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敬畏自然演讲稿 敬畏生命演讲稿(通用8篇)

时间:2023-08-28 16:46:30 作者:书香墨 演讲稿 最新敬畏自然演讲稿 敬畏生命演讲稿(通用8篇)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演讲稿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演讲稿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敬畏自然演讲稿篇一

大家好!我叫xxx,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发言,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如果能当上一名美丽的白衣天使,那该有多好啊!六年前,我终于圆了自己的梦,带着美好的憧憬我穿上了洁白的护士服。

不仅对人的生命,而且对一切其他生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保持生命,促进生命,就是善;毁灭生命,压制生命,就是恶。这是道德的根本法则。

“敬畏生命”,用在我们医疗行业是再确切不过了。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我们必须对我们的病人生命保持敬畏的态度。每一个病人,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平民百姓还是高官,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敬畏生命”——需要我们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病人高度的负责。有了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态度,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会去仔细地考虑:我的所作所为是否会对病人的生命造成无意中的伤害?我的言语是否会对我的病人生命受到伤害?我应该如何去减少这些伤害或者把这些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为了病人的生命安全,我的行为举止、我的一言一行必须对病人的生命负责。“敬畏生命”——需要我们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诊疗技术规范。“敬畏生命”——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不放弃希望,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生命。“敬畏生命”——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在在各种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面前挺生而出,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敬畏生命”——更需要我们医务人员用爱心、耐心、细心、真心去帮助一颗颗绝望的心,让我们的病人也能敬畏自己的生命,永不放弃,与我们一起共同努力,走向生理和心理的康复旅程。

是的,精湛的医术可以挽救生命,先进的治疗仪器可以延续生命;精神上的生命又该如何救治呢?我意识到心理上的脆弱、痛苦甚至比躯体上的病痛更加可怕。我没有想到作为普通护士,有时我的一个小小的故事也能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与勇气。这一切让我体会到,自己所做的不仅仅是奉献和付出,我的人格同时在对病人的关怀、理解和爱中得到了升华。

我骄傲,因为一个个绝望的患者通过我的护理,重新扬起生命风帆。我自豪,因为我能让健康重新拥抱每一个躯体和心灵。

让我们大家一起,用心、用爱、用微笑为生命注入永远的光芒和希望。

敬畏自然演讲稿篇二

严春友的议论性散文《敬畏自然》,文中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人类的本性又或是因为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相比,很高级吗?

他们有着太强的主宰能力了,能够任意灭绝或杀死一个生命,而人类始终于大自然对立,所以他是万恶之源!除去了人,地球上的一起都似乎那么和谐,假若没有人,地球将是一个美丽无比的星球。可现在地球上满目疮痍,为什么我们人类不为自己做点打算呢?不知道人类何时才能真正“聪明”起来!

请不要一次一次地忽略了宇宙的存在。让我们敬畏自然,同时也是敬畏自己!

最近我们学习了严春友的议论性散文《敬畏自然》,文中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读后感触颇深。

长时间以来,人们总是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大片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其结果往往导致大自然的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征服自然其实是人类的一种妄想。

从历史看,宇宙已有200多亿年的历史,而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人类从起源到现在仅是70——80万年的历史;从关系看,人类是大自然机体的一部分;从智慧看,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的智慧只是大海中的小水滴;从生产生活看,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矿物,留下无数的矿坑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可能会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承认人自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大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大自然的杰作。

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只要我们抬头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该惊愕地发现它早已不是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制得浑浊不清,昔日辽阔美丽的生命绿洲——罗布泊由于人们的短视如今已变成令人恐怖荒漠,成了“死亡之地”,河水的污染使鱼类锐减,森林的砍伐使许多珍稀动濒临绝种,酸雨、泥石流、沙尘暴……大自然早就对人类实施了它的报复行为!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今天,我读了《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我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篇文章使我深刻明白了,我们只有对生命拥有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他的无限生机,我们人类也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在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神性光辉的也不仅仅只有人类,包括其他一切生物也是如此,比如勤劳的蚂蚁,自由自在的小鸟,高原精灵藏羚羊和海上救生员鲸等,甚至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及参天的古树,都无不丰富地蕴涵着生命世界的底蕴。

