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演讲稿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11:00:14 作者:温柔雨 演讲稿 2023年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演讲稿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通用5篇)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演讲稿篇一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5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对自己五十年教育生涯的回顾,是语文教学的实践总结,更是对人生的感悟,细细读来,就如同一位长者与我交流对话,让我感同身受,茅塞顿开。我记住了于老师的“名片”:正面写着微笑,三个关键词——尊重、理解、宽容;反面写着负责,三个关键词——严格、顶真、耐心。于老师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践行着这样一张名片。

首先,要有如“甘草”般的心性和品格。教师的品格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书中,于老师借同事朱友明老师的话语,将自己比作“甘草”,用甘草温和、包容、调和三个特性来诠释自己的品格,也道出了所有学生对老师的期盼,可谓是神来之笔。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温和亲切。温和的微笑、亲切的态度,是缩短师生间距离最好的法宝。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我和孩子们第一次见面,对待一个个目光里充满好奇和懵懂的打量着这个新环境的小豆包们,我都尽最大的努力用特有的温馨笑容和亲切语言,帮助这些刚刚来到新环境的小朋友们,让他们能够缓解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放松下来,逐渐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来,慢慢打开心扉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们,对已经到来的小学生涯报以憧憬和期盼。于是我也成了大多数孩子和家长们眼中温柔的王老师。当然,对于一些犯了小错误的孩子来说,也要学会顺势利导,化干戈为玉帛。在教育心理学上,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有限,老师要做的不是训斥,而是帮助爱动爱说话的孩子认识并调整自己的行为,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于老师总能用宽仁的微笑和态度让他们学会自省并改正。“多么令我感动的笑,多么令我难忘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抒怀,他们在感动中自省,在自省中自然自在地成长。温良敦厚——这如甘草般柔性的力量就这样润泽、滋养着学生的内在精神。在书中于老师也为此做了总结:做甘草,就是做个好人;是好人才能成为好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做甘草,就是做个动脑子的人,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把工作做好。这也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方向和导引。

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演讲稿篇二

于永正老师驾鹤西去已近五年,当再次翻阅这本书时,仿佛这个老头子还活跃在语文课堂。很遗憾,在他有生之年没有亲临过现场聆听他的课堂,不过在录像课上,在教学实例中是再熟悉不过了,于永正老师也是我初入教坛后认识的第一位大师,第一位小学语文界、男性的、名师。

刚毕业时候,我们把目光放在语文教学上,在书中我关注的是他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再看于老师,学习的目光不光是聚焦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在于老师整个人身上,他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在诠释着如何才是为师之道。

从教时间长了,感觉自己已混迹于老教师行列多年,对于教学技巧的关注淡化了不少,更多地开始考虑怎样从育人入手。“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书中于老师引用了这句格言,我也一直信奉迪斯多惠的这句话,于老师在书中大篇幅的论证着这个教育观点。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他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向我们娓娓道来,在教育的过程中该如何去激励,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爱。为便于掌握,于老师总结了使用激励的五条原则,在既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方法的指导,比如说最常用的是语言激励,简便易行,具有时效性,可以通过写纸条打电话的方式。

善于鼓励学生,是为师之道的不可或缺。关注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有时候甚至为后进生制造闪光点,同样是于老师在为师之道上为我们留下的启示。这种表扬和激励体现在平常的班级管理教学中,在他的语文课堂上对于学生激励性语言评价的使用也比比皆是。“你能行,我相信你,你的潜能很大”,“你好好练,准能超过他!”使用暗含期待时的谈话,采用个别谈话的形式,通过“相信和期待”去表达对学生关爱。

于老师年纪大了,在课堂上仍然拥有一颗童心,“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效果,在课本角色扮演女儿和妈妈时选择女儿,在小猴和老猴角色之间去选小猴。他围上头巾在大森林和孩子嬉戏,去做一个采蘑菇的老姑娘,他常常被孩子们围着,当一个真正的孩子王。用陶行知先生的话,就是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于老师,心中有学生,他才做的这么好。

在刚毕业时还愿意带低年级,感觉自己的玩心和年龄与他们非常贴切,但是一进中年30多岁了,再在课堂上用儿童的语言和他们交流,或者一口一个生字宝宝。就仿佛自己有些不着调。有些在那里装,但是通过阅读于永正老师的事例,我才知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位名师,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师,尚且在这条路上走得这样深,我们又怎能够感到难堪呢。我们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不是因为顾及自己的舒服不舒服。

读课外书和写日记,另外还有玩玩儿,当然是小学生的作业。一位老师一位语文老师,如果是这样,那哪一位学生能够不喜欢哪一位家长,又是不又会不喜欢呢?如此多的家校矛盾,有很多是因为家庭作业的原因产生的,当我们能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而又让学生和家长没有过多的负担,这希望必是人人都期盼的。但这种过硬的本领,肯定也是余老师在思考与摸索中积累起来的。平时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当我们的目的是在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上。在学生能够愉悦的学习上。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这种付出又是有用的值得的。

还记得在刚毕业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语文名师也就是于永正了。当时十几年前因为网络还不够发达,能够找到于永正的一些案例,也比较难得。当时遇到了一位教研室的史华老师,和她交流的时候经常提起要向名师学习。提到于永正,史老师专门给我找了他的相关资料,并送给我一本于永正老师的课案教学案例,那是一页一页复印的,至今还保存着。

