺序的安排,穿插流水作业,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2)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该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特点,把空间、时间进行合理的穿插,保证施工关键工序的按时完成。

2.4资源利用的优化。

(1)物资采购与供应计划的优化。物资采购与供应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物资采购迟缓,不但影响现场施工需要,还会影响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作。但是物资采购过早,不但会过早占用大量的资金,还会过早地占用存放场地、设备材料库房而降低场地的使用效率。通过合理安排物资采购的时间和先后顺序,使设计、施工、招标采购、物资存储井然有序,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实施的需要。

(2)机械需要计划的优化。目前工程项目施工通常采用机械化施工和人力施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机械化施工占有很大部分。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在优化机械需要计划时,应该在保证工程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减少机械使用量,从而节约施工成本。

3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坚持把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性文件,在施工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改进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上结合现有建筑工程施工组设计,提出了一些优化要素,对实际工程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真正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和控制作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真正需求,还需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与改进措施进一步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栾学如,陈明辉.浅谈施工组织设计[j].山西建筑,2006,32(14).。

[2]于广红.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的侧重点[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11).。

[3]成立,王小萍.施工组织设计优化[j].建筑技术,2007(4).。

浅谈建筑项目的设计与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对项目管理工作的日益重视,个别建筑企业出现了重项目管理轻建筑企业管理。甚至有以项目管理取代企业管理的倾向。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既涉及相关的理论,也影响着具体工作的实施,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项目管理具有特定的适应范围,只有正确认识它在建筑中可以发挥效用的领域,才能保证项目管理工作健康地深入发展。

1、项目管理与建筑企业基础工作。

建筑企业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定额、计量、信息、责任制度和培训工作六个方面。

它是组织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的依据,是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做好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建筑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在建筑企业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离不开基础工作。没有坚实可靠的荃础工作,项目管理工作就无法制订明确的细分目标,项目决策就缺乏科学的依据。

合同计价就缺乏共同的基础,绩效考核就没有系统的标准。投资效益就难以进行客观的评估。的确,基础工作是搞好项目管理的根本和起点。

近年来各建筑企业在大力推行项目管理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一定的力量加强基础工作。在客观上形成了开展基础工作是推行项目管理工作组成部分的局面,但也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基础工作属于项目管理的错觉。

应该指出,基础工作不仅是项目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工作的加强不等于项目管理的实行,而只能说为项目管理的实行创造了一定的条件。那些已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的建筑企业,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不断理顺各种关系的同时,逐步把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系统应用于勘探、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管理。

项目管理和建筑企业管理同属于经济科学中的管理学科。由于大量投资发生于建筑企业,故而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重要的不同。

从广义而言,建筑企业管理应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对重复性的工作及相应的供、产、销各环节和人、财、物进行管理;。

二是对投资即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如此,项目管理则属于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然而,从狭义上理解项目管理却不包括在建筑企业管理之中。这不仅因为两者是各有独立体系的学科,还因为项目管理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并非在建筑企业,而是在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才为建筑企业广泛接受的,它并不是所有企业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更具体一点讲,项目管理和建筑企业管理有如下共同之处:。

其一,两者都研究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问题。都以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作为最终目的;。

其三,管理职能基本是一致的,都具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激励职能。

项目管理和建筑企业管理的不同之处包括:。

(1)两者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

(2)两者涉及的运行机制不同。

(3)两者的管理重点不同。

3、项目管理与深化建筑企业改革。

项目管理是边缘科学,它没有国界,其技术方法和运行机制既可为发达工业国家创造财富,也可在我国发挥效用。但是,也要看到,项目管理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其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

这样,在建筑企业实行项目管理,除了对其不适合国情和不合理的部分予以剔除或改造之外,还要进行全面的配套改革,为项目管理的实行创造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要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效用,不进行全面的配套改革是不行的。同时,也应该明确,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释放建筑企业潜能,提高经济效益。

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不是为实行项目管理而进行改革。

同样,实行项目管理虽是深化建筑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的关键,但却不能用项目管理来取代企业改革。深化企业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广,它不但涉及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及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眼前问题。还涉及深层次的建筑企业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间题,而这些问题是不能依靠实行项目管理来全面解决的。

项目管理与建筑企业改革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辩证统一的。

在新的形势下,实行项目管理呼唤建筑企业改革的深化,建筑企业改革的深化又为项目管理的有效实行创造了契机。

4、项目管理与承包。

承包经营是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建筑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的一种形式,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理论的指导下搞活国有建筑企业的一种途径。在一定时期内,承包经营对国有建筑企业内在潜力的挖掘和转轨变型起了积极的作用。

适应改革的需要,建筑企业也在内部实行了层层承包,并提出了逐步形成以二级单位为承包主体、经营主体、投资主体、收益主体及责任主体的改革思路。使工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承包是在我国特定的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的改革内容之一它和项目管理原本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但由于承包可为实行项目管理提供内部环境。且大型复杂项目也涉及工程承包问题,从而许多同志把承包看作实行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甚至仅仅搞了承包就名其曰实行了项目管理。

不论将承包等同于项目管理,还是把承包作为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都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

首先,承包并非项目建设所特有,在经济生活中一切具有确定边界的工作都可采用承包的方式予以管理,各行各业都有其发挥效用的领域。

其次,承包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并非所有的项目都需要承包,适应承包的只是那些规模较大、内容复杂、涉及多种技术和多个专业而投资者又不具备相应作业能力的项目。

最后,承包只是项目建设特定阶段的工作内容,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来看,承包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5、项目管理与合同。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它是指契约双方为确定各自权利和义务而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文。项目建设涉及到合同问题是与工程承包联系在一起的,凡需要承包的项目同样需要相应的项目合同。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建筑企业把纵向承包与横向合同等同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与甲乙方合同制作为相互联系的并列概念也多次见诸于各类文件资料,以致于使有些同志错误地认为项目管理并不是新事物,他们在五十年代就搞过。

孰知,五十年代末期,现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作为一新兴的学科在发达国家刚刚得到承认。与承包间题一样,合同只是复杂项目有效管理的若干手段之一。不论从理论来看,还是从实际工作来看,两者既有交叉的一面,又有各自独立的体系。在项目建设领域里,不能将承包与合同等同于项目管理。把合同和项目管理并列而论也是欠妥的。

项目管理有着完整体系的管理科学,从项目酝酿到项目竣工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既不能以偏盖全以点代面,也不能割裂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要将它放在建筑企业系统或更大的社会系统来认识。

经过多年艰苦的探索,各建筑企业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能再停留在创造条件、理顺关系的层次上。而应在正确思路的指导下探索,将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技术系统全面地运用于工业项目建设实践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德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嵌入式系统研发项目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张文杰,林知炎,伍戈.对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优化的探讨[j].基建优化,(4).