在浩瀚的生物海洋里,有益于人类的生物我们姑且不论,即使是一只害虫,它虽然在人们的厌恶、唾弃和捕杀中生存,但它无意中也为自己的天敌(益虫)提供了食物,从而能保证益虫更好的生存,维系着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确实,我们应该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延续地球的生物链遭到破坏,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记得去年的夏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忽然看到有一个小男孩捉住一只蝴蝶后肆意摧残,蝴蝶在惊恐、怯懦和无奈中瑟瑟发抖,小男孩玩儿够了,就任意撕毁那衬托蝴蝶美丽的地方----翅膀,我急忙上前制止他,可还是晚了一步,他已经把蝴蝶重重的扔在地上,我拣起来一看,被玩弄的奄奄一息的蝴蝶在我手中挣扎了几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只蝴蝶往日那舒展着美丽翅膀自由自在飞翔的一幕,而那一刻,一切将成为一个美丽的回忆……这件事使我至今不能忘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约束着我。

有一首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人类只有敬畏生命,崇尚科学,热爱大自然,都怀着一颗慈爱的心,那么我们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才将会变的更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就让我们共同呼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托起美好的明天吧!

1.敬畏自然的宣传标语

2.敬畏生命名言

3.敬畏生命的句子

4.敬畏生命的下句

5.自然之道读后感

6.《自然之道》读后感

7.自然史读后感

8.圣经敬畏生命的名言

敬畏自然演讲稿篇三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题记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里氏8。9级地震,同时引发强烈的海啸。带走了至少15万人的生命。

2005年8月,飓风“卡特里娜”登陆美国南部沿海地区,造成1300多人死亡,100多万人流离失所。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同时引发了一系列次生灾害。带走了至少六万人的生命。

这似乎是一场场纯粹的自然现象,人类无法阻止它们的发生。这一切好像与人类无关。然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却加大了灾害的影响。

也许,人类最要学会的就是敬畏自然。

在中国,沙尘暴也日益严重起来。每到春季,北京便会被沙尘暴所包围,黄沙漫天飞舞,人们都得打扮成“战士”。想想曾经美丽过的罗布泊,已变成一片荒芜的沙漠;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甚至变成了沙漠的源头。

近四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过53次沙尘天气,而在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共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共发生过14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也在日益遭到破坏。

2008年,北京承办奥运会。为了治理北京的沙尘暴,政府付出了许多人力、财力。北京市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资金投入达到900亿元。但成效也是人所共知的。北京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正是因为这层“植物防护林”,今年的春天,沙尘暴远离了我们。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止步于此。

我们呼吸的每口空气,喝的每一滴水,吃的每一粒粮食,穿的每一根线,无不取之自然,我们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

可见只有敬畏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只有敬畏自然,才能尊重生命;只有敬畏自然,才能敬畏自己。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演讲稿篇四

闲暇时读书,最爱川端康成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一位老人静静端详着睡眠中的花朵,没有采撷,只是带着尊重来呵护自然的美,提醒我们,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皆是倔强而美好的生灵,怀着尊重和珍视,去欣赏,去“迁就”她们,才能领略到最自然,最美的感动。是以,面对自然,我们应该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围炉夜话》有言:“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南宋大学者朱熹在《中庸注》亦云:“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告诫人们应当常存敬畏之心。我们生活在繁华都市,城市的霓虹灯令我们忘却明月的宁静,城市发展的铁蹄一次次地踏破自然的防线,而自然也冥冥之中提醒我们我们应该怀有敬畏之心待之。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如沧海一粟,面对地震、洪水、飓风等面前人们无力反抗。而且人们需要自然,而自然不需要人类。曾国藩在《戒子书》中有言:“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诚然,我们要敬畏自然。

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梭罗。我们的衣物、建筑、文化等都取之于自然。依笔者之见,既然受恩于自然,就应该敬畏它。然而,听闻人们因吃野味,而导致肺炎病毒的传播,令我尤为错愕。

去年的今天,我应该在操场上奔跑,在阳光下沐浴,在校园中漫步,在教室中读书;而今天我只能在封闭的屋子中盼望疫情的消散,不能感受最纯正的大地气息,不能感受亲切而芬芳的花香,不能感受没有隔离时的自由......归跟到底,这是因为人们的侥幸心理和猎奇心理。人们爱吃野味这是来自蛮荒时代人类的本能,人们不满足于足以饱腹的牲畜,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将矛头指向野味。结果可想而知,引发了这场浩大的病毒侵袭。“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方孝儒如是说。

平者内保之而不外荡。

作为自然的受惠者,我们应该珍视自然的馈赠,敬畏自然,行有所止;而不能变本加厉向自然登门槛式地对自然索取,不能任由欲望膨胀。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期待疫情的结束。

