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乐观的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优秀5篇)

时间:2023-09-18 08:07:41 作者:笔舞 心得体会 对于乐观的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优秀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乐观的心得体会篇一

有幸聆听了陈老师的课,收获颇丰。陈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善变,不应“循规蹈矩”不能运用“千篇一律”的教法,打破“常规”、“改变格局”大胆改革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它以小说的形式,主要以凡卡给爷爷写信的过程为线索,叙述了写信前、写信时、写信后的故事内容。

教学《凡卡》,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它交织着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首先,陈老师从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情感世界。待学生完成自习预习,了解课文大意后,钟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初读课文,你对本文有什么总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这一氛围中,以缩小教学因时间、空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难。同时明确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表现手法,来突出同一个中心:沙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这样抓住关键,直奔要害,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其次,有意识地把文章按线索破为三大块,为突破重点做好准备,陈老师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再采用以点带面、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引导:“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哪一点最让你感动?”这是抓住学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们不难得出共识:向爷爷述说悲惨学徒生活一段。接着精读细读:“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叙述使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目的之一在于读懂内容;目的之二在于感染情绪,使学生的心始终与凡卡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明确此种描写细腻、逼真的写作手法。

再继续抓住情感:“试想一下,凡卡写到这儿是一种什么心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想像力,进一步感染学生的情绪。“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会怎样诉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提高朗读能力。“凡卡苦苦地哀求爷爷带他回去,这一内容信中多处出现,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凡卡痛苦的心情。”这样一来,原来一封长信,就浓缩在一个重点段上,再放手让学生朗读,从中悟情明理。既节省了时间,又发展了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到此,教学的第一板块结束。

刻画凡卡写信前担心、害怕的神情;写信中多次叹气;写信后还做了一个好梦,也充分地表现了凡卡悲惨的命运。到此,教学第三板块结束。

最后,把三大块有机地结合起来。“同学们,联系刚才所讲的内容,说说作者是什么样表达中心,突出凡卡悲惨命运的?”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已有清楚的三条线索:信中诉说悲惨学徒生活,揭示了中心;回忆往事,对比现实,衬托出中心;结尾的美梦,暗示了文章的中心。到此,教学任务全部完成。

这样,抓住情感因素,以朗读法为主,以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为辅,交替使用,使学生不但理清了文章纵横交错的三条线索,感悟到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击中要害,还使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深切感悟到语言的精髓,做到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其次我觉得陈老师在以下两方面很值得学习。

教师的魅力,课堂中无处不在。置身于课堂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每一个环节的设置、课堂生成,教师点拨引导中处处彰显,播音员是的嗓音,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标准的普通话,不仅听课者欣赏,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喜欢哪呢?来自福建的林莘老师执教《凡卡》一课时,紧紧地抓住了每位听课者的心,在引导学生感受凡卡在乡村的快乐生活与雇主家的悲惨命运进行对比时,老师自己的情绪也随着文本起伏跌宕,鲜明对比。或朗读、或想象、或表演,在林老师的引导中,真正的带领大家进入文本,与凡卡共欢喜,同悲伤。“什么样的文本还它什么样的味道。”至今我还记得窦桂梅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感慨,教师要有当演员的基本功。

还记得看见过这样一段话“李家栋老师作为山东省小语学科的带头人,带领青年教师参加全国阅读教学大赛做指导,仅仅用两天的时间备课,每次都得到一等奖中的第一名。当别人问他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就是——解读教材。”这次向我们所展示的12节课,无非都在教材的解读上下了功夫。解读作者、解读语言、解读文意、解读时代背景等等。课堂中呈现的都是自己的思想。真的做到了语文课上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教语文。而想起自己备课的方法,实在惭愧。平常只要上研讨课、评比课,不管三七二十一,文章略读大概,还没弄清楚、没读通文章,都不知道分几个自然段就开始大量搜集别人的教案。不是在备教材,而是备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深刻的感悟到了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忌燥忌急。忘记教师的身份,教学的目的,只有以一个阅读者、欣赏着的角度去读,沉下心来深入研读、读透文本,才能设计如何去教。

现在很流行这样一句话“培训就是福利。”通过培训给我们带来的是宝贵的知识财富。非常感谢各级领导给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今后我将在在各方面不断地深入钻研,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对于乐观的心得体会篇二

学习时间总是过得太快,又是几天的学习时光匆匆而逝,带给我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一、认清了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变了观念。曾经,我和大多数一线教师一样,也非常害怕做课题。觉得教育科研与我无关,觉得这是专业的教育科研人员的事。虽然也尝试着在做一些课题,但更多时候是为了完成一些“任务”、为了评职称。科研兴校是近年来普通中小学校比较时髦和流行的话题,也是很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成功的经验。然而,特殊教育学校在这方面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丁勇书记关于《科研兴校——特教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报告跟我们交流三个问题:一是科研何以 能兴校?二是如何以科研兴校?三是实施科研兴校的根本之策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才能推动特殊教育领域科研兴校的普遍开展,促进特殊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一个课题成就一个教师。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障。因此,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的。

