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古对今教学设计(模板19篇)

时间:2024-01-15 08:43:11 作者:雁落霞 文秘知识

通过教学计划,可以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接下来是一些成功教师的教学计划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2》教学设计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光盘、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看到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是呀,“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3、播录象,在录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让我们更了解桂林。

二、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出示词语(或光盘显示)。

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榕树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阀鸬鹚画廊。

3、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4、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相互检查一下,读音有没有错误。

5、反馈:

(1)生字中哪些字音需要注意,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它?

正音:“峰、影、廊”后鼻音;“鹚”平舌音;“骆驼”的“驼”轻声。

(2)指名读,齐读。

(3)看图理解图意。

竹筏:用竹、木等平摆着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4)齐读生字词。

三、写字指导。

1、生字开花。

2、重点指导“碧”“鼻”

3、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

碧:上下结构,三部分位置要注意。

鼻: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撇和竖不要出头。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描红、评议。

6、学生在《习字册》临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拿出你们的船票(生字卡)准备上船,在小组内复习检查生字词读音。

2、默写词语(可以选默几个词)。

3、全班核对、评议。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的小朋友可以上船了。

二、指导感悟。

1、我们的船已经缓缓驶入漓江,多么可爱的漓江啊。[出示图或录象]。

2、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第一组)。

4、谁能把你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其他三组词用类似的方法学。

6、要指导学生读出美感。

(1)第一组:语速稍缓,体会平静的湖面上倒映出秀丽的山峰的如画般的美景。

(2)第二组,语速稍快,感受壮乡小朋友在榕树下对歌的欢快场面。

三、巩固练习。

1、连起来读读韵文,想想每一排说的是什么?

2、朗读韵文看谁读得棒。

3、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

准备好导游解说词,评选出“最佳小导游”

四、课堂练习。

1、《语文与课堂同行》的练习。

2、课外读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小短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

小学语文一年级《猜字谜》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识字。如何让学生多识字,为开启阅读的新篇章作好充分的准备?我想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生字宝宝“会”。我问:你会给这个字宝宝编个字谜吗?起初,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字谜,更不知道如何编字谜。我就以“告”为例,“一口咬掉牛尾巴”。受到启发,很快,一个小朋友出了个字谜:人在空中飞。多数小朋友说出了谜底:会。看他们如此起劲,我说:今天回家每人准备一个字谜,明天给小朋友猜。

师:你们准备好字谜了吗?

生:准备好了。

于是,我请小朋友上台出字谜,并且自己请举手的小朋友回答。猜对了,我负责发奖。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充当辅助讲解员。

出谜者:一加一,是什么字?

某生:二。

出谜者(摇摇头):不对。

某生:我知道是“王”。

当有学生还在迷惑的时候,我一遍板书,一边作适当的讲解。小朋友们似乎摸出了一些门道。下面的游戏显得顺利了很多。

出谜者:一百减一。

某生:“白色”的“白”。

出谜者:要一半,扔一半。

某生:和我找的字谜是一样的,答案是“奶”。

出谜者:人有一口,口下一只手。

某生:是“拿”。

出谜者:三撇三捺。

底下的猜谜者被难倒了。公布答案:众。我来写一写,你来数一数。果然,是三撇三捺。

出谜者:三横三竖三撇三捺。

这是什么字呀?受到刚才那字的启发,很快有学生一拍脑瓜,想出了答案:“森”。

出谜者: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绞尽脑汁,想不出来,公布答案:秋。听出谜者解释:左边“禾苗”是绿色,喜欢水。右边“火”是红色,怕水,水一浇,它就会被灭掉。

孩子们越猜越有劲,眼里闪着智慧的光芒……。

小学语文一年级《画》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两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  新课。

1、谈话导入  。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抽读卡片。

(2)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小学语文一年级《猜字谜》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相、遇、喜”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左、右”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谜语的。

3、情感目标: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识字,写字。

能根据谜面猜出谜底。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动脑筋、猜谜语,同时还能认识很多生字。那么,怎样猜谜语呢?先听老师说说猜谜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谜底。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字、左、右、红、时、动、万”,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谜语,理解谜面(一)学习第一则谜语。

1、教师出示谜面,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

师:想想什么是绿色的?什么是红色的?什么时候左右相遇起凉风?

