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研究活动方案设计 课题研究活动方案(大全9篇)

时间:2023-09-25 14:45:46 作者:BW笔侠 方案 2023年心理研究活动方案设计 课题研究活动方案(大全9篇)

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心理研究活动方案设计篇一

我们班级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带着,整天关在家里让他独自玩耍,不让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地照顾与迁就,使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环境,以致性格比较内向、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不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对待班级的各项活动比较被动,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退缩型幼儿。孩子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引导,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

从上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幼儿特别喜欢音乐活动,每次的音乐活动小朋友都能积极参加,就连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因此老师鼓励这些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充分创造自由宽松的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并鼓励他们能主动进行表演。希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班级通缩型幼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集体环境,和小伙伴之间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

本次课题研究以大班幼儿为主,教师根据自己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音乐的实际水平,自己立课题,从大班年龄幼儿入手,从各个层面上对音乐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具体内容为:

(1)歌唱、打击乐器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在幼儿园音乐歌唱、打击乐教育活动中,一切从孩子周围生活和实际水平出发,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2)歌舞表演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幼儿歌表演活动是综合性活动,是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做一些有规律的、富有美感的动作,具有乐、歌、舞为一体。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班级内性格比较内向的退缩型幼儿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的性格。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观察法(个案记录)、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总结评价法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音乐的实结际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具体如下:

1、调查法:初测,班级任意抽30%的幼儿进行抽样调查,并以统一的音乐内容对幼儿进行测试:其内容为:兴趣、性格、看图说话、听音乐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动作,根据调查情况加以分析,为实验和研究采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2、观察法: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依据幼儿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并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一系列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将观察过程记录撰写成退缩型幼儿观察个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它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健康的个性,才能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知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方面,获得高度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中极为注意营造优美和谐的音乐氛围,激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优美、愉快、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然而教师以有效的方法进行音乐舞蹈、节奏感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幼儿音乐欣赏水平,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

4、比较法:在实验中,根据对比班发展情况,进行各方面的测试,然后比较分析,再进一步的探索,不断的给予评价与总结,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了音乐教育个案、论文和总结。

1、第一阶段(20xx、3-20xx、5)

课题的准备和初步实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加强相关理论的积累。认真学习有关音乐研究的理论知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并进行课题研究的设计。

2、第二阶段(20xx、6-20xx、7)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年龄、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首先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理解音乐,喜爱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音乐水平。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智力。在实践中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调整,论证教学方法、形式的可行性。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确保本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性。

3、第三阶段(20xx、9-20xx、11)

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调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课题任务撰写教学论文、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心理研究活动方案设计篇二

心理辅导活动是一种心理学的应用技术,通过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干预,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在我参与一次心理辅导活动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以下是我对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的心得体会。

首先,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的设计要符合被辅导者的特点和需求。在我参与的心理辅导活动中,辅导师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了被辅导者的基本信息、问题和需求。辅导师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被辅导者的需求。这种个性化的辅导方案设计,可以让被辅导者更好地接受和参与辅导活动,提高活动的效果。

其次,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要注重教育与咨询相结合。心理辅导既是一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咨询活动。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师要以引导性问题为主,启发被辅导者自我思考和认知。辅导师还可以通过解释心理学知识和提供专业建议,帮助被辅导者了解和处理自己的问题。这种教育和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被辅导者获得更全面、准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时间的合理安排对于心理辅导活动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我参与的心理辅导活动设置了一定的时间限制,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起止时间。这种安排可以让被辅导者充分利用时间进行思考和体验,同时也可以避免过度疲劳和困扰。辅导师还会根据被辅导者的情况,灵活掌握活动的进度和时间长度,确保每个被辅导者都能在足够的时间内完成辅导内容。

