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专业19篇)

时间:2023-11-26 13:59:46 作者:翰墨 毕业论文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参考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组织思路和展开论述。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中的参考和借鉴,可以帮助我们构思和展开论述。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

摘要:高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使学生成人成才,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人才培养的两个基本管理环节。由于独立学院在办学形式、运行过程及其教师学生的管理均有不同于普通高校之处,因此普通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不能完全适用于独立学院发展的需要,需要针对独立学院的自身特点,积极探索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特点,使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有机结合,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有效改善教风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互通融合。

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基本工作,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两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而由普通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办的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既具有普通高等学校的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在我国的高等教学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独立学院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相应问题,对如何加强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互通融合、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和思考,以期为如何提高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促进独立学院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意义。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运用科学的管理原理和方法,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效地协调和使用人财物,激发学校的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校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学管理的各项规定,优化了办学环境,落实了教学程序,解决了“教与学”两个环节所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教学管理肩负着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指挥协调、检查监督和控制质量的任务。教学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一般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课堂教学完成的优劣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教学管理要着重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监控。教学管理目标是指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在规定的时期内是否培养出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学生管理是通过对大学生行为规范诸方面的管理和教育,使大学生自愿接受学校的培养,自觉遵守各类规章制度。学生管理部门和辅导员侧重于学生日常管理,学生管理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特别是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要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类问题。学生管理工作一般最终由学生辅导员来完成,因此要着重做好辅导员的管理工作,特别是辅导员工作过监督和考核等。

二、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在独立学院中的地位和作用。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利用本校教育资源并吸收社会资金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从诞生至今,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随着自身品牌的形成和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独立学院的独立性将会越来越强,逐步成长为成熟的、独立的高校类型。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家长、考生和社会的重视,因此,教学质量作为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同配合、高效组织,其中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作为高校中最重要的两个部门,所负责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也是高校中最重要的工作,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学校管理的最主要部分,二者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因此,要提升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做好教学管理还要同时做好学生管理,二者相互协调、对立统一,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双方互通融合、有机统一,才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特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独立学院的特点是:学生多、教师少、管理人员少,基本没有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基本由学工和教务两部门直接负责,系一级基本只有教师,管理一般是单线的,教学管理流程一般是教务部门——系主任——教师——学生,学生管理一般是院学办——系学办——辅导员——学生,这种单一的管理方式,使得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教育不协调、不统一,甚至还会发生一定的冲突。在学校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一般分别由教务处和学生处负责,这两个部门也是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两个重要职能部门,分别代表学校负责教学和学生工作,分工相对比较明确,但在具体工作运行中,两部门一般各自对其他部门进行工作交流,彼此之间相互独立运行,而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从而使得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得不到统筹安排,也使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就像两条平行线,管理模式刻板,从而产生了不少的问题。有时,教学和学生管理有时又是统一的,在实际运行时,就形成了纵向垂直关联较强而横向联系却很薄弱的管理运行模式,造成了教学与学生管理的之间又存在一种松散的连接关系,但这种关系十分不牢固。因此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也极其不利。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才,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容易出现教书与育人相分离的现象。教学管理和学生各负其责,相互之间缺乏交流,一方侧重于教书,另一方侧重于育人,教学管理常常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为考核对象,而学生管理一般则把辅导员的工作过程作为监控对象。在平时的'工作中二者关注重点可能不太一样:学生工作更多的寻找表现好的学生做榜样,从而激励学生,因此在工作汇报中更多的是说我们在那些方面取得多少奖励和荣誉,评优评奖针对的成绩好的学生,而教学管理可能更多的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暂时不符合毕业和授予学位条件的学生,因此在教学日常汇报中往往说有多少学生考试不及格、多少学生要补考或重修等。这种关注点的差异也影响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平等对话。因此,认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在学院管理工作中的不同,将二者的管理内容、方式等进行有机融合,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四、建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一体化的教育管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管理部门作为职能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把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学生管理则要制定和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目标,两部门协同配合,把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健全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规范教与学的行为。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为实现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必须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制度进行创新,通过优化创新,引导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都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从而达到育人的目标。通过探索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完善教学和学生管理模式,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明确教学和学生管理的职责和目标,强化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和学习秩序,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在独立学院中构建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体系,可以使教与学这两项工作紧密结合,使教师教学过程更加全面,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进行,使学生培养和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和细致,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指导。

2.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在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协同作用。

教学质量管理是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核心,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是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引导,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院的管理中,坚持教学督导在质量监控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领导专家听课制度、教学周报表制度、辅导员和同行听课制度、评教评学制度、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制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等,通过全员全过程的参与教学和学生管理,对教与学的过程、秩序、质量等环节进行检查、监督、参谋、反馈,促进教与学都能够沿着良性轨道发展,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外部保障和监督。

3.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交流沟通与相互融合。

发挥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双方优势,加强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利用与学生接触密切的条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专业学习态度、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教学管理部门要将学生成绩情况、学分情况、教师对课堂的反馈情况及时与学生管理人员联系,使学生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加强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双方配合,完善学生成绩考核制度,注重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双方引导,开辟学生专业第二课堂,建立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交流沟通机制,定期活动,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学生的学籍问题、课程成绩、毕业学位问题,都是学生特别关注的,也是学生管理人员应该了解的,例如自己所管理学生的学分是否可以修够、成绩是否合格,有没有考试违纪、课堂违反纪律等,各类课程的考核办法,哪些情况不能评定成绩,如何重新学习、如何进行考试报名、如何办理学籍异动等。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反馈是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学生管理部门了解各类教学信息和教学结果,对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决。

4.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促进教书与育人共同提升。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在授课的同时要兼顾学生思想教育。既要授业,又要传道,还要解惑。但在一些教师中,教师更多重视了“授业”而轻视了“传道”。教师片面地认为对学生的管理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己无关。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涣散现象漠不关心,不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放松对学生的管理,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不好,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作为己任,重视“授业”的同时也重视“传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关心和引导,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教学管理时要融入思想教育,要提高教学管理方式的灵活性,要注重社会现象对学生的影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加强学籍管理,促进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一同规范。

教学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籍管理就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生身份的管理,需要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都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状态,包括他的专业年级、学习状况、评奖惩罚、是否具有某些资格等等,因此,学籍管理也是教学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学籍管理工作的平稳也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教学状态的稳定,对管理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行使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具有较强的督促作用。学籍管理规定是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学习的目标,对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籍管理对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监督和检测作用,无论教学管理人员还是学生管理人员都必须要熟悉学籍管理的内容,才能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引导,才能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迸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独立学院办学形式特殊、办学历史短、学生、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管理人员少、机构不健全,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坚决做好自身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构建教学和学生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的成人与成才为目标,才能将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小娟。构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体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6)。

[2]陈猛。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思考。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3]冯锦春。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mse。

[4]李亚松。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整合。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11(5)。

[5]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http://www。zmc。gz。cn/yp/showconten。tasp?id=547)。

[6]黄庆会,王顺。谈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有机结合的三种体现。金融教学与研究。1993(1)。

[7]周霞,陈鸿,王永利。构建教学与学生工作整合型管理体系的探析。教育与职业,(35)。

[8]蔡志奇。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与融合。南方医学教育,2012(2)。

[9]李明国,杨金娥。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索。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

独立学院是我国近年来高等学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0.65万所,比上年增加0.56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3065.39万人,比上年增加240.99万人。其中民办高校658所(含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446.14万人,其中本科生252.48万人,专科生193.66万人。独立学院发展迅速,规模空前膨胀,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生力军。

独立学院成立及发展只有十多年的时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划分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外,更加注重能力特别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际上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这其中又存在一些问题:一定区域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这就必然导致独立学院在专业的设置上趋于雷同,形成恶性竞争;另一问题是,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上缺乏长远的设想,对前瞻性的发展考虑不足。把独立学院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协调起来选择不同的培养模式,以不同的培养模式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以不同的特色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培养模式的争论已有很多年,大多数公办高校在学术型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上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培养模式定位在学术上,一些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甚至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定位在专业型的培养上,又无法与技工院校或技能培训机构相比。提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对目前公办高校的尝试,也是独立学院的选择。

