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字论文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企业演讲稿大全

时间:2023-05-25 11:37:25 作者:曹czj 演讲稿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演讲稿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企业演讲稿篇一

烟草行业自1982年实行专卖制度以来,已经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目前正处在第三个发展周期之中。在前两个发展周期中,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奋发努力,完成了行业组建计划,建立了烟草专卖制度,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使烟草行业步入了第三个发展周期,实现了可持续较高速的增长。当前,烟草行业正处在重要的改革和调整时期,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烟草行业改革、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容应对新世纪的新挑战,构建和谐烟草,实现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和谐社会是人类长期以来共同追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工具理性的膨胀,价值理性的衰微导致人类生存出现了物质繁荣与精神衰败的迹象。“舍本逐末”“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等社会“功利化”的迹象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企业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其运行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在一定意义上说企业运行的规则正是社会规则的缩微映衬,因此,企业的和谐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源动力之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企业的和谐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因此,构建和谐烟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班组是企业的最小基层团队,是最前沿阵地,是企业生产、经营方针、目标的具体执行者。班组是企业的组成细胞,和谐烟草的构建离不开烟草企业和谐班组的建设,所以,构建和谐班组是构建和谐烟草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组的首要任务是按上级下达的生产经营计划保质、按时、按量的完成各项生产和工作任务,要发挥好这块阵地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搞好班组建设。而搞好班组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班组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增强班组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班组,从而激发班组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有创新性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发展思路,开拓创新

创新是对变化的客观实际的顺应和呼应,是对前进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发展思路的创新,就没有班组建设的和谐发展。班组管理,不仅要管好生产工作方面的事,更主要的还要引导班组职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烟草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在职工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好保证工作。

正确的工作思路一旦形成,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工作内容上,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针和目标,努力拓展管理新领域,着力创新,寻求突破,使班组管理水不断上一个新台阶。对于班组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要深化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教育,强化横向对比,使职工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好本职工作。

2、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在一定条件下生活和工作着的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理性思维,有七情六欲,相互之间又有这样那样的联系,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灵活机动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要懂得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做好班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准确地引导职工树立顾全大局,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通过思想交流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位班组职工的思想动态,充分了解每一位职工的实际困难与个人需求,尽可能的想办法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职工解释清楚、说明情况,并将其作为问题逐步加以解决,使他们感到班组的力量和温暖,从而充分调动每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组工作才能更好地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道理明则心气顺,心气顺则干劲足。深入群众的途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各岗位的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真心诚意的与职工谈心,通过互相广泛的交谈,适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观察他们对工作的'态度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引导与疏导,劝勉与激励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实话,释难解惑,化解矛盾,平衡心理,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3、要知人善用

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有一句名言:“有才不难,能善用其才难”。可见,使用人才是一门学问,它对于成就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关系极大。班组管理也一样,要充分掌握每个职工的特点,扬长避短,知人善用,努力把班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上,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其优势,善任的精髓在于扬长避短。对于一个人来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扬其长则是人才,用其短则是庸才。打仗十八般武艺各有各的用处,下象棋车马象士卒各有各的长处,不扬长避短,就谈不上用人。只有知人善任,才能使人才各得其所,这是用人的根本。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班组作为一个小集体,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尽量用好,用活每一位职工,才能让班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保证班组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1、构建和谐班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主流企业已经在用或正在推广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它强调以职工为中心,把职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融合。把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实施,改变为职工自觉遵守和执行,这是对严格规范管理的升华。目前,企业的各级制度化管理已经比较健全,对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的不断发展,制度化的管理内容是必须不断丰富和进一步完善。但这类管理带来的不足也显现出来;职工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班组管理缺乏文化氛围,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一职工的聪明才智?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班组基本管理中,需要管理者尊重、理解、爱护我们的职工,与职工全面沟通,让管理亲和于人,让管理者与职工在彼此间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和信任。建立各种交流平台和沟通渠道,用各种方式共同探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改进方法。促进职工个性化与普遍化的全面发展。使班组员工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充满活力,整个班组的气氛才融洽,职工才团结,竞争力才强,在工作中才会产生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将工作共同完成好。

