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北师大版大全(18篇)

时间:2023-11-01 19:45:08 作者:JQ文豪 口号大全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北师大版大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活动的充分展开。教学中心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如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在计算时要恰当地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可以使计算简便;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时,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同学们经常出错的几点有:(1)符号错误;如(-2)和-2;(2)运算顺序发生错误,如2÷1/3*3=2÷1=2,是错误的;(3)知识理解错误;(4)去括号法则时,注意括号前面的符号,如果是“-”注意括号内都变号。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设计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

-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教学设计示例一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1课时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

一、选择题(共10题)。

1.下列关于有理数的加法说法错误的是()。

a.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

c.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d.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小的数的符号作为和的符号。

答案:d。

分析:考查有理数的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

3、会比较“加减法统一为加法”与“省略加号的代数和”两种计算形式。

学习重难点:

2、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计算。

学习过程:

任务一:温故知新。

1、完成课本44页习题2.7的第1、2题,写在作业本上。

初中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应变成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素质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四)美育渗透点。

混合运算北师大三上数学教学教案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1

2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分步:3×4=12(元)综合:3×4+6

12+6=18(元)=12+6

(元)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课时小熊购物(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

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4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二)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第3课时买文具(一)(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5

第三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4、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设计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有理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并体会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写成代数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本p56图是一条河流在枯水期的水位图。此时,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可用两种方法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法:观察画面,从实际问题出发,桥面高出平均水位12.5米,水面又低于平均水位3分米(0.3米),两段高度的和就是桥面距水面的高度。可得算式:12.5+0.3=12.8(米)。

第二个方法: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得算式:

12.5d(d0.3)=12.8(米)。

比较两个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另外,此题中进行了含有小数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新课的进行。

解法一:(-9)+11=2,2+(-6)=-4。

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

解法二:-9+11-6=2-6=-4。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

比较以上两种解法,结果是一样的,而解法二中的算式是有理数加减的运算。

议一议:p57议一议。

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学生将回顾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用以进行有关小数的运算。计算如下:

4.5+(-3.2)+1.1+(-1.4)。

=1.3+1.1+(-1.4)=2.4+(-1.4)=1(千米)。

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

注意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的计算过程。

还可以这样计算:4.5-3.2+1.1-1.4。

=1.3+1.1-1.4=2.4-1.4=1(千米)。

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

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以后,保留各加数的性质符号,去掉括号并把加号省略,而形成加减混合运算的简洁的形式。

例1计算(p58例1)。

例2计算:(1)(2)。

解:(1)。

(2)。

三、课堂练习。

1、课本p58随堂练习1、(1),(2),(3)。

2、计算:(1)(2)。

四、课堂小结。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我们知道风是有理数的减法,都可以转化为加法,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去运算。因此,我们可以把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以后,可以将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

五、作业设计。

1、p58习题2.71,3。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全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在反思中教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可以充实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数学源于生活”。尽管运算顺序是一定的,但在课堂上我还是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新知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借助生活经验,通过解决“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元”、“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主动地接受新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的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首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顺序算一算,再出六道题其中有两道是以前学过的同级运算让学生辩一辩,最后出三道改错题让学生改一改。学生在这一系列的练习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体会到了这些知识的价值。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了新知,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最后利用智慧岛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适度的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产生了几个困惑:

2、学生列出20+(3×5)时,如何解释这里不需要小括号?

核心提示:本节课采用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小红回姥姥家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贴近生活,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

本节课采用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小红回姥姥家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贴近生活,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相信、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

加强估算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可以保证让每个学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前提下,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4、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七年级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讲完这节课,我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学情和教材,编写的学案指导自学的方法具体,尤其是两个问题的设置将自学活动引向深入,课堂自学效果较好。其次,对混合运算中题目的分析应多引导学生尝试分析,这一点教师分析偏多,应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对题。再次,课堂检测过程中,学生板演出错后,应该让学生说出错的原因,多数明白,还要着重强调易错点。我不应该带着学生更正,自己指出出错点,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能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做题顺序步骤,这样“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最后,由于对课堂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应该在练习结束后适当课堂小结,对照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心里有底儿,反思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以及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以便课下有针对性地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100以内进位加362+8=44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个位加补数。

2、100以内退位减:361-9=27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方法。

2、大数记心里,小数上下加减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5、6,之后得出结果4+2=6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如6-3=把6记在心里,往下数三个数,5、4、3,之后得出结果6-3=3家长需配合每日为宝贝出30道10以内加减法,提升幼儿的算术能力,注意不要让孩子数指头,养成习惯不好改,培养心算能力。

3、运用分解技巧从分解组合开始教孩子,一边分,一边用语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能说出来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从5以内的开始。先从分解2开始。每次分开后表述完,要记得在合起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课件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林、小红、小青三位小朋友是怎么做?