第四,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要注重参与者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心理辅导活动不仅仅是辅导师对被辅导者的一种单向指导,更是一种双向互动和参与。在我的心理辅导活动中,辅导师经常会给被辅导者留出思考和自由发言的时间,鼓励他们主动分享和表达内心感受。同时,辅导师还会引导被辅导者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倾听和理解彼此,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共鸣和支持。

最后,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要注重实际应用和跟进。心理辅导不仅仅是解决当下的问题,更是提升被辅导者长期心理健康的一种途径。在我的心理辅导活动中,辅导师会通过家庭作业和行动计划的方式,引导被辅导者将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定期跟进他们的进展和需要。这种实际应用和跟进的方式,可以帮助被辅导者从心理辅导活动中获得更实际、长久的收益。

总之,在我参与心理辅导活动后,我对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个性化的设计、教育与咨询相结合、时间的合理安排、参与者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以及实际应用和跟进的重要性,都是一个成功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次心理辅导活动的体验,我相信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将会在更多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心理研究活动方案设计篇三

心理辅导作为一种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情绪、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问题,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深刻认识到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我结合个人的心得体会,总结了以下的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首先,心理辅导活动方案需要合理的设计。在设计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时,我们首先要根据被辅导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目标和计划。个性化保证了活动的针对性,以及被辅导者的积极参与度。在目标上,我们需要明确被辅导者希望解决的问题,并且设定可行的、量化的目标。计划上,我们则需要具体明确每一步的流程和活动,确保整个辅导过程的有序进行。

其次,心理辅导活动方案需要灵活的方法。在实施心理辅导活动时,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如个人咨询、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被辅导者的情况进行灵活的选择,实现不同的目的和效果。对于情绪问题较多的人群,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情感的宣泄来减轻压力;对于缺乏自信心的人群,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此外,心理辅导活动方案需要坚持有效的技术。作为心理辅导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技术来增强心理辅导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倾听技术,通过倾听被辅导者的讲述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理解感;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技术,帮助被辅导者积极看待问题,从积极的角度思考和应对困难。

着重指出的是,心理辅导活动方案需要专业的辅导师。心理辅导活动的效果取决于辅导师的专业性和素质。一个具备良好心理知识和技能的辅导师,能够更好地满足被辅导者的需求,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辅导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心理知识,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和倾听能力。

最后,心理辅导活动方案需要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在实施心理辅导活动后,我们需要及时收集被辅导者的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对活动效果的评价和建议。这样的反馈和评估可以指导我们对活动方案的调整和改进,提高活动的效果。此外,评估工作还可以对被辅导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长期跟踪和观察,为后续的辅导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合理的设计、灵活的方法、有效的技术、专业的辅导师以及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只有在这样的环节下,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才能真正发挥效用,促进被辅导者的心理健康。希望我们能够不断完善和创新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研究活动方案设计篇四

课题研究活动又开展了一个学期,本学期我荣幸加入学校课题组,课题组个人总结。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回顾这半年来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收获。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含义。本学期,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这个学期我在阅读和教学相关的报刊书籍时,有意识地多看了一些与课题相关的内容。此外,我还通过网络来获取了更多的有关本课题的相关信息。平时我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各项活动,每次活动我都认真做好记录,参与研讨。并且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以期为以后的教学起到指导作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紧紧围绕课题,展开常规教育教学。

我跟随裴娟老师研究的课题是《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我经常向裴娟老师请教研究中的困惑,与她共同研讨教学方案,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工作总结《课题组个人总结》。课题的'研究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启发学生,并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本学期,我校以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观摩课。有:“老帮青”、“电子白板研讨”、“推门课”等。在听课、观摩、上课时思考:这节课用了哪些活动形式?达到了什么效果?有没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这节课我得到了哪些启发?课后我认真写好反思,回想教学的得与失,教学再设计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由此,给我的课堂带来了许多生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老师、学生都收效很大。

当然,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这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与家庭的通力合作。我针对学生的问题主动与家长探讨、商量最佳方案。通过我们的努力,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不断反思,共同提高

