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教学设计策略(优质13篇)

时间:2023-11-17 07:41:15 作者:雨中梧 毕业论文 窦桂梅教学设计策略(优质13篇)

教学计划是指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进行安排和规划的文件或计划。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实用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灰雀》窦桂梅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这是本课教学重点)。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讲故事,引出人物。

1.出示《蜜蜂引路》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并找出主人公,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2.介绍人物:列宁简介(出示课件)。

3.讲述故事《诚实的孩子》认识小时候的列宁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列宁的另一个故事《灰雀》,从题目看好像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去了解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了解内容,感知情节。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不懂得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学习。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指名让学生来读并帮助纠正字音。

3.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思路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本内容。

三、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列宁为什么喜欢灰雀?

2.理解词语意思,体会列宁的用心用情。

3.当你喜欢一件东西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当有一天你喜欢的东西不见了,你会是什么感受?列宁呢?感同身受。

5.分角色阅读对话,体会各自的心理活动,并读出当时的语气,体会列宁的担忧着急、惋惜关心灰雀的心情。

6.当你是那个小男孩,看到这一幕听到列宁的话,你是什么感受?你又会怎么做?

8.思考: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而不问小男孩?

9.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你更喜欢赞同哪种爱,说说你的`理由。

10.小结:爱不一定要拥有,放手也是一种爱,就像你的父母把你捧在手心里是爱,但这种爱会很累会让你失去了体验生活的感受,不如放手让你自己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会活的有尊严更自信。

四、延伸拓展,感情升华。

1.列宁对灰雀的爱是给予自由,而对小男孩的爱是尊重,让他做个诚实的好孩子,这就是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3.假如你是这只灰雀,面对列宁或小男孩想说点什么?

4.学习并积累列宁名言。

五、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列宁的一些故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2、把读后的故事写写感受。

教学设计策略

1、进一步掌握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感受使用列举法时的有序性。

3、进一步发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一、复习导入。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然后小结:我们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指名读题,问: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你是这样想的?

3、完成练习十一第八题。

指名读题,问:“只是向东、向北走”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完成:我们可以将直线相交的点用字母代替,列举出所有的路线,并按一定的顺序列举。

4、完成路线十一第9题。

出示题目,要求仔细读题。

三、完成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在书上画一画)并进行集体订正。

教学设计策略

1、使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实施解题活动。

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经历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经历从变化中寻求不变的过程,灵活确定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信息的?(列表整理)当条件比较多时,我们可以根据问题选择条件列表整理。

我们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怎么想呢?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到基本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那么在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揭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有个水库管理员遇到了一个问题,咱们帮帮他,好吗?)。

一座水库某天从7:00起开始放水。水库管理员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下降情况,下面是他的观测记录。(他列表整理了数据)。

时间。

9:00。

11:00。

13:00。

15:00。

与7:00比水位下降/cm。

12。

24。

36。

48。

1、(1)这张表格该怎么理解呢?

a.我们先来看时间这一栏,你发现了什么?

每次观测的时间都间隔2小时。

b.再看这一行,你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一说?

与7:00比,到9:00下降12cm,到11:00下降24cm,到13:00下降36cm,到15:00下降48cm。

7:00—9:00,2小时下降12cm,9:00—11:00,2小时下降12cm,11:00—13:00,2小时下降12cm,13:00—15:00,2小时下降12cm。

水库的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根据每2小时下降12厘米,我们可以算出什么?

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就表示每小时下降的速度。速度是不变的。

(3)照这样的速度,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就是让我们照什么样的速度?

(题目中的“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要求我们按照每2小时下降12厘米的速度计算。)。

请一位同学把我们从表格中找出的这个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读一遍。

2、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理解题意,明白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想呢?我们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还可以有其他的想法。

把你的想法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指名交流。(预设学生的想法)。

(1)从条件想起,根据每2小时下降12厘米,可以先算出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3)根据每2小时下降12厘米,通过列表找出答案;

(4)根据120厘米是12厘米的10倍,想到所需要的时间是2小时的10倍。

3、(1)根据刚才我们所想的解题思路,把你的方法写下来。(写在作业纸上)。

(2)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列式计算时,说一说每一步计算表示什么?

a.12÷2=6厘米b.120÷12=10。

120÷6=20小时2×10=20小时。

c.

时间。

15:00。

17:00。

19:00。

21:00。

23:00。

1:00。

3:00。

与7:00比水位下降/cm。

48。

60。

72。

84。

96。

108。

120。

7:00—15:00是经过了8个小时,2小时2小时地增加。到3:00一共要放水20小时。

(1)学生说检验的方法:把问题的答案20小时变成已知条件,带到原来的题目中去算一算。

也就是这样变一变:水库的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照这样的速度,经过20小时?

谁来补充一下问题?(经过20小时,水位一共下降了多少厘米?)。

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算式写在检验的方框里。

12÷2=6厘米20×6=120厘米。

我们算出的120厘米正好是题目中原来的条件,那就说明我们原来解决的问题算出的答案20小时就是正确的。

学生一起口答,教师板书:一共要放水20小时。

(2)把问题变成条件,代入原来的题目中去算一算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这是检验的一般方法。其实还有检验的方法。这个问题有2种不同的解法,我们在检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解题,如果两种不同方法的答案相同,也能检验出你所算的答案是正确的。这种检验方法适用于有不同解法的实际问题。(多种方法相互检验)。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试做,交流解法(你是怎么想的)。

a.12÷2=6厘米b.16÷2=8。

16×6=96厘米12×8=96厘米。

答:经过16小时水位一共下降96厘米。

6、请同学们回顾我们刚才的解题过程,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1)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抓住水位每小时下降的速度是不变的,这是解题的关键。

(2)有多种方法时,我们要灵活选择,多种方法可以互相检验。

三、练习。

带着我们的收获和体会,我们试着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练一练1。

(1)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找到不变量:每本笔记本价格不变)。

2、练一练2。

(1)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找到不变量:每本字典的厚度不变)。

机动题目:

3、练习九第4题。

(1)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找到不变量:每瓶果汁的容量不变)。

(4)检验一下,看做对了没有。我们可以进行口头检验。

4、练习九第5题。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策略教学设计

1、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小棒、答题纸、扑克牌、课件。

一.情境导入。

谈话: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画图,列表)。

引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谈话:看,这是什么?(扑克牌)老师抽去大王和小王之后,你们知道一副扑克牌有几种不同的花色吗?(四种)老师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猜一猜有可能是什么?一共有几种情况?(四种)是哪四种呢?你能一个一个的给大家列举出来吗?(草花,黑桃,红心,方块)。

刚才同学们将这些花色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了,我们称作——一一列举(板书)。这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用到。这不,我们村的王大叔就碰到了一件事:……(课件出示例1)。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情景创设,呈现问题。

出示例1及其场景图,自主读题。

师:从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围成一个长方形。生2:周长22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周长22厘米”你还能知道什么?

