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课堂实录教学评析(优秀8篇)

时间:2023-10-14 05:33:05 作者:BW笔侠 心得体会 古诗课堂实录教学评析(优秀8篇)

不要害怕梦想的远大,因为只有敢于追求梦想的人,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与满足。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善于总结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计划。这些梦想范文记录了人们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和付出。

古诗课堂实录教学评析篇一

备课人:钱敏高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 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 制作好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

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九、欣赏课外的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两首古诗)。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诗课堂实录教学评析篇二

生: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二、检查预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

师:课文都预习过了。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学生举手示意)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幻灯出示一组词语:分辨尝尝便宜石榴)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生读)

生: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

师:果真如此,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像这样——(师范读。生再次齐读。)

生:是播种(zhong)。

(师引导学生弄清读音后齐读)

生:应该是“后园”,他读的是“后院”。

师:听得非常仔细。可是,为什么写“后园”而不是“后院”呢?这两字有什么区别?

(师引导学生弄清两者区别)

三、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

师:收获了,他的家人事先想到还是没想到?

生:没想到。

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

生:因为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

生:要短。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现原因吗?

生:因为它本身是荒田。

生:这是我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

师: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

生:意外。

师:心情如何?

生:高兴。

师: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

生:激动。

生:喜出望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应该是顿号,不应该是逗号。

生:我想可能这些事情是间断的,所以才要用逗号。

生:不是。也持续了一定的时间。

师:说得好,这么一猜就有答案了。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生:逗号)是的。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恭喜大家,两关都通过了。

师: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

古诗课堂实录教学评析篇三

【实录】

老师:上节课,我们初频领略了泉城的美景,泉城是什么地方?为什么称之为泉城?快速读一读,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老师:你知道“天下闻名”是什么意思吗?

生1:“天下闻名”就是知道的人很多,济南泉水很有名气。

老师:你通过读课文知道济南的泉水为什么会天下闻名的呢?

生2: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说明济南的泉水很清

老师:说的很好!还有发现吗?

生3:济南的泉水还很多。

老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4: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老师:那么课文重点介绍了那几个泉呢?

生5: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

老师:还有发现吗?

生鸦雀无声……

老师:别急!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第一小节,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4:(自由读好后,学生跃跃欲试)这一节给我的感受是很美。

……

【赏析】

喜欢写景的美文,这一类的文章总能带给人美的感觉。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是从最后一段引入的。记得张庆老师说过,“阅读教学要忌琐碎,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最后一段的“天下闻名”点出了泉城的特殊地位,课堂上我们围绕这个词展开论:为什么济南的泉水会天下闻名呢?孩子们读过课文后能从文中找到答案:济南的泉很清;济南的泉很多。语文课堂是开放的,我让学生牢牢抓住这个问题自由发挥,在同学间智慧互相碰撞中来互相提高对文本的认识。我并没有强加他们我的思维,他们找到哪就讲哪,只要是他们的体会,就是好的。因为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可是学生惟独很重要的济南的泉很美,却体会不到,孩子说不出来了。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学生体验不到的情感,老师就应该适时引导了。回想这节课,这么美的语言文字,怎么学生就读不出美呢?一个简简单单,平时脱口而出的“美”字,今天怎么这么难从孩子口中说出呢?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肯定不到位,我没有给他们展现美。如果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下,那效果肯定是不同的。直观感受到了美,学生就不难说出美了。

但是由于客观条件不允许,没有设备,我灵机一动,转到了第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因为第一节的文字足以体现一个美字。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学生一下子发现了济南泉水很美。没有多媒体,何不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其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道很美的风景,它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

古诗课堂实录教学评析篇四

师:本来不喜欢的,听你这么精彩地一说,谁还敢说不喜欢呢?(众大笑)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珍珠鸟是一种胆子很大的鸟。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这句话,你能从这句话中听出珍珠鸟的胆子吗?“我把它(指鸟笼)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生:我听出来珍珠鸟的胆子其实并不大。它只有躲进幽深的丛林才会感到安全。

师:一定是幽深的丛林吗?

