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混沌的读后感(实用5篇)

时间:2023-10-07 08:44:09 作者:紫薇儿 评语寄语 2023年混沌的读后感(实用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混沌的读后感篇一

星期三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看了一篇小短文,短文的名字是《一碗混沌》。看到这个名字,我觉得很奇怪,就一碗混沌有什么好写的呢?但看完以后,让我极其感动。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和妈妈吵架,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当她感觉到饿时,一位卖混沌的老婆婆给了她一碗热腾腾的混沌,小女孩感动的哭了。老婆婆察觉到了,小女孩就把她和妈妈吵架的事告诉了老婆婆。老婆婆听了,说:“孩子,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给她吵架?”

仔细想想,我们有时也许会对别人的`小恩惠“感激不尽”,却对家人的关爱呵护“视而不见”。我们应该珍惜亲人对我们一辈子的恩情,而不应该忽略了它。

其实,回想起以前,我们不懂得体谅父母,他们对我们这么好,我们必须要懂得回报,感谢他们呀!

混沌的读后感篇二

印象里的混沌是个凶兽,其实以前也看过庄子的“七窍开而混沌死”的故事,当时或许是还太小,还读不懂里面的悠长意味,只觉得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别人,好心或许会变成坏事。

没想到再读混沌已过了这么多年,读的是梦枕貘和松本大洋两位大大合作的绘本故事。对梦枕貘大大最深的印象自然是阴阳师和妖猫传,是一位很会讲奇幻、鬼怪故事的大大,而对松本大大的印象是他笔下的人物都极有张力。于是,对于这样的一本两人合作的关于混沌的绘本就格外的期待了。绘本中的故事出自庄子,可是并不是在复述庄子的故事。

绘本中的混沌就像一只有着雪白又蓬松柔软的羊毛的羊,又像一朵误入凡间的、安静憨萌的云朵,和记忆中的凶兽并不一样。此外,这个家伙还总是朝着天空微笑,不知那时它心里在想着什么呢?可惜它没有嘴巴,无法将它的想法告诉我们。

我也喜欢那个一直朝着天空微笑的混沌,喜欢到心里那么疼,那么疼……混沌没有嘴巴,说不出拒绝;没有眼睛,我们看不到它眼中是开心、期待,还是痛苦、绝望……当混沌倒下的时候,它是不是还在对着天空微笑呢?可是,他却再也无法微笑了。

仅以混沌的故事,在当母亲的路上警示着自己。

混沌的读后感篇三

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时常感觉到:有时候做自己好难。对于你的生活家长会介入,对于你的工作领导会介入,对于你的兴趣爱好陌生人会介入。你不能发声,只有有一点不对劲儿的苗头,就会有人左右你的思想。我们总是认为人活着就应该为自己而活着,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由,爱生活。世界是允许差异存在的,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自然而然,人与人,物与物都是有差异的。他生而本就这样,苛责其改正,或者是人工强制,又会有什么效果,只是徒增悲剧罢了。

这次这本书是一本绘本《混沌》。古书《神异经(西荒经)》有载:混沌外表像犬,四足无爪,有目而不见,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负善良,喜欢残暴的人。意思是混沌是一种像狗,却长着长毛动物,四条腿,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能走却无法移动,有两只耳朵却无法听见,能通人性,有腹部却没有五脏六腑,有肠子却是直的不弯曲,吃下的食物径直通过;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这本绘本一开始我没有看懂,后来去查了资料。是与庄子的一则故事相结合。《庄子·应帝王》中说到: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则寓言想反应什么呢!好好待人却得不到好的回报,抑或是原本就不存在的东西若是强加上去只会适得其反。梦枕貘结合庄子寓言,又加之优化,写了一个这个简短又寓意深刻的故事。故事是短的,画是粗犷的,效果是言简意赅的。

混沌的读后感篇四

《庄子·应帝王》中有一个故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是这本绘本的故事来源,一个有些残忍的故事。“混沌”没有七窍,而“不开窍”就是人们常言的“不聪明”;“倏忽”意为很快地,这个“很快”可以指时间,也是暗指南海与北海之帝的聪敏。混沌待两人极好,于是他们想要报答,方式是让没有七窍的混沌变得与他们一样。在这里,庄子用了“凿”字,非常巧妙的一个字,既看出了二帝的努力,也读出了混沌在这七日中的痛苦。经历了这样的痛苦后,混沌死了,“死”或许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真正的死去,还有一层或许意指开了窍的混沌不在混沌,自然只能死去。

同一个故事,不同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涵义。有人说《应帝王》中的故事,讲的是庄子的政治理想“无为而治”,混沌也不例外。有人说这是个寓言,说的是好心办坏事的故事。有人说其所讲是接受每个个体的不同。了解了绘本的故事背景后,我第一次拆封翻开了书。

梦枕貘和松本大洋笔下的混沌,柔软又温柔,有茸茸的毛,会在山顶上朝着天空微笑。孩童会抓着混沌的尾巴与它玩耍。而对于倏与忽,作者也用了温柔的笔触,将“凿”换成了“画”,两人画了七日,混沌慢慢地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再也不能对着天空微笑。它本身看不到也听不到,到最后死去回到了自己听不到看不到的混沌状态。作者在最后写“混沌,我喜欢你”。多么柔软,即使它再也听不到,从不曾知道,也还是要说出这种喜欢。

它的情节不那么有故事完整的逻辑,孩子们也不用一定要学会什么,作者的语言像诗歌、像俳句一样美好。即使是这样,混沌,还是对着天空微笑啊。

它是一个中国古典道家故事,一本温柔的图画书,更是打通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钥匙,成人读着“道”与“政治”,孩子们自有他们的理解。作者捧着一颗童心,赋予了故事温柔。我们或是自读,或是家长与孩子共读,只要有短暂的时间中,曾触碰到《庄子》的经典,或是“混沌”对着天空微笑的温暖,就已经足够美好了。

混沌的读后感篇五

妈妈是家里付出最多的人。她总是默默付出,毫无怨言,从不张扬、张扬。妈妈的大树高大茂盛,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环境。

每次因为学习没时间陪妈妈买衣服,妈妈总会帮我买,每次买的衣服我都很满意。

妈妈总是知道自己的孩子最喜欢做什么,孩子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甚至对孩子从头到脚都了如指掌。母爱是无微不至的。

自从昨晚自习回家不小心说了会饿,每次回家都能看到桌上放着妈妈准备的泡面或者苹果。

每当孩子无意间提出一些要求时,妈妈总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总是希望孩子过得开心。母爱是无微不至的。

一篇文章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极度缺水的地方,一头老牛挡住了一辆向干旱地区运水的汽车。不管他怎么打它,他都不会离开。最后一个小兵忍不住给老牛送了一盆水,老牛没有喝,而是给了远处的小牛。老牛看到小牛喝水,开心地笑了。

当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妈妈一定会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救孩子,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孩子以后的生命。她总会创造奇迹。母爱是伟大的。

母亲是生命中的强者。她一个接一个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她有着伟大的母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闪耀着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