[3]贺国海,陈新葵.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在大型企业技改活动中的应用探讨[j].管理工程学报,(1).

[4]王子宗.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建筑经济,(5).

产品创新设计理论及方法论文

1、进行模仿性操作实践,学着大人那样做事,除做一般家务,学习打鸡蛋、炒菜、做饭、洗衣、熨衣服、喂家禽家畜、摄影、使用各种家电设备、种树、浇花施肥等。

2、进行“修旧利废”制作活动。巧妙利用废圆珠笔芯、空罐头盒、纸盒、塑料瓶等来做新玩意儿,变废为宝。例如用金属空罐头盒做花和装饰品,用大塑料雪碧瓶制作花篮,用玻璃片做万花筒等。此外修理门铃、家具、玩具,自行车,拆装旧闹钟、废手表、破电动玩具等,都能养成改造、创新、利废的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

3、自制玩具学具。用纸折叠玩具,用蜡雕塑玩具,用鸭蛋壳做不倒翁,用纸张做灯笼,用纸张做风车,用细篾制风筝,用铜钱做陀螺等等。真正参与整个发明物化实践过程,包括自己寻找、准备所需要用的材料;尽量自己设计、自己选择、自己安装。还可以请家长、老师参与自己的制作活动。

4、进行有社会意义的实践活动,例如办小阅览室、小图书馆、小玩具馆、小储蓄所、小商店等,为同学或社区内的孩子服务,学着成人那样分工、值班、管理、进货、记账。

5、每个实验都蕴含着科学的奥秘,有利于发展探索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青少年朋友应尽可能参加有老师指导的科技制作小组、小发明兴趣班,让生活多多闪耀创造发明的火花。

6、要学会修改。许多学生找到了发明的好选题,但是由于其他原因没有做出来,这样丢失机会具比较可惜。发明创造须反复修改,自己要修改,找同学一起修改,还可以请老师、家长提修改的意见建议。修改后的作品在实践中还应不断改进完善。

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管理论文

组织管理本身是一盘棋,只是在管理学发展过程中,人为的对其进行了划分,当然这与实践过程紧密相关,诸如绩效管理、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等,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很多管理学的理念原理其实相通,只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说明。

转型企业的绩效管理是基于项目的绩效管理,从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此时的绩效管理就是项目管理,只不过项目管理在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已经独立成为一个学科领域,反而把绩效管理排除在外,当然这种现象在管理学当中并不少见。

项目管理为何也是绩效管理?产品管理、项目管理、流程管理虽然属于三个不同的管理理念,但都要遵循一个基本规律——价值创造链条的统一性,即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相统一(详见《推动组织变革的“无形之手”——价值创造链条的统一》)。绩效管理也必须符合这一个价值创造链条,否则创造的价值无法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项目管理也是绩效管理,只不过理解的角度有所不同。

这样的话,转型企业采取基于项目的绩效管理机制就有了充足的理论基础,可以把项目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现实中得以落实。

同样,基于流程的绩效管理也可以设计出来,这将是未来新商业时代企业必将采取的绩效管理方式,这种绩效机制在西方先进企业中已经出现,我在《合弄制(holacracy)的角色绩效管理》文章中也有过介绍。

试论水电前期设计监理论文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九十年代物业管理行业的兴起,物业管理机制在对建成物业的管理和对使用人的服务上,发挥了原有房管体制没有的作用,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从表面上看物业管理是对物业的使用管理,因此,物业管理只要在物业交付使用时介入即可。然而,随着物业管理的深入发展,物业管理总是在物业建成之后介入的状况已经不适应物业管理发展的需要。物业开发建设是一次性的“买卖”,而物业管理则是长期伴随业主的事情。

很多人把物业管理看成是房地产开发的附属,并不把物业管理行业看成是一个卓有建树的独立行业。但是,总结物业管理多年的经验,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留下的缺憾,如常见的车位拥挤,住房使用功能不全,空调位置未考虑,脱排水管道未顾及,以及水、电、煤、通风、交通等配套方面存在的问题,给房产使用人和物业管理单位带来了诸多影响。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业管理的作用有了相当的认识和重视。能不能让物业管理提前介入物业建设,在物业开发项目未竣工前,直至规划设计阶段即开始介入,从物业管理的角度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出现入住后的管理、使用难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物业管理是一种对物业全程的管理,其首要环节即使物业的前期管理,物业前期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的开发设计阶段即介入,从事物业形成前的阶段管理。详细来说,物业管理早期介入,指开发企业邀请从事物业管理企业及有关人员,从物业管理和运作角度为开发企业提出小区规划、楼宇设计、设备选用、功能规划、施工监管、工程竣工、验收接管、房屋销售租赁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并制定物业管理方案,以便以后物业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已经有一些富有远见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尝试让物业管理企业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开始提前介入,悉心听取来自物业管理单位的意见建议,完善物业建设,完美楼盘品质,得到了市场良好的回报,也理顺了后期管理的诸多事情,为正式投入使用后的物业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试图从物业管理企业在前期介入方面的实践来谈前期介入的作用,目的在于探讨和促进物业管理前期介入。

现代建筑,设计复杂,技术含量高,安装、施工难度大。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投入使用,专业门类越来越广。为了对一个物业实施有效管理,保证物业正常使用和功能的发挥,需要物业管理企业的前期介入。目前,也有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对物业项目实施前期介入,但大多数的前期介入都是在入住前半年左右进入的,所做的主要工作也只是就建筑安装后期阶段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为接管验收做前期准备,而没有从实质上参与到物业项目前期开发建设中来,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给后续的物业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从总体上看,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一直是困扰当前物业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从项目设计开始提前介入,参与物业建设项目的优化设计,对物业实施超前管理,为完善物业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避免物业建成后的使用和管理问题。

物业的设计人员不是专业的物业管理者,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规划设计人员往往只从设计技术角度考虑问题,其在制定设计方案时,不可能将后期的物业管理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的那么全面,或者很少从业主长期使用和后续物业管理正常运行的角度考虑问题,造成物业建成后管理上的漏洞和功能布局上的缺陷。

同时由于设计阶段与物业的建成存在较长间隔,建筑、设施的技术进步和业主需要的不断提高都有可能使设计方案落伍。而物业管理企业作为物业的管理经营维护者,对物业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其前期介入,可以从业主和管理者的角度参与规划设计方案的讨论,完善设计细节,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使物业的功能设计更有利于日后的使用和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设计的缺陷或不足而给业主使用和物业管理带来的麻烦。

