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汉语言文学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02:01:06 作者:影墨 毕业论文 专科汉语言文学论文(大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专科汉语言文学论文篇一

简历模板

汉语言文学专科个人简历模板

个人简历模板

姓名:

大学生

性别: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78年6月15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身高:

170cm

体重:

60kg

户籍:

广东湛江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

湛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历:

专科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

十年以上

职称:

其他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职

职位类别:

行政/后勤-后勤

职位名称:

行政人员;文员;

工作地区:

湛江市;

待遇要求:

可面议;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计算机能力:

综合技能: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1994年9月-7月

湛江市第十八职业高级中学

高中

1月-207月

自学参加成人高考

专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4月-8月

深圳市好利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助理电子商务师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海南寒轩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2月-2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粮油、化妆品、烟酒)

担任职位:

文员

工作描述:

负责公司行政文件的打印及文件资料的报送;档案管理。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

湛江海帆大厦拍卖行第三部

时间范围:

205月-203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装潢

担任职位:

文员、图书档案/情报管理

工作描述:

负责文件打印及文件资料的报送、联系业务等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

深圳市好利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年4月-2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

担任职位:

行政管理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

湛江市兴健药业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203月-4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医疗、保健、卫生服务

担任职位:

文员、财务开票、统计

工作描述:

熟练运用电脑软件对药品购进入帐,药品销售出货开票,药品购进、销售资料查询,厂家销售流向打印;财务部份进销存报表,个人成本表,月销售数总表,销售成本表。

(本文由()大学生提供)

离职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

本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秉承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特别是管理方面工作更加要求自己做到精雕细刻、有条不紊。为卓有成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随时随地虚心学习,坚信努力挑战自己,必定有更好的成绩。求职之途,百舸争流。但我坚信,在一个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集体中,在仁爱的'领导的润泽和提携下,出谙世事的学子定能兵可成将,大可成林。踏踏实实做人,知识和汗水是我对您善视的回报。我不敢断言我是最好的,但请相信,我定将是最努力的!

发展方向:

其他要求:

联系方式

专科汉语言文学论文篇二

就汉语言文学的本质特点看,其更多是一种人文理念和思维精神的传递与表达,尤其是其中包含了丰富而完善的文化元素,所以在文化传递和精神诠释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有着重要价值。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整个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其更多是一种素养上的教育和精神上的引导,所以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相对较差,因此,在当前该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从而提升该专业建设的理想效果。

1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问题、不足

客观地看,目前所实施的汉语言专业教学活动中,其中过多关注的是理论内容的传递与交流,所以整体教学缺乏文化内涵和思维理念的充分诠释,因此,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机制的完善性和目标性看,理性认知该专业建设的问题及不足,就至关重要。在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其问题不足可以集中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该专业的名称过大、较空,所以无论是招生活动的开展,还是具体的学生就业活动,都存在较大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尤其是我国有着几千年文化和汉语应用,所以,该专业中包含了诸多内容元素,因此,这就加大了该专业建设活动的系统化实施。其次,虽然多数学校都开设了这一专业,但是存在相应盲目性,尤其是专业定位也不成熟,加上特色理念相对不足,从而限制了该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事实上,高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机制,从而使得整个专业与学生教育,乃至市场应用形成有效匹配,但是我们看到,目前多数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较大盲目性。所以,这就限制了该专业的持续性建设。最后,在当前该专业建设过程中,其中所使用的内容则偏向理论建设,整体缺乏应用性。当然,这客观上看,也是汉语言文学的本质特性所具体决定的。与其他实用性专业所完全不同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包含和涉及的内容,更多是一种基础人文素养培养和文化传递的专业,所以,缺乏必要的实践和应用色彩,就影响了该专业的科学建设。

2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分析

2.1茶文化体系是大众生活习惯的集中展现

茶本身只是一种生活元素,后来也是一种生活习惯,但是,真正使其实现价值力的则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属性。从茶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精神理念,都是在实践中所形成的,正是不断实践创新,才造就了极具竞争价值和优势的文化机制,就茶文化来说,其由大众创造,因此大众属性也发展成为认知茶文化的前提所在。

2.2茶文化体系与汉语言文学发展之间有着重要关联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精髓与核心,我们在整个茶文化机制中,所能感受和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体系,更重要的是其中也彰显了浓厚的文学特色。从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的关联性看,其中有着深层次融合体系,尤其是在我国,有颇多与茶和茶文化相关的文学著作,因此,在当前我们具体认知汉语言文学的内涵和表现状况时,不仅可以从中看到诸多优秀的文化描述和语言应用,此时,也可以借助经典的茶文学作品来品读其中所包含的精神理念和文化素材。就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影响力看,我国的茶文化是由文人所创造和传播的,所以茶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着根本性影响。