1.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人才通俗的定义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有反应能力、团队精神、领导才能、敬业乐群、创新观念、适应环境等,应更加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学习、实践和专业技能相结合。所谓高级是相对而言的,就是相对于中专、技工学校培养的人才,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还具有比较高深的理论知识。

2.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同样是应用型人才在不同层次、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岗位上其要求和标准是不同的。有些是偏重基础理论知识,有些是偏重实践技能,因此应按市场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在既定教育资源的条件下对学生的培养提供有所区别方案,具体应按专业选择、就业前景、需求决定分类来作为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的方式。

(1)专业选择。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独立学院学生间的差异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按专业及专业方向招生分类。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近几年的招生政策中,根据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反映,结合与相关企业进行双向交流后的实际数据,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对一些专业进行试点招生,如会计学专业实行按高考文、理大类招生,学生入校不分专业。第一学年设置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进行通识教育。第二、三学年设置学科基础教学,按二级学科组织教学。学年末,按学生成绩、志愿和规定办法自主选择本院系的专业。第四学年按学生三年的综合成绩及表现,根据培养方案,进入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训练,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能力培养。

最后一个学期进入与系部共建的企业上岗实习。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用相结合,特别是第7个学期的实训基地学习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渡。既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同时也为学生走向企业提供了实践的能力。

(2)就业前景。目前,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大体比照传统的本科院校来设置。总体而言,就是按照三类产业的划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由此可知,服务于第三产业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每年毕业生100%的就业。毕业生如此受市场的青睐,是由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文化强省的战略、注重旅游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务学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近几年来,山西太原举办了好几次大型的国际会议,在系部调研过程中提出在艺术系开设国际会展专业的构想,通过科学的论证,目前专业已经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相信就业前景乐观。其次,是要对过时的、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有计划地淘汰掉,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3)需求决定。社会职业划分的幅度不断加宽,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所以,独立学院可以实施“市场需求为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市场需求为导向型人才培养也称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市场经济形势下产业的订单经济向教育界渗透的一种表现,是独立学院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采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新闻广告学专业,与太原日报社合作办学,太原日报社的相关专业人员来授课,学生在实践课时到太原日报社现场实习,从稿件的投送与见诸于报端,整个流程都熟悉,增强实践能力。在毕业时,太原日报社优先录用,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找到一条新路。针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征:其一,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市场需求为导向型的培养模式强调围绕“企业需求”建构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包括设置专业、课程开发、实施教学和进行教学评价等环节都围绕这一主题。

其二,课程开发的职业性。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与用人单位一起根据企业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及岗位要求,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认真分析,构建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而开发为具体的课程。

其三,育人过程的合作性。市场需求为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的员工规划,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合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的人才。学校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基本职能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的运作方式。要使独立学院能真正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以期达到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化的、规范化的运行机制。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近十几年的发展来看,培养模式是比较成功的,主要表现在部门设置、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学管理等方面。

1.部门设置。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组织结构设计应减少层级又分工明确,应具有精简高效的特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实行系主任负责制,具体运行模式是系部下设的教研室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与调研,系部负责合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初步意见,教务处负责审核,学术指导委员会形成一致意见,招生处负责学生的招生,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的部门有教研室、教学系部、教务处、招生办、学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教研室:主要职能是根据学生培养计划和市场调研情况,包括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在专业设置上按市场的需求对新设置的专业形成初步的专业分析报告。对不合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进行有计划的调整,提出书面的建议稿。

教学系部:主要职能是根据教研室的调研、预测及论证,确定人才培养的初步方案。对学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详细的落实措施,包括培养的具体目标及职业发展规划。

教务处:主要职能是负责教学计划及教学管理条例的制订、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教学全过程的调度管理、教学质量的检查监督、学籍管理、考务管理、师资管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管理、教材的订购、发放等工作。

招生办公室:主要职能是根据学术指导委员会批准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学系部上报的招生数量及专业设置对填报志愿的学生按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完成招生计划。

学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其成员由省内外有影响的专家组成,这些人员大部分是由省内外离、退休的原高校教授组成,他们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职能是根据教学系部上报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并根据本年度的招生计划及相应专业进行审核,根据目前的形势对专业及专业方向进行调整等。

2.教学团队建设。

独立学院成立时间短决定了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独立学院师资主要来源有:首先是离退休教师,这些教师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无论级别还是经验都是独立学院可利用的优秀资源,他们虽然年龄较大,但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特别敬业,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其次是兼职教师,主要是指公办高校教师或事业单位的教学人员。引进相关技术单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开展实践性的课程,虽然在理论教学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有在企业第一线岗位任职的经验,对职业技能熟悉,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再次是面向社会招聘的新毕业的大学生和具有高学历的年轻教师,这个群体应是独立学院教师团队的主体,利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和充实教学团队是很好的选择。从年轻教师开始培养和提高,有方向、有目标地去培养。通过把部分教师送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修深造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把考取硕士学位作为教师提升的主要手段,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建设。在几年的时间内可以有效培养独立学院自有的教学力量。

3.教学管理。

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根据组织结构的设置构想及学院自身的特点,表现也不尽相同。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商务学院的教学组织机构设置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学生培养的教学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专业设置以教学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专业设置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专业,这充分体现了现阶段独立学院存在的价值与人才培养的重心。

教学计划:商务学院的教学计划对山西大学有一定的依存性,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要力争适合自己的学生基础、发展意向和相应培养目标。这是由学生知识基础的差异性决定的。作为山西大学,生源都是一本或二本的学生,基础扎实,而商务学院招生按规定都是三本的学生,所以在授课时会适当增加课时,并相应降低理论课程的难度。

教学监督:加强教学质量监督是重要的教学管理环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具体的做法是在学术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由各系的主任组成,定期对教学质量作出评估,如随机对教师进行听课,对学生作问卷调查,针对提升教学质量的意见与建议让学生作出选择等。学术指导委员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形成文件下发到教学系部进行积极整改,其中对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原上专业课的教师调整到专业基础课等。

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商务学院每年要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活动,由各系先组织评选出一名讲课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全院的讲课竞赛。评委由学术指导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和院领导组成,综合考虑选手的课件制作、内容表达、板书条理及等方面加以评定,按最后得分分别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这项活动举办了十几届,收到良好效果,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学院的教学能手。

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在实践运行中是不同的,山西大学商务在这一课题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对教育的形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应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主线,确立正确的发展之路,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办出师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所需的有特色的大学。

独立学院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论文

第一,打破现阶段校企合作停留在“冠名班(订单班)”的粗浅模式。“订单班”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但是现在很多院校的“订单班”还仅仅停留在“冠名班”的层次。通常是企业出点培养费用或奖教基金,班级以企业命名,学生实习.、毕业要求留在企业。院校和企业没有更深层次的融合,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甚至连企业特有的工作流程、方式都需要到企业后再进行岗前培训。深化校企合作必须要打破现有的停留在“冠名班”的粗浅模式。

