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心得大全(17篇)

时间:2023-12-23 13:42:17 作者:碧墨 口号大全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回顾和思考,并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体会的过程。具体的心得体会范文如下所示,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太极拳学习心得

下面是我学练养生太极拳三个月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新学员和养生太极拳爱好者能有所帮助。我先简单介绍下我的情况:我也是个新学员,学习养生太极拳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而且是从零开始,在此之前我从未学过任何武术、气功之类的东西,并且体质很差。但通过三个月的学习,现在已经按大纲的要求学完了第一路拳式动作,对养生太极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功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精神状态、身体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也初步体会到了太极拳的奥妙之处。下面我就说说自己学练养生太极拳的一些体会:

1、学一式,练一式,每一式练习都有效果。

心情也好了。我现在对虚无子老师所说的“每一式练习都有效果”这句话深信不疑,因为这是我真实体验到的。

2、学练结合,以练为主。

怎么学呢?就是对课文、vcd光盘的内容、动作仔细反复地去看、去模仿,认真参加内功班的学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只有这样才会少走弯路,迅速在自己身体上看到功效。我自己感觉课文和听课中有一些内容你可能暂时还不能理解,但在今后的练习过程中随着功力的增长就会有体会。内功班的语音辅导课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怎么才能听好课呢?1)是要多读网页文章和课文。因为老师讲课中所说的话可以说大多数在课文和网页文章上都有,如果把那些文章都熟记在心,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就好理解了。2)要踏实地去练。不练就没有自身的体验,也就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讲什么。我的体会是要反复的学、不间断的练才能发现问题、纠正动作,才能练入状态,也才有好的功效。

3、拳功并练,真修实证,层次修练。

们的学习方法是真修实证,只有自己亲自体验过的才是真实的。我是按大纲要求的顺序来学习的,用了三天时间学完前三课后,然后从预备式、随息放松开始学练(我看到现在大纲的要求是前三课的学习时间是两天)。有些人对前面三课内容可能不够重视,我的体会是认真学好前三课内容,可以让你知道养生太极拳的学练方法、特点、应注意的问题、学习的目的、学练的关系等等…...这些内容可以使我们的学习尽快步入轨,少走弯路。

4、化难为简,便于学习。

我感觉老师的教学方法特别好,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使我这个对太极拳一无所知的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看到这么好的效果。我在第一天练习预备式和随息放松时,思想怎么也集中不到自己身上,旁边稍有动静就会分心,但是按照练习要求--吸保持放松态,呼放松手臂,开始时有点顾左就顾不上右,顾呼吸就顾不了站姿…..我就试着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气时先放松左臂,左臂放松下来,再在下一次呼气时放松右臂,因为心里总要这样想着,这样练习几天后,感觉集中思想并不是那么难了。按照每一步功法要求循序渐进地去练习,现在基本可以专心地练拳,不会再受旁边人说话、走动影响了。很感谢老师能传授这么好的功法给我,让我受益无穷。今天的功效是三个月前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我觉得我很幸运,所以我会珍惜和养生太极拳所结的缘分,坚持不懈的学练下去。

在此对老师真诚地说一声:谢谢!谢谢您!!虚无子老师!

太极拳心得体会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刚柔相济,阴阳平衡,兼具功法和健身的综合性运动。在我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太极拳“左右”的意义,即左右手、左右脚、左右腿、左右腰。这种左右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太极拳的动作中,还渗透到了我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体验。

第二段:左右手。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左右手的使用非常重要。练习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先左手后右手的变化,以求达到身心的平衡。在初学太极拳时,我发现自己总是先用右手,左手使用不够自如。后来,我在练习中特别加强了左右手的训练,同时也注意不断地调整左右手的力度和使用频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可以自如地使用左右手,能够让身体的内外得到相应的平衡和协调。

第三段:左右脚、左右腿。

在太极拳中,左右脚和左右腿的运用也同样重要。太极拳的步法和腿法有独特的阴阳互动,需要练习者掌握刚柔转换、左右平衡等技巧。我在太极拳的练习中,通过不断的调整意识和练习动作,能够更好地掌握左右脚的平衡,并且用更软、更轻盈的步伐加强身体和心灵的交互深度;至于左右腿,则是更多考验我刚柔配合的能力,对于我来说,效果也很明显——练习时的体力和心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太极拳中,腰部的灵活与否也极其关键。练习太极拳时,通过训练让自己的腰部更具弹性,更加柔韧。在舒适的状态下,要让身体尽可能地自然而然地弯曲。在不断地练习中,我发现我的腰部愈发地灵活,得以让我在处理身体和心理力量的平衡上更加优秀。同时,腰部的柔韧也带给了我不少身心解放的快感,深刻地支持了我的体会与感受。

第五段:结语。

通过这段时间的太极拳练习,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左右”这种变化,并将它运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寻求左右的平衡点,平衡左右意味着身体、心理和情感得到了良好的调整,也提高了我对生命的意识。总之,太极拳的体验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让我学会了很多关于生命和生活的道理,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必由之路。

太极拳学习心得

还没上太极拳课之前,我对于太极拳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我只听说过太极,而一听到太极我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我觉得太极拳应该也是太极的同类,也是差不多,都是很慢的,柔柔的。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才知道,它让我受益非浅。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太极拳,它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一般都很难掌握它的力度。所以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而我,当然也是学的很起劲。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会认真地复习。希望可以学会每个动作,不负老师所望,以后可以每天耍太极拳,强身健体。

第一节课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首先让我们学会怎么样放松,但是由于因自己对太极拳不了解,不能很好的接受,不懂为什么老师跟师兄师姐能够看起来不用力、劲等却能把动作做得很带劲,而我却不行,怎么做都不对。所以我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看起来像故意摆姿势。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这个学期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耍太极拳让我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不是寝室里对着电脑看书,写论文,就是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之后,我隔天就打一遍来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