除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思考,多尝试。我还多听课,多学习。这学期我不仅听了师傅老师的课,还听了许多不同老师的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和评价,及时与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进行交流。这些实实在在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对我的日常教学和课题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本学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由于工作繁忙,有时有一些想法,因为需要时间做一些准备,所以有的没能落到实处,甚至没有开展。在下学期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将课题组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课题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和展开,我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理论,切实提高自己的研究质量,增强自身科研能力。

心理研究活动方案设计篇五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近年来,心理辅导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尤其是在校园教育中,学生们面临来自学习、人际关系以及自我发展等方面的种种问题,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便应运而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深深体会到心理辅导对于学生的价值和作用。而心得体会正是为了以此文章的形式,总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中的主要收获。

首先,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活动通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参与者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借助老师的指导和其他同学的理解与支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我曾经参与过一次名为“疏导焦虑”的心理辅导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分享自己的焦虑与烦恼,倾听别人的经历和建议,发现了许多问题的共性与普遍解决方法。慢慢地,我开始尝试这些方法,并逐渐感到自己的焦虑得到了缓解。这一次的参与使我明白心理辅导活动对于解决学生问题的积极影响,也亲身体会到了心理辅导在帮助人们找到问题解决方案方面的独特价值。

其次,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对于提高认识与情感管理能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些活动中,参与者常常会通过绘画、写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一次心理辅导活动中,我尝试了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通过画画,我不仅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情感,也通过画面的展示,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了解到了我的情绪变化。这次活动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也让我学会了通过各种方式来管理情绪,释放自己的压力,提高自我情感调适的能力。这种情感管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

此外,通过参与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我也学会了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的挑战。在我参加的一次名为“自我认知”的小组活动中,老师提醒我们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并通过反思与他人的意见,找到自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通过这个过程,我发现自己存在一种过于自卑的思维模式,这阻碍了我在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进步。老师和同学们的反馈帮助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并给了我一些建议来改变自卑心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学会了鼓励自己、积极思考、相信自己的能力,并渐渐地克服了自卑的困扰。这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也是我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学到的重要教训。

此外,参与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还使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通过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困惑和经历,我发现许多人都面临与我相似的问题,并且他们愿意倾听和帮助我。这种互相理解和支持的环境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让我明白到,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在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给了我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认识。

综上所述,通过参与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认识与情感管理能力、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收获为我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让我明白到了心理辅导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我相信,只要更多的学生参与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我们的学校和社会将变得更加温暖和充满希望。

心理研究活动方案设计篇六

为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法。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选题。从众多未被认识和需要研究的问题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就叫选题。选题也是一个学习、思考、创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目的是要回答“研究什么”和“为什么研究”及“有无研究可能”等问题。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过程包括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明确研究方向、界定研究内容等环节。概括起来说,这些环节要围绕两项任务展开,那就是提出问题和确立课题。

研究兴趣、基础知识、合作伙伴、指导教师、研究时间

注意事项:

避免两个错误倾向。一是先验论,头脑里先有一个铁定的结论,调查知识为了搜集符合结论的材料。另一种倾向是指罗列现象,写了一大堆庞杂的材料,但没有分析归纳,这样的报告毫无意义。收集材料要实事求是,力求全面、充分。

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成果是多样的,所以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也就是多种多样的了。可以是宣读论文、展示课件、演示实验过程、展示发明、课本剧等。

多用数字图表,少用模糊语言。能量化的量化,尽量用图表显示,给人清晰、明确的印象。

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的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2、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4、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的指导,如着重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或指导设计解决总是的方案,或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等等。

心理研究活动方案设计篇七

今年3月5日是第xx个学雷锋日,也是第xx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进一步在全县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助力生态xx、文明xx、平安xx建设中发挥青年作为,展现青年形象,经县委同意,团县委决定在全县开展“3。5学雷锋,青年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3。5学雷锋,青年在行动

