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整数加减整数教学反思(优秀7篇)

时间:2023-09-24 19:27:35 作者:翰墨 活动总结 2023年整数加减整数教学反思(优秀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整数加减整数教学反思篇一

是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初步走上轨道,但最近却发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没有以前高了,或许是自己少了学生刚入学时那份呵护学生积极性的举措,比如发言积极的奖励贴画,带着热情洋溢的笑脸给学生上课,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在本节课中,我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加上课件的引用实际效果好一些。

师:新学期来到了,爸爸妈妈一定给我们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学习用品。你们看,青青的妈妈也给青青准备了很多铅笔呢!(出示)

师:一共有多少支呢?

生:10支。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象这样满10支我们可以怎么样呢?

生:满十支可以捆成一捆。

师:那这一捆就是几支呢?

生:一捆就是10支。

师:我们就说1个十是10。(贴出:一个十是10)

师:再加一捆呢?

生:20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因为2个十是20。(师相应贴出“2个十是20”)

认识整十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从1数到20,并且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2捆表示2个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这也是本节课的生长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本节课始,我通过创设新学期爸爸妈妈给小朋友准备铅笔这一生活经验,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十”的概念。

课中我虽然注重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又因害怕学生一旦动手课堂纪律差而放弃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数小棒,包括准备小棒,这些想法还是不对的,可不能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整数加减整数教学反思篇二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10,2个十是20,这节认识整十数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整十数已经有接触,并有一些零碎的、不系统的认识,我认为这就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在对“十”和“二十”略作复习后,可以直接给出3捆小棒,让学生说说3捆小棒是多少根,是怎么知道的?而无须每10根捆一次,一直捆到10捆。那样不仅没有对理解3个十起多大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时间。所以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切入点”,有效地进行教学。

每设计一个教学环节都到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且环与环之间要有连接点,并呈现逐步提升要求的趋势。我设计的三个操作活动即从老师拿出3捆小棒、6捆小棒让学生认识3个十是30、6个十是60,到自己拿出随意几捆说出几个十是几十,再到10根10根数到100,逐步提升要求。学生在认识“几个十是几十”的同时对整十数的意义有了清晰的感知,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教材面向广大学生,为教师提供教学蓝本,教师应该钻研教材,知道每节课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什么。但是针对各地区、各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的不同,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不一定都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可以适当重组教材便于本班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像这节课在认识整十数后,我就安排了认识整十数的练习,而后再通过计数器来认识数位和学习写数。这样学生对整十数的理解会有更深的认识。多角度、多方位地去钻研教材,合理重组教材,目的只有一个:更利于学生的学。

整数加减整数教学反思篇三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从1数到20,并且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2个十是20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上课前,我为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100根小棒,并且10根10根地捆好。

上课时,我让学生猜一猜我手中小棒的根数,通过验证结果是10根,追问:“小棒满10根就怎样?”既然学生体验了“猜测-验证”的学习过程同时唤起学生满10根捆1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回忆。然后再出示3捆小棒和6捆小棒,让学生说说是几十根,是几个十,再反过来问:“50根小棒要拿几捆,90根要拿几捆?”帮助学生建立起整十数的表象,看到几捆小棒就知道是几十根,听到几十根就能摆出几捆小棒。接着让学生点着成捆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数,从十数到一百,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整十数的顺序,然后我把这十捆小棒捆成一个大捆,引导学生概括出“10个十是一百”。

上完这节课,让我觉得开心:本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木棒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认真让我也触动;重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如通过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活动,从感官上让学生认识整十数。学生的进步让我感受孩子们的灵动;培养学生的数感。最后设计的猜数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体验了猜数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学生的兴奋让我也激动。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到位,在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时,在大家点出方法后,有极个别学生在圈完第一个圈后不知何从下手,这时教师指点学困生做得不够到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整数加减整数教学反思篇四

《整式的加减》是七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在上这一单元之前,我们就心有余悸,也是同样的教材,在去年我教这个单元时,学生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至始至终是似懂非懂,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说是只是表面上的懂了,可实际上他们是只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遇到有难度的,就变成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我们就一直在想怎样上好这个单元的课程。

