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模板18篇)

时间:2024-01-11 17:04:36 作者:灵魂曲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校评估学生学术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以下是一些经典毕业论文的书目和参考文献,希望可以为大家更好地进行文献综述和引用提供一些参考。

简述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调皮”幼儿指的是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下面是。

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专年学业级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所撰写的《》。

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数据、图表均已注解说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本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学校所有。

学生(签名):年月日。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格式标准及要求一、论文的结构与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毕业设计(论文)包括封面、目录、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论文一律要求打印,不得手写。1.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和主要级次(文经类)的标题和所在页码。2.论文标题论文标题应当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标题应能体现论文的核心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建议论文标题字数不超过25个汉字,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分二行书写。论文标题用词必须规范,不得使用缩略语或外文缩写词(通用缩写除外,如:wto等)。3.摘要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精练,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包括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摘要中不应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并应避免将摘要撰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摘要一般为200-300个汉字左右。4.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够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专业术语(参照相应的专业术语标准),一般列举3-5个,按照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并应出现在摘要中。5.正文正文一般包括“绪论(引论)、”“本论”和“结论”等部分。正文字数为5000――10000字。正文必须从页首开始。

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

6.参考文献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内容打印要求与论文正文相同。格式如下:(1)著作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2)译著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3)学术刊物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4)学术会议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序号作者.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和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6)西文文献著录格式同中文,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参考文献作者人数较多者只列前三名,中间用逗号分隔,多于三人的后面加“等”字(西文加“etc.”。)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在会议名称后加“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的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的省略“出版年”。三、毕业设计(论文)装袋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规范管理,统一毕业设计(论文)材料装袋要求:1.论文稿本。经指导的提纲,装订好的定稿(两份)。2.过程记录表。包括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答辩过程记录表)等;3.相关材料。各专业要求的其他材料,如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实习教案、实习小结、实习鉴定等。四、毕业设计(论文)必须使用本文件规定之统一封面。

五、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示例。

上边距2.5厘米,与正文相同。

论文格式打印要求。

(空一行)三号黑体居中,中间空四个字格。

(空两行,以下小四宋体,行距20磅)。

左边距2.2厘米,与正文相同右边距2.2厘米,与正文相同。

下边距2.5厘米,与正文相同。

三号黑体,加粗,居中(空一行)。

论文标题。

(空一行)。

[摘要](小四黑体):(一般为200个汉字左右,小四楷体,行距20磅)。[关键词](小四黑体):关键词1空一字)。

(论文正文样本)。

关键词2。

关键词3(小四楷体,词间。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左起空2个字。

一、xxxxxxxx。

二、xxxxxxxx。

(一)xxxxxxxxx(图、表居中,图、表号按自然顺序排序,小四宋体,居中)如图1所示:

图1。

表1。

1(页脚标注页码,正文开始为第1页)。

(空一行)小四黑体,左对齐注释:

(空一行)参考文献(空一行)。

小四黑体,左对齐。

小四楷体,左对齐。

小四揩体,左对齐,[6]刘建银.技术性教学管理模式的实体实现[c].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行距20磅。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调皮”幼儿指的是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以下就是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通过近30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期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的改革措施,人民币走向储备货币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我们下面通过一张chinnandfrankel编制的国际化货币的功能清单(见表1)来直观的阐释。

国际化货币功能。

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资料来源:根据chinnandfrankel(2005)和kenen(1983)整理。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2007年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2008年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

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2002年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

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支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抵御“货币入侵”的能力。

货币国际化并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货币的追逐,表面上是对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实际上则是对隐藏在货币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此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融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和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1999年)。具体来说,就是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得不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经常项目赤字的相关度将下降,美国在多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当然,对于经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但是这种国际货币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由于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为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水平,分流部分外汇储备资源以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突破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及加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汇率稳定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剧。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但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厚收益,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币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范围之外获得货币发行收益。在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流动的条件下,货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担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该货币的信心与预期,最终取决于这种货币的运行效能。信心与预期具有“双向强化”特征。对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大;对货币国际交易信心的不足导致对该货币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效率充足,能够支持货币迅速转换的条件下,当一种国际货币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币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在不同得储备货币之间迅速转换。这种国家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可选择性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也可以放弃它而转向另一种预期乐观的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起的货币与资本套利行为是国际货币可逆转性的最佳诠释。

另外,国际货币的选择,会由于货币替代问题,带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对称甚至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这一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相当于美元化国家放弃了货币主权而达成了暂时的货币统一,但由于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决定了货币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货币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顾美元化国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币接受国与货币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一体化状态,这种情况就必然存在。

当货币区域内出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成本分配不公时,货币合作收益就难以弥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拥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重新选择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避免了。国际货币的逆转必然给无论货币发行国还是货币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一例的,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放弃一种货币作为清偿货币或媒介货币,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资本国际间流动变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流动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同样,资本的流动也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3)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货币将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此外,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获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4)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的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将受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制订,不能仅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相应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当时机。

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的钳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持有其货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

总而言之,一国货币国际化像一把双刃剑,既给该国带来各种成本,同时也给该国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而那些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背后屡屡浮现的美元货币交易的影子,则再三提醒我们:“美元这种制度工具,实实在在有着对于其他国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货币国际化近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揭开国际货币面纱,重新审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突时,或许不得不承认,谋求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已不仅仅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讲,欧元的崛起以及新兴国家对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执著,也可以理解为捍卫自身利益、抵制国际货币“先驱者”的一种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或许可以有所启发。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通过近30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期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的改革措施,人民币走向储备货币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我们下面通过一张chinnandfrankel编制的国际化货币的功能清单(见表1)来直观的阐释。

国际化货币功能。

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资料来源:根据chinnandfrankel(2005)和kenen(1983)整理。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2007年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2008年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

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2002年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

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支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抵御“货币入侵”的能力。

货币国际化并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货币的追逐,表面上是对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实际上则是对隐藏在货币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此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融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和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1999年)。具体来说,就是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得不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经常项目赤字的相关度将下降,美国在多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当然,对于经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但是这种国际货币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由于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为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水平,分流部分外汇储备资源以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突破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及加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汇率稳定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剧。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但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厚收益,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币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范围之外获得货币发行收益。在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流动的条件下,货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担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该货币的信心与预期,最终取决于这种货币的运行效能。信心与预期具有“双向强化”特征。对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大;对货币国际交易信心的不足导致对该货币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效率充足,能够支持货币迅速转换的条件下,当一种国际货币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币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在不同得储备货币之间迅速转换。这种国家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可选择性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也可以放弃它而转向另一种预期乐观的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起的货币与资本套利行为是国际货币可逆转性的最佳诠释。

另外,国际货币的选择,会由于货币替代问题,带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对称甚至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这一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相当于美元化国家放弃了货币主权而达成了暂时的货币统一,但由于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决定了货币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货币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顾美元化国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币接受国与货币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一体化状态,这种情况就必然存在。

当货币区域内出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成本分配不公时,货币合作收益就难以弥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拥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重新选择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避免了。国际货币的逆转必然给无论货币发行国还是货币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一例的,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放弃一种货币作为清偿货币或媒介货币,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资本国际间流动变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流动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同样,资本的流动也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3)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货币将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此外,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获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4)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的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将受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制订,不能仅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相应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当时机。

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的钳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持有其货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

总而言之,一国货币国际化像一把双刃剑,既给该国带来各种成本,同时也给该国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而那些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背后屡屡浮现的美元货币交易的影子,则再三提醒我们:“美元这种制度工具,实实在在有着对于其他国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货币国际化近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揭开国际货币面纱,重新审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突时,或许不得不承认,谋求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已不仅仅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讲,欧元的崛起以及新兴国家对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执著,也可以理解为捍卫自身利益、抵制国际货币“先驱者”的一种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或许可以有所启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3.4排气系统设计25。

3.4.1排气系统分析25。

3.4.2抽真空排气系统26。

3.5冷却系统设计27。

第4章微注射成型装置控制部分总体设计29。

4.1直线电机选型及其控制29。

4.1.1直线电机选型该注意的问题29。

4.1.2微注射成型装置所选用的直线电机及其性能参数29。

4.1.3有关直线电机的一些计算及电机选型验证30。

4.1.4控制驱动电路33。

4.2微注射成型装置温度控制36。

4.2.1待料室、热流道浇注系统温度控制-36。

4.2.2冷却系统温度控制39。

第5章微注射成型装置的技术经济性分析41。

5.1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41。

5.2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前景42。

5.3微注射成型装置技术经济性分析42。

5.3.1模具价格的影响因素及模具价格估算法43。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1.1研究背景。