3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全新诉求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与教学活动来说,其关键任务是通过构建完善的教学思维,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形成作为基本的语文技能,同时也可以形成积极、良好的文化素养。尤其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基础的传统文化内涵有着重要诉求,因此,在当前该专业教学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需要结合专业特点,构建完善而系统化的教学计划,并且细化专业教学活动中所承载的具体内容,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应用诉求,从而具体构建完整的语言实践与应用机制。尤其是要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机制,特别是选择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理解和感知的兴趣元素,进而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该专业将教学与学习之中。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诉求来说,其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语言习惯这一前提,通过文化内涵的充分融入,从而满足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层次化诉求。事实上,语言是文化的外在传递,其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交流习惯,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恰恰是文化推动的结果,所以语言的交流与应用,都需要从客观的文化视角出发。从一种机械、客观的语言交流机制出发,学生在具体参与过程中,很难有效感知其中所诠释的文化内涵和语言思维,因此,在教学体系日益成熟的今天,其对学生自身的参与要求日益增加,在该专业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优化教学机制,也需要从文化思维出发,通过诠释合理的文化观,从而实现最佳教学。

4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茶文化应用机制

4.1立足文化诉求———构建极具人文气息的专业机制

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来说,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多样,可以说,其中所具体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思维,更重要的是融入和表达了客观、具体的文化环境,甚至是应用氛围所形成的文化理念。无论该专业如何完善与建设,其本质目的未曾变化,文化传递与交流是该专业的基础所在。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看,其不仅有着丰富完善的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其对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诉求,同时也能够为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4.2增强实用特性———构建与社会需要相匹配的专业体系

从当前该专业建设的问题看,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必要的实用性内涵,尤其是其应用性不强,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和影响该专业的重要问题,因此,从增强使用特性内涵出发,通过丰富该专业的实用特性,从而提升其专业建设的完善度。在这一过程中,其需要:其一,优化专业内具体的知识结构,处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外,也要积结合文化发展进度,及时丰富补充教学素材。其二,要注重及时根据时代特征,运用新技术和媒介来进行专业建设,在提升和教学效率的同时,优化教学传播。其三,必须注重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内容诉求进行完善,尤其是丰富培养学生阅读、写作技能,以及语言表达技能,从而让学生自身能够适应社会诉求。

4.3彰显创新色彩———构建与时代同步的专业教学机制

创新是优化教学机构,完善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当前该专业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时,必须充分注重创新教学机制。首先,要注重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专业局限性。客观地看,尽管该专业是以汉语言文学知识传播与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但是传统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实践色彩,这实际上也与社会诉求之间存在较大不足。其次,在该专业教学中,必须充分注重激发和提升学生自身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尤其是在以文化精神诠释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专业的培养技能。最后,应该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综合趋势,补充教学内容,通过塑造创新性专业发展机制,从而满足该专业的理想建设。

5结语

在当前高校教学体系日益成熟背景下,各个专业也实现了丰富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也成为整个高等教学机制发展完善的实质性表现。但是在该专业建设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其中潜在诸多问题及不足,因此,我们也理性认知该课程的建设诉求的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理念和机制思维,从而实现该专业建设的整体诉求。

专科汉语言文学论文篇三

摘要:针对当前社会对于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强烈要求,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应该以应用性教学为出发点,立足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对教学工作展开探讨。一是立足于专业知识的强化,构建扎实的学科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二是通过稳固的基础知识,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框架,同时开展深入浅出的教学创新工作,提高学生对于学科间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着眼于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创建和谐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学科复合;专业知识;应用性教学

1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但随着就业环境的日渐复杂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这就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必须进行一场教学革命,在建立好学生的道德体系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辨证的说,我们也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2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其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运用,所以知识的传授要先行,知识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讲授。在学习过程中,先学枯燥、抽象的理论,然后开展具体的实践,对实践的'理论思考在前,作为思考对象的实践在后,这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迫切。传统学科中心化的专业结构设置,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系列体系化的理论和知识谱系,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讲授,且讲授的知识也就作为考试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培养能坐而论道,不能起而行之的人才。这些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就业。

3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新方法

3.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同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3.2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

