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范文(15篇)

时间:2023-10-25 00:18:03 作者:FS文字使者 方案 实用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范文(15篇)

项目策划是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需完成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在不同行业和领域应用的调研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

泉山区残联理事长冷丽莉,苏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广建、苏山街道主任王平、阳光电器武言敏总经理、泉山区各办事处残联理事长和专职委员、苏山办事处各社区专职委员及部分残疾人出席了活动。

会上,王广建书记代表党工委、办事处向辖区272名残疾人致以诚挚的问候,并提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服务的工作措施,力争街道残疾人工作再上新台阶。冷丽莉理事长发表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动员讲话,希望残疾朋友通过这次联谊能给他们带来有益的启发,在丰富残疾人生活的同时,能有所收获。今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丰富和活跃基层残疾人生活。区残联、苏山街道举办这次联谊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广大残疾人意识到党和政府已经足够重视残疾人事业,希望他们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热爱生活,健康向上。

自己的双手,缔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不仅要做一名独立自强的残疾人,更要做一名有理想、有信念的新世纪创建者。为残疾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阳光电器武言敏总经理向与会残疾人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激励所有残疾人放下自卑,正确认识自己,勇敢向前,用自己的双手缔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会议在良好热烈活跃的气氛中进行。与会残疾人代表分别发表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对政府及各级领导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不辜负领导的期望,面对生活,热爱生活,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最后,我们为每一位前来参加活动的朋友们送去了温暖,出了我们的一点心意,小小的纪念品暖宝。

这次联谊会确实起到了鼓励残疾人,令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也得到了区残联领导和各位同行的一致好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

坚持残疾人及家庭成员自愿的原则,以重度肢体、视力、听力困难残疾人户为重点,特别是对辖区内的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残疾人户开展全覆盖摸排,准确掌握其中有无障碍改造合理需求的残疾人户对象优先满足。围绕解决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问题,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优先照顾特困或重度残疾、多重残疾、一户多残的残疾人家庭,建立健全制度,严格组织施工,确保项目实施公开公正、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今年拟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户左右,重点解决残疾人出行、如厕、洗澡的生活“三难”基本问题。县残联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任务安排,深入到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全开展筛查、规划设计。

(一)调查摸底和评估阶段(20xx年3月中旬-4月下旬)

通过乡镇前期入户摸底调查,了解其无障碍需求的基础上,再由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全开展筛查、规划设计,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个家庭的`无障碍改造设计方案,签订改造项目责任书。各乡镇对确定需改造的残疾人家庭名单在当地公示。

(二)施工阶段(20xx年5月上旬-20xx年7月)

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施工改造承接主体,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三)检查验收阶段(20xx年8月)

县残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检查验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验收合格。

一是具有我县常住户籍,持有二代残疾人证的肢体、视力、听力类残疾人。二是家庭有无障碍设施改造意愿和需求,且房屋为自有并符合改造条件。

无障碍改造本着“一户一策”原则,根据残疾人家庭的实际需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个性化制定改造方案,包括:

(一)出入口改造:室外入口进行平整或坡化并设置扶手。

(二)卫生间改造:改(新)建洗浴、如厕一体的卫生间,将卫生间门拓宽,地面防滑处理,洗手盆前端设置扶手、下部留出足够移动空间,蹲便器改为坐便器或配发浴便椅,安装抓杆或扶手,安装浴凳、低位或活动式淋浴装置等设施,方便残疾人如厕、洗浴;改(加)装用水设施,以方便残疾人生活用水。

(三)厨房改造。拓宽厨房门,将厨房灶台、橱柜、洗手池等高度降低,方便乘坐轮椅残疾人操作、使用。

(四)卧室改造。拓宽卧室门,墙面安装抓杆或扶手,加装护理床,方便残疾人活动、休息。

(五)安装闪光门铃或可视门铃、提供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等。为听力残疾人门口安装闪光门铃或可视门铃,方便其独自在家时知道有人敲门、谁来敲门;适量提供没有纳入辅具适配范围的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方便其通过电视等媒体接受教育。

(六)安装煤气泄露报警发声装置、提供读屏软件等。为视力残疾人在灶台或热水器上安装燃气泄露报警发声装置,方便其在遇到燃气泄露危险时及时得到语音报警信息;为视力残疾人在电脑上安装通过语音导航获取屏幕信息的导读软件,帮助其操作上网。

(七)其他。其他方面有助于各类残疾人消除家居障碍、提高生活品质的改造以及添置适量的设施、设备和产品等。

(一)申请。残疾人可通过“天府通办”、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基层残疾人组织等方式向县级残联提出家庭无障碍改造申请。

(二)评估对象确定。由专业公司和项目实施乡镇,根据要求开展入户筛查、规划、设计,评估并确定改造对象。

(三)公示。将当年拟实施改造的残疾人有关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四)施工组织。严格由中标单位具体实施,各有关乡镇残联要加强监督和协调,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五)验收录入。工程结束,由县、乡残联组织验收,对工程质量和满意度进行回访,并及时录入数据库。

(六)完善档案。按照“一户一案”要求,将改造户改造前后相关信息进行完善整理,收集归档。

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

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帮助残疾人补偿功能,改善其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规范我省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加大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力度,改善和消除残疾人家庭生活障碍,解放残疾人家庭成员,增加家庭收入,夯实残疾人实现小康基础,切实维护残疾人权益,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我省对家庭无障碍改造有迫切需求的城乡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实施对象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二)生活贫困(城市低保、农村建档立卡困难家庭);

(三)住房具备改造条件;

(四)对无障碍设施依赖程度高,需求迫切。

同等条件下,要优先照顾多重残疾人或一户多残家庭。

每户补助资金标准为6000元。

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加强资金统筹、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结合中央彩票公益金及省财政统筹资金,扩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

1.改造坡道。多层住宅楼门口建设无障碍坡道,房间内实现无障碍通行;

2.卫生间安装抓杆、扶手,卫生间门便于轮椅通行;

3.改造无障碍浴室,加装浴凳、淋浴器,浴室门便于轮椅通行;

4.建造低位灶台、洗漱台、床等;

5.其他有特殊需求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改造。

1.安装闪光门铃;

2.配备无障碍闪光开水壶和振动闪光闹钟等聋人无障碍新产品。

1.楼梯口、门口铺设盲道系统或提示盲道及扶手;

2.安装读屏软件、语音对讲门铃,配备盲杖;

3.单元楼内电梯加装语音系统;

4.平整室内地面;

5.安装淋浴器、浴凳等。

1.改造其家庭室内电源线路;

2.安装高位遥控开关,安装安全防护网;

3.配置密码刀具箱等。

(一)提出申请。

需求对象持第二代残疾人证向所在县(市、区)残联提出改造申请,填写家庭基本情况和无障碍需求等信息。县(市、区)残联向需求对象说明实施改造需提供的资料及改造的基本流程等,协助填写有关表格;也可通过乡(镇、街道)、村(社区)等残疾人组织代为筛查和申报本服务。服务对象须填写《申报表》。