第二,与浙江知名酒店集团进行试点合作,探索校企融合“企业学院制”模式。“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将会成为校企融合“企业学院制”教学模式中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常态。新型“平台十顶岗”的学习地点在学院和酒店之间交替进行,在学院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到校企合作的单位进行具体的实训和实践活动,学生经过实训、企业的实践活动,可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专业技能、职业礼仪、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这样可以使学生回到学校学习以后,更加用心、更加刻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运行,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业务技能,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养成了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学校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确立新型的培养目标,校企联合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课程体系。通过到企业调研和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讲座,针对真实的工作过程,校企共同进行岗位分析、能力分析,共同探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要求,就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能力构成、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科学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的、校企共同参与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完成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在建设中实施,在实施中建设,不断提高其有效性,企业全过程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控制,课程评价标准将教育标准、企业行业标准统一起来,以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二,改变“2+1”教学模式。根据酒店企业需求、专业特点和高职教育的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通常定为“2+1”模式,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进行顶岗或预就业实习。这种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十毕业实习的2+1模式,操作比较简单,学生有一个整体学习和实习过程,也深受酒店企业欢迎。但各阶段的课程不能与工作需要很好地结合,学生工作实习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不及时,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作用不大。因此我们将通过对原有“2+1”模式进行调整,构建“理论——实践——边实践边理论——独立实践——顶岗就业”的符合职教理念和行业运行规律的、贴切的酒店管理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第三,建立“平台十岗位”的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建设理念,“融合职业标准、实行项目教学、注重效果评价”的课程建设理念及“师德责任立人、项目能力强人、课程技能成人”的师资建设理念,酒店管理专业按照岗位工作过程的职业要求,基于“平台十岗位”的课程体系,构建“二维一体”的酒店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采取“2211”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即2个学期核心技能课,2学期岗位课,1学期拓展课(含专业综合实训),1个学期顶岗实习。在为期l学期的拓展课,把课堂设置在校企合作酒店,以企业的工作流程、企业文化来培养学生。当然在前面的4个学期,课程以模块化教学,让企业的关键岗位员工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工作。

第四,主干课程导入“模块化”教学方式。在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将对各主干课程,如《餐饮运行与管理》、《客房运行与管理》以及《前厅运行与管理》等课程导人模块教学的形式,将以学生的兴趣为重要基点,突出课程、教材应当具有的实用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采用项目教学法,教材内容以实训为主,密切结合企业实际j以具体项目贯穿,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相关知识及内容。从而,不但可以让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快,而且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学以致用”的意识将得到更好加强。

第五,建立“双轨制”的校企合作评价体系。校企合作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是否属于真正的人才,能否对企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科学评价校企合作,有利于把握校企合作活动规律,促进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校企合作对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度;也有利于总结经验,发扬优势,找出差距,克服不足,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更好地开展。但是由于学校和企业有不同的体制、机制束缚和不同的目标及追求。因此对校企合作的评价就不能用熟悉的单.一行政方式,而需要采取内外有别的“双轨制”评价模式。“企业学院制”拟从“柔性协商评价——内部评价”和“社会引导评价——外部评价体系”两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三、全方位服务企业,谋求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第一,学院大力推广“六个一”校企(地)合作工程。学院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依托旅游行业,由旅游行业主管部门浙江旅游局举办的专业院校,拥有强大的行业背景。而且为了进一步提升学院品牌,办出学院特色,促进学院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学院决定在“广度”和“深度”上深化校企(地)合作,实施“六个一”校企(地)合作工程。“六个一”校企(地)合作工程是指学院预计三年时间,同行业合作建立百个生源基地、百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百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创业)基地、百个学生就业基地、百个专业教师培养基地和百个行业名师基地。

第二,形成学生、企业、校方三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以“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为基本原则,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探索多元化.的合作形式,共同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深层次的产学共赢。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承担教学任务和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教育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和谐统一。校方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企业方委派管理人员负责企业文化、员工手册、规章制度、各部门服务与管理规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努力构筑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平台,为企业、行业解决饭店行业进入门槛低、人员素质低、员工流失率高的不良现象。此外,与“企业学院制”合作企业建立常态的企业服务机制。建立管理培训基地,院方作为企业方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可定期根据企业方具体需要为企业方管理者提供酒店管理专业培训服务。

参考文献:

[1]崔承琦.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7(6).

[2]明立军.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10).

独立学院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论文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质量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内各高校纷纷围绕人才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三学期制变革作为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部分,在一些高校悄然兴起,比如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都先后实行了三学期制改革。相对于两学期制,三学期制不仅是教学时间上的改变,更是教学制度、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它与学分制、选课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从20秋季学期开始对一年级新生也试行了三学期制,受到了各方的关注。现以我院为例对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解析。

1“三学期制”的含义及教学时间安排。

(1)“三学期制”的含义。所谓“三学期制”,就是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原有两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小学期,将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

(2)教学时间安排。“三学期制”教学模式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秋季学期(19周)+寒假(约5周)+春季学期(18周)+夏季学期(3周)+暑假(约7周),总教学周数维持40周不变,寒、暑假放假时间有所调整,春、秋季学期实行17周授课,1周-2周期末考试的教学安排,短学期实行3周授课与结课考核。春季和夏季学期不间断,连续进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这就要求高校通过改革构建开放型、合作型教育,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既懂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1培养目标。

对于三本招生的独立学院,由于其生源构成、师资力量、办学机制、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其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2.2专业设置。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地方经济规划。专业设置要求有一定的预见性,避免开设专业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以我院为例,目前共开设40余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管理、人文、信息、国际交流等5大领域。同时在学生选择专业上,我院实施了转专业制度和按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制度,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3“三学期制”条件下的课程设置。

根据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一些课程及内容进行相应地精简、合并与更新,以体现课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在不增加课时负担的'情况下,拓宽学生知识面,给予学生多元的选择机会。在课程设置中,优化组织各类课程,使之互相补充,不能片面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而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整体功能。

(1)优化必修课程,夯实专业基础。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知识严重脱节现象,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企业中现有的技术、设备、水平严重脱节,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仍需对其进行重新培训,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这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三学期制”条件下,对必修课程进行优(下转第35页)(上接第31页)化整合、提炼更新,及时删除那些陈旧过时的事例和理论,汲取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增加所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坚持与时俱进,选择紧跟时代的教科书,使学生接受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2)增加选修课程,扩大学生视野。在课程改革中,高校要充实课程资源,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提高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突破专业选修课的范围,开设跨学科、跨年级、跨系列的选修课程,既有扩大知识面的普通课程,又有向纵深发展的提高课。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和内容,灵活安排其教学周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视野。

(3)拓展实践课程,培养创新能力。针对实践课程的改革,充分利用夏季的短学期,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大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三本院校,其目标侧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参观、实习,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4课程编排的指导原则。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编排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指令性与指导性相补充,校内与校外相联系,多样性与灵活性相协调的基本原则。秋季和春季是两个长学期,主要安排全校公共必修课、学科专业类必修课、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的理论教学。夏季短学期原则上以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实验、实践教学为主。

2.5人才培养途径。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的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启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堂外,要使高校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高校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场所,学生通过参观工厂、企业,增加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2)聘请知名专家,扩大学术交流。在“三学期制”条件下,充分利用夏季的短学期,聘请本校的名师、教授或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开设公共选修课,把自己在教学、科研上积累的丰富知识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之中。扩大学术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的联系,实现学历、学分的相互认可,促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

坚持教育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学期制”背景下三本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明华.我国高校三学期制变革的特征及其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38.