1.1.1宽带业务的重要意义及其高速发展。

1.1.2中国移动宽带业务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

1.4论文结构。

第二章“服务易”无线广告平台的`总体方案。

2.1背景。

2.2“服务易”无线广告平台的功能需求。

2.3“服务易”无线广告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

2.4“服务易”wifi认证管理系统功能简介。

2.5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服务易”平台构建及商业运营准备。

3.1项目团队组建。

3.2软、硬件等相关准备。

3.3“服务易”平台的特色宣传。

3.4商业运营目标设定及推广部署。

3.5风险分析和评估。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中国移动“服务易”无线广告平台的商业运营。

4.1“服务易”无线广告平台的实现技术说明。

4.2“服务易”平台商业运营的两种模式。

4.3“保利西街”项目的实现与商业运营。

4.4“千灯湖”项目的实现与商业运营。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中国移动“服务易”商业运营阶段性评估。

5.1公司内部的阶段性评估。

5.2公司外部的阶段性评估。

5.3“服务易”专利申请评估。

5.4本章小结。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幼儿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办好学前教育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但是,在目前的幼儿学前教育中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四个问题,最后也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问题;策略

一、当前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学前教育定位不合理

第一,很多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带带孩子,然后认识几个字,背几首诗词;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学前教育就是“玩”,而他们忽视了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的技能知识以及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英国教授卡斯指出,成年人大约有50%的智力是在他们4岁以前获得的。第二,学前教育的目标不合理。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使得人们注重学习知识而轻德,重认知教育而轻人格的培养,而这种不合理的追求也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慢慢的在渗透,从而使得幼儿学前教育轻视了学生的情感、道德以及社交能力等的培养。第三,教育的内容设置不合理。当前,大部分幼儿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不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而盲目的定教育以及上课内容。比如,开设了很多的蒙氏数学课以及礼仪教育课程,从而给幼儿订系列的学具、课本,导致学费过高,也不符合当地实际。

2.办学条件简陋,存在严重的饮食、卫生等安全隐患

当前,有很多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布局是非常简单的,条件很简陋;在教育以及教学设备上的投入非常少,教学必备的设备设施不足。比如,很多幼儿机构没有配齐配全“三架二柜”(书架、毛巾架、水杯架、衣帽柜、玩具柜);很多的幼儿园没有齐全的音乐、体育以及体育器材、幼儿玩具以及图书资料等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还有很多民办的幼儿园利用的是沿街商用楼以及民用房作为教学场地,布局是非常的不合理(四室一厨一卫)。课间活动的场地没有或者非常得少。有的幼儿园的活动室、卧室拥挤通风条件非常的差,安全通道不畅通;没有消防设备、甚至连安全制度以及安全措施都没有制定;有的幼儿园门卫都没有,也没有严格的接送制度;很多幼儿园的食堂卫生安全也不达标,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出示健康证就上岗了,这些都随时随地威胁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以及人身安全。

3.幼儿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当前,有很多幼儿园一个班只有一名教学老师,保教一肩挑,从而不能够离岗去参加培训学习,进而造成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比较落后,最终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组织幼儿园活动能力差,老师的业务能力不强、难以胜任教幼教工作。例如,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不足、不会进行教学、也不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进行活动的目标也不明确,在活动课中让孩子随心所欲、有的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违背了幼儿的教育规律,导致让幼儿不愿意上学、疲劳厌倦、情绪低落,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特别是在民幼儿机构中很多老师都是初高中毕业生,而这些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上岗培训,没有教师资格证,根本就胜任不了幼儿的教育工作。

4.政府重视力度不够,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现如今,很多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人成长以及国家对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在最近的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基本上不涉及到幼儿学前教育,最后导致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缺乏政策的保障。虽然,我国在21世纪以来先后制定了《幼儿园工作流程》《幼儿园管理条例》等法规性的文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立法层次是比较低的。由此可见,幼儿学前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及支持。

二、当前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1.提高相关人员对幼儿学前教育的认识,规范学前教育内容

第一,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充分认识以及重视幼儿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加强对幼儿心理以及其行为的发展规律,早期的教育与幼儿发展的关系以及作用,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方法与过程的研究,要充分的去探讨儿童早期的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规律性以及独特性,需要科学的按照个体发展的规律与教育进行的规律进行教学。第二,需要充分的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差异。幼儿教育需要围绕着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以及健康进行展开。第三,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办具有本土特设的乡土化幼儿课程,乡土化是地域的问题,这也是属于文化范围的。

2.多方位多层次联合教学,提高幼儿学前教育办学条件

要想提高幼儿教学条件,就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地位,决定了教育经费应该是需要依靠多种途径进行筹集的。第一,需要政府加大对幼儿园教育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从而逐步把学前教育的经费提升到财政预算中来支持学前教育事业。第二,幼儿园的发展也应该自己去争取多种途径筹集资金。比如,进行校企合作、校友捐赠以及申请国家贷款,等等。

3.规范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个民族要想兴旺,这个民族的教育就得先行。而要提升一个民族的教育在于教师,而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才就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幼儿学前教育机构对于人才的把关就至关重要。在招聘的时候,需要招聘能力以及思想等整体素质高的人才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然后,就是要着重地对在职教职工进行专业培训,需要在师德建设方面建立起多种形式、多个层次以及多元开放的幼儿老师教育培训体系,从而不断地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以及投入,建立起规范的办学教育监督机制

第一,政府需要更进一步的将《条例》中关于幼儿学前教育投入的规定落实到位,进而保障经费的投入稳定,从而为教职工的工资能够按时足额的发放,以及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第二,需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学前教育,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多层次的需求。第三,我国的相关组织部门应该启动学前教育发展过重的问题进行调研,并且需要努力创造条件制定《学前教育法》,需要重点的明确学前教育中的责任,管理体制,领导体制以及办园条件、办园体制以及经费投入等一些法律问题。第四,要明确责任,切切实实的加强评估指导以及监督。严格遵守三个谁的原则(谁负责、谁审批、谁主管),全权责任各自管辖范围内的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指导与监督,从而确保教学和伙食以及住宿卫生安全。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首先发现了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幼儿学前教育定位不合理、办学条件简陋,存在严重的饮食、卫生等安全隐患、幼儿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政府重视力度不够,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最后对症上面的四个问题也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提高相关人员对幼儿学前教育的认识,规范学前教育内容、多方位多层次联合教学,提高幼儿学前教育办学条件、多方位多层次联合教学,提高幼儿学前教育办学条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以及投入,建立起规范的办学教育监督机制。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二)“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利用各种废旧生活材料或自然材料制作的玩具既能节能减排废物利用又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一种全新的玩具观念。自制教玩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让幼儿在自制过程中发展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幼儿在充分的活动中得以满足,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一个成功的自制玩教具,必备的因素有合适的材料、巧妙的设计方法以及研究的教育设计策略和可行的教育措施。同时自制的玩教具的设计要能充分的发挥教育的优势,要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教育需求加以巧妙的设计,已达到有效的开展教育活动,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玩教具;自制;设计;开发。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未来人材资源素质,幼儿教育应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然而与此同时幼儿园的玩教具成为了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学习资源,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幼儿对玩教具材料的操纵活动,是幼儿感知和发现问题的途径,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能形成多种操纵性学习方式,能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同时也是幼儿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是一种教学或辅助教学的用品,它是教师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发展需求,对各种自然资源和材料,进行收集、分类、加工、改造、组合,重新进行玩具教育因素设计后的产物。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材料的形状、用途的不固定和玩教具玩法的不受限制。这样启发性较大,联想的.范围较大,探索余地较宽,容易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会比一般的教具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更能体现幼儿的发展需要。这样的特点既发挥了师幼的主动性、创作性,又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便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这对幼儿园开展园本课程和特色校园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从幼儿的角度看。

第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通过长时间静坐听讲,需要以观看教师演示的方式来学习。

第二,幼儿在使用玩教具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解决时,要通过不同的实验反复解决问题,这个决定问题的过程就锻炼了幼儿小制作活动的基本能力。在反复操作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而且可以增加求知欲和增强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有较好的发展和重要的作用。

第三,教师在指导幼儿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收集资料,可以使幼儿辨认、分类、准备和了解废旧材料的回收使用价值。

第四,自制玩教具的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幼儿制作玩教具是在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完成的,教师或家长便成为了幼儿的合作伙伴。这样幼儿通过交流合作,就会学着谦让、谅解、友善和团结互助。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在其他活动中更好的与伙伴交往与合作。

(二)从教师的角度看。

1.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在让幼儿制作玩教具前要做多种准备活动,这样就要求教师应了解各种玩具和研究玩具等,课下不断的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制作出适合的玩教具,这个制作的过程就是教师提高自我专业水平的过程。