班组是企业的组成细胞,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针,目标必须经过班组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当前,烟草行业正在深入开展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大讨论,这是烟草行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职工价值取向的纲领性要求,它能使职工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规范行为,使“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植根于全体干部职工心中。作为企业最基层的班组,应该把“两个维护”的行业共同价值观融入到班组建设之中,使“两个维护”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深入人心深入人脑,使职工真正理解和支持烟草行业为什么要在职工队伍中树立“两个维护”的行业共同价值。

3、构建和谐班组,需要在职工队伍中牢固树立“两个务必”的思想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在烟草行业发展的各个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会滋生一些财大气粗,骄傲自满的不良风气,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职工务必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光荣传统,在职工中牢固树立“两个务必”的思想,杜绝人为浪费原辅材料和跑、冒、滴、漏现象,从而不断增强班组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在班组内形成“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勤俭建厂”的良好风气。从节约一米盘纸,一张商标 ,一支咀棒,一支烟支,一度电,一滴水这些小事入手,培养良好的节约意识,并立足本职,使“两个务必”的思想始终贯穿于我们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共建和谐、文明的班组。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需要是满足人的一切行动的原动力,人的原动力越大,则人的潜能发挥越充分。有关调查显示,人的潜能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下,将能发挥80%--90%。因此,尽可能地要从满足职工技术、技能和其它知识的需要出发进行激励,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激发班组职工学技术,比奉献的工作热情,也是构建和谐班组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充分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上,激励的最本质的反映,就是彻底打破平均主义,进而改善职工分配待遇。建立“一流业绩,必须一流回报”的奖励机制,结合厂部推行的“职工绩效互评”考核表,每月对职工“职责履行情况、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安全生产、现场、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等方面进行考核,班组长结合职工平时工作表现进行评分的方法,动态地考核每个职工的工作业绩,并以此为依据,实行有功则奖,平庸则激,奖罚分明,真正打破平均主义,使每个职工恪尽职守,消除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的现象,合理地运用经济杠杆,调动广大班组职工学技术,比奉献的工作热情,使班组每个职工具有竞和精神、拼搏精神、宽容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共荣共衰精神。健康、有序地开展共建和谐班组的活动。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企业演讲稿篇二

;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牵涉到社会稳定,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是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对上海市劳动关系的评价为“和谐”的仅占9.2%,评价为“一般”的比例最大,占62.2%,评价为“比较紧张”和“矛盾激烈”的分别为20.2%和8.4%,后三种评价占到了90.8%,这显示出劳动关系总体协调状况不容乐观。同时从后两种评价(“比较紧张”和“矛盾激烈”)竞占总量的四分之一还多,达28.6%。这些情况说明本市现行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总体形势堪忧。其中所反映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并日趋完善的今天,使劳动关系的调整能够顺应并符合这一发展趋势。为此,笔者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筑和谐劳动关系的三个基本观点,以期抛砖引玉。

一、利益平衡、倾斜立法

这一观点是针对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力量对比提出的。劳动关系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的特征,又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性质。上述特征决定了劳动关系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但是其实质却是用人单位天然的强者地位和劳动者的弱者身份。因而劳动关系调整并不能将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简单地看作平等的主体,而是必须通过倾斜立法使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达到平衡。笔者认为,现行劳动关系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是无法摆正利益平衡与倾斜立法之间的关系。

1995年施行的《劳动法》确立了“保护劳动者”的原则,为我国的劳动关系调整定下了基调。各地在《劳动法》以及劳动部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纷纷推出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法规,例如扩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放宽医疗期的长度、限制劳动关系的解除条件等等。这些规定使法律的天平更加倾向于劳动者一方。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这些超过国家标准的部分逐步显现出其不合理,法律天平不再平衡了。因而在本世纪初,各地掀起了新一轮地方立法的浪潮来消除这种不平衡。而各地显然采取了不同的立法思路。例如,北京市政府注重保护劳动者的人身关系,强化劳动关系的人身依附性,限制企业对劳动关系的随意解除;上海市尽力降低劳动关系的人身依附性,允许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企业解除合同时,上海市通过提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的标准,注重从财产关系上补偿劳动者,以达到调整劳动关系的目的。上述立法体现了对“利益平衡、倾斜立法”的两种不同理解。