[2]靳国庆,周景春,孙立海,宋辉.关于高等学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3]邝小梅.高校推行三学期制改革的思考[j].科教前沿,2009(12).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教育部批准设立独立学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办学条件、办学资源等与前十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教育改革的深入,独立学院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的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研究课题之一。为了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这所独立学院近十年发展中的有关经验进行了总结,针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提出一些看法,并对“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市场所需人才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培养目标深入探讨。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

摘要: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使人人接受教育成为可能。过多人口参与到教育中来一方面了强化了公民的素质,另一方面也给高校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高等院校作为资源占有量以及消耗量最大的社会团体之一,理应承担起节约社会资源的重任。本文从其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探讨,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提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高校的建立。

引言。

社会的发展导致教育观念的变革,如今高等教育不再像传统社会一样高不可攀而是更加普及。因为受到经济等原因的影响,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体制一直存在各种弊端。落后的体制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创新高校后勤高校管理体制与运行体制成为关键。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模式上的一种尝试,它是公办高等院校教学资源与社会资金的有机结合的产物。就我国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体制。

1引言。

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比其他普通大学更为重要,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更加沉重的心理负担,关于沉重的学费和那不堪一击的文凭,这种心理负担从他们选择独立学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接着,就伴随着他们度过几年的大学生活,直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面对如此沉重的心理压力,我们的学生怎么有足够的经历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呢?所以,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行。虽然独立学院近几年有很大的发展,但它还是处于摸索实践阶段,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比如说,如何在独立学院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案。

独立学院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同于普通公办学校学生,没有国家和政府在经济上的帮助,不能享受各种优惠待遇,得不到全社会的认同,但他们也不同于一般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学生都经过高考,并且分数达到了一定的标准,通过正规录取手续入学的学生,他们在很多方面比民办学校学生有优势。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针对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同学,而应在全体学生中进行,让大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形成共识。据调查,有超过半数的独立学院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自卑、焦虑、困惑等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给学生的精神蒙上了阴影。

独立学院学与普通大学生最大的不同点就正在于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因为高考没有考好,在被逼无奈时才做出选择的,这成为他们心灵上的阴影,因为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他们就感到沮丧,对未来没有信心。

在大学里,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我们更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学会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一种极端的方法去思考问题,遇到事情一定要冷静,切忌义气用事,心理健康状况与学生的学业息息相关,心理上若存在问题,其他各方面势必会受到影响,在独立学院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事情,时常会感到焦虑、恐惧、烦躁等。为此,文章对此进行了探析。

(1)家庭原因。家庭生活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接受着父母对我们的熏陶,家庭的不和谐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给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据调查,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心理问题较正常家庭孩子多得多,家庭生活的无序、父母态度的粗暴,极易导致孩子形成自卑、粗暴的性格。另外,独立学院独生子女较多,无论家庭条件的好坏,都会受到父母的爱护,有的甚至是溺爱,导致孩子自立能力差、依赖性强、办事情没有主见,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2)学校原因。作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由于独立学院的发展还不完善,有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在客观上给学生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学生自己不能溶入大学这样一个环境,缺乏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孤僻的个性,导致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3)社会原因。独立学院作为社会上的新生事物,还不能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由于人们对独立学院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独立学院本身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所以独立学院在社会上并不被人们看好,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业等很多方面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甚至是歧视,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充斥着大学的校园,对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加之大学生涉世未深,在社会经验、个人修养等方面还有一些欠缺,不能有效地抵制歪风邪气的侵蚀,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心灵扭曲,从而误入歧途。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我们应当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给予高度的重视,在独立学院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会对学生的人格完善、情绪调节、习惯养成、人际交往、自我意识,以及处事态度等大有帮助。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独立学院的性质

管理学是个综合、交叉性学科,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文、工程学科的支撑。

设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时,应该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同时要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确定课程学习内容,综合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为核心,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拓展横向能力素质来设置课程体系。

4.2改善教师结构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的教师素质的提升和结构优化刻不容缓,其中双师型教师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故高校中从事工商管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应要求一定比例的专业教师具有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倡“双师型”教师从事教学活动。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作流程,促使教师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掌握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方法。

另外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进行综合案例教学。

4.3建立“职业资格”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现在我国开始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这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机遇。

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行,学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修养,而职业资格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强化学生过硬的现代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管理,拓展学生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使学生非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在企业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4.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要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从课程体系看,独立学院首先要加大实习实践环节,另外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4.5走政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政产学研合作办学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高校建立校内专业实验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体系建设,建立产学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建立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培训的机制,形成政、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推行政、校、行、企共同育人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培养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对现在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独立学院对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社会的需要出发,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学科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其将理论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贾丽红,梁军.独立学院应着力“应用型创新”学生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3.4).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独立学院的性质

摘要:独立学院实现与母校及其他重点名校差异性发展,有利于独立学院培养特色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本着“立足需求、突出实用”的原则,在“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因材施教、凝练特色”十六字指导思想,从准确定位、课程建设、队伍提升三个维度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定位明确,培养建筑师的“好助手”

独立学院从公办本科高校发展而来,但部分独立学院仍以精英教育为人才培养观念,同时受到生源质量、师资水平的限制,导致学生在理论上不如母校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出现“上下”不要的尴尬局面。这是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办学缺乏特色的结果[1]。建筑学院在建院之初就明确提出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华工“母体”错位发展,差异化定位。我们分析总结了当前建筑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建筑设计市场的需求,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着重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到就业岗位从建筑师的“好助手”开始,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定位,学院将课程体系从借鉴于“母体”学校的“简化版”逐步转变为“特色版”,即根据我院的教学大纲,教学时数和学生特点,重新调整组合。重点对一年级设计基础进行改革,简化构成训练,突出“营造”动手能力,在作业考核中将制图、空间设计、营造技术、材料认识等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另外,根据每个年级的学习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一年级夯实基本功训练、制图识图;二年级重在设计方法、徒手表达;三年级着眼构造大样、快速设计;四年级训练综合能力、语言、多媒体等多种设计表达,并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各年级设定的最低通过标准和考核标准进行监控。在此定位及特色教学的保证下,培养出的“应用型”学生具有熟练掌握“建筑制图的准确性、计算机相关软件操作的熟练性、建筑构造大样的熟悉性”三个特点。此外,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品的培育。在教学中通过严格的规定和循循善诱,熏陶学生养成守时认真的个人品质、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积极合作的团队精神。树立社会家庭责任、生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观的.设计价值观,使学生成为人品、态度、能力完备的建筑师“好助手”。

二立足实际,教学、评价“入情入理”

(一)课程教学根植本土,融入地域文化。

建筑是地域的有形产物。建筑不仅要适应所在区域独有的自然环境,更要融入和传承当地的建筑文化形态。建筑专业教学同样需要挖掘本地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广州市花都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拥有文物保护单位洪秀全故居、炭步镇塱头村民居古建筑群、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等,另外还有宗教文化建筑的圆玄道观,其建筑雄伟是省内首屈一指的道教圣地。花都地区依托岭南地区深厚而灿烂的本土建筑文化,具有独特浓厚的人文历史气息,是岭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校坐落花都、立足岭南,在“应用型”人才教学中,突出对本地域建筑文化研究和实践,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高等教学改革项目”、学生暑期实践等竞赛活动为契机,通过对塱头村民居古建筑群、洪秀全故居、圆玄道观等花都区传统建筑的实地考察及专业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提升了学生根植本土、挖掘人文审美文化情的意识和品味。

(二)设计评价统一标准,促进科学规范。

建筑设计类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学分最多、学时最长、连续性最强的基本训练课程,包括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实测、设计院实习等设计实践课程。设计类课程的进行和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能力以及能否按时毕业和获得学位,因此,建筑设计类课程的评分结果显得尤为重要。但现行的通用评分方法为教师根据自身经验、个人风格等进行评分,主观性较大,考虑到学院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师资现状,为确保设计作业成绩评定的公正、准确,建筑学院广泛征求了教师建议,制定了建筑设计类课程作业评分标准。并采取分组初评、集体总评的方法,从场地设计、总图布置、交通流线、功能分区,房间布置、立面设计、剖面画法、规范要求、图面表达等几方面评估课程作业,使得建筑设计类课程的评分更加定量化、科学化,减少主观因素,提高客观评分水平。

三试做试讲,以评促教,加强队伍提升。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现状是专、兼职结合[3]。专职专任教师,以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年轻有活力,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兼职教师多为原单位骨干或离退休老教师,多年从事建筑教学和工程设计工作,经验丰富。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模式,为一个年轻的学院,营造了充满活力、爱岗敬业的氛围。但仍然也存在一些设计、教学经验不足的短板,为促进建筑学院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学质量,我院制定了教师教学课题试做试讲的规定。青年任课教师按所任年级的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从场地分析开始,到总平面布局、建筑设计研究和设计成果展示的版面设计进行设计试做,并向全院教师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成果、接受提问与指正,促进内部学习与交流。我院试做试讲工作已连续试行几个学期。设计类型涉及幼儿园、学生社区公寓、医院等多项,青年教师在做的过程中几经斟酌,在讲的过程中采纳善言,在指导学生同类设计中更加游刃有余、言之有物。