生:长方形的一长一宽是11厘米。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课件:22÷2=11厘米)。

师:要想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就需要先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再计算出面积进行比较。

2、尝试操作,寻找方法。

师:大家愿不愿意帮帮王大叔啊?请把你认为可行的方案写在表格里。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填写。

(学生填写)。

3、小组比较,优化策略。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整理的拿到前面和大家一起交流?(选择一位无序整理一位有序整理)。

师:这两位同学通过一一列举都得到5种围法,比较一下,你更欣赏谁的整理?理由是什么?(板书:有条理、有顺序)有条理、有顺序的一一列举有什么优点?(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生调整表格。

师:你建议王大叔选择哪种围法?为什么?

4、观察结果,发现规律。

师:观察表格,比较这些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你还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在()情况下,长和宽(),面积越大。(课件)。

师:瞧,有序地一一列举不仅帮王大叔解决了问题,我们从中还能获得其他的规律呢。

三.检测完善。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读题,小组讨论)。

交流:下面哪些时刻也会发出铃声?你是怎样确定的?

说明:我们可以根据条件中每隔40分钟发出铃声的规律,继续一一列举到16:00,就能知道哪些时刻也是会发出铃声的。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阅读习题,说说要怎样选择怎样搭配?

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一共有多少搭配?说说列举的顺序。

师:进入“智慧屋”,你敢挑战吗?

3、练习十七第1题。

你能列举出所有算式吗?(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提醒学生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所以一共可以写出9道。

4、练习十七第2题。

生读题,理解题意。

生独立完成表格,汇报。

5、练习十七第3题。

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想想有几种情况?(可以贴一张、两张、三张、四张)遇到这种复杂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先分类,再一一列举。)。

生独立完成,再汇报。

6、练习十七第6题。

师:“投中两次”是什么意思?有几种不同的情况?请在练习纸上自己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答案。(生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样列举的?

共同校对。按照顺序列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环数?

(交流时明确:8+8=16,10+6=16,算同一种环数。)。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运用“一一列举”这一策略解决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大......

窦桂梅炮手教学设计

同学们,炮手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为了把入侵者赶出自己的国寸土,毅然炸毁了自己唯一的财产,多么伟大呀!他的决定是毅然的,然而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炮手》。

六、堂清检测(10)。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用生字口头组词并说句。

七、板书设计。

苍舍惨寒颤滚。

窦桂梅秋天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预设:

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教学层次:

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教学步骤:

一、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

师:今天,一位新的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刚才听主持人介绍,我从哪儿来?生:清华大学。(笑)师: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师:今天的课上,我要为同学们带来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位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他瘫痪在床,行走在轮椅上至今已经33年了,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

(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生:(学生默读后发言)我读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

生:我读到了作者心中的母亲活得太苦了——“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师板书:苦)。

(点评: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大气。这跟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脉相承的。她围绕作者史铁生来组织读物。把一篇文章置于作者一组文章之中:《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互文理解,教材外的几篇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由教材又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是课内外结合的很好形式。窦老师找准了课内外结合的点,巧妙地处理好了“走进文体”和“走出文本”的关系。学生一定会对史铁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后一定会去找史铁生的作品来读的。至于听课的教师,就更不用说了——名师授课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培训教师——不是吗?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一堂课只是语文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窦老师正是充分发掘了这个“点”的作用,以点带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师:他的好多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感情,比如课前发给同学们的——生:《秋天的怀念》。

师:作为高年级的同学,我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我看到,我们的同学有很好的读书习惯,刚才拿到课文就迅速地阅读起来。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看看,自己到了哪一个台阶。

(课件出示:“自测:正确——流利——有感情”)生1:我觉得我到了“有感情”。

师:好哇,掌声!想坐下可不行。(对着同学们说)他说他读到了“有感情”,咱就听听,他怎么个“有感情”。听人家读要听音儿,等一会儿我们可要对他进行一番评价的啊!(对着该同学)好,你想读哪儿就读哪儿!

生1读:“邻居们„„”(略)师:想让谁评价?主动权给你了。生2:他读得„„。

师:(提示)你对他说话,要用“你”——。

(点评:“他”变成“你”,学生第一次体验了“面对面”的评价,很真诚,很兴奋。师生之间的评价,变成了生生之间的评价。我们看到了评价的主动权在学生,看到了动态评价的价值。)。

生2:你读的很好,不过你读得太短了,不能表现你读得有感情,你应该读得长一点。(众笑)。

生1:我是因为激动的原因。师:也就是说,你读得太短,人家没感觉,你自己激动,人家还没感觉到。你愿意继续读下去呢,还是让别人读下去呢?主动权给你。

生1:(继续读下去)“看着看着„„”

师:请你转过去,你看,评你的那个同学又举手了。

生2:没错,你读是很有感情,但你有添字也有减字的现象,刚才你读的„„师:根据你平时对他的了解,你认为他确实是激动呢,还是真的没读好。生2:凭着我对他的了解,我想他是太激动了。(生1频频点头)。

师:这是对你的朗读精益求精,高标准要求呢。对他的读的感情如何,你也可以评价一下。

(点评:窦老师的人文思想凸显在每一个细节,在学生发言时,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间的评价喜欢挑刺,窦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既激励学生,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让评价双方都有“面子”。)。

生2:我觉得你把对母亲思念的感情读出来了,我想你以后可以读得更好。师:既然你说他“可以读得更好”,说明还有余地呀,加个“更”字。(众笑)你还有什么别的见解?同桌要说话了。好,你说!

生3:我也觉得你读得有感情,但是你有的地方并没有把他的脾气的暴怒无常读出来,像:“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突然把前面的玻璃砸碎。”他就是——(很平淡的语气读),没有读出动作的暴怒。这就是一点不好的地方(该生“暴怒”地读了起来,众鼓掌)。

师:怎么样?人家对你的评价,你怎么看?生1:我觉得你说得很正确。谢谢!师:你对他的态度满意吗?生3:满意。

师:给他们掌声!(学生鼓掌。)掌声的原因,他们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同学们对课文中出现的儿话音较多的两句读得很准。我们再读读。(读“咱娘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强化之为后文作铺垫。)。

师:你们刚才给我的启发怎么那么大呀!一下子让我觉得,平常说的这个“有感情”,怎么这么模糊!他有感情的读,就是这样,可是在那位同学的朗读中就是那样。生:有人声音细,有人声音粗,有人性格深沉,有人性格外向。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

师:是啊,读书是个人的,我们在尊重别人的朗读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滋味,我们不再评价别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啊。这真有感情,而应该说读得有特点,读得有个性,读得有自己的味道。(出示课件“读出韵味”)。

(点评:“读出感情”是语文课堂经常听到的,可什么才是“有感情”,确实是一个模糊概念。读一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带这种感情可以,带那种感情也可以。“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既要尊重别人,又要读出个性理解。窦老师生动形象地演绎了“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这才是真正的“读出韵味”了。)。

师:让我们一起再大声提示一下自己!生:读出韵味。师:再大声说一遍!生:读出韵味!

