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反馈(汇总9篇)

时间:2023-09-24 03:29:53 作者:笔舞 活动总结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反馈(汇总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反馈篇一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为了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并感知已经学过的以及要学的数学知识,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真实的自我,同时在课堂上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利用“小红花”等贴纸图案来肯定他们的努力与成果;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上课一开始引入时我先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结果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在翻书时速度特别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学生甚至都不知往前还是往后。然而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一下子增快了翻书的速度。通过出示直尺图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又如“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时,我没有及时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只是在教学中,我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11-20的组成,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小棒的根数感到无奈与困惑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无限的.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有20根小棒。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学生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把数或数的组成编成儿歌(含有数字意义的动作及语言)等活动,让学生熟练的数11-20各数。这些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透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去感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似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还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完以后,我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加强并提高学生的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活动。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反馈篇二

面对《师说》这样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老课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较传统,没有深入开掘其蕴含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有位同学在写《师说》读后感时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小学而大遗”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小孩让他学习,大人反倒不学习”,这样,上下文的意思就贯通了。姑且不论他的理解正确与否,单就这种深入思考,独抒己见的钻研精神而言,是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的,老师应让学生进行探讨。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反馈篇三

在学习《在山的那边》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从而领会诗歌的深刻内涵之后,要求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战胜遇到的各种困难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我欣慰,但也引起了我的深思:语文教师如何从知识和情感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

适时点拨,恰当指导,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位同学叙述了她当班干部时遇到的困难。她是这样说的:“我五年级时当上了班干部,可我的同学们故意为难我,不听我的安排,另外担任班干部还耽误我的学习时间,我好苦恼!后来我终于被评上了优秀干部,我战胜了我自己!”听了她的发言,我对同学们说:“她谈了她所遇到的困难,我们为她战胜困难而高兴,但是,你们从她的发言中听出了什么问题吗?”同学面面相觑,都说不上来。我说:“你们知道她是如何战胜困难的吗?”我这样一提醒,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摇头说不知道。我因势利导,提到了表情达意时要突出重点(如何战胜困难)这一问题。这样的点拨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都有很大的好处。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以及健全的人格。

一位女同学谈起了父母的离异。她哭着说:“听到爸爸和妈妈要离婚的消息,我的头懵了,我恨他们不顾我的感受,当时甚至有了死的念头。于是我放弃了学习,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了。后来一位朋友要我把对父母的恨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我听进去了,发奋学习,把落下的功课赶了上来。我终于战胜了自己!直到现在我还是那样恨我的父母。”许多同学流下了眼泪,在我的心里也引起不小的震动,我说:“你能从爸爸妈妈离异的阴影中走出来,很好!但是你要相信:爸爸和妈妈分开了,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决不是因为你的原因,他们还是会像从前那样爱你,所以你不应该恨父母,要学会理解父母,他们也有他们的苦衷。”她似乎听进去了一些,考虑到课堂时间关系,我对她说:“我们以后单独谈,好吗?”后来我找她谈了几次,她已经试着理解父母,也逐渐消除了对父母的'仇恨。我认为这样的思想工作很有必要,能让她有一种健康的心态面临所遇到的各类困难。

因势利导,适时鼓励,引导学生学会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培养坚强的性格。

一位同学含泪讲述了她妈妈的病情。她说:“我的妈妈是一位严重的肾病患者,自从她生病后,我伤心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整天想着妈妈的病,没有心思学习了。但是,我很快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要努力学习,用好成绩来安慰病重的妈妈。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我的成绩提高了,妈妈十分高兴!”我当场鼓励她继续振作,用好成绩给妈妈以信心。看得出,她的眼里有了自信与坚强。

这节课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学生的发言还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用心聆听、感知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关注、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面临的问题,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有责任教会学生如何生活。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反馈篇四

在本次我校举行的公开教学活动中,我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三课时的内容《平移》。

这节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知平移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的图形。

1.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模式,凸显了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找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或找出错误之所在及出错的原因,最后小结出正确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

整节课以让学生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开始,以生活中“历史建筑平移”的事例结束,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题研究主题“学生核心素养构成之基础——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提升研究”体现在整节课的每个环节。

学生在独立完成每个学习任务前都认真读题,审清题意,从而把握关键信息,为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打下了基础。

4.注重知识点的衔接,为后续学习的知识做了铺垫。

在“拓展延伸”环节的第4题,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中的一部分(三角形)通过平移使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正方形。为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伏笔。

