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方案(模板20篇)

时间:2023-12-20 17:39:43 作者:JQ文豪 方案

综合实践通过真实的场景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综合实践案例分享,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1、通过本次活动课,复习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掌握一些日常交通规则,并引导队员了解“健康章”的第二条具体要求“掌握日常交通规则并自觉遵守,能劝阻身边不安全、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教育学生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秩序。

2、通过知识竞答、背童谣、情景表演等形式巩固并拓展学生对“安全意识”、“自护意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珍爱生命。

重点: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日常交通规则,能自觉遵守秩序,注意交通安全。

难点:能主动劝阻身边不安全、不文明的交通行为。

高一学生。

1.确定主持人,搜集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资料、选定剧情扮演者并进行排练。

2.小队分配任务,准备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抢答题、童谣、交警指挥图片或录像。

辅导员开场:(出示争章目标和要求)。

队员们,在上次的活动中,xxx等45位队员获得了属于健康章的第一面红旗奖章,我们还要继续为争健康章努力,今天要完成健康章的第二项任务——“掌握日常交通规则并自觉遵守,能劝阻身边不安全、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完成要求才能获得这节课的红旗奖章!拥有3个红旗奖章的队员才能获得健康章哦!

(一)预备部分:整理队伍、报告人数。

1、队长:各小队报告人数。

2、第一小队长:立正,报数。(小跑向前,敬礼,还礼)报告队长,第一小队原有队员16人,实到16人,报告完毕。

队长:接受你的报告。(敬礼,还礼)

一小队长:(跑回原地)坐下。

3、第二小队长、第三小队长、第四小队长分别同上。

4、队长:全体立正。(跑向中队辅导员,敬礼,还礼)报告中队辅导员:本中队原有队员64人,实到64人,《学做快乐小交警》——争戴健康章主题活动课工作准备就绪,请给予指导,并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活动课,报告完毕。

5、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参加你们的活动课,预祝本次活动课圆满成功!(敬礼,还礼)

6、队长:(跑回原地,宣布活动开始)《学做快乐小交警》——争戴健康章主题活动课现在开始!

(二)正式部分:

1、整队。队长:全体立正!出旗,敬礼!(奏乐,队员目送队旗行进)礼毕!

2、唱队歌。队长:唱队歌(播放音乐)。

3、队长:请坐!有请主持人周梓涵、蔡之涵上场。

4、主题活动:

a:交通规则要牢记。

b:人人遵守保安全。

a:队员们,上一次的班队活动我们认识了很多交通安全标志,也了解了一些交通规则。

b:今天的活动课就让我们来学当小交警,劝劝身边那些不安全、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吧!

a:小交警不好当,安全知识记心上!要想当上小交警,知识抢答来亮相!

a:答对一题得10分!比一比哪个小队得分最高。请辅导员来当裁判,你们准备好了吗?

b: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第二小队队员为我们准备的交通安全知识抢答题吧?

(幻灯示,队员抢答)。

(1)交通安全知识大比拼:(主持人要观察谁举手最快,请谁回答)。

a:下面这些交通安全标志,你会认吗?一起来认一认吧!

(幻灯示交通安全标志,齐认)。

(2)学念交通安全童谣:

a:看来队员们交通知识都知道不少呢!真好!多学点安全知识准没错!

b:看看第三小队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第三小队长:我们搜集了一些容易记的交通安全童谣呢!一起来学一学,记一记吧!

这是我准备的童谣,请跟我念:……。

第三小队队长:其他队员也搜集了一些有关交通安全的警句呢,请他们为我们展示一下吧。

(随机请2-3名队员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警句)。

a:这首童谣就来自我们的书本,让邹奕怡带大家学一学!

(课件示,邹奕怡带大家念)。

b:队员们,这首童谣中,提醒我们哪些交通安全知识?(指名生说还有吗?)。

a:我们再一起来念一念,把这首童谣记在心里吧!(齐念童谣再来一次)。

a:知道那么多的交通安全知识,就是为了让我们平平安安出行。

a:这是一份我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一起来看看!(课件示)。

谁能这样来说说你的上学线路图?

(随机指名4—5名生来说)。

b:我们学会了安全出行,如果看到身边不安全、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我们该怎么做呢?

a:让我们来当一当小交警劝劝他们吧!请看小品《请走人行道》。

(1)小交通员学着交通警察的样子站在“十字路口”管理交通,一位大爷走在快车道上,小交通员上前说:“老大爷您走错了道,行人应走人行道。”老大爷:“什么人行道、行人道?”只要有道都能走。”小交通员说:“行人要走人行道,这是交通规则啊!要是大家都乱走,那就会发生交通事故的。”老大爷听了连连说:“对,对……”便向人行道走去。

b:队员们,要记住哦!过马路,请走人行道。再看看这几位交警是怎么劝说的?