练习太极更是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柔中带刚,借力打力,感觉既有体现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老师说,对于太极拳,我们要每天练习才能够体味它的精髓的。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既让自己身心得到了放松,也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关爱,更加了解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太极的学习,更全面的了解太极拳,做到以拳强体、以拳养神。让"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口号从我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32式太极拳学习心得

1、无极开始三个圆,第一个圆是丹田左右前后轻微移动,太极拳学习心得。是一维的,水平面的,额状轴的,矢量轴的位置划圆。

2、第二圈,向左迈左腿,左腿为金;腰为土,土生金;屈膝,双手划弧形的小圆,手指右摆,再向后,最后后,两腿伸直,手自然下垂。

3、第三圈:先向左,两手向左前45度方向平举,平行,平肩,向前转,齐眼,向右45度,向后屈膝摆正。开太极结束。

金刚捣锤:

第一步:

左手逆缠,右手顺缠。右手走立圆,是绕失状轴的圆,从丹田开始逆缠走,拇指过中线,往上走,到左肩处,左手是个斜平圆,向外逆缠以后,向上。手臂不要伸直,沉肩坠肘,至右手手心向里,左手手心向外(水火相应)。

第二步:

身体右转,绕垂直轴,右手逆缠,同时,左髋落实,右脚脚后跟向内抠,右手做逆缠,手心开始向外。

第三步:

右髋落实,重心右移,两手向后捋,同时,左腿提膝勾起脚尖,勾脚尖,肌肉是拉紧的,可以挂对方的腿。虽然不发力,却有力量。

第四步:

重心下沉,左脚外出,开立,脚跟擦地前出,这样的技击效果,不容易被阻碍。脚跟着地,往前上步,太极的步法,上步可以当成一个功法来看待。脚伸出去以后,脚尖微微上翘,收脚时抬腿即可。左脚要向斜前落脚,同时步子不能太大。同样是相对距离为两肩的宽。

第五步:

重心前移,左腿下塌,外捻即是腰做平转,腰此时是松的,受到的力不会传到双腿上去。同时,左手逆缠在前外伸,右手顺缠在后跟随。右手在左臂肘下的位置。

第六步:

右手逆缠上捧,后捋,微后坐,腰左转,形成五行桩桩步,右手走一个斜弧线,左手在右手下这个位置。左下右上,但是不能转的过大。转过来后,右手不能过身体中轴线。

第七步:

重心向前移,左髋踏实,右腿蹬,左手逆缠出,左髋落实,左转腰,带动右腿,远踢近膝(远用脚踢,近用膝撞),落右脚,右手顺缠向内合,握拳,左手下沉,发沉裆劲。此时右髋虚,左髋实。右手落拳,同时右脚落地,且用意不用力。

心得补充:

1、两脚的横向距离应该与肩宽相当,差距不能太大。身体是正向时。两脚间的距离即为肩宽。当身体侧向时,两腿也不在一条直线上。两脚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是相对肩宽。

2、五行桩时,注意两脚的相对距离:后脚和前脚的延长线的距离,始终和肩宽是相应的。

3、金刚捣锤是太极拳里最重要的,最复杂的一式,它蕴含着棚、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太极八种方法,也是入门的第一式。

4、右手顺时针旋转为顺缠,逆时旋转为逆缠,左手逆时针旋转为顺缠,顺时针旋转为逆缠。太极处处都是圆,手臂在画圆,就像太阳地球,手本身在画小圆,陈鑫对缠法的评价:太极拳者,缠法也。

5、基本原则两条。

一是动作应符合生理解剖学的规律,有益于健康,不能有害健康。

二是动作应符合符合生物力学的规律,有利于武术的运动,虽然传承的是金洪派太极拳,但要用这两个原则去修正,这就是新太极。

6、关于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额状轴,解刨学的概念:

垂直轴有通过左肩,通过右肩,还有通过头顶中轴的。失量轴有谭中穴,丹田穴。额状轴有肩部,髋部,还有膝,脊柱有很多关节,每一个关节都可以当做一个轴做旋转。

7、身体要灵活性,可以把任何一个部位作为圆心,当攻击其他部位时,可以通过圆的旋转将力化掉。

8、运动的要领,运乃气息的连绵不断,运转。动是位置的移动,通过力量来改变,这力量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使外来的。篮球,足球等运动都是运少动多的活动,而太极拳是运多动少的活动。

9、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练拳时讲究头部的头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处要向上轻轻顶起,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使颈项竖直、下颏里收。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

10、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旦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一般地说,呼吸一总是与胸廓的张缩、肩肿的活动自然结合着。在一个动作里,往往就伴随着一呼一吸,而不是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是一呼。这种与动作自然配合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11、圆裆松胯:裆即会阴部位。头顶百会穴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穴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贯上下的锻炼方法。裆要圆,又要实。胯撑开,两膝微向里扣,裆自圆。会阴处虚上提,裆自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产生裆劲。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健,两腿弯屈轮换支持身体进行活动。因此胯部关节须放松,膝关节须灵活,才能保证上体旋转自如,踢腿、换步灵便。

12、沉肩坠肘: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两臂由于肩、肘的下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的道劲。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些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能使胸部完全涵虚,使脊背团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向里的裹劲。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串到上肢手臂。

13、舒指坐腕:舒指是掌指自然伸展,坐腕是腕关节向手背、虎口的一侧自然屈起。掌的动作是整体动作的一部分,许多掌法都是与全身动作连成一气的,因之舒指坐腕,实际是将周身劲力通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完整一气。

14、三个面形成三维空间,也好似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用身体的运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在里面,开始了自己的太极运动展现,暗合宇宙规律。

老师强调,太极里有太极,宇宙里有宇宙,身体每个部分都暗含太极,至于太极到底是什么,老师说的,我也没怎么理解,就我理解来,太极的意思,莫非是本源的能量?至于太极里有太极,宇宙里有宇宙,这个通过《无量之网》里的宇宙全息图的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吧。太极拳,应该就是去练习回归本真,感受最初最纯净的能量的震动吧。