如2000年投入使用的某大厦,其绝大部分设计工作是96年内完成的,若全部按照设计图纸建设,则与后期使用和经营管理要求就有一定距离。作为前期介入该大厦的物业管理公司,积极组织物业管理专业人员对大厦各类设备如电梯、电气、空调、洁具、电脑布线、停车场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参与设备、材料的选型及供应商的考察选用,到有关生产厂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大厦设计细节、更好地搞好本大厦的经营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并提出了需补充和完善的项目。这些项目经同开发商和业主方沟通后,最终都做出了更加合理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积极参与工程监理工作,从物业管理的角度对工程施工、设备安装的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避免物业建成后给使用和管理服务带来的缺憾。

国家建设部已有明文规定,我国的施工建设要与国际接轨,设立建设监理制,这样,一批专业工程监理公司便应运而生。尽管如此,由于物业管理公司在物业的管理和使用方面拥有第一手资料,并作为潜在业主的楼宇验收接管代理,在物业的建设过程中参与监理,可以加强房屋建造质量管理。这样,在施工单位自我质量管理,开发单位检查管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用户单位的监督管理,不仅强化了房屋建造中的生产技术的监控,而且还落实、保证了质量监督的组织措施,从而确保房屋建造质量。

在工程施工这个关键时期,开发商的主要精力更多放在工程进度、资金筹措和促销推广上,尽管从开发商的本意来说,总是希望能保证工程质量,使所建物业达到优良乃至优质工程目标,但是由于人力、技术、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忽视对工程质量的全面监控。物业管理公司选派相应的管理人员介入施工质量管理,对土建结构、管线情况、设备安装、用材性能一清二楚,提前熟悉物业中各种设备的操作和线路的来龙去脉。有利于物业的工程质量,为以后的物业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也为降低后期管理的操作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收到业主满意,物业管理顺利双赢效果打下了基础。

很多物业质量不如人意,今天厕浴间漏,明天屋面漏,后天屋里长磨菇,严重影响了业主的生活质量,造成大量投诉,业主在找开发商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往往迁怒于物业管理企业,拒绝缴纳物业管理费,使物业管理公司成了“替罪羊”。基于长期性考虑的物业管理企业提前介入后,却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避免了物业建成后给使用和管理维护服务带来的缺憾。

三、提前熟悉所安装的设备设施,做好财务预算,确保物业管理单位能够在物业建成后一开始投入使用即能为业主提供良好的物业管理服务。

在接管验收阶段,开发商往往只注重物业整体的交付使用,而很少考虑到物业公司接管后细微全面的需要,给物业建成后的使用维护带来诸多不便,也对物业管理单位顺利、及时地为业主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带来影响。有物业管理公司提前介入后,发展商可以得到物业管理公司的紧密配合,使其专心开发建设。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根据物业管理的技术规范要求,对接管的物业从使用功能上严格把关,促使开发商引起高度重视并要求承建单位限期解决,确保各项设备设施在投入使用住前就能正常运行。

由于早期介入物业开发,物业管理公司对该物业的整体情况相当熟悉,这对物业的管理、养护、维修,可以说带来许多便利。一是方便了物业管理中维修保养计划的安排;二是方便了物业管理中的检修,特别是可以缩短检修时间;三是能够或比较容易保证维修质量等。所有这一切,提高了物业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物业管理公司向住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打下了基础。

早期介入可以做好财务预算和业主公约、物业使用守则的制定。通过初期设计建造全过程的现场跟踪管理,能有事实根据较精确的进行财务预算分析,较好的控制日后的管理成本,根据物业的层次或档次来确定各类服务标准,保证服务费用的有效使用,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早期介入有利于安全防范和人才培训。安全工作在物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业主购房意向的重要因素,关系到物业管理公司的声誉。物业管理人员的早期介入,使得保卫和防火工作在物业交付使用时做到没有漏洞,安全系统设施完好无损,需要时及时投入使用,把小区安全纳入城市这个大系统中去。人才是各行各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物业管理也是一样,那些物业投入时才进入的物业管理队伍,往往仓促上阵,难免在初期的管理中导致很多不应有的失误,也给业主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物业的早期介入可以提前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在物业交付使用时及时提供于相适应的优质服务。

实践证明,让物业管理单位提前介入物业开发建设,对完善物业功能、确保物业建设质量、确保物业在建成后漫长的使用期间顺利的维护保养等方面,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设计、建设、施工、安装、监理等环节的单位对物业管理的认识重视不够,致使物业管理行为滞后,造成物业建成后的长期管理服务工作中,出现诸多问题。要解决问题,应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物业管理的概念,要认识到,物业建设相比物业管理之下只是短期行为,而物业管理则是长期的过程。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对于提高物业质量,延长物业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物业管理前期介入是首要的环节,如果在相关物业管理法规中,从法律的高度,把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纳入法规,那么,这将对我国今后的整体物业建设质量和物业管理质量乃至人民生活质量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意义将是及其重大深远的。

参考文献:

《中国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

《面向21世纪中国物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设计理论论文

摘要:概念艺术可说是实践的艺术,相关理论著述很少。本文主要从概念艺术主流领域入手,结合实例及图片对概念艺术做一概括的论述,并且从不同角度对概念艺术中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国内概念艺术理论传播以及行业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概念设计;概念。

一、概念艺术的发展。

(一)概念艺术概述。

概念艺术(conceptart)或称“概念设定”,是一种插画艺术,其目的是为某一文艺作品――通常是影视、动画、视频游戏、漫画等构建虚拟的视觉形象。其中包括将该作品的主题、背景和感情基调等通过绘画等手段视觉化,往往是后续创作的基础。

以上是狭义上的定义。目前概念艺术已经在影视、动画、游戏等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事实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动用其更广义上的性质来描述概念艺术。往往在某一文艺作品或文化产品中,艺术家为观者呈现的是一个“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形象”这么简单。例如在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中,出现过许多带有“脚踏板”一样零件的扫帚。如果脱离电影看,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形象”。但是了解剧情的人都知道,在魔法世界里,扫帚不用来扫地,而是一种交通工具。而脚踏板在这样的语境下就显得十分协调,合情合理。片中也展示出了魔法师们如何驾驭这种带有脚踏板的扫帚在天空飞行。此时这些“脚踏板”已经不是简单的形象,它们给影片中所有的扫帚打上了深深的魔法世界的烙印,也在观众内心植入了“骑扫帚飞行”这样一个概念。