3、指导朗读最后两句。

师:想想什么最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4、想一想谜底会是什么字?学生猜出时,教师出示谜底卡片。

5、回想一下是怎么猜出谜底的?学生交流。

6、背诵谜语。

(二)学习第二则谜语。

1、复习汉字:请、情、晴、清。精、睛。

2、请两个同学表演互相礼貌用语的情景,让大家观察,学习他们互相尊重的优点。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用谜语的话说一说,猜出谜底。

3、朗读谜语,猜谜底。

4、背诵谜语,看谁背得最快。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六、扩展活动。

1、猜字谜。

一口咬断牛尾巴(告)天无它大,人有它大。(一)收集谜语。

3、自编谜语。

板书设计:

《4猜字谜》第一则:

秋第二则:请清情睛。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背诵课文。

2、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教学难点:

能熟练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

2、你认识哪些花,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

二、初读诗歌。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再读课文,这次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学习儿歌。

1、分句指名读儿歌。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质疑。

3、分组讨论。

4、指名回答。

四、全读儿歌。

五、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范写“霜”。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六、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2、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

2、一字开花。

3、指名读词。

二、指导有感情读儿歌。

1、自由读。

2、思考: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3、你能读出喜爱之情吗?

4、自由练读。

5、同桌对读。

6、指名读、评议。

7、男女分读。

三、指导背诵。

1、自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3、会背的同学关上课本,不会的可以看看书,一起试一试。

四、学习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范写“菊”。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布置作业。

1、回答把诗歌背给父母听。

2、给生字找朋友。

3、预习18课。

板书设计:

识字(三)。

课后记:

小学语文一年级《画》教学设计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会认5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色、春”和要求会认的字“近、声、惊”的音。

随生字“画、听、春”的学习,认识偏旁(凶字框)、“口”(口字旁)和(春字头)。

指导写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偏旁识记字形,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画”字上面的部分与不能离得太远;“听”字的口字旁要写得略靠上;“春”字中(春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些,盖住下面的“日”。

(三)朗读、背诵指导。

本课是韵文形式的谜语,诗句节奏鲜明,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边读每一行诗边看图,通过读和看图,体会诗中的“山、水、花、鸟”有什么特点,从而猜出谜底。然后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读一读。要求读的每一组词意思都是相对的,学生可以在读中巩固所学生字词。

(五)扩展活动。

自己作一幅山水画。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2》教学设计

认真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差异比较:在比较中探究相同结构的字在写法上的差异。如,“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并且都是左窄右宽。不同的是:“棋、弹”,左右一样高;“钢”,左高右低下对齐;“观”,左短右长。

优劣比较:在优劣字的比较中,把握字的结构的密与疏,笔画的收与放,使学生受到审美训练。如,“琴、养”中间的撇、捺要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老师可出示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字,进行比较,防患于未然。

字的结构、笔画特殊,学生把握有困难时,老师可帮助分析,示范指导。如“琴”字,上下紧凑,中间舒展,撇与捺是整个字的灵魂,书写时既要注意笔画的舒展,又要注意组合时撇尾低,捺脚高。

仔细领会,悉心模仿,激励评价。评价时老师可以改评分制为奖励制,哪个字写得漂亮就在旁边印上一颗小五星作为奖励,比一比,看谁得的五角星多。做到自评、小组评、老师评相结合。

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1》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学生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全课时。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出示课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我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出示课件)蚂蚁搬豆。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2》教学设计

课题《识字2》。

设计。

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

作者:吉睦梅。

理论支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

1. 领略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了解壮乡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壮族及其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使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感悟桂琳山水的美丽。

聘请桂林的小导游。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新授课。

教 学 设 计。

教学步骤。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提问导入。

引发探究。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桂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桂林,再一次感受闻名中外的桂林山水。

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船到桂林去欣赏一下吧!