2.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自制玩教具是教师了解当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的过程。在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传授制作方法、经验和共同制作,成为幼儿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便于更好的与幼儿沟通,也让幼儿更多的了解教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从家长的角度看。

1.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合作。自制玩教具对家长来说是家园同步。幼儿在幼儿园的自制材料很多都是由幼儿家长带来的,这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了解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意义。

2.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自制玩教具就给家长提供了一个与幼儿沟通的桥梁,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探讨、研究、交流,家长开始了解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能够自己独立地解决困难。家长在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应多鼓励幼儿,要让幼儿体会到与父母在一起做玩具的乐趣,从而增进亲子之间感情。

(一)教育性。

教师可以通过自制玩教具可以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样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师在制作前要根据课程教材考虑自制玩教具适宜的“用途”,把“做”和“用”相结合才能发挥自制教玩具的真实价值。

(二)科学性。

教师在设计构思自制玩教具时,应注意知识,概念与原理的正确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这样设计出的自制玩教具才会科学合理,适合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三)趣味性。

学习的第一步是兴趣,这要求自制玩教具要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这样幼儿才能积极配合,有助于教学过程的进展。

(四)创新性。

自制教玩具是为了弥补成品玩具的不足而设计的,单纯的模仿只会让自制玩教具变成一种摆设。那就要求自制玩教具构思要新颖,外形要独特,这样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五)简易性。

教师就应注意就地取材,成本低廉。以最低的成本制作成最适合教学的玩教具。而且制作方法应简单,不能浪费过多的精力,这样也会耽误其他的正常工作。至于使用方面,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方便、可操作的实用性玩教具。

(六)安全性。

由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教玩具接触机会很多,可能会使幼儿受到伤害,还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所以一定要符合安全标准和卫生要求。

自制玩教具最重要的就是选材,那就要求教师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生活中的“废垃圾”变成人见人爱的玩教具。选材虽然重要,但是堆了好多材料后,教师就应区分这些收集的材料,并分类,根据材料来研究制作的方法了。

(一)自然类材料。

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许多,例如:沙土、水、树叶、果蔬皮、壳、树叶、树枝、花瓣、菜根等,教师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稍加制作,就可以分别运用于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了。例如:幼儿可以制作树叶书签;贝壳和石子上可以作画,也可以做粘贴的壁画;菜根也可以做成印章,既可以运用于教学,也可以适用于游戏活动中,都是很好的选择。

(二)纸制品、印刷类材料。

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收集的纸盒、礼品包装盒、报纸、纸箱、纸质手提袋等。这也便于自制玩教具的制作和运用。例如:在语言领域,多选用图片类的玩教具,教师在自制过程中应做到尺寸适宜、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制作方法可以运用纸张来绘画,然后裁剪或粘贴等。图片类玩教具种类多样,根据页数分类分为:单幅单张和多幅连续两种。利用废旧的纸盒可以制作单幅单张的字卡,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单词和生字;也可以制作多幅连续的图片,这样适合幼儿进行故事欣赏、句型练习、对话练习、讲述复述等。这样既丰富了活动,也增加了教学和生活的趣味性。

(三)布、线类材料。

作为幼儿园搜集这类材料比较困难,但是教师可以留意搜集一些旧衣、旧床单、旧毛线、旧t恤、孩子的小白鞋等材料。教师可以运用这些素材,使各个教学领域的活动环节变得顺畅和有趣味性。例如:在社会领域教学时可能因为玩教具的缺乏,导致课堂教学难以理解,教师应自制一些符合教学题材的玩教具,就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可以利用布、线制作成玩偶类的玩教具。玩偶具有可爱、生动、操作性强的特点。这样可以是乏味的道理充满趣味性。

(四)塑料类材料。

生活中塑料制品比较容易搜集到,塑料杯、塑料瓶、塑料盆、筐篓、塑料袋等也比较常见。教师可以根据塑料的防水和可塑等特性,将其制作为具有特色的玩教具。例如:在科学领域教师利用自制的科学玩具,可以让幼儿在玩中感知身边的科学。例如:讲述空气这个抽象的名词,教师可以用铁丝、塑料瓶、细线、纸做的小鸟等,通过实验使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

[参考文献]。

[2]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4]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通过此次毕业论文撰写,弥补了以前学习过程中很多的不足。作为一个学前专业学生,由于经验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想要很好地完成是有难度的。

我要感谢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了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和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论文能顺利完成。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字: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在新时期,开展学前教育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探索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引导孩子融入到“互联网+”知识体系中,提升孩子的综合感知能力。基于此,作为学前教育教师要采取实践路径,激活并释放孩子的思维,实现学前教育创新目标。

关键词:新时期;学前教育;管理;创新。

随着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教育形势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在开展学前教育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和老师固守传统的模式,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孩子的能动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管理策略,有助于提升孩子综合素养,实现学前教育管理创新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变得越发迅捷。孩子因为年龄和心理特点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一些信息缺乏筛选和判断的能力。这就会致使孩子对于一些问题存在错误的认知,带来一种自以为是的成熟思想,这在无形中增大了孩子自我行为与常规做法之间的差距,给教育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倡导孩子个性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思想将启迪心灵,促进孩子发展当作教育的根本,也让教育管理步入了各式的改革尝试之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偏离了原有的发展方向。孩子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难以认同的观点和理念,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孩子会选择认同自我,对教师的教育产生反感情绪,这给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尊重孩子需求,丰富教育手段。

在新时期,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学前教育天平上的重要一员。同时,孩子也是独特的个体,在成长中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教师要在预期这种可能性的同时,为孩子的发展奠定基础,铺就道路。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就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需求,在处理不同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要在尊重孩子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教育管理是师生间的沟通,为了强化教师的认识,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教育手段的应用,将沟通、奖励、合作、实践项目学习的方式都可以应用到教育管理之中。基于此,在开展学前教育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人需求和意愿,在不违反幼儿园规定的情况下优化管理策略,实现改革创新目标。

(二)丰富教育内涵,提升管理质量。

学前教育作为孩子个体成长、成才的起点,重在帮助幼儿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在学习中形成基本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品行。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要注重丰富教育管理的内涵,落实好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学前教育可以分为几个特定的时期,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内化和创造,这一线性发展就是幼儿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换言之就是提高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地试误,这对于学前教育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介入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设计丰富的教育过程,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经验。据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管理工作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为了更好的梳理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找问题。

(三)重视教学研究,丰富教育管理内涵。

为了强化学前教育管理工作,我们要在意识上提高对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教育管理工作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其关注的是孩子持续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这并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项关乎孩子一生的大业,作为教学工作者,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并进行充分的思考。其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落实。教学活动在提高孩子专注力、教育管理效果上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教师不可舍近求远,要充分借助活动的方式为孩子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立足需求,提高教育管理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培养孩子的“互联网”智能是语言教学的需要,而培养孩子的素质和人格则是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为此,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同时,我们要将其划入与知识教学等同的地位,在思想和行动上皆有举措,才能够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利用情境模拟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四)丰富模拟教学,优化教育管理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教学情境。应用情境模拟首先在于教育管理目標的选定,对于孩子来说教育管理的目标既可以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是心理健康的培养,还可以是情感的投射与激发,因此,在创设情境之前要明确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让教学落到某几个关键点上,才能够进一步开展工作。在进行情境模拟的时候要符合幼儿的认识,在学习中我们常常提到“三不教”原理,幼儿会的不教,幼儿在现年龄段学不会的不教,幼儿通过自身学习可以获取的知识也不教,这就给我们模拟情境提供了重要的落脚点,我们要为幼儿提供的是可以达到的目标,并非难以达成的超高标准,那么,在进行教育管理情境模拟时就应该将满足幼儿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情境模拟法之所以在幼儿教育管理工作中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是因为模拟情景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能够在模拟的时候,将自身带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并能够用这样的知识指导未来的生活。在幼儿成长中我们关注能力、智力、心理等不同方面的发展,但其根本落脚点应是人性和品格,这对于孩子来说既是一种成长的需要,更是成为合格社会人的保障。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作为教师,要化压力为动力,根据现代教育发展方向,有效调整教育管理结构,丰富自身教学手段,提升教育的创新性水平,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提升综合教育效果。打造现代专业教师队伍,既需要教师自身的能力,更需要孩子、家长的支持,同时社会也要优化教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2]马红梅.学前教育管理刍议[j].读与写,2018,15(26):27.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在个体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起点教育在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尤其是在入园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幼儿园入学的数量就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文档为doc格式。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是普通高校的本科专业,属于教育学范畴。基本学习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够在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机构从事教育、研究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人才强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才竞争成败与教育改革有直接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四种教育概念的内涵,着力引导现代教育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

