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夏天科学教案(实用6篇)

时间:2023-10-11 00:45:20 作者:温柔雨 口号大全 2023年幼儿夏天科学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儿夏天科学教案篇一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幼儿夏天科学教案篇二

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

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幼儿夏天科学教案篇三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对探索自然现象有兴趣。

1、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

2、 32k大小的黑卡纸每人一张、笔。

3、白色和黑色卡纸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个

一、念诗歌《我喜欢长长的夜》。

(2)幼儿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来把诗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秘密。

(2)长长的夜晚那么美好,你们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

(3)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

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轻幼儿说说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1)教师操纵地球仪自传,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2)教师继续转动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黑夜的转换情况。

三、白天和黑夜的`对话。

(1)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白天来了黑夜就走了,黑夜来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们永远都碰不到一起。这天,“白天先生”想打个电话给“黑夜小姐”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2)教师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说。

(白天先生: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黑夜,你能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吗?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从来没有到过你们那里,也请你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样的好吗?)

(3)请小朋友帮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们那里是什么样子的。

(4)请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后互相提问和回答关于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换角色扮演玩。

四、画黑夜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请几名幼儿讲讲画的内容,然后将画页装订成册,放入活动区。

幼儿夏天科学教案篇四

一、研讨思路:该活动内容是幼儿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现象,然而其中却蕴涵着许多科学的奥秘以及教育和研究的价值。

二、活动计划与反思

活动一:落下来啦

活动要求: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_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过程:

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

2、观察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3、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所玩的物体,观察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现。

4、学习记录:观察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

5、延伸活动: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本园教师观察反思:适宜性行为:

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

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_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原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及时和适宜的回应,要更加尊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

2、问题: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原因:小班幼儿还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

3、对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

幼儿夏天科学教案篇五

1、每人两个杯子(内装水和牛奶)、花片、塑料盆一个;

2、人手一块抹布。

3、各种器具:塑料玩具、小筐、漏斗等。

4、每组一个大的塑料盆(供幼儿玩水用)

5、教室周围粘贴有关水的各种图片。

幼儿可以自由地用各种器具玩水,启发幼儿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1、让幼儿观察牛奶和水,比一比,说出水是什么颜色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从中知道水是无色的。

2、让幼儿分别品尝水和牛奶,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味道的?从中知道水是无味的。

3、让幼儿分别在水和牛奶中放入花片,让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水是透明的。

4、请幼儿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盆子里,让幼儿观察水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感知“流动”。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此活动中主要目标是让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了解水的特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幼儿夏天科学教案篇六

1.了解面粉光滑、细、轻、白色、无味的基本特征。

2.知道食用面食的好处。

活动重点:感知面粉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学习如何和面,了解面粉和水的比例调配。

活动准备:

“盘子里盛放了一样神奇的东西,宝贝们看一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白色)

“小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光滑的)

“用手指来捻一捻,觉得怎么样?”(很细)

“吹一吹、看一看、它会怎么样?”(像粉一样,轻轻的飞起来)“鼻子闻一闻它有没有味道?”(没有)

小朋友们猜一猜,它是什么?(面粉)

教师小结:面粉的颜色是白色的、摸上去是光滑的、感觉又细又软的、吹一吹很轻,闻起来没有气味。

1.如何将面粉变成面团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面团,与面粉并列摆放,“小朋友们想一想,如何将面粉变成面团呢?”(将面粉与水融合到一起进行和面)

2.和面方法及调配比例

尝试配比,教师:“看,这是面粉,这是水,现在它们两个要来做好朋友啦。”用量勺取3勺面粉放入盆中,使用量杯加入5ml水,用筷子进行搅拌(特别提示:和面时不能一次将水加足)看一看面粉是否能够和成面团。

再次加入1ml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面粉的变化。以此类推,逐一加入适量水,直到面粉变成面团。

3.幼儿动手制作面团

依据上述教师示范的方法,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和面,并将和面过程用记录表进行记录。

出示不同种类的面食图片,让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好吃的食物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面粉)食用面食都有哪些好处?(幼儿自主讲述)教师小结:1.面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粗纤维及钙、铁、磷等丰富的.营养素。2.面食含有能缓解分解的糖分,可以提供身体机能所需的热能,而且易消化。3.面食有健脾养胃的作用。

《面点屋》小朋友们将自己和好的面团拿到面点屋,用面团制作面点并进行装饰。

幼儿对此次活动没有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