同理,在整部作品中,又有许多这样的概念,这一个个概念组合起来,就构筑起一个宏大的世界的视野,在本例中就是多彩的魔法世界。

(二)概念艺术的发展。

1890年,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摄影机,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把活动影像搬上了大银幕,自此标志着电影艺术诞生了。而到20世纪初,也就是电影发明后不久,动画片也诞生了。1914年美国漫画家温瑟?麦凯为观众们呈现了第一个银幕上的动画形象――恐龙葛蒂。恐龙葛蒂的诞生,也是银幕虚拟形象诞生的标志,事实上概念设计也同时诞生。恐龙葛蒂的形象在原始的恐龙形象基础上经过了作者艺术手段的处理,造型上显得圆润可爱,活灵活现,并且适当概括使得其生动传神的同时又可以减少作画量。这之中的设计,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匠心。只不过在当时,动画制作者同时兼任导演、原画、动画等,也包括概念设计。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所谓“概念设计”这一独立的门类。

自从电影发明以来,艺术家们就不懈的尝试在影片中运用各种各样的特效。从《月球之旅》到《金刚》。值得注意的是1939年米高梅出品的《绿野仙踪》。片中大量使用了特效技术,创造了一个幻想国度“奥兹王国”。其中不但有妙趣横生的人物形象,更有充满想象的各种场景,如芒奇金城、绿宝石城堡等。自此,电影中的概念设计也正式诞生了。并且同时产生了角色和场景等不同种类概念设定的划分,这在后来的各类文艺作品中也都逐渐地被普遍接受。

1977年,另一部划时代意义的电影《星球大战》上映。这部影片不仅开创了电影特效的新时代,同时也开创了电影概念艺术的新局面。本片导演乔治?卢卡斯甚至为该片成立了专门的特效制作公司――工业光魔(iindustriallightandmagic)而该公司为日后电影特效及概念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本片的概念设计则请到日本著名画家生赖范义。相应的在该片的概念设计中日本文化的元素可谓俯拾皆是。比如最著名的“光剑”,以及片中的服饰(最典型的要数黑武士的头盔,可以明显见到日本武士盔甲的影子)设计等。从此,电影中的概念艺术成为电影特效制作当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固定下来。

这一时期日本的概念艺术则是存在于具有独特风格的所谓“特摄电影”中。日本60年代开始流行这种由演员穿着橡胶戏服表演的,应用大量特技拍摄的动作电影,往往取科幻或奇幻题材。在日本当地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也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代表作。对于其电影特效技术的发展助益颇大。

80年代末随着任天堂家用游戏系统风靡全球,游戏软件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由于新的硬件系统有着更强的图像功能,屏幕上的游戏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游戏美术在一部游戏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游戏概念设计也逐渐成为游戏制作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迪斯尼和皮克斯在1995年合作推出了全cg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全片完全使用电脑图形图像技术来制作。标志着cg时代的来临。而这种崭新的形式也大受好评,之后该类影片的制作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正如前文所述,这也是新技术催生的新需求。

随着各种文艺作品创作中大量虚拟形象不断涌现,概念艺术,以及从事这一行的概念艺术家已经广泛进入到包括电影、动画、视频游戏、漫画等各个领域中。

二、概念艺术的特点。

如前所述,概念艺术主要的功能是为文艺作品构建其概念。同其他的艺术设计门类也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在早期概念艺术的成长的确直接从其他艺术设计门类中汲取营养,之后慢慢同自身的特点相结合,而逐渐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这样的发展是必然的。由于其特殊使命,概念设计天生具有一些特点。这里我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对矛盾作为切入点,对概念艺术这一形式的特点做一简要的分析。

(一)合理性与观赏性的平衡。

现实生活中合理性很容易理解。比如现实中的建筑要严格符合结构力学的规律,无论外观怎样漂亮设计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是稳定与安全。而现实中的工业产品设计,比如汽车等交通工具,不但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而且量产型汽车还要考虑到材料、配件等的成本以及使用寿命等一系列问题。总之现实生活中的人造物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合理性”。在合理性的约束下设计出的造型显得严谨,稳定并且平淡无奇。

在概念设计中,由于是为虚构的世界构建概念及形象,合理性的考量也不再至关重要。虚构的建筑物往往并不真的建设出来,而建造出来的部分往往也不会供人居住。因此不需要过多考虑结构、承重等问题。同样的,虚构的世界中交通工具,也只是以图像手段表现出来,所以这一类设计当中也可以较少机械以及空气动力学方面的思考及论证。留给艺术家更多空间将精力聚焦在作品的观赏性,充分发挥想象力为观众们呈现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然而过分超脱于常规的设计,或忽视了一些重要的现实规律而做的设计往往令观众难以认同,无法产生共鸣。于是对于整部作品的感受也会大受影响。好的概念艺术家就能够在合理性和观赏性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让观者在赞叹作品奇思妙想的同时又感到其中的合理性,让人感觉有存在感,真实可信。以科幻电影《银翼杀手》为例,在本片之前的科幻电影表现未来世界,都非常干净漂亮整洁,一切都像是从工厂刚刚生产出来的。而该片呈现了一个破败的未来城市,累年的建筑外表早已经破败不堪,用过的飞船表面坑坑洼洼。

相对于之前一尘不染的观感,这样的景色的确令观众更有亲近感和投入感。影片选择了更为真实,合理的设计而不是过分理想化,完美的形象。事实证明《银翼杀手》的概念设计是成功的,其塑造的未来城市已成为影史上的经典。

(二)视觉效果与实现成本的平衡。

视觉效果与实现成本这一对矛盾从最原始的概念设计产生时就已存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迪斯尼动画角色的设计。米老鼠、唐老鸭等经典形象都是只有四根手指。视觉效果上四根和五根的区别微乎其微,然而就是这一简单的改动,从五根手指减少到四根,为迪斯尼动画工厂节省了数以万计的作画时间,也即是节省了大量成本。这是一个视觉效果与成本之间寻求平衡的完美案例,不只在动画的行业内被传为美谈。

同样的问题在各种文艺作品中都存在。电脑图形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视频游戏全面进入了3d时代,从最早的《德军总部3d》简陋的模拟3d画面到近年来画面几可乱真的《孤岛危机》等大作。视频游戏中所呈现的图像越来越精美,与来越复杂。而游戏玩家的期望也日渐提升。制约游戏画面飞速发展有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是游戏制作者方面,更精细的画面意味着更复杂的角色模型,更清晰的纹理贴图等等,也就意味着花费更多的制作资源,更高的开发成本;其二是,要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再现这种精美的画面,依靠的则是用户端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越复杂和精美的画面对于运算能力的要求也越高。

