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书汇报手抄小报 读书报告会演讲稿(实用7篇)

时间:2023-10-09 20:08:23 作者:琴心月 汇报体会 最新读书汇报手抄小报 读书报告会演讲稿(实用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汇报手抄小报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很高兴能在读书报告会上向领导和老师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和感悟。最近,一直在看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几本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野火集》。仔细把这几本书放在一起比较,《野火集》曾经一度在台湾军队中被列为禁书,写的是社会问题及思考,刀光剑影,寒气逼人;而另外三本,却是写孩子和亲人,缓缓道来,深情款款。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写她的两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到上小学之前的事情,字里行间有一片珍惜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柔软心肠,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欢喜的,平和的,柔软的。没做妈妈的,看了这书会觉得孩子的纯真可爱;孩子已经长大了的,看了这书,会想起自己养育孩子时的无穷乐趣和无限欢喜。

活、世界和心灵。龙应台“认识了人生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探讨了一个人青年时期的困惑,例如“为什么要用功读书?”“你十八岁的时候知道什么?”“如何接受平庸?”之类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东西方教育差异、文化沉淀和包容、道德与民主、社会贫富差距甚至还有政治敏感问题的探讨。

如果家里有中学生的话,这本书实在应该看,大人和孩子一起看,探讨沟通。不仅能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理解,更能使孩子开阔眼界与心胸,让他们知道——世界,不仅仅只有眼前,还有远方与梦想、家国与责任。

《目送》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是龙应台写于父亲去世之后。从序就漫出一股世事沧桑的无奈,看得人隐隐作痛。一篇篇的看下去,每一篇非要把人埋在心里的那些凄清悲凉扯出来才算。比如那篇《目送》中的那句出现了两次的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谁没有父母兄弟,老人孩子?这本书告诉你,这些离愁别恨人人都得经历,今天是我,明天,将来,是你。心爱的人,自以为离不得的人,一个个的,都将失去,求不回,得不到。以前平淡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幸福。

其实我觉得读书的时候,心痛是好事,它能提醒你:好好对待家人,好好对待朋友,好好对待自己,珍惜每一天。现在我们平淡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幸福的。

读书的滋味,高雅的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通俗点说,像两个人刚谈恋爱的时候,她递一个眼神过来,你马上觉得心里又是甜又是酸,那个滋味,不可说,不必说,不能说。

但是,书比恋人好,热闹忙碌的时候我们看都不看书一眼,任它落满灰尘,可是不论任何时候,书永远在那里忠实的等着我们,不因我们的淡漠使性恼怒,也不因我们的热情恃宠而骄。无聊的时候用书消闲,难过的时候有书安慰,烦闷的时候有书启迪,孤寂的时候还是有书陪伴。书作为朋友,有一种高贵的品质:不卑不亢,沉默安定;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书读多了,就会多几分宽容,少几分挑剔;多几分骨气,少几分骄气;多几分豁达,少几分怨气……最后祝愿大家过一种书式生活:多读书,少生气。

读书汇报手抄小报篇二

大家好,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的确,书本是一种最为普遍的传播信息的方式。

多读书,加上一点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历史书给了我们对过去的沉思;科普书给了我们对未来的幻想;小说让我们畅游在主人公的情节;散文让我们流动在清新的文字。

世界在进步,书籍也在伴着人类进步。

人随书籍对知识,事件的传播,有了更宏观的思想与视野。

读书变成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泱泱中华,文明渊远,文化流长。

先人的智慧,凝结成方正文字,灵妙文章;

阅读,它推开了一扇通往内深处的窗,让我们享受心灵的抚慰、感情的诉求、意志的磨砺,净化了心灵、完美了人格。

xxxxx读书报告会现在开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宜人的深秋时节,在这午后的金色阳光下,我们全体师生迎来了这盛大的节日——读书报告会。

有人说,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

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

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想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

阅读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在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做好阅读储备,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

有专家认为,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的黄金阅读期,只能在10~25岁之间。

书,像一杯杯香醇可口的牛奶,享受了丝滑般口感的同时,也补充了丰富的营养。

一本本书,像是我成长的一步步脚印,伴随我走过人生这漫长的路。

人生中,有惊涛、有骇浪、有暗流、有旋涡,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方向,激励自己坚强的意志;才能使人沉淀烦躁的情绪,浮现出心灵中的那块净土。

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

品读永垂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的境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宜人的深秋时节,在这午后的金色阳光下,我们初二年级全体师生迎来了这盛大的节日——读书报告会。

有人说,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

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

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想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

阅读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在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做好阅读储备,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

有专家认为,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的黄金阅读期,只能在10~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之间。

因此,学校和老师倡导组织了这次读书演讲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

这次活动得到了各位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大力支持精心指导,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我们的老师!