(二)预审评估。

县(市、区)残联对申请对象的资料进行初审,由专业人员入户对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家务参与度、生活自主度、社会参与度等情况,对无障碍改造情况进行评估。

(三)人员确定。

县(市、区)残联根据专业人员评估结果和本地指标数量,按照得分高低依次确定拟改造对象。未纳入当年改造范围的,其评估结果留作下年度的申请依据,参与下年度的申请排位。

将拟改造对象的残疾人姓名、年龄、残疾人证号等基本信息及评估得分情况向社会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正式改造对象;有异议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核实处理,并向异议人作书面答复。公示结果有异动的,按照得分情况依次递补。

专业人员以入户调查及评估的资料为依据,对改造对象的无障碍需求和改造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参照gb50763—20xx技术标准制定个性化的建议方案,经征询改造对象同意并签字后,报县(市、区)残联审核,县(市、区)残联审定后作为最终改造方案。

改造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需要改造的部位(或场所)及数量;

2.需要加装的无障碍设施(或产品)及数量;

3.逐项预算经费;

4.概算工期。

(五)施工要求。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clb000x.1相关要求,确定施工单位,并签订服务合同。施工单位根据改造方案和gb50763—20xx相关标准,逐户制定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要素:

1.各部位改造所需要的原材料、产品名称及数量;

2.施工技术参数图;

3.施工周期。

入户施工。施工单位向改造对象发出施工通知单,告知施工起始和结束日期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并让改造对象签字确认。施工单位委派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施工方案或技术图组织施工。施工结束后,通知县(市、区)残联按照clb0003.1相关要求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对所改造部位分别在施工前和结束后的同一地点、同一角度进行拍照备存,照片中要有残疾人的身影。

交付使用。施工单位和县(市、区)残联双方验收合格的.,交付改造对象确认后签收。需要返工整改的,需于10日内完成,并再次验收直至达到合格要求后,交付改造对象确认签收。

家庭无障碍改造交付使用后,施工单位应在15日内向县(市、区)残联移交以下档案资料:

1.每户施工方案;

2.每户各项改造前、后对比照片(含电子档);

3.验收合格单。

(六)档案管理。

县(市、区)残联在接收施工单位相关档案资料后,及时整理录入,建立档案。

户档案应包括以下资料:

1.服务对象的申请资料;

2.无障碍环境需求程度评估表;

4.服务对象公示资料;

5.施工单位所移交的档案。

本项服务还应包括以下资料:

1.服务对象花名册;

2.确定施工单位的相关资料;

3.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服务合同。

(七)录入数据管理系统。

实施改造结束后,县(市、区)残联应于当年11月30日前将相关档案资料录入中国残联“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数据库系统”。

省残联组织专业人员对工程数量和质量随机抽查,并进行年度考核。

(一)纳入改造家庭为有迫切需求急需改造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

(二)要从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出发,量体裁衣,实行人性化和个性化改造,着眼于选择残疾人最基本、最迫切、最可行、最实用的项目进行改造,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真正改其所需。

(三)项目资金必须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四)采取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等方式,资金规范使用。

(五)项目实施规范、专业、有序,保质保量及时完成。数据库录入及时并符合要求。

(六)改造前和改造后对比效果明显。

(七)逐户建立档案资料,相关资料完整,建档率100%。

(九)市残联要加强督促指导,加强对服务过程的监管,确保服务质量。

(十)各市、省直管县残联请于每年12月5日前将本年度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总结报省残联维权处。

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

根据中国残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十四五”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残联发〔20xx〕48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赣府发〔20xx〕26号),为持续推进江西省“十四五”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现制定本实施意见。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全面建设幸福江西决策部署,着力消除残疾人家庭生活障碍,提高残疾人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助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让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美好生活。

“十四五”期间全省补贴62412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现无障碍改造(各地任务数详见附件),优先安排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统筹兼顾各类别残疾人需求。视各地情况对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质扩面。

(一)纳入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各地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有关文件精神、典型事例、重要意义及“十四五”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争取党委、政府重视与支持,推动将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纳入本市(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及相关规划,纳入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等相关行动计划,切实加大改造力度,确保家庭无障碍改造质量和数量。

(二)分级分类施策。各地要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根据困难重度、有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家庭认定标准和办法,对“十四五”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对符合条件、有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家庭优先安排,完成任务后,可扩面对其他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要根据区域经济水平和残疾人类别、程度、特点及需求,科学确定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内容,制定并完善改造方案,杜绝以简单配发辅助器具代替家庭无障碍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研究丰富本地区改造项目,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增加智能化改造内容。根据地域特点和改造规模,可采取集中改造、个人分散改造并行,通过政府采购法规定的采购方式确定改造承接单位或者发放补贴等多种形式,丰富改造工作模式,确保改造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各地要切实制定并落实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将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纳入各职能部门工作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按需要求持续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对项目完成时限、资金使用效益、残疾人满意度实施细化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项目方案,完善管理制度。

(四)录入汇总数据。各地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残联等部门在开展相关无障碍改造工作时,同步统计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数据,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互认。各级残联要加强对一线数据库录入人员的培训,明确工作职责,规定完成时限,将“十四五”各渠道支持完成的改造数据一并准确录入、导入中国残联“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数据库系统”;要建立抽查验收制度,每年随机抽取数据库中的残疾人家庭进行回访和满意度调查,加强对数据库录入情况监督和检查。

(一)明确责任分工。发展改革委指导各地切实将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纳入政府规划,并作为重大工程项目予以保障,压实地方责任;民政部门在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中,与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有效衔接,将特殊困难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作为重点改造对象之一予以优先支持;财政部门按规定对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予以支持,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加强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技术指导,结合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支持有需求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同步实施无障碍改造;乡村振兴部门将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统筹推进,指导各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加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残联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协调共同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

(二)健全投入机制。地方人民政府作为“十四五”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责任主体,统筹落实投入责任;中央、省级财政通过现行渠道给予支持;要充分动员发挥红十字会、慈善会、相关基金会等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倡导爱心企业、社会组织通过捐赠、志愿服务、设立基金等多种参与方式,对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予以支持;发挥社区居(村)委会或居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鼓励居民捐资捐物、组织党员开展帮扶等多种形式筹资落实改造任务。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意义,宣传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宣传家庭无障碍改造给残疾人生活带来的便利,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进一步争取政府、社会等各方力量支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

省残联、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乡村振兴局将加强调研督导,对年度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适时公布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工作实施情况。

残疾人无障碍改造简报

20xx年来,邹城市残联坚持走进残疾人家庭,以残疾人实际居住环境为基础,以残疾人具体改造需求为依据,为残疾人进行免费无忧改造,并持续做好惠残政策宣传,不断完善服务内容,竭力为残疾人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无障碍的居家生活环境,受到残疾人群众的欢迎。