1.回忆桂林的印象。

2.跟老师一同游玩桂林。

3.简单回顾识字内容。

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营造旅游的意境,加速了学生进入识字情境的速度。教师以简练的语言与学生共同回顾课文内容,激活了已有的情感储备,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期待。

精读课文。

走进桂林。

(一)发散思维,自主学习第一行词语。

相机出示词语:

碧水、秀峰、倒影。

(1)碧水。

a、学生交流 。

b、引导感受碧水:这里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你能想象一下吗?(碧蓝碧蓝的、清澈见底、一眼就能看见水底的沙石等等)。

是呀,漓江的水像碧玉一般的清澈,这就是“碧水”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词。

(2)秀峰。

a、你还看到了什么?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b、与你以前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谁能描绘一下?

c、师:是呀,桂林的山真秀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

(3)倒影。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把你看到的倒影读出来,比一比谁看到的最美。个别读,齐读、比赛读。

2.让我们把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读出来。齐读第一行词语。

谈谈自己看到的景色,并说说漓江给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想象漓江的水。

交流桂林的山与自己平时看见的山有什么不同之处。

采取多种形式的练读。

充分发掘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理解词语,读好词语。

让学生发挥想象,练习说话,培养思维与说话能力。

有人认为“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

以动听的乐曲、美丽的视频画面,调动学生的各方面感官,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来进行学习,给其美的享受。

通过指导,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读出桂林的美,读出桂林人民的自豪。

(二)寓学于玩,学习第二行词语教学。

1.(师播放多媒体)听,远处传来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相机出示词语:

对歌、榕树、壮乡。

引导学生说说对这组词语的理解。

(播放录象)师补充简介壮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人民爱唱歌,壮乡有“歌的海洋”之称,人们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还喜欢依山傍水建屋,在青山绿水中生活,日子那样的幸福美好。

2.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吧!(指名读、齐读、比赛读)。

3.多么美丽的桂林山水景色,多么有趣的壮族风情!让我们大声歌颂吧!(感情通读第一、二行词串)。

学生注意倾听,并交流自己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

采用多种形式的练读。

三、

重点引领,

细读悟法。

(三)边走边学,第三行词语教学。

(2)假如要你们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想个什么名字呢?

相机出示词语:

象鼻、骆驼、笔架。

(3)这么奇特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字谁想读?(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

(4)这里的山除了有这三个著名的景点之外,还有许多样子呢。猜一猜,想一想,还可能有哪些样子?(同桌交流)。

教师补充:

说说自己看到的山的样子,用“像”练习说话。

让学生自己给山取个名字,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山,看谁的知识面广。

练习说话,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让学生自己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观察图画,想象说话,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激情朗读,读出桂林人民的自豪。

在现场招聘解说员,让小朋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更能加深他们的记忆。

(四)现场招聘,第四行词语教学。

(出示桂林山水全貌插图)你们看,水平如镜的江面上有什么?(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

(1)请生来介绍“鸬鹚”和“竹筏”,教师加以补充。

(5)出示招聘条件。

要当解说员必须对桂林有所了解,你们能做到吗?

(6)解说员现场招聘。

加上动作和表情,适当加上自己的解说词。

生介绍“鸬鹚”和“竹筏”,因为这两个词语离孩子的生活较远,教师加以适当的补充。

生采用多种形式读词语。

谈谈自己对桂林的了解,参加解说员的竞聘。

拓展延伸。

1. 评选优秀小导游。

2. 课后做小导游,把今天领略到的美景与家人共享。

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1》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1、学生观看校园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已的学校生活经及自已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被崛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闭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庇惺占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毖生自由试读词语。

2狈肿榛ブ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背鍪旧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笨火车读生字。

5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小学语文一年级《啄木鸟》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音乐活动选自大班主题活动《桃花朵朵》中的次主题二“莺歌燕舞”。这首乐曲属于三段体音乐。a段乐曲节奏平稳(理解为啄木鸟在大森林里寻找生病的果树),b段乐曲节奏跳跃(理解为啄木鸟为果树捉虫),c段乐曲优美流畅(理解为果树治好了病,果树很高兴,啄木鸟飞舞在果树身旁)。教师引导幼儿分辨乐曲结构,选择耳听音乐,创编动作等多种感官参与方式,使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乐曲的内涵及旋律美。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感知并区分音乐旋律的变化,理解音乐形象和内容。

2、幼儿在理解音乐内容,分辨音乐旋律变化的基础上,尝试用适当的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活动准备:

小学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德育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育目标:1.学会奉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

小学语文一年级《啄木鸟》教学设计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狗、几、子、立”4个生字。

2能认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3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几、立”。

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狗、几、子、立”四个生字。

2能认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启发模仿。

师:你们看过小动物表演的节目吗?能说一说表演什么节目吗?