太极拳学习心得

太极拳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而为世人所喜爱。谈起太极拳,人们总把它和“四两拨千斤”的防身技击功能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健身、养身与修身等方面的作用,作为窥传几百年的优秀拳种,其内涵博大精深,实非人们想象之简单。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养身之疗效,而且兼具防身、技击之功能,修身之妙法,而修身应为练拳学的起点和归宿。

初学太极拳的时候,只是凭着对武术的爱好而执着学习,随着练习的深入,以及接触了大量的太极拳书籍以后,我逐渐发现,太极拳的拳理对个人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太极拳修炼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我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太极拳对修炼者的言行举止,个性发展,品质修养都有很深的影响。许多社会生活中的困惑都可以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到释然。从而涤虑身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现实生活中,疾病会时不时困扰着人们,烦恼也会经常缠身,身体上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来解决,而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压力依靠药物却难以医治,只能靠全身去调整、化解。修炼太极拳除可以清除躯体上的某些疾病外。更重要的可以使人心境平和,调节个人的心理。使人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一个研究生曾经对我说:“想不到太极拳这么好,我患神经衰弱多年,吃药总不见好转。可是每当我来到这个草坪,练拳以后,头脑总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心情就舒畅了很多,神经衰弱的病症就有所好转,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这几年来,我通过练太极拳治好了我的肠胃病、腰椎劳损、轻度的神经衰弱,使我瘦弱的体质增强了许多。但更重要的是在太极拳的熏淘下,我总算从现实社会生活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不再片面地看问题,做事已多考虑对别人的影响。不以一己之好恶而随意伤害别人。如今的我已能保持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心境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拳著云:“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太极拳既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人类文化培育、滋润的一朵奇葩,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社会学、兵学、佛家、道家、儒家、医家、戏剧、艺术等息息相关。在太极拳教学中,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外,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接触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以求提高拳艺。拳著云:“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综合了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思想,医家的黄帝内经),兵家的谋略、征战之术等等,从它们中吸收理论上的营养加以溶合而形成、发展、壮大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哲理,所以,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向老师、朋友请教,才能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精义,在提高拳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水平。

此时唯一的好办法就是去练拳,而且一练就是一二个小时。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需十二分钟左右,所以每次我都练五六遍拳以上,第一二遍时还觉得很烦闷,浑身不舒服,老想打退堂鼓,可是到第三四遍的时候,由于肌肉的放松,绷紧的神经也就慢慢松施下来,此时气感也逐渐增强,随着身体的运动,周身暖洋洋的,有如泡在温水中,到了五六遍的时候,周身溶溶涩涩,头脑清灵,好似与天地溶为一体,此时没有世俗的侵扰。没有烦恼,把一切不平和不满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练拳以后,不觉疲劳。反而觉得周身舒泰,晚上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啃书本。

随着太极拳修炼的深入。练拳者的气质、思想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因为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也是文化修养、思想修养的过程。长期的修练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拳著云:“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我校武协练太极拳的会员,看起来都很秀气,但又不缺英气,他们对人都很有礼貌,很少武人的霸气与骄狂。在武协,新会员经常会向老会员请教一些问题,由于太极拳比较难学,对于某些问题,老会员总会根据自己所学不厌其烦、反复多次地耐心指导,而不会藏私或者歧视别人,每当我们来到训练场的时候都会相互问好。在武协如此,在其它场合也如此。所以,大部分的会员的人际关系都比较好,与人都能和睦相处。太极拳对人心性修养的影响,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陈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先生1996年途经广州稍作逗留的时候。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在讲学的时候,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看他那英秀的样子,很多认为他是大学的教授,而很难把他同一个武术家连在一起,只有看他表演时,才能一睹武术家的真正风采。外示安逸,内在稳固,真不愧为太极拳一代大师的风范。

太极拳对修炼者品德修养的影响是必然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文化盈育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观念已深深地渗透到太极拳理论之中。陈氏先辈门规戒律中就提到许多正直做人,谦虚待人的戒律,提出端正诚信、仁德忠勇等门规。其实,这些门规戒律都是根据太极拳的内在特点提出来的,目的是让门人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内蕴。

尊师重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练拳必先学会做人。拳著云:“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柬,何能学艺。”练太极拳如不敬重老师或对太极拳抱怀疑态度,则会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无甚可取之处,对老师的心得体会不细加琢磨,以至于对太极拳的精粹之处失之交臂。“谦受益,满招损”正直、善良、谦虚、敬业、重道应为我们练拳者时时自勉之言。悉心教授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传道授业解惑,此师之责任之所在。老师是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力。总之,作为太极拳的爱好者,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重道而为之,才有可能把太极拳事业发扬光大。

“拳虽武艺,得其正道,无往不宜,”我在这几年的修炼中越来越觉得拳非小道。随着练拳的深入,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一个练拳者在深研太极拳健身、技击之法的同时也应重视修身方面的作用、意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其三味,妙悟人生真谛。

太极拳学习心得

上班时,健康的身体是工作的本钱,退休后良好的身心是生活的主题。

去年,人到达了退休的年龄。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参加了大兴老年大学开设的太极拳学习班,经过老师的精诚教授,我已初涉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感觉收获匪浅。

在临近退休的日子里,我曾为退休后可能无所事事而感到茫然。自从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太极拳班的学习后,从心里感到心灵上得到了净化。尤其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谆谆教授,使我获得了知识,并达到了解惑的目的,使我更加热爱生活,进一步认识到运动可以健身,而且可以净化心灵。