四结语。

建筑学院建院七年以来,把握建筑学专业应用型本科建筑人才——建筑师“好助手”的特征,构建“能力+人品”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适应建筑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能力和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试论独立学院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独立学院不同于普通本科大学,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教育品牌的影响力也相对薄弱,独立学校的大学生也不同于普通大学学生,其社会竞争力落后于本科学生。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可以提高竞争力,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推动作用。

一、培养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的作用。

现今我国依然长期保持着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发散思维、死板教条、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需要面对复杂且实际的工作环境,面对艰巨的工作内容,保守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其发展。社会实践是帮助学生在社会工作上提供自我能力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为大学生迈向未来社会生活提供帮助。

(一)优良教育环境不能合理利用的矛盾。

独立学院的师资普遍是母体学校老师兼职或高薪从其他高校聘请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为其学生提高了师资水平,但教师兼职于独立学院并不能保证其教学质量与母体学院一致,聘用的教师也远不能与重点大学教授的教学质量相比较。独立学院教育设施相对健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招生分数与普通本科大学分数相差较大,其在校学生学习基础远落后于本科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相对较低。学院虽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学生却失去了掌握的机会[1]。

(二)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的偏见与学生自身发展的矛盾。

人们对于独立学院仍有偏见,多数人将独立学院视为“三本”,认为其在教育行业地位低下,正因为独立学院教育影响力较弱,打击了在校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逐渐失去了竞争的意识。社会上大多企业招收就业人员时,常常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不予重视,认为母体学校学生能力高于其独立学院学生。在受到同等教育的同时,得到不同的学位证书,使其得不到平等的就业机会,让独立学院学生面对就业更加困难。正因为社会“看证看学位”,导致了创新型人才的大量流失。

(三)实践创新落实与实施的矛盾。

学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这些活动往往趋于形式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执行教师所传达的实践内容,并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和意识。这使实践创新能力犹如纸上谈兵,学生依然在形式化地完成实践。学生并不能从社会实践中体验到创新能力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提高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从而达不到实践创新的教学目标。

(一)建立独立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竞争力。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独立学院在教学资源上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在求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先根据学院自身条件,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在培养人才上提出明确的方向,加强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意识,这在学生未来竞争中有着重要的影响[2]。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教育品牌的影响力。

独立学院自经国家规定开始实行,至今地位远低于国内名牌大学,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是独立学院的发展要逐步累积,加强其社会影响力,在人才教育上注重个性的培养,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品牌。让独立学院从“三本”的框架中挣脱出来,成为教育行业中独有的教育机构,拥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更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三)改善学校创新实践的形式,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现有的教学形式呆板,学生对社会实践缺乏主动性。实践是学生与社会互相摩擦、互相撞击的过渡阶段,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培养高质量的创新性人才。改变原有教学体系的同时,也要完善学院的基础建设和师资条件。图书馆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图书系统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面。邀请国内外各领域教授来校演讲,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广阔,对未知的领域更有探索精神,从而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建设[3]。总之,大学是培养人才,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的平台,其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更是培养人才的过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应从学院本身、学生自身和社会环境出发,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大学生,提高独立学院教育品牌。

试论独立学院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电子电工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学生自身发展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探索了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以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充足的创新人才。

创新能力是现阶段,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电工专业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积极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对专业人才与创新人才的需求,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重点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利于提高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质量,而且对我国电子电工行业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1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按部就班的工作方法已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创新人才能够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运用创造性思维,创新问题的解决方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创新型人才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有利于企业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1.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民发展。而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其中,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学校的实践教学,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3学生发展的要求。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所作为就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重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独立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因此,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2.1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加强学生对经济生活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对电子电工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为此,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积极了解我国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现状、电子电工专业的就业方向及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将经济社会现状深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经济社会的了解;其次,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积极宣传创新能力在本专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电子电工专业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另外,教师可以设置讨论环节,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教材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养成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之后,教师要对学生思考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指出学生在思考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积极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加强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首先,电子电工专业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加强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专业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对专业问题进行思考,并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在课外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结。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子电工行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还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要求。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时间中培养学社呢生施工的创新能力。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创新型电子电工专业人才,而且对其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晓杰.自主探究,启发思维——新时期背景下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实践分析[j].新课程(下),2016(04).

[2]韩涛,凌六一,黄友锐,唐超礼,徐善永.“虚实结合”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

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能力的探讨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对我国影响最明显的是教育上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它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涉及到教育内容、教育结构乃至整个的教育体制等,本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提出信息化学习的概念,并将从信息化学习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学习创新。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学习的界定。

1.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工具进人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课堂教学融合多媒体,学生以学习pc为主,从中获取信息并与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探讨,家庭作业以电子文件为主。

2.信息化学习的界定。信息化学习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依据教学目标创建以形象为主体,激发和吸引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化学习具有信息载体的集成性、交互性等特点。

(1)媒体信息的集成包括信息的多渠道统一获取、多媒体信息的统一组织和存储、多媒体信息表现合成等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

(2)交互性即学生能控制信息化设备的运行,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运用这种交互式的沟通,学生就可按自己的意愿来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信息化学习对学生创新的带动。

信息化能有效地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共同投入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并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创新。信息化学习的作用主要有:

1.激发学生想象力。信息化学习为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它为教学创造最优化的声、像情景环境,形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听环境,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认知潜能。比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把真实情境再现或仿真,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图像、动画、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的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从而激发学生潜意识的创新思维。

2.化抽象为具体。信息技术使得教学内容的形式更加灵活,可以从不同角度表示教学信息。如用文本描述,用图形、图像增强其直观性,用动画创造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其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既可突出重点,难点,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模式由模糊变清晰,并且可以提供示范的动作等,这些形式正是学生创新火花所需要的。

三、信息化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即重视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5个环节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多方面支持,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但如果把视听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优秀的信息化学习和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按照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信息库,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信息化学习提供的开放环境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

四、信息化学习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学习是对传统学习进行了革新,但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

1.重视接受信息,轻视实践活动。重视智商培养,轻视情商的培养;重视智力活动,轻视体力活动;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忽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往的学生经常抱怨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而将来的学生的生活终日面对着冰冷的计算机,与同学和教师的交往会更少,生活会更加孤独,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信息化学习往往会轻视体力劳动,而导致“信息污染综合症”。最明显是,学生减少了课外活动和户外活动,不会拼音、写字,而且现在的学生许多已出现孤独、冷漠、性格孤僻的症状,这些都是迫切需要人们引起重视的问题。信息化学习给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的途径,能提供大量的图片和录像,能迅速地得到大量复杂运算的结果,使学习者养成了只看图画不看文字、不愿动笔计算的毛病,这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的僵化。

3.信息化学习忽视人际交流关系,导致“人机”关系严重。由于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室安装有电脑,学生直接接收图像,声音,音乐的影响,而不远与教师,同学沟通,因而其沟通能力逐渐下降,进而导致严重的“人机”关系。

五.在信息化学习中,对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创新能力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当进行学习环境的设计(即leo),应设计比较宽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

1.阅读一定量的手写材料和书本,掌握读、写、算的技能。在传统教学中,阅读和写字占有很大的份量,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而计算机上汉字输人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学生习惯用计算机打字,写字意识逐步淡化,信息化学习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系化,写字技能逐步退化,更不愿意进行创造性思维,有的学生似乎更迷恋于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因此必须使学生脱离这种状态,让学生从计算机中回到书本中来,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写字和算术练习。

2.信息化学习为创新提供大量的即时信息要有效的融合。如果只停留在吸收信息上,那么创造的源泉终究会枯竭,信息的大量吸收有助于人脑右半球形象思维的开发,却会导致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消亡。因此,面对大量的信息,要利用所学进行创新,教师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编排,使教学得到优化,同时也要让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培养独创新型人才。