二、想通了教育科研的课题就在我们的身边,明确了定位。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教师怕做课题,是因为感到教育科研无从下手,不明白教育科研工作到底该干些什么,找不到课题的切入点在哪里。谈秀菁教授关于《特殊教育科研的选题》的讲座、让我看到了,其实课题就在我们身边。特别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线教师,我们的教育科研活动与专家学者的专业理论研究是不同的,我们进行教育科研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开展教育研究的问题或者说方向应该来源于自己或班级德育、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比较具体的应用性问题。总而言之,我们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源头活水”就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丰富多彩的问题中选择课题,我们的研究就应该从点滴开始。

三、梳理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内容与方法,找到了门路。完成了选题,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么接下来该怎样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怎样实施课题,进行过程管理?这些疑惑,江苏省教育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蔡守龙主任、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所何侃教授、李泽慧教授为我们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解答。特别是蔡守龙主任关于《教育规划课题的设计与论证》的讲座,从重新审视和调整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与细化、确定研究工作的推进策略三大步骤,阐述了在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后的课题研究启动阶段我们该做些什么,使我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的认识逐步清晰。通过专家们系统的梳理,我感觉自己跳出了狭碍的教育科研观,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学校教育科研”,明确了教育科研的定义,了解了“教育科研如何选题”、“教育科研的三大原则”、“如何设计学校教育科研的课题”、“课题设计的内容包括什么”、“课题设计的要求”等内容,让我清晰了开展课题我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找到了做课题的门路,为我今后开展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

四、明确了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理清了思路。

撰写学科论文,是每个教师的一种追求。因为通过撰写论文,能促使教师去总结教学经验,探索科学的教学规律,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一直以来,研究论文的写作是我的薄弱环节,有很多想法,但是写起来总是感觉不到位、不清晰。听了谈秀菁教授关于《教育研究论文撰写》、《撰写教育研究方案》的讲座,使我对研究论文该如何撰写有一些清晰的了解。要想写出有好的论文离不开两点:一是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并在研究和思考中有所感悟;二是掌握论文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清晰地认识到,要使自己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科能力,就要采用反思——行动——再反思的研究模式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以更新教育理念,活化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与自己专业的持续成长。

十分感谢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能够让我重新坐在课堂之上,静下心来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而我也会将这次学习当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新兴的研究型骨干教师。

对于乐观的心得体会篇三

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和学校x位老师一起到太原参加了为期x天的全国教育名家xx片区小学语文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样一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年轻教师的培养。

在xx现代双语学校的报告厅里,我们观摩了xx的《将相和》,xx的《临死前的严监生》,xx和xx的作文课,xx的《望月》及讲座《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和xx的作文《学写对话》及讲座《语文老师要有目标意识、过关意识》。

真可谓大师!我欣赏xx的润物细无声;欣赏xx的以学定教;欣赏xx的幽默风趣;欣赏xx的抓特点加联想;更欣赏xx的诗意语文;于老的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还欣赏??他们亲切的微笑、精准的语言、巧妙的引导、淋漓尽致的表演,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近距离地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使我更加深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xx老师《学写对话》的教学,他气定神闲,生动活泼、不厌其烦地表演。特别是在练习写“小猴子和猴妈妈”对话这个环节,他先让学生分角色读对话体会人物心理,然后再和学生表演了这个对话。年逾古稀的x老师在和学生表演时,把小猴子表演的惟妙惟肖,诙谐有趣。学生们在哈哈大笑之余,看到情境的真实再现,调动了自己的写作兴趣,很顺利的完成、丰富了这个对话的写作。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作文课学生还会抓耳挠腮吗?我想这就是作文课的最高境界吧!在这次学习中,我想孩子们不仅仅学会了怎样写对话,还掌握了一点表演的技巧。这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于老的简单有效、目标不高、要求不高、训练扎实。

在后来的讲座中,x老师的《语文老师要有目标意识、过关意识》对我以后的教学方向是一种很好的引导。首先,我们要有简单语文的教学理念,把握好目标---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x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看老师出身的教育家著作的书)其次,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简单、扎实。具体就是教学目标简约、教学内容简要、教学过程简洁、教学方式简炼、语文作业简化。还具体地告诉教师把好关,学生的阅读教学要“过五关”,作文教学“过四关”。在课堂中,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创造性的设计好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探索知识进而掌握所学知识。最后于老希望教师做到;明确目标、落实目标,为学生负责,手把手的教、实打实地教。