师:让我们先来读读课题的韵味。师:(板书:怀念、秋天)。生:怀念、秋天(读这两个词语)。师:中间加一个字“的”。

生:怀念的秋天(读出这个词组)。

师:注意: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是怎样的情景?生1:怀念秋天里发生的一件事,一件刻骨铭心的事。师:带着你的体会读课题。(读略)生:踏着秋天的落叶,陶醉在小路上„„师:带着你的感觉,读一读这个课题。(读略)。

师:读出你的体会,读出你的韵味。(读略)师:注意:把这两个词语调一下,再读。生:秋天的怀念。

师:读出你的理解了哟,这味儿就出来了!(拍该学生肩膀,众笑。)(点评:读出韵味,当然要读出课题的韵味。巧妙地把课题中的词序调换一下,让学生想象不同的场景,在想象中,推进一个一个的场景,带着不同的体验进行朗读。)。

师: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品品课文中文字的味道。

师:我们知道,史铁生他是高位截瘫,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他是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的呢?你愿意读也可以,愿意用自己的话讲也可以!

生:“双腿瘫痪后„„”(读略)。

师:(引读课文)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点评:这一堂课里,窦老师三次使用这段教材进行引读。“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第一次,在作者体会“好好儿活”之前,表现作者的喜怒无常;第二次,体会母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忍”着怎样的痛苦向作者说“好好儿活”;第三次,作者体会到应该“好好儿活”之后。三次引读,分别了展示了三种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好好儿活”是怎样在作者身上产生强大的力量的。

师:作者觉得活得没劲。课文有一句话,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作者又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件: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生1: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不禁暗暗流泪,泪就像那落叶一样唰唰啦啦一样„„生2:„„我会想起小时侯像落叶一样尽情奔跑的情景,可是现在再也不能像落叶一样飘飘洒洒了呀!

生:理解。

师:此时的他的确很痛苦(回扣一下“苦”字),一定要是他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哥哥,妹妹,劝劝他吧!

生1:人人都有苦,但不要随便把这苦放出来,这会更伤你的身体的。生2:人不一定没有双腿,就会变得懦弱,人没有双腿,还是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

生3:比如,你可以练一项体育技能将来参加残疾人奥运会,说不上能拿大奖呢。

生4:虽然你的腿瘫痪了,但是世界是美好的,只要你用心灵去感受。(点评:学生“劝”的过程,就是他们的思想成长的过程,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母亲毫不张扬的爱埋下伏笔。)。

生:学生停了停,开始议论,有的摇头,有的说听不进去。

师:你们理解了史铁生,他听不进去。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母亲是怎么做的呢?读读课文谈一谈。

生1:她想让他的儿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心情开朗一点。师:继续谈,我可不评价。

(点评:虽然说“不评价”,但“继续谈”已经给了正面的评价,学生体会到了其中的鼓励。而且这鼓励不是来自一个远距离的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一个近距离的可爱的甚至有点顽皮的老师。“继续谈”同时也把学生思维引向深远,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引发更多学生的更多精彩。)。

生2:母亲想让儿子看花,让心情变得愉快一些。生3:母亲也是一个爱花的人,所以母亲让儿子去看看花儿。生4:母亲希望孩子去看花,是想让他不要再想那些伤心的事。生:母亲是个爱花的人,就是说母亲热爱生活,也要让儿子热爱生活。师:母亲是多么用心哪!

生:对于“跑”和“踩”那有脚的字眼,母亲比自己还有敏感„„"生:因为母亲一说“跑”和“踩”,就会想到儿子的脚瘫痪了,不能走了,不能跑和踩了.所以,母亲又悄悄地出去了。“悄悄地”就是说母亲特敏感。

师:你真会读书。母亲这“悄悄地”细节被你发现了,感谢你给大家的启发。课文还有几处也是形容母亲“悄悄地”的动作,读一读。)。

(学生读,随机课件出示: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3.„„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师:把“悄悄地”去掉,再读读上面的三句话,任意选择一句谈谈你的理解。生:我谈第二句。不用上“悄悄地”呢,就体会不到母亲的苦心。她想让儿子尽情地发泄一下,就又悄悄地进来,这就更体会母亲非常耐心,不忍心打扰儿子。

生:细致,也就是细心。

师:是啊,她的心比针尖还细啊。把你的感受送进去再读。生:(读得较轻)。

师:母亲的脚步还是稍重了一些,再轻一点儿。生:(读得很好。掌声)。

生1:这个“悄悄地”体现了对儿子的歉意,觉得自己怎么那么粗心,说话不注意呢?

生2:这“悄悄地”也体现了对儿子的关心。师:还能把关心再具体一点吗?

生:母亲对自己的话很敏感,就是怕儿子伤心,她在儿子面前特别小心。师:用个成语,那就是——生:就是小心翼翼!)。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把你的“小心翼翼”送进去,读一读。(生读。掌声)。

师:你们真会读书呀!由于你(握住该学生的手)的启发,引领着大家体会到母亲这颗心哪,是那么的细心、耐心、小心,是看不见的爱!

(点评:三个“悄悄地”,充分体现了慈母的一片爱心,体现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学生从“悄悄地”体会母亲的心,再把体会到的情感放进语言中读出来。通过阅读产生体会,再把自己的体会“送回去”,读出来。窦老师的课堂很少是一问一答的机械,多的是读书,谈感受。语言和思维,朗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有韵味的朗读,从文字的里面抠出情感来读,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师:继续读书,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从母亲的动作中看出她劝儿子要好好儿活。

师:感谢你,让我们大家跟这名同学一起讨论讨论母亲的动作。

(出示课件文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生:因为儿子不想活了,所以母亲扑下去的一定是儿子想要去死的心。师: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那就把你的“扑”带进去句子里,读给我们听。(生读,很有力量)。

师:那么,我还要问,“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生:母亲抓住的是我想要死的欲望,她想抓住我,怕我轻生。因此,她也是抓住我,让我必须好好儿活下去。

生1:不要儿子哭。也就是忍住了儿子的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生2:忍住的还有对儿子的抱怨。因为母亲对儿子特别的爱,所以她能忍。师:好,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去读一读。(生读。略)。

师:请再读课文,琢磨琢磨,母亲忍住的还有什么?请注意描写母亲自身的句子。

生:我明白了,母亲还隐瞒另外自己的病情。生:“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师:邻居把她送到医院时她是——生: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生:她病已经进入晚期了。师:用医学名词说,这是——生:肝癌。

师:肝癌什么症状?除了课文的说明,还有哪位同学或听课的老师知道吗?生:(该生哽咽)自己的老爷就是这种病死去的。(他说不下去了。听课老师站起来接着讲,自己的父亲就是得这种病去世的。肝硬化,肚子硬了,尿排不出去,肚子越来越大,还吐血,不是一个痛字了得„„)。

生:这是一位病入膏肓的母亲。

生:没有。

师:她有没有“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把东西摔向墙壁”?生:没有。

师:有没有大声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生:没有!

