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班会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3-09-17 20:06:55 作者:曼珠 文秘知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班会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班会教案篇一

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学生面对越来越差的成绩,因为束手无策,最后在重重困难面前不得不放弃了。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希望所有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主人翁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要抓紧学习,刻苦钻研。

二、学生现状分析:

在学习中仍有一些同学还存在着作业不完成、学习不刻苦的情况。同时还存在课间打闹、组织活动自律性较差的问题。

三、活动目标:

希望通过此次班会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青春魅力的舞台,同时激发所有学生发扬青年人的拼搏精神,提高认真学习的积极性。

四、活动时间:

20__年5月21日 (因准备时间较长,故推后举行)

五、活动地点:

八(4)班教室

六、活动过程:

1、介绍五四精神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等等。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才呈现年轻化趋势的今天,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和承担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已经愈来愈多的落在青年一代身上。

2、学生交流个人的感悟(学生要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主人翁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要抓紧学习,刻苦钻研,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提高自己,要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人,勇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3、诗歌朗诵《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们仿佛看见,那怒形于色的人群,正潮水般的涌向天安门前翻开五月的日历,我们仿佛听见,那激越高昂的呼声,正清晰的响在耳边,还我青岛拒签和约,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祖国母亲岂容蹂躏,中华大地哪能踏践,这是一群热血青年正义的呐喊,这是一群爱国志士光荣宣言,象一座岩浆迸发的火山,似一柄刺向黑暗的利剑似一股奔涌而来的洪流,似一只搏击风浪的海燕,翻开五月的日历,我的思绪飘飞的`得很远很远,翻开五月的日历,我的心里又添了几许忧患,无数个铁的事实告诉我,愚昧就被欺凌落后就要挨打,翻开五月日历,我的信心倍增,干劲冲天,信念是坚固的堡垒,理想象燃烧的火焰,和平的呼声早响彻全球,友谊种子已扎根心田,时代的号角已在大江南北响起改革的春风正在沭阳大地吹遍,让我们高扬五四鲜红的旗帜,团结一心务实苦干,奋起直追 自强不息,去拥抱新世纪,去拥抱辉煌灿烂的明天。

4、全班合唱《未来就是现在》未来就是现在

决赛之后还有决赛,未必有彩排 这擂台,曾经期待多一点的爱,后来明白 每个存在在乎够痛快不在奖牌,我相信笑容不必加工 爱大于成功,我相信快乐因为感动真心的互动,我和你爱的光合作用 心灵在震动,看未来在现在进行中喔我相信,现在就是未来。

5、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七、活动反思:

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学生面对越来越差的成绩,因为束手无策,最后在重重困难面前不得不放弃了。在此,我是郑重地告诉大家:请不要轻言放弃。只要你不放弃,就一定有赢的机会;然而一旦放弃,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班会教案篇二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五过端午”。

我们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今天我将向同学们介绍这个节日的点点滴滴。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我们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他提倡德行,主张富国强军。

在流亡期间,他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对祖国和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前278年,秦军征服了楚国的首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中始终都不能忍受,不愿意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祖国。于是在农历5月5日这天写下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怀沙》,然后抱着石头投进了汨罗江的怀抱里,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场壮丽的爱国主义绝唱。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的人民冲到汨罗江向他表示敬意。渔夫们在河上划着小船不停的找寻,却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一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和其他食物一起投入了江中,算是为这个诗人送行。

直到今天,端午节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当归、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端午节是以解放后才有正式的命名。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有丰富的饮食习俗。比如吃稻田鳗鱼、吃面条、吃茶叶蛋。江西省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鸡蛋和咸蛋吃。

蛋类分好几种,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成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兜,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孩子找到好运,平安无恙。

在端午节这天我最喜欢吃粽子,北方和南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粽子的大小也不一样,甜的和咸的,大大小小的样式都有。

在吃过那么多的粽子里,我觉得四川乐山的肉馅粽子最好吃,里面夹着黄糯米和咸肉,肥而不腻,吃起来有胡椒和竹叶的香味,口留留香。

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然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盛大节日。从2008年起,中国将农历五月初五定为法定假日,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传统。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班会教案篇三

通过班会, 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生命的可贵,更加热爱生活。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而生生不息,其根源就在于世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盛世,期间多少沧桑,多少风雨,我们都勇敢的走过了,也将勇敢的走向明天的辉煌。当代青少年应秉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试看明日之世界,我中华必将傲然屹立。

课前将班会主题告知学生,使其对“自强不息”的意义先有一番思考,并安排学生做一个反映学生生活的小品,用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怎样做到自强不息。

如果只剩下一只眼,你会不会哭泣?如果缺少了一条腿,你会不会悲伤?

如果失去了一双手,你会不会痛不欲生?

