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游戏活动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09-28 21:19:46 作者:文轩 活动 幼儿园新游戏活动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新游戏活动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布袋游戏,增强跳跃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

3、勇于克服困难,体验合作乐趣。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袋人手一只,组合器材一套,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幼儿进场分散站立于场内,在音乐的伴奏下随老师活动身体各部分。

2、玩布袋

(1)、教师出示布袋,启发幼儿利用布袋,创造各种玩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玩布袋的情况,提示注意安全。

(3)、个别幼儿演示玩法,幼儿集体模仿。

3、“袋鼠”游戏

(1)、教师提示:“这个小朋友跳的多好啊,你们看象什么小动物呢?那我们学学小袋鼠到草地上做游戏,练本领吧!”

(2)、幼儿合作游戏。教师:“我们找几个小伙伴一起做游戏,练本领。”

(3)、教师提出活动要求:“今天天气真好,小袋鼠们一起去秋游,好吗?首先要越过小河(脚步器),跳过树桩(塑料圈),再穿过树林(塑料桶),最后要通过小桥(滑梯拼成)。”

(方法:幼儿依次出发,越过各个障碍(在音乐伴奏下),当幼儿感到体力不支时,可到“加油站”加油,通过这个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4、放松游戏:布袋魔术

5、幼儿离场

幼儿园新游戏活动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通过听觉判断方向的能力,提高前庭功能,发展平衡能力和灵敏性。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积极尝试利用布袋开展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克服困难的`态度和能力。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5、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布置。

2、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的过程。

3、布袋人手一只。

4、打击乐器4件,《我爱洗澡》伴奏带,轻音乐磁带一盘。

5、桑叶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播放《我爱洗澡》伴奏带)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做运动吧!

2、玩布袋(布袋分散在四周)

师:小朋友,你们看,地上有很多的布袋,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注意观察幼儿玩袋的情况。)

3、“蚕宝宝”游戏

(1)师:小朋友玩的真不赖,现在让我们钻进布袋,把自己变成一只蚕宝宝吧!

来,变――变――变!

师:你们知道蚕宝宝是怎么走路的吗?(幼儿集体在地上做蚕宝宝走路)

师:看,这只蚕宝宝爬的真好,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爬的?

(2)模仿“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

a师:蚕宝宝们爬了这么久,肚子一定饿了吧?看,那边有桑叶,我们爬过去吃吧!

(教师作为喂桑叶的人,不断地变动自己的位置,蚕儿也随之改变爬行的方向。)

b师:让我来摸一摸,蚕宝宝的肚子吃的可真饱啊!咦?我好象听到有蚕宝宝在吐丝了。

c师:蚕宝宝吐了这么多的丝,把自己也包在里面了。

d师:蚕宝宝在茧里面睡着了,慢慢地变成了蛹,它在茧里滚来滚去,飞蛾终于咬破茧,飞了出来,一只又一只,一只又一只,都飞出来了。

(模仿飞蛾的动作四散跑)

(3)师:刚才小朋友都从蚕宝宝变成了飞蛾,学的可真像!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好吗?

5、“盲人听音走路”游戏

(1)师:平时我们都是把布袋套在脚上玩的,今天我们要换种玩法,把布袋套在头上玩。大家体会一下盲人走路时的感觉。

(2)幼儿将布袋套在头上,四处走动。教师提示注意安全,互不碰撞。

(3)师:听,有声音传来了,我们试着朝声音发出的方向走去吧!

(请四名老师在场地的四个角落,看教师的手势敲打乐器)

(4)游戏结束,师:请小朋友把布袋拿下来吧,现在你们可以体会到盲人走路是多么的不方便,如果我们平时遇到盲人应该怎么做?(幼儿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一定能说到做到!

6、放松游戏:布袋魔术

师:好,我们用布袋再来变个魔术吧!我们先把它从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将布袋竖向对折),然后变成一个矮子(再将小布袋横向对折),然后再变得矮一点,成一个小矮人(再将布袋横向对折,此时,布袋已经被折叠好),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小矮人送回家里去吧!(拿着布袋走出场外,活动结束)

幼儿园新游戏活动教案篇三

1、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元宵灯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感应乐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欣赏各式各样花灯并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灯的造型。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有关元宵灯会的录像、图片。

2、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挂图等。

教学队型

重点: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难点:感应乐曲的重音

一、故事引导

“宝宝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灯会。哇!好多灯笼啊!都有些什么灯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看到的龙灯、金鱼灯笼、火箭灯笼等,宝宝看得眼花缭乱。”

在这一环节中,我以启发式提问结合故事图片的形式进行讲述。刚开始参与的幼儿并不那么积极,于是,我以惊讶的启发性语言:“哇!好多灯笼啊!”边说边展示故事图片配合引导。通过师幼互动,激发幼儿观察,说出图片中的各式花灯,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常见的红灯笼及更多的花灯,为幼儿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好准备。

二、习俗活动:认识元宵节和花灯(观看vcd花灯造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灯笼呢?哦,原来是过元宵节啦!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都热闹庆祝。元宵节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灯笼在外面游玩,全国各地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果提供有关元宵节的视频给幼儿观赏,效果会更好)

三、肢体花灯造型

1、老师敲鼓(可尝试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随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种步伐行进。

2、幼儿听音律动,创编单人、双人或多人一组,变化各种花灯的造型。

(1)单人游戏。

幼儿听音走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多声变多种造型。

(2)双人游戏。

幼儿双人听音走另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3)多人游戏。

幼儿多人组合听音变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这一环节我利用鼓和吊镲进行游戏。在花灯造型环节,大多数幼儿都参观了“万绿园”的元宵花灯展。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已对花灯品种有了认识和了解,灯展的直观刺激使得孩子们形成最初的花灯造型模仿和再现;再次激发,经验就提升到创造。