师:母亲为什么没有这样做?生:都是为了儿子着想。师:送她一个字。生:是爱。师:这爱就是——生:忍。

师:这里的“忍”除了忍住对儿子的抱怨。还要忍住自己的痛苦,更要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的双重打击!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

生:这位母亲真是太伟大了,舍己为人。师:道理对,但太空。

生:苦口婆心。

(点评:结合生活,感受母亲肝癌的痛苦,让学生体验了“扑”的力量,看到了“抓”住的不仅是手,更思考了“忍”是多么复杂。这样,母亲的坚强与“苦口婆心”不仅送进了儿子的心里,更送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生1: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

生2:现实已经存在,未来还长着呢,你一定要热爱生活。生3:正值壮年,你的路还长呢,更要好好儿活下去。

生4: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一起好好儿活。

生5:她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发脾气,要找到一条好好活的路,让他笑看人生,不要被病痛压倒。

生6:她要告诉儿子面对生活的打击要学会忍受。

生:“好好活”

师:我们却终于体会到她的用心——生:用心良苦!

师:(再回扣“苦”字)所以,这“好好儿活”究竟该怎么读,所有的韵味、复杂的情感都蕴涵在这句话里,母亲最简单最朴素的话,告诉儿子怎么去面对有残缺的生命的理儿,真是意味深长啊。同学们在下面好好读一读。(生自由品读。)(点评:“好好儿活”是窦老师为本节课教学确定的主题。她以独具慧眼的解读,把教学主题由“母爱”升华为“好好儿活”。这是窦老师在反复研读教材,研读史铁生后确定的。为了突出这个主题,窦老师精心地抓了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把这句话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把指导对这句话的感受和朗读作为教学重点。窦老师抓了三个动词“扑”“抓”“忍”,让学生体会到母亲要“扑”灭儿子想死的心,“抓”住儿子活下去的欲望,“忍”住自己生理心理上的折磨。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体会意思,一次一次地把体会到的意思“送进去”读出来。一次一次的读,一波一波地把情感催过来。在课堂上,能很清楚地看到,每体会到一层意思,学生就读得更好了,情感体验也更深了。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要“好好儿活”。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二、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超然,这是怎样的对生命的敬畏。如果说最初生病对他来说是痛苦的,那么,现在的他对“好好活儿”怎么一个“苦”字了得?(擦去黑板的“苦”字)。

师:对这样一位校友,因他对生命的理解,我愿意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几本专著——(课件出示: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师:有谁知道,史铁生目前的身体状况吗?(学生沉默)。

师:由于长时间的坐在轮椅上,他患上了肾衰竭,每个星期必须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换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会死去。但他还是要拿起笔来,尽管拿笔已经非常困难,但是他一直记得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他是用笔表达他自己33年来是怎么个“好好儿活”,母亲在九泉之下会含笑九泉的。越是懂得该怎样好好儿活,他就越是愧疚和自责啊!他是多么希望母亲能知道他已经趟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啊,在那看菊花的世界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花。他多么希望母亲能和他一起去参加获了大奖的《我与地坛》的颁奖仪式啊,他多么想能在窗下和母亲聊聊刚写完的《务虚笔记》这部长篇小说啊!

伴随哀伤抒情的音乐,课件出示文章片段,创设情境——-。

片段2: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师诵读此段。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啜泣„„)。

(点评:老师的深情诵读,又一次把课堂推向高潮。窦老师的配乐朗诵,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所有听课的人,都被她打动,都如经过一次精神的洗礼。这样美的朗读,肯定会给学生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有关史铁生的一切,必然会在学生心灵打下深深的烙印。)。

生1:不尽的怀念,这深深的怀念,这刻骨铭心的怀念——秋天两个字化作了母亲。

生2:他怀念的秋天的菊花,就是他母亲啊。(该生泪流满面)生3:其实,怀念的就是母亲给他的——“好好儿活”啊。

生4:怀念的是母亲和他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留下来的一定是“好好儿活”。师:母亲的“好好儿活”借了我一生啊,影响了我一生啊,给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让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延展。再读课题!(学生个别读,最后齐读。韵味已和课前大不相同)。

(点评:对课题的理解至此又更进一层。把“怀念”和“好好儿活”联系起来,把主题和课题自然联系起来。)。

读出思考。

三、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生:没关系。(个别学生说出,有的若有所思)师:你说说看,怎么个没关系?

生:(沉吟一会儿)有关系吧。(笑声)。

生1:我们更要好好儿的活。生2:面对生命,珍惜生命。

师:为自己喝彩吧。(掌声)我们到这一家人的情感世界里去走了一趟。但是,不仅仅要读出人家的味道,还要读出自己的思考!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课件出示:读出韵味——读出思考)。

生:我们!

师:连起来读这句话。生: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师:这里的“我们”,就是说,面对自己的母亲,要——生:好好活。

师:面对自己的家人要——生:好好活。

师:面对自己的同学、老师要——生:好好活。

师: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不同,每个人的体会不同,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不同,我想问,今天走出这语文课堂,“好好儿活”这句话沉淀在你心中的思考是什么?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生1:笑对人生!

生2:乐观面对所有的一切事!

生3:凡事一切都要包涵,酸甜苦辣,就是人生!

生4: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活出自己的味道!(掌声)师:面对曾经煎熬过你的困难,你痛苦过,请把这一家人送给你的“好好儿活”铭记在心。

生5:我们应该把握现在的时光,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虚度自己美好的人生。生6:我们应该笑对人生,乐观向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儿,能铺开自己的人生道路。

生7:每天,当我们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这就是幸运。因此无论如何要好好活!

师:泰戈尔大致说过这样的话——我发现一个奇迹,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还活着。你的思考和他不谋而合。(掌声)!

生:上帝要你怎样活,你就要怎样活呗。

师:上帝要你怎样活那是你的“命”,该怎样好好活那是你的“运”。命和运是分不开的,所以叫命运。用你的“命”走好你的“运”就是你的“好好活”走出的“人”字一撇一捺。(掌声)。

生:身体健康本身就是幸运,要好好善待自己的健康。因此,我们的一些打击啊,苦恼啊,在史铁生面前不值得一提。

师:有这么多同学都在思考,有这么多同学都在把这句话送到自己的心。人生的路太长了,未来的你该怎样“好好儿活”?该怎样“好好儿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这也确是值得我们思考一辈子。

生:好好活!师:下课!