3.注重信息化教学中的人际交往。教育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开发智力、陶冶情感。信息化教学中与同学学习活动,学生之间不是直接面对面,而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连接成小组性的团体,利用声音、文本和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由此形成一个虚拟的沟通环境。这种交往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完全不同,它是虚拟的,实际上是一种“人-机”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学生的私有化空间封闭性更强,人际关系减少,因此,教师和学生要突破封闭性,加强交流,注重交往,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也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2]王晓晖,全天竺.谈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管理出版社.23。

独立学院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模式研究教育论文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分布于本科高等师范院校以及专科院校,针对不断增加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就业形势,使得其他高等院校也开始此专业,其中包括独立学院,独立学院也称为二级学院,专指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新运营体制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但独立院校无论师资学生较高等师范本科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学生基础差,另一方面教师经验不足,开设课程不成熟,因此针对具有特色的独立学院学前教育的学生给予就业方向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价值。

就业方向作为本科高校专业体系的重要方面,为专业未来指明方向,近年来天津市改扩建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加,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为学前教育专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但随着高校扩招和其他类别高校开设此专业,就业前景也有较大的挑战。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应该从多个视角多学科综合研究,才能对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的更加全面。针对目前对于此专业就业面窄,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与其他的就业信息,加强其专业技能,有应对性的培养,也对教师更多的就业信息,并不是一味单纯的培养幼儿园教师,对于不同的用人单位的认识,以及未来社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可以有较为针对性的培养,可以为专业拓宽道路。

本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以其对于未来就业前景的调查,并给予其多方面的就业方向的认识,其中包括公私办幼儿园、亲子馆、早教机构、出版社、电视台、特殊学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医院、艺术培训机构等。总结出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一从学生自身的就业趋向,二,给予其有较大可能性的不同的就业单位,对于其未来就业方向拓宽道路,并对于未来就业引起的挫折有可预见性,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出建议,体现专业的灵活性与全面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借鉴国内较优秀的就业知道问卷,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设计了本问卷。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态度,就业趋向,就业准备,影响就业的因素等几个方面。

本研究共向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学生发放问卷150份,年纪为11级本科生,收回问卷145份,有效问卷136份,问卷有效率达93.8%。

三、结果分析。

1.就业前景。

根据学生对于专业前景的统计,学生对于就业前景比较乐观,84.3%的学生对于专业的就业认为会很有前景,但也有76.5%认为有一定的危机感,对于此专业就业的学生日益增多,学生普遍认为就业压力大,但仍然抱有较高的期望,因此通过此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认可度较高。

2.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方向主要分布为:公办、私立幼儿园、亲子馆、早教机构或艺术培训机构、出版社或电视台、特殊学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医院。64%选择公办幼儿园,占较大的比重,早教机构或艺术培训机构比例为23.3%。4.3%选择特殊学校、社区服务或家政服务。对于选择的原因78.5%以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看中就业环境,离家比较近。

3.就业地区、就业待遇。

在所期望的工作地点方面,超过50%的学生选择更天津市六区内,13.4%选择天津市周边郊县,原因自己的家庭所在地或者交通较为方便。14.2%的选择是户籍所在地,没有选择港澳台及国外地区,5.3%的学生表示在天津市内依据招聘单位的就业信息,都会去参加考试或面试,哪里招人去哪里。对于西部偏远地区的选择为2.1%,较少的学生选择此项。对于就业起步阶段,学生对于期望的月薪69.3%的学生期望是-3500元,25%学生期望起步月薪是3501-5500,较少一部分的学生的期望为550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薪金持较为理性的态度,也比较客观的理解自身的起步薪金。

4.就业准备。

56.3%认为大学期间所学课程是否符合未来的职业需求为一般符合,需要改进,45.5%人为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实践技能,23.5%为社会交往能力,而在实践实习中,最为困难的是与家长的沟通,与幼儿的沟通,以及从自己的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跨越。

四、结论及教育建议。

1.改革课程方案,培养创新型人才。

首先学校在学前教育的方向指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独立学院,主要培养实践性强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以重视理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将更多的教学引入到实践中。让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其就业单位的环境以及提高未来择业的竞争力,这样可以让未来的就业有一段适应期,要尽可能的提供不同的实践岗位,拓宽就业方向,做到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调整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未来的形式使得就业形势尚好,也有更多的就业缺口。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以实践来检验,首先本专业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择业标准和目标,根据自身的优点选择就业方向,在校期间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专业素养以及身心素质。

3.深入研究学前教育的就业的现状,科学的有实践性的指导学生就业。

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单纯影响的,就业问题也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首先政府就就业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将学生的就业法制化,对于发展不均衡应进行宏观调控,鼓励学生到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地区择业,并对于农村偏远地区给予优惠政策。教师也应该科学的指导学生就业,开始关于就业方向,就业准备的课程,通过调查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能有预见性的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其就业方向的建议,并以此也为下一批毕业生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梁.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济南职业学院学报(4)。

[2]于宏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育(12)。

[3]许兴建.罗巧英.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9(6)。

[4]唐大章.学前教育专业新生情感素质现状及其教育策略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6)。

[5]李岩.论学前教育专业实行“双师制”的几个问题.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6)。

[6]张焕荣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文教资料2010(25)。

[7]钱海娟.贾玉霞.崔岐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教育实习刍议。

独立学院试行大类招生,两段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在开设《环境工程学实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变学生学习习惯、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实验设计性独立学院。

《环境工程学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实验课,要求学生能结合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对污染主体实施净化和治理的实验操作过程,它是集专业技能、过程设计、综合分析于一体的实验课程,在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教学环节中起关键性作用。大部分独立院校在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同时,也配备了此项实验课程,期望通过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对前期理论课进行及时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环境工程学实验》又可为毕业论文(设计)提供主要的实验思路和设计方法。

一、存在问题。

《环境工程学实验》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理应得到本科教学单位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然而,目前独立学院在开设《环境工程学实验》时,往往仅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指导,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资料收集、自主设计、数据分析的能力。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体制和形式就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非技能的传承。在这种环境下,本科教育难免会受到不利影响。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机制不成熟、教学环节缺乏有效监督,加之教学资金投入不充足,往往忽视实验教学环节。特别是在环境工程实验上缺乏对学生实验思考与设计方面的指导,造成学生忽视对自身设计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锻炼,学习主动性不强。

(二)实验教材内容不适应。

目前市场上涌现有大量的环境工程类实验教材,但大部分教材往往偏重水气固一个方向,特别是污水处理环节,包括絮凝、自由沉淀实验、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化学氧化、过滤、厌氧/好氧消化等实验项目,其内容编写较简单,主要介绍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这类教材一般适合公办院校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本科生。

(三)教学模式落后。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定期提交实验报告。该教学模式过于简单,不能充分体现《环境工程学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即缺乏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主动性,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自然达不到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实验教学改革。

(一)改变学生习惯。

由于独立学院通常依照母体高校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生往往因课程理论性过强、内容枯燥、难度过深,容易产生倦怠、消极的学习习惯,也很难真正融入到课程的自主学习中来。为此,需考虑学生这一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贴近生活或者是较前沿的知识,并要求他们准备实验记录本,做好实验预习和数据记录工作,强化他们的学习习惯。同时,实验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委派一名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与其他小组竞争,激发他们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感与集体荣誉感。

(二)编写适用的实验课教材。

针对已有实验课教材形式和内容的局限性,可结合自身实验条件和经典实验项目,编写适用于独立学院的创新性教材,对实验对象、方法、条件、步骤进行调整和创新。如“酸性废水动态过滤中和”实验项目中,对教材中原有实验步骤进行改动,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过水体积、停留时间和取样时间,并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三)挖掘实验的创新性内容。

鉴于《环境工程学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授课教师应在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上应进行不断尝试。笔者也曾对经典的“絮凝沉降”实验开设内容进行了改革,在操作上增设了一些探索性环节,要求学生根据现有资料,自行调试配水浊度,并在可控条件下,设计实验前絮凝剂最佳投加浓度实验,以确保后期絮凝达到预期效果。

《环境工程学实验》是培养环境工程领域内实用型、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该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独立学院工科专业人才输出质量以及学校后期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老师应解放思想、勇于尝试,将开放的实验项目和开拓的思维训练渗透到每一个实验教学环节中,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石,赵东风,赵朝成,吕俊.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8):120.