二、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林收集了23个塑料瓶和26个塑料袋。

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

小青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少4个。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3、解决问题。

列出算式计算。

(1)23+6=。

研究算法。

(2)26-4=。

说说算法。

三、巩固算法。

1、第一、二题先分清谁多谁少然后再列式计算。

2、独立完成第3题,后校对,并选几道说说算法。

3、第四题是一道开放题,每位学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列式计算,也可以把问题出给同伴做。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进一步培养根据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灵活、熟练、准确的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

1、出示口算题。

30+507+6058-6。

2、抽生说说每题的计算方法。

独立计算,请生板演,并说说应注意什么?

二、组织竞争练习。

1、比一比,练一练。

2、提出比赛规则。

3、组织进行口算。

1题独立计算“开火车”校对,统计全对的人数。

2题独立运用竖式计算。

4题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题意,独立完成。

5题观察图画,互相交流规律,在书上接着画。

6题在孔雀羽毛上写出得数是37的算式,小组合作。

8题独立完成。

4、统计每组得分,评选优秀小组。

三、通过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看图讲故事。

2、被墨水遮住的地方可能是什么数呢?你是怎么想的?

3、交流汇报。

四、简介“数学万花筒”的小知识。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口算练习。

1、出示口算练习。

2、抽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二、看图列式。

1、第三题。

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独立列式解答。

2、第九题。

讲叙申奥成功的故事,出事申奥投票结果。

算算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

三、巩固练习。

1、第七题。

看图说题意: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

请估计100元可以怎样买?

请列式计算,每套衣服应付多少元?

2、第十题。

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哪些商品,各是什么价格?

请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提出的问题。

四、数学游戏。

1、出示神奇的算式。

2、请计算第一组第三题,再观察这三题有什么规律?

3、说说发现的规律。

4、请按照规律将第一组后五题填出,交流。

5、说说这些算式的神奇之处。

6、计算第二组前三题,找出规律,再接着把算式填完。

7、第二组算式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8、你还能发现这两组之间的联系吗?

五、小结。

通过练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问题。我们要学好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三

知识目标:

进一步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学生搜集到生活中的关于“节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旧突新。

情境谈话:同学们,十七大的召开使我们看到了国家的进步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倡导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的节约情境中来。)我们共同来看看小刚家是怎么做的。

(电脑出示)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帮助解决(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创设探索空间,发现解题路径。

1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独立思考)。

出示例题: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用水量吗?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引导估算。引导学生估算时提示学生简单地说出估算的依据。

(2)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没有变,只是未知数发生了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即可把未知条件用字母x来表示。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的不同方程。

培养了学生解题多样化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乘法分配律在解答实际问题的作用。

3.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强化数学迁移的理念,提高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学生除了会把未知数带入原方程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用前面估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碰撞平台,质疑创新。

教师鼓励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意见观点不同方法。

四、搭建应用平台,增强应用意识,体现数学价值。

继续以课前的情境为载体,分别以:

2、综合练。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2)空调控温节电窍门。

某航空公司20电子机票的成本为17.52亿元,比纸制机票节约了31/250.

从你的数学信息资料中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五、学生小结,升华情感。

谈谈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三)。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学生画线段图。

板书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分数混合运算式题;三、解方程。本节课讲第一节课时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要突破的难点就是从有分数的句子入手,利用线段图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一定要理解“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和谁比?是谁的1/7呢?利用线段图来理解。教材前后呼应,先估算,最后进行检验。

第二从学生方面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反叙问题认识上的难度,应充分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降低认识上的难度。从线段图上看出来,九月份比八月节约1/7,就是八月份的6/7,也就是八月份的(1-1/7),再来找出等量关系式就容易多了。应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有分数句子的意思。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这类问题的方法。这节课实施开放性教学,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上的把握。而没有让学生研究到一定的深度。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全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教材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知道: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混合运算,算式里都有三个运算符号。结合运算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全单元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第35~36页教学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37~38页教学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39~40页教学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混合。