二、练太极拳可以使生活质量升华。

在没有学太极拳之前,我对自己的身体似乎失去了信念。因为以往秋冬季节,我总是畏惧严寒,手脚冰凉不说,体质也很差。严重的颈椎病使我倍受煎熬,很多个夜晚折磨得我不能享受睡眠,人也总是无精打采。当我初涉太极拳殿堂,我的面前豁然开朗了,似乎又回到了年青的时代。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的身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手脚冰凉的感觉消失了,久治不愈的颈椎病也离我而去,夜间也不用再把枕头拿到一边了,因为头脑发蒙、颈部不适的感觉都没有了。

现在的我身心健康,生活充实。我从心里感谢传授太极拳给我的张全亮老师,更感谢大兴老年大学为我们开设这个专业,我会继续在老年大学学习下去。

24式太极拳学习心得

通过学拳和看别人练拳,我总结出学练太极拳在形体上的三步标志。

初学时,一般只顾到四肢的活动,并且最注意两臂的比划,这时以两臂比划为主要标志。

第二步是以腰动为象征的周身的运动,这时才找到了太极拳“腰为车轴”带动全身的劲路,这一步以腰的活动为主要标志。

第三步,长了功夫,形神兼备,腿健步稳,这时可以把腿的稳健看为主要标志。

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检验自己的拳学练到了什么地步,也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测定别人的拳是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从两臂到腰到腿的功夫,是要刻苦学练进展的,不是单靠模仿就能成的。当然明确一些学练步骤和方向,可减少盲目性,少走一些弯路。但苦练还是少不了的。每进一步都要下相当功夫。有的人第一步、第二步,甚至进到第三步的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他基础好等原因。大多数人每一步上都要做很多练习,花一定时日,少则几月,多则几年不等。

太极拳的学习心得

这学期的体育课,我跟着老师同学学习了杨氏一段太极拳,收获了很多。经常看着爷爷伯伯们早起打太极,知道这是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这学期自己真正学习了打太极,才发现这里面功夫很深,无怪乎国人对太极有着如此的推崇。看着老师示范杨氏一段太极拳,觉得像行云流水,非常流畅舒缓,却又同时有一种韧劲和一种力量,感觉柔中带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比起我们自己打的时候,速度不均,不够舒缓柔和,也没有带有应该有的隐形的力量,实在是厉害的太多。这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太极是一门学问,太极符号的阴阳黑白的融合,是需要很深的功夫的。

首先,要心平气和,不疾不徐,怪不得别人说练太极可以修身养性。其次,一个非常厉害的男同学告诉我们,太极的难处在于所有动作都是腿部先发力,然后将力量传送到腰部,最后再把力传送到手部推出去。自己试了一下,的确这非常的难,环环相扣的力量很难运用和实现,有种中国传统的'韬光养晦,身心合一的感觉。对练就更是让我明白和体会到了配合的重要性,俩套互补的动作,要想要真正配合好,需要心灵相通,动作磨合,让我明白的合作的妙处。

学太极拳心得体会

太极,以前一听这名字就会想到是公园里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年龄相距甚远,但是在这学期选课接触太极感觉受益匪浅。

初学时感觉太极十分注重意、形、态,初学者很难掌握它的力度。起初时,我感觉无从下手,但是在宁老师的教导下摸索了一些学习太极的门路。下面是我学习太极拳的心得。

太极拳是一种既神秘又普通的功夫。说它神秘是因为两点。一点是每个人练的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另一点是所有练太极拳的人当中真正地学会太极拳的可谓是凤毛麟角。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我认为是由于太极拳是一种极重“神”和“意”的功夫。虽然形意拳、心意拳等功夫也重“意”,但太极拳是和宇宙本源相通的一种功夫,其“神”、“意”是其它功夫所不能及的。每次我们上课宁老师总会让我们放松下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才开始正式的太极拳教导;每天我们都是坐在教室,总保持着一种姿势,感觉身体都有些僵硬了,学习太极拳以后,睡前练一下,有利促进睡眠。

其次,感觉学习太极拳后,身体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自己平衡能力不好;太极是百年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能力非常精确的,所以练习太极有利锻炼平衡的。再次,练习太极也帮我锻炼了专注力,学习太极,就是动作时,无暇去想其他,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及意念,这样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通过本学期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不少,既然自己身心得到放松,也体会到同学间的互相友爱,更加了解老师的悉心教导,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太极拳的。

太极拳放松心得体会

太极拳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武术,已经发展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太极拳的盛名不仅在于其卓越的武术功夫,更在于其独特的养生作用。其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十分流行的健身活动。太极拳放松,是太极拳的重要方面。通过放松身体,可以有效地改善身体健康,并增加身体的灵活性。在本文中,将通过个人的实际体验,分享太极拳放松的心得和体会。

太极拳放松是太极拳练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需要很高的专注力和放松心态。太极拳放松可以调节呼吸,通过深呼吸和缓慢呼气,放松身体的肌肉,减轻身体的压力,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太极拳放松不仅可以通过舒缓的动作和呼吸帮助缓解压力,缓解紧张,还可以增加身体的血液流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规律化身体的机能等多种功效,受到大众普遍欢迎。在太极拳中,放松是灵魂,也是实践的中心。

太极拳放松的实践方法都十分简单,只需要注意力集中在舒缓的呼吸和肌肉的放松上即可。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一段时间练习,慢慢地适应太极拳放松的感受和节奏。当身体适应了这种上升气息的放松状态后,可以逐渐加快放松的速度,做深呼吸等多种深度放松。

在个人练习太极拳放松过程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在于深入到呼吸和肌肉的放松状态时,身体的感觉越来越轻松。在几次的练习过程中,深度放松后身体感觉真是一种从头到脚的放松感觉,类似于一个小孩在大树下舒适地休息一样。而且其有助于调节身体的机能,缓解紧张和压力,减少忧虑和焦虑症状,这种感受是非常宝贵的。