如果同时失去了一只眼、一条腿、一双手,你还活得下去吗?即使活了下来,你还能感觉快乐吗?(学生谈感受) 过渡:世上的确有这么不幸的人,但是这样一个人居然能够活得那么成功,那么快乐和幸福。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中国台湾传奇画家谢坤山的故事。

谢坤山今年48岁,出生在中国台湾屏东市一个贫寒之家。全家人靠着父亲走村串乡当货郎维生。因此,他12岁小学一毕业就不得不辍学进了工厂,以赚钱帮补家用。16岁时,因一场意外工伤事故,强烈的高压电流把他烧成一个"碳人",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顿时变成了这个样子。(见图片)有人劝他的父母,让他走了算了。但他母亲坚决不答应,说:只要他能再叫我一生妈,我宁愿伺候他一辈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谢坤山活了下来,却也从此失去了双臂、左腿,后来又失去了一只右眼。面对巨大的不幸,他从精神到肉体都没有跨掉。他说:"我不去想我失去了什么,我只想我还拥有什么。"出院后,回到那个破烂的家。母亲像照料新生婴儿一般,一日三餐,先喂饱他,再去吃一点残饭剩汤。为了减少母亲的担忧,也为了自己今后的生活,谢坤山苦苦思考,终于发明一套能够自己进食的用具。那是一个螺旋状的中空铁环,在铁环尾端缠上活动的套子,再将一把汤匙的末稍焊弯成l型的锥状物。等到要吃饭时,他将螺旋状的铁环套在右手残存的短臂上,再把特制的汤匙插进铁环末端的套子里,就成了他的专用的餐具。谢坤山风趣地将之命名为“坤山”牌自助餐具。以后,他又发明了许多这类用具,解决自己的吃喝拉撒问题。

就这样,他从最简单的独自进食、饮水、如厕、洗澡做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做到了生活自理。

没有生活来源怎么办?有人对他父亲说:“你们家坤山条件多好啊,只要拿个破碗往庙门口一坐,一定会有很多人给钱的。”但谢坤山不愿这样没有尊严的活着。他开始用嘴咬住笔——学写字、学画画。 当第一次独自用下巴、嘴巴和残存的只有十公分的右臂削好一支铅笔时,他高兴地鼓励自己:"谢坤山,你今天不仅削出了一支铅笔,也把自己将来的路削出来了!"当他终于能咬稳笔把字写得又小又工整时,他大声地告诉自己:"原来,世界上最棘手的事,都不是用手完成的!" 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他应付日常生活轻松自如,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的绘画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多次获奖,多次举办个展。xx年,他硬是"咬"出了一部十余万字的自传《我是谢坤山》!这本书在中国台湾引起轰动并立刻成为畅销书。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期刊———美国《读者文摘》获悉他的事迹后,特地从美国总部派出主笔记者和摄影记者对他进行人物专访,并将用十多种语言隆重推出他挑战生命极限的感人事迹。他现在不管多忙,每个月都会抽出几天去医院做义工,到学校到少年犯监狱去演讲。帮助那些遭遇不幸或身患绝症活孤苦无依的人们,让他们丧失信心的人们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这就是谢坤山,(展示投影,谢坤山的主要成绩)连肢体健全的人都难以做到的事,他却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议论明确:热爱生命;

有高度的责任感;

开朗、乐观、自信:

执著、有勇气、有毅力;

对生活感恩、以奉献为荣;

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等。

中国有句古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然的运行是刚健的,君子也要这样努力向上,永不息止。”谢坤山能克服生活中巨大的困难,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想,谢坤山就像一棵历经风雨摧残,却傲然挺立的大树。叶落了,枝残了,但他把根深深地扎下,朝着理想的阳光努力向上,向上,终于撑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1、 观看小品表演(展现同学们平时对待学习三种不同态度)。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加以引导,可以结合不久前结束的英语话剧表演谈,也可以结合老师自己的体会谈。让学生明白:面对困难,很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发现困难不过如此。

引导点拨:有人说,“学生,以学为生。”不要抱怨,积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它。

2、 拓展:有一个农夫和驴子的故事,有谁知道?能给大家讲讲一讲吗?

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无奈之下,农夫决定把枯井填上。当泥沙落到驴子的背上时,驴子停止了哀叫,把背上的泥土抖掉,站到了上面。就这样它居然一步一步的走出了枯井。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那原本是埋葬驴子的泥沙,被他抖落到脚下,变成了走出困境的阶梯。

这再一次证明:奇迹总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3、 用一句话说说今后你将如何面对遇到的困难。

生回答,教师随时引导。

以越野长跑的体会为例。

讲谢坤山下棋: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也要顽强的坚持下去。

名言:在你坚持不下去时,坚持下去!

教师归结::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投影)

过渡:让我们高歌一曲《真心英雄》,让自强的豪情在心中激荡。

五、结语:生活中难免有艰辛坎坷,但是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哪怕只有一抔土,一滴水,也要顽强地坚持,根深深地扎下,执著追寻着阳光,像树一样成长,长成祖国的栋梁。(投影)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班会教案篇四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 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教师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比如来自福建、东北、安徽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打算怎么过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对大家有什么话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希望怎样做?(学生交流)

3、总结:。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班会教案篇五

1、让学生了解新疆生活,了解少数民族生活习惯。

一、歌曲引入——这里是新疆

新疆是我们世代居住的地方,生活在美丽的新疆,我们不仅要去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更应该尽自己的力去保护她。

二、比一比,赛一赛

幻灯片给出我国若干少数民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相应得民族,以此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及文化特色。

三、民族节日知多少

1.展示若干民族的传统佳节(泼水节、火把节、雪顿节、古尔邦节等)。

2.各民族学生代表介绍本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特色,了解传统文化。

四、讲讲民族团结小故事

1、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所收集的关于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2、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参加故事比赛。

3、为学生播放民族团结小故事,并让学生谈谈听后感。

五、大家谈——对于生活在多民族地区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的承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 “心连心、手拉手、同呼吸、共命运”,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用我们心中那超越血缘、超越亲情、超越民族的无上崇高的大爱,来描绘我们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未来!

六、班主任总结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

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