20xx年3月5日(星期日)上午8:30

xx镇xx广场

共青团xx县委员会

1、各单位要认真负责、精心组织,确保活动质量,并于活动当天8:00前到达现场,做好准备工作。

2、活动现场中所需材料请各单位自备,可着单位统一服装,展现良好自身形象,同时佩带团徽和志愿者小红帽(团徽、小红帽由团县委负责提供)。

3、活动集中点主题横幅由团县委负责落实,现场环境秩序由县城管局提供协助。

心理研究活动方案设计篇八

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自创的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某些课题或专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着眼于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促进学习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最终促使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包含多方面的活动和内容,尤其注重鼓励学生发展下列品质和能力:

1、通过发现、研究、尝试解决生活实际、工农业发展、工程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型课题,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外广阔的社会课堂学习空间,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发展学生特长。

2、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技竞争能力。

3、提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参观、访问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完善学生的自主人格。

5、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

6、通过对研究方向的选择和初中,树立全新的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初步确立将来发展的方向。

(二)课程整体结构

在课程安排上,分年级和阶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构成系列:每周5课时,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高一年级:

(1)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研究性活动课和应用型的小课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方向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支持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设计的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了解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区别。

(2)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紧紧结合科技教育和实际问题展开学生自创性的研究型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

2、高二上学期:

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科技、生产、生活等某一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研究,拓宽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初步确立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打下一定的基础,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一)研究课题的实施

1.课题的产生

学校每学期在学生、教师中开展征集研究课题工作(高一在开学后进行),尝试建立课题库,供学生选择课题时参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确定研究课题。

2.选题和成立研究小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短期和长期课题,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每班组成5—6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

(2)根据活动小组确定的课题,选择合适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3)每位指导老师一般指导1—2个研究性学习小组。

(4)小组推荐小组长一名,组长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安排具体分工,明确任务。

3、研究方案的制定

研究课题或问题确立后,指导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考名称,学生阅读讨论,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小组长先负责组织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后,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研究主题;(2)课题名称;(3)课题组长;(4)课题组成员;(5)导师;(6)简要背景说明;(7)课题的目的与意义;(8)、预期的成果与完成时间;(9)活动计划,包括任务分工、活动步骤、计划访问专家和活动需要的条件等等。

4、课题结题或中期结题

课题结题后,除有相应的论文、作品、建议之外,还要有相应的研究工作报告或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所做的工作,参与课题的研究体会,汇报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取得的成果。课题结题或中期结题完成后,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答辩会;答辩结束,选择比较好的小组,组织全年级答辩会,实现成果共享。

5、成果展示、综合评价

学生完成研究成果后,学校组织教师听取各课题组成果报告。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总结报告》,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简明阐述小组研究的意义、经过、及取得成果(包括参考资料摘要)和吸取教训、感受。过程中必须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手段,配合展板、实物、照片等。报告完成后,小组成员回答教师组和专家提问。评选出若干优秀的课题,进行校内展示和装订成册,作为可供低届学生的进行参考、参阅的有用资料,以此增强学生的荣誉成就感,也以此鼓励其他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二)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各年级要协助做好本年级各班的研究型课题的学习动员。学校教科处要组织全体教师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研究性学习。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每周1节,(课内1节,课外3节)。每个研究小组一般要有固定的校内活动地点。活动可以在校内外合适的地方开展,鼓励,引导学生节、假日坚持研究性学习。

3、研究课小组活动时,可以使用学校已有资料。研究性学习所缺资料,必须经指导教师审核,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由学生购买。学生在校期间去校外调查、参观,必须由指导老师统一安排,比较大的活动要经学校批准方能实施。