(点评:从感受作者一家的“好好儿活”引导到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从“咱俩”到“我俩”到“我们”,从母子到兄妹,从他家到我们大家,水到渠成,学生的感受真切而自然,学生的思想闪耀出绚丽的火花,那些透着思考的精彩语言显示着学生生命在课堂的成长,而这种“成长”不仅仅是问号,也是省略号。)。

教学设计策略

提交者:四川成都英语三班胡晓。

答题内容:

这是我第二次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上一次是2年前在课程英语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中,当时主要集中在元认知策略的反思,如今我成为一名中学老师,根据课标要求的4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

oxford提出的一百多种学习策略,每一个我听来都特别熟悉,也能看懂,但说起运用还真让我有点汗颜。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自己的对具体策略的运用和有效性的认识,必然会对学生的策略意识,学习方法以重要影响。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我有以下几点总结。

1.中学的英语学习经历,老师的指导有重要影响。教师则重培养的方面较强,而我当年老师自己不会,不提不培养的自己也比较差。因此我对现在学生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意识特别强。

2.策略运用差的方面:

1)资源策略。第一这个中学时接受的教育有关,在我们体会到网络的优势之前,上网就被贴上了网瘾,游戏,危险,浪费时间等lables。后来导致了网络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再导致了寻找有效信息,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有限。第二是自己在网上是时间确实用于英语学习和提高的时间有限,上网习惯不好。看新闻,开qq之后眼睛累了需要休息,总把学习放于娱乐之后。难以经受网络五彩的诱惑。第三,自己没有摆脱教材本位观,花大量时间在传统教材上,习惯于跟着老师学习,自学也是在老师的安排下,所以即使有一定的资源也没能很好的利用,没有用上合理的方法为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服务。

由自己惨痛经验可知,发展学生良好的资源策略,先要让学生有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有技术,有信息来源同时要合理分配于英语学习。自己惨痛的教训也可以和学生分享,以他们的英语老师为鉴,同时要和学生一起进步。

2)调控策略即元认知策略运用比较差,为此我专门写过元认知策略培养的文章。自己很汗颜,对元认知策略我非常熟悉,但却不愿意运用,就其根本原因还是和性格有关。2年前学习了课程英语学习策略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省,2年来有一定的进步。切实实行了制定计划和监督计划实施策略,但还需要继续进步。

3)交际合作策略运用比较少。一方面这和个人感受有关,我大部分学习得进步是通过个人学习获得的,在合作和交流中少有特别有效的提高。当然,我不会因此影响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是性格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话题一般比较轻松,而潜意识中觉得学习是严肃的事件。再者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格有关,大家都不喜欢太高调,太张扬的做事。

3.策略运用较好的:

1)学习策略意识特别强,对学生学习策略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这来自于自己的惨痛经历和我的英语学习策略课程老师,他是如此有个人魅力和对策略的重视让我一生记忆深刻。

2)认知策略。我想这和大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一样。

3)有一定的根据情况的学习策略的选择能力。

通过对自己学习策略的反思,我认识到不能将自己的经历凌驾于学生之上,自己的强项希望学生能习得,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喜好,切实落实课标所要求的策略。同时希望自己能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成长。

点评(鲁子问):

非常感谢您大胆、真诚地向我们反思您自己的学习策略!说实在的,现在很多老师不大愿意解剖自己,更不大愿意被当众解剖,而我们知道,反思才能促进我们的进步,尤其是这种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的澈骨反思,能使我们自己形成更快的进步。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是:理解我们的学生,尤其是要理解他们的英语学习,也就是说,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样学英语的。只有弄清楚这一要害,我们才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由于以前我们不大考虑学,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教,这到底很多老师不大清楚我们的学生到底是如何学英语的。而这已经导致我们的英语教学出现重教不重学的问题,导致我们的英语教学成效偏低。

如何了解我们的学生是如何学英语的呢?当然我们可以调查分析,但是我们还有一种更加重要的方法:反思。我们应该反思我们自己的读中学时是如何学英语的,后面是如何改变学习方法的,现在是如何维持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的。这对于我们理解英语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我们把握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对我们自己学习英语的亲身经历的反思、对我们的同事学习英语的亲身经历的观察反思,是我们可以发现,哪些策略对什么类型的学生有效,哪些策略对什么类型的学生无效。这是我们的学生还无法把握的,而我们作为曾经的中学英语学习者、长期的英语学习者、长期的英语学习观察者,我们有着比学生更为有价值的策略经历。

我们老师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英语学习、观察反思同事们的英语学习、观察反思我们的学生的英语学习、阅读反思关于英语学习成效与学习策略的文章与案例,形成明确的学习策略意识和学习策略教学能力,培养我们的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提升英语学习成效的能力。

您的反思很有价值,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

1、您反思说:“我当年老师自己不会,不提不培养的自己也比较差。”根据我的理解,您的意思是:“对于那些我的中学老师他自己也不会、也不提及、也不培养的学习策略,我自己这方面也就比较差。”显然,现在您的学生有福了。我们希望更多的老师、甚至所有的老师,都像您一样,具有明确的、全面的学习策略意识好,全面、明确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2、您在反思资源策略时,反思到:自己没有利用资源的自主性。通过对您这份作业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您没有充分利用资源来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反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存在学习策略的不足,这很正常,我自己就知道,我存在很多的情感策略不足(比如我总抹不开面子批评人),由于性格原因,这些策略不足可能难以解决。我们老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策略的不足,然后我们在进行策略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外在的资源,对学生这些策略进行培养。

总之,反思是我们进步的起点。我们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作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策略,还要反思自己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教学、乃至整个英语教学的策略。在反思中我们会找到进步的路径。

因此,让我们一起反思吧!包括对正在进行的研修中我们的学习行为的反思。

学习策略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学习策略意识。

作业提交者:渝万州英语一班黄勤诚(提交时间:2010-8-422:37:29)。

作业内容:

英语学习策略学习活动设计。

teachingsteps。

step1(5分钟)。

提出今天这节课的任务。我们学习英语有多年了。英语是我们天天学习的课程。怎样学好它?我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好英语的方法,办法,即学习英语的策略。strategy是什么意思?要求学生查英语双解字典,全体学生查,争先恐后告知老师它的英语解释意思。amethod/plan/way/isintendedtoachieveaparticulargoal.

