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的论文(模板5篇)

时间:2023-09-28 20:59:35 作者:碧墨 文秘知识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的论文(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篇一

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学会坐下来对文章进行细细品读和讨论,这样,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学习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奇迹发生,在时间变化的过程中,小学语文的选读课就会有很多明显的变化。现在对于这些选修课的重视度很高,其实学生在选学的时候要更多地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思维,这样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成长。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选读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选读课文,主要是教学模式上存在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常规教学,都把选读课文作为课外知识来进行了解,都没有意识到选读课文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思维模式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样就会对教学有很消极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想办法改变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我们要理性地看待小学语文选读课文,把其中的知识点给学生进行传授,这样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老师在选读课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无限的拓展,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选读课策略思考

1.和教材相适应

对于小学语文选修课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教材本身的题材。我们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不同的学校针对选读课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导读,在导读中可以看到单元相应的任务型目标和工具性目标。比如,我们在进行六年级教学的时候其中的人文性导读目标是“心灵之歌”,主要就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进行描写,来对学生的美好情感进行抒发。

当我们教学选修课文《小抄写员》的时候,翻开课文就能够发现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还有就是单元提出的目标和课文是相互吻合的。这样老师就可以对单元目标的课文进行专项训练,可以通过心理活动和语言来进行描述,对人物的美好心灵开展更多的体验。我们在初步统计的时候,知道大部分选读课文和对应的单元训练是一脉相承的,在大量实例研究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展,小学语文的课文选读并不是很困难。

2.要和学生相互适应

其实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喜欢对选读课文进行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让老师尝试一下对选读课文多教学,这样便可以迎合学生的需要。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开展一个新的探索,这也是新的教学策略,有些学校和老师就是采用这种教学策略,能够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老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对学生顺从,要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这样学生就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3.简约的教学方式

我们在进行板块设计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精简,在教学的时候因为授课因素的影响,针对选读课文就不可能花费更多的精力,很多时候在一堂课之内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所以开展教学的时候要保证问题的简约,在进行板书板块设计的时候要有系统性。“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要简约明了,老师要对整个对话过程进行有效的把握,通过话题引领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入学习。《拉萨古城》是一篇选读课文,老师在教学时要围绕两点来进行教学:(1)自己去读书,看看读懂了什么。(2)再读书,并思考还有什么读不懂的。这样设计的板块就会很清晰,思路清晰。我们可以运用串联语句来对问题进行回答,回信一:“读着《拉萨古城》,我想看……我想看……我最想看……”这样老师就可以了解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老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就能够进行有效的调动,老师可以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所收获。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下一个训练:“读完了《拉萨古城》,我想问一问……我想问一问……我还想问一问……”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让学生不断进行思考,还要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来进行问题的回复。学生在这样连线似的问题预设中学习热情进一步深化,对待课文的理解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

小学语文选读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地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在探索的时候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实际情况的预设来加大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来进行独立的思考。

参考文献: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篇二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 “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曾经的一切是萧红难以忘却的,随着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篇三

生:萧红是《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一样。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

师:老师有个习惯,当看到一篇好文章的时候,就会去关注这篇文章是谁写的。《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呼兰河传》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

生:《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这本书。

师:蒋老师要写的第三个词是——(板书:回忆)。你们能说说“回忆”的意思吗?

生:“回忆”就是一个人想起以前的事。

师:那么,你觉得这个词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萧红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里回忆自己以前的生活。

师:是啊,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了她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

师:在《祖父的园子》这个“片段”里都回忆了什么呢?先读读这篇课文。(生自由朗读)

师:刚才蒋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这篇课文,我刚刚读完。有的同学早就读完了,请举手示意一下(有七八个学生举手),蒋老师不是要表扬你们,而是想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偏快了,这样快地读书,你没时间停下来想,停下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但是,也有的同学还有三段没读完呢。有吗? (有五六个人举手)蒋老师要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太慢了。(众笑)你们以后啊,上课前应该把课文读读熟。

师:下面,没读完课文的继续把课文读完,已经读完的,自己再选择其中几段读一读。(生读书)

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

生:她想起了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师生板书“拔草”)

师:在园子里,“我”和祖父一起还做了哪些事?

生:“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板书“栽花”)

生:“我”还和祖父一起铲地。(板书“铲地”)

生:他们还一起浇菜。(板书“浇菜”)

生:她在园子里看到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四个词,八个字,大家一起跟我写一遍,写完后,你就发现这八个字之间有个共同点。

(学生书空)

师:除了这些小动物,园子里还有许多瓜果蔬菜呢,你发现了吗?

生:有倭瓜、黄瓜、玉米。

师:倭瓜你们一定看到过。

生:我们没有。

师:南瓜看到过吗?