因此,为幼儿参与肢体花灯造型奠定了基础,双人和多人的花灯造型很形象,幼儿之间的.合作很默契。

四、感应拍子和重音

1、欣赏中国民间音乐(元宵灯会)

这么热闹的元宵灯会,还有一首好听音乐,我们一起听听《元宵灯会》。

(1)肢体乐器(坐地)

听音乐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后换另个地方感应拍子,拍头,肩,脸等)

重音时拍地板。(口唱:准备好)

(2)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认识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样,声音中敲得响的那个音,叫重音。

(4)感应重音

反思:引导孩子们感应拍子和重音的第一个环节——肢体乐器,第一小组拍拍子时,我依照教师用书的方法——拍腿,可我发现动作有点单调——一个动作时间重复时间较长(包括重音有4个8拍),欠缺吸引力。在第二小组的活动时我做了一些调整:拍头、拍肩、拍肚各1个8拍,第4个8拍拍腿——给孩子一个暗示:重音就藏在拍腿的环节里。

2、律动游戏:跳呼啦圈摆造型

(1)老师示范游戏,并介绍规则。

(2)分组拿圈。

(3)听音乐,集体游戏。

拍子: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造型/跳入呼啦圈,肢体做大的造型。

反思:律动感应重音部分中的走步伐环节。第一小组活动时,我直接提出游戏要求就开始游戏,造成孩子们走步伐的时候自主创造没有调动起来,出现动作缺乏多样性的情况。明明是孩子们经验较丰富的内容,反而因为忽略进行铺垫就变得被动了。虽然这个环节是感应重音,孩子们这点作的很好,但我觉得如果加强走步伐的多样性,孩子们会做得更好。

第二小组调整:游戏前组织孩子进行简单的经验回顾——“你会

走什么步伐”,为孩子们自主创造步伐做铺垫。孩子们的立即兴奋起来,营造了自主参与的情绪。重音时跳到呼啦圈里造型比第一小组更有创造性。达到调整的预期效果。

活动的难点是感应重音,孩子们在第一、二段时,感应得很好,

3、大型打击乐器

(1)推出大鼓。

(2)教师示范。

(3)分组拿鼓棒

(4)练习互敲鼓棒

拍子:打棒互敲/持一对打棒,边走边以打棒互敲。

重音:齐奏乐器/停止脚步,于散放的四种大型打击乐器(软垫、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齐奏。

(5)配乐演奏

大型乐器幼儿园没有,我用学具盘代替大鼓,准备了四个学具盘反在教室的四个方向。要求:孩子们随音乐四处走各种步伐,重音部分拍“大鼓”。出现问题:由于流动空间大,步伐多样化的效果出来了,可重音出现时没有及时拍击大鼓(不能很好分辨哪个“大鼓”离自己近,造成不知道拍哪个“大鼓”的现象)。

调整:孩子分四组,轮流当小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带领组员走不一样的步伐)。这样孩子离“大鼓”近,目标性更强,容易操作。游戏条理流畅,效果很好。

幼儿园新游戏活动教案篇四

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音乐cd,cd播放机

花灯图片,鼓、打棒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1、暖身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认识元宵节和花灯

(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

(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肢体造型感应重音

(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

(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

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乐器感应重音

(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

(2)乐器感应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铃鼓

(3)幼儿轮换敲奏

5、结束

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

教学反思:

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肢体造型和乐器感应重音。孩子们基本上达成我的预定目标,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积极表现,意犹未尽。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的感应重音,在第一环节,我让孩子听着鼓声踏着有序步伐前进,遇到重音时孩子任意做出造型,老师的敲鼓声要有轻重之分,这样孩子才能准确感应重音。

孩子通过身体律动和乐器来感应重音,我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探索感应重音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即兴表演,这一点孩子做得很好,当孩子两人合作通过摆花灯造型来感应重音的环节,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这是老师应该要求孩子按老师的指定方向,跟随音乐的拍子前进,重音时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总的来说,孩子的课堂氛围很活跃,积极参与游戏,教师要注意的就是每次听音乐之前,老师都要提出要求,语言简单明了。

幼儿园新游戏活动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幻灯片内容大胆表现欢快和笨重的两种不同音乐,并能根据音乐性质进行游戏活动。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幻灯片、碰铃、双响筒、鼓。

2、了解小鸟、兔子、熊等动物的动作特点。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1、看一看:

(1)这是什么地方?

(2)发生了什么事情?

(3)都有谁?

(4)后来怎么样?

2、说一说:

(1)这里这么安静,怎样才能让森林热闹起来?

(2)每部分图片要配什么样的音乐?(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感受,说说图片要配什么样的背景音乐。)

3、听一听:

(1)幼儿倾听教师准备的音乐,听一听是几拍子的音乐?

(2)感受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效果。

4、玩一玩:教师弹奏,幼儿尝试跟着音乐唱唱跳跳。

(二)音乐游戏:熊与石头人。

1、教师扮大熊,幼儿扮小动物游戏。

2、个别幼儿扮大熊,其他幼儿扮小动物自由选择造型游戏。

3、打击乐伴奏深化游戏。幼儿按意愿扮演小动物,其余幼儿选择乐器为音乐伴奏。

4、游戏规则:教师弹奏舞曲,幼儿自由结伴舞蹈。教师弹奏《熊走》音乐,扮演“熊”的幼儿按节奏走出来,扮演小动物的幼儿自由做造型不动,动的“小动物”则被“熊”吃掉,退出游戏回座位等待。

(三)教师提出问题结束游戏。“今天小朋友玩的都很开心,请你们回家以后想一想,还有哪些不同的玩法,可以玩的和今天不一样?”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