强化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的教育方法

3.3.1汉语言文学教育不能“纸上谈兵”各大中院校都在提倡“应用性人才教育”,但是基本都是“纸上谈兵”,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教育方式的陈旧问题。高校教师的教育思维不应该只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层面,更多的是应该思考如何通过好的方式,推陈出新,将汉语言文学推向一个社会适用层面,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专业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衍生物,比如,文秘,广告,媒体,传播,文化产业管理等等,既然汉语言文学可以衍生其他学科,就说明它有深入浅出的能力。

3.3.2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教学相长”高校教师应该着力于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精深融入新的时代语言,积极的开创新的教学格局,广泛的争取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建议和从业标准的要求,让汉语言文学教学成为学生的兴趣学科,而不是负担教学。

建立一个良好的汉语言创新氛围,并将这样的氛围深入到各个学科的探讨上,给学生更多的想像空间和选择余地,在理论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帮助和就业指导。同时,教师也应该教学相长,将自己置身于社会的大环境中,善于发现课程中的问题,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与学生深入交流,可以借助时下的网络媒体,建立师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表达心声,而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总结心得体会,更好的开展工作。

3.3.3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

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验证知识,重演知识产生的过程,还可以生成建构新的知识。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认识这一规律的重要意义在于必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起来。既动脑、又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静听、静观。这是涉及教学观念变革的一项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

高校对于学生的实践学习应该充分借助社会的力量,在当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必须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高校通过对大学生从业志向的建议要做到有的放矢,对毕业实习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审核也应本着学生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出发,高校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都应该与接收大学生实习的企业和单位交流沟通和反馈。汉语言文学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多的是要通过学校的意识教育和行为教育激发学生对于自身和专业的认识,只有学生真正发现了汉语言文学的应用价值,才能定位好自己,不走弯路。

4汉语言文学应用性

教学的前景展望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本科院校或普通大学学科体系中不可回避的专业。它是承载与传播中华文明的核心专业,是国家或民族的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主流专业,是其他众多学科的工具性专业,也是提升全民人文素质的核心专业。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对与汉语言发展的热爱和需求,汉语言的教学工作也会随着时代的洪流不断的向前迈进,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工作只要不脱离理论基石和实践活动,配合教育单位的创新意识和体系改革,借助社会的力量以及党和政府科学的指导方针,一定能一步一个台阶的走下去。

虽然当今国内大中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有很多弊病,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汉语言发展的新春天,多数的院校都在寻求积极稳妥的教学改革方式,以促进中文教育的优化工作,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以理论为指导,实践为手段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变革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朱蕾.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4.

[2]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6.

[3]梁琳.汉语言文学专业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xx,11.

专科汉语言文学论文篇四

摘要: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凝结了我国数千年的文化成果,研究这门课程不但对于继承我国的优秀民族文明结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指导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应当如何与之有效的融合,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呢?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信息化有效融合

信息化是如今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信息化的应用。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只有这两者的有效整合才能促使汉语言文学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结合的价值、现状、对策几个角度来论述,期待能够为类似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一、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融合的价值分析

1.顺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例如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面来看[1],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只是教授学生如何听课,往往会让我们觉得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十分无聊、枯燥,而如果将信息化技术引入课堂,使之与汉语言文学有效的整合起来,就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社会需求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2.有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应用十分广泛,与各个领域都有关联,那么就提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十分广泛[2]。而为了找到合适的岗位,我们必须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掌握现代信息化科技,并利用其与我们的'知识相结合,逐渐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更进一步的学习或者工作奠定良好的条件。

3.有利于提高我国教育教学界的整体水平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开拓人们的精神世界,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3]。汉语言文学中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是我国数千年文明的结晶,如果能够实现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融合,对于促进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在“人心浮躁”的当下,让人们沉淀和内敛起来。

二、现状

1.对这两者融合的重视度不足

虽然我国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结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是,由于从本质上来讲,大部分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和信息化的重视度不足,使得这两者得不到有效的融合,且发展进程缓慢。

例如,通过调研笔者发现,仍然有部分高校没有实现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基地建设的目标,其原因在于缺乏资金,究其根本,在于对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融合重视度不足,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2.汉语言文学发展背离社会,实际应用不足

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就在于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4]。那么,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应当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如果想要实现这个最终目标,就应当“动态的”完善教育过程,就汉语言文学学科来说,应当注重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然而,国内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尤其是汉语言文学实际应用不足,不符合信息化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有效融合的对策