试论独立学院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普通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探索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加大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笔者简要分析了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而后对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实践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关键词: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特点与优势,提升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

1.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从第二课堂的特点来看,其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内容比较广泛,是对第一课堂专业教学的有益补充,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的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寻找新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有助于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纵向延伸。并且,由于第二课堂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个性是的形成,兴趣的产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些竞技活动的展开,讲座的组织、学术报告活动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不断受到新的冲击,对于学生来说,新鲜的、感兴趣的事务,往往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3.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第二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创新能力的锻炼,在第一课堂中,学习的书面理论,更多的是在第二课堂中加以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实践结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验方面,学生通过自身所积累的综合知识,合理运用相关的理论,正确的完成实验,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考验。

1.教学形式单一、手段简单。一些学校的第二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调,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第一课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情况主要是学校对第二课堂的定位不够合理,没有真正认识到第二课堂的作用。作为一种补充,应该体现第二课堂的特性和差异。但是,目前来看,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第一课堂的延续,单一的教学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说,作用非常有限。

2.教学技术设施落后。一些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教学设备配置落后,信息化技术手段教学比例不高,一些实验室设备、仪器仪表器材等,大多比较陈旧。这些落后的教学技术设备,不利于学生学习先进的技术方法,也很难做到同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密切接轨。

3.问题意识、开发理念缺乏。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他们习惯了在第一课堂中被动式学习,而在第二课堂中,很多知识是需要自己探索发现的,并且一些知识的深入学习,离不开学生不断的质疑和发问,但是,学生们发现问题意识不足,没有足够的发问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这种情况下,其实际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理念不够,对于新问题、新观点、新方法,没有纵向、横向对比分析,不敢大胆尝试。

三、第二课堂对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探索。

1.制定第二课堂教育计划与实施方案。第一,开设选修课、必修课。由教务处配备专业授课教师,并检查监督教师按计划执行教学任务,协调第一与第二课堂的时间安排,通过学分制,保证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二,创建创新活动小组,开展创造性活动。如建立模型小组、数学建模小组、计算机设计小组等,以此为依托保证教育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第三,建立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社团组织活动快、易开展的优势,做实创新教育讲座、技能培训、文化讲座、设计竞赛、实践锻炼、观摩欣赏等活动。

2.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通过课堂教育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新性思维,通过技能训练、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能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与实践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效果如何,要靠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因此,必须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能力训练、培养的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了解,通过测试、信息反馈等方式来反映教育效果,测评学生创造力变化。

四、结语。

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开展的另一重要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要为第二课堂配备相应的资源,推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第二课堂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威.依托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j。

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而由社会力量和普通本科高校按照一定机制联合创办的独立学院,成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2012年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03所,全部都具备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目前独立学院在校生接近200万人,占本科教育人数的1/3,因此独立学院在高教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983年,我国对外经贸大学第一个招收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如今工商管理教育在我国有了近30年的历史,由于工商管理专业跟其他学科专业相比起来,其开设的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绝大多数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

独立学院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已经把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因此其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旨在培养一方面掌握较深厚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能力的探讨论文

当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们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自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从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等方面入手,简述自主学习的内涵,提出几点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素质。

当代教育理念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开始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和新内容的时候,是由自身的意志推动他们的学习行为的,他们对于学习首先必须充满兴趣,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不仅仅将学习视为一种短期行为,更是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自觉将学习作为一项有益的活动,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和语文素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在持续的训练和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容易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比较薄弱,很多学生们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已经逐渐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处于课堂学习的被动地位,他们通常会很容易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和观念,而不会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思考和反驳教师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不利于促使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和思维发展。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认识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推动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性,积极寻求优秀有益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们在自主学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开创自主学习之旅。

古语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是如此。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技都得到迅猛的发展,学生们作为新新人类,他们是未来的'主人,必须积极面对社会的变化,并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去应对一切变化。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书育人,在于将知识传播给学生们,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们学习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让他们能够积极应对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为主,而基础教学是渗透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的。笔者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个方面入手,讲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利用写作教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低,是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到自主写作学习和自主进行有效的写作活动的正确方式。以应用文写作教学为示例,应用文是现实生活常用的实用性写作体裁,它可以是简单的会议记录、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说明书等形式。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式,可以先让学生们阅读如新闻的调查报告等文章,然后指引学生们提炼文章的中心,剖析应用文写作的要素,分析应用文写作的线索。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选择应用文的几种体裁中的一种,按照自己可以搜集到的资料,参照它们的写作方式和格式,选择相应的主题,写作一篇应用文。比如说,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联系,让学生们选择一种产品,要求他们写一篇产品的说明文。由于产品说明文涉及到产品本身的知识和其它相关的内容以及写作中要运用到的写作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他们搜集学习资料的能力,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他们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最后,教师倡导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们必须加强自我学习计划的调节、增强学习计划的自我监督、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这就关系到学生们能否加强自我控制。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形成比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集体学习和互助学习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实践,训练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组成学习小组,相互监督对方的默写和背诵情况,不仅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有利于学生们在相互学习、互相监督的过程中,受到自尊心和求胜心的驱使,在集体中寻求更好的表现。学生们会更大程度地激发出自身的学习潜力,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将自己的学习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在集体的鼓励和刺激下,不断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试论独立学院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占有较大比例,是独立学院科研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其科研能力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校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需要学校制定相关的倾斜政策,激发青年教师做科研的兴趣;同时,还需建立相关设施平台和提供适当的科研机会,使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有实现条件;另外,还需提供相应的工作考核配套措施,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能力的培养中,以达到培养其科研能力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独立学院办学的基本定位是技术应用教学型高校,与职业学院的技能教学型相比,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具备更好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这种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而开展科研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目前,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教学队伍中充满朝气的新生力量,承担着重要的一线教学任务,因此,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素质对培养的学生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培养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主要任务,所有工作都应围绕教书育人,即围绕教学这个核心来开展。但“研”与“教”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是科研的源泉、动力,同时科研可以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革新充实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科研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通过科研活动凝练和升华知识,继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高屋建瓴的去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新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声誉的重要途径。

一所高校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一方面体现在培养的学生质量(就业率);另一方面是学校的科研水平与学术水平。学生质量与教学密切相关,而科研又是学校发展的“发动机”,科研工作搞好了,学校的活力就会得到增强,教学活动得到促进,培养的学生质量就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相应也将提高。青年教师作为独立学院教学与科研的主力军,其科研能力对学校声誉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作为独立学院教师主力军的广大青年教师,其科研能力也不容乐观,他们做科研的兴趣低,积极性差;再加上在科研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科研能力不足,以及学院的重教轻研的政策导向,导致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参与的项目非常少,科研能力低下,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不仅数量少,且质量不高,在科研上有影响的成果更是寥寥无几。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严重不足,既有青年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管理制度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教学任务重,科研精力和时间不足。

独立学院的领导通常在思想上不重视科研,甚至认为独立学院不需要科研,致使教学安排占用了极大的比重,使得教师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科研工作。根据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的师生比要达到1∶18。然而由于独立学院依附于母校办学,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导致独立学院扩招的速度很快,学校的师生比普遍低于这个底线。就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而言,青年教师所承担的主讲课程和辅导、实验课程均占学校开设总课程的70%以上。而当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校一般都要求使用多媒体,青年教师执教时间短,对教材不熟悉,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备课和上课。同时,合班课比例的增加,班级规模扩大,使课堂教学与教学辅助工作更为繁重,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严重的割裂了科研和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多数青年教师都成了“上课机器”,青年教师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去。