下面,就让我们热烈欢迎、静心聆听、共同分享同学们的阅读体会,走进优美的读书世界。

读书汇报手抄小报篇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__年级__班的__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伴我快乐成长》。

如果我是一棵小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它照耀着我,让我快乐地成长;如果我是一只小鸟,那么书就是任凭我高飞的天空;如果我是一条小鱼,那么书就是任我遨游的河流。古今中外,有不少的爱书人士,他们写出了家喻户晓的名言。例如:周恩来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哦,世界原来这么奇妙!从《水浒传》中,我结识了忠义宽容的宋江;在《三国演义》里,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我吸取了战胜困难的力量……书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

读书汇报手抄小报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三年级四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真好!》。

忽然,我梦见自己变成了故事中的小鹿斑比、善良的小矮人、可怜的流浪狗、流浪猫??上学了,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会自己看书了,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到泰华书城,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在书的百花园里采集花粉。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秘密:猿人是人类的祖先;恐龙高大可怕;远古时代,人们钻木取火??哦,世界原来这么奇妙!读书,真好!

我爱读书,因为书还能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通过读书,我知道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丑恶。当白雪公主逃脱了恶人的诡计之后,我禁不住大声叫好;当神农氏重获新生时,我快乐无比;当福尔摩斯巧妙地揭穿骗局时,我悬着的心才渐渐平静??我爱读书。书是知识的宝库,是她,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书,是人类的阶梯,是她,帮助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书,是快乐的源泉,是她,带给我幸福,带给我满足。读书,真好!

同学们,让我们爱读书吧!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读书汇报手抄小报篇五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本学期,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读书活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领略了中华书籍的博大精深,还接触了许多传世佳作。他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了很多哲理。书籍以醇厚的魅力、卓尔不凡的想象力以及新奇巧妙的构想流传百世。

是啊,让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有人说过:“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是逆境中的慰藉。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懂得了要以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超越梦想,超越自我。《鲁滨逊漂流记》让我懂得了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若不是预先计算一下需要付出多少代价,若不是预先对自己力量做一个正确的估计,那真是太愚蠢了。

有一天,乡里播放《三国演义》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是听到大人们说曹操是个白脸奸臣。当然,每次提起曹操,我们总会想起“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可是,我读了《三国演义》一遍又一遍,我总是觉得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比如: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试高低的标准,宣布重用那些出身微贱、门第低下,但是有专长的人。所以当时出现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情景。还有在汉末时期,中原受到战争的洗礼,农业生产遭受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于是曹操采用屯田方针,中原的农业才得以恢复。

通过书,我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许多没有学到的知识,明白了许多事情。我觉得读一本书,就要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发生了什么事和这本书给你的启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好好读书吧!

谢谢大家。

读书汇报手抄小报篇六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很高兴能在读书报告会上向领导和老师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和感悟。最近,一直在看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几本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野火集》。仔细把这几本书放在一起比较,《野火集》曾经一度在台湾军队中被列为禁书,写的是社会问题及思考,刀光剑影,寒气逼人;而另外三本,却是写孩子和亲人,缓缓道来,深情款款。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写她的两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到上小学之前的事情,字里行间有一片珍惜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柔软心肠,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欢喜的,平和的,柔软的。没做妈妈的,看了这书会觉得孩子的纯真可爱;孩子已经长大了的,看了这书,会想起自己养育孩子时的无穷乐趣和无限欢喜。

活、世界和心灵。龙应台“认识了人生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探讨了一个人青年时期的困惑,例如“为什么要用功读书?”“你十八岁的时候知道什么?”“如何接受平庸?”之类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东西方教育差异、文化沉淀和包容、道德与民主、社会贫富差距甚至还有政治敏感问题的探讨。

如果家里有中学生的话,这本书实在应该看,大人和孩子一起看,探讨沟通。不仅能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理解,更能使孩子开阔眼界与心胸,让他们知道——世界,不仅仅只有眼前,还有远方与梦想、家国与责任。

《目送》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是龙应台写于父亲去世之后。从序就漫出一股世事沧桑的无奈,看得人隐隐作痛。一篇篇的看下去,每一篇非要把人埋在心里的那些凄清悲凉扯出来才算。比如那篇《目送》中的那句出现了两次的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谁没有父母兄弟,老人孩子?这本书告诉你,这些离愁别恨人人都得经历,今天是我,明天,将来,是你。心爱的人,自以为离不得的人,一个个的,都将失去,求不回,得不到。以前平淡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幸福。

读书汇报手抄小报篇七

我没有别的什么兴趣好,一直到现在为止,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读书和看电影。想当初,我的梦想是当个作家,为别人写书,但这个美梦做得很短暂,读中学时自从接到了一些薄薄的退稿信后,我就从美梦中清醒过来,一心一意只想当个读书的人。那时我最向往的职业是图书管理员,报考大学时就想填图书管理系,幼稚的我以为图书管理员的职责就是读书,幻想着读尽天下好书,但天意弄人,阴差阳错,我又一次与美梦擦肩而过,成了一名语文教师。个中曲折,一言难尽,我只能安慰自己,好歹语文教师也算半个读书的人,一半读,一半教。读书(尤其是文史类书)对语文老师来说算是分内事,即使上班时间看,也不算不务正业,校长也不会扣我奖金,自此心才算安定下来。

