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明祭英烈手抄报(实用5篇)

时间:2023-09-26 01:26:26 作者:JQ文豪 文秘知识 最新清明祭英烈手抄报(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祭英烈手抄报篇一

1、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苏轼《东坡八首·种稻清明前》

2、 今年自是清明晚。便觉芳情较懒。——史达祖《杏花天·软波拖碧蒲芽短》

3、 秋千院落清明近,绝艳能期月黑天。——董嗣杲《梨花》

4、 今岁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溅裙水。——史达祖《蝶恋花·二月东风吹客袂》

5、 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郑谷《旅寓洛南村舍》

6、 春寒未定。是欲近清明,雨斜风横。——朱敦儒《桂枝香·春寒未定》

7、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秦观《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

8、 令人说著苏堤路,花满清明画鼓船。——张镃《崇德道中·破艇争划忽罢喧》

9、 清明寒食人何处,金谷昭阳事不同。——舒岳祥《梨花》

12、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司马光《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13、清明郊外好,朱墨幕中忙。——曾丰《静坐》

14、长安儿女应悬念,过尽清明未到家。——储巏《大城院夜思》

15、清明未到未和柔,过了清明春又休。——杨万里《雨夜独酌》

16、扁舟不及清明约,紫笋朱樱未负君。——贺铸《送毕彦祖先之京师》

17、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苏轼《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

18、闻道清明明日是,江南风土只宜晴。——仇远《寒食雨三首·梨花白白柳条青》

19、山头兰若石楠春,山下清明烟火新。——李郢《清明日题一公禅室》

20、了知空洞元无物,须信清明自有神。——仇远《集虚书院》

21、老厌纷纷嬾入城,长亭小市近清明。——陆游《春感·老厌纷纷嬾入城》

22、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4、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张可久《越调·寨儿令》

25、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陆游《春日·春来日日困春酲》

清明祭英烈手抄报篇二

(一)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二)

八声甘州

【宋】罗椅

甚匆匆岁月,又人家、插柳记清明。

正南北高峰,山传笑响,水泛箫声。

吹散楼台烟雨,莺语碎春晴。

何地无芳草,惟此青青。

谁管孤山山下,任种梅竹冷,荐菊泉清。

看人情如此,沉醉不须醒。

问何时、樊川归去,叹故乡、七十五长亭。

君知否,洞云溪竹,笑我飘零。

(三)

百字谣/念奴娇

【宋】张倅

榆烟新起,正清明节过,翠蓂九叶。

欣会谪仙初度日,凤穴产真鸑鷟。

心肠琅琅,文章锦绣,看镜期勋业。暂居马帐,后知有赖先觉。

可想大器晚成,功名有志,未逊苏秦学。

奈不在身先在子,果向秋风抟鹗。

诗酒琴棋,风花雪月,养浩全真乐。

寿觞五福,太公须遇文猎。

清明祭英烈手抄报篇三

连续两天阴沉沉的,大风不停地刮着。天气使我们的心情变得更沉重。我们一行去扫墓了。

每个人都来到了山脚下,太多的厨师慢慢地把他想用的东西搬上了山。这座山很陡,一路上,耳边不时传来鸟儿玩耍的叫声,每个人的心情都更加沉重,每个人都来到了妻子的坟前,叔叔清除了坟上的杂草,然后打开了颜料盒。我和三舅妈拿着毛笔,一个接一个地仔细地描着丢失的单词。当我们在画人物的时候,小祖母拿起蜡烛点燃了它,但是它根本不能被点燃。最后,小祖父捂住手,点燃了蜡烛。然后,大姨妈把她最喜欢的零食和水果一个接一个地放在桌子上。我们完成了对人物的追踪,在地板上铺上垫子,然后依次鞠躬。在我妻子的墓前,我和她交换了想法,心里喃喃自语。夫人,我今天来看你。请保佑我们的健康。祝福我取得越来越好的学业成绩。就在我们鞠躬的时候,已经是0点多了,还下着小雨,这似乎是云姐姐伤心的眼泪。每个人的心都很酸。

下山时,我看着妻子的坟墓,听到耳边有一首诗:清明节那天雨下得很大,路上的行人都快死了。请问,餐馆在哪里?牧童指着兴化村。

清明祭英烈手抄报篇四

2、 寒食寒未归,清明清晓时。——赵蕃《呈亦韩》

3、 乱山深处过清明。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苏轼《南歌子·和前韵》

4、 已过清明谷雨天,燕忙莺懒蝶蜂翾。——游九言《暮春》

5、 今朝天气清明好,江上乱花无数开。——杨维桢《漫兴七首》

6、 微风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冯延巳《采桑子·小庭雨过春将尽》

8、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9、 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苏轼《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

10、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李峤《清明日龙门游泛》

11、趁得清明几日闲,不禁连雨作春寒。——刘克庄《寒》

12、思归未得恨深年,时节清明最可怜。——晁说之《闻四明人不喜秋千因作》

13、杨柳垂村麴尘色,殊乡时节近清明。——张嵲《劝农六首·皇恩力本劝农耕》

15、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孙逖《和登会稽山》

16、寒食清明却过了,故乡风物祗依然。——戴表元《寒食》

17、荼蘼芍药几何日,寒食清明又一春。——方岳《上冢·一杯麦饭洒悲辛》

18、景物偏堪,车马游人览,赏清明三月三。——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19、客路逢寒食,清明未到家。——曹勋《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二》

22、清明节日颁新火,蜡炬星飞下九天。 ——和凝《宫词百首》

24、天遣清明作小寒,人从赤壁上青山。——项安世《夹得胡仲芳诗次韵》

25、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朱淑真《浣溪沙·清明》

26、莫惜金钱买玉英,担头春老过清明。——黄庭坚《次韵景珍酴醾》

27、踏青寒食追游骑,赐火清明忝侍臣。——欧阳修《和较艺将毕》

28、清明初过酒阑珊,折得奇葩晚更妍。——苏轼《座上赋戴花得天字》

30、候过清明节,人忙谷雨天。——宋湘《家园杂忆四十韵》

清明祭英烈手抄报篇五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民间也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踏青节等等。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所以古人们常在清明踏青,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活动。

1、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2、折柳赠别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感觉。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随处存活,这些都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之情。

3、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由来已久,历史相对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免某些方面的忌讳,才改为秋千。最早的秋千一般都是以树枝为架,然后再拴上彩带。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秋千。荡秋千的习俗传承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不仅能锻炼身体,也可以借此锻炼自己的勇气。

4、拔河

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是在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5、蹴鞠

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于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是用皮革做成,里面用羽毛填充。蹴鞠运动是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到了唐宋,蹴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成为一种大型活动,在宫廷内,经常有数百人参加。《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一位蹴鞠高手,正因为他球技高超,才深得宋徽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

6、踏青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7、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后涂上各种颜色,称为“五彩蛋”,他们把这些五彩蛋投到河水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们就争先抢捞,认为吃了以后,就可以孕育生子。

后来人们在清明节时期吃鸡蛋,象征一家团圆,也有民间传说清明节吃了鸡蛋,一整年身体都会好,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一种节日食品。

8、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