扩大政策“覆盖面”

在落细落实省、市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改造政策,改善居家环境,提升生活质量。20xx年,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改造完成3055户,其中重度残疾人家庭1812户,轻度残疾人家庭1243户。2021年,为1042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基本型无障碍改造,并为88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智能化无障碍改造。2022年以来,为521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目前已全部改造验收完毕,并录入系统。

智能平台“送政策”

依托邹城市“智慧残联”综合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将免费的无障碍改造服务送进残疾人家中,实现足不出户惠享政策。邹城市“智慧残联”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管理系统、残疾人居家安全守护平台和残联业务办理系统三项功能。

无障碍改造管理系统可在线实时查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进展情况,包括受助人信息、家庭环境、改造内容、改造进度、改造前后效果对比及项目验收评估等等,进行全流程监督;残疾人居家安全守护平台,可以通过为残疾人家庭配备各种智能化前端设备,后台设置应急响应中心,并与社区监控平台互联,实现残疾人人身安全监测、智慧生活服务和居家状况实时预警等功能;残联业务办理系统,让群众在残联公众号菜单即可了解各项惠残政策、提交业务办理申请,业务办理进度和申办结果清晰可视,切实打通了服务残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拓展载体“送服务”

为帮助重度残疾人消除信息壁垒,让残疾人足不出户了解各项惠残政策,享受更多便民服务。邹城市残联与中国广电邹城市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邹城残联”智慧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广电双向网络,为残疾人打造专属视听界面,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形式,生动形象地为残疾人群众和其他市民提供集政策宣讲、康复教学、技能培训、线上业务办理和文化娱乐等服务,助力惠残政策落地实施,更好地满足残疾群众个性化需求。该平台已于6月底上线投放,首批完成了5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免费铺设、安装。

残疾人无障碍改造简报

“现在我能动手烹煮食物,让老伴吃上我亲手做的菜了!”初冬晌午,在汝城县大坪镇堆山村,71岁的朱婆婆一边热情招呼着老伴过来吃饭,一边不住地感慨。

多年来,作为一位肢体残疾人,朱婆婆只能依靠挪动凳子移动身体,一直被老伴悉心照料着,能亲手烹煮食物、分担老伴负担,成了她梦寐以求的热切愿望,今年由此被列为当地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对象。

厨房改造便捷实用。

配备护理床、安装热水器、改建一组厨柜,在卧室、厨房和卫生间之间安装扶手......短短数天内,在汝城县残联积极组织下,经过专业人员精心施工,朱婆婆家变化不小,令她的生活“脱胎换骨”。如今,她不仅可以自己如厕、洗澡,还可以依托新装的便捷厨柜,扶着扶手煮饭炒菜,给老伴烹煮“亲情餐”,也减轻内心负疚,促进家庭和谐。

“无障碍改造项目,就像量身定做一样,如此贴心细致人性化,帮我实现了多年夙愿,构建了温暖有爱的天地。”朱婆婆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也是当地改造项目受益户的共同心声。

加装护栏安全放心。

“把好事办实,将实事办好,办到群众最需处、心坎里。”连年来,汝城县残联不仅将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作为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来对待,还将之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有力有序组织实施,用心用情做细做好,从精准定人、认真监管和仔细验收等各环节下足功夫,为困难残疾人倾情倾力纾困解压,不断提升他们真切而十足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确定改造对象中,汝城县残联坚守重度残疾人优先、贫困残疾人优先的原则,组织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现场,全面摸清初步对象的残疾状况、居所、环境和室内设施、经费投入等各类情况,进行一一入户改造论证,融合对象功能障碍、改造愿望和家中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一户一策”,充分满足他们所需所盼。

施工中,汝城县残联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奔赴到各乡镇村组,严格按照全省无障碍“五部位”改造法,切实做好监督监管,确保每户都巡视检查到,对所发现问题及时做好衔接,敦促实施单位立行立改。面对改造对象分散、伏天高温、暴雨滑坡、二次运输等重重困难,仍携手施工方按时保质完工竣工。

“有限投入要产出最大效益,小项目要赢取大民心!”每逢项目竣工,汝城县残联及时组织人员主动上门,深入现场,对标项目标准和预算,一丝不苟逐户验收,坚决杜绝虚设项目、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等情况发生,也对用户使用效果和满意程度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无障碍改造“改”到心里、“造”出幸福。

“实施‘无碍’改造,构建有爱世界。”汝城县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迄今共完成100户困难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工作,涵盖到改卫生间22户、改厨房灶台52户、地面平整16户、装扶手护栏32处,配装护理床19张、热水器31套、浴凳22张,以及安装紧急呼叫系统10个、太阳能照明灯10盏等,为本身有障碍的残疾群众,改造出了“无碍有爱”的温情天地。

残疾人无障碍改造简报

谈起近日最让鞠老伯老两口开心的事,必然是家中原先老旧厨房、卫生间的大变样,除了水台、油烟机、燃气灶、抽水马桶等物件的更新外,全套的无障碍设施也让老两口的生活方便了不少。

鞠老伯夫妻均患不同程度残疾,行动不便,且两人年纪较大均已退休,收入微薄。两人居住环境较为简陋,尤其是厨房和卫生间,不仅设施陈旧,而且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镇残联工作人员将鞠老伯一家情况进行了上报,并顺利纳入奉贤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计划之中。在得到批准后,施工人员就来到鞠老伯家,根据鞠老伯及平阿姨的身体残疾情况,量身定制改造。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全部改造工作。

鞠老伯:“没想到做得这么好,又干净又亮堂,烧饭方便了,洗澡、上厕所也安全多了。”

同样享受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福利的,还有村民庄阿婆。庄阿婆腿脚不便,平时需要靠轮椅和拐杖辅助行动,上厕所是最让她发愁的事。

经上报批准后,镇残联为其申请改造项目。在卫生间里安装上了防滑扶手、淋浴房扶手等无障碍设施。

“婆婆腿脚不便,以前我们出去工作的时候,真的不放心,现在有了无障碍设施,既方便了老人,也让我们心定了。”庄阿婆的儿媳感谢地说道。

镇残联沈筱雯:“柘林镇现已为辖区内近2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当这些个性化又暖心的.无障碍改造设施陆续进入残障人士家庭后,切实解决困扰他们多年做饭难、如厕难的生活问题,生活起居更加方便,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

下阶段,柘林镇将进一步开展惠残政策,用“爱”除“碍”,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扩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覆盖面,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便利,不断提升城市文明进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让生活有“爱”无“碍”。

无障碍设施排查的实施方案

区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各镇残联及各康复站:

