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明节的经典诗词通用

时间:2023-07-20 18:30:22 作者:韩ll 节日庆典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清明节的经典诗词通用篇一

说到清明节,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实路上的行人正是诗人本人,他不是去上坟扫墓,而是漂泊他乡的游子。他断魂的原因可能由于思乡,而清明时节的多雨让他的烦闷难以排遣。何以遣忧?唯有杜康。所以他才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牧童“遥指”杏花村,可见酒家离得比较远。诗人朝着牧童指向的地方望去,但见远方有一片盛开的杏花。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心情由前面急切的烦闷转为无言的惆怅。

因此,这首最著名的《清明》诗,实则与上坟扫墓无关,只是客居他乡的诗人在清明节时的乡愁。可能有些读者说,我们更愿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误读”,那当然并无不可,但如果要对这首诗客观阐释,恐怕还要稍微求一点甚解。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在唐代以前只是一个节气,而非节日。它成为祭扫坟墓缅怀逝者的一个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代介子推割肉救晋公子重耳的故事,虽然介子推宁愿选择与母亲一起被烧死在山上也不肯出来受赏的原因迷雾重重,但纪念他的寒食节却因此流传下来。寒食节的主要习俗就是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由于清明节经常就在寒食节之后一两天,因此唐代时干脆合二为一。而到了宋元时期,清明节更是取代了寒食节,成为上坟扫墓的固定节日。

南宋诗人高翥也有一首题为“清明”的诗,这首诗写的才是上坟扫墓: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2023年清明节的经典诗词通用篇二

2、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张炎《阮郎归·有怀北游》

3、黄昏月下惆怅白, 清明雨后寥梢红。——韩偓《残花》

5、节序愁中都忘却,见人插柳是清明。——戴表元《壬午清明》

6、清明见底不留尘,日射澄沙动玑贝。——张耒《洛水》

8、马嘶芳径,典衣索做清明。——张可久《天净沙·书怀二首香》

13、莺花零乱清明日,巾褐萧条老病翁。——张耒《清明日卧病》

15、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16、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17、更萧萧、陇头人去。——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8、清明此去几何日,燕子未来谁可人。——方岳《春行》

19、播种清明候已迟,今将谷雨未翻镃。——郑用锡《望雨》

20、年逾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秋。——韩偓《惜春》

2023年清明节的经典诗词通用篇三

在明媚的春日里,清明节来了,明媚的春光中也飘浮着不一样的味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经典古代诗词,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天有霓裳》清明诗 (当代)刘小烽(刘周)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评析:凡读过此诗而到亲人坟前者,必能忆起此诗)。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长安清明言怀》(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寒食野望吟

作者: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作者: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作者: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2023年清明节的经典诗词通用篇四

清明快到了,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仲春与暮春之交)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诗句经典古诗词,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1、《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2、《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3、《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彻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七律·清明祭》

遥知老弟拜新坟,异地同心亦断魂。

事在尊亲思不断,人皆念祖理难分。

清明祭奠随情况,博爱弘扬利子孙。

同悼同哀同告慰,满含热泪报深恩。

《七律·清明》

去年今日宿山村,细雨寒风欲断魂。

父辈音容循幻梦,亲人背影掩尘痕。

焚香揖拜思悠远,泣泪吞声念永存。

不孝儿孙身在外,天涯遥祭忆先尊。

《七律·清明怀古》

往昔战地马狂飞,且看皑皑白骨堆。

壮士捐躯酬热土,黎民失所化烟灰。

改朝换代王旗换,称霸争权鼙鼓催。

遍地冤魂千古恨,苍天暗恸滚沉雷。

《绝句·清明》

东风徐度柳梢青,细雨桃花谒祖陵。

地坼山崩天难老,神州今日祭清明。

《七绝·清明思亲》

清明节日倍思亲,泪洒陵园慰逝人。

祭母带花沉痛悼,忠魂永世定长存。

《七律·清明祭母》

春风难负艳阳天,湖畔孤碑雨夜寒。

脉脉温情浮脑际,谆谆教导涌心间。

二十四孝当铭记,朱子家规有警言。

泣泪女儿歌一曲,在天慈母永平安!

《极相思·念梅香》

寒天山顶芬芳,铁蕊笑穹苍。

霜中挺立,雪中不败,历尽沧桑。

疏影盼来春光灿。轻轻去、谁解情长。

桃花也好,梨花也好,怎比梅香·

《七律·清明祭》

严慈耕作背朝天,忙碌终生尚坦然。

孝敬双亲知冷暖,养活子女度时艰。

久经坎坷身心碎,历尽沧桑肝胆寒。

作古只留荒冢影,清明祭扫泪长潸。

《清明抒怀》

年年清明今清明,先烈换得国新生。

从来英雄不怕死,赢得神州永太平。

缅怀先烈今祭拜,烈士豪气贯长虹。

告慰先辈无愧疚,企盼今朝更清明。

1、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彦《兰陵王·柳》

5、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6、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7、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8、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9、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0、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11、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佺期《寒食》

12、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13、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5、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2023年清明节的经典诗词通用篇五

24、落花夜雨辞寒食。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26、幻化已委世,清明当作仙。——沈辽《丧表姑挽词·其二》

30、豁达云开霁,清明月映秋。——高适《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

31、秋千院落清明近,绝艳能期月黑天。——董嗣杲《梨花》

33、寒食寒未归,清明清晓时。——赵蕃《呈亦韩》

34、愁见清明后,纷纷盖地红。——李建勋《金谷园落花》

37、清明择士日,子岂久泥涂。——张耒《送吕安礼》

2023年清明节的经典诗词通用篇六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诗人温庭筠以旁观的眼光写了几个场景:晨露末消,如画美女便结队春游,去时露水打湿了她们的衣裳,归来已春风和煦,柳丝飘舞了;沿途达官贵人的马车横冲直撞地驰过;斗鸡场上剐从笼中奔出来的斗鸡急躁不安地呱呱乱叫;时而又从皇宫内苑飞出几粒打鸟的弹子。在描绘官内、宫外一派游乐盛况时,温庭筠对上层社会耽于游乐的侈靡风气也略有微讽。全诗画面转换迅速,节奏明快,色彩秾丽。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矛盾的情绪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