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的基本概念有相似性特征,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本文在理清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对教育发展的启示。

1.基本概念辨析。

1.1超常教育。

我国超常教育的概念是1978年“少年班”这一事物发展而来的教育,超常教育对象是对某方面有超常能力学生的教育,超常教育为了适当教育对象的超常发展提出的教育。超常教育在本质上贯彻了差异化教学与分层教学的理念,强调在集体教育的理念下满足学生的特殊发展需要。首先,超常教育有加速教育的特征,以个别录取的方式进行某领域的快速教育,跳级学习、提前毕业是超常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次,超常教育有短期培训的特征,有时超常教育不脱离正常的集体授课制,把超常生集中起来进行短期培训。例如,我国风靡一时的奥林匹克数学班教学等。但是,超常儿童的鉴定仍然是制约超常教育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后天教育环境中有效的改变超常儿童的弱点是教育工作的难点。

1.2英才教育。

英才教育由于地域不同,因此对英才的理解不同。一方面,英才教育是流于欧美的教育理念,英才教育主要指的是某方面获得高度评价的群体。英才教育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价值,强调从受教育者的权力、财产和地位等构建教育类别,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是英才教育的主要倡导实施者。另一方面,英才教育的理念通常可以理解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能够完成高水平的任务,具有较好的创造性的教育对象。英才教育的概念是不断拓展的,英才主要指的是在某一领域有特殊能力的专才。英才教育是与大众教育相对应的理念,但其本意更多的指的是对有天赋才能的人的教育,现代英才教育理念更多的指向于对幼儿的某项专长进行培养,注重每个孩子都是专才,“天生我才必有用”成为新时代英才教育理念的最好注解,注重培养幼儿的使命感和做人做事性格魅力。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较好,德国在倡导优化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运用英才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专业性技能。

1.3天才教育。

天才教育主要指的是针对高智商天才开展的教育,通常指的是对智商超过140的群体开展的教育。这些天才在某个特殊领域通常有独特的本领,天才即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也有一个根据天才特点进行独特培养发展的过程。历史上英国的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在天才教育理念下培养了牛顿、达尔文、英王伊丽沙白一世等科学、政治等精英。美国与前苏联也开展过天才教育。天才教育的理念不应理局限在天才儿童教育的观念里,天才教育本质上是特殊教育,是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优化资源配置而制定的独特培养策略,天才教育不是通过遗传因素来决定开展的教育。当前天才教育的范围还小众化,是对智力处于中上等且身心健康儿童开展的教育。天才教育主要培养儿童的特殊才能,注重发展幼儿的某些天赋,现代天才教育的理念逐步的转变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天才教育的内涵也由单一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价值,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价值的整合,达到从關注传统的自然禀赋到关注后天学习环境的目标,注重以多种方式推动幼儿智能多元发展。如果说天才教育是注重发展幼儿的某些天赋,那么超常教育则赋予天才教育以具体的形式,基本质上都是对幼儿某些特征的培养。

1.4资优教育。

资优教育属于地域性的概念,资优教育主要指的是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开展的优质儿童的教育。泛指对有一定的思维力、能够进行思考、判断、推于是活动幼儿开展的教育。资优教育与天才教育从本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资优教育也不是针对特定集团儿童开展的教育活动。但是,资优教育不会使人们像天才教育一样产生误解,资优教育的概念更有科学性,资优教育强调做好教育准备工作,注重集中教育工作的注意力,强调构建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资优教育更注重满足幼儿的自主发展需要,强调培养幼儿的多种兴趣,注重在提高幼儿思维清晰性的基础上达到优质教育目标。资优教育的分类多样,包括智能资优教育、艺术资优教育、创造力资优教育等。资优教育更关注幼儿的特殊才能。港台地区的资优教育还是大众化的教育,不设置教育门槛。

2.指导启示价值。

2.1尊重学生个性。

无论是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还是资优教育,都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资源供给,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育在信息化、创新化的时代已经发展到新阶段,现代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能力层次进行教育资源的供给。首先,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与资优教育都有阶段性的特征,都注重个人潜能素质的开发。其次,四种教育方式教育注重对学生个体的鉴别,强调挖掘出学生身上最优势的资源,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第三,多维评价与以用为本成为新时期教学的指导理念。因此,超常教育、天才教育更注重向资优教育与英才教育的方向转换,我国更注重拓展英才教育的理念,强调在满足大众需要的基础上,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特长,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

2.2优化教育模式。

无论是天才教育、超常教育、英才教育或资优教育,其本质上都是围绕着幼儿的性格特征和资源禀赋给开展才针对性教学活动。从本质上都强调在后天给优质幼儿以积极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目标,首先,应当设置弹性的教育机制,注重合理的调整优质幼儿的教学进度,能够以适当的方式,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效的教学形式来压缩减化教学内容,控制不利的教学因素,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目标。其次,资优教育与英才教育更注重分组教学,强调构建有效的班内分组或者自组教育群体。超常教育与天才教育更注重某些特别课程的供给,强调强化提供超越一般的教学内容,教师更注重运用个别指导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特征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第三,现代教育更注重在微课、慕课机制下打造兴趣培训班,强调建立各种教学实验班,丰富各种类型的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相关知识的目标,引导学生全面提高个性化活动能力水平。

2.3强化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工作有效性,还要在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理念辨析的基础上优化学制,科学的设制课程,在优化知识供给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下功夫,注重以必修课为主,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活动内容。其次,实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更好的发挥班级授课制与个体指导的具体价值,从而形成完善的指导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结论: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概念在本质上有相近的特征,应当顺应每个人的具体教育需求,注重将天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在挖掘学生潜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曹原.美国英才教育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2]施建农,徐凡.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5.

[3]蒋明珊.普通班里的资优教育之一:我的研究经验与观点[j].资优教育季刊,2010(115):1-7.

转眼间我的大学四年生活即将划上句号,面对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我可爱的同学们甚至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我都有太多的不舍与留恋。大学四年里,有迷惘,有失望,有辛酸,有泪水。但一路走来,我收获的却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

感谢我的导师×××老师,是您的鼓励、耐心和悉心指导让我一步步顺利的完成了论文,感谢我的专业老师们,有您们传授的专业知识,为我的论文增色不少。在此,再次向所有帮助和鼓励过我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还要感谢陪伴我走过大学四年征程的我的同学们,有了你们,我的大学生才变得如此精彩和有意义。要毕业了,要分别了,我们也都即将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征途,只希望,即将分开的你,我,他(她),不要悲伤,因为,我们始终在一起!

教育的含义是指教化培育,即将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一员的过程。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位一体的教育过程又因为受到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存在教育不公平和不均衡的现象。而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结合体,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国2010年7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把“加快教育化发展进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论述,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关注。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经日益频繁的出现在教育研讨和政府公文中,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理解也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形成这样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适用对象上的差异。教育信息化是指学校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育资源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育发展,适应新时期人们对教育日益提供的要求。

教育公平就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教育均衡,即教育均衡发展,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衡,指学生能否在德、智、體、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各城市间、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各类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就目前中国教育来说,仍有缺陷和不足,特别是教育不公平、不均衡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教育机会来看,群体间受教育机会不公平、不均衡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公平、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二,从教育资源配置看,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还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首先表现在区域间失衡。其次表现在城乡间失衡,《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披露:我国城乡少年儿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城市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拥有更多学习资源,农村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孩子买不起一些必要的课外书籍,这意味着农村孩子在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上受到了限制,需要更多的外界资源的补给;加之,农村的信息较为闭塞,见识不广,知识面较窄,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困难。而且,农村学校的师资情况也是一个严重问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也较城市和发达地区有所差距。

同时,教育信息化能帮助教师通过计算机反馈系统提供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反馈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善学习方法。5、教育信息化能让农村地区学校或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孩子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线跟各地名师上课,让农村孩子和大城市发达地区的孩子一样接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突破地域的界限,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只有在领导重视的前提下,通过转变观念,加大软硬件投入和培训信息化应用所需要的人才等方面努力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们要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让更多的孩子在未来能拥有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公平。

当一个孩子伸出他的手来让你扶持时,他的手掌上可能沾满了泥土或墨渍,或有一根手指因割伤而包着纱布,我们当记得这一双小手,有着不可看见的将来,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为有一天,这双手可能会拿着一本圣经,也可能拿一把枪;可能会教人弹琴,也可能在赌场掷骰子;也可能会因醉酒放荡而颤抖。但这一双小手,却在你的手中,他在寻求你的帮助,渴望你的引领。虽然这孩子的人格尚未长成,但他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是否成长为一个有高尚人格的人在现代国家中,这个责任在你手中。