第五段:总结。

太极拳放松不仅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和纾解压力,还可以让人寻找放松的美感,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由身体本身自然散发的轻松和愉悦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多花些时间来学习太极拳放松,来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放松和修复,让生活从容、定性与轻松。

初学太极拳的经验分享

太极养生,这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事情。许多人也有想通过练习太极拳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效果。那么,在练习太极拳,特别是初学太极拳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相信许多人就不是很清楚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学太极拳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对太极拳有一点初步的了解。俗话说的好,“没有孬拳,只有孬功夫”。并不是只有太极拳才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功效,所有的拳种几乎都有这个功效。不要片面夸大太极拳在这方面的功效。只不过太极拳相对别的拳种来说相对舒缓,再加上我们的一位领袖曾经的一句话“太极拳好”,就造成了太极拳在我们中国,甚至世界全面开花的局面。公园里大爷、大妈们都在练,也使大部分人产生一种误解,太极拳好练。其实不然,公园里大爷大妈们练得太极拳只能叫太极操,并不能称得上太极拳。传统太极拳其实是非常难练,出功夫也是非常慢的。初学者一上来就不应该有太极拳好练这种想法。除非你只是想随便比划比划。

其次,想学太极拳必须要有一位明师。所谓的明师,不见得他本身多么有名,练得多好。只要他能懂拳理拳法,不把初学者领入误区,就算是一位明师。不要过高相信自己的智商及能力,认为跟着书和视频就能练好太极拳,那只是一种无知和奢望。不信可以看看周围那些跟着书和视频练的人,基本上都认为自己练的很好,“无知者无畏”在这些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杨露禅杨无敌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偷拳”这一段,应该是后人杜撰的,大部分圈内人是不承认的。无论哪种拳,老师手把手教都练不好,更何况去偷拳了。

第三,不要过于相信太极拳的技击效果。所有的拳练好了都有一定的技击效果,并不是太极拳的技击效果就特别好。很多人练太极拳,特别是一些年轻人,都是被一些影视作品、不良传人夸大了的技击效果所吸引,盲目的追求那种沾手即飞的神技。高手我也见过几个,所谓的沾手即飞我还真没见过,至于真有没有这种功夫,我真不知道,反正我个人是不信的。纵观历史上的太极拳名家,有几人是真正与人交过手的呢,特别对手是有真名实姓的(我个人就是太极拳的铁杆粉丝,我没有诋毁太极拳的意思)。就照现在大多数练太极拳的人来说,每天站站桩,练几趟拳,推几下手,想达到与人交手的水平,实在是很难,我们达不到训练的强度,实战水平是不行的。

第四,练太极拳一定要按照规矩、循序渐进。太极拳出功夫慢,这是肯定的。要不怎么会有“太极十年不出门”这种说法呢。不要有练几年太极拳就可以出真功夫的'想法,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是瞎子、跛子都可以把太极拳练好。太极拳的规矩一定要守好,对初学者来言,不断扣脚、摆脚、碾脚进行调整,脚尖始终与膝盖保持同一方向这是一个必须注意的地方,不注意的话,不止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会弄伤膝盖,这就得不偿失了。另外要注意一个度,练拳不能过度。看看现在的几位大师,换过好几次半月板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大师不会不守规矩吧,练拳过度伤了身才是根本原因。对于大多数人来言,没事练练拳,陶冶陶冶情操,锻炼锻炼身体这是最重要的,想当武林高手就没必要了,我们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天分。太极拳好,所有拳都好,擦亮眼睛,摆正心态,守好规矩,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第五,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初学者大多都喜欢练拳架子,基本功和理论知识容易忽视,拳架子虽重要,但真正出功夫的还是基本功。平时还要多看看名家讲的心得体会,明拳理练起拳来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与人多交流,不止和别人推手,应当多与师兄弟一起把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彻底搞清楚并能够灵活运用,这样时间久了,就能够练出真功夫来了。

意念足而力莫发

太极讲究的就是用意念去带动全身,绝对不是用力来带动全身。打太级的时候,要柔,用心和脑结合起来,下发指令给身体,用意念的力量让气行走,从而带动身体的运动。

双腿求虚实结合

太极的最大特点就是阴阳,虚实结合。对于双腿的力道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练太级的时候,一腿用力时,另一腿就得虚,即左腿用力则为实,而此时右腿就为虚。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太极。切忌,不能双腿都实而踩力。

气沉丹田顺气血

打太极的时候,注意要把气往自己的小腹部位走,而不是指人体的外生殖器那里。当身体下沉,涵胸然后松腰,这样气就集于小腹部了,这个时候,再起,运动,气往肺部走,上升的整个过程,就是顺气血的过程。

轻落双足妨震动

太极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在运动过程中,落脚的时候,不管是哪一只脚,落下来的时候,都要轻落,不能大力,否则全破坏阴阳之势,让身体得到震动后,导致练太级时候的前功尽弃,因为太极讲究柔静。

上亦动则下相随

太极讲究一个律,也就是上若动的时候,下则跟着就要动,上下要结合起来,才算是一整套的动作。足动,腰动,手动,头动,眼神跟着动,这样,一气呵成。

内外结合互制约

太极讲究的就是内外相结合,对于太极来讲,要以内部的神就是指意念来带动身体的运动,然后再以身体的运动而达到养神的功效。所以,神即内,体即外,两者相结合起来,就完全达到了双修的功效。

沉肩坠肘若轻力

当双肩竖直的时候,根本不能用来练习,因此,太极的就是臂要伸展,肘要外开。当肩下沉提起的时候,稍用力,就会有气往上。肘也是一样的道理,前后运动,稍用力,则为内劲,带动身体运动。

胸前含及背拔出

我们在看太极的时候,都发现,打太极的人,都是含胸拔背,什么意思,就是指胸不能往前挺,而背则最好是呈弓状,这样,才会在挺胸时,提气,弓背,则气贴于背,才能达到太极的终级作用。

