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精彩段落(精选8篇)

时间:2023-10-12 12:24:18 作者:紫衣梦 演讲稿 2023年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精彩段落(精选8篇)

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良好的岗位职责编写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明确和规范,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供您参考。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精彩段落篇一

像是一种缘分与宿命,维特的故事在这个怪异的冬天走入我的生活,激起了我心中一阵阵的浅痛,让我对生命和爱情多了一点思考和理解。突然发现,歌德和维特总会适时出现在我面前,以两个心理医师的身份向我娓娓讲述生活的真谛。于是,深层的探寻和理性的追逐成为了我这个寒冬,这段生命的主旋律,悠悠回荡。

这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写维特少年时在村庄里自由幸福的生活,和他与夏绿蒂相遇、相识、相知、相处的过程,以及他对夏绿蒂深深的暗恋。后来由于夏绿蒂已经与别人订婚,维特不想打搅他们的生活忍痛离开了故乡。从此开始了下卷。在下卷中,写了维特当公使时的生活,维特辞职回乡后,又开始与夏绿蒂交往,阿尔勃特觉察出了维特与夏绿蒂之间的暧昧的关系开始渐渐疏远维特,维特对夏绿蒂的爱更是日益加深,对于夏绿蒂不属于自己的事实更是陷入了极度的烦恼与悲痛之中,夏绿蒂觉察出了维特的忧愁,她渐渐发现自己也爱上了维特。事情越来越纠结。有份和抑郁渐渐深入到维特的心灵。他的精神也日渐崩溃,他的身形也日渐枯萎,内心在一次又一次挣扎中也变得越来越混乱,最后心力憔悴。内心的挣扎是他消耗了巨大的精力,因此他不再是个朝气蓬勃思维敏捷,聪明机智的人,而是变得焦躁易怒。他的惆怅,他的迷乱,他的厌世使他产生了求死的念头。也许只有这样选择才能让他自己找到人生的另一种出口方式。他一在对自己说:“这绝对不是一种鲁莽偏激的行为,我要怀着美好的憧憬、怀着宁静的心情,用最坚毅的态度来完成它。”

在维特准备自杀,生命最后的那段日子,他给夏绿蒂写了很多信。“在晴朗的夏日午后,当你站在山头眺望远方优美的景致时,请想念我啊,因为那里是我最喜欢徜徉的地方;在夕阳余晖之时,在轻风吹拂小草的地方,请寻觅我的墓石呵,看看我坟墓上的野草是如何在夕阳余晖下瑟缩、飘摇。”

夏绿蒂逐渐发现自己如此挚爱着他。在两人最后的一次见面中,维特失去了控制力,而夏绿蒂也陷入了深情之中,“两人紧紧相拥在了一起,万分感伤地流下了眼泪。”“两人的脸越来越近,世界在他们的眼前消失了,一阵拥抱之后,维特将她搂在怀里,并且在他颤抖,微微呢喃的唇上洒下无数的狂吻。”维特的梦终于成真了!!!但一生只有这一次,维特求死的决心已定,他不愿破坏夏绿蒂和阿尔勃特的家庭。

维特在最后的一个晚上,给夏绿蒂写了最后一封信,“子弹已上膛。时钟正巧了十二下,一切就这样吧。夏绿蒂!祝你幸福!别了!永别了!我们来生再相见了!!”

有位邻居看到火花闪了一下,紧接着便听到一声枪响。

维特死时穿着自己最爱的装束:长筒皮靴、蓝色的燕尾服和黄色的背心。当夏绿蒂听到这一噩耗时,昏倒过去,在维特出殡那天,夏绿蒂已是生命垂危了。没有任何牧师为维特送葬,也没有人跟着灵柩诵经。

这样,故事就完了。

真的很悲痛。维特的处境和心理我们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我相信读完之后,人们只有同情,没有人会表示鄙夷与不屑。歌德在作品中全力投入了他对人类感情和心灵本性的真切关怀,认为人活在世上,就应该向维特那样敢爱敢恨;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所爱而活着,他还要向浮士德那样,为追求自己灵魂的完整而活着。