--佚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家庭之外,幼儿园教师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及价值观,主宰整个保育教育活动的进行,其言行举止深深影响着幼儿稚嫩的心灵。然而,幼儿园教师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并不完全被动地受社会情境决定,库尔特·勒温说,“任何一种行为,都产生于各种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这些相互依存的事实具有一种动力场的特征”.在这种群体的“心理场”之中,个体能够透过与他人的互动,创造观点,解释情境,再根据这些行为意义作出互动行为,建构出共享价值与行为的面貌。

正是基于导师对幼儿园教师与文化的景深探查,幼儿园教师文化成为我博士论文的主题。此刻,论文的撰写已接近尾声,我虽竭我所能,然困于心智、囿于学识,个人对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理解仍然浅薄,我终究无力紧随导师高屋建瓴的视野、鞭辟入里的分析以及思想掘进的锋芒,与导师的期望和要求也尚存相当距离,深感有负导师厚望。惟愿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再接再厉,更进一步。

凝视着眼前打印好的博士论文,我没有太多沉重的.感觉,只是感慨博士论文是“遗憾的艺术”而无法臻于至美之余,隐约体会到了漫长的求学过程中自己的一点成长与进步,以及这篇论文所凝结的诸多人的支持与帮助。首先,也是最需要感谢的是我十分景仰的导师--姚伟教授。三年前,姚伟老师不嫌学生学识鄙陋,提携并接纳我于“芝兰之室”,引领我走上一段崭新的学前教育研究的朝圣之路。

在跟随姚伟老师学习的三年之中,老师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敏捷锐利的思维给我深刻启迪。记得第一篇小论文粗稿初成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用红笔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从论文标题到论文逻辑结构,甚至是一些我自认为无伤大雅的措辞与句读,都给予了精心斧正,往复修改,几易其稿终得以发表。博士论文的写作从最初的选题到最终的完成,亦得益于老师耐心的指导和宽厚的鞭策。

以上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国的历代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言论,我们要从中学到他们的精华,使我们少走弯路,来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先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他们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陶行知,近代人民教育思想家,人如其名,知行合一,明哲理、做真人都不会泯灭它自带的光芒,教育思想名言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陶行知:

1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创造教育的方法——“六大解放”

(1)解放儿童的双眼。

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2)解放儿童的大脑。

解放儿童的大脑就是把儿童的头脑从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3)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4)解放儿童的嘴。

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5)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为此,必须反对鸟笼式的学校,反对导致儿童营养缺乏的教科书,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儿童的空闻,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卢梭:

提倡自然教育和情感教育。

裴斯泰洛齐:

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的思想。他反对机械灌输的旧式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正确的教学方法。裴斯泰洛齐关于教学心理化的思想和实践探索,开启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揭示了教学过程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洛克:

提出“白板说”,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主张绅士教育。

斯宾塞: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教导每一个人怎样去过"完美"的生活。他把人的活动分成五类,并依据活动的种类,确定了教学内容:

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它要求了解解剖学、生理学及卫生学。

2.获得生活资料,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除了掌握读、写、算等基本技巧外,还要掌握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以及外国语知识等。

3.种族保存(即教养子女)的活动。它要求研究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以便正确地实施对儿童的体育、智育和德育。

4.履行社会义务。需要研究历史,研究“自然的社会史”,即社会发展的现象。

5.满足兴趣爱好和感情的需要的休闲活动。

一个教师好的思想理论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的学生道德高尚,让学生们朝着这方面发展,否则是失败的教育.

时光飞逝,匆匆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划上句号。在这里,我要真诚地感谢在这些日子里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你风趣幽默,充满智慧,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对人生重新有了认识,谢谢你,为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希望。这次论文的写作老师你倾注了无数的关心,帮我渡过了学习的难关,拓展了视野,正是因为有了老师你的帮助此次论文才得以顺利进行。在此,我真诚地向老师您说一声:谢谢!真的谢谢你!

感谢所有在学习上给予我帮助的老师,正是因为你们才让我平淡的学习生活有了别样的色彩,感谢你们,我最可爱的老师们!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五年制专科生毕业论文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作者:

王肖储所在系部:

高幼10(33)指导老师:

提交时间:

2015--06--04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教务处制。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高幼10(33)王肖储内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现代教育关注的终端问题之一。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突出,从而引发社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特别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基础阶段,是小学准备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竞争压力愈发紧张,要求下一代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智力条件,还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来面对挑战,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定义出发,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及我国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对策;途径对于3-6岁的小朋友来说,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和成长以及人格形成的最为关键时期了,其主要的表现是可塑性强,心理发展不成熟,对于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且极易受到不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好坏,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诸多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吸吮手指、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终身的发展。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幼儿园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培养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素质。

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是完整、连续的并且有自身规律的。整个过程中,有不同的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比如1-3岁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意识萌芽———开始认识自己,进而表现出独立性,什么事都要自己做。还有就是:一岁前的儿童,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的”,彼此只是看看,笑笑,没有实际的接触。这个年龄阶段的单方向的社会性发展。在儿童心理过程、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着年龄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理解年龄特征,我们要先弄清楚三个问题;年龄阶段、年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一)年龄阶段—用生活时间标志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样,年龄也是生理成熟、生活经验的时间标志。作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生活时间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作用。年龄本身不影响心理发展。而是不同年龄的生理成熟,或是不同年龄所受到的环境影响心理发展。

(二)我国心理学者依据我过教育制度界定的年龄阶段是两个时期:学前期,学龄期。

(三)稳定性与可变性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发展的阶段顺序,每个阶段变化的速度;不同文化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性。例如手动作的发展。这种稳定性的三个原因导致:

1.大脑机能大脑结构和机能的发展变化,是由遗传因素制约的,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完善成熟的。

2.知识经验是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千层到深层。例如英语的学习:先学字母、单词,句子,文章,最终达到听说读写译。

3.身体的心理特征发生变化,要经过数代的种系变化。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特别是教育条件下、心理发展的速度的变化。不同社会条件下21世纪儿童的智力水平比上个世纪提高很多。

教学。

条件的落后常常致使许多家长忽视教育,传统观念的重男轻女等等观念,对山区、农村的孩子产生了深远的不良影响。

另外,儿童心理的变化是以有一定阶段顺序,并且有着发展的共性与个别性。但发展是什么呢?发展有什么特点呢?(一)发展的含义发展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条件下、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不断的完善、改进和复杂化。在个人身上是一种连续、稳定的变化。这种发展、与身体生理的变化有所不同。后者指的是量增长;心理的发展量、质都有。对数的理解、最初只是点数,不知道数的意义。不知道数的组合,和拆分,到最后的能过进行乘除法的运算。总体上是,进步的,提高的。

(二)发展的特点1.连续性发展的连续性。在发展没发展质的飞跃时,都是在连续的量化并且是微弱的。主要表现在:

(1)先发展的是后发展的基础,后发展是先发展的结果;(2)原先发展的不是消失,而是被包容在新发展的水平中。

2.阶段性在环境、社会不断向个体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否定原有水平并有新的需要。这种矛盾性使得心理发展有着阶段性。

3.发展的定向性儿童心理发展总体上是不断进步、提升的。这种积极向上的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

(1)简单到复杂、不断进步;(2)各个阶段顺序、方向不可逆转,婴儿期与幼儿期不会颠倒;也不能省略,从婴儿期直接到老年期。

4.发展的不平衡性(1)不同阶段、发展速度不同。婴儿期、青春期;(2)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注意能力的发展、要比思维的发展要快;(3)不同的儿童、发展速度不同。关键期:在某一年龄,儿童对某些知识行为比较敏感、容易学习,如果过了这个时期,学习困难,影响终身。危机期:心理发展出现紊乱、出现反抗敌对行为。

5.发展的差异性不同的儿童不同的优势。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人际交往好。

(三)发展的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从不完备到完备,儿童出生后,各种心理过程并不完善,要经过一点的阶段,在环境教育的作用下,得到完善;2.不分化到分化(1)从具体到抽象:心理这种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最初是对客观事物外部属性,或者是非本质属性的反映。发展到能够解释事物本质特征,并能概括、推理和归纳。

(2)从主动到被动:年龄越小,受到生理制——大脑的抑制机能约性越强、对自身控制力就低。无意识记,无意注意。情绪的变化,只要生理满足,就会高兴;随着年龄大了,他们情绪更会其他人对他的太好,好坏影响,对他的评价高低的影响。