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是解决白内障患者手术难、降低手术成本、救助贫困患者、建立白内障防治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为配合ff市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工作的开展,确保实现白内障患者“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xx年底,实现对有康复需求的白内障患者全部提供康复服务,其中因白内障致盲的,复明率要达到90%,使广大白内障患者告别黑暗、重建光明、走向新生活。

二、白内障防治无障碍标准。

(一)政府组织领导无障碍。

在区政府残工委的领导下,由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创建工作的管理和保障。各镇残联负责此项工作。

(二)病原筛查组织无障碍。

20xx年上半年进行白内障患病情况调查摸底,镇残联根据登记统计情况组织白内障患者到定点复明医院进行筛查,确定手术适应症患者,配合卫生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手术。区残联按医院手术病例建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档案,随时填报《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数据库》。建立起一个健全的工作网络,达到新生白内障有一例登记一例、康复一例。

(三)患者对白内障认识无障碍。

卫生局、残联与新闻单位通力合作,每年至少进行二次白内障康复政策和防治知识宣传,普及率95%以上,50岁以上的高发人群对白内障知晓率达95%以上。

(四)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无障碍。

确定咸水沽医院和咸水沽镇卫生院为康复服务定点医院,保证达到本地区筛查患者90%以上的手术能力。定点医院设有医疗组,确定一名负责白内障诊疗的医生,长期承担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康复服务的任务。医疗组应有诊疗常规和实施方案,并负责对患者的长期跟踪服务,避免和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有关情况。

(五)患者承担手术费用无障碍。

参加各种医疗保障体系的患者康复费用按规定报销;有承担能力的患者自行解决;贫困患者康复费用由政府、社会、残联和个人根据具体情况按比例分担。

(六)白内障康复服务工作运行机制无障碍。

建立有效机制,保证长效运行。包括有效的白内障防治知识普及渠道,新发病例报告、登记和追踪制度,有力的康复服务费用支付保障。

三、组织实施。

(一)调查摸底。

区残联进行部署,本区白内障患者逐村、逐户、逐人进行调查摸底,做到不漏一人。镇残联负责对贫困患者汇总登记。

(二)白内障患者康复方案的制定与管理。

根据调查结果,区康复服务定点医院确定患者的`具体康复方案和时间安排。区残联负责对其中的贫困患者进行贫困程度认定,然后登记、造册。

(三)实施康复服务。

定点医院根据各自的分工按照康复方案和时间安排对有康复需求的患者进行康复。康复服务要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进行,对患者应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

(四)疗效跟踪。

定点医院应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跟踪随访,对术后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要及时予以解释或采取处理措施。患者对康复服务有异议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五)检查验收和命名。

20xx年10月底,市有关部门对组织创建实施白内障无障碍区情况进行检查验收。2007年底,对在此项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命名和表彰。

改造实施方案

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区x6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基本住房安全问题,按照《湖南省x6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和实现住有所居为目标,以农户自筹为主,通过政府补助、政策扶持和社会参与等措施,有序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农村危房改造要从农村。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确保改造的住房符合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要求,不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操作程序,公开扶助政策、公开申请条件、公开审批程序和审批结果,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农村困难群众是农村危房改造的主体,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要把安全、经济、适用、节能、节地、环保的要求贯穿农村危房改造全过程。新建的住房要符合乡村规划,先行安排利用村内空地闲地、闲置宅基地和老宅基地进行建设。

坚持整合资源的原则。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社会可用资金和新农村建设资金,集中安排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目标任务。

按照省统一安排,x6年全区第一批危房改造任务是120户,第二批任务待省下达后再另行安排。各镇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11月底前全面完成国家下达建设任务,到“”期末,全面完成分散供养五保户的危房改造,农村贫困群众危房得到有效改善,农村贫困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提高。

(一)补助对象。

x6年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或无房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其他贫困户和因灾倒房户。对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应优先帮助改造。

(二)补助标准。

依据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补助标准。具体补助标准如下:

1、无建房能力的分散供养五保户、除政府救济外无其他经济来源的农村特困对象新建房屋,每户补助2万元。

2、农村低保户新建房屋,每户补助1万元。

3、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房屋,每户补助6000元。

4、其他贫困户新建房屋,每户补助3000元。

5、修缮加固根据房屋破损修缮程度每户补助x0-5000元。

6、因灾倒房户新建房屋整合倒房重建资金,根据贫困类型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新建两层楼房以上或建筑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建房户每户补助3000元。补助标准由镇根据农户自救能力、危房改造方式(新建或修缮)与其签订协议。

(三)资金管理。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严格按照《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湖南省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补助资金原则上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区民政局通过镇一次性直接发放给农户。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

农村危房是指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鉴定属于整栋危房(d级)或局部危险(c级)的房屋。属整栋危房(d级)的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民自建为主,以分散分户建设为主。选址尽量避免洪水、泥石流、干旱、雷击、冰雹等气象地质灾害多发的地点。危房改造任务比较集中并具备一定条件的村,可将危房改造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整合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资金,定点连片建设。对无房或者居住在危房的分散供养五保户可以以村为单位建“五保之家”。

(二)改造标准。

1、建筑面积: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控制建筑面积和总造价。纳入政府补助危房改造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为1人户30平方米左右,2人户40平方米左右,3人户60平方米左右。

2、墙体结构:住房主体为砖(木)瓦结构,室内地面硬化、平整、防滑,墙面粉饰,房屋顶部至少要用竹(木)板封闭。

3、配套设施:有厨房、卫生间;有进出道路;照明用电入户;饮用水方便;家具及其他生活设施基本齐全,能满足居住对象生活需要。

4、设立标识:纳入农村危房改造的住房,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全省统一设计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标识。

(三)技术服务。

各相关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了解情况,编制安全、经济、适用的农房设计图和施工方案,免费发放给农户参考。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

(四)档案管理。

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建村函[x6]168号)和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的通知》(湘民办函[x6]247号)要求,完善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规范有关信息管理。农户纸质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审核审批、公示、协议、竣工验收表等材料,其中档案表必须按照信息系统公布的最新样表制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确保农户档案及时、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录入系统。各乡镇接到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后,应在30个工作日内将危改对象基本信息录入农户档案信息系统,并按工程进度及时更新进展情况,确保及时、全免、真实的反映工程进度。x6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信息录入工作。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从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随机抽查各地信息录入、进展、和完成情况,定期通报。

按照省下达的x6年危改任务,切实抓好落实实施。

(一)调查摸底,登记造册。

各镇政府要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对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其他贫困户无房和危房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此项工作于5月20日前完成。

(二)严格程序,确定对象。

各镇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程序。具体补助对象的确定,严格按照“本人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张榜公示、镇政府审核、区民政局审批”的工作程序进行。对象确定工作要在5月底前完成,于6月10日前将危改对象基本信息录入农户档案信息系统。各镇要组织与获批准危房改造的农户签订协议,明确具体建设要求、补助标准、和开工、竣工时间,让户主签字,做好施工准备。