我当初读书非常杂,且缺乏系统性。大学时,算是一文学青年,痴迷于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作品,追捧当时的小说家和朦胧诗人的劲头不亚于现在的90后“追星”,因为书不易得,也干过抄整本书这类“傻事”,(当然,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干点傻事也不足为奇)那时还是我男朋友的涂老师也帮我抄,记得抄过整本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集》、《飞鸟集》等;教书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喜欢读史书及人物传记,如《史记》、《梵高传》之类;有了女儿后,把小时候没条件看到的童话故事和《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儿童百科全书都看了一遍,而且读得津津有味;年纪渐长之后,喜欢读散文,尤其是台湾的一些散文家的作品,如席慕容、龙应台、张晓风等人的作品;我读书也很能“与时俱进”,经常与学生交流读书书目,学生爱看的书我一定会找来读读,如80后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作家的作品,我都读过,与学生交流起来也就有了发言权。

读书杂,自然有杂的好处,什么都知道一些,起码能把学生“忽悠”得一楞一楞的。但“杂”也很容易成为“半桶子水”,哪方面都不精不深。近些年,一想到我已经超过四十岁了,不像男同胞四十岁正是“鲜花绽放”的年龄,我就很有紧迫感,所以打开一本书便格外慎重。因为一本不适合的书,夺去的不止是时间,还有可能加剧思考的肤浅化。我想我自己是在读书上走过了一些弯路,才导致了今日的难有所成。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20岁就应该明白的道理我到40岁才知道,我现在说出我终于明白的事,希望朋友们以我为“前车之鉴”。

一、读书要有一个长远规划,要有适合自己的书目

读什么书,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很有关系。现在我们都在吃教书这碗饭,为了让这碗饭更好吃些,读些教育方面的书是必要的,特别推荐:《陶行知教育文集》和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经典。阅读教育经典,就是直接聆听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不朽的声音,请他们走进我们的心灵。除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业这些“有用”的书,还可来点非功利的`“没用”的阅读,如文史哲等方面的书。读书既要专也要杂,专可深,杂可广,让我们这些“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更饱满充盈些。

克服随意性的毛病,有计划地阅读,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专著。最好具备一种能力,就是能够迅速地找到本专业最好的和最有用的一批图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跟踪本专业的最新发展。诀窍是,寻找本专业最优秀的人,看他们读过什么书,正在读什么书,经常谈论的是哪些书,哪些名字,留意你喜欢的书后面附录的参考书籍,据此列出适合自己的书目。

当然,“再好的书目,都只是睡美人,需要吻醒。要知道,在睡美人的周围,荆棘丛中死掉了许多匆匆赶来的王子。因为他们是在不适合的时间,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以不适合的方式接近睡美人的。”(铁皮鼓的话)

二、专题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式

围绕一个专题,搜集相关重要书籍,攻克之。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地攻克下来,你会读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深入,在不知不觉间,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因为各个主题往往相关相联,相互启发。而在这种时候,选择书籍将变得更为容易。

例如,心中的疑难问题可以算是一个专题,有段时间我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当一名语文教师等问题,就阅读了刘彭芝的《人生为一大事来》,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常作印的《不做庸师》,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王崧舟《诗意语文》,以及钱梦龙、魏书生、程红兵等人的书,去构建自己心中理想的教育花园。

自己做的课题也可以是一个专题,我自从去年开始做“运用博客进行一主三自活动式写作”这个课题后,就阅读了薛涌的《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卜、《精英教育》,魏智渊的《语文课》、王开东的《深度语文》、美国的中学课本《美国语文》等书籍。

三、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我经常与女儿交流读书问题,本想教训她或成为她的榜样,但后来反被她教训。她说我最大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多,思考不够,写得太少”,我倒吸一口凉气,真是不给老妈留一点情面,弄得我灰头土脸,下不了台,可我又不能不承认确实是一针见血。所以现在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大逆转,我每写一点小东西,都要发去给她过目,让她督促我写。

其实写点东西也不难,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我每个学期开学前,都必翻翻的书,而且每次都会有收获。如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作者谈到了他的感想:“读到苏霍姆林斯基朴素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我感慨不已:没有令人敬畏的“理论框架”,没有故弄玄虚的深奥术语,通篇只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这样的文字,其实我也可以写呀!于是,我也试着以日记的形式写我的教育手记了。”我深深感叹:名师原来是这样炼成的,只要愿意,完全可为啊!写些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就会知道自己缺什么而应该看些什么书了。

书籍能带给人心灵的震撼,滋养人的灵魂。美国诗人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阅读能让我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也许我的地位很普通,工作很平凡,收入不太多,但精神不能贫乏,要从容身的狭小世界通达壮丽的精神宇宙,活出生命的尊严。

我们一中有很好的读书氛围,有不少老师都很善于读书,大家会一起交流自己正在读的好书,也会相约一起在网上购书,我常被这样的人文环境所感染,与大家同行,我获益良多。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