请听《交通安全拍手歌》,会念的队员请跟着一起念吧!

你拍一,我拍一,交通安全是第一。你拍二,我拍二,红绿黄灯要看清儿。

你拍三,我拍三,红停绿行保平安。你拍四,我拍四,大小拐弯别轻视。

你拍五,我拍五,交通事故像老虎。你拍六,我拍六,横过马路看左右。

你拍七,我拍七,不在路上玩游戏。你拍八,我拍八,文明走路返回家。

你拍九,我拍九,要按人行便道走。你拍十,我拍十,少儿预防是大事。

a:交通安全要重视,牢记安全是第一。我们再一起来念一念吧!

b:队员们,我们自己学会了遵守交通规则,别忘了也要提醒身边的小伙伴哦!

a:如果人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警叔叔也不会那么辛苦了!

活动四:交警叔叔指挥忙。

b:一起来看看第4小队的调查与采访吧!

第4小队队长:我们去了解交警叔叔工作的情况了。

瞧!这是我搜集到的交警叔叔工作时的照片,一起来看看吧?(展台示)。

a:(还有队员要展示吗?)。

交警叔叔阿姨们的工作多么辛苦啊!(还有要展示吗?)。

b:我知道叶倩茹和孙晨铭还去采访交警叔叔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a:队员们,要牢记交警叔叔的话哦!

b:让我们每个人都把安全出行牢牢记在心中!

a:让我们每个人都高高兴兴来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去!

b:请全体队员齐背《交通安全歌》(课件示)。

5、争章自评、互评、颁章:

a:下面请请队员们对照争章要求给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做个评价,再请小队长组织大家互评。(幻灯示评价表)。

b:现在有请4位小队长为你们的队员颁发交通安全知识红旗章。

6、辅导员讲话:

队长:(主持人下,队长上)下面请辅导员讲话。

7、呼号:

队长:全体起立!请辅导员带领我们呼号!

辅导员: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队员:时刻准备着!

8、退旗:

队长:全体起立,退旗!(奏乐!敬礼!)礼毕,全体坐下。

9、队长:青田城东实验小学101中队《学做快乐小交警》——争戴健康章主题活动课到此结束。

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谢谢!

通过小小交警活动,学习安全知识,帮助维护交通秩序,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小学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1、实施原则。

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小学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培养学生要有时空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和实施策略,对于实现新一轮课改有着重要的意义。曾经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功,不能说课改获得成功;没有亲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就不能完整的理解课改的理念。”于是,为了更好的深入新课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在慢慢的起步,力争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结出果实。

1、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的处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深层性目标、深层性主题的关系。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认识到新目标、新课题的必然性,并充分肯定其产生的价值。应该特别强调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和生成性主题的核心地位。

3、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任何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要整合。

5、以融合的方式来制定三大知识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根据地方与学校的课程资源,以总和主题或总和项目的形式将三大领域的教育融合在一起,达到总和理想状态。

1、亲身经历、深入探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矗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让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各种人和事,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

实施要点:

(1)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自主去选择,把学科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回归于生活、回归儿童、回归自然,使学生顺利的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

(2)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与活动等获得丰富的体验。

(3)在活动方式中尽量采取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上网、设计操作获得信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

2、自主发展、提供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确定活动内容及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实施要点:

(1)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一种真诚平等、信任的相互关。

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的环境和心理氛围。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适当安排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帮。

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想要做什么;而不是规定他们学什么,做什么。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活动方式,能够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途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3)学生在具体活动情境中,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引发的兴趣而。

产生一些新的目标和新的课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去研究,肯定其研究价值。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获得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发展,科技研究领域才有所突破,研究成果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4)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给予适当帮助,但不能急于。

求成、包办代替,应导航指路,教给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依靠自己的力量,越过障碍,知道自身的价值和自身的意义,从而更愿意深入、更持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5)教师在活动中不能“授人以鱼”,而是要“教人以渔”,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应传授“养鱼技术”,使之终身受益无穷。

3、探索发现、拓展提升。

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机会和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调查,解决实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技巧。

实施要点:

(1)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社会调查以及实。

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力。

(2)使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性的情。

境中自觉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不能把学生的探究引入一个已有的结论。

(4)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注重探究学习过程,不能完。

全看结果,结果可能是多种答案。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掌握,不能只看掌握知识量多少。注重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不能只看别人传授知识掌握多少。注重探究过程和方式的独立性、创造性、开放性,不能只看固定程序的再现和重复。注重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4、交往合作、融于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中进行多边的、多向的、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互相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结合起来,把学术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和群体的目的协调起来,这种交往不限于课堂,而是要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种交流也不限于师生、生生交往。一项研究课题、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考察与调查需要多人合作,多组配合,多方面人员的参与才能完成。这种交往合作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全,正确评价认识自己,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自主合作探究,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