“如果人们不用他们的想象力忙于回忆往昔的不幸,而是竭力忍受截然不同的现在,那么,这世间就会少了许多痛苦。”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昨天已经成为过去,明天是一个未知,而我们最重要的是今天。我们从过去走到现在,或许我们的过去很不幸,风霜雪雨,路途坎坷,或许我们的过去阳光明媚,风和柳丽,我们所要珍惜的也是今天。而我们常常对回忆中的痛苦念念不忘,耿耿于怀,背负着记忆的包袱无法释怀,忘记了最重要的不是铭记昨天的磨难,而是成就今天的自己,抓住即将流失的今天,奋力地拼搏,我们就不会对生活失望,对人生悲观,对生命不负责任,颓唐失落,痛苦不堪。我们将拥有的是丰富精彩的每一天,是闪光的希望。

维特他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随着绿蒂闯入了他在小镇轻松曼妙的生活,他又清楚地明白了:使人心幸福的只有人心。心中的感动长长地荡漾,并不是我从来不知道这个道理,而是因为它让我更加地确定地懂得了它,犹如漆黑夜中估计的一轮明月,点亮了夜行的路。在我们地生活中,亲情,友情,爱情,每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情都绚丽了我们的生活。同样,在社会中,那些受苦受难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灿烂的微笑,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都是温暖人心的源泉。

透过少年维特的眼睛,我们感受着人情冷暖:贵族们的傲慢,劳苦大众的艰辛。

生活,本不该这样。爱情,本是生命的丰富和延伸,把它作为结束生命的理由,本不是生活所希望的。看淡不属于自己的爱情,便是善待爱情。

生活,本不该这样。人啊,一辈子都该明白,生活着,是美好的。

对于可怜的维特,我该有的也只是同情和遗憾了。可喜的是,作者在书的结尾暗示,绿蒂会陪伴维特而去。希望在那不知名的地方,如果真有那个地方——我们称为天堂的世界,他们会过着幸福的,天使般的生活吧!

只是想告诉所有的人:生活中,不是谁离开了谁就无法生活。生活是自己的,即使孤独,即使疲惫,不能丧失的是对生命和自然的感受。生活,本该这样。

“爱情的珍贵性,是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精彩段落篇二

作者歌德深受卢梭“归返自然”思想的影响,而维特本身有歌德的影子,二者颇具相似性,思想上亦然。与以往对农村赤贫、犯罪、愚昧、落后的描写相反,歌德亦热情的笔调对自然进行深深地赞美与讴歌,表现出对大自然和农村清新恬静的深深的喜爱之情。在维特眼里“市镇本身令人生厌,与此相反,这里(农村)的美却难以形容。”他把这里当成乐园,不仅优美的自然风光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而且这里的人们纯朴善良,维特于他们谈笑风生,开诚布公,互不猜疑,甚至一起去参加舞会等。而维特追求的正是在幽静的地方建一个小屋住下来,一切从简。就像中国的陶渊明,远离世俗,南山种豆,东篱采菊,悠然自乐。维特在食用自己种的蔬果时,心中亦是充满了浓浓惬意与幸福之感。维特幻想的亦是摆脱喧嚣混乱的环境,在乡间田野幻想纯洁的幸福。

在艺术方面,维特追求的亦是清新自然,所谓清新自然,及时如实记录所见所感,而不是对其进行精雕细刻。艺术创作要以自然为本,把领略到的东西,如实地付诸于笔下,这边会是一幅成功的令人满意的作品。而所谓的规则,只不过破坏了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和真实表现......在规则指导下创作出的作品亦必是呆板、无生气,千篇一律的死的作品。不仅绘画如此,诗歌艺术亦是如此,以自然为本,而不该用规则加以束缚和局限,才能创作出优秀有灵气的作品。