在这对矛盾之间的寻求平衡贯穿于整个游戏制作的流程,然而好的概念设计师善于在视觉效果与实现其的成本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往往能在概念设计阶段就预见到后续制作中应对的问题,用相对简单、经济的元素来组成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效果。如2003年育碧出品的3d游戏《xiii》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xiii》是一部改编自同名漫画的射击游戏,制作方活用漫画改编这一点,大胆在游戏中使用了当时颇为少见的卡通渲染来表现,呈现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漫画世界,视觉效果令人赞叹,而更是得益于卡通渲染方式非常节省运算量的特性,该作几乎是同时期作品中对硬件要求最低的。其在高素质的视觉效果和实现成本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平衡,该作品本身也成为一部经典,之后的效仿者甚众。

三、概念艺术的现状和展望。

概念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最初诞生的阶段,共生于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例如前述的恐龙葛蒂一例;到简单分工的阶段,像早期电子游戏的制作就简单分为程序和美工等部分,美工的中重要的工作环节就包括概念设计;再到今天以专业团队或公司为主体,拥有完善的流程及详细分工的系统化作业的阶段。可以说概念艺术向着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迅速。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及趋势。希望这里对于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的分析将会对于展望概念艺术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跨界联合发展趋势。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然而从概念艺术的角度看,电影、动画、游戏等概念艺术的主要载体之间似乎不存在如此显著的隔阂。当然这只是从特定角度的认识。回顾概念艺术不长的历史我们发现其从诞生时期就较少受到行业间的区别造成的局限。比如前文提到的工业光魔最初组建时,主要成员包括建筑设计师、工业造型设计师、模型师等等,大部分并未从事过电影相关工作或概念艺术。当时年轻的艺术家们凭着热情和才能不断摸索最终完成了《星球大战》这一当时的视觉奇迹。后来工业光魔逐渐壮大,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特效制作公司。这是从技术层面讲,概念艺术的出身,同其他艺术设计行业有着天然的联系。

而从内容上讲,大量应用到概念艺术的漫画、电影、游戏等基本都是科幻或奇幻题材,首先题材上是共通的。

比如奇幻文学开山名著《指环王》,以小说为母本,有插图绘本,漫画等,有电影《指环王》三部曲,而负责电影概念设计的艺术总监正是长期创作指环王系列题材插图的画家艾伦?李。在电影大受欢迎之际,主创方不失时机地先后推出了数款《指环王》游戏,游戏中的大量设定就直接承袭自对应的电影,甚至制作团队人员方面都有重叠部分,之前电影视觉主创团队中很多人加入到游戏的开发制作中,再负责游戏中的概念设计。这样跨界联动的好处是,一方面节省成本,后开发的项目可以从前期项目中继承很多成果,许多资源可以共享,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短时间内围绕同一主题在不同领域堆出作品可以形成联合造势的效应,电影带动游戏的需求,而游戏反过来促进电影的票房,互相激励。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生化危机》游戏和电影系列,《蜘蛛侠》漫画和电影及游戏系列,等等。目前看这是一套比较成熟有效的模式,尤其在近期类似的作品呈逐年增长趋势,相信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成为商业作品概念设计主流的发展方向。

(二)符号化创作趋势。

现代符号学以及符号论美学为美术理论的发展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论工具。符号美学家苏珊?朗格曾经指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精辟论断阐明了古往今来各种艺术作品其符号化创作的本质。而概念艺术家也同样会自觉地利用视觉符号的象征性进行创作。也是概念艺术未来一大发展趋势。

《辛普森一家》是美国颇受欢迎的动画电视剧,以虚拟的美国小镇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为背景,呈现一个普通美国家庭平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该剧常用辛辣的讽刺针砭时弊。现实中的白种人在剧中全部被以黄色表现,而黄色人种则以白色呈现,体现出对种族问题的调侃和反叛的态度。而主要角色一律引人注目的黄色已经成为本剧最大的标志。

《千与千寻》是日本导演宫崎骏近年来的作品,影片描写的是小女孩千寻成长的故事,但是背景放在了奇异的神明的世界,在这多彩的幻想世界中,导演多用符号化的视觉语言,令人印象深刻。千寻父母在一间料理店大吃,结果变成了猪,其象征用意显而易见。如同千寻被剥夺名字,变成猪则是被剥夺了自我的强烈的表达。给人印象深刻。而另一处“无脸男”也是象征意味十足的设定。“无脸”暗示找不到自我,而变出金子,是因为别人喜欢金子,是对人的曲意逢迎。类似寓意深远而又出手巧妙的地方不胜枚举,整部影片让人在视觉享受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其概念设计上的巧思可谓功不可没。

四、结语。

严格讲概念艺术还是非常年轻的艺术门类,然而在短短几十年间发展迅速,无数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此探寻自己的道路。然而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通过对本身的剖析和对相关领域的学习,才能助年轻的概念艺术持续向系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我希望这一翩粗浅的见解可以算作丰富相关理论做的有益尝试。为中国概念艺术健康发展和繁荣略尽了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美】克莉丝汀?汤普森。世界电影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51.

[3]孙白英。游戏之王:纵横电脑游戏世界[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室内设计师设计理论

导语: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巳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已存在。 自建筑的开始,室内的发展即同时产生,所以研究室内设计史就是研究建筑史。

室内设计,或者称为室内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性的学科。它要求设计者对美学、建筑学、材料学以及各种施工工艺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使用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创造出符合使用功能,富有艺术个性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室内空间。

室内设计的创造过程实际上是从设计者对室内空间的认识开始的。

任何空间都是先要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然后才能逐步的上升到对美学形式、艺术风格的考虑。也就是说"形式由功能而来".设计者在进行室内环境规划之初,就要充分考虑人对此空间的各种功能的需要,并根据与之相关的空间尺度进行功能性的分区,然后进行进一步的规划。这是对任何一种空间进行设计的第一步操作。了解空间,就是要了解空间的实际使用功能。

不同的类型的空间有着不同的使用要求,包括门窗等具体构件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并为之服务。比如,公共场所的门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高度,通常这些参数要比个人的住房的要大得多,这是因为前者在功能上要满足很多人使用的需要。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将这些具体因素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只有空间的要求得到了满足,才能够使对这个空间的设计有了成立的保证。

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空间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情趣必须在其功能得到了满足的基础上才能够显现出来。实际上,进行室内环境的设计,就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或精神作用的空间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间居室究竟需要多高才算合适呢?这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有人主张不低于3米,也有人认为2.6米就足够了,争论的双方所持的论据不外是从人的感受——是否会感到压抑——这一方面出发的。一间普通的居室尚且如此,其他的厅堂更是如此。空间,除了功能要求之外,还要考虑人们对空间所提出的精神方面的要求。古代高直教堂所具有的十分窄而高的内部空间就更为明显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如果单纯从宗教祭祀活动的使用要求来看,即使它的高度降低十倍,也不会影响使用要求,但是作为一个教堂,它所具有的神秘气息和艺术感染力将荡然无存。由此可见,对于教堂这一种特殊类型的空间,左右其形式与其说是物质功能,不如说是精神方面的要求。