笔者认为,利益平衡是原则,而倾斜立法是手段,而不应该本末倒置。实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而倾斜立法是必须采用的手段,但倾斜立法应当适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应当具有鲜明的平等性和灵活性,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不应体现为努力给劳动者提供一个“铁饭碗”。过分的倾斜只能使劳动关系僵化,劳动力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减弱,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下降;过分倾斜保护只能造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失衡,反而是劳动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也是许多高于国家标准的规定难以落实的原因。相比之下,上海的劳动合同立法无疑更能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

二、平等保护、消除歧视

这一观点是针对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一方的差别待遇而提出的。根据我国《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所有的劳动者都应当平等的适用劳动法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劳动者不能得到平等保护,受到各种歧视待遇。笔者依据歧视产生的原因和出现的范围,将目前中国存在的就业歧视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制度性歧视,一类是非制度性歧视。

制度性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劳动关系调整方法和劳动立法多是基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劳动关系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职工,也就是所谓的体制内的职工;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确立,大量的体制外职工出现了,如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大量涌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企业为了降低这部分员工的用工成本,对其实行差别待遇。后来各地还制定了许多针对这些体制外职工的规定,从而固化了这种制度性歧视。笔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低工资、高福利”的政策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需要,应当将那些“比例过高、难以实现”的劳动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形成一个企业可以普遍接受的、统一的标准,这样企业就没有必要再区分所谓体制内、体制外的职工,对劳动者一视同仁了。

相对制度性歧视而言,非制度性歧视的范围更广,不仅出现在体制外职工中,也存在于原来的体制内职工中,其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年龄歧视、身高歧视、血型歧视、姓氏歧视、容貌歧视、对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教养人员的歧视、性别歧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等等,举不胜举。这些歧视现象的产生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密不可分,笔者认为亟待解决的是我国反歧视立法的缺失。我国《宪法》和《劳动法》中针对就业歧视的条款过于原则,并且缺少司法救济的途径,使得我国现有的反歧视规定形同虚设。笔者认为,就业歧视是中国的构筑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障碍之一,对于非制度性歧视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立法部门应当加紧制定反就业歧视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详细规定就业歧视的界定、种类、法律责任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成立类似美国就业平等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专门负责公平就业方面的管理,并且可以代表受歧视的劳动者提出公益诉讼。

三、三方协商、多方协调

这一观点是针对劳动关系的核心主体及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劳动关系的核心主体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而其他主体则涉及集体劳动关系、劳动行政关系、劳动争议处理关系中的众多主体,如工会、劳动监察、仲裁、法院等。

目前劳动关系调节的重要方式是三方协商机制。国际劳工组织大会通过的《一九七六年(国际劳工标准)三方协商公约》肯定了雇主和工人建立自由、独立组织的权利,并要求采取措施,促进国家一级的政府当局与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之间的有效协商,要求“建立三方机制促进履行国际劳工标准”。以三方协商机制的形式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兼顾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三方协商作为一个原则,已经被绝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所接受并具体实施。我国2001年修改后的《工会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建立劳动关系的三方协商机制。

从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层次性、复杂性,涉及多方主体,牵扯多方利益。大量传统体制外的劳动者(包括下岗、协保、外来民工等)始终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如大量通过劳务输出方式到外地打工的劳动者,越来越多地依赖劳务公司在劳动关系中的协调作用;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由于没有正式的用人单位也无法纳入传统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之中。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仅仅依靠三方协商机制无法解决新形势下全部劳动关系问题,因此构建多层次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就显得极为必要。尤其是我国的国情和体制与发达国家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协调机制”不应限于“三方”,我们应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