总之,从这次活动中,我确实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明白了于老的“简单语文”并不“简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自身学习,真正做到简单有效,训练扎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不断进步、提高、磨炼,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于乐观的心得体会篇四

7月份的时候,在同事的鼓噪之下,报了名去学车。

原本,也是有这个打算的。n年前,就听说过现代新文盲的定义:没有驾照、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想一想,即使没有车,报个名,去体验一下也不错。

领到驾校发的那本理论教材之后,没想到,5月份太忙,简直就抽不出时间来看。也没想到,6月份还是太忙。断断续续的看了一点书。先前去考过电脑试的同事,回来一交流,两个人只有一个人过了电脑试,考过的还是考了两次,第二次才通过,另一个不过。都说,蛮难的。

本来打算要在7月初准备考的。一听,觉得还是要准备充分一点好。

忽然一天,在别的驾校学车的另一个同事聊起考试的事,他说,电脑试过了,94分,不难。还给了一个网址,用来在网上做习题的。

想想再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别人能过,自己也能过。于是,咬咬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拼命的看书,上电脑找习题做。在网上考过几回试,只有一回是上90分的。

还是去考了。星期一大早,就奔去车管所。以为8:30可以考,没想到,考试是要排队的,得等第一批考完,才能进去考。

在候考室里,看录像。

终于等到。验证,进去坐好,点题,开始。一题接一题的点击。才做了三十分多钟,居然做完了。仔细检查了一下,点击提交,显示98分。那种兴奋的心情简直无法言语!

电脑考试过后,随即而来的是进入了“实战”阶段。

这真是一个“痛苦”的阶段。

挨骂是家常便饭。先是学倒桩。这也不懂,那也不懂,手脚配合得慢,教的要领不能够记着,倒桩甚至是倒了七八次都不进。几天下来,还没有找到什么“规律”。最感到“提心吊胆”的是跑路,老是被教练骂“扫平一街人”、“死字不知道怎么写”等话。心里的压力很大。

日子一天天过去,工作又忙,考试的日期又迫近了,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又想到了上网找视频,找别人的学车心得来研究,并向考试成功归来的师长们讨教。终于找到了一点“小窍门”,一个与教练所教的不一样的“窍门”。

有了信心,又到驾校,用“小窍门”来试一试。呵呵,果然成功。这回,教练脸上有了笑容。我也偷笑。

在所有科目当中,最让我为难的就是单边桥了,另外压饼也是我不熟悉的科目,每次在练习中我的重点也都在这两个科目上,看到其他的学员练习时都能顺利地完成我的心里很着急。到了8月底我换了一个教练,新教练教学耐心细致,让我学车的心情大好,感觉很快就找到了,最近的几次练习,我的压饼和单边桥成功率都很高我也对通过考试信心大增。

接着,快到了考试的时候了。我相信考试将会很顺利。

从7月中旬起到9月上旬,炎炎夏日里学车,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

虽然还没有拿到驾证,那段“苦练”的学车日子,还是给了我一些启发:胆大心细、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等,这些体会,都浸泡在记忆里了……。。这些,其实,也是我们做人、处事的“技术”。

对于乐观的心得体会篇五

名师观摩课在德州教育学院如期举办,听了名师们精彩的课,受益匪浅。尤其是刘松老师的《乘法分配律》及张冬梅老师的《米的认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早就听说刘松老师的课幽默诙谐,课堂融洽,气氛活跃,今天一听,感受彼深。上课伊始,刘老师以诙谐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认识学生,让学生用一句话“某某”和“某某”都是我的好朋友。或一句变两句“某某”是我的朋友,“某某”也是我的好朋友。但两者表达的含义相同,体会中国语言的美妙,奇特。话锋一转:"美丽的数学世界有没有这样的神奇的事情呢?"刘老师以“趣”引领,此时,学生的“胃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刘老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令人佩服,把学生称为先生和女士,还很时尚!教师的语言有点象大兵的声音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整个教学,孩子们都在刘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引领加上“特定”的肢体语言,轻易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色笔和反复的改写,描述,孩子们对乘法分配率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运用的得心应手。

这样的课堂真有趣,孩子们在学习着,也在享受着。学生从开始的无所适从到后来的心有灵犀,无不体现着刘老师驾驭课堂的游刃有余,每一个与会者都被刘老师的幽默诙谐,睿智所折服。

而张冬梅老师的课则有另一番韵味,作为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张冬梅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纵观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本节课的高潮在于课的结尾部分。老师将自己装扮成智慧爷爷的形象,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升了上来。而随着“谁愿意站在离智慧爷爷1米远的地方?”话语一出,学生们将老师围在中间。多么巧妙的设计,多么感人的情景。课虽已结束,我却意犹未尽。

张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所有的活动都辗转自如,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听课的感觉就是享受。特级教师的风采令人赞叹,说不羡慕是假的,想追逐确是不易的。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我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