任何人对于它自己居住和使用的空间都有他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尤其在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今天。正如墨子所说的那样。空间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气息,实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的更为深层次的要求。也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对空间的精神要求,而且事实上可能还会更为深刻和具体。精神要求,说得更为直接一些应该是空间所具有的什么样的气氛。历史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建筑是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的,比说清故宫。这个传统的帝王的宫殿建筑群,以其特有的威严华丽、庄重雄伟的气势,带给游览者心灵的震撼。当然,住宅空间可能不需要这样,但一个恬适温馨的居住空间是任何人都想要的。

说到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各种不同的空间,人们对他们都有不同的心理上的要求,而且这一点还根据不同的人的文化层次,看问题的立场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象。这一点用我们专业上的词语应该说是对于风格流派的追求。

室内装饰的风格流派,实际上是建筑的风格流派的延续。这一点是很正常的。实际上,室内设计在相当长的时期以内一直是建筑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建筑的最后完成,实际上就是内部的全部设施都已经准备就绪,可供使用了。早期的室内设计,实际上只停留在对建筑的室内构件进行装饰上。我们在了解各个时期的风格流派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比如国内的宫殿建筑群,通常我们形容它的室内空间时会用到"雕梁画栋"这个词语,那光从字面上看,就是针对建筑构件的修饰。国外的巴洛克、洛可可等建筑风格特点可以说是室内设计风格也体现在局部修饰上。在古典主义的设计里,室内陈设只是这种风格的附庸罢了,绝大部分的气氛都体现在了建筑的墙面上了。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不过是统治阶级权贵的玩物,也就是说,我们在涉猎古典主义流派时,实际上是在考察统治阶级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普通的百姓所能拥有的只是一个可以栖身的狭小空间,而且不会带有什么可以深入钻研的学术内容。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室内设计理论,是伴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理论,或者说是和工业革命一起走进平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个建筑发展的艺术的历史。现代主义的理论体系对于古典主义以及复古主义是一个完全的反动。建筑的内部空间也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分成各个独立的房间,而是以大的空间灵活的组成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也使得室内空间的设计从对建筑构件的修饰转变成为对室内综合空间的重新规划和气氛的营造上。建筑构件不再成为装饰的重点(现代主义是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的),而合理的区分各种功能要求成为了唯一的工作。

装饰是反映人们生活标准的最为明显的标志。现代主义风格反对装饰的主张是有着它的历史原因的。在上个世纪(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不高的,现代主义建筑家通常都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似的政治主张,因此他们的设计明显趋向于为这一阶层服务。装饰,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们要反对的内容。

而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因此,主张平民化的现代主义似乎称为了过去,而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法又突然地冒了出来。这一种发展的过程好像可以用这样的顺序来概括,从原始社会人们有了住房开始,无装饰——装饰——强调装饰——反对装饰——无装饰——装饰——重视装饰,这样一个过程。然而,这个发展的过程也不能够概括出建筑领域设计思潮的变化的全部。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代替单一模式的世界。在学术领域更是如此。有很多设计,依然体现着现代主义的"少就是多"的主张,简单自然,追求一种轻松理性的生活方式,不能不说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心态。

很多的装修公司在给客户介绍设计作品的时候都会提出一些设计作品的风格,有简约、欧美、豪华、色彩等等。而实际上,对风格的这样的分类是不确切和不科学的。就拿现在最为流行的简约风格来说,只把它称之为简约就是一个错误,简约只是设计作品的一个简单的形式而并不是内涵,更为准确的称谓应该叫做现代主义或者叫做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以及由它派生出来的其他种类的变形。还有,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欧式装修也是一个十分不准确的叫法,因为按照这样的叫法,只要是存在于欧洲的装饰风格都可以称之为欧式风格,很显然不正确,因为现代主义的风格就发源于欧美。正确的提法应该是古典主义,以及更加准确的巴洛克、洛可可等装饰风格。还有,罗马柱式也不是罗马人发明的,而是继承了希腊建筑优美完善的建筑装饰体系才产生的,同时它还具有古埃及的艺术特色,并把它们加以吸收理解。

作为空间的设计者,不了解这个发展的历史是不行的。因为不了解历史,我们现在很多的设计只能是拼凑和抄袭,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的东西,很多都是似是而非,不求甚解,包括起码的那个时期的古典主义应该具有什么特点都不清楚,一味地说成是欧式的豪华,这样是不行的。一个设计者首先要对设计的发展状态有着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去跟上设计领域的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急功近利的拼凑设计是出不来好作品的。

时尚和现在多元化的设计风格有着直接的关联,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列举时尚的表象时会有如此多的模式。时尚,我们现在所说的时尚,是现代主义以后的东西,就是有着各种不同的类型。而对于符合自己所处的时期的艺术流派的东西,它们在那个时期也就是时尚的。

所以,有的设计者说,他只做时尚的东西,不用了解历史,这样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时尚的发生是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来的,而且时尚的特点是有着它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背景的。我们所说的室内设计是一个边缘性的、综合性的学科也表现于此。室内设计也是一种文化,而且它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或是高雅,或是低俗,有的风花雪月,有的下里巴人。作为一个设计者,一个创造时尚、领导时尚的人,应该对文化有着敏锐的嗅觉,同时也要有着殷实的文化基础。我们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或者说行业,不再是那种像几年以前那样只是几个工匠就可以胜任的样子了,设计是讲文化、文脉、历史、艺术的东西。不是想当然,随随便便就能够成为艺术的东西。

设计的过程可能会是枯燥的。但设计这个领域,尤其是室内设计这个细分的学科却是营养丰富的。一个好的设计者要了解很多东西。文学、绘画、音乐、建筑、哲学、历史、政治、地理、风俗、民族、宗教、体育,甚至连美食烹饪都要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这些东西会作用到设计者的设计作品当中,使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艺术品。而这些也会逐步的提高设计者自身的文化的修养。可以说,在这一点上看,设计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美好的行业。

设计者,首先应该是一个"艺术人".这与设计这个学科的艺术品形式分不开的。而首当其冲的是美术的修养和美术的基本功。学习设计,先要学习形体、学习比例和尺度,然后上升到形体在空间中的构成,进而演变成色彩的综合使用,色彩关系的熟练处理。在这个基础上,自己去创造反映自己审美兴趣的形体、色彩,创造自己的艺术形态。学习设计就是要走这样的过程。可能,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要求设计者只要会使用电脑软件,只要能够做出效果图就行。但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这样的要求显然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影响着自己的提高。换句话说,也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