(三)制定方案,组织实施。

各镇要制定工作方案,将改造任务落实到户,工作责任细化到人,组织人员于6月10日前完成与危房改造户签订合同或协议工作,及时组织补助对象开工建房或维修加固房屋。

(四)检查验收,总结工作。

要加强对建房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情况监督检查。实行项目半月报制度,各镇于每月底和中旬将改造进度报区民政局。10月初,各镇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查自检,并向区民政局上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情况,区民政局根据下达的建设任务对各镇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兑现建房补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建房户要于x6年11月初竣工,确保建房户春节前入住新居。

(一)健全工作机构。

成立天元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分管民政的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建设局、区发改局、区审计局、区监察局、区残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由区民政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镇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工作的领导,由一把手负总责,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二)加强规划编制。

各镇要根据当地农村住房现状、危房改造对象底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补助标准,明确建房要求,认真编制危房改造规划。当前重点组织编制x6-x6年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国土部门、住建部门要参与村镇规划、土地规划的审查和实施,确保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落实。

(三)明确工作职责。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已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搞好政策衔接,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灾后重建等工作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各镇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将任务分配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在11底初全部完工,竣工率达到100%。对任务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或在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贪污挪用建设资金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四)拓宽筹资渠道。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通过银行信贷、社会捐助、政策减免、邻里互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开展社会互助,动员机关单位、工商企业、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帮助农村困难农户进行危房改造。

(五)加强宣传引导。

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和标语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动员,使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深入人心,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要大力宣传报道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残疾人无障碍改造简报

“地坝硬化后,一点都不硌脚了!”12月14日,家住屏山县书楼镇西村八组困难残疾人王德付感激地告诉笔者。

今年60岁的王德付,先天性失明,在他4岁那年,母亲因分娩弟弟刘明楷而去世,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父亲种务农维持。在10多年前,王德付评定为视力一级残疾。目前,王德付纳入五保户范畴,弟弟刘明楷负责监护。王德付虽已双目失明,但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还是非常熟悉,政府多次动员他搬迁至条件较好聚居点,但王德付总是舍不得自己的老家而婉拒。

“原来的院坝地面没有硬化,稍微下点雨,就成了泥浆浆,围墙用乱石头堆的,去院坝边摘点菜经常摔倒!”王德付回忆时心有余悸,现在好了,到院坝边摘菜再也不会担心摔倒了。同时,在王德付卧室近处量身建起了无障碍卫生间,在院坝与住房之间修筑了梯步和加装了护栏。这些小改造,解决了王德付洗澡、入厕、摘菜等生活小细节寸步离不了监护人的状况。

王德付是屏山县实施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缩影。据了解,今年5月起,该县残联组织11个乡(镇)和167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开展上门服务,准确掌握了残疾人的具体困难和需求,建立“一户一案”精准化档案和项目设计,确保困难重度残疾人在家庭生活中真正无障碍地做家务、洗浴、入厕、出入和与他人沟通,提高其生活质量。截至目前,该县共为9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不同项目改造,投入资金26万元。“下一步,屏山将进一步加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让残疾人家庭最大限度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该县残联负责人梁爽表示。

改造实施方案

“骆驼巷社区整体风貌改造项目”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七里河区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精神,为了进一步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加快少数民族集聚区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结合骆驼巷社区实际情况,制定西湖街道“骆驼巷社区整体风貌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一、骆驼巷社区简介。

骆驼巷社区地处兰州市的南大门,东起硷沟沿排洪沟,西至建工中街铁路过道,南临白洋沟,北接兰新铁路。辖区总面积约0.3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1685户,共4374人。辖区少数民族662户,1968人,占辖区总人数的45%。流动人口853人,其中少数民族652人。几百年来,回族同胞靠骆驼和骡子促进着东西方之间文化和商业的交流,骆驼巷,正是回族同胞在兰州最初的休息、贸易聚集地。近代以来,回族同胞在这里逐渐扎根繁衍,形成了以骆驼巷为中心的小西湖回民聚居区,并发展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饮食和文化特色。如今的骆驼巷,退却了曾经的繁华和喧嚣,低矮的民居让人感到亲切,散发着浓浓的温馨气质,并保存着自己特色的文化生活方式。

二、优势分析。

1、核心地位。骆驼巷作为兰州回民最早的交易区和聚居地,是小西湖回民生活的发源地和中心,文化内涵深厚,民族特色浓郁,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良好的示范意义。

2、文化特色。骆驼巷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良好地保存了回族的建筑特色和生活习俗。亲切的二层小楼十分符合回族同胞的居住习惯,风格突出,便于房屋改造开发。当地居民之间和睦友善,待人热情,生活节奏舒缓自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发展趋势。全国许多省会城市都有著名的小吃街或者特色饮食街,比如西安的回民街、成都的锦里、重庆的瓷器口等等。七里河区乃至兰州市缺少一条以特色饮食为主,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特色街区。回族的饮食和生活是兰州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发展回族特色饮食空间巨大。

4、建筑特点。骆驼巷街区宽度和长度相对合理,具有封闭性和循环性的特点,便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便于留住游客。

三、

基本思路。

在全面分析骆驼巷整体风貌改造项目形势、前景、和街区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打造“三个特色街区”(即:历史传承展示区、民族传统风情体验区、现代文化艺术生活区)来提升和营造民族街区的生活氛围;通过建设“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市级标准化宗教活动场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展示长廊、一个民俗风情商业中心、一个居家养老“夕阳红清真餐厅”、一个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来完善和建全社会服务体系,逐渐将骆驼巷打造成“安居乐业示范街区”和“民族团结示范街区”。

四、实现目标。

通过对于骆驼巷地理位置、建设特色和优劣势的分析,整个升级改造项目可以“安居乐业”作为主题和目标,以切实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以推动经济和旅游发展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居民居住环境、收入水平,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的特长,有效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和创业问题,使辖区各族群众能切身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的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深入挖掘骆驼巷少数民族自身文化资源的前提下,通过街区改造的方式,全面提升骆驼巷的商业和文化价值,成为七里河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推动点,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切实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品质,使骆驼巷逐渐成为兰州旅游文化的一张名片。

骆驼巷整体风貌改造项目总建设面积:131650平方米,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2012年7月份开始施工建设,2013年8月底完成。

第一阶段(2012年7月份至2013年5月底)示范性建设及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阶段。

(一)、示范性建设(2012年7月初—2012年9月中旬)。

1、2012年7月初实施主入口牌坊项目建设施工,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拓宽主入口左侧3-5米,将原有商铺前的水泥台拆除,做好牌坊的地基基础,为立建牌坊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于2012年7月中旬完成主入口牌坊的立建工作。