(3)从对事物态度稳定到不稳定:不稳定,主要是儿童的心理活动之间的联系太少,容受到环境的影响。母亲离开时,大哭大闹,马上给个玩具就忘了!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幼儿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也是通过各种途径,需要有目的的去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活动。

体性等特性。但它又与一般的活动课程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活动课是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孩子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吸收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孩子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1.与活动的融合幼儿园心里健康教育中,游戏是幼儿的最为常见的活动了,游戏也是合群性的养成习惯、独立性培养的极好手段之一。当在自主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过程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有利于自我意识,开朗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规则性较强的游戏中,幼儿学会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较好的促进其意志品质的发展。

2.与教育资源的融合对于目前幼儿园心里健康教育中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说从幼儿家庭、社区到课程、教师、幼儿这些教育资源中蕴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些资源通过相互的统整,发挥各自的优势,则能有效地丰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教师与家长作为幼儿成长的启蒙老师,在幼儿阶段对其健康心理的形成的作用毋庸臵疑,因此他们的人格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只有家园一致,通过周围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以及对其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使心理教育事半功倍。

对于当前,在幼儿园在课程设臵当中,一直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导致这方面很匮乏,而多数教师尚未接受专门的心理教育培训,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心理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更不要说构建心理教育体系了。教师们对心理健康的知识是零星的,缺乏系统性,也缺乏相对固定的教育时间保证,对什么是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幼儿容易出现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师们很茫然,虽然想对孩子进行心理维护,却因相关知识的缺乏而无从下手。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或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却没能扎实地实行,当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出现时,教师们或熟视无睹,或束手无策,进一步加剧了幼儿不良的心理。

(二)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在过去,很多人总是认为只有吃得好,睡得好,没有任何疾病就是非常健康的。可是在近些年来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很大的变化了,即由原先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健康或疾病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不断互动的结果,任何一种因素都与其他因素有关且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幼儿健康意味着幼儿身心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曾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具体到幼儿健康我们认为应包括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没有身体缺陷,具有开朗、乐观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及对环境的较快适应能力。但目前在我们一些幼儿园中危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问题不少。据新闻报道,有的教师常体罚辱骂孩子,使得儿童在行为、情绪、注意力、性格等方面形成心理障碍。心理卫生问题:小儿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性格问题、情绪问题、不良习惯、学习上的问题。心理学家指出,许多成年后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幼年时期。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幼儿园没有心理健康档案,更没有幼儿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模糊不清。这一问题和心理健康看不见、摸不着、不好判断的特点有关,同时也和人们不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三)家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不同步性现在我国出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现在很多家庭常常是“四二一”家庭,何为“四二一”家庭呢,简单的说就是,男方双方父母,女方双方父母,四个人,自己和老婆以及孩子是“二和一”,这种模式直接导致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掌上明珠,家长们呵呼备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娇宠溺爱,有求必应;同时,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极大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幼儿在物质的极大满足中却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部分家长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模糊不清或知之甚少。家庭生活的环境不良,人际关系的紧张,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常会引发幼儿不同的心理问题和社会行为问题,如爱发脾气、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任性、退缩、易哭泣、过分敏感等;幼儿园中也常见到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如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耸肩、咬衣服、攻击性强等;而家长们并不认为幼儿的心理出现问题,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明显滞后。

们的组织性纪录性。据报道某地发生幼儿园老师用剪刀剪小朋友的事件,后来在调查这件事的时候,又有个别的孩子说“老师也用剪刀剪过我”、“老师剪是没有真剪过,可是经常吓唬我”。试问,我们成人面对剪刀指向我们时,我们也害怕被剪刀戳伤,何况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能不受到伤害吗?我想这件事对这位小朋友的伤害决不仅仅是表面的伤害,而是内心深处的伤害,正是这一伤害,使得本来很活泼的一个孩子变得内向沉默。如果那位教师冷静一些,就不会让孩子的心长久地痛了。偏爱是指教师不能把爱公平地撒向每个幼儿而出现的厚此薄彼的一种感情倾向,每一位幼儿从幼儿园回到家,家长肯定会问一个问题:“老师喜欢你吗?”如果听了孩子说“某老师喜欢我。”那么家长显然心里是高兴的;如果听到孩子说“老师对我一点都不好,他们都喜欢某某小朋友”时,家长和孩子的心里肯定是失落的,有一种不被别人重视的感觉。在以上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可能就会出现变化,他们会觉得反正老师不喜欢我,我做什么事情她们都不会表扬我,然后在幼儿园的表现就不能象好的孩子学习,动手打人、上课不专心这样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而有些老师喜欢的幼儿,他们会可能因此而骄傲,他们会认为反正老师喜欢我,我做什么事情她们都不会批评我,以前各方面表现都好的幼儿也会因此而退步。偏偏幼儿心理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由于偏爱而导致我们的教育行为失当,进而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现象在幼儿园也是十分普遍的。因此不管孩子们的性格、长相、能力、背景如何,我们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地关爱每个幼儿,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爱的雨露下健康成长。

(五)教师的言语不恰当。

1、先入为主在平时的教育过程当中,常常带着先入为主,以点带面的看法和做法。下面本人就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吧。每个班里都会有几个平时表现特别不好的、调皮、捣蛋,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似乎因为这些行为已经“看死”了这些幼儿,如果今天他与别的小朋友吵架或发生矛盾了,那我们的许多教师在处理时就会带有偏见,潜意识里认为一定是他错了,有的则不分清红皂白,马上在其他幼儿面前批评指责一番。此时,下面的孩子一定是积极的地拥护老师。有的会说“把他送到小班去”,有的会说“告诉他的爸爸妈妈”、有的会说“我们都不要和他好了”,还有的会乘机嘲笑。到最后有些老师还会来个。

总结。

:“你呀,看看谁,他多少乖,你该向他学习”。我们都知道,这位老师是想通过集体让他的行为有所改变,但是这样的教育对那幼儿的心理造成了伤害,并且这样的教育对其他没有犯错误的孩子来说,也不是件好事,它会误导他们——当别人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羞辱他。

到了自己不如别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我们的教师却还浑然不知。

3、不注意自身的言行如果说教师在无意中的话会幼儿的心理,那么还是有点值得原谅,因为毕竟是无意的,反之如果有意呢?是不是也应该值得原谅呢?就像有一位幼儿在拿积木时,不小心没有拿稳,结果积木洒了一地,这时候如果老师只是叫他捡起来就没事了,但是有一位老师却说“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早饭没有吃呀,真不知爸妈是怎么生你的?”,这样的话对于这样的幼儿来说是多么难受呀!所以,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不小心的失误都会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往往没被许多幼儿教师所意识到。我们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也应做深刻的反思,以免在不经意中多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

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给孩子喂饭、爸爸妈妈一起带孩子去公园等,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语言,又使得幼儿心情愉快。在《我找到了小花猫》游戏中,幼儿扮成各种小动物,帮助猫妈妈找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动物”将在不同地点找到的小猫送到家里,并高兴地告诉猫妈妈自己是在哪里找到小猫的。当猫妈妈对“小动物”表示感谢时,“小动物”愉快地表示不用谢。它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和礼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个别幼儿心理健康辅导在幼儿园,除了对幼儿进行整体的健康教育外,还要针对幼儿的个别情况,尤其是个别心理健康辅导具体内容。利用强化法、惩罚法、消退法、间歇法、行为塑造法、模仿法等针对幼儿的任性、说谎、自闭、攻击、焦虑等不健康行为问题进行辅导。

(三)坚持正面引导1.自我意识理解自我意识也就是自身的意识,对于渗透进主题本身的一种行为意识。对于自我意识的理解是主观的,有可能跟自己未必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人的适应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幼儿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教师应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首先,教师要结合本班实际发展水平、经验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

2.自我评价理解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支持的心理环境,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表现自信、主动,容易获得成功。其次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受认识水平影响,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教师要广泛搜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有关教育信息,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如:利用入园、离园、家访、开放活动等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幼儿少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人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人的不足。使幼儿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意识。

(四)幼儿一日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对于现在的心里健康教育的方式不是那种一日活动的形式,也不需要那些把原有的活动替代掉的那些,应该是根据幼儿的心里想法和潜在的能力更好的发挥出来,应当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的需要方式,来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教学。在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日常活动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的氛围。

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针对造成幼儿心理疾病的几个主要方面,我们要抓住根源,切实的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父母一定要摆正自己的态度,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们首先接触并赖以生存发展的场所,也是形成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场所,家庭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孩子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更没有认识到自己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因此家长需要有所认识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