生:看到过。

师:倭瓜就是南瓜啊。

生:啊?(笑)

师:来,我们再一起来整理一下。(师板书)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她想起了园子里的祖父,她想起了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她想起了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她想起了和祖父一起在园子里栽花、拔草、铲地、浇菜。

人:祖父

物: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

事:栽花拔草铲地浇莱

师:这篇文章,你说容易也容易,说难懂也难懂。萧红究竟想起了什么?请你默读课文,你会发现这里有一段话写得很特别。这个特别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比喻句我们读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我们也读得不少,这个句子,特别在哪里呢?你刚读的时候,甚至都觉得它很啰唆。你找到的话,请你画下来。(生读、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是啊,这一段话,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读、试背。老师隐藏一句,学生背一句,学生挑战欲望很强,气氛很热烈。最后老师指着空白的屏幕请大家一起“读”,学生“读”得不亦乐乎。)

师: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快把这段话大致背下来呢?

生:里面的句子是反复的,比较好记。

师:是啊,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 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生接)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 (生接)就飞到哪儿。

师:我们试着再读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

师:反过来,你们带着我读,好吗?(师生换读)

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开心。

生:我觉得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我觉得院子里的动物、植物生命力很旺盛。

师:是啊,这就是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快乐、温暖。其实,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一段反复结构的话,你们找找。(生默读,寻找。)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句——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师:是呀,这也是一段反复结构的话,我们再来反复读一读。

师: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咱们节奏快一点读。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注意,特别的写法往往是因为有特别的心情。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生:自由。无忧无虑。快活。高兴。

师: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来读一读。

师:祖父栽花——(生接)我就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就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就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就浇菜,祖父劳动——(生接)我就劳动,祖父真劳动——(生接)(迟疑)我就真劳动。

师:“我”是在真劳动?(笑)

生:她不是在劳动,她就是在玩。

师:在玩,你们说得比较客气。

生:她就是在瞎胡闹,帮倒忙。

师:哦,她是瞎胡闹,请你读一读第4—14自然段,你从哪里看出她是在瞎胡闹呢? (生默读、寻找依据。)

师:找到这样的例子了吗?我们不一定按文章描写的顺序来说。谁来说第一个例子。

生: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却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把菜种也踢飞了。

师:换谁都心疼啊。

生:她在铲地的时候,真的是乱勾一阵,所以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

师:好嘛,真是帮倒忙,狗尾巴草留着,谷穗没了。(笑)

生:她浇菜的时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浇,她把水往天空扬。

师:典型的“人工降雨”啊。(笑)这样的事你们干过吗?

生(部分):干过。

师:这么说,有同感了。

生(部分):没做过。

师:这样的事竟然没做过,真是可惜了。我建议你们去试试。(笑)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

生:(读)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师: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生: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师:活脱脱新版的小猫钓鱼。(笑)

师:这么多“瞎闹”中,你认为闹得最厉害的是哪一次?

生:我认为最厉害的一次是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因为,把谷穗除掉了,后面就没有收成了,祖父一定会很生气的。

师:如果你是祖父,你会有什么后续行动吗?

生:我回去后要揍她一顿,让她好好长长记性。(大笑)

生:我也认为这次闹得很厉害,因为把谷穗锄掉实在是太可惜了,浪费粮食。

师:是啊,这一点,祖父也看不下去了,因此课文中有了他们一段对话。

师:请默读一下他们的对话,我读一下他们的对话,你们来评价一下。(师读对话,故意把祖父的话读得比较严厉,把我的话读得充满羞愧的语气。)

师:怎么样?我读得还可以吧?

生:读得不好。

师:读得不好?我读得抑扬顿挫,怎么不好了?

生:你把“我”的话,读得太委屈了,“我”虽然把谷穗当野草割掉了,但是她仍然很理直气壮的。

生:祖父的话你也读得太凶了,这个祖父很慈祥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祖父很慈祥?

生:祖父在说的时候是笑的,不是紧绷着脸的。

师:你们再看看,在这段对话里,“笑”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生:祖父很宽容。

生:这个祖父很和蔼。

生:我很喜欢这个祖父,他很有耐心,不会乱生气。

生:这个祖父和孩子一样和自己的孙女玩在一起。

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童心未泯的祖父。祖父很爱笑,关于笑,《呼兰河传》里还有一个片段,我读你听。

祖父的笑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又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生听的过程中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

师:因为祖父的宽容、慈祥,所以,你觉得我的生活是——

生:非常快乐。

生: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生:自由自在。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刚开始读这篇课文,觉得萧红是在回忆园子里的人、事、物(指板书),读到现在,我们发现,萧红回忆这些人、事、物其实就是在回忆自己快乐、自由的童年。

师:但是蒋老师有一点不太明白,她自己心里的想法她当然清楚,但是园子里的瓜果、动物心情如何她怎么知道呢?难道她去问了它们?倭瓜,你快乐吗?我快乐。蜻蜓,你自由吗?我自由。(笑)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讨论,交流。)

生:我认为是这个园子里的植物,祖父都不管他们。

师:你的意思其他地方的植物都有人管?