2、2012年7月初,在进行主入口牌坊建设的同时,对主入口内拟建的“民族历史文化展示长廊”进行建设,该项目选址于骆驼巷主入口左侧,全长500米、高2.5米,总建设面积1250平方米。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墙体基础的清理、墙体加固、加宽、对有特殊要求的部位进行基础处理、加装展示窗、砖雕部位托架的固定、墙体照明、防雨、防老化及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等,所有施工建设工作计划于2012年9月中旬结束。

(二)、“居家养老‘夕阳红’清真餐厅”(2012年7月初—2012年10月中旬)。

“夕阳红”清真餐厅位于骆驼巷居民区内的七里河区西湖街道办事处骆驼巷社区原社区办公楼的一楼,总建设面积50平方米。清真餐厅的主要建设内容有:将一楼房间改造成环境卫生达标的操作间、就餐间、清真餐厅外部、内部装修、上下水设施改造、天然气改造、烟道改造以及添加就餐用的桌、椅、后堂设施、后堂不锈钢操作台、大功率抽油烟机、消毒杀菌柜等。

西湖街道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基地“夕阳红”清真餐厅采取无偿和低偿服务的方式,为空巢老人、五保户老人、孤寡老人提供集中就餐服务、配送餐和家政助老等服务,选聘专职助老员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医疗卫生、精神慰籍和文化娱乐服务。居家养老“夕阳红”清真餐厅的建立,将骆驼巷社区服务大众群体,尤其是少数民族同胞落实到实处,为少数民族群众及当地的居民提供人性化的社会服务。使更多少数民族群众及当地的居民感受到社会给予的温暖。

(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设(2012年8月中旬—2013年5月底)。

1、基础设施提升建设(2012年8月中旬—2012年12月底前)在项目资金到位后,根据先基础后空间的原则,根据整体景观对环境、氛围的要求,在实施路面改造施工的同时,对街巷内所有道路的排水系统、亮化工程进行完善和建设,并于2012年12月底前完成所有施工建设。

2、美化亮化工程(2012年8月初—2012年12月底)在遵循彰显文化底蕴、体现民族特色、不改变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原则下对沿街建筑物及街道视线可及侧立面的墙面、外窗、阳台、屋顶、附属设施等进行统一色调、统一风格的粉饰;对与整体氛围不协调的非永久性建筑及棚、伞式搭建物进行拆除,使整个街区在外观上基本达到统一、和谐、一体的要求,整体美化工程于2013年5月底结束。3、历史传承展示区(2012年9月初—2013年4月)该区主要通过历史再现的形式将伊斯兰教、回族及骆驼巷的由来、发展历史等知识,利用砖雕、石刻、墙画、喷绘等工艺展现在街巷内的墙体上,使居民和外来群众能更直观、更具体的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从而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

4、民族风情体验区(民俗风情商业中心)(2012年9月初—2013年4月)。

在广泛宣传街区建设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动员规划范围内的住户积极参与“民族风情体验区”的建设,通过资产入股、中介出租、自营等方式,将巷道内沿街住户的第一层房屋按照总体规划进行经营项目上的定位,并统一门窗建筑装饰风格,突出体现回族在门窗装饰上的砖雕、挑沿、漏空、圆顶等民族建筑特色,统一规划后的铺面主要以经营清真餐饮、民族手工和民族饰品为主。使少数民族历史的传承不断得到弘扬和发展。

巷子内的空地上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摆置一些特色雕塑,比如拉面、卖甜醅子等等生活场景,使巷子成为回民饮食文化的展示空间。

对巷道内不临街且交通相对便利的民居,通过外迁出租、自营等方式发展“院落经济”,将现有民居进行改造,尽可能的保留少数民族原有的生活环境和设施,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突出体现各少数民族间生活的特色,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展示少数民族同胞居住、生活的场景,为居民和外来群众提供一个感受不同民族生活乐趣和特色的体验空间里面,通过小旅馆、小茶舍、休闲院落等项目向居民和外来群众展示兄弟民族群众围着槐树喝茶聊天的悠闲生活面貌和对生活的热爱。

5、现代文化艺术生活区(2012年9月初—2013年5月)。

通过对社区西面元件厂现有厂房进行外立面美化和设施改造,将现有厂房建设成现代生活气息浓厚的休闲饮食店铺,对元件厂院内的空地进行硬化、亮化、美化,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座椅、健身器材等,使该区成为集休闲饮食、纳凉、休息、聊天为一体的文化广场。

第二阶段(2012年9月初—2013年5月底)重点工程建设阶段。

(一)、“市级标准化宗教活动场所”(2012年9月—2012年12月)。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代表性的建筑,不但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还是穆斯林群体的中心,凡有关穆斯林的宗教生活、经济大事或教育、文化、民事纠纷、婚丧礼仪、欢庆节日等,都离不开清真寺。清真寺在穆斯林心目中具有崇高、神圣的地位,成为伊斯兰文化的象征。穆斯林到清真寺沐浴、礼拜、举行宗教仪式。同时清真寺担负着举办宗教教育、传播宗教常识和学问的使命。每逢主麻日、会礼日,清真寺就成了伊麻目讲经宣教的讲坛。清真寺既是“聚众礼拜”的地方,又是穆斯林排解纠纷、评判曲直的场所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伊斯兰教众逐渐养成了以清真寺为中心,聚合周围村庄、街巷和居民点而形成的散、杂居习惯。

在“西湖街道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中,为方便辖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尊重少数民族习惯,将位于骆驼巷社区老办公楼前50米处的“骆驼巷清真寺”做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纳入整体风貌改造规划内,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对现有寺院大门进行整体规划和改建、在寺院大门内新建一个具有伊斯兰特色的砖雕影壁墙、完善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必要的。

教学。

物资。

(二)、“少数民族培训中心”(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少数民族培训中心”位于西湖街道骆驼巷社区原办公楼2楼。总建设面积:60平方米。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对骆驼巷社区原办公楼2楼基础设施的改造、粉刷墙体及装修、宣传展板、墙体照明彩光灯、多媒体教研设施、学习课程读本、图书资料,电子阅览室等设施。

西湖街道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基地“少数民族培训中心”建成后,将为外来的少数民族群众及当地的居民提供文化教育、就业培训的社会服务。形成民族团结教育培训之家的特色,在社区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使更多外来少数民族务工人员通过培训中心学习及了解的知识成功就业和生活。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睦搭建平台。为组织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及当地群众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就业知识和就业指导提供教育阵地,全面提升社区少数民族培训中心阵地建设环境。(三)、“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中心”(2013年3月中旬—2013年5月)。

“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中心”位于骆驼巷社区西面,元件厂院内,总建设面积:200平方米。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文化体育中心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高标准的塑胶露天灯光球场一处,容纳2张兵乓球桌室内场地一处、室外健身器材区域一处。提升社区少数民族文化体育阵地建设环境。