(出示有关动物表演的图片或媒体)过渡:小动物们经过训练表演的节目,我们叫“马戏”。

2出示:21看马戏。

3指名读课题。

过渡:小动物真聪明,经过训练,会表演那么多的节目。我们小朋友更聪明,通过学习,能学会更多的本领。

二学习儿歌。

1听课文录音,听清楚,我们请来了哪些小动物?

2边听边看,字字过目。

3跟着录音,读一读这些小动物表演什么节目呢?

4出示相关的语句。

(1)领读:小猴子(zi),走钢丝(si),头顶瓷(ci)碗,做个倒立。

(2)个别读。(重点解决“子、丝、瓷”的读音)。

5复习巩固。

(出示:狗、几、子、立)。

6再读儿歌。

(1)个别读、小组合作读、合作表演读。

(2)尝试背诵。

三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创设新的语言环境,巩固生字。

小花狗开铺子。

小花狗,开铺子,瞧瞧里边摆啥子?

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

三顶小帽子,四件小褂子,

五粒小扣子,六双小鞋子,

七根小绳子,八本小簿子,

九只小碟子,十个小果子。

3师生配合读。(如:几张小桌子?——一张小桌子几把小椅子?——两把小椅子……)。

四学习拼音。

1学习拼音。

过渡:小花狗真聪明,会做算术,还学会了认字。(引出声母“z”)。

(1)看图编儿歌:小狗认字,z、z、z。像个2字,z、z、z。

(2)看图学编儿歌:刺猬长刺,ccc。像个弯月,ccc。

s蚕宝宝吐丝,sss丝瓜(钢丝)弯弯,sss。

2拼读音节:casaza。

3看图拼读短句。

4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教学zicisi。

(1)声母z、c、s不和i拼读,只能整体认读,叫“整体认读音节”。

(2)音节扩词:

(3)比较读:z——zic——cis——si。

五写字练习:

过渡:花狗会做算术,会认字,还会写字,我们也来写一写。

1复习笔划“横折弯钩”

2书空“几”字。

3描一描:“几”、“立”。

小学语文一年级《ai

(一)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它们的四声;达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二)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正确书写规定的音节。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复韵母aieiui的音,认清复韵母的形。教学难点是拼读音节。

三、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

四、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激趣导入,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些字母朋友吗?(师一一出示字母卡片,生读。将单韵母、声母分别列出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三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

a)学习复韵母ai。

师:小朋友互相看一看,你前后左右都挨着谁?自己先说一说,然后告诉我。

(生说略)。

师:老师听见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小朋友挨在一起学习,多好哇!

哪个韵母发“挨着”的“挨”这个音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

师:先看黑板。

(贴上单韵母“a”的卡片,让学生认读,离“a”卡片远一点贴单韵母i的卡片,让学生认读。)。

师:单韵母的本事可大呢,你知道它有哪些本事吗?

(学生回答略)。

师:单韵母有的可以自成音节,都能跟声母组成音节。还能自己单独作韵母,还可以组成新的韵母,叫复韵母。

(教师挪动“i”的卡片紧挨在卡片“a”的右边,就组成了复韵母ai。)。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第9课,学习三个复韵母aieiui。

1、师范读ai。教发音方法:先发a的音,声音响亮,中间气不断,逐渐向i滑动,一口气读成ai。

2、学生练习发音。

师:请同学们看书,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比高矮的矮的音是复韵母ai的三声。)。

3、语言环境中学ai的四声练习。

4、说话或组词,其中要有ai的音。

5、学生尝试拼读音节。

6、教师检查纠正。

b)学习复韵母ei。

师:你们同桌谁的力气大?咱们来个扳手腕比赛,好不好?