生:像幽深的丛林一样的地方也行吧。

师:课文中描述的是一丛繁茂的吊兰的垂蔓,就像幽深的丛林一样。

生:我也觉得珍珠鸟胆子小。一丛吊兰的垂蔓要蒙盖在鸟笼上,它才会感到安全。

生:我从主人对珍珠鸟这么小心的照料中也可以看出,珍珠鸟胆子小。只有胆子小的人才需要人的照顾。

师:这就会读书!读书就是要读出言外之意、体会到言中之情。这段话,既暗含了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也包含着作者对鸟的喜欢。现在我们再来朗读这段话,就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读得也会更有滋味。

生:齐读。

生:(读后)一共写了五句话。

生:(齐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读书就要这样,从那些含义丰富的词语、句子中间,体会言外之意、言中之情。下面几句话,请同学们自己边读边体会。

生:(边读边体会。)

师:谁愿意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生:(读第二句话)我从“竟然”这个词语看出,珍珠鸟的胆子又变大了,出乎了作者的意料。(教师板书:大)

生:(读第三句话)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珍珠鸟的胆子比刚才还要大,因为现在它敢俯下身子和作者的茶了。

生:我发现珍珠鸟的胆子尽管大了,可是还是很小心的,是一点点挨近的,不是一下子挨近的。

师:它还有戒心!

生:我从珍珠鸟偏过脸来瞧瞧我的反应看出珍珠鸟其实是在观察我的反应,如果我要抓它或者伤害他,就马上飞走;如果没有什么动静,就喝茶了。

生:我从它偏过脸来瞧瞧我的反应看出来珍珠鸟就像一个想做坏事的小孩子,又想做又害怕主人的样子。

师:你做过坏事吗?

生:没有!(众笑)

师: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只是它从没有做过这样大胆的事情,所以还是很谨慎、很小心。

生:我觉得小鸟真的很可爱、很好玩。

师:作者也是这么想的!(众笑)(教师板书:大)

生:(读第四句)到这里,我觉得珍珠鸟的胆子才真正变大了,它再也不怕主人了。

生:珍珠鸟甚至啄我的笔尖,可以看出珍珠鸟完全没有了戒心。

生:珍珠鸟已经对人产生了好感,与人和睦相处了。(教师板书:大)

生:(读第五句)我体会到作者是很喜欢珍珠鸟的,他是很轻地用手抚一抚珍珠鸟的毛的。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珍珠鸟的胆子更大了,居然敢啄作者的手指了。

师:产生身体的接触了!

生:我知道珍珠鸟不怕人了。

生:我还从“友好”这个词看出珍珠鸟也喜欢上了主人,它是很喜欢地啄的,不是狠狠地啄的。

师:这个“啄”表示亲切!就像老师拍拍你的肩膀一样(师亲切地拍了拍学生的肩膀),我不是要打你,而是表示我的友好!(众大笑)

生:我觉得先是作者喜欢珍珠鸟,不伤害它,珍珠鸟才会胆子这么大,才会对主人这么友好的。

师:你有一个智慧的头脑!没有作者的友好,哪来鸟儿的友好?哪来的鸟胆呢?(众笑)(教师板书:大)

师:你把这五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想一想,你还会有新的发现,读得也更有感情。

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生:我还发现了珍珠鸟与我越来越亲密了。

生:我还发现作者越来越喜欢珍珠鸟了。

生:珍珠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了。

师:真好!看来,我们同学已经真正读懂了。现在,就这样地自己读第五、六段。

(下课)

古诗课堂实录教学评析篇五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它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体验。这个月正好有清明节。我就设计了“清明节”的综合实践活动,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节日前,我就向学生们介绍了有关清明节的很多传说和风俗以及欣赏一些有关清明的诗、词,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节日历史的悠久。假期中,让学生走出家门,进行清明实践活动,感受清明氛围。假期上来,把课堂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来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在汇报中,我随机点出文化传统与封建迷信,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祭拜先人才不是迷信呢,是尊老”,“烧纸钱是迷信活动,人死了就没有了,还怎么会花钱,再说烧纸钱那是污染环境,制造二氧化碳”“烧纸钱是后人对先人的尊敬,是后人祭奠先人的形式”……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激烈的讨论着,就好像回到了上次进行的辩论赛赛场。激烈的辩论中文化传统、封建迷信其义自见。最后,通过自身体验,再深入体会清明诗词的离别悲情与人们所寄托的希望。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普遍反映他们对清明节都有了一次更深更具体的了解,明白了有关清明节的很多传说和风俗,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节日历史的悠久,从小到大所知道有关清明节零零碎碎的知识,到今天,他们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我觉得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的种种所做所思,都是他们的收获。在结束时,通过调查得知喜欢这种形式课的同学们占了绝大多数,他们纷纷表示渴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种形式的活动,他们说通过本次活动,知道了劳动成果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后会更加完善……真没想到,这次活动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感触,我真是由衷的感到高兴,这说明本次实践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前前后后的辛劳是有价值的。

古诗课堂实录教学评析篇六

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時,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這首诗也有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時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古诗课堂实录教学评析篇七