绵而不断天行健

在看打太极的时候,发现他们软绵绵的,这就是绵绵不断者,即天行健,自强不息的道理。所以,打太极的时候,就要讲究,绵柔而不断,否则一断就会息,就是灭,只有连续的过程,才不会让人乘虚而入。

动中求静不散乱

太极在打的过程中,讲究动静结合,即看似不动的时候,则在动,看似动的时候,则在静,这就是心与身体的一种结合。即静体非知思想动,而动体非知思想静。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动静中结合,才能让太极走上更高层次。

腰松胯动则膝活

在打太极的时候,这几个要领要记住,那就是腰要松,不能挺用力,胯部要成为运动轴,进行运动,而膝盖要灵活,就是如盘手一样。这样,才会让打太极的时候,做到,全身带动三点而动。

尾骨左右腿转移

尾闾就是指脊尾骨,在气往下沉的时候,要记得,蓄了气后,再提尾闾,然后后气必蓄实,这个时候,则要进行左右腿重量的转移,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这样,就会让满身轻便,全身舒畅了。

初学太极拳注意事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这是小编准备的初学太极拳注意事项,快来看看吧。

首先练者要了解太极拳的含义和形成,不可急功近利,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学习,从记得架势、熟悉架势到明白拳理开始。

初学者大可不必刻意呼吸,自然呼吸就好。切不可刻意呼吸导致横气填胸,产生胸闷头晕症状。

初学太极拳,架势不要过于低下。因为初练者各个关节和经络没有打开,容易损伤,容易发生关节和经络疼痛(初学者大多数会感到膝盖痛或大腿疼,那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好转,要是疼痛时间过长,那就要看看自己的动作哪里不正确),要配合外三合的`理论要求去练习(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以腰为轴心),熟悉招式以后才可慢慢降低身法。

初练太极拳者自身带有僵力(劲),不要刻意下沉去除僵力(劲),保持架势中正,僵力出于自身动作不协调,过于拿捏动作所致(要做到自然放松,虚灵顶劲,松肩坠肘,含胸塌腰,虚实分明,五趾微微抓地),等到招式娴熟后经老师指导可去僵力。

因人而异,根据初练者领悟能力的大小来练习。我本人建议先快后慢,由快至慢是因为初练者对招式的熟悉程度不够,先快动作练习记熟招式,再转慢动作练习合劲,达到周身相随,上下相合,连绵贯穿。

初练太极拳者可配合练习太极桩功的浑圆桩,站桩时做到立身中正,自然呼吸,松肩坠肘,含胸塌腰,松胯,双臂平抬至胸部,双臂打开与肩同宽,两掌心相对,五指相对,呈抱球式。两腿平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两脚趾微微抓地,站此桩可协调自身呼吸去除僵劲,锻炼毅力,静心神养元气。

总之初练太极拳一定要勤练,苦练,方可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体会太极之奥秘。

太极拳放松心得体会

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缓慢的运动,但它的目的不只是锻炼身体。太极拳强调身体、思想和精神的统一,放松心态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接触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感到非常轻松愉快,对太极拳放松心得有了很深的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太极拳放松心得上的体会。

第二段: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太极拳是一种具有自我修养作用的运动。它基于阴阳原理,充分借鉴了自然现象和人体生理特点,通过特异的动作设计和呼吸方式来达到身体放松的效果。太极拳的动作极为缓慢、柔和,不但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让身体、思想和精神达到全面放松。注意力和身体的耐性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太极拳放松心得是一个随之而来的自然结果。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首先需要学会如何放松。通过特异的呼吸方式、动作和调节动作时的身体肌肉张力,以及情感状态调节来放松自己。太极拳让人们放松情感,也能够改善人的身体健康。例如,当你一边做太极拳一边呼吸的时候,你可以做到时刻感受空气的流动,进而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把身体的其他感受排除在外。只有让自己完全放松才能够达到心境的平静和深度放松的状态。

第四段:体验放松的效果。

我是一个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的人。当我第一次尝试太极拳之后,我就觉得身体和心灵的深度放松了下来。我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变得柔软而有力,同时也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当我环顾四周时,感受到身旁的物体也变得柔和起来。我对太极拳放松心得的感受是深深的。放松心态能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冷静的状态。我相信这是太极拳真正的魅力所在。

第五段:结论。

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自己。它强调身体、思想和精神的统一,给人们带来了健康、愉悦和放松的体验。太极拳放松心得的感受每个人可能有所不同,但只要深入实践,你将明白它的真正意义。如果你还没发现太极拳的魅力,我真心希望你能尝试一下,并给自己一个机会感受太极拳放松心得的乐趣。

练习太极拳之心得

通过这半学期对“太极拳”的学习我真的是受益匪浅。老师要求我们练习太极的时候要做到心静,可能是我们生活在这繁杂的世界中太久的缘故,刚开始的时候根本静不下心来,只是样子上的闭着眼睛,脑海里总是想这想那的,浮想联翩。后来随着老师的教导和自身的领悟,才发现自己已经慢慢进入到了太极的世界。

我喜欢太极,喜欢打太极时那种全身心放松状态下,感受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感觉。那时的自己没有生活中的各种烦躁,也没有大喜没有大悲,只有一个安安静静的自己。太极应该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吧或者说是可以用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吧。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他心灵支配的并前进的,太极讲究的是以意导动,内外合一,心与动作要领的合一,心与大自然的融为一体。练太极的人是纯洁、单纯、安静、谦逊的:因为那时的我们可以心无杂恋,可以没有人与人的不和谐,没有算计,没有猜疑,没有憎恨等,闭上眼,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个世界的美好存在,可以感受到一片落叶掉在池塘水中的声音,可以让平时生活中狂躁不安的自己变得安静随和。