(二)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会指引着孩子的未来发展,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只有父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做出表率,才能为幼儿形成良好的身心打好基础。长环境,家庭和睦、邻里友好,都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良好的人格,陶冶幼儿的情操。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让孩子看到只有努力才能有好的结果。生活中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宽容待人、乐于助人、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光辉的形象。这样孩子这样的氛围里成长也会更加快乐、开朗。

(三)在教育孩子方面,避免出现过度教育,让孩子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让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决不能大声呵斥孩子。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在恰当的时机指正幼儿的错误,而不是开始就阻止幼儿,在关键时刻恰到好处的发挥自己的作用。父母双方都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方式来共同管理孩子,增强家人之间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矛盾,父母双方共同创建一个美满的家庭。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家长有义务指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从中培养孩子对事物、行为的认知,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尊重孩子的选择,不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尊重孩子的个性,家长只是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孩子的未来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绝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们都是有想法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理想、愿望,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允许失败,但是不允许气馁,要找出失败的原因加以改正。家长应该多多的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们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失去信心,及时的加以鼓励增强信心。

展。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不让孩子受一点苦,这并不是为孩子好,而是害了孩子。能在这样纷繁的社会中生存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能力。

六、结论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持之以恒,对幼儿实施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有益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刘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2(29)..[[22]]王玲凤。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0)..[[33]]严仲连。陈时见中大班幼儿亚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06)..[[44]]方丰娟。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6,2006年..[[55]]王芳芳,叶广俊,王燕。

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02000(01))..[[66]]王晓娟,于海波。打造教师的精神家园——教师文化[n];吉林日报,02010年..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3岁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

3-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

3-6岁幼儿告状行为现状的研究。

3-6岁幼儿家庭中早期阅读的调查研究。

3-6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

3—6岁幼儿对动物死亡概念认知发展的研究。

3—6岁幼儿同情心的调查研究。

5-6岁儿童合作意识的培养研究。

5-6岁幼儿特长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5—6岁幼儿学习品质与幼小衔接的调查研究。

案例研究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暗示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表扬法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状况研究。

不同类型幼儿园对家庭亲子阅读指导的现状研究。

不同年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

常规教育中幼儿权力与地位的研究。

成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研究。

城市学前班:问题及存在的原因分析。

大班益智区材料选择与投放研究。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

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调查研究。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现状调查。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对象选择的研究。

大班幼儿同情心研究。

动画片《虹猫蓝兔》对大班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独二代学前儿童饮食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南开区第十八幼儿园为例。

对天津市3-6岁儿童膳食习惯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对小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对学前教师入职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

对幼儿音乐考级现象的调查及分析。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同伴关系影响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综述。

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隔代教育的弊端及其应对策略。

故事讲述对幼儿语言发展影响的研究。

关于天津市工薪家庭幼儿教育投入的个案研究。

关于幼儿家园表现差异的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

家长对学前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发现鉴别及家庭干预对策研究综述。

如需以上论文,请联系qq1549984848。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愈加关注,从学前教育的内容上看,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以及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均依赖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进一步以理论教学为指导、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成效,是现阶段相关教育人士的关注热点[1-2]。

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指通过提供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的感性经验,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获得从事幼教工作的技能技巧,以及培养学生日后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及研究的工作能力的目的。从本质上看,学前教育的实践课程是属于教育中的综合课程,是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从内容上看,实践课程可主要可包括教育见习、模拟教学和教育实习以及综合实践等课程项目。

二、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价值分析。

由于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低龄化、身体素质差、认知思维结构发展不完全、生活自理能力低等特征,因此,从事学前教育的幼教不仅应具备合格的教育技能,同时也应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积累育儿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而学前教育的实践课程属于教育专业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课程,从教师教育的发展方面来看,实践课程有助于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培养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从实践课程内容上看,其涵盖了实践性课程、实践技能和实践活动等方面,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职前向职后教师,由新手向专业化教师的过渡发展,从而为实际教育技能操作奠定基础。

三、优化学前教育实践课程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见习的广度与深度并进。

教育见习是学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基础阶段,是该专业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教育理论后,在学校的计划与组织下,以一定的学习目的为导向到托幼机构、幼儿园等进行实地参观的重要教学项目。通过见习的跟班观摩学习获得感官上的幼儿特点信息,从亲身实践中初步感受幼教工作,为其进一步将学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联系奠定基础。为了促进见习的有效发展,常态化是现阶段见习制度的发展方向,对此,笔者认为,学校可通过分散见习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将教育见习安排于每一学期的理论教学末端,见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参考;对每次见习进行具体内容的计划与安排,根据其层次可首先使学生了解以及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活动,并参与协助幼教的班级管理活动,观察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活动等,使其从具体内容中获得初步实践经验。

(二)丰富实习的规模与内容。

传统的学前教育在实践课程中通常以一次性实习为主,该模式不仅规模小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践教育目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实践经验获取的客观性发展,具有较高的偏差度。为了避免一次性实习的缺陷,应对实习制度的规模以及内容进行丰富,例如,将实习模式分为三个环节,包括教育实习(小实习)、毕业实习以及研究性学习。首先,教育小实习属于毕业实习的初始阶段,应重在发展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基础技能,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加入到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帮助其积累具体的实践经验。其次,毕业实习作为实际岗位实习的一种,可安排在毕业前夕,应主要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工作;一般来说,毕业实习可囊括的教育实践活动应包括保育、教育、班级管理、家长与社区等工作,为学生参与幼教工作后独立从事幼教活动提供经验发展平台。在实习过程中,可实施“双导师制”,即由学院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程指导,以保障学生实践课程能得到及时反馈。

(三)注重专业技能综合实践。

要真正培养起现代化学前教育领域的合格教育人才,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取得落实。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以教学基本功,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班级的管理,偶发事件的处理等内容为主。对此,教师可采取微格教学、模拟教学以及多媒体等各种途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另外,学校可组织包括高校专家讲座,幼儿园名师做客,典型教育教学案例观摩,网络资源共享等在内的综合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实践综合活动。活动教学时,教师应关注课外自主练习和课堂演练相结合,以观摩典例、演练、师生研习、再次演练为参考程序循序渐进达到教学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作为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符合社会人才培养要求,也符合学生技能发展规律;学校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全程渗透式地开展实践教育,将职前幼儿教师的培养落在实处,从而达到提升了幼教人才实践能力的最终目的。

[1]粟华.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及改进方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4):87~88.

[2]柳文.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新思路[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161~163.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以培养儿童的美术能力。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情况看,美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较为有限,学生在课程内的学习难以达到未来工作岗位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基于此,该文对当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学习途径。

儿童美术教育是将审美和教育相结合,并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审美活动提高儿童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促进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幼儿美术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

一、《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

美术素养是指个人了解与学习美术知识之后,所形成的与之相关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以及参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包括与之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人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它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这是因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为一种涂鸦式的抽象画形式,具有模糊性与不具体性等特点,这些与抽象绘画艺术的构成形式非常相似。对儿童的这种抽象绘画进行赏析,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因为这时画得像不像已经不能作为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了。抽象绘画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形式,它所描绘的对象大多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观者需要从点、线、面的构成与色彩的搭配等方面赏析绘画作品。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立足大的美术观、把握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此外,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日常工作中,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能力。

2、基本的造型能力在美术范畴中,造型能力是指能够准确、概括、完整地把握物体造型的能力,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创作对象形状的观察、理解以及对物体外在和内在的形体结构的把握。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可见造型能力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造型能力可以说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如果连基本的造型能力都不具备,抛开绘画课程不说,就连欣赏课程或者手工课程都难以展开。如,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很多时候需要对作品中的造型进行赏析。又如,在开展折纸活动时,对于折纸图解的空间性解读和对折叠处在整个纸张中的大概比例的把握也对教师的美术造型能力提出了要求。此外,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一般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有些环节甚至需要教师绘制完成,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

3、灵活运用色彩的能力儿童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更容易被鲜艳的色彩吸引。在美术教学中,缤纷的色彩对于儿童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对色彩的好奇心,积极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能够较好地感知色彩在各种对比、调和中产生的变化,并能根据需要正确地掌握和配置色彩关系,灵活运用色彩和搭配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阶段人们并不能完整地解释人的情感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折射出人的心理状态。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心理系教授格罗姆在研究儿童通过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的实验中,发现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是喜欢用色彩表示不同的心境状态。所以,幼儿园教师在正确把握色彩的情感知识后,能够通过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进一步了解儿童的情绪和心境。

4、扎实的手工制作能力手工制作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包括纸艺、布艺、泥塑等内容。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提到要“解放孩子的双手”。手工活动对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概念以及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手工活动都是以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为基础,简化制作工具后发展而来的,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制作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制作。