小学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由校教导主任刘丽军同志任组长,由教研组长刘旭平同志任副组长。

2、各学校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处、教科处有关人员、任课教师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建议成立校级“导师团”: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员组成。

二、课时安排。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全县20xx学年小学3―6年级开设,每周平均2课时。

2、每周2课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安排。

三、实施过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9月15日。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5日――12月31日。

(2)进行实施阶段的校本教研:原则上两周一次,以沙龙式研讨为主;

(3)组织区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4)参加大市范围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光盘)(12月份)。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1)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总结;

(2)推荐参加大市范围的评先活动。

四、工作措施。

(2)学习形式:学习与研讨相结合、自主与合作相结合;重体会、重感悟、重反思。

2、积极探索,多方开发和活用课程资源。

(1)通过系统性的讲座、组织参观、校际研讨等形式有效开发和活用校内人才资源。

(2)面向社会、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目标,尝试建立家长人才资源档案库,有效开发地域、人才资源。

(3)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和社会的物质资源:自然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绿地、花草、江河湖海等;社会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博物馆、福利院等。以此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3、大胆实践,尝试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课程目标:围绕知识、态度、能力三个基本维度研究;

(2)课程内容:围绕三条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进行选择与组织,实现三者的均衡与整合。

(3)课程实施:重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融合研究;重视课题发现――课题探究――成果发表的单元活动流程研究。

(4)课程评价:结合“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探索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

l、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的实践中,我区各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现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

1、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由校教导主任刘丽军同志任组长,由教研组长刘旭平同志任副组长。

2、各学校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处、教科处有关人员、任课教师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建议成立校级“导师团”: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员组成。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全县20xx学年小学3—6年级开设,每周平均2课时。

2、每周2课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9月15日。

(3)各学校交流课程实施方案(9月15日);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5日——12月31日。

(1)各学校按照课表,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进行实施阶段的校本教研:原则上两周一次,以沙龙式研讨为主;

(3)组织区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4)参加大市范围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光盘)(12月份)。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1)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总结;

(2)推荐参加大市范围的评先活动。

1、认真学习,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2)学习形式:学习与研讨相结合、自主与合作相结合;重体会、重感悟、重反思。

2、积极探索,多方开发和活用课程资源。

(1)通过系统性的讲座、组织参观、校际研讨等形式有效开发和活用校内人才资源。

(2)面向社会、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目标,尝试建立家长人才资源档案库,有效开发地域、人才资源。

(3)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和社会的物质资源:自然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绿地、花草、江河湖海等;社会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博物馆、福利院等。以此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3、大胆实践,尝试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课程目标:围绕知识、态度、能力三个基本维度研究;

(2)课程内容:围绕三条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进行选择与组织,实现三者的均衡与整合。

(3)课程实施:重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融合研究;重视课题发现——课题探究——成果发表的单元活动流程研究。

(4)课程评价:结合“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探索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高中课程结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是国家规定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课程,必须坚决执行。它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的内容,共23个必修学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高中三年共15学分,属计划内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采用集中学习和分组研究的方式开展。高一(上)为准备阶段;高一(下)、高二、各安排1个课题,高三(上)为反思、总结阶段。

二、社会实践

三年共6学分,每学年一周时间。高一集中进行国防教育,高二、高三安排以劳动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

三、社区服务

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必须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共计10个)工作日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以志愿者活动形式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适合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上,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强调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再纵观我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对家乡缺少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及创建一流中学的信念,本学期将积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与实践中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2、建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各年级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常做的事与自己最想做的事,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自主开展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考察、访问、宣传、调查、收集材料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寻找研究的方法,自主进行总结,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全体老师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2、分层次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7、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

8、总结、交流,编印案例、活动设计集,档案袋,典型个案追踪集等。并争取拿出高质量论文向有关教育刊物投稿。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

(1)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2)专业指导小组。

组长。

成员(农科站农业技术员)、xx(农科站淡水养殖技术员)、xx(工业管理中心工程师)。

2、组建课题研究中心小组。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主体,小组设立组长各一名(各年级组长)负责召集本年级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详案。各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本班各小组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点拨、督促,提供条件。

3、课题研究组员:各年级全体老师。

本课程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

(1)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j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