老师讲解: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自信。事实上,中国的高中毕业生所具备的词汇量就足以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了。有这样两个数据,可以令同学们增强信心:英国的bbc曾经公布说一个英国农民一辈子常用词汇不到1,000个,但是他日常生活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和一个感情丰富的伟大诗人是没有什么不同的。而我们普通的中国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词汇量就已经达到1,800个左右了,所以说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根本不成问题。事实往往就是如此:“你开口,就成功”。甚至努力,你的英语比老美老英还棒。请用好学习英语的策略。

step2(5分钟)。

留时间,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思考,列举学习英语的一些办法。教师巡回辅导,指导启发。

教师讲解,指出,李阳疯狂英语,就是一种学习英语的方法,学习英语的策略,好处在哪些?用什么方法记单词快?学生答,构词法,好处?前缀,后缀等等,要求学生举例。

学生异口同声,争先恐后,发言。

step4(10分钟)。

教师引导,童话《龟兔赛跑》,谁赢了?乌龟用的是策略,学生感兴趣;《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用的是策略。学生很感兴趣。这都是不错的策略。

要求学生讲述故事。

学生继续分组讨论,找出学习英语的有效策略。适合自己的就是有效策略,师生问答。

让学生列举各种学习英语的方法,策略。听说读写的策略,好办法。

老师指出,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也可用如下策略。制定长远目标,明确每节课的学习任务,争取课内外各种机会多练习英语。课前预习。专心上课,有心识记,勤记笔记。及时、经常、科学地复习。

step6(5分钟)。

老师总结,有效利用英语学习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学好英语,多快好省。运用优秀的策略等于成功的一半。

作业:myenglish-learningstrategy。

点评(鲁子问):

感谢您的设计!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独立型策略训练活动,也就是显性的策略训练活动,您专门用一个课时帮助学生讨论学习策略、建构学习策略意识,值得我们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对于学习困难较多的学生,也可以每学期、甚至每月进行一次。

不过,您这节课的策略培养内容不是特别明确。

若您这节课的策略目标是建构策略意识,建构调控策略能力,那么您应该引导学生讨论:哪些策略对你是有效的。因为不是所有策略对所有学生都有效,更不可能是同样的效果。学习策略总是与学习风格密切相关的。比如对于弱内向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李阳的疯狂英语可能有一些成效,而对于强内向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李阳的方法很可能是毫无效果的,同时强外向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李阳的方法只能使其更疯狂,而英语运用能力则仍然无法提高。

若您这节课的策略目标是讨论词汇学习策略,您又加入了很多非词汇学习策略的活动。

一般而言,这两个活动都不需要一个专门的课时进行。当然,对于特别有困难的学生,也是可以专门进行的。

所以,我想说:学习策略的教学要求我们老师自身具有特别清晰的学习策略意识,我们自己得先把学习策略整明白,然后再来进行学习策略教学。

学习策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国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4类、18项。

认知策略: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1.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利用推理和归纳等逻辑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

3.善于总结所接触语言材料中的语言规律并加以应用;

4.在学习中,善于抓住重点,做好笔记,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

5.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测词义或推测段落大意;

6.在学习中借助图表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或表达。

调控策略: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

1.根据需要制订英语学习计划;

2.主动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

3.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英语的机会;

4.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知道如何获得帮助;

5.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学习英语的体会和经验;

6.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

交际策略: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

1.在课内外活动中积极用英语与同学交流与沟通;

2.善于借助手势和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3.通过解释或重复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

4.善于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

5.监控交际中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资源策略:学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广播和电视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展所学知识。

我们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时,应该每次进行1-2项策略的训练,这样才能保证训练的成效。当然策略的综合巩固可以是多项策略同时训练,这里讨论的是策略教学。

至于策略训练的方法,可以像您这样采取独立的显性的专门的策略训练课,也可以采取嵌入的隐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策略训练活动。至于采取哪种方法,要根据您的学生的情况来定。

因此,我们特此建议各位老师了解学习策略、解读课标以及我们的研修课程文本中的学习策略专题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建构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英语学习成效的提升。

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

散文《落叶》它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第三个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新词,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1、图片若干张,实物投影仪。

2、大树妈妈头饰1个,小树叶头饰若干个。

3、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磁带。

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节特征。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当老师在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时,逐段地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将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学习此散文,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1、动作表演法:本活动中要求幼儿学习新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理解新词。

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习翩翩起舞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各种。

优美的舞姿来表现,而表现四面八方时则请孩子们四散站立。

2、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

幼儿能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1、幼儿交流导入活动。

让幼儿俩俩结伴,根据已有的以经验春夏秋冬的树叶及特征。

2、完整欣赏散文。

介绍散文名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幼儿第一遍欣赏。

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散文。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树中落下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它们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树叶又飘到哪?为什么?幼儿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回答。

3、通过动作表演学习新词“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记、盼望“。

4、集体朗诵并表演一遍散文。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体验小树叶快乐的情绪和爱妈妈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着重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表现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5、迁移作品情感。

通过提问引出谈论的话题: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是怎么关心妈妈的?围绕这样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在幼儿交流时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6、活动延伸。

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

窦桂梅的《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神笔马良》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深受读者喜欢。课文讲了马良用自己偶然得来的笔为穷苦人作画,并且画什么有什么。只要穷人有需要,马良都竭力帮助人们-----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但是,贪婪的大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便威胁马良,马良用神笔和智慧与大官斗争,最后把大官送上断头台。

我设计的这节课由“神”字导入课,以读为主。从读中感悟马良的善良与淳朴;从读中体会大官的贪婪;从读中领会马良为穷苦人民画画、为穷苦人民服务的美好心灵。在马良与大官的对话中我指导同学要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马良画了几次画,都为谁画的?为什么?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并且指导学生用“画——帮----做----”的句式把每件事说清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非常有利于渗透教学目标。

我还适时地引导小组讨论:马良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不为大官画,后来又画了?是他怕大官吗?有的回答:“是的。”有的反应快说:“不是的。”并从书中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依据。他当时的心里是怎样想的?抓住马良为大官画金山、画海、画船、画风的'那一段引导学生理清层次并结合课件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复述故事片断,达到重点段重点理解的目的。

在课的结尾,我又回归到“神”字上来。变相的总结课文:马良的笔“神”在哪里?不仅要引导学生答出“画什么有什么”,还要结合实际说出马良是通过对画画的执着、刻苦的锻炼才得到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还要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假如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当然,在教学中个别学生对讨论的问题积极性不够高;对马良的这些做法是体现马良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渗透的还不够完善;在板书的设计上还需精炼!

窦桂梅教学设计

窦桂梅。

1997年,阅读《我与地坛》。

2002年来清华附小工作,方才知道史铁生竟是清华附属学校的校友,不觉亲近许多,将他的《病隙碎笔》、《我与地坛》、《务虚笔记》一一拜读。

诚然,我喜欢他的表达,敬重他的高贵。当我读到教材中选编的《秋天的怀念》时,激动许久。苏州市盲聋学校校长邀请我去给盲人讲课的时候,一下子就想到了这篇让我感慨良多的文字。我决定将它讲给这些盲人,当然更讲给我们这些健全的人。

发现的震动——“母爱”的特殊意义。

对于本文的教学,以往大多围绕“母爱”展开。有的老师为了体现这位母亲的伟大,甚而至于让学生将自己的母亲和她比较;有的老师干脆将课文的中的菊花视作母亲的象征。

关注“母爱”主题,自有一番道理。不过,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通过简单的对比后,得出文中母亲爱得深沉、伟大、壮烈的答案。试想,当我们把母爱理解得如此坚硬的时候,母亲是否已经远离了我们?母亲,不再是一个生活中的具体真实存在;母爱,也不再蕴涵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母爱被空化、泛化、伪化。

于是,我细细品读着文本,“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终于,我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好好儿活”——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一句话,所体现的母爱竟是那么意味深长。在这里,母亲以自己残缺而悲苦的余生,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

文中三次出现的“悄悄地”——那不张扬的“细心”、“耐心”、“小心”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小心翼翼;母亲的“挡”、“扑”、“抓”几个动作都反映出母亲的“伤心”、“揪心”、“痛心”。但,她都“忍”了下来——忍住儿子的抱怨;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的双重打击;更忍住病入膏肓的实情„„所有这一切都是告诉儿子要“好好活”。母亲这句话,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放出光芒来。大爱无形啊,母亲的“好好儿活”,就像家常的话儿一样,真实,可信,可感、可叹!