电脑操作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而不是艺术。

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电脑没有情感,没有知觉,只是一部机器。艺术创作是需要人的头脑的。或许我们都是用同样的方法去操作,但所做成的东西却有着绝对的不同。这还是因为艺术修养、美术基础有着高低的区别。

艺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我们小学的时候好像都学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去体会事物的不同,以及相同物体之间细微的差别。观察生活也是如此。设计者要有像显微镜一样的敏感的眼睛。对于美术修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决不是通过短期的培训就可以奏效的。这需要设计者自己不断的练习和探索。

学习室内环境设计,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师,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培养自己对艺术的敏锐的洞察力,学会去区分形体与色彩,空间与韵律;还要掌握文化的发展方向,懂得运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同时也不要被五光十色的`新鲜的事物所迷惑,要了解他们出现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潮流的变换中迷失自己,面临取舍的困境。也只有这样,设计者的作品才不会像时兴的物品那样,很快成为昨日黄花。设计就是这样的严肃的事情,尽管在它的里面蕴藏着无数的鲜活的内容。

设计是一门很讲究的艺术,它容不得半点的虚假。说到底,在艺术的领域里就是需要一种严谨的学术精神,去探索艺术的真谛。

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短短的课程使设计者对设计的历史、设计的风格、设计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把握设计发展的方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因为编写时间很短,我们只能把这些复杂的理论分为几个具体的课题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分别是:一、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风格流派。很多室内设计风格流派是由建筑的发展上引申出来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在设计史上,很长时间以来室内设计一直是建筑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室内设计的流行风格,很多是从建筑领域发源的,而且不仅仅只是针对室内设计,包括平面设计、服饰等艺术门类都和建筑的历史有关。因此,了解建筑的历史流派,对于设计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 室内设计与工艺美术、美术。作为一个边缘学科,环境艺术也包含了对美术的理解和吸收。很多绘画上的手法都可以成为对环境处理的手法,而工艺美术则为环境艺术的丰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了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工艺美术发展历史,也就是在了解这个地区、这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就是在掌握设计的发展方向。

三、 中国传统建筑与空间的灵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直接体现在建筑的形式上的不同,同时这也是一种艺术哲学的不同,中国建筑(传统的建筑)更讲究的是空间的灵活和立意的深远,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上。现代建筑理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同时,深入的理解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近乎完美的艺术作品,对于更好的去进行创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 虚与实构成的空间。形式由功能而来。只有把握好空间的使用功能,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对空间的设计。同时建筑的空间组合直接影响着室内空间的组成方式,很多建筑上处理空间的手法,实际上就是我们在处理室内空间构成时所要使用的手法,了解建筑空间的组合理论,对于更好的、合理的划分室内空间有着深刻的意义。

当然,由于理论水平有限,我们在这个课程上所做的讲解只能够是肤浅的、蜻蜓点水似的。关于设计的理论和流派在学术界时有很多的说法的,我们还没有能力去更深入的理解和阐述老师、名家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但同样作为一个设计者,我们认为有这样的必要和大家共同的去探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发展方向的问题,了解曾经在历史上出现并影响深刻的先进的理论体系,掌握这一事物发展的历史脉络。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能够做到的。

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对于设计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他不仅仅是个人文化层次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自己在这一领域会不会有所提高的问题。因为设计不是昙花一现、随波逐流的东西,它是一个非常讲究历史文脉、历史渊源的文化现象。设计者只有把理论的水平提高上来,才能够使自己的设计作品在艺术水平上,在审美情趣上不断的进步。

高校基建设计管理论文

高校修缮工程的种类繁多,有修缮改造、装饰装修、管网维修等。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办公楼的修缮与改造,以及给水管网、绿化中水管网的铺设改造维修等。我国高校一般在学校独立设置有独立行政级别的基建部门和后勤部门,有的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由基建部门负责,有的高校由后勤部门负责,有的高校两个部门共同负责,存在管理混乱、出现三不管等现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人员不足、工人工资偏低等现象。并且多数大型维修改造项目无专业人员完成,施工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这就需要我们聘请校外施工单位进行维修,因此基建修缮工程的管理、施工单位的管理问题随之而来。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多、分布零散。多数为修缮改造,涉及的工种多、工期短,多则上月,少则半天,单个工程金额不大。虽然单个金额不大,但管理目标涉及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对其预算、规划、质量、施工等进行全方位跟踪式管理,因工程量不大,不能由监理单位完全替代,这就要求我们基建修缮管理者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

1.基建修缮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单位不确定。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涉及面广,种类多,大多数高校没有具体的修缮工程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或措施,但是可操作性不强。高校一般没有自己的施工队伍,修缮工程规模又达不到公开招标所规定额度,所以高校基建修缮部门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很困难,既要满足修缮的需要,也要满足学校审计部门的要求,有资质的实力雄厚的公司又不愿意来从事学校的小型修缮,如果邀请个体施工,又不能开具有效发票和公对公入账。这就给后勤修缮管理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而也会增加施工成本。

2.修缮工作量大、项目多、发生时间不确定。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设施不断老化,以及房屋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大,大量修缮问题不断涌现。加之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在保证主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为缩短工期,不断赶工。新建筑只要过了保修期,维修问题就不断显现出来,且发生时间不确定,这就给基建修缮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的管理压力。修缮项目涉及面广,种类多,在选择修缮项目时,修缮管理部门不可能有求必应。

3.缺乏管理人员、工程质量、工期无法保证。

高校修缮工程数量多,修缮管理程序不规范,管理人员匮乏,缺乏计划管理意识。有些领导只关心新建项目,对小型修缮工程不够重视,后勤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仅凭现实急需和个人意志办事或领导意见办事,且修缮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修缮不彻底,达不到修缮或改造的预期目的.,修缮质量与工期无法保证,造成资金浪费。

4.审计不够合理、经费难以控制。

高校的审计过程非常严格,每一项达到一定金额的修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修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审计的重点往往放在新建大型项目上,小型修缮项目的审计仅放在程序上,缺少修缮工程的过程跟踪,这个审计结果带来不尽合理的地方。高校修缮工程存在工程量小,位置不同等问题,往往会出现人工费远远大于材料费的情况。修缮工程一般使用的材料较少,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去采购,造成采购成本较高,从而增加修缮费用,这也给学校审计带来一定的困难。