(学生扳手腕比赛)。

师:(喊加油)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韵母ei的发音。

1、教师写ei。

师:比赛时,嘴里喊着“ei”,是不是能给自己加点油,增加一点力气?

刚才谁胜了?咱们再来一次,这回看谁能赢?可别忘了喊“ei”给自己加油。

2、看图,谁说说怎么利用图来记ei的音和形?

3、教发音方法。

师:与ai的发音方法相同,先发e,再滑向i。学生练发音。

4、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四声练习。

5、拼读右面的音节,说含有这些音节的词或句。]。

c)学习复韵母ui。

1、打电话的小游戏。

师:小朋友都会打电话吧?下面开展打电话的游戏。

(伸出大拇指和小指作电话状放在耳朵上。)。

师:丁呤呤,电话铃响了,小朋友接电话。

生:喂,你好,请问您是谁?

师:我是妈妈。

生:您有事吗?

师:没什么事,想问你学了哪几个复韵母?]。

生:我们学了aiei。

师:还有一个吧?

师:对,还有一个,你们已经会了,就是喂,板书ui。

1、利用图来记住复韵母ui的音和形?

2、发音方法:先发u的音,接着发ei的音,中间气不断。

3、四声练习。

5、说话或组词,其中有ui的音。

6、快打电话告诉妈妈,一共学了三个复韵母aieiui。

7、拼读音节。

a)课中休息。

b)巩固练习.

指导书写aieiui。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个复韵母(学生接答:aieiui)会拼读了很多音节,还会写三个音节(学生接答:kaigeihui)。小朋友又学了好多知识。

小学语文一年级《啄木鸟》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指导幼儿欣赏诗歌、朗诵诗歌。

2、引导幼儿体会动物与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萌发爱护鸟类的意教学识。

活动重点:

欣赏诗歌、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

体会动物与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萌发爱护鸟类的意识。

活动方法:

愉快教学法。

活动准备:

图片、录音机、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并出示课件。

虫子是大树的天敌,虽然给树木打药也可以杀虫子,但最好的办法是利用虫子的“天敌”啄木鸟消灭树木中的虫子。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说图意。

1、图上画了什么?

2、大树怎么了?

3、是谁来帮忙?

三、欣赏诗歌。

1、放录音让幼儿欣赏诗歌。

2、教师教幼儿朗诵诗歌。

四、听录音活动。

1、教师逐句教幼儿朗读。

2、幼儿和教师一问一答,朗读诗歌。

五、看图识字。

1、出示小虫的图片,认识“小虫”。

2、出示小鸟的图片,认识“小鸟”。

3、找朋友识字。

六、指导幼儿朗诵诗歌。

1、幼儿和教师一问一答,朗读诗歌。

2、幼儿听录音朗读。

3、幼儿独立朗读。

七、对幼儿进行爱鸟教育。让幼儿讨论怎样保护益鸟。

八、小结:我们应该知道大自然平衡不能破坏,虽然给大树打药也可以杀虫子,但最好的办法是利用虫子的“天敌”啄木鸟消灭树木中的虫子。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新的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开发语文课程教材的职责,语文教师因而拥有极为广阔的天空。为了小朋友们的语文课堂生活,教师理应成为课程的积极研究者、开发者。汲取生活中、课堂中、教材中的语文素材、语文营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实践语文、历练语文,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

口语交际无处不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七课《家》,作者运用打比如的方法,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当成了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的家。这时,我设计了一次学生思维训练和口语交际活动。

生:蓝天是小鸟的家。

师:是啊,蓝天是一些会飞的小动物的家,还是哪些小动物的家。

生:蓝天是蝴蝶的家。

生;蓝天是蜻蜓的家。

生:蓝天是小蜜蜂的家。

师:大家真聪明!那么,蓝天还会是谁的家呢?

生:蓝天是太阳的家。

生:蓝天是月亮的家。

第1页。

生:蓝天是星星的家。

师:是啊,白昼,蓝天是白云、太阳的家;夜晚,蓝天也是月亮、星星的家。

生:老师,蓝天也是乌云的家。

生:蓝天是风儿的家。

生:蓝天是雨点的家。

生:蓝天是闪电的家。

生:蓝天也是暴风雨的家。

师:对,蓝天的确是一些自然现象的家。大家再想一想,蓝天还会是谁的家?