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演讲稿篇三

自古以来我们就赞美老师爱生如子,然而时至今日很多爱生如子的老师常常感叹:一腔爱心换来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不解与埋怨,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个老师思考:应该怎样教育学生才更有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告诉我我:老师仅仅热爱学生是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去对待,这样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尽管每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她的幽默,喜欢她写得很漂亮得板书,甚至只因为你对他说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他们喜欢的是尊重自己,了解自己需要,注意与自己交流感情的老师。

是呀,尊重是每个人渴望拥有的,学生亦然。尊重学生,正是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失掉自尊心的孩子,怎能达到自我实现,又更何谈竞争、创新?当老师们恨铁不成钢,便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时,不仅不能让孩子理解你的爱,触动他们的心灵,更有甚者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抹杀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这不是与老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吗?老师啊,千万别用爱的名义行践踏学生之实。

有的老师为了保持师道尊严,居高临下不苟言笑,为了不让学生小瞧老师的能力,事无巨细全部包揽,容不得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有错,便使出“浑身解数”批评指责。然而管理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与老师心理距离拉大了,学生对老师虽有敬畏之心,却无亲近之情,更不敢吐露心声,班上气氛严肃有余,却无生动活泼之气。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的交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于是学生亲近了,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正如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的秘决是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老师要放下身段。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对于班上的事,不能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老师应该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的商量,允许学生中有与老师不同的声音。并且要重视学生的意见,为他们创造机会,巧妙的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冲动。班里有了问题、出了事情,也总是尊重学生自己以及班干部的意见,充分听取他们的申辩,然后再进行恰当的处理,有时还可以防患于未然。这样既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又能让学生更深的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期望,反过来他们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从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性循环。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经历着由依附向自主急剧转变的过程,他们会对老师从早到晚过细的关心指导感到厌烦,他们更渴望老师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感情。如果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将给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心理伤害。常常提醒自己:让学生丢脸不是教育目的。如果教育方法是用伤害学生宝贵的自尊心为代价去惩罚学生,这还能达到教育目的吗?一个连自尊心都没有的人,能知错而改吗?难道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了吗?树有皮,人有脸,即使再差的学生,也需要老师呵护他们幼小的自尊心。尊人者,人尊之,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学生才会更尊重、信赖、热爱老师,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尊重学生,老师要学会等待。陶行知曾经说过:“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做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当年是你的小学生?。”十个手指有长短,一个班三四十个活生生的人,个体差异是客观的存在的,又怎能一个样?面对认知不一的学生,我们要学会等待。等待不是不闻不问,而是留心观察等待教育时机。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学困生会默默追赶,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违纪生会渐渐收敛,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优等生会发愤图强。在等待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

仅有热爱是不够的,尊重学生比热爱学生更重要。尊重产生爱,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地把爱送到学生心中,落到教育目标上。而且尊重学生的老师一定会获得学生的尊敬!

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演讲稿篇四

王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她一头时髦的黄色短卷发,鼻梁上架着一副细边眼镜,脖子和耳朵上总会交替出现一些小饰品。她的脸上经常挂着和蔼的笑容,但她也有严肃的时候,那往往是被某些捣蛋鬼气到不行了。

还记得四年级时,我们班最调皮的男生们在走廊上打闹,他们用极快的`速度奔跑着。上课前,有人慌慌张张地来向老师报告,徐逸在追打的过程中撞到墙,两颗门牙磕碎了。这可急坏了王老师,她急忙挎上包,吩咐同学帮忙找徐逸掉下来的牙齿,自己则先带着徐逸去了医院。这可多亏了王老师的处变不惊,反应灵敏,徐逸的两颗门牙才顺利地安了回去。

这就是我们的王老师,默默无闻,尽职尽责,关心同学。在临近毕业之时,我真诚地向王老师道一声:谢谢您!

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演讲稿篇五

要问我最喜欢哪一位老师,那就是教我写作文的仲老师。

仲老师长着一张胖乎乎的脸,浓浓的眉毛下长着一双不大但却很有神的眼睛,肉肉的鼻子上长了一个也是肉肉的'小球球,还有一张不大却很能说会道的嘴,满头黑发,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仲老师只有四十多岁呢。

仲老师指导写作文的方法独特。有一次,仲老师带我们去看无花果,无花果树银白色的外皮好漂亮,绿色叶子为它增添了一派生机,它的果实都躲在了叶子下面,偷偷伸出头来看我们呢!老师摘了一个给我们吃。芯儿是红红的,中间还带有小黑点,那是无花果的种子。它的肉软软的,像香蕉那种颜色,咬一口,哇!真甜啊!那次经过实实在在的看、听、说、尝……我的那篇作文写得特别带劲。

仲老师每次都是先带着我们活动一下,才开始上作文课。

老师还爱开玩笑。有一次,她拿出一个杯子让同学们闻,同学们都说这是酒。老师又拿出三个杯子,分别倒上水。一个同学喝到了咸水,捏着嗓子挤出一句话:“好咸啊!”一个同学明明知道一个杯子里面是酒,还捏着鼻子喝,另一个同学不知情一把抢过杯子,喝了起来。仲老师把杯子一掀,酒全倒在了他嘴里。辣得他一边跳一边嚎:“辣死我了!辣死我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仲老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