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虽然各高职院校在具体的美术课程学习模块与学时上有所差别,但总体的学习内容都是以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在美术素养方面的要求为基础,由美术鉴赏、图案、绘画、手工几个方面整合而成。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美术课程设置情况如下:本课程的名称确定为“美术应用与实践”,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学生在第一学年完成基础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美术欣赏和手工制作等。第二学年完成“应用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有简笔画、泥工、装饰画以及各种绘画形式的学习。第三学年完成“职业能力模块”共计32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美术教学法、教玩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

美术活动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美术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这以前,美术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不受重视,即便开设了美术课程,也是倾向于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十分片面的,而且课时量较少。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况看,除了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其他学生的美术素养较为缺乏。而美术高考生也只是经过了几年美术造型基础的学习,这样的美术教育是有偏差的。总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存在不足。基于这个情况,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包含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大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数量较多,按照教学计划,每周只有两个学时的美术课程学习时间。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课程呈现出学生美术基础差、课程学习内容多、课时量少等问题。美术课程学时是在整个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后安排的,要想通过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拓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1、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

一般来说,兴趣小组是将课程教学中表现较为突出且对本课程有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组织起来,在课余时间开展课程学习活动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学生人数有限,但是带来的积极效应是能够放大的。因为小组成员参加学习活动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小组成员通过兴趣小组能够获得成长,进而受到其他学生的关注。这个过程中,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能被带动起来。同时,教师可以将这种正面的影响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请兴趣小组的成员担任组长协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兴趣小组时,小组学习内容可以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并超前于班级的学习进度,这样兴趣小组成员在辅导其他学生时就能更加准确、有效。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不仅能够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于提升小组成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展美术兴趣小组学习活动前,应该配备负责教师。小组的负责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前做好计划,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特点,主要安排绘画、手工、欣赏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可以参考小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点,为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的发挥营造良好的氛围,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在学习时间和地点上要有具体的规定,兴趣小组管理应规范化,保证学生准时参加活动,这样小组的学习活动才能持续开展。

2、举办画展。

利用校园资源举办画展,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所,如走廊、空教室、教学楼大厅等,这样有利于画展的持续举办。画展看似只为个别学生提供了展示美术才能的机会,实际上它对于渲染校园艺术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都是有帮助的。举办画展前,应在校内广泛征集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拟定一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不限制作品的表现形式,绘画、摄影、手工均可,为学生的创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特长与个性。虽然最后展出的作品数量有限,但在征集过程中,为画展做准备的学生人数肯定是多于这个数量的,这样就可以增强整个学生群体对于美术的关注与兴趣。同时,为了不打击落选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展示所有投稿学生的作品。

3、互联网课程学习。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影响人们的交往、工作和学习等方面。互联网有着资源丰富多样、时空跨越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优势,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学时安排的有限性和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决定了教师只能讲授基础知识,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课后,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并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课程继续学习。教师提供的互联网教学视频应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巩固课堂练习或延伸课堂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借用微信平台向学生分享美术相关的有趣的信息,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完成的美术作业发到朋友圈,通过朋友圈与教师、同学、朋友甚至家人交流学习情况。互联网不仅能够为美术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改进师生交流的方式。

4、充分利用美术馆等社会公共资源丰富学生的美术欣赏活动。

美术馆具备独特的教育资源,即艺术收藏品。美术馆开展的教育活动多样,除了陈列艺术品的形式,还有名家讲座、艺术家公开制作、开放工作室、公演会等,这是很多高校都无法具备的。美术馆有着相对先进的设备,部分美术馆还配有讲解员,并且场地较大,相较于美术课堂,可以展开大规模的美术活动。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利用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将美术馆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大多数学生的观展经验较少,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展活动。参观画展看似简单,不过是进入美术馆后走到每件艺术品跟前看一看,但学生如果以这种无目的的方式参观展览,最后有可能一无所获。所以,教师应该分三步对学生的观展活动进行引导:第一步,在学生参观以前,教师应该为美术馆的艺术展做一个导览,向学生介绍展览的基本情况和参展画家的简介。第二步,为学生分析、讲解艺术展的典型作品。第三步,针对此次艺术展览作品进行再创作。观展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展后的感受,再请学生根据此次艺术展中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5、手工体验馆。

美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鉴于课程课时量较少,而且学校资源有限,如陶艺类的课程内容是无法在课堂上展开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到陶艺店或其他手工体验馆学习、体验。虽然这种学习形式需要消费,但新鲜的内容仍然能吸引学生。任何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调整,都是一个提升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创作过程中,个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是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的。此外,绘画与手工看似相去甚远,其实内容是相通的,主要通过色彩、造型进行创作。所以,制作手工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美术综合素质的过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将绘画、欣赏和手工等内容压缩成一门课程,而且在学时安排上仅为每周两个课时,要想进一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拓展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途径就显得非常迫切。笔者认为,通过上述学习途径,可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李苏,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樊钰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5).

[4]孙彦.论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关联性.大众文艺,2013(3).

[5]晁树梅.有效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方法.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2(9).

[6]范帆.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利用微信平台展开“微信教育”探讨.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4).

本科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最后要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人。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制定时,他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但是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使我最后选择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这个具体目标,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此十分感谢李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其次,要感谢帮我查资料的张超同学,后期因为实习的.关系,不能随时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此也十分感谢他能抽出时间帮我找的一些外文资料。

值此本科学位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x老师从一开始的论文方向的选定,到最后的整篇文论的完成,都非常耐心的对我进行指导。给我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和建议,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细心的给我指出错误。他对分时电价领域的专业研究和对该课题深刻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x老师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的治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值得我永远学习。在此,谨向导师xxx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幼儿正处在创造力的启蒙时期,教师应更新观念、重视在各种活动培中幼儿有真正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是一种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幼儿从中能获得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创造力。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开展角色游戏中要以遵循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来体现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从而来实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体性角色游戏。

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可以说,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角色游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体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学习。

能动性是构成主体性的根本特征,人的能动性是和动物消极适应环境的被动性相对而言。能动性表现在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改革客体,人是主观能动的,幼儿也不例外。能动性强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作出积极的反应,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角色游戏中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去探索去创造。游戏前让幼儿自己去探讨确定游戏的主题,主动构思主题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戏就能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开展下去。如:游戏“超市”,就是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本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妈妈那样去买东西,像服务呐喊那样去卖东西。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主动为超市取名、布置环境、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等等,教师在一旁适当地给他们出谋划策,他们玩得可开心了。那一次的游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

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个体不接受社会,不学习和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所需求的规范、规则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幼儿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个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如何处理问题等。

角色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的社会性,角色间的交往在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快餐店中店员必须要主动去招呼顾客”,热情大方地介绍有什么吃的,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开好店子。在游戏过程,就连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幼儿,在这里当顾客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要吃什么,可见,幼儿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克服困难。

我们把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称为诱导天使的灵感。一个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氛围,可引导幼儿的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利用角色游戏是教师营建这种氛围的关键,因为想象、创造是角色游戏的特征。在游戏中多数是以物代物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丰富,幼儿选择余地越大,想象、创造的空间也就越大。如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讨论中幼儿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块一块,涂上颜料来替代牛排,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困难。又如:菜场的顾客要买“海带,可正缺货,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寻找合适材料(如纸条或布条)来替代或制作,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因。

考察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是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师严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又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角色游戏成为了教师导幼儿演”的表演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孩子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岁是孩子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黄金期。但决定其能否发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内因,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与自身自然存在的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卖力对教育活动进行发动”也是没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条件;教师如果取代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体),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我教你学”的过程,必将限制孩子主体地位的到位与主体性作用的释放,其主体性的发展尽管有其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难以真正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幼儿是游戏主体的思想,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

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教师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创造游戏。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放手开展角色游戏。

我们承认了“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1、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如:许多孩子喜欢去麦当劳吃汉堡、薯条。利用此机会,教师为他们新增设了快餐店的主题,收集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快餐店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2、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

3、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4、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5、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三)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

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运用游戏外直接指导的方式,即以教师的身份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常使幼儿的游戏出现中断,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丢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好得多。

说:“宣宣,你是娃娃的妈妈吧娃娃肚子饿了,你给她喂点吃的。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四)创设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

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能够得到放松。营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以及教师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

成功的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规乱的思想,多给幼儿参与的机会,以幼儿为主体,采用引导性的互动方式,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使游戏过程成为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主动地参与角色游戏,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1.何磊:《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早期教育编辑部,1992年12月。

2.惠敏:《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优越性》,重庆出版集团,11月。

3.金祥: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1底1-2期。

4.建军著:当代主体性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