生:蓝天是飞机的家。

生:蓝天是火箭的家。

生:树林是青草的家。

生:树林是鲜花的家。

师:是啊,青草、鲜花生长在树林里,树林就是它们的家。

生:树林是松鼠的家。

生:树林是小白兔的家。

生:树林还是大老虎的家。

师:对,树林是许多动物的家。我们要维护树林,还要。

第2页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好吗?

学生齐声回答:好——。

师:小朋友们,小河里除了住着小鱼,还住着谁?小河还是谁的家?

生:小河是螃蟹的家。

生:小河是乌龟的家。

生:小河是青蛙的家。

生:小河是蝌蚪的家。

师:是的,小河里住着许多小动物。

生:老师,小河也是水草的家。

师:是的,你们想的真多!小河里住着这么多小动物,不能让脏水污染它,所以我们要维护小河!

师:那么泥土呢?

生:泥土是小草的家。

生:泥土是鲜花的家。

生:泥土是树林的家。

生:泥土是玉米的家。

师:说的真好!泥土是所有植物的家。泥土太珍贵了,所以我们要维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吧!

第3页了丰富小朋友们的语文课堂生活而好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训练,激发学生勇于创新、不时进取的精神,开拓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做好一名口语交际的开发者。

第4页。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设计

12。

友情链接。

相关搜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性资料寒流:冬天,常。

常会有一股股寒流袭来。它们从哪里来的?侵入我国的寒流都发源于北冰洋一带。由于这一带日照时间短,黑夜漫长,四季如冬,在这样寒冷的气候中,空气体积不断收缩成很强的冷气流,这就是寒流。然后寒流向气温比较暖的我国境内袭来,它经过的地方,可在一昼夜间气温下降10℃以上。寒流可以使沿岸降低温度,减少降雨量,使寒流经常经过的地方环境变的恶劣。

冬眠:因为天气温度低,为减少消耗,有些动物就冬眠了,大部分冬眠的动物属于冷血动物。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因称“岁寒三友”。

优秀课例:

识字5片段一。

1.寒流来了,天气会有什么变化?

(出示:大雪)提到“雪”,你想到了哪些和它有关的词语?

雪还是个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高空中的小雨滴因为天气太冷,阳光也不充足,就凝结起来,飘落下来,这就是“雪”(板书演示),注意哦,下面的“日”少的是第一笔竖,开口相左。

学生描红,写字。

我们还学过一个雨字头的字,记得吗?(雷),这些雨字头的字,大多和天气有关。

2.冬天我们还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播放风声)这是什么声音?

(出示:北风)北风的呼啸声带给你什么感觉?谁能读出寒冷的感觉?

3、冬天可真是滴水成冰啊!谁能连起来读读第一行词语?齐读。

片断二:

1、天气真冷,许多植物都枯萎了,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好朋友,大家看看,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出示:蜡梅翠竹苍松。

这三个词语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的?

2、(蜡梅)。

看!这就是蜡梅,它正迎着风雪开放呢!(出示图片、词语)。

3、(翠竹)。

看看图,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叫它“翠竹”?

“翠”还是个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翠”在古代表示一种鸟,它的羽毛是青绿色的,现在我们叫它“翠鸟”(出示图片),所以翠的上面是“羽字头”。后来,翠就代表青绿色,这种绿就叫——“翠绿”,这种绿色的竹子就叫——“翠竹”。

特别提醒:羽字头的写法,(与“羽”比较)“翠”下面的竖不能超过两个“人”。老师范写,学生描红,写字。

4、(苍松)。

“苍”在字典里有四种意思,看看图,想想,苍松的苍是哪种意思?

5、出示一行词语。谁连起来喊喊它们的名字?想一想,这三种植物的共同点是什么?(配图描述)是啊,冬天到了,许多植物都枯萎了,可蜡梅不怕冷,在风雪中开放,散发着清香。翠竹依然那么绿,那么有精神。苍松也还是那么挺拔。所以人们叫它们——岁寒三友。

谁能把自己的敬佩之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荐二下。

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