西湖街道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基地“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是集社区教育、宣传、服务于一体的文化中心,为少数民族群众及当地的居民提供文化体育社会服务。使更多少数民族群众及当地的居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第三阶段(2013年5月—2013年8月)竣工验收阶段所有施工建设结束后,根据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向“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工作上级主管部门提请工程验收,并及时提交项目验收工作所需的项目资料。

六、建设意义。

通过对骆驼巷社区整体风貌改造项目的实施,将促进辖区群众扩大就业、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创业、增加民族自豪感不断拉动辖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居住环境、家庭收入、文化品位等方面也将得到大幅提升。项目整体建成后会有力带动当地和七里河区的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民族团结、互助互爱、环境改善以及安居乐业的示范街区。

具有异域色彩的建筑风格、独特的民族美食、鲜为人知的民族艺术和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发展史都将成为吸引各地群众纷踏而来的亮点,整个街区也会充分向各族同胞展示少数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生活面貌、友善休闲的生活态度,使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共同构筑成一个亲切、温暖、恬静的生活空间的美好!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骆驼巷社区将成为少数民族精神风貌和历史演变的活体博物馆。当人们走入其中,不仅能品尝特色美食,购买工艺产品,更能充分感受到一种惬意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感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魅力,在体验美食背后文化内涵的同时,促进各民族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深化,不断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局面的形成。

残疾人无障碍改造简报

为了让改造更贴心、更实用,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每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中进行走访,确认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确保无障碍改造项目高品质落实。

“如今生活比改造前方便好多了,也容易搞卫生了,我心里感觉很温暖、很满意。”12月22日,家住夏铎铺镇凤桥社区21组的居民谭明武,对完成改造后的厨房灶台和水泥坪赞不绝口。

据了解,今年57岁的谭明武,2014年因高血压中风导致左脚行动不便,造成肢体四级残疾。妻子在10多年前离家出走,再无音讯。如今的谭明武,仅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并且还有正在读高中的女儿需要抚养,生活十分困难。独自一人生活的他,平时还需要自己料理家务,他的生活变得越发艰难。

“以前做饭就是在一个简单搭建的瓷砖台面上,空间小,东西散乱分布,房前的地坪是土坪,下雨天易打滑,也没地方晒稻谷,非常不方便。”谭明武回忆道。

市残联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今年将他家纳入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名单,按照无障碍设施改造要求实地规划,完成个性化定制改造方案,免费对他家厨房和地坪进行改造,并且添置液化气灶等。改造后的厨房增加了收纳空间,东西归置得更为整齐,水泥硬化后的地坪也变得便捷舒适。

类似的改变还发生在夏铎铺镇凤桥社区凤凰片11组的周术文家中。周术文是智力二级残疾,在对其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中,重点改造了卫生间和厨房,按照其平时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安装了组合灶、水塔、浴霸、马桶等无障碍设施。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是改善残疾人居家环境、方便出行、提高自立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人性化无障碍设施进入残疾人家庭,提升了残疾人的居家环境,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利,更有尊严,让“有碍”变“有爱”。

市残联综合服务部部长谢冠军表示,明年市残联在无障碍改造工程方面,将加大力度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更详细、更具人性化的方案,切实解决他们“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等问题,让更多残疾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实施方案

为切实提高视力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全面实施白内障无障碍创建活动和“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计划,进一步推动我区防盲治盲工作,建立健全保健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充分整合社会医疗救助资源,杜绝因白内障而致盲致残的情况发生,经区政府研究,决定自20xx年起,启动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逐步对全区白内障患者实现复明手术全覆盖。根据《xx省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和《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工作标准》的规定,结合xx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区内外医疗技术资源,本着及时、方便的原则,建立白内障复明无障碍自然运行长效机制。通过实施白内障无障碍区的创建,力争做到白内障眼病发生一例手术一例,使贫困白内障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和手术,达到“康复一人、解放一家、影响一片”的社会效果。

全区共有各类残疾人10086人,其中视力残疾1703人,在视力残疾人中患白内障眼病的占相当比例。我区自1999年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以来,共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96例。我区每年新发生白内障患者在50人以上,其中贫困患者占30%左右,由于交通、经济等条件制约,很大一部分患者得不到救治和手术。通过开展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组织领导无障碍。在全区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卫生系统为依托、由残联组织实施的较为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病员筛查无障碍。白内障筛查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每年7月份,由区残联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医疗人员对各乡(镇)开展一次系统性的白内障筛查活动。

(三)白内障防治认识无障碍。卫生部门每年要汇同残联组织开展和普及白内障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防治意识。

(四)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无障碍。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医疗保险和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政策,整合本区康复资源为患者提供就近、便捷、长久可靠的医疗服务,力争95%以上的患者能够得到就近治疗,并实施手术。

(五)患者承受手术费用无障碍。手术实行最高限价,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职工医疗保险、民政救助、残联项目补助等办法,使每名白内障患者都能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手术。(六)白内障服务工作机制运行无障碍。区残联要在全面掌握白内障复明手术对象底子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计划,邀请省、市眼科专家到我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力争做到发现一例送治一例。

成立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一协调和衔接有关工作。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区残联理事长。

xx区卫生局副局长。

成员: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区财政局副局长。

区民政局副局长。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区教育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残联,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从相关单位抽调。

(一)卫生部门职责:负责定点医院的组织管理、设备配备、专业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工作;每年组织有关技术和业务人员汇同残联等部门深入基层对白内障患者开展筛查、宣传普及白内障相关知识、对定点医院进行评估监督;制定并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对参合白内障患者的优惠政策;督促定点手术医院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服务工作,及时处理好并发症等问题,如出现医疗纠纷,按国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处理。

(二)民政部门职责:落实好城乡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困难对象的.白内障患者的大病医疗救助政策。

(三)财政部门职责:负责白内障无障碍创建工作科普宣传、医技培训、病员筛查以及工作运转所需经费的筹措,确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宣传部门职责:组织好白内障无障碍创建工作的宣传活动。组织新闻媒体有计划地对白内障无障碍工作、手术效果、手术患者、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采访,并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及各类刊物上宣传报道。

(五)区残联职责: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病员的筛查和手术对象的组织工作,并配合定点医院,重点做好贫困患者和重点优抚对象复明手术补助资金的预算及管理等日常工作。

采取阶段性和长期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复明活动。一是区残联每年邀请省医疗队来我区实施复明手术;二是依托市定点医院开展长期性的复明活动。

(一)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白内障手术对象,区新农合办按单一病种标准予以报销。

(二)对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白内障患者,属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特困户的,手术费用部分由民政局从医疗救助款中予以解决。(三)区残联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的贫困患者给予一定的营养、生活补助。

(四)国家干部职工和离退休干部手术费用按照干部职工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执行,不再享受手术费用补助。

七、实施步骤。

(一)每年6月—7月中旬为宣传摸底阶段。由各乡(镇)残联、卫生院认真摸清白内障对象底子,登记造册报白内障无障碍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每年9月至10月为集中复明手术阶段。依托定点医院开展复明手术。