多方协调机制的主体不仅包括政府、工会和雇主组织三方,更应该包括企业、监察、仲裁、法院等与劳动关系协调相关的各个部门。多方协调机制与三方协商机制不仅仅体现在主体的范围上,更体现在“协调”与“协商”的区别上。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作用的原理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三方协商机制可以体现为政府、企业、雇主组织共同组成的联席会议,相互沟通、达成一致,其中政府处于相对主导的地位;而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更多地体现为与劳动关系调节有关的各方主体各司其职、恪尽职守、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在劳动关系协调的各个阶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劳动关系的多方协调机制可分为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前者是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一道防线”,此时劳动争议还处于“隐形状态”,很多劳动争议应在这一阶段被消化掉,其中包括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协调以及工会和雇主组织的协调;后者是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二道防线”,也是劳动争议经第一道防线过滤后浮出水面的解决机制,包括劳动监察、仲裁、法院等各个部门。只有内外并举,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职能,才能使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原载〈工会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作者简介:李凌云,博士,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理事,华东政法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社会法。

相关热词搜索:;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企业演讲稿篇三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学习和领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深入思考构建和谐学院的问题,是摆在全体教职工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一、深刻领会“和谐”、“和谐社会”、“和谐学院”的精神实质

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比如“和衷共济”“厚德载物”“和气生财”“和为贵”都是对这种和谐精神的注解和说明。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和”与“不同”都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学者乐黛云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这种追求新的和谐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不尽的思想源泉。”构建和谐学院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内涵,胡锦涛总书记作出了明确的阐述。他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治国理政的事业拓宽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勾勒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路径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

何谓和谐学院?和谐学院并非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和谐学院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利益。和谐学院就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模式;是以学院为纽带的各种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工作氛围;是指在学院中个人自身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各部门之间和谐,个人、单位与自然之间和谐;是整个学院与外部单位的和谐友爱的关系;是学院各个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教学发展、教师发展、科研发展、管理发展、服务发展等各个方面带动学院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学院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教育系统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我们甘肃行政学院作为培养全省公务员的主要基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要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把构建和谐教育、和谐校园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任务。

首先,建设和谐学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必然。建设和谐学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学院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其次,构建和谐学院是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学院的前提和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学院,可以更好地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再次,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学院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院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职工的首创精神,使学院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

最后,构建和谐学院,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学院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三、和谐学院的标准

(1)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民主法治的学院。

民主法治就是要通过法律程序管理学院,这就意味着要尊重广大教职工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对学院重大事情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及民主监督权,在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基础上,使教职工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同时,这种民主要与法治相结合,使整个学院的运转服从于法制的权威,真正做到法律高于人情、法律高于权力,从而使依法治院基本方针得到切实落实。

(2)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学院。

讲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处理和协调学院各部门之间、教师和学员之间、领导与部属、同事之间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我们强调的公正、公平,是广大教职工在学院管理、教学、生活工作中地位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以及整个学院规则和机制的公平,是一个公平发展的体系。

(3)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诚信友爱的学院。

诚信是中国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建设和谐学院要大力强调诚信友爱,就是学院全体教职工(包括领导在内)做到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做到这几点,就须以道德作支撑,以法律、制度、规范作保障。

(4)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学院。

如何使一个学院充满活力?一是要有一个各方面水平较高的领导集体,尤其领导个人的政治素质要强,领导要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有一批名家教授,要有名师、大师。使教学、科研尽快提高上层次;三是学院应做到“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是要积极营造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环境氛围,使一切有利于学院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使学院活力竞相迸发。

(5)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安定有序的学院。

一是班子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民主法制的管理机制。总之,要通过建设安定有序的学院,使大家安居乐业,学院稳定、团结、有序。

四、怎样构建和谐学院

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那么构建和谐学院就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工作。对于如何构建和谐学院,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概括起来即:贯彻一个龙头,抓好两个坚持,发扬三种精神,培养四种素质,做到五个加强。