5.资料收集不全。

由于高校大型的基建项目都由学校基建处负责建设,许多施工图纸、竣工资料都留存于学校档案室,后勤没有相应的竣工图纸,出现跑水、连阀门都找不到的现象和施工中造成地下光缆、电缆、管线挖断破坏的事件时常发生。因维修项目小、数量多,基建修缮管理部门在维修结束后,忽略了对维修资料的收集整理。

1.建立完善的修缮制度措施,加强高校修缮工程的计划管理。

加强高校修缮管理的制度建设,是控制好高校修缮工程管理程序和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只有建立一套符合自身高校实际的修缮管理制度,才能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修缮工程的监督管理。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明确目标,责任到人,才能使修缮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基于修缮资金的限制,高校应加强可预见的修缮任务的计划。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在满足使用单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轻重缓急,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确定年度修缮资金使用计划,并为突发的临时抢修工程项目留出一定预备费用,减少进而杜绝修缮工作中的盲目性。

2.严格规范招标行为,明确施工队伍。

在修缮工程招标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招标文件的编制,杜绝暗箱操作,纪检部门要全程监督。如果修缮工程规模达不到公开招标所规定额度,高校又没有自己的施工队伍,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由后勤部门牵头、使用单位、纪检相关部门参与,邀请3-5家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询价比对。达到公开招标所规定额度的修缮项目,由招标办公室组织公开招标。对于高校自己有能力完成施工的小型修缮工程、抢修项目应由学校维修部门组织施工,这样可以确保工程质量,节约资金。

3.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

修缮工程涉及强电、弱电、给排水等专业,需要运用工程管理、电力控制等方面专业知识,而大部分高校修缮管理部门在此方面人才匮乏,仅有的人除了对修缮工程项目的管理外还要处理一些日常的突发事件。并且学校修缮管理部门的岗位参与学校的其他岗位聘任,没有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职称评定。所以,高校应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为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晋升平台。在修缮项目施工工程中应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管理,保证修缮质量,施工完成后要对成套资料进行收集归档。

五、结语。

高校后勤修缮的管理应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持续提高高校基建修缮改造工程的管理水平,大胆尝试制度创新。调动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时刻把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探索高水平地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工作的方法,有效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成均玉.高校修缮管理工作的思考[j].管理观察,,(12):135.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试论水电前期设计监理论文

工程项目业主责任制的实施,必然要求对项目的设计加强监督和管理。工程施工阶段对设计(施工详图)的管理由聘请的监理工程师承担,这已为国内外所通行。目前国内也开始在一些工程中实行对水电前期设计(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招标设计)的监督和管理,但形式多样,职责也不确定,有待进一步总结、深化和规范。笔者从水电前期设计的特点出发,根据近些年来为业主服务参与多项工程评估咨询的实践,特别是清江水布垭水电站前期设计监督的实践,就水电前期设计监督的形式、水电前期设计监理的职责、深化前期设计监理的条件3个方面,作一初步的剖析。

1.1前期设计监理是完善项目业主责任制的一项有效制度。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对其加强监督和管理,与工程施工执行监理制一样,是完善项目业主责任制的一项有效制度。实践证明,不论对工程采用何种形式的设计监督,都能起到不同程度的成效。例如,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采用了全过程咨询形式,在设计与咨询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一些复杂的技术难题(如上库的防渗形式、下库综合利用的扩建和加固)。湖北水布垭水电站初步推行前期设计监理,在业主、监理、设计三方大力协同下,完成了预可研和可研两个阶段的设计报告,如此复杂地质条件下装机容量1600mw的大型水电工程,两个设计阶段只用了5年多的时间,使得234m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技术方案成立,可行性报告较预可研报告发电工期提前一年,枢纽工程静态投资节省约20%。

水电工程受自然条件(气候、水文、地形、地质等)和社会条件(地区经济、综合利用、跨区开发、水库淹没等)的严格制约,各个工程千差万别,每个工程都必须充分揭示其客观条件,而勘测设计本身就是不断深入认识客观实际的过程。因此,在完成阶段设计报告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和勘测设计工作的变动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正确的设计不可能产生于勘测设计工作之初,只能完成于提出阶段设计报告之时,凭借工程类比经验可以优化勘设工作,但不可能跨越认识深化的过程,这是水电前期设计的特点和规律。工程施工阶段也会有变化,但与前期设计不同,其变化不涉及大的方案,仅是局部的。

设计是知识产业,其工作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物化,更难按时分段物化;知识产物的质量也往往是相对的,相比较而存在的,并有很大的弹性。这与可以完全在数量上物化、在质量上界定的施工工作,也有很大的区别。

设计单位作为独立法人有其独立性和设计自主权,并对设计成果承担直接责任。设计监理作为中介机构,协助业主介入设计管理,只对完成设计合同承担保证或督促作用。当代水电工程建设技术虽有飞速发展,但仍带有一定的经验性;技术上见仁见智,因经验而不同,难求一致;在技术经济可行的前提下,不同方案往往各有利弊,方案综合效益上的差异有时难以绝对化,方案的可塑性很大;监理与设计同步,都有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监理不能代替设计,凡此种种,决定了前期设计监理的保证和督促作用需通过把握原则、方向、方案、程序等来实现,这与施工监理要求承包商按图施工也有性质上的区别。

从以上3个方面的分析可见,对水电前期设计监理职责的要求,不能套用施工期监理的做法和要求,必须遵循水电工程的特点及其设计的内在规律,加以探索并逐步规范。

对水电前期设计的监督可概括为3种形式,也是前期设计监督逐步深化的3个发展阶段。第一种形式是只对设计阶段成果进行评审。这种形式虽然由来已久,但由于其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加之评审者临时参与,短时间内难以确切把握工程实际,特别当工程实际问题超越评审人的经验时,往往起不到对设计的监督作用。早在6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主管全国水利水电建设全过程(从河流规划到工程施工)的原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总结经验,深感这种评审存在着弊端,曾提出“设计审查要做到设计过程中”的要求。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工程由业主聘请咨询单位对水电项目前期设计进行全过程咨询,即发展为第二种形式。咨询单位从研讨勘测设计工作大纲开始介入,中间分专题或按步骤进行咨询,直至完成设计阶段报告。水布垭电站前期设计监理是第三种形式的起步,是对第二种形式深化和发展的探索。全过程咨询与设计监理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仅介入设计成果,后者介入设计管理;前者只提出咨询建议,后者承担协助业主监督和促进完成设计合同的责任。

水布垭电站的前期设计监理已完成预可行性报告和可行性报告阶段的监理工作,正在进行招标设计阶段的工作,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有待更多工程实践的总结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