认同的舒畅——关于“好好儿活”

不仅要明白作品所写外表情事方面的主题,还更可贵在能掌握作品中流露的作者隐意识中的某种心灵和感情本质,从而自其中得到“感发”——叶嘉莹教授如是说。

读史铁生越多,越发觉得母亲的“好好儿活”对于儿子的意义。试想,如果儿子对母亲的怀念没有一定支撑的时候,“爱”就变得空虚和缥缈。一句朴素的“好好儿活”,胜过多少高谈阔论。所以作者写道:

“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秋天的怀念》写在母亲逝去的七年之后——。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正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要好好儿活。”

文章的结尾又强调了“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谓点题之笔——“我和妹妹终于懂得了应当怎样好好儿活!”

湖南岳阳的同学结合描写菊花的段落,体会到人活得完全可以多姿多彩——或淡雅,或深沉,或热烈,或高洁,但,不管怎样都会泼泼洒洒,烂漫一生,开出属于自己的花儿。

安徽淮北实验小学的一个学生发言道:母亲没有告诉儿子非要活得“淡雅”,她只是要推着儿子去看菊花——菊花的各种姿态就是人活着的各种姿态,她只是给儿子提供一些建议,重要的是让儿子活出属于自己的个性。

北大附小的学生体会到: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就是看母亲,菊花已经是母亲的化身,热烈而深沉的菊花,就是对母亲“好好儿活”的最好解读。

清华附小的学生认为菊花的“淡雅”就是说人可以活得“平凡”,浙江义乌实验小学的学生认为,人可以活得“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他们还认为菊花的“高洁”,就是说人要“善良”和“纯洁”。在苏州盲聋学校的学生眼里,菊花的“热烈”就是“人活着要有激情!”

多么富有个性的解读啊。

“接受”、“忍受”、“承受”的33年,也是与生命的疾病搏斗的33年。尿毒症,造成肾衰竭,经常发高烧,有好几次昏迷,一个星期都要透析两次,但你依然能看到他脸上单纯而善良的笑。现在的他完全超越了一般生命的生存层面,已经到了一种俯视和超然的境界。正是母亲的这份给予,让他对生活有了另外的发现。现在,史铁生对命运终于醒悟到的是幸运、满足。如此,他把命运当作别开生面的游历,当作一种人生的另一种享受,用笔写着自己的“好好儿活”,于是他依然在——好好儿地活。他用笔代替他的双腿写出自己怎样“好好儿活”,写出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因此,“他的生命成长的变化,他的心的升华,成为他作品的境界,他的人生哲学正是在无数次与绝境搏斗中完成着。”(徐晓)。

余杰写过《敬重病痛》——在报纸上看到史铁生和世界长跑冠军刘易斯的合影。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还快——“好好儿活”的殷殷期待,已经成为壮美的生命的诗篇。

此时,对于史铁生来说,获奖的一切荣誉已经不能成为活着的成功的唯一标识„„。

思辨的悠远——发现自己。

为了让学生体会更深,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在音乐中朗读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文字。

听者、读者,泪不自禁。当我们读出了书中的味道的时候,我们还要“读出思考”: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孩子的回答太精彩了!的确,母亲的“好好儿活”照亮了我一生,给了我一生的影响!让我怀念一生!让我在有缺憾的生命中找到另一种延展!

课上到这里,学习已经结束——戛然而止,会让你意犹未尽。但我还要问,他们的故事感人,跟我们自身有关系吗?没想到,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没关系。如果我们读书,总是停留于人家的感动中,没有和自己的感情和心灵对照,那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下面呈现的就是湖南岳阳实验小学学生的发言实录:

生1:笑对人生,活出自己的尊严。

生2:乐观面对所有的一切事,潇洒走一回!

生3:凡是一切都要包涵,酸甜苦辣,就是人生。

生4: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自己的人生。

师:面对曾经煎熬过你的困难,你痛苦过,请把这一家人送给你的“好好儿活”铭记在心。

生5:我们应该把握现在的时光,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虚度自己美好的人生。

生6:我们应该笑对人生,乐观向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儿,能铺开自己的人生道路。

生7:每天,当我们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这就是幸运。因此,无论如何要好好活!

师:泰戈尔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发现一个奇迹,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还活着。你的思考和他不谋而合!(掌声)。

生:上帝要你怎样活,你就要怎样活呗。

师:上帝要你怎样活,那是你的“命”。该怎样好好儿活那是你的“运”。命和运是分不开的,所以叫命运。用你的“命”走好你的“运”就是你的“好好儿活”,走出的人字一撇一捺。(掌声)。

生:身体健康本身就是幸运,要好好善待自己的健康。因此,我们的一些打击啊,苦恼啊,在史铁生面前不值得一提!

生:“好好儿活”中的“好好”这两个字,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让我难以一下子回答„„”

师:有这么多同学们都在思考,有这么多同学们都在把这句话送到自己的心。人生的路太长了,该怎样“好好儿活”?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思考一辈子。

师:亲爱的同学们,“好好儿活”对于我的思考是什么呢?愿意和同学们共勉,那就是——身体的残疾是看得见的,可怕的是,还有看不见的残疾,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改变不了,但心理的残疾是完全可以改变的。下课!

掌声响起来。

掌声是给学生的,也是给每个一样会充满波折的人生。

如果我们读书,总是停留于人家的感动中,没有和自己的感情和心灵对照,那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最好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别人的时候也发现自己。因此,读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读出自己的人生思考。”

非思无以此课,非博无以此思,非读无以知高人在。

您的丰厚让我更加觉得自己的单薄,看您的课堂实录就会被感动得流泪,等我设计出一篇教案时,请您一定看一看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看一看,与名师同行,我会提高很快。

窦桂梅教学设计

1、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2、逃家小兔。

3、我爱我爸爸(绘本)。

4、红鞋子。

5、爷爷一定有办法。

6、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

7、格林童话选。

1、哪吒传奇故事(童趣出版社)。

2、王一梅童话系列(王一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汤素兰等明天出版社)。

4、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梅子涵着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5、可爱的鼠小弟(日中江嘉美、上野纪子着,赵静、文纪子南海出版社)。

6、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日宫西达也着,杨文译,浦蒲兰绘本馆)。

7、丁丁历险记(英迈克法尔着,邹晓平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8、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代维译,明天出版社)。