2.独立学院考核指标制度使科研活动被边缘化。

独立学院围绕教学核心运转,并未把科研成果作为年终考核的硬性指标,即便有些学校把其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对成果的要求也不高,致使青年教师科研缺乏驱动力。而青年教师的科研活动总是围绕个人的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开展,很多青年教师平时对科研不闻不问,在要评职称之际,想出各种办法拼凑成果,科研活动从一个系统的、有组织的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打独斗”,其论文和课题的质量可想而知。须知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努力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年教师对教育科研基本知识的贫乏和技能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

3.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意识薄弱,且科研综合素质不高。

有的青年教师认为只要自己教好书,搞不搞科研无所谓,搞教育研究是教育专家、学者的事情,仅满足于现状,因而其教学内容得不到更新,对知识的理解也停留于表面,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实质上,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科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教师科研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科研素质的不足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青年教师大都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但独立科研能力比较弱。学生阶段他们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有限,且多为被动的完成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独自科研的能力不强。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缺乏学术积累,对科研方法和过程不够了解,加之科研意识不足,未能积极主动地了解相关科学前沿的学术动态,这些因素都使青年教师的科研起步举步维艰。

学校应该认识到青年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生力军,重视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科研。在安排其工作时,应考虑到青年教师一方面刚走上工作岗位,承担过多教学任务会占用其大部分时间;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处于科研活动的“体力”旺盛期,合理安排他们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可以使青年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动力去做科研。

2.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青年教师客观上存在理论水平不高和实践经验欠缺的劣势,存在着对科研过程不够熟悉、科研方法掌握不多、科研经验不足等情况,导致其开展科研活动困难多、成功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不定期的组织学术讲座,让青年教师及时了解学术动态、前沿信息;积极安排青年教师参加校外的各类培训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青年教师赴名校进修学习,与名师座谈研讨,采用青年教师进修和考察等方式开阔其眼界,增强其科研意识和能力。同时,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参与科研的机会,并通过经验丰富的科研骨干的“传帮带”,为青年教师增加更多的学习机会,积累科研经验,激发其科研潜力。

3.组建科研团队,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科研能力培训。

以高校优秀学术带头人为引导,以课题项目为依托,吸收青年教师加入科研团队,使科研团队形成不同专业知识优势互补、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群体。分工合作,互相促进,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各个成员的科研潜力,从而提高科研水平,带动独立学院教学与就业工作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科研团队的组建,增加了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同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做中学”的科研培训方式,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使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团队合作对培养青年教师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也是很有益的。

4.制定相关的科研倾斜政策,增加青年教师的科研信心。

一是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协调,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相关的科研管理部门应该主动收集信息,为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搭桥引线,增加青年教师参与课题和主持课题的机会,锻炼其独立完成科研的能力。科研前期,在申报课题时,给予适当的指导,组织中老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选题、把关项目申请书,合理预算经费,尽量避免盲目的选题与不合理的申报导致的项目失败。科研过程中,要及时关注青年教师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协助或指导其解决科研中间遇到的困难,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协调设备的使用及提供适当科研资助,促进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是把“双刃剑”,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督促青年教师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否则就成为“绊脚石”。独立学院在制定考核制度时,应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进行考核,使教师明白教学并非唯一的任务,有进行科研的压力;另外,也要对他们科研成果内在的潜质、知识积累过程以及探索性劳动进行衡量和相应奖励,如对课题申报未成功者给予一定的补偿等。

三是设立院级课题,增加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学校还可以自筹经费,设立面向青年教师的科研资助基金,鼓励以青年教师为项目负责人的系列课题申报,锻炼青年教师组织、协调能力。并通过适当的物质奖励,激励他们的科研兴趣,培养其科研能力。

5.青年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呈几何级数爆炸式增长,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更新中,为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青年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刻关注学术前沿,扩大知识面,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教学和科研奠定基础。因此,青年教师应利用高校的图书馆等学术资源优势,了解前沿学术动态,通过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等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抓住机遇,创造既有理论价值又有使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四、结束语。

总之,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对于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独立学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是独立学院培养出强能力、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保障。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采取相应对策,并为其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

试论独立学院团组织对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广告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实践条件差、教师实战经验不足、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实践教学指导等问题,必须在明确教学定位、案例教学、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研讨教学、实战教学等方面努力和创新,调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和社会脱节。

我国高等教育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精英型、应用型、技能型。现在公办学校由教学型的大学转向综合研究型的大学,具体培养精英型人才。独立学院在办学实力、政府支持、学生素质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上都和公办大学有不小的差距,如果也像培养精英型人才一样,重理论,重知识结构的完整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盲目求高,制定不切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必定达不到预期效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在和公办院校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同时,学校长期关门办学,缺乏与社会、广告企业、广告市场等的必要交流和沟通,为学生提供的参与企业策划、广告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较差,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实践条件差,硬件投入不足。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安排,需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专业技术不是“考”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但是,独立学院一般实力较弱,经济基础也不雄厚,缺乏高质量、共享型的实践教学平台,不能在生产实践中真枪真刀的考核。加大投入,大力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实践基地,是开展高水平实践教学的关键之一,也是目前各独立学院急需突破的难题。

(三)教师实战经验不足。

独立学院的教师结构上一般处于两头大、中间小年龄的状况,离退休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也很欠缺。以上导致了老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不可能太多,一般难、繁的课都是中初级以下的年青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培养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经验、专业知识、阅历等比较欠缺。这些青年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擅长理论描述,没有经过实践环节,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广告实际运作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方法落后。

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有些学校的广告学教学采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向传递模式,未能充分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模拟、案例研讨等教学方法,对多媒体的应用也仅仅停留在ppt的使用上,未能高效利用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很难使学生真正动手操作。

(五)缺乏实践教学指导。

建立健全稳定、合理、长效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如完善并规范实践性教学的考试考核办法及教学管理办法等。这是目前独立学院相当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缺乏严格的限定,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难以保证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一)明确教学定位。

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谋生能力”。广告学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创意既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也是创新的`外化形式;创业是自主地开拓和创造业绩与成就,创业最终成为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广告业创业的成败,依仗创新教育的根基。只有真正认识创新创意创业的辩证关系,认识创新创意创业在广告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营造创新创意创业环境,搭建创新创意创业平台,真正彰显广告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案例导入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演绎,提出解决方案,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交流。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尽量真实,同时又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通过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广告学课程的创新实践活动必须依托良好的物质基础保障,构建一套实践教学平台,需要一个很好的设计环境、一支有理论善实践的实验教师队伍和一批可以让学生参与的实战项目或者课题。

实验室资源是良好设计环境的有效支撑。学院应建立实验室,引进大型广告资源数据库,供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研讨之用。实验室资源对学生开放,包括时间、空间、设备、网络文献数据库和人力资源等的开放和服务。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设备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准备各项广告大赛的作品、参与公益活动的制作等。

(四)研讨教学。

基础知识教学完成后进行的研讨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如撰写、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启发学生深入学习和独立思考,最后教师总结、答疑。

(五)实战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尝试运用虚拟广告公司运作的方法突出实践锻炼,按以下环节去做:第一环节,学生分组。第二环节,选定职务。第三环节,开展业务。第四环节,课堂总结。第五环节,作业考核。

(六)鼓励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学院可以引导学生组建广告社,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和相关设备。学生自主招收社员,组织沙龙和集体学习研讨,一起参与社会实践。校园里的宣传栏、院报、各种宣传册的设计工作都可以交给学生去做,老师从旁提供指导。同时,老师也要帮助广告社联系一些社会实践课题,使学生们有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三、结论。

在广告学课程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都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实践性教学要与行业的发展、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岗位有机融合。二是实践性教学要注重整体性和关联性。只有注重实践教学的整体性,通过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间、进度等,才能有效防止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冲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实践性教学要立足全体学生的成长、成人和成才。四是实践性教学要贯穿教学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