生:因为祖父园子里的植物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你的意思其他园子里的植物想长却不能长?(笑)

生:我觉得就是萧红借写这些景物突出自己内心的快乐。

师:嗯,有点意思了,他认为这是“借景抒情”。

生:我觉得就是因为萧红自己很快乐,所以她觉得院子里的一切也很快乐。(掌声)

师:这位同学厉害,他说到了“通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通感”。你们有快乐的时候吧?(生答:有)是的,快乐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看什么都开心。你们有伤心的时候吧?(生答:有)伤心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愁眉苦脸。这就是“通感”。

生:我觉得她长大以后,人是很乐观的,生活是很快乐的,因为她的童年是在快乐中长大的,她的性格会很乐观。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很美满。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不开心。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人压力都是很大的,工作很辛苦。(笑)

生:记在《呼兰河传》里。

师:同学们,记在哪里了?

生:记在了心里。

师:如果有机会,真的可以尝试去读读——《呼兰河传》。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

课时 1教时

教学过程: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萧红的童年,感受她记忆中的祖父的园子。

3、自由读文,你感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4、交流,说说从哪些此句中感受到园子的特点。

(重点体会园子的自由。)

5、在这样的园子里,我在里面做什么?(瞎闹)

6、读4——15节,圈出你认为她瞎闹的有趣行为,并在旁边写上感受。

7、交流。

8、为什么“我”能在这样的园子里瞎闹?

10.用上“愿意……就……”来说说我的自由。

11、介绍萧红的童年。推荐《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篇五

我有话说

核心提示:略读课文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有着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忽视它,把它一略而过,必须重视它,必须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之与精读课文相辅相成,有的放矢,择优而教,从而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了解编排数量

翻开现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6篇,占25%;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占45%;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占50%;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25篇,占51%。数据表明,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与精读课文可谓是平分秋色。略读课文教学已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占有一席之地。

二、明确编排意图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是对精读课文在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上的巩固迁移;是对精读课文在内容、思想、方法方面的拓展;是丰富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文学感知力的重要途径。说明白点,略读课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理解、应用阅读的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目标要求,其中一二年级要达到5万字以上,三四年级要达到40万字以上,五六年级要达到100万字左右。这样大的阅读量,要求学生篇篇课文都精读是不可能的。大量的课内略读课文作为补充,对于扩大学生阅读量,完成阅读任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从要求来看,它是精读课文学以致用的迁移。在学习精读课文后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这就要求教师在略读课文进行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略读方法,具备阅读能力。从结构来看,需要让学生掌握多种结构方法,总分总、分总、总分等,如四年级上册老舍写的精读课文《猫》的文章,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式,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在学习略读课文《母鸡》时,让学生了解《母鸡》一文的结构,并说出《母鸡》一文的结构也是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这两部分的;从题材来看,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方法的指导。说明文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如教学五年级上册《鲸》和《新型玻璃》两篇精读说明文时,教会学生学习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思想来看,略读课文让单元主题思想更充实。现行教材大都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呈现,即每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围绕同一主题思想来组成。略读课文作为一种补充,它与精读课文共同承担深化主题思想的任务。

三、精心设计教学

以上的数据分析和编排意图,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略读课文略而不“略”。掌握分寸,拿捏得当,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我就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拙见:

“牵牛要牵牛鼻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明确、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为有效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中都蕴含着知识点、感悟点和训练点,如果每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俨然又成了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了。这就要求教师熟悉课标,明确要求,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单元训练要求,准确定位,确定课文的知识点、感悟点和训练点组织教学。

知识点、感悟点、训练点,这三“点”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因为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量多,特别是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个课时,在这样的有限时间内,应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灵活设计,有所创新。我们必须要抓住每篇文章的“点”,只有抓住这个“点”对症下药,才能使我们教学事半功倍,有的放矢,才能使略读课文真正起到它应有的功效。知识点要精确: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系统都是由无数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语文也不例外。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语文教学的知识点往往不很明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钻研教材,精确地找出这个知识点。

感悟点要精巧: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感悟真善美情感的过程。

训练点要精选:我们在大量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常这样做:遇到什么,就讲什么,遇到什么,就训练什么,这样做往往使学生负担加重。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盲目地进行,应该精心挑选,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当然,在“点”的教学基础上,要量身定衣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材特点进行点拨,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