敬畏自然演讲稿篇五

辽西红山文化的女神头像,向人们叙说着5000年前人类文明的史话;辽西的鸟化石,被子植物化石,向人们展示了古生物进化的演变历程。试想,在那红色山梁的脚下,森林密布,花草茂盛,溪流涓涓,河水弯弯,湖泊连天,就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红山人驾独木舟湖中捕鱼,操弓弩逐鹿山林,攀老树采撷野果,筑高坛祭祀神灵,供女神敬奉先祖,研玉器修饰生活,那是一个怎样祥和的渔猎生活情景呀;试想,在那一亿多年前热带雨林气候的辽西,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刚刚演化的“鸟”儿还不太熟练地在树枝和藤蔓间滑翔,微风下湖水荡漾,中华鲟水中漫游,开阔的草地上恐龙在悠闲地觅食,随着第一朵被子植物“花”儿的开放,引发了多少以粉蜜为食的昆虫的诞生,这里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有的只是动物植物与自然的平衡。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这美好成了今天岩石中的永恒。

辽西盛产小米,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产小米粒大质好,营养丰富,小米面糊糊,小米干饭,小米粥,养育着多少代辽西人从婴儿到成年又到老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仙女仙游凤凰山,爱上了捕鱼小伙,背山面湖而居,并生儿育女,玉皇闻讯后大怒,派龙王吸干了小伙和乡亲们赖以生存的湖水,派天兵强行押回仙女,半空中仙女将珍珠项链抛洒在干涸的湖床上,结果肥沃的湖床就长出了金黄的谷子,使她的丈夫孩子和乡亲们没有因为没了湖鱼可渔而生存下来。这也许就是辽西先人们根据自然的变化变渔猎生活为农猎生活的过渡吧。不知陕北的小米什么味道,但是,几十万解放大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也有辽西小米的功劳吧。

辽西没有什么宏伟壮观的庙宇,但在那沟沟岔岔里却星罗棋布般地坐落着一个个小庙,这些小庙即是新亡人升入天堂的驿站,也供奉着龙王的神位,可见辽西人对水的渴望。辽西十年九旱,可能正是因为干旱才使谷子好吃吧。两年前,目睹了一个小山屯求雨的场面,全屯百十口男女老少齐刷刷地跪在供奉着龙王神位的小庙前,燃高香,焚黄表,咏乞书,献猪羊,磕响头。忘记了过了多少天才下雨,可是,第二天的清晨,全屯都飘荡着诱人的肉香。今天是公元20xx年6月15日,距早霜还有90多天了,辽西的很多地方人春以来滴雨未下,两块石头撞击出来的火花就可将这酷热的空气点燃,农民们真是望眼欲穿呀。

如果说亿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是行星撞击或是地壳变迁;如果说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的因盛到衰,是渔猎到农猎又到农耕的演变。那么现实中的十年九旱怎不令人震撼,让人恐慌,使人茫然。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温饱,毁了多少山林,开垦出几垄瘠薄的粮田;为了赶超大国,多少座小高炉将大片林木化为青烟;为了几顿黑色的铁粉,几克罪恶的黄金多少台抽水机象吸雪的蚂蝗,抽干了大地的血脉;为了几斤腥膻的羊肉,踏光了多少青山,为了脚踏的地板,豪宅的修装,肢解了多少活生生的绿树。“人定胜天”,想一想让人心跳,“花点子孙的钱,办点现代的事”。听说了也令人脸红。

正是闷热的晌午,一声炸雷发自山外的天际,别幻想这是救命的喜雨,或许是冰雹的灾难。可惜雨没有几滴,所幸冰雹也没有落。辽西的天还是旱!旱!旱!

敬畏自然演讲稿篇六

悬崖上的松树茁壮地生长着,不需要谁来浇水,也不需要谁来施肥。瓦砾间的种子,可以掀翻压着它的石块,顽强地向上生长着,不需要谁来鼓励,也不需要谁来帮助……是啊!它们貌似纤弱,实则坚强,它们的生命是最给力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家阳台上的红豆苗,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令我敬佩赞叹震撼!