5.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这一课程理念。如:1.课件中的动画,形象地展示了平移的过程。2.用实物展台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路和方法。

1.对学生的评价次数少,评价语言贫乏。

2.老师表情不丰富,激情不够,因此课堂气氛不活跃。

总之,以后还要加大学习力度,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学习型的、与时俱进的人民教师。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反馈篇五

高效课堂是需要老师不断努力去实现的,经常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必不可少!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积极参与二五五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已有半年有余了,因为没有名师名家的指导,推行过程中有很多困惑,但也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和体验,在这里我把它弹出来,与同行们共勉。

编制导学案是教师导学的前提。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应分为两部分:一是学案,形象的说就是剧本,只有剧本编的好,演员才能演的好。由教师设计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时间分配及反馈练习等。课堂上分发给学生使用;二是导案,在学案的基础上,教师增加自己如何导的内容。如:导入语、过渡语、追问语、评价语、疑难援助、任务分配、教学反思等内容。导案和学案相辅相成,以学案为主。只有教师导的好,学生才能学得好。

我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划分了学习小组,以六人为一组,并根据小组调整了学生的座位。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捆绑式的评价。根据每一节课的表现,做好周总结、月评比。在课堂上积极营造平等、互助、合作、竞争的生生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和小老师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交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求得生生间的和谐。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没有优生的孤傲和差生的自卑,更多的是优生的谦和有礼、热心助人和差生的乐观向上、不耻下问。整个班级内形成了兴趣浓厚、友爱互助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了整个班级的学习能力 。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不是一言堂,而是参与其中去讨论、去探究,给学生以启示,以援助。这样师生双方以诚相待,平等协商,大大增强了学习信心和主人翁意识。

导学方法包括导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从导学过程说主要有三类方法: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导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点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起到高 的作用。

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 体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主体学习意识的有效探究,结合教学中的实践,其实,课堂教学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而是老师配合学生;其次不是学生不肯说,更多的时候是学生不知说什么、怎么说,这问题就出在老师的引导如何有效激活在学生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学习意识。六年级学生一方面抽象思维、动手操作、自学能力等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面临毕业,学习压力大,情绪易波动,自我控制能力变得不如以前。因此,在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思维变化以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因势利导,努力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对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有高效意识的反思:

正所谓向40分钟要质量,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常是教师教学疏忽的一个地方,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多利用。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意识。

在一般的教学中,教师就问题提问题,较直观,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综合等能力。而应该将问题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分解成若干小问题,使每个问题既紧扣大题,又有一层的价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回答中得到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越来越灵活,更富有创意,培养出时代的新人。

总之,有效激活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主体学习意识应是: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的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学生有效的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信心。对于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之路还很漫长,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去寻找最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校倡导的高效课堂的改革下,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课堂并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呢?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在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里,导入是一个重要步骤,而我也觉得导语的设计是否有效,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成功的导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2、突破重点,切忌生硬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 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首先,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面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有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学生互相参观试卷,然后说出自己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学习差的学生说了优生的名字,同样学习优的学生也有说学习差的学生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当老师容易,当好老师就不容易了,上课很简单,但要上好高效课堂就不简单了。影响课堂的因素很多,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更有效直至高效,还不仅仅要以模式和理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反馈篇六

新课程标准推出以来,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观念。我们发现,不管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笔者也对其中的一些现状产生了迷惑与茫然若失,近年来,听了很多公开课、汇报课、交流比赛课,感触颇深,稍加整理,认为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还是有帮助的。

一、对情景创设的反思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不言而论,生动活泼有效的教学情景能给学生提供非常好的学习环境,能更有效地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很多时候,我们见到的是另一种情况。

一位老师在上《认识乘法》时,在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景:“森林兔子大家庭”。画面颜色鲜艳,小动物生动活泼,一出现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老师让大家观察“森林兔子大家庭”

这幅画提出:“通过这幅画,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马上把小手举得老高,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生1:我发现这里真漂亮,有很多小兔子,开了很多花,旁边还有小溪。

生2:我发现天很蓝,还飘着几朵白云。

生3:我发现这里的小兔子比我们动物圆里的漂亮多了。

生4:我发现很多兔子在吃萝卜。

生5:兔子们还在做游戏呢?