第41~42页通过单元练习整理运算顺序。

在前两部分内容里没有教学新的运算顺序,只是加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或算式的小括号里都要先算乘、除法的认识。在第三部分内容里的中括号是新知识。

教材里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在四个“3”之间填入合适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组成的各道算式的最后得数各不相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运算顺序的重要性。编写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括号的发明与使用。

1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运算顺序和混合运算,既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内容比较多,教材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1)联系现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第35页例题进行两个积相加的三步计算,两个乘法可以同步计算是这道混合运算的教学重点。教材设计了一个购物情境,求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把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相加,需要先分别算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的钱,这两个总价没有谁先算、谁后算的必要。所以在列出的综合算式里应先算乘法,而且两个乘法可以同步完成。学生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中理解了运算顺序。

第39页例题教学中括号,涉及到什么时候需要中括号、有中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顺序运算两点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兴趣小组活动这个素材,已知合唱队84人,求合唱队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需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但是,美术组人数是通过(8+6)×2求的,如果列出84÷(8+6)×2则出现一个矛盾:按原有的运算顺序不是先算美术组的人数。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要用到中括号。在84÷[(8+6)×2]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美术组有多少人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体会了中括号的意义,体验了运算顺序。

(2)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第35页“试一试”150+120÷6×5里有乘、除计算,还有加法计算,和例题的不同之处是这里的乘、除计算不能同步进行,必须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第37页例题300-(120+25×4)是有小括号的算式,在小括号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还需分两步计算。这两道混合运算题里都有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的内容。

在这两道题里不教学新的运算顺序,而是教学如何准确、灵活地运用已有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教学策略是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时候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数学思考,又提升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在演绎推理过程中,回忆起相关的运算顺序和规划计算步骤是重要环节。提升混合运算能力,不能疏忽反思,要经常积累体会。

观察算式里的运算符号,获得的视觉信息作用于大脑,激活了贮存的运算顺序。如看到150+120÷6×5这个算式里的加法、除法和乘法,就会想起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看到算式300-(120+25×4)里有括号,就会想到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因此,进行混合运算首先要仔细观察算式,了解其中有哪些运算。各次“想想做做”里安排的“比一比、算一算”,同组的几道算式里的数都相同,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不同,应用的运算顺序随之有所变化。这些练习有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算式,加深对运算顺序的认识。

150+120÷6×5和300-(120+25×4)这两道混合运算题,第一步先算什么,都不是一条运算顺序的规定就能最终确定的。在前一道算式里先算除法,还因为在120÷6×5这部分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顺序。在后一道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还因为有先乘后加的顺序。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就寓于这样的数学思考之中。

一道式题算完以后,回顾一下所用的运算顺序以及计算步骤,从中获得体会就是在总结、积累计算策略。每次反思的时间不需要多,往往瞬间就能完成,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这样做。

(3)教学中还应注意的地方。

第一个地方是第35页“试一试”。四年级(上册)教学运算顺序时只计算含有两个运算符号的式题,因此,在一道算式中只会是乘除同级运算与加减同级运算或者是乘、加(减)与除、(加)减两级运算。把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成两条,即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本单元教学三步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有三个运算符号,出现了乘法、除法、加(减)法存在于同一算式的情况,需要把原来分两条表述的运算顺序合并成一条完整的运算顺序。“试一试”下面的一句话是对原有运算顺序的重组,虽然不是全新的知识,但毕竟是新的认识,教学中要有相应的建构过程。

第二个地方是第37页“想想做做”第2题。其中出现了类似(26+14)×(70-30)这样的有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两个小括号里的运算可以同步进行。教材没有为这种情况设例题,也不想直接告诉学生可以怎样算。希望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与计算中体会可以这样算,自觉地这样算。

第三个地方是第41页第2题。不算出得数直接判断各组的两道题哪一个得数大。这里的判断是在掌握运算顺序,对算式“整体——部分——整体”感知基础上进行的,能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的思考应该是多样且具有个性的。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结合计算教学,本单元编排了许多实际问题,有两步计算的,也有三步计算的。都安排在“想想做做”里,要求学生独立解答。这些实际问题的题材广、类型多、无固定模式可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对学生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所谓放手就是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不要编许多例题一类一类地教。所谓不放任就是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积累了一些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给学生的指导应体现在帮助他们回忆和应用已有的解题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解题策略。

(1)用列表等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从中找到解题线索。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里已经学习了用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在本单元要继续使用这些方法。在解题前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整理,特别是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思路打不开、解法想不出的时候,更要提醒他们整理信息。这种策略用于第36页第4、6题,第38页第6、8题,第42页第8题特别有效。