那是上个月的一个早上,我随手捡起妈妈丢在阳台上的几颗干瘪的红豆,扔在花盆中,并拿起一个干净的大鲍鱼壳好玩地把它们盖上,之后便把这事丢到脑后了。

可是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走到阳台上呼吸新鲜的空气。忽然我喜出望外地发现那几颗曾被我用鲍鱼壳罩住的红豆发芽了!它们竟然把鲍鱼壳稍稍顶了起来!大吃一惊的我激动地赶紧把鲍鱼壳拿了下来,只见它们已经长出了茎芽。茎芽很细很细,白嫩白嫩的,细看似乎还泛着一点绿色。六七条根比茎芽更细,部分根已经扎进土里。还有两三条特别稚嫩的根裸露在泥土上面,似乎也正往土里钻。

看着这样的茎芽这样的细根,我不禁想:这干瘪得近乎是残疾的豆子竟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如此顽强地生长着。它顶开了鲍鱼壳,主动扎根于泥土中,汲取养份……这伟大的生命力,太让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真是让人难以相信。

我连忙抓来一些土,将它们裸露出来的根小心翼翼地盖住,并细心地浇了水,好让它们能够更好的生长。

一颗小小的红豆竟有如此这般的生命力,我们人类可是自然界的主人啊!我们生命的力量应该更勇敢,更坚强,更加不可战胜!

敬畏自然演讲稿篇七

植物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动物地生命是追求自由的,人的生命力是坚强勇敢的。

在我家的花盆中无意吹进来一粒小种子,于是在花盆那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生根发芽。过了几周,它长出了一片又大又绿的叶子,那绿叶绿得十分耀眼,被对面的鸽子盯上了,于是,鸽子啄下了它的一部分的苗和叶。可怜的小苗只剩下一小段白白的茎了。可令人惊讶的是它并没有死去。过了几天,它的“伤口”慢慢愈合,又长出了那段被啄去苗和叶。但还能在茎上看见“伤口”留下的“伤疤”,小草这样强烈的生命力量,这令我极为震撼。后来的几天里,天气极为炎热,而且,没有降过一滴雨,我们家都热得开起了空调。我以为小草一定热得“垂下”了“头”,可出乎意料的是:小草不仅没有“倒下”,而且又长出了几片新叶。这个弱小的生命竟然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真让人震惊。这是植物顽强的生命力。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我急急忙忙回到家打开空调。只听“啪”“的一声,我回头一看,只见一只金鱼躺在地上。原来,是桌上鱼缸里的金鱼跳了出来。刚好跳出鱼缸,越过桌沿,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白白的肚皮朝着天花板,尾巴还在不停地拍打着地板,身体扭动着,想翻过身来。但不论金鱼怎样奋力挣扎地,都躺在地上无法翻转。过了十几分钟,金鱼终于没有力气挣扎了,我以为金鱼已经死了,便准备用筷子把金鱼夹起来丢掉,可筷子刚碰到金鱼的肚子,金鱼便一跃而起,在空中拍打着尾巴,然后又一次重重地摔在地上。我吓得连忙后退了好几步。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妈妈才回来把金鱼放进了鱼缸。金鱼竟然活着,它在鱼缸里自由自在地游动呢!这是追求自由的生命力。

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地区遭遇8级大地震,六万同胞遇难,三十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有的人失去了”心灵的窗户“,隔离了光明;有的人失去一只灵巧的双手;有的人失去了双腿……在这生命的绝境,谁也不放弃,谁也不让生命白白流失。这是坚强勇敢的生命力。

敬畏自然演讲稿篇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的特性使得我们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也使得我们每个人的存在不可或缺、不可替代。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敬畏生命,珍爱自己,乐观生活。生活在这一辈的我们,无论是来自哪方向,都被压上了沉重的担子。学习上的竞争,生活上的艰难坎坷,很容易让我们产生挫败感,很容易让我们一蹶不振。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提高心理素质,学会承受压力,学会调整心情,学会包容,把自己和别人犯下的一些错误和不小心一笑而过。我们要知道:生命是脆弱的,人拥有了生命的同时,也拥有了苦难。人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需要从旷野中找到自己的路,在逆境中磨练自己。

“敬畏生命,充实人生,担负责任。“人活着,就是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这是雷锋的格言。我们的生命并不仅仅只为了自己而存在,她还承载着沉甸甸的亲人的爱、社会之爱。生命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成为父母生命的外延,幸福的源泉。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社会为了我们的成长,也付出了人类的大爱。所以,我们每一个同学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懂得回报父母、报答社会,让自己的生命因为奉献而充满光辉。

敬畏生命,博爱万物,善待自然。想一想,茫茫宇宙,只有我们地球承载着千姿百态、丰富多样的生命,动物中大到鲸鱼、大象,小到我们常见的蚂蚁;植物中有参天大树,还有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地球上每一种生命都值得我们珍惜拥有。我们应该记住一位印第安人的酋长的话: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

让我们敬畏生命,创造生命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