……

数学课上的情景创设其首要任务是服务于数学的学习,它是为数学学习而服务的,应该让学生带着数学的头脑去关注情景。教师应在情景创设的同时设计好问题加大对课堂的调控能力以免多走弯路,劳命伤神,得不偿失。

二、对小组合作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能有效地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集体意识。

很明显,这不是真正的合作,真正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另外合作学习必须发表自己的意见,必须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

因此,笔者反思,小组讨论并不是适合任何教学环节与内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是:有充足的时间,个人操作条件不够时,独立探索有困难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时,学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如果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无需小组合作了。

三、对于赞赏评价滥用的反思

很多公开课,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是赞赏表扬过多,任何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

课堂上,一位学生很轻松地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老师说:“他讲得真棒,真聪明,让我们来表扬他!”于是,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外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后也是赞赏不断,“啪啪”不断。运气好的话学生额头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星星,回答不好的学生也说不定能意外地得到老师翘起的大拇指。许多老师片面认为,笑一笑、点一点头的鼓励方式力度不大,似乎只有鼓励力度越大,学生才会越积极。

笔者反思,赞赏太滥,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鼓励与肯定,而对于学生不足甚至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但不可损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只有“好声一片”而不敢批评指正的廉价表扬会导致学生的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过分的评价将导致学生知识缺陷和是非不分和产生不良的浮躁情绪。

以上只是我个人就看到的现象稍做浅浅的分析和个人的一些反思。在新课标下,我们的学生应该是自由的、真实的、快乐的、幸福的。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老师也应该从数学的实际出发给我们的孩子自由、真实、快乐、幸福。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反馈篇七

《假如》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来进行:

2、指导学习方法“由于这首小诗前三节结构相似,我采取了由扶(总结学习方法)到半扶到全放的教学方法,这样既突破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自学的乐趣。

3、采取故事激趣的教学方法,在第一课时开始,我就激起孩子的兴趣,给他们进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使学生对马良对神笔有了一定的理解,又对神笔产生幻想,从而自然把他们引入课文。

4、课后让学生又尝到了做小诗人的'快乐,我让他们接着小作者的写法,续写文章,这样,不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反馈篇八

《人类祖先的足迹》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专题。从教学内容的定位来看,它是本学期开展“专题研究”活动的起始单元,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初步了解和体验专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从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看,它是以搜集资料、信息交流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从信息的流向来看,本单元主要以生生之间的沟通为主,通过分主题的研究及之后的信息交流,多角度地了解人类祖先的起源和生活轨迹。

在《人类祖先的足迹》单元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和聚焦关于人类祖先的话题,完成个人记录,然后小组在交流分享之后,选定小组共同感兴趣并有能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学生在足够的交流时空中,主要是围绕“人类的祖先怎样由古猿演变成人的”和“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两个主题进行选题;继而学生对此主题进行了科学的猜想和假设,运用到了他们的`已知经验和丰富的想象,促进了个性的发展;由于查阅资料必须小组成员各有贡献,彼此协助,所以,对于研究方案的制定,学生完成的比较好,有了良好的开端。

学生在搜集整理整理过程中,主要在课外进行,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搜集到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在表达交流中,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我在备课时,也搜集了很多视频资料、图片并制成了课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让学生对人类祖先的足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总之,本单元的“专题研究”进行到“表达与交流”的环节,已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综合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我何尝不是如此呢?期待在展示阶段,学生们会有更加精彩的个性体验。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反馈篇九

今天早上第三节,在小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同课异构”课。课题是《春风》,作者为当代作家林斤澜。

一、自我评价。本节课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利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法、讨论探究法体现得较好。课前我认真准备,制作课件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自我感觉课件制作还不错。但这堂课上的不尽人意,有点遗憾。

整堂课设计合理,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讲解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多次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不足之处:朗读教学,完成得不够好。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时,鼠标没反应,好不容易点到位置上能播放了,声音又太小,几乎听不见。管理多媒体教室的老师上来调声音,不起作用。另一位老师又上来帮忙,声音嗡嗡作响,噪音盖过了朗读声。调试了半天还是以失败告终,把听朗读录音改成了指名学生朗读。由于耽误了时间,计划学生选择段落模仿朗读这一程序也没进行。由于本人心理素质差,当时情绪受影响。前面耽误了时间,导致后面时间有点紧张,有前松后紧的感觉。

二、问题反思

1.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强。如当时听朗读录音时,发现不顺利,应马上改为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不至于耽误那么多时间,导致后来时间不足,草草收尾。

2.提问面不够广。由于一部分学生不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人。

三、教学重建

诵读要加强。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齐读等,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反复朗读,把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讨论交流要给足学生时间,充分展开,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交流体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