(2)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从中找到解题步骤。

学生对求两个数有一共多少、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问题是比较熟悉的,知道这些问题分别用加法、减法和除法计算。第38页第7、9题,第41页第4题和第42页第7题都是求总和或求相差数的问题。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有困难,只要指导他们读读要求的问题、想想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找找还缺少什么条件,他们就能逐步理出解题的思路。

还有一些问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些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与问题直接有关的某个已知条件表达出来的。如第36页第5题“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第37页第5题“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参赛的总人数的2倍”。只要指导学生找到这样的条件,弄懂这些条件的意思,困难也就解决了。

新课程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不讲数量关系,恰恰相反,新课程十分重视数量关系。《标准》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掌握数量关系是伴随着对四则计算意义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思考实现的。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精选

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点:.

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1.计算(五分钟练习):

(17)(-2)4;(18)(-4)2;(19)-32;(20)-23;

(24)3.4×104÷(-5).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1.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一级运算中,按照式子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进行。

:(1)运算顺序如何?

(2)符号如何?

:含有带分数的加减法,方法是将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相加,再计算结果。带分数分成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时的符号与原带分数的符号相同。

:运算顺序如何确定?

注意结果中的负号不能丢。

计算:(1)-2.5×(-4.8)×(0.09)÷(-0.27);

2.在没有括号的不同级运算中,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计算:

(1)(-3)×(-5)2;(2)[(-3)×(-5)]2;

(3)(-3)2-(-6);(4)(-4×32)-(-4×3)2.

:运算顺序如何?

解:(1)(-3)×(-5)2=(-3)×25=-75.

(2)[(-3)×(-5)]2=(15)2=225.

(3)(-3)2-(-6)=9-(-6)=9+6=15.

(4)(-4×32)-(-4×3)2。

=(-4×9)-(-12)2。

=-180.

:搞清(1),(2)的运算顺序,(1)中先乘方,再相乘,(2)中先计算括号内的,然后再乘方。(3)中先乘方,再相减,(4)中的运算顺序要分清,第一项(-4×32)里,先乘方再相乘,第二项(-4×3)2中,小括号里先相乘,再乘方,最后相减。

计算:

(1)-72;(2)(-7)2;(3)-(-7)2;

(7)(-8÷23)-(-8÷2)3.

计算。

(-2)2-(-52)×(-1)5+87÷(-3)×(-1)4.

:(1)存在哪几级运算?

(2)运算顺序如何确定?

=4-(-25)×(-1)+87÷(-3)×1(先乘方)。

=-50.(最后相加)。

:(-2)2=4,-52=-25,(-1)5=-1,(-1)4=1.

计算:

(1)-9+5×(-6)-(-4)2÷(-8);

(2)2×(-3)3-4×(-3)+15.

3.在带有括号的运算中,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计算: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运算;

3.若有括号,先小再中最后大,依次计算。

1.计算:

2.计算:

(1)-8+4÷(-2);(2)6-(-12)÷(-3);

(3)3·(-4)+(-28)÷7;(4)(-7)(-5)-90÷(-15);

3.计算:

4.计算:

(7)1÷(-1)+0÷4-(-4)(-1);(8)18+32÷(-2)3-(-4)2×5.

5*.计算(题中的字母均为自然数):

(1)(-12)2÷(-4)3-2×(-1)2n-1;

(4)[(-2)4+(-4)2·(-1)7]2m·(53+35).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全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混合运算计算过程,能熟练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对、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计算。

教法学法:

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数学信息,说说解题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独立列式计算,交流计算顺序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出示7×6+24,指名学生板演计算,总结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例2.

(3)找出例2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在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择“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来研究。

二、学生交流、合作、探索、归纳方法。

(1)鼓励学生探究。

师:关于这一节的问题,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老师想放手让同学们自己解决,依托小组的力量,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生: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其中收集信息。

(2)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内的发现,教师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和书写格式。

(3)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也有加减法,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拓展强化新知。

学生说说计算顺序。

(2)给计算顺序分类,(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3)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再计算。

设计意图:练习时按照,先说计算顺序,再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最后计算的模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有说到做,明确了计算顺序,提高了计算能力。

四、归纳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板书设计: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0(元)。

1.当综合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通过板演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及时的进行计算顺序的文字总结,给计算顺序分类明确。达到学生正确计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