一、万事开头难!在上第一课时时,我们就注重落实,真正让学生把知识落到是实处,第一课时的知识不是很难,我们在引入新课后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首先学会列出简单代数式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通过看书理解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并能举出一些单项式的例子,并且说出其系数和系数。交给学生判断的方法,在学生都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我把一些注意事项交代清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从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知识,学会了判断单项式的能力。

二、多项式的教学中,我们着重让学生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次数,以及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的系数,尤其是系数是负数的时候,让学生注意区分。

三、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同类项的概念,我们首先让学生把很多的单项式进行区分,让学生把这些单项式进行分类,并观察其特点,找出其相同点:含有相同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我告诉学生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同类项的例子,再让学生对一些项进行区分,明确几个项要成为同类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不仅要所含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必须相同,所以在举同类项的例子的时候,只要让学生把系数改变,字母部分不变就可以了,这样通过学生的体验,很快的明白了同类项的意义并且能够准确地举出同类项的例子。再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来解释等式得来的原因,并计算出来结果,让学生明白把几个单项式合并成为一项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并同类项,并由此得到合并的方法,只是把系数相加而字母部分不变。再次,通过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明白合并同类项只是把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对于系数是负数的也一样,所以就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有理数的加减法一样了。

通过我们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把握的非常好,所以这个单元的知识我觉得学生理解掌握的比较好,但是我们班的学生非常好动,而且非常马虎,系数是负数时,往往容易把“-”号漏掉,虽然已经强调了很多遍,但是个别的学生还是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其次就是学生的有理数加法的知识遗忘比较快,不过关,所以这样的错误也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多思考这样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力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教学落到实处!

整数加减整数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整数加减整数教学反思篇六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从内容上看,加减法计算从20以内已经开始拓展到100以内。其中主要的变化就是十位上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在已经认识了整十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整十数相加减,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这一多位数加,减计算的基本法则,从而为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数相加减打下基础。

在教学时,我首先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挑了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然后复习数的组成,带领学生认识像50,20这样个位上的是0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叫做整十数。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情境题中40+30=?,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40+30=70.那么,学生是怎么想的呢?我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的基础思路是这样的:(1)因为4+3=7,所以40+30=70。(2)因为70可以分成40和30。反而是书本上的4个十加上3个十是7个十,是70,这种想法学生并不喜欢,也很少有人能够想到。于是我借助于黑板上的示范摆小棒:明确地说:老师想借助小棒算一算,然后把这一过程表达出来。虽然学生能算,但是我觉得为什么等于70这个算理是一定要让学生清楚的。

练习完成得很顺利。在练习中,还是努力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吧。

整数加减整数教学反思篇七

课堂教学组织得好不好关系到这一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很明显,组织得好,效果则好,反之则差也。如何驾驭课堂呢?如何在课堂教学是游刃有余呢?我想到的第一点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时应专心听讲,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发言时声音要响亮等等。第二点是老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强。上课时,老师就应该多多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有就是要合理设计一些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激情饱满,但是学生激情不够,积极性不够高,说明引导做的还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持久注意力的培养,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一节课中思维能充分的动起来,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计算课如何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在教学这一课时时,也就是当讲到10+20=30时,你是怎样算的?当学生讲不明理时,该如何引导呢?听了好几位“前辈”的指导,让我有所悟。也就是当学生讲不出来时,千万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一是可以利用情境图来说明理。二是可以借助小棒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不要老是想着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来教学,应重视课堂的生成资源,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

在巩固练习中,同样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但是不敢表达或是表达不清楚。这就说明了这节课教师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学生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

三、细节问题

1.在教学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表述不清时,出现了教师抢话的现象,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不应过分着急。

2.本节课教学的速度还是有些慢,密度小,在练习中应该完全放开学生,让学生自由练,自己游戏,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声音应该在柔和些,语速在慢些,评价性的语言应该在丰富些。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我会多加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这些问题,积累经验,努力加以改正,争取做好每个细节,使我的'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