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房子积木教案(优质5篇)

时间:2023-09-26 04:07:37 作者:紫薇儿 文秘知识 最新房子积木教案(优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房子积木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页、第7页。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况呵呵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2.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根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

3.熟记乘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4.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还记得吗?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走进了《儿童乐园》,认识了乘法,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乘法,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复习旧知

1.读一读。

(1)2×3=63×2=6

(2)5×4=204×5=20

(3)3×7=217×3=21

2.说出乘法算式。

(1)6个8相加:6×8或8×6

(2)9个2相加:9×2或2×9。

(3)3个5相加:3×5或5×3。

3.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加法:7+7+7+7+7=35(个)

乘法:7×5=35(个)或5×7=35(个)

三、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你玩过积木吗?玩积木是一种有趣的智力游戏,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把你看到的说一说。

生1:五颜六色的积木真漂亮!

生2:一排排的积木真整齐!

生3:我看到一共有5排积木,每一排都有7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么多的积木,到底有多少块呢?

(老师听到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数了:1、2、3、4、5……,一直数到了35。原来,这些积木有35块。可是,这样一块一块地数太慢了。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我们又快又对地数出积木的块数吗?咱们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数的吧!有的小朋友在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积木并不是随意摆放的,它们的摆放是有规律的,横着看,每排积木的块数都是7,就可以7块7块地数,有这样的5排,数5次就可以了。7、14、21、28、35。嗯,这样数快多了!也有小朋友发现,竖着看,积木的摆放也有规律,每列积木不仅颜色相同,块数也一样——都是5,就可以5块5块地数,有这样的7列,数7次就可以了。5、10、15、20、25、30、35。嗯,这样数也很快!)

师:同学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积木,发现积木摆放的规律,一排排、一列列地数出了积木的块数,可真了不起!

师:你怎样数出了积木的块数?我们用这两种好方法再数一数积木的块数吧!先横着一排排地数:7、14、21、28、35。再竖着一列列数:5、10、15、20、25、30、35。

师:积木数完了,一共有35块。你能根据数法,列出算式吗?拿出纸和笔,试着列一列。写好了吗?老师把大家写的记录了下来:

(1)横着看:每排7块,有5排。

7+7+7+7+7=35(块)

(2)横着看:每排7块,有5排。

7×5=35(块)或5×7=35(块)

(3)竖着看:每列5块,有7列。

5+5+5+5+5+5+5=35(块)

(4)竖着看:每列5块,有7列。

5×7=35(块)或7×5=35(块)

师:观察这四组算式,你想说些什么?

(对,第一组算式和第二组算式都是横着观察积木的,都是求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不同点是,第一组算式是用加法表示了5个7相加的和,第二组算式是用乘法表示了5个7相加的和。

第三组算式和第四组算式都是竖着观察积木的,都是求7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不同点是,第三组算式是用加法表示7个5相加的和,第四组算式是用乘法表示7个5相加的和。

比较一下,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当然是乘法了。看来,大家已经知道了乘法的优点,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些同学还是不太习惯用乘法。希望这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尝试。

看着第二组算式,在这两个乘法算式中,7表示什么意思?5又表示什么意思?横着看,每排有7块积木,有这样的5排,7就表示了每排积木的块数,5表示了7的个数。求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我们用乘法7×5和5×7来表示。

看着第四组算式,在这两个乘法算式中,5表示什么意思?7又表示什么意思?竖着看,每列有5块积木,有这样的7列。5就表示了每列积木的块数,7表示了5的个数。求7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我们用乘法5×7或7×5来表示。)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有几块积木

7×5=35(块)

5×7=35(块)

房子积木教案篇二

教学目的:

通过使学生计算积木的块数让学生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学生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老师要注意让学生在同学之间说一说使怎样算的。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可以看成5个7,也可以看成7个5,用乘法算式表示都可以写成:7×5或5×7。

二、练一练

1、(1)一共有多少人?

先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再列出算式,数出得数。

布置作业:p6(2)。

板书设计:

房子积木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6~7页“有几块积木”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积木的块数,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初步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乘法算式。

3.在数出得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和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课件、练一练第三题的房子和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动手画一画

1.每行画4个圆形,画5行。

2.每列画5个圆形,画4列。(同桌互相检查画的结果)

二、提出问题

1.想一想,写在本子上。

2.全班交流。

三、尝试解答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乘法算式是……

四、观察积木

1.说说你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积木的?同桌交流不同方法:横着看……竖着看……

2.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有几块积木吗?5×7=35(块)7×5=35(块)

3.全班交流。

房子积木教案篇四

情景图每排7块,有5排,一共35块。

每列5块,有7列,一共35块。

5×7=35(块)7×5=35(块)

一、巩固练习。

1、第二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第三题。

可让学生用连线的方法完成本题。

3、第四题。

可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再进行交流。

布置作业:p74。

板书设计:

练习

2、填一填

10+10+10=()×()7+7+7+7=()×()

1+1+1+1+1=()×()5+5+5+5+5+5=()×()

房子积木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培养孩子对具体情境提取数学信息、进行推理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中感受乘法的简便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思

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诱导:“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

二、解决问题

1、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

3、汇报情况。加法乘法

5+5+5+5+5+5+5=35(人)5×7=35(人)

7+7+7+7+7=35(人)7×5=35(人)

4、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用乘法计算)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的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五、作业:教科书p11“练一练”1、2、3题。

附录;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