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乡20xx年度危房改造工作,根据省、市、区要求,特制定20xx年乡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按照新型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协调推进的要求,为加快推进乡危房改造,加强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建设规划有序、居住安全、乡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一)政府支持、农户自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政府予以政策支持,充分整合可用资源,同时要充分尊重困难农户改造危房的意愿,调动群众自主建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力更生建设家园。

(二)统筹规划、节约用地。摸清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数量,区别轻重缓急,实行统筹规划,分批实施。新建农房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村规划和农房设计要求,尽量安排利用村内空闲用地、闲置宅基地和老宅基地进行建设,做到一户一宅、建新拆旧。

(三)经济适用、确保安全。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农户承受能力,严格控制建房面积和标准,引导和帮助农户建设安全经济、美观适用的房屋。

(四)政策公开、阳光操作。规范操作程序,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方式,实行阳光操作。

(一)目标任务。全面完成130户危房改造计划任务。

(二)改造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优先解决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农村困难家庭的居住安全问题。

(三)补助标准和方式。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资金。危改户具体标准分为:五保户、农村低保户重建房屋均2万元;修缮加固均0.6万元;贫困残疾人家庭、其他困难户重建房屋户均1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4万元。

补助方式按照《省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通过财政涉农补助资金“一卡通”发放到户,实行社会化发放。

1.修缮加固。拟改造农村危房局部危险即属c级危房的应修缮加固,由农户自行修缮加固,自行加固确有困难的,可以提出申请,由村委会帮助协调施工队伍。

2.重建。拟改造农村危房整栋房屋属d级危房的应拆除重建。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自建确有困难的有统建意愿的,乡人民政府要协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

1、细化工作方案。各村委会要根据省实施方案及乡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危房改造方案,落实到农户。

2、加强规划引导。农村危房改造户数比较集中的村庄,必须编制村庄规划,以统筹集合道路、供水、沼气、环保、改厕、土地整理、扶贫开发和农村清洁工程等建设项目,提高农村危房改造水平,促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3、提升改造水平。危房改造要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结合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建筑风格科学地编制农村危房改造设计方案,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抗震等级,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经济的要求。

(二)严格把关审批程序。

1、个人申请。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户,由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出书面申请、申报材料提交村委会。

2、村级初审。村委会负责接受危改户的申请并初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并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到乡人民政府。

3、乡级审核。乡人民政府接到村委会的申报材料后,组织人员上门对房屋状况进行现场勘察。经审核,认为符合条件的,将申报材料汇总后报送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4、区级审批。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在接到乡政府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汇总表后,进行统一复核审批。经审批后,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范围。

1、严格把握改造对象。

各村委会要优先改造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以及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农户房屋,且对一户两宅的只给予改造一幢主住房。在确定改造对象时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程序,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审核、区级审批,同时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的结果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各村委会政府要做好与经批准的危房改造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工作。

2、严格控制危房改造建筑面积和总造价。重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60平方米以内。要引导农户先建40—60平方米的基本安全房,并留有农民富裕后可以扩建的空间。

3、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农村危房改造要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要加强监管,对检查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

农村危房改造要严格执行农户抗震安全基本要求,乡建设管理员要加强农房设计图纸审查,并对施工工地进行逐户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加强工程验收。年度改造任务结束后,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将会同相关部门将及时组织验收,验收情况将作为后续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安排的依据。

(四)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按照有关规定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帐核算,专款专用,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

1.完善农户档案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规范有关信息管理。农户纸质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审核审批、公示、协议等材料。建立健全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确保农户档案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录入系统。录入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改造后的农户住房产权为农户所有,并根据实际做好产权登记。

2.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农村危房改造严格实行月报制度,各村于每月20日以前上报工作进度等情况,8月底前将任务落实情况以工作总结的形式上报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一)排查摸底阶段。各村委会要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对农村危房改造申请户的住房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进行评估,并登记造册,建立台帐。(20xx年6月20日前)。

(二)组织实施阶段。各村委会要摸清新建、修缮加固的危房数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建房对象,确认改造方式。危房鉴定和补助对象确定工作完成后,要迅速组织施工建设,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20xx年x月x日前)。

(三)检查验收阶段。各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后,由乡政府先行组织对新建、修缮加固住房进行初步检查验收。由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新建、修缮加固房屋进行全面检查验收。(20xx年x月x日前)。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政府成立由同志为组长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负责对农村危房改造的领导、监督、指挥和协调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村委会是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明确以分管村镇建设负责人为具体牵头人,建设办工作人员为具体经办人。没有建设办的村委会,要抽调专人经办此项工作。要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倒排工期,确保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三)密切部门配合。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难度大,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搞好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四)加大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此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扶梯无障碍改造简报范文

碍在国内外的及以后发展趋势无化建设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一个具有“无障碍化环境”的城市建设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

“城市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是残障人士、老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

关爱弱势人群,构筑现代化、国际化的新无障碍城市,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氛围,成为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同时“城市无障碍化环境”不但方便了老幼、残障人士等相对弱势人群的生活与出行活动,而且对广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质提高也有重大的意义。

据李教授介绍:在欧美、日韩等一些国家,由于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的较早,各种设施更加完善。

在日本有名为“心之都”的城市街道、有各种完备的无障碍设施,道路与商业设施有清晰明确的指示系统,各道口、电梯不仅设有盲文还有语音提示系统;在日本福冈市的地铁有设计良好的视觉引导系统,无论任何人都能通过图形化的信息,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在香港地铁中也随处可见各种方便乘客使用的无障碍设备,如无障碍卫生间、电梯等。

目前,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已经有不少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如各大商业场所中的卫生间都提供了方便残障人士以及母婴使用的设备;火车站、地铁、飞机场中也设置了方便轮椅的通道和设施;在很多社区内,无障碍坡道已经成为了必备的硬件设施。

但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城市无障碍化建设程度还未达到国际大都市的要求。

在许多大型的公共空间内,如地铁、商场、医院、图书馆、活动中心等,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整体化的、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张院长带领多位博士生和研究生对北京市西城区内的一些医院、公园、小区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无障碍的调研和设计研究工作。

市区作为上海的无障碍示范区一直对无障碍化环境建设非常重视,李教授介绍说,在这次设计研究中,通过与市建委以及专家组的密切配合,在设计研究过程中,运用了3个学科来完善无障碍设计:即用工业设计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用视觉传递设计完善标识引导系统;用环境设计来完善公共空间的分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既有创新意识又蕴涵着人本主义的关爱。

李教授希望通过市区的无障碍建设项目能带动整个上海的无障碍设计,把这些设计经验带到更多的城区项目建设中来。

更广义的无障碍设计针对上海市目前无障碍化建设的现状,李教授提出引进国际先进的无障碍设计理念,把国际上成熟的无障碍建设模式与北京的城市建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