在这繁杂的生活中我们极易迷失自我,染上不良习惯误入歧途,弄虚作假走形式主义互相欺骗,殊不知我们欺骗的看是别人的眼睛,实则欺骗的是自己的心,那颗向善的心,那课勇敢,追求正义的心。很多的时候,当我们走远了回望初衷时,却早已看不清来时的路。我们或许就应该保持一颗空灵之心,无形无法,就像水一样,水倒入杯中就成了杯子的形状,倒入瓶中就成了瓶子的形状,倒入茶壶中就成了茶壶的形状。

我练习太极拳的收获,首先是身体比同龄人要好得多。其次是逐渐悟到太极拳与国学的关系和渊源。打太极拳有首诗:形柔轻拂柳,意静松入禅,怡然气配合,忘却在人间。这里涉及到形、意、气。师傅教拳就常说要由意气形练出精气神来。再有‘意静松入禅’,什么是禅?问了很多人,回答不尽人意。禅是佛家的,佛家讲坐禅。神秀作偈:身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神秀的境界。另一个做饭的和尚听见了,作一偈,不会写字,他说,让别人写:菩提本无树,心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故惹尘埃。看了两偈,还不明白禅的境界。偶尔在书店看到了胡适先生的‘禅宗指归’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胡适先生如是说:‘禅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一种状态。’此外,还涉及到经络学说,儒家等精华内容。

大一上学期的体育课是即将告一段落,可是大学生活里的体育锻炼却还远没有结束。看看身边的同学,能坚持锻炼的很少,而熬夜、抽烟、喝酒的大有人在。而看着中国人体质系数一年一年地往下掉,只能感叹如今人们的锻炼意识还不够。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就应该好好地锻炼身体,为了自己,也为了祖国的明天!

文档为doc格式。

太极拳练气心得体会

瑜伽西服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身体素质却没有相应得到提升,导致我们常常感到疲惫和不适。这时候,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的锻炼方式。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传统功夫,有着很多独特的优势,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气质和身心健康。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太极拳练气心得体会。

第一段:初学太极拳。

我第一次接触太极拳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我身体状况很差,经常感到疲惫和身体不适。我的一位老师介绍我学习太极拳,说这种练气功夫可以帮助我调节身体和心情。我开始学习太极拳,并很快发现了它的好处。首先,太极拳的招式比较简单,容易上手。其次,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舒适,相对于其他剧烈的运动更适合初学者。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气息和身体的变化,这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以前未曾有过的愉悦。

太极拳是一种以“调和阴阳”为理论基础的拳术。它注重锻炼人体的呼吸和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调整身体和心情的目的。太极拳通过多样化的动作和技巧,让学习者的身体和气息与自然界的阴阳运动达成一种共振状态。在太极拳运动的过程中,人的膝盖、腰部和背部会不断拉伸,增强人体肌肉群的弹性。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长久,这种运动方式可以让身体得到全面而适度的锻炼。太极拳的气功原理为身体的健康和舒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太极拳的身心健康效果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太极拳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更可以改善身心健康。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和调整,同时我的心情也更加舒畅。多年以来,太极拳一直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根据科学研究,太极拳可以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轻心理压力、缓解颈肩腰腿疼痛、调节呼吸系统、增强体力和耐力等。

第四段:太极拳的养生原则。

太极拳的养生原则是太极拳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太极拳的养生原则包括:舒缓心情、节制饮食、注重睡眠、保持调和身心等。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注重自己的情绪状态和注意力的集中,这样才能够发挥太极拳的最佳效果。此外,太极拳的学习者还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保持健康的作息和适量的锻炼来更好地养护身体。

练太极拳让我体验到了身体和心灵的愉悦。太极拳的优美动作、慢节奏和与自然同谐的理念让我不仅得到身体上的锻炼,更让我从精神上获得了力量。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学会了调节呼吸,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抵抗压力等。这些技能和体验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健康、平衡和自信。我深信,太极拳是一种优美的艺术,也是一种古老的智慧。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太极拳学习者的行列,体验这种美妙和神奇的功夫。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开歩正立,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屈膝圆裆,气沉丹田。

一,金刚捣碓。

两臂左掤,蹲身捋按,左腿提收,上歩前挤,提膝冲拳,震脚落拳。

第二势,共三势,太极生两仪。

二,揽擦衣。

提膝左引,右脚右开,弓歩右掤。

三,单鞭。

两掌下按,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四,金刚捣碓。

旋臂右捋,左转掤挤,提膝冲拳,震脚落拳。

第三势,共二势,两仪生四象也搂膝拗歩象乾坤坎离四正之位。

五,白鹅亮翅。

提膝左掤,右脚右开,跟脚展臂。

六,搂膝拗歩。

左开歩按掌,旋臂分掌,右转拦掌,搂膝推掌。

第四势,共二势,四象生八卦斜行象兑震巽艮四隅之位。

七,初收。

两臂前掤,退步收手。

八,斜行拗歩。

提膝掤臂,左脚斜上,右脚跟进。

第五势,共四势,蓄精以至出精终于复归太极原象。

九,再收。

两臂前掤,收脚后捋。

十,前蹚拗歩。

上歩插掌,右脚跟进,上歩握拳。

十一,演手肱捶。

旋臂掤引,拦掌收拳,弓歩打捶。

十二,金刚捣碓。

两臂掤挤,提膝冲拳。

第六势,共六势,倒身法背身法屈身法退行法皆势中变格。

十三,庇身捶。

两臂侧分,提膝合抱,右脚右开,右肩挑靠,转体滚肘,叉腰合肘,右肘按压,右下打捶。

十四,背折靠。

右臂右引,右肩后靠。

十五,肘底看拳。

左转掤臂,上歩右捋,肘底看拳。

十六,倒巻肱。

退步撑拳,左肱倒巻,退歩右按,右肱倒巻,退歩左按。

十七,白鹅亮翅。

收脚左捋,右脚斜开,跟脚展臂。

十八,搂膝拗歩。

第七势,共四势,倒转身法以归平垣身法。

十九,闪通背。

上歩掤臂,插掌翻臀,盖歩前掤,翻身大捋,上歩拦掌。

二十,演手肱捶。

二一,揽擦衣。

左转收脚,右脚右开,弓歩右掤。

二二,单鞭。

右掌左捋,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八势,共十三势,横行法足法伏身法飞身法合身法手足齐用法转身法偷歩法护头护心护膝法为十三小势为交手法。