1.完善教育体系

当今社会需求的是综合型人才,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一定的信息化科技能力。这就为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的要求是新的挑战,但无疑也是新的机遇,如果高校能够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信息化有效的整合起来,充分重视这两者的融合,将不仅仅能够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就業率,对于学生将来将知识学以致用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2.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以“就业”为方针指导汉语言文学,只有这种方式的教学,才能够帮助学生未来找到适合的岗位。而这些工作还得要从最基本的元素入手,即汉语言文学的听说读写,首先,听和读是语言信息的输入和沉淀,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在这两个方面,可以在课堂上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我们自己可以利用闲暇的时间听一听新闻等。其次,读和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和应用,随着全新的阅读和检索方式的出现,我们应当掌握信息化时代的新方法,而学校也应当重视这些方法的传授,进而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3.强化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管理

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总的来说“重理论、轻实践”,这似乎是所有学科教学的“诟病”,为了实现汉语言文学和信息化的融合,需要改善这一局面,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更加的“柔性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注重“体验式”、“实践式”教学,重视个性化发展,通过这种“留白”艺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效、信息、自主化发展创造条件。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古老学科”,我们学习这门学科可以了解自己的历史、研究自己的文化,进而指导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与现代社会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的应用略显苍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和东.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研究[j].小作家选刊,20xx(4).

[2]李娜.阐述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下的经典汉语言文学的阅读与感悟[j].时代报告:学术版,20xx(2).

[3]陈长.浅析《飞鸟集》译本差异流变现象及成因[j].中国信息化,20xx(6).

[4]余健.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性[j].南风,20xx(11).

作者简介:张钰洁,女,(20xx.6-),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人,高中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方向。

专科汉语言文学论文篇五

摘要:在教育部所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中,审美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学生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学生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在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向来是我国优良的教育传统之一。早在古代,贵族阶层便重视采用礼、乐、射、御、书、数,来对他们的后代进行审美教育。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审美教育一直没有被各级学校所重视。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所以审美教育也就自然而然被摆上了台面。实施审美教育的一个途径,就是在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加强审美方面的教育,通过汉语言文学教学这个载体,启迪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懂得审美、有品味的人。

一、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加强审美方面的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普及,作为素质培养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教育,也越来越为教育界所重视。我们认为,在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有: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大环境下,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学子,常常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头脑里流露出一些并不正确的审美观,从而也左右了他们的日常行为。比如一些学生把衣着暴露当成“美”,一些学生把怪异的发型当成“美”,一些学生把那些庸俗肤浅的歌曲当成“美”,等。通过对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培养,才能让他们有良好的审美品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2、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本质上就是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母语文化教育,促使每一个中国学生都能有效地熟悉汉语言,并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汉语言基础学科知识[1]。许多高职学生有一个误区,就在于认为读高职仅仅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就可以了。导致了他们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结构出现匮乏。有的学生甚至连古代的文学名家都答不上来。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焉有不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之理?通过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美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包罗万象的学科。学习汉语言文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通过对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2]。我们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案有:1、图文并茂发掘课文中的美感在语言文字中发现“美”,本质上是一种通感。文字是一种抽象化的记载。教师要把这种对美的发掘分享给学生,就要化抽象为形象,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把语言文字中的美,用美丽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心灵能与画面产生共鸣。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首先将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制作成ppt,并播放歌曲《荷塘月色》,然后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面对着ppt感受课文中的美。甚至可以让学生放下课本,走上讲台来以自己的语言来描述ppt所播放的风景,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看看自己的描述,跟作者的描述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再引导他们思考:哪里是作者的写作亮点之所在?哪里是作者寄情于景的抒怀?2、引导学生不仅要发现自然界的美更要发现内心的美“美”这个词是多角度的,不仅仅是涵盖自然界的一切美景,同时还是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体现。一个内心里唯美的`人,才能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美,才能具备正确的审美情趣,才能在生活中处处让他人也能够感受到美,分享到美。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的美,而且还要启迪他们发现内心世界的“美”。比如,在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就要启发学生发掘文中主人公的心灵美。让学生明白,正是母亲用自己内心的唯美一面打动了作者,才使作者在母爱的感召下,走出了身体残疾的阴影,获得了新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他们自发地去发现课文中的“美”。

三、结束语

在我国,一向有着重视和践行审美教育的传统。比如,古代的贵族阶层便重视采用礼、乐、射、御、书、数,来对他们的后代进行审美教育。同时,中国的语言文化源远流长,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去了解,去传承。在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课程中加强审美教育,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另一方面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主动去了解,学习和传承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