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语文总结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10-09 21:16:16 作者:笔尘 活动总结 一模语文总结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精选5篇)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模语文总结反思篇一

学情评估,是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当时准备用一课时研习《老王》.一课时下来,教师想了解课堂中围绕着教学目标所进行的研习效果,于是,向一位基础较好的同学了解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位同学说,老王给她的印象不是很深,只是觉得老王挺可怜的.人也好,但我还是对杨绛一家的善良有着更深的印象。这一说法,让我大吃一惊,学生的理解重点不在感受老王品质的善良淳朴,而在杨绛一家的善良。尽管学生可以对文本作多角度的解读,但教师在教学的预设中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另外,尽管学生对课文中作者流露出的善良有了一些体会,但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作者多年来在善良行为的背后对自己灵魂深深的自责和内心的愧疚。

是的,杨绛一家是善良的。毋庸置疑.但在诚实的老王面前,这种善良是多么的渺小苍白.与老王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相比.杨绛感到自己为老王所做的这一切是多么的微小.甚至感到自己多少有些冷漠。尽管在当时来说.作者对待老王算是比较关心的一个,这也正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待苦难人们的悲悯情怀,她的勇于反思,敢于自责.对自己内心的不宽容,对灵魂的拷问,是她人性光辉的所在.也是这篇文章最富有内涵的一个亮点。探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教学难点.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可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文本,重点解读出老王的高尚人格.并没有理解好作者对老王的深厚感情只是一种衬托。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极大愧疚。于是.笔者调整了教学计划,再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愧怍——尽管过去了几年,但我们可以想象,作者每当想起老王.这种感觉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面对着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孤单老人——他能在生命垂危之际带着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世界上最贵重的礼物来感激自己,而我却为他做了什么呢?作者内心的自责,更烘托出了老王的高大。于是.笔者把重点放在如何把握作者这份独特的情感上.要求学生从课文中细细体会,注重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然后让学生来谈谈理解。

学生一·:老王在病危之时,还拿着如此“贵重”的礼物去送给作者,他只是单纯地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想去谢谢这么久以来对他关心的作者一家.而“我”不仅用钱去亵渎了他的好意,而且并没尽“我”的全力去帮助老王,因此感到愧怍。

学生二:现实中,杨绛夫妇并没有给予老王太多的关怀.只是在坐车的时候“说着闲话”,在老王生病期间.并没有去看他,但老王对他们心存感激.在临死的前一天竟然拿着自己平常节省下来的鸡蛋和香油送给杨绛,而杨绛夫妇并没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善待他,所以历经几年,杨绛感至4自己很愧怍。

学生三:作者对老王之死只是表面上的关心,文中“我也不懂.没多问”.就体现了老王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不是很高.正是因为这一点,作者感到十分内疚.老王是真的用心待她,可以将自己宝贵的东西拿出来无私地给作者,而作者自己又为他做了什么呢?仅仅只是觉得有这么一个可怜的人.同情他.却没有付出真心的行动!故作者在内心深处有着恒久的愧疚。

学生四:幸运与不幸总是相对的,也许在我们看来.当时的杨绛夫妇也并不幸运,但相比老王而言.作者又感到自己是如此幸运,所以她感到在老王有生之年.自己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帮助.与这位淳朴、真诚、善良的老三轮车夫相比,自己是如此惭愧.不免在内心涌现出不安和愧怍.所以作者呼吁那些幸运的人们,在生活中,将自己更多的爱奉献给更多不幸的人。

学生的理解在相互碰撞中渐渐深入了,能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感悟,从时间的跨度、表现的平淡到精神的呼吁等方面来探究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愧怍.从学生的谈话中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理解更加细腻了,课堂也在学生的互动中显现出生成的精彩。根据反馈的学情,评估教学的效果.是教师处理教材水平的体现。笔者觉得教师每教一篇课文.不能硬性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充满着变数,而且,教师的理想期望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可能存在差距.教师在时间的支配上应有更大的灵活的处理空间.充分发挥教材的文本价值取向,让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后,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在感受人物品质的同时净化和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能更准确地了解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的定位及达成的效果,帮助教师提高处理教材和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一模语文总结反思篇二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站在不同的角度描写不同的事物。而古诗教学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懂得一定的人生哲理。