二三,云手。

右手左捋,跟歩右运,左脚右收,开歩左运。

二四,高探马。

退歩右捋,提膝翻掌,虚歩探掌。

二五,右擦脚。

提膝掤臂,分手右踢,左脚右插。

二六,左擦脚。

右转合手,提膝掤臂,分手左踢。

二七,中单鞭。

左转曲肘,分手横蹬。

二八,击地捶。

左脚前落,右脚上歩,左脚上歩,右捶下击。

二九,二起脚。

左脚上起,右脚跳踢。

三十,兽头势。

落脚合手,上歩搂膝,虚歩掤臂。

三一,踢一脚。

左转提膝,分手踢脚。

三二,蹬一跟。

右转落脚,转臂提膝,分手蹬脚。

三三,演手肱捶。

右转落脚,上歩拦掌,弓歩打捶。

三四,小擒拿。

盖歩左掤,上歩推掌。

三五,抱头推山。

右转掤臂,提膝抱头,弓歩双推掌。

三六,单鞭。

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九势,共七势,前后相顾手法与眼法分披身法速进歩法右转身法平踨身法气归丹田平心静气法亦为交手法。

三七,前昭。

左手上领,弓歩左掤。

三八,后昭。

右转扣脚,弓歩右掤。

三九,野马分鬃。

提膝穿掌,弓歩左掤,提膝穿掌,弓歩右掤,提膝穿掌,弓歩左掤。

四十,单鞭。

上歩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四一,玉女穿梭。

旋臂左引,跃身震脚,上歩穿掌,跳歩推掌,右腿叉歩,转身掤臂。

四二,揽擦衣。

转臂收脚,右脚右开,弓歩右掤。

四三,单鞭。

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十势,共十二势横脚打法低身法高身法用膝法及重出七势。

四四,云手,同二三。

四五,摆脚。

左转云手,右转捋引,弓腿顶肘。

四六,跌岔。

收脚合手,跌岔蹬脚。

四七,金鸡独立。

弓腿左掤,提膝右托。

四八,朝天蹬。

落脚收手,提膝左托。

四九至五七与前面十六至二四完全重复。

四九,倒巻肱。

右肱倒巻,退歩左按,左肱倒巻,退歩右按。

五十,白鹅亮翅。

收脚左捋,右脚斜开,跟脚展臂。

五一,搂膝拗歩。

五二,闪通背。

上歩掤臂,插掌翻臀,盖歩前掤,翻身大捋,上歩拦掌。

五三,演手肱捶。

五四,揽擦衣。

左转收脚,右脚右开,弓歩右掤。

五五,单鞭。

右掌左捋,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十一势,共六势,十字靠制命法跳跃进身法纵法。

五六,云手。

右手左捋,跟歩右运,左脚右收,开歩左运。

五七,高探马。

退歩右捋,提膝翻掌,虚歩探掌。

五八,十字脚。

两臂左引,提膝收掌,开歩推掌,分手摆脚。

五九,指裆捶和青龙出水。

右转落脚,开歩拦掌,右捶指裆,提膝举拳,跳歩按掌。

六十,单鞭。

左转勾手,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十二势,共三势,坐地身法前进上歩法上下相顾身法。

六一,铺地锦和上歩七星。

左臂左引,仆腿下捋,弓腿穿掌,提膝掤臂,旋臂落脚。

六二,下歩跨虎。

退歩搂掌,提膝旋臂,虚歩撑臂。

六三,摆脚。

上歩掤引,转身右捋,右脚外摆。

第十三势,共二势,倒转身法上掤下打法护脸护心法,共十三势以文象起以武象终。

**,当头炮。

屈膝摆掌,落脚右捋,弓歩冲拳。

收势。

两臂右引,提膝冲拳,震脚落拳,开歩正立。

太极拳放松心得体会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国武术,被誉为“气功之王”,因为基本动作的练习需要调节呼吸、配合身体进行,所以太极拳是一种可以舒缓身心,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的运动。同时,太极拳中的“放松”也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身体的内部能量才能流畅自如。在本文中,我将会谈到我对于太极拳放松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习太极拳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学习太极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我这个初学者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做到身体的放松。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手臂或者腿部出现僵硬的情况而感到烦躁。后来,我逐渐发现,只有在全身的放松状态下,身体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当我不再强迫自己放松,不再想着做对每个动作,而是开始专注于感受身体的运动,终于可以感受到身体逐渐松弛的变化。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地意识到太极拳放松对身体的好处。首先,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使身体感觉更加轻松自在。其次,身体放松后,呼吸也能得到好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肺部的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最后,身体放松后还能改善睡眠质量,让你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

太极拳放松不仅有益于身体,还有很多对心理的影响。首先,放松可以帮助你摆脱对过去的担忧和未来的恐惧,让你可以专注于当下。其次,太极拳放松还可以让你更好地控制情绪,放松心情,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最后,太极拳放松可以帮助你放松心态,让你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第五段:我的收获和建议。

通过对太极拳放松的学习和实践,我领悟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放松是一种态度,需要我们慢慢培养。其次,逐渐放松的过程需要我们慢慢地感受身体的变化,而不是强迫自己做到完美。最后,持之以恒的练习是最重要的,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真正感受到太极拳放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如果你也对太极拳放松很感兴趣,不妨加入一个太极拳放松的培训班,或者在家里自己小心翼翼地练习,相信你也会发现太极拳放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