4、各班要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领导小组,每班学习委员任组长。

1、研究性学习课题评价基本要求

研究性学习与模块学习相比,不论是学习的问题、途径、甚至学习的成果呈现都远远超越了原有课堂和教师的封闭状态,因此在学习评价方面,更要突出其过程化、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重视三个环节:开题阶段的评价,主要评价课题形成的问题意识,课题的可行性,合理性;学习探索阶段,主要评价信息的集取与处理,针对学习问题开展的实践活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同伴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小组的整体精神等;结题阶段,主要评价凝炼观点和科学论证的能力,语言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针对问题的反思与总结能力。

2、研究性学习学分确认

研究性学习的学分,分配到课题上。若每个课题学习达到合格以上,可取得相应的学分。完成三个课题,每个课题5分。

3、评估表的使用,可以分阶段进行,也可以在探讨阶段多次评估,然后在结题时进行综合评估。任何阶段的评估都要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的方向,掌握研究的技能。学生对评估不满意,允许学生申请复议,最后由评定小组确定。

心理研究活动方案设计篇九

1、通过学生来进行学习的效果和知识反馈,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学生感到他是课堂的主人。

2、在反馈表中,学生有权评价老师和给老师提建议,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充分相信学生,学生会更加亲近老师,热爱化学学习,提高化学学习成绩,给学生终身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3、通过反馈,老师能够掌握这节课学生有哪些知识没有听懂,哪些概念比较模糊,哪些题目有困难,老师能够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调整;学生对老师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能够促使老师提高教学业务素质和自身修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化学课尾就是在化学课堂即将结束剩下的3-5分钟。教学反馈即设计一份反馈表,让学生填写,包括这节课对老师的`建议、没有听明白的知识和习题、学生认为的重点内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等;或设计一份当堂反馈测试卷,让学生当堂练习和巩固。老师根据反馈表或反馈试卷进行统计分析,作为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提高化学成绩。

目前许多的化学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上,做的工作远远不够,尽管通过作业和测验能够知道一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但毕竟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据此,我提出本课题,旨在解决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全面了解和有的放矢的进行调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2、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积极寻找原因;

4、广泛听取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正反馈表,及时作出调整;

5、统计分析历次化学考试成绩,以便作对比,检验教学反馈的有效性。

1、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广泛参阅相关理论著作,用以指导研究实践;

2、问卷调查法:针对目前我校学生对化学教师和化学课堂的相关情况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3、统计分析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5、个别访谈法: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反馈表的利弊,及时调整;

6、反思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和优化研究行为,并在研究结束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1、《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九州出版社,高帆主编);

2、《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3、《课堂管理技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钟启泉、赵中建主编);

4、《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希尔伯曼著陆怡如译)。

20xx年9-12月:

1、完成学生问卷调查设计和调查报告;

2、书写《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读书笔记;

1、书写《课堂管理技巧》读书笔记;

2、书写《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1、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书;

2、结合课题研究,撰写有关教育教学论文;

3、书写《论教学过程最优化》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xx年3月至6月:对课题进行经验总结与成果展示,对课题进行推广,书写有关书面材料。

xx年7月至8月:书写《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xx年9月至12月:上传相关课题材料;

20xx年1月至2月: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1、课题准备(xx年9--11月)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2)《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读一遍。

2、课题实施(xx年11月至xx年1月)

(2)重新修订反馈表和统计表;

(4)学习《课堂管理技巧》;

(5)学习《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

(6)进行阶段性的研究分析,对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3、课题阶段性总结(xx年1月至xx年2月)

(1)对前一阶段的成果进行调查分析,好的继续发扬广大,不足之处及时分析原因,进行阶段性总结。

(2)学习《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书籍。

4、课题推广应用(xx年3月至6月)

(1)对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全校其它班级进行推广应用,上相关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

(2)学习《课堂管理技巧》和《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

5、课题教育教学论文撰写(xx年2月至8月)

(1)结合课题研究,撰写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2)学习《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希尔伯曼著陆怡如译)。

6、课题成果汇报(xx年9月至12月)

(1)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传材料到博客;

(2)撰写结题报告。

20xx年1月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提出申请,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