让教学过程中的“意外”收到意外的效果。

一堂完美的教学课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充分的教学设计是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精心设计,但是教学过程中突发的意外事件是教师无法预知的,处理好突发的意外情况旺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做了的小学教师,由于工作需要,20xx年秋我被安排到幼儿园教大班,突然的转变让我一时间不太适应,我有着刚参加工作时的感觉:好奇、刺激、迷惘还有一点忐忑。我通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探索,了解掌握了幼儿们的心智特点、行为习惯及语言接受速度,摸索出一些适合幼儿教育的规律与方法。在本次教育局组织的幼儿教育科教学督导活动中,被我校推荐成为作课教师,使我有幸得到幼儿教育专家们的提携、斧正。在此诉诸笔端,愿与同行共享:

一、莫明奇妙地“被讲过”

在导入环节,一切尽在掌握:我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先带领幼儿回顾春节里那些有趣的事儿,激发起了幼儿的兴趣: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增加幼儿话语表现机会和提高幼儿讲话的能力。小朋友们活动得很踊跃,在他们表达了自己感兴趣的事儿之后,我进行课程导入:春节是我们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很多的风俗习惯,再过几天,我们又要迎来一个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这是所有小朋友都静静地等待我说出答案。我告诉他们是清明节,利用这个机会我达成了我制定的情感目标:让幼儿了解清明节使人们追思故去的那些亲人的节日,潜移默化的对幼儿普及国学知识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教育。但是当我说出课题时,小朋友就开始齐声诵读,当时我有些发懵,这是一节新授课并且有教育局领导在听课,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的教学机智让我迅速化险为夷,并未呈现窘态影响教学。

下课后校长和我说“昨天你不在时,我给他们讲过了!”

讲过了---讲过了---我汗!不过转念一想:作教师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儿随时会发生!处理好意外事件,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不然怎么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呢?这节“被讲过的课”经过教育局领导和幼儿专家点评后我有如下心得:

1、导入阶段可以更加精彩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中的音频视频材料,展现形象具体的清明追思情境,4周岁的幼儿理解问题是感性的、直观的,一张清明追思的图片胜过绘声绘色的描述。

2、练习过程可以更加完美幼儿的诵读都是亢奋的、激昂的,更何况有听课的老师在场。这种激昂的语调不适合《清明》这首诗的意境,若结合着相应背景音乐可以达到较为理想效果;个别幼儿存在着“假会”现象,若能够按照幼儿教育专家提出的诗歌接龙游戏则可克服。

二、处理突发状况反思

在讲课过程中,当讲到清明有一些习俗:比如焚烧纸钱、敬献鲜花、扫墓时,一个幼儿举手发言:“我还和我爸爸一起给我爷爷烧纸来着……”说着就有些哽咽,这是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我及时的因势利导并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首肯。在这一点处理上我认识到今后更应多从幼儿认知、理解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让每一节课都与幼儿产生共鸣,形成更强的教育合力。

三、对于学生极强表现欲的处理

每个幼儿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本堂课有一名幼儿早诵读过程中总是比其他幼儿语速快,我抚摸着他的头说:“xxx咱们慢一点和其他同学读齐好么?”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说明教师的眼神、语气、肢体接触,在达成教育目标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幼儿,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最初都有自信心。而通过一段或较长的学习过程,有些幼儿就失去了自信心,究其原因,或者由于自我理想通过努力没能实现,或者由于他人期望而努力后没能令他人满意。学生一旦失去自信心,就不会再努力,从而距离理想目标就更加遥远。我今后努力让“罗森塔尔效应”发挥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他被老师重视,老师对他都很期待。

古诗课堂实录教学评析篇八

师:小朋友们,还记不记得袁枚写过的一首诗。(师板书:所见)

生:齐背。

师:对呀,这是袁枚的《所见》,那你们还记不记得“见”是什么意思呀?

生:看见。

师:对,见就是看见的见,“牧童骑黄牛”就是他看见的。(师板书:看见)

师:除了看见,诗中还写了~~~

生:听见。

师:他还听见“歌声振林樾”。(板书:听见)“见”就是看见、听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二)解题

生:(1)写,记录。

师:“书”就是“写”的意思,把它的意思装进题目里,谁来试试?有点难,没关系,大胆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

生:把自己看见听见的写下来。

师:是的,也就是把自己看见听见的写下来。(再请生说)

师:如果把时间加进去更好。夜里,他看见、听见~~~~

师:如果在前面加上谁什么时候写下来就更完整了。(板书:叶绍翁)

生:叶绍翁写下夜里看见的、听见的。

师:你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老师给你个建议,把“写”放到前面说更顺。

师:你们会说吗?就像他这样,小声地说一次。

(三)读题

师:你们刚才说的就是题目的意思,我们把题目再齐读。

师:如果在这里(指“夜书”)停一下就更好了。

师:夜里静悄悄的,谁来轻轻地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