一个龙头: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龙头

对国家来说,抓好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对我们学院来讲,抓好发展是学院生命和活力的内在要求。学院发展是建设和谐学院的根本之道,在构建和谐学院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扭住发展这个执政兴院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院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两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院党委、院领导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扬民主,特别在一些群众关心和敏感的总题上,要公开、公平、公正,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出名师、育名人、做名院。

三种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扬精益求精精神,发扬敬业奉献精神。

新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精益求精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院全体共产党员乃至每个普通员工都要以这种精神为指导从事本职工作。一是要大力发扬敬业思想,一门心思干工作,做一个爱岗敬业者;二是大力发扬责任意识,敢抓敢管干工作。自觉坚守岗位,积极担负起本岗位的责任,努力将自己份内事办好;三是要大力发扬务实作风,在务实中创新。要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务必求真务实,切忌心浮气躁,更忌弄虚作假,从实处着手,做好职责内的每一件事,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四是要大力发扬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学院服务,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要做好服务工作。每个人职位不同、权力不同、岗位不同,所服务的表现形式似乎也不太相同,但服务的本质是一样的,那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四种素质:构建和谐学院应具备四种人文素质

1、要有共生的理念。和谐社会承认社会的不同主体和要素可以而且应该和平共处地存在,即共生。共生意味着所有成员能够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增进利益。所以,作为学院的每一个成员,要有一种共发展、共利益的意识,要有一种“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理念。

2、要有宽容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寻求问题的积极解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宽容可以是对人的宽容,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宽容,也可以是对一些事情,乃至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学院的宽容,是和谐学院所需要的美德。

3、要有感恩的意识。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和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天地的养育、社会的保障、家庭的关爱、朋友同事的帮助。饮水思源,要学会心存感激,而不能刻薄寡恩,更不能让人总觉得是"欠你的"。感恩而后懂得珍惜,才会加倍珍视自己拥有的一切。

4、要有审美的情趣。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应该有超功利的审美尺度,应该以审美的眼光来重新打量和发现身边的世界。一旦拥有了审美的情趣,就会发现自然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它更是人类诗意的家园;社会不仅仅是名利场,它亦是人们共同完成的无以伦比的艺术品;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物的依赖关系",人最需要的就是人本身。这样人们收获的就不是浮躁、倦怠和郁闷,而是公开、舒畅与愉悦。

五个加强:和谐学院首先是法制的学院,依法治院就是要在法律框架内实施校园管理,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建设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和谐校园。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做好学院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发挥好党员、骨干的桥梁作用,完善制度,坚持等好的做法。

2.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古语云:“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建设和谐学院就是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建立健全的、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各部门和职工主动发展。

3.要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作风建设,要不断提高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突出提高谋求发展的能力、管理学院事务的能力、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学院稳定的能力。学院要加强班子建设,任人唯贤,率先垂范,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实施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权责到人。

4.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作用,以师德建设为载体,突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倡讲团结、讲协作、讲守信、讲友爱、讲宽容的新风。

5.加强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态度、感情、利益、同学院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围绕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提升、评优、晋升、基建、财务收支等,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职工人心顺,主人翁意识增强,就会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构建和谐学院,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构建和谐学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院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我们学院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新时期,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公平观、荣辱观、和谐文化观,在院党委坚强领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把我们的学院建设得更好!

相关热词搜索:;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企业演讲稿篇四

针对于申论科目有些考生质疑除了可以每天通过做题提升自己的申论水平,还有别的方面能够提升吗?其实,做题提升是一个方面,尤其是各位已经备考很长时间的考生,申论学习可能会到一个瓶颈期,那么如何打破瓶颈就成为提分的关键,小编认为细节是其破解之道。

申论的试卷并不是毫无章法随便拼凑的,我们每一篇申论试卷都是有一定的主题的,所以我们这次名言佳句的鉴赏也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分类,这样更有利于记忆也更有利于日后的使用。在此小编跟大家分享名言警句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篇,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