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圆锥表面积与体积说课 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反思(大全6篇)

时间:2023-09-24 20:35:03 作者:GZ才子 工作总结 圆柱圆锥表面积与体积说课 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反思(大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圆柱圆锥表面积与体积说课篇一

在学习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之后,很多学生容易把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混淆、计算圆锥的体积时老忘乘三分之一、计算生活实际中的物体表面积和体积时,又不能正确判断该计算什么或者如何计算,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全体师生,这些问题也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计算能力差、对计算公式运用不熟练等。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节《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课,本节课共设计了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整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点。包括两部分:

1、同桌互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相关的计算公式;

2、全班交流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整理各种计算公式。

第二环节:课堂练习。本环节共设计了10道练习题,都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题目,目的是强化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虽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上完这节课,才发现课堂效果并不理想。静下心来反思,似乎自己有点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对学情的把握也不够好。本计划用7—8分钟的时间完成第一环节,然后就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上课时才发现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的掌握还基本可以,对于计算公式只会死记硬背,很多学生并不理解字母公式表达的意思,因此在汇报交流环节用了较长的时间给学生讲各个字母公式的意思,帮助学生记忆最基础的计算公式。比如,有的同学还没记住圆的面积公式,更不要说新公式了,完全是一塌糊涂。

鉴于这种情况,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平时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没有简单的基础知识的支撑,学生就很难在脑海里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就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工具解决问题。

2、在上复习课时,可以将知识点的复习贯穿在习题的训练中,在习题训练中再次提炼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这样可以将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不会出现知识点和解决问题脱节的.情况。

3、复习时不要贪多,一节课只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习题设计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圆柱圆锥表面积与体积说课篇二

参加工作已经两年了,每一次听课都有新的收获。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听课,是提升自己最快的途径。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更是一种迫切的需求,所以我十分重视每一次听课。以前的听课大多数是新授课,自己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模式,可对于六年级数学老师的我是远远不够的。叶主任的“圆柱与圆锥整理与复习”让我耳目一新。以前的我认为“整理与复习”就是多领着学生做练习题,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讲一讲就可以了,在习题的设计上我并没有下多大的'功夫更别提什么特别的计划了,就是找来一组题给学生们出、练、讲,何来精彩而言呢?今天听了示范课,感触颇深!

复习课首先要整理单元知识点及其中的重难点,我想在叶主任的心里,这早已熟记于心,否则怎么会如此流畅与自然呢?其次,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提出要注意的地方,这样不就把课堂还给学生了么?学生的主观意识强,学习效率自然就高。除此之外,还要把应掌握的知识点重新整理,这样学生就能做到条理清晰,也为整节数学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以上环节落实好再进入练习,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而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却没有将这些环节落于实处!我不由低下头深深反思!然而反思过后,我也明确了我以后的教学方向――精心备课,深入浅出,立足学生!

除了教学设计外,在教学模式上我也有了一定的启发。自从去年,教育局提出“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模式以来,我校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自主探究学习,叶主任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让我反思自己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的问题:1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2.没有将小组长培养好。3.在小组学习时,我没有达到很好的指导效果。

正是这节精彩的示范课“一举点醒梦中人”不禁让我深深的反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改正我说话不够严谨、课上废话多、备课不够认真等缺点。我更相信,有这样的优质示范课、热心的同事及关心我的领导,我一定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圆柱圆锥表面积与体积说课篇三

最近对圆柱与圆锥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整理,有几个同学整理得挺全面,有的同学把知识点都写上了,但没有条理。所以,课上我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总结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有条理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课上我出了两道具有代表性的题。通过巡视我发现同学们列算式基本没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这类题基本没什么问题。问题是计算速度慢,该记得数据没记住。

圆柱圆锥表面积与体积说课篇四

前几天我配合学校教研活动讲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是在整理和复习圆柱圆锥基本概念公式以及基础的习题后,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圆柱圆锥体积关系的变式习题进行的一节练习课。

?我作为教师我很清楚我们班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讨论也好,合作也好,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跟着走了一个过场而已。看似热闹,实际效果不一定好。还不如老师和一部分学生讲,其他人听效果好。他们并不是陪衬。因为我觉得听会也是一种学习。我们不是一直都在讲教学的实效性吗?难道老师们节节课都有讨论有合作吗?讲授讲授有讲有授。有些课是没有必要合作的。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我们的教研活动越搞越成功,能有更多的老师参与。但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必竟给别人评课和自己讲课是不一样的。给教师一个上进的机会。

圆柱圆锥表面积与体积说课篇五

经过三个星期的教学,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课堂反映、作业质量、小测的反馈信息,本单元掌握较好的知识点有:面的旋转、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这些知识,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长方形、三角形旋转一周后得得到一个圆柱、圆锥,会利用公式底面积乘以高得出圆柱的体积,以及利用底面积乘以高再乘以三分之一得出圆锥的体积。在体积的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类比法,先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底面积乘以高,然后让学生通过猜测、尝试验证等手段,让学生推导出圆柱和圆锥的公式,所以学生记得特别牢固,这一点在日后的教学继续发扬。

但总的来说,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的教学目标已达到,部分知识点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在期末复习中查漏补缺。

圆柱圆锥表面积与体积说课篇六

一、这张试卷计算量很大,很多同学两节课做不完试卷,在考试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是按题的顺序去做题,比如第五大题计算量是最大的,但是平均到每空却不足1分,后面的应用题最少都是5分一题,计算量不大也不难算,可是因为没有时间,空着,让人非常可惜,所以我在讲评试卷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建议,先把整张试卷看一遍,在决定怎样做题。

二、计算出错很高,因为要用到3.14,所以很多是小数,有些又是平方,很多同学算错,填空题基本都要计算,算错了就2分没有了,很考验计算的准确率及计算的速度,平时作业如果是笔算的,在这次考试过程中不容易出错,而且快,因为有些他们都背出来了,比如4*3.14=12.565*3.14=15.79*3.14=28.26,16*3.14=50.24,碰到这些根本不用列竖式,而平时不愿意笔算的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栽跟头了。

三、不能正确使用公式

四、公式混淆

如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与体积公式混淆: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2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有的.学生用3.14×10×20,错用了侧面积公式,有的时候计算体积却运用了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五、公式的变换不到位,比如一个圆锥的体积是9.6立方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底面积。

生:9.6/6=1.6(平方厘米)错用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应该是9.6*3/6=4.8(平方厘米)。

总之,多数错误是因为学生审题习惯不佳,题目理解不到位造成的,以后还得继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同时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还要进一步的加强变式方面的练习,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和技巧,使得单元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