在人性方面,维特亦崇尚清新自然。“时间只有孩子离我的心最近”,维特把他们当作天地间的尤物,欣赏孩子们的天真坦率,他认为天真质朴的孩子们应该是我们的楷模和榜样,使我们应该尊敬的老师。换言之,我们缺少的正是孩子们的纯朴天性。孩子们(菩提树下的男孩,夏绿蒂的弟妹们)的天真坦率和调皮可爱使维特感受到的正是一种对生命本真的归返,他认为最幸福的是可以像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生活的人。维特会与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嬉闹,而且不束缚他们的天性,任由他们对事情大发议论。而这些事,在医生看来是有失“聪明人”的尊严的,而维特厌恶的甚至鄙视的正是这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和他们所谓的尊严,一副对孩子们的天性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而对孩子们的“管教”,其实,恰恰是对孩子本真、坦率,毫不做作天性的扼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高傲、虚有其表、精神空虚、无聊透顶、自以为与贫苦百姓接触就会有失身份的.自以为是的贵族们。他们矫揉造作,一副趾高气昂、盛气凌人、目空一切的样子。让维特厌恶又鄙视,甚至怜悯他们,为他们感到悲哀。

爱情方面,维特对夏绿蒂的爱情或许正与维特对自然的热爱有关吧。换言之,深深打动维特的,应该正是夏绿蒂的清新自然不造作的天性。夏绿蒂以朴素白裙,浅色蝴蝶结的清新形象出场。而且夏绿蒂极有人格魅力,善良、喜爱自然、天性娴静、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天真可爱又不失母性光辉,而且与维特心灵相通,维特陷入对其的爱情难以自拔。夏绿蒂认为阿尔贝特是她可以将自己幸福交付的人,然而,她又与维特心灵相通,她明白“失去维特,将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两情相悦(她为维特弹奏的曲子,曲曲有情。想把维特托付给自己的友人,却发现,把维特留给自己才是自己内心深处最隐秘却又最真实的想法),却难以厮守。维特亦为此感到深深悲哀。认为夏绿蒂嫁给自己会比嫁给阿尔贝特更幸福。阿尔贝特不能满足她的全部愿望,他缺乏情感、冷漠,讲述夏绿蒂父亲手下文书因恋爱夏绿蒂而发疯竟然无动于衷,夏绿蒂与维特心声共鸣是他却木然而无同感。他冷漠,任何无聊的公务都比他的妻子珍贵,他不懂得珍惜他的妻子和幸福。然而,事实是夏绿蒂是阿尔贝特的妻子,无法改变。维特为此深深苦恼。

其实维特一直清楚,这场爱情注定没有结局。“这场不幸除了坟墓,我看不到任何结局”,就像磁石山的故事,靠近,只能是船毁人亡的灭顶之灾。明知夏绿蒂的爱是一杯将会毁灭自己和夏绿蒂的毒酒,却仍以享受的心情一饮而尽。

维特痛苦又绝望,他承受不了如此的折磨,所以中止旅途,回到天父的怀抱寻找温暖。离开人世在他心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分量,他已下定决心,不可更改。所以,他怀着安定的决心,信念走这一步,摆脱尘世缚束,回到天父的怀抱寻找自由。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精彩段落篇三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看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一本书。我不太喜欢这样的结局——维特自一杀了。

维特是一个恃才傲世的热血青年。他画画的技术异常高超。他搬到乡下以后,一切也过得不错。可是,自从他见到了绿蒂,他就对她一见钟情。可是自从他见到了阿尔贝特——绿蒂的丈夫以后,他便觉得他的每一天都变得神情恍惚,变得没意义了。他在最后,终因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便向阿尔贝特借了槍,自杀了。

其实,我认为,维特本可以再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一切,来打拼出一片新的天地。可是,少年才俊的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他永远的倒在了那儿——那两棵菩提树之间。维特为什么要自一杀呢?这让我认识到了很多很多,我们面对许多事件,应该妥善处理,把压力化作动力,来面对这个事件,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是整天垂头丧气,想自寻短见。这样不仅不会让自己失去下一次机会,而且会彻底得成为一个失败者。其实有无数个美好的明天在等着我们!