9、胡萝卜种子。

10、小精灵的秋天。

11、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

1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

13、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威埃格钠)。

14、兔子坡(美国罗伯特罗素)。

15、稻草人(叶圣陶)。

1、活了一万次的猫(绘本)或森林大熊(绘本)。

2、几米作品--森林畅游或月亮不见了。

3、夏洛的网(美怀特着,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4、时代广场的蟋蟀(美乔治塞尔登)。

5、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

6、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着)。

7、犟龟(德米切尔恩德)。

1、笨狼的故事(123)(汤素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足球大侠(张之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狐狸小学的插班生(北董,春风文艺出版社)。

4、小巴掌童话(张秋生,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5、蓝鲸的眼睛(冰波,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6、女巫(英罗尔德达尔,任溶溶译,明天出版社)。

7、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芙杨松任溶溶译,明天出版社)。

8、帅狗杜明尼克(美威廉史代格着,赵永芬译,新蕾出版社)。

9、文身狗(德保罗马尔着,陈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0、大盗贼(德普鲁士勒陈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

12、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鹏)。

13、蓝鲸的眼睛(赵冰波)。

14、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加拿大西顿)。

15、嘭嘭嘭(童喜喜)。

16、大林和小林(张天翼)。

17、狐狸列那的故事(浙江少儿出版社)。

18、美丽的巴拿马(德米切尔恩德)。

19、中国童话(黄蓓佳,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汤姆索亚历险记。

1、失落的一角(绘本南海出版社)。

2、草房子(曹宇轩)(新版)。

3、小王子(法圣德克旭贝里)。

4、哈里波特系列。

5、秘密花园(美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

6、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作家出版社)。

1、风与树的歌(日安房直子着,彭懿译,少年儿童出版社)。

2、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着,何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4、我能跳过水洼(澳艾伦马歇尔,黄源深陈士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5、逃逃(秦文君,春风文艺出版社)。

6、桥下一家人(美纳塔丽,王宗文译,新蕾出版社)。

7、小河男孩(英蒂姆鲍勒,麦倩译,新蕾出版社)。

8、奥兹仙境(美弗兰克鲍姆,张璘潘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一只狗和他的城市(常新港,接力出版社)。

10、女生日记(杨红樱)。

11、乌丢丢的奇遇(金波)。

12、昆虫记(法国法布尔)。

13、城南旧事(林海音)。

14、《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秦文君)。

15、毛毛--时间盗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

16、幻城(郭敬明)。

17、《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的故事》(黑柳彻子)。

1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19、三重门(韩寒)。

20、青铜葵花(曹文轩)。

21、女儿的故事(韩子涵)。

22、第三军团(张之路)。

23、寄小读者(冰心)。

窦桂梅秋天怀念教学设计

(五大堡乡中心小学)。

教学预设:

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学层次:

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

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

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走进秋天——读出味道。

走出怀念——读出思考。

一、揭示课题。

1、我在北京的清华附小工作,有一位曾经就读那里的校友叫史铁生。现在已经54岁了。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小结:看来,之所以有这秋天的怀念,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发啊,作者怎么会有这份怀念?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先走进秋天的故事。

4.为了更好理解这秋天的故事,我们先来检查一下自己读书的情况。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自测一下看到达哪个台阶:——正确、流利、有感情。

5.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得出结论。比如,提出进一步要求:。你怎么理解这个“味道”?

6.怎样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味道”?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

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4.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6.请注意: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7.有没有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请补充说明?

8.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

1/41234下一页尾页。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再读带着感受读。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再看看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a母亲“扑”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

b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

c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读下面的话,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a“……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调整后——“……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然而,这复杂的情感又有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3、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4、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母亲“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儿子的瘫痪,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

总结。

: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三、

探讨爱母的怀念。

1.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a出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

b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变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

3.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5,透过看菊花,母亲给儿子三究竟是什么,也正是史铁生在文章中写到——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6.升华: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活”的含义,那和母亲发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无比的怀念。

7、过渡——越是怀念,就越是充满对往事的回忆,然而,母亲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吃豌豆黄了;母亲再也不能和我商量一起到北海公园看菊花了;我再也看不到母亲为了我的回答而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了;我再也听不到因为我发脾气母亲对我的说的安慰话了。

2/4首页。

8,越是怀念,越是深深的自责啊,越是自责就越要好好活啊。所以,又一个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9,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

10、越是怀念,就越难过,我多么想让母亲推着我到北海的公园看菊花啊,我是多么想再听听母亲对我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啊,母亲,你让我怀念的“好苦”啊。所以,为了还母亲的心愿,为了这永远的怀念,又是一个秋天——引读,“又是秋天……”

13,因此,这33年的怀念里,也是他和疾病搏斗的33个年头。现在,他完全超越了一般生存的“好好活”的生命层面,已经超越到了一种漠视和超然的境界。这深深的怀念,让她懂得,好好活,不仅仅有坚韧的意志,而是把打击当作别开生面的游历,当作一种人生的另一种享受——他对好好活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那就是——活着就是一种幸运,活着要懂得满足。

15,对于史铁生的“好好活”,我们是怜悯吗?感到他活得痛苦吗?那究竟是什么?

关于活着: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见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人打击。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也改变不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另一种生命延展。

6,因此,透过史铁生的和兄妹的“我俩要好好活”,经过我们的思考,课文的“俩”应该改成“们”。这句话应该说是“我们在一起要好好活……”

7,这里的“们”会指谁呢?是谁,你就说成你和谁,你想和谁,说你就和谁说,比如:“我和家人要好好活……”

8,就要离开课堂。如果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课题——你心中最终留下的是什么?

3/4首页。

9,如果你对“好好活”体悟到了特别的味道,读出了属于你的思考,到那时,你一定能想起窦老师和你讨论的这个话题,更希望你能想起史铁生,想起他的这篇《秋天的怀念》。

10,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活,有了这样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脚步丈量,无论怎样,我们为什么要好好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我们好好活出个什么样,这是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思考和体验的问题。

10.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再次朗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我俩。

好好儿活……。

推荐理由:一直以来,“母爱”和“生命”是两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在这堂课,窦老师用“好好活!”将它们长成了一个树上的两个叉,它们偎依互筑,彼此交融共生。“好好活!”就象是史铁生肉里的灵魂,在千百里外的时空被不同的人磨着,借着灵魂的苦磨,他的文字洗涤了更多的灵魂。生命的思考已经不再是他个人的问题了,这已是芸芸众生共同关注的话题。这堂课上,学生们将一份感动深深根植在心底,但窦老师试图让孩子们带走的,却不仅仅是读出的这份感动,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思考。因为有了对文本的深刻感悟,因为有了和文本的亲密对话,因为有了和史铁生心灵的交融,孩子们此时的交流,显得如此真实亲切,自然有味。

4/4首页。

赵州桥教学设计窦桂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