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不好把握的,很多古诗学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上得枯燥乏味,所以我试着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这也是古诗教学的重难点。

古诗中有些语句不好理解,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我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讨论,懂得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还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也需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1)古诗词学习以“读”为本。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写字环节中若是能够到学生身边单独指导的话会更好。

(2)抓住关键词语加深古诗的理解。比如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等关键词,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涧、瑟”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比如“可怜”一词的理解;比如“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巧妙之处,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保留了古诗的整体美,放手给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空间。

(3)尊重学生的诵读意愿。课上我给足学生时间,放开手脚尽是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达到熟读成诵,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古诗教学说起来简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最大的不足就是课堂局限于三首古诗的学习,没有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古诗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首诗,而应该联系相关资料,拓展大量相关古诗词,横向纵向联系起来体会“处处皆学问”的道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后再学习古诗,要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一模语文总结反思篇三

最近,我执教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第23课春联,教后通过自己的反思,同行的探讨,专家的引领,对这课及语文教学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春联》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内容以及特点.在课文的精读阶段,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语言文字,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突现三方面的特点:

一 重视学生的自主感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设计还是应该围绕他们而开展.在导入课文后,我就放手让学生们自由地朗读全文,让他们自主地学习课文,分析课文时也以学生的思路为线索,机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春联内容的理解,也以他们的自读自悟为。

二 重视教法,由扶到放

有句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在分析春联内容的时候,我选择两条春联重点品读,着重分析,另外的两条则由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再以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交流.实践表明,学生能很好地自主学习,他们也品尝到了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 以文为本,以读促析

语文是姓语名文的,尽管本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文章,但在教学时仍要围绕课本而进行,领略文中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对学生进行程度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对仗""声律美"这些内容较为烦琐,理解起来也有困难,那么就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主,以读促析,以读促悟,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一模语文总结反思篇四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静夜思》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十二月歌》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反映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石榴笑了》语言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浪花》描述了海边活泼的浪花,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表达了儿童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语文百花园六共安排了六项内容。分别是读词语、我爱识字、找反义词、读背古诗、看图说话写句子以及口语交际。这些学习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本单元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回顾本单元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成功之处在于:

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我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如在教学《石榴笑了》这一课时,我紧扣“笑”字,带着学生逐层深入,将每一段的笑都很清晰地展现出来了。第一自然段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对于这个“笑”字,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初步感知,然后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同桌互相笑一笑,把笑字的表面意思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语锋一转:妈妈说的石榴一笑中的笑,和我们小朋友的笑一样吗?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都知道不一样,妈妈说的笑是指石榴成熟的意思,通过读、想、比,石榴一笑的笑就在学生头脑中清晰了,为后文的笑做好了坚实的铺垫。课文第三自然段“石榴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我先让学生在句子中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石榴笑了?再结合学生的回答紧扣“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来读、悟、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当学生对石榴一笑中的笑有了深刻地感悟之后,再次联系王力力的笑,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示不同的意思,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

不足之处在于:

一、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还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二、不同的学生要注意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缩小学生间的差异。

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一模语文总结反思篇五

《李时珍》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传统课文,为达到“老文新教,常教常新”的目的,我在设计时以创新教学为理念,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方法和能力,用新的观念教学传统教材。这课书分三课时完成,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内容是4-7节,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这部分内容。

在“自主探究,初解文意”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权。

(1)以读为本,感悟语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齐读、默读、自由读、小组读、竞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

(2)抓住词语,活化语言;学生能够运用书上的词语,但如何提炼语言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我抓住“拜访”中的“拜”字让学生体会李时珍的“虚心求教”,抓住“亲口品尝各种药材”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亲口品尝的药材很多,可以概括成“亲尝百草”,教会学生学会概括和提炼的方法。

(3)拓展想象,运用语言;在口语交际这一环节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同时也让学生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李时珍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