令我颇为震憾。虽然维特死了,但他一定会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精彩段落篇四

踏上路去村里,整座山谷美景一览无余。酒店老板娘上了年纪非常热情好客,给我斟满葡萄酒,啤酒,还有咖啡,那两株菩提树最令人着迷,实验室的枝丫繁茂伸展,遮盖了教堂前的一片场地,四周围绕着农舍,谷仓和场院,实在难以寻觅到如此清净乐境。我经常吩咐侍者,把酒店的小桌子和椅子搬到树下,边喝咖啡,边读我的《荷马史诗》——《少年维特的烦恼》。

点评:本段流露出一种自在,悠闲的人物性格,从:“边喝咖啡,边读我的《荷马史诗》”看出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如此富有情调,也为后来“因情所困”而埋下伏笔。全文也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好客”,从“斟满”看出,老板娘的豪爽与热情,似乎这一块地方,就是作者的乐土了!从“难觅”一词看出,这地方,十分难找,充斥着清净。本段还运用了形态描写,写出了菩提树的生长之旺盛,富有生命力,表达了此时作者的快乐、悠闲的心情,这段之精妙,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语言功底。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精彩段落篇五

近日,借着假期的闲暇,我阅读了德国作家歌德的著作《少年维特之烦恼》。闭上眼,主人公维特的形象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想着维特的故事,不禁使我思绪万千,心中有太多的话儿想告诉这位悲情的少年。

《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热爱自然的青年维特独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露的小山村,他尽情地沉醉于这梦幻般的自然景色中,怡然自得。这种惬意的日子没过多久,维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绿蒂,并深深地爱上了她。可谁也没想到绿蒂竟然已经订婚了,她的忠诚使她无法将自己的爱情献给维特。这无疑是给热恋中的维特一个沉重的打击,一系列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他只好告别绿蒂,不舍地离开了。

歌德描写了维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在抒情和议论中真切、详尽地展示了维持思想感情的变化,将他个人恋爱的不幸放置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对封建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作了揭露和批评,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

看完了这本书后,我很同情维特,也很理解他为何如此烦恼。但同时,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无论遇到了什么烦恼,什么挫折,都不能像维特一样选择逃避,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平地,不可能都布满鸟语花香,我们绝不能跌一跤就说没路好走,就放弃。生活中,我们无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对。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

所以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维特,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在前段日子,我看了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刚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的一首歌——《小小少年》:“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它,深深的吸引了我。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位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写的。全书记述了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他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的经过:他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绿蒂,并对她一见倾心。可是绿蒂已经订婚了,而且绿蒂非常忠于订婚时立下的盟誓,不能把爱情献给维特。维特失望极了,便告别绿蒂,告别了那个难忘的小山村。

读了这本书后,我虽然很崇拜维特,我可以理解维特,但是我始终认为自杀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但我还是要以维特为榜样,做像他那样有智慧、有理想、热爱生活的青少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所以我要热爱自己的生命。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这已近超越小说的境界,这种结局是将万千大众的结局放大化了,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

这本书分上下两部。前部写维特少年时在村庄里自由幸福的生活,和他与夏绿蒂相遇、相识、相知、相处的过程,以及他对夏绿蒂深深的暗恋。后来由于夏绿蒂已经与别人订婚,维特不想打搅他们的生活忍痛离开了故乡。从此开始了下部。在下部中,写了维特当公使时的生活,和他回乡后与夏绿蒂的接触,以及他因为对夏绿蒂的爱太深反而得不到她陷入无法自拔的悲痛最终自杀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活着就要敢爱敢恨,与其虚伪地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还不如直率地做真实的自己。维特有智慧,有理想,有情感,有激情,有正义感,有反叛精神,有超然的生活态度,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虽然自杀是一种消极做法,但是他为了自己的爱人的幸福所做出的一切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自杀能得到读者的同情。

维特自身的品性相对而言比较高尚,虽比不上圣人,但一心只想着别人的幸福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他很真实,他一生都遵循着自己的良知做事,在他灵魂上的纯净方面无可厚非。只可惜的是他对于这个世界有点悲观,对于困难缺少与其博弈的勇气,导致了他不能有一个好的结局。

《少年维特之烦恼》让我明白了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同时也引起了我对困难的态度的深思。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精彩段落篇六

书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陪伴着我们一生的成长。在茫茫书海中,我与《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书相遇了。这本书像一粒小石子,被投进了我的心海深处,激起万丈波涛,久久不能平静。我合上书本,静静地想着。此刻,我的思绪仿佛又飘回了书中,聆听少年维特诉说心中的烦恼。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小说主人公维特喜欢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但绿蒂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长期处于抑郁中,最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在维特自杀前,他的唯一念想只有绿蒂。读到这,我不禁感慨万千,被维特这份对爱的执着深深打动了。

“假如世上没有爱情,这世界对我们又有何意义?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维特是一个纯净而敏感的人,他对绿蒂的爱使他无法克制自我。他不喜欢世俗的虚伪,喜欢沉浸在诗歌中,他把绿蒂当作是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和寄托,但现实却让他可望而不可及,最终他孤独的内心终于崩溃,痛苦战胜了理智,在绝望中自杀。

“我想只有死亡才能让我从痛苦中解脱”这是维特在绝望中的呐喊。读到这,我不禁要问,维特真的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他的`死值得吗?世人最需要的东西真的只有爱吗?他爱得太深,放弃了画画与写作,过着无比迷茫的生活。他本以为,自身死了,烦恼和忧愁也就烟消云散了。但他错了,他的死换来的是亲人的悲痛、朋友的自责、以及他人的哀痛。生活中不但有着春天的繁花灿烂,还有着冬景的阴暗惨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强自身的内心,学习高傲的海燕无畏地迎接生活中的暴风雨。

伏契克说过:“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总是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愈挫愈奋,永不言弃。只要我们勇于面对这些成长过程中的“拦路虎”,学会调整自身的情绪,以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不怕失败,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自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精彩段落篇七

这本书记叙主角维特偶然在一次舞会上,巧遇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孩夏绿蒂,也就因而促使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所以每当维特闲时,总会到夏绿蒂府上拜访,与她谈天说地,也因使维特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渐渐对夏绿蒂有了好感。但是有一天,夏绿蒂的未婚夫阿尔勃特回来了,使得原来对夏绿蒂有般好感的维特,顿时感到极为失望,堕落犹如跌入海底深渊一般,整个人不可自拔。虽然他曾经鼓起勇气振作,但终究无法忘记那曾经与他共度短暂美好时光的夏绿蒂,在这样痛不欲生的情境下维特选择结束生命来终结这一切。

读它的时候,我完全迷失在维特的情感之中。当维特向威廉诉说他现在的生活是如此美妙如此宁静,我的内心也莫名其妙地被一种奇异的'欢愉所充盈,我所能感受到碧绿的草坪,晶莹的露珠,微暖的日光以及甜蜜的春晨,我感到我的思绪在阳光中飞舞;当维特讲诉那个关于青年和寡妇的故事时,我是那么地为他们的爱情所感动,日夜祈祷神来庇佑他们的爱情不受侵害;当维特倾诉起他对美丽的夏绿蒂的无限遐思,我的心中充满了对她的热爱;当维特痛苦地想要忘记夏绿蒂,我也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心仿佛全纠结在一起,想走又不忍走,内心充满痛苦。最后,维特给了自己一枪,我的全部思想戛然终止。少年维特的烦恼自此终结,而少年维特的爱情,永世长存。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精彩段落篇八

部分摘录:

我相信这封信的内容正是你一直盼望的,没有我的个人情感在内,都是对别人的理性描述。

不如我们把心情烦闷看作疾病的一种,我们应该找到治疗这种病的方法。

没有人想到女主人会偷偷地拿走一些营业额。想到我死后,这个家的新女主人肯定会在日常开支上犯愁,我觉得你有必要知道这件事,假如我不告诉你事情真相,你依旧不会增加每周开支,反而告诉她你的上任妻子就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