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这学期倡导主要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和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不能成为其他课程的附属品,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打通进行。学科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依托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内外打通,对学科资源和非学科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体化设计,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将考虑如果有机地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种自然环境的信息,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4.立足校本地方特色,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宁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学期我们让学生从爱自己的家乡入手,通过《走遍宁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有关情况。利用学校劳动基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活动方式。

本课程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等学习来开展。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本学期将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

1.注重过程: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太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中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中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中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中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中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中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中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中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1)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3)逐步发展活动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六、主要活动内容:七年级。

服装设计与展示八年级生活中的物理九年级。

自行车的拆装与维修7。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指出,鉴于塑料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自20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通过一个学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禁塑令”在人们的生活中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在最初实施时,超市、市场的塑料袋确实减少了,但现在人们的禁塑意识慢慢淡薄了,人们已习惯了付费购买塑料袋,塑料袋的用量又急速增长。所以本学期我们想继续进行该主题,从我们自身做起,增强环保意识,然后去影响身边的人,从而让禁塑令深入人心,为环境保护贡献出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

第一、二周:上网查询塑料袋的生产过程以及污染情况,制成幻灯片。

活动目的:加强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进一步了解塑料袋的有关内容,并将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制成幻灯片,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周:走访超市、集市,调查塑料袋的使用情况。

活动目的:锻炼了学生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使学生敢于并善于同陌生人打教道。在实践的调查访谈中锻炼胆量与口才,提高社会交际能力。

第四周:汇总调查资料,制成幻灯片,

第五周:写出调查感受,在班级中以辩论会的形式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目的: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第六周:制作减少塑料袋使用的宣传标语。

活动目的: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七、八周:制作有关“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为主题的刊板。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九、十周:编一个有关塑料袋的小品。

活动目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能力。

第十一周:编一个有关塑料袋的歌曲。

活动目的:发挥学生创造欲,提高他们合作精神。

第十二周:给国家监管部门写一封信。

活动目的:以给国家监管部门写信的方式,反映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承载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课程,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最佳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途径。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开展起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呈现出一派可喜的景象。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似乎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似乎还是没有被一部分管理者所认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似乎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

反思一:管理者的“不专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难以深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有序、有效地实施。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是一门需要不断发展、建设、完善的课程。因此,我们就不能强求课程管理者一开始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但至少管理者也要随着课程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自己,使得自己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中具有“真正的话语权”。但是,现实并不让人乐观,从教研部门的课程管理来看,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管理者是身兼数职,这样课程管理者就没有更多时间来管理和研究这门课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也就“有形而无神”了。从学校管理上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的整个课程实施体系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实施力度不够。很多学校管理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不够,这样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就很难进行科学地规划和有效地指导,这样很容易造成课程实施的“放任自流”。

反思二:实施者的“不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败关键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因此课程具体实施者对课程的了解和对课程的研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发展的基础。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对教师专业要求很高的课程,这就需要我们课程具体实施者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但现实并不让人乐观。很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专职教师担任,大部分学校的课程都是由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担任,语文教师担任很多门课程,哪有时间和心思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研究?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急需专职教师。

反思三:“以点带面”,课程常态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但经过多年的探索,综合实践常态化似乎还是一个梦!(当然有很多客观原因)。最近参加几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活动,很多人都在说学校综合实践已经常态化,而且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仔细研究这些案例,确实很不错,科学规范,如果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那学生真是会终身受益。但是透过这些案例,让人隐隐觉得有些不安。很多案例是为了交流,为了出版,为了参赛,为展示而设计实施的。如何根据学校的自身实际,遵循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课程实施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以几个案例就说自己综合实践已经常态化了,这是不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需要课程管理者的重视,需要给教师提供相关的“校本实施计划”,需要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相信只要我们充分地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断完善实施监督、课程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并不是一个遥远的神话。

反思四:没有更规范科学的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的核心课程,到现在还没有颁布《课程标准》,只有一部《课程纲要》。由于现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只是一些纲要式的内容,对课程具体实施者缺乏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此,作为一门核心课程更需要一部规范的、科学的课程标准。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和校本管理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探索,我坚信只要我们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才能真正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

2、了解各种粮食的用途及营养价值。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口语表达、动手操作及交流能力。

4、通过活动,学生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认识各种粮食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及价值。

认识各种粮食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及价值。

教师: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各种粮食,做手工粘贴画,上网查资料。

课时分配: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检查调查活动情况。

1、指名说出当地所产粮食的名称。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各种粮食,加强认识。

3、个人展示搜集到的粮食,并说出它们的用途及营养价值。

4、媒体欣赏各种粮食及其用途和营养价值。

三、展示手工作品。

1、小组内展示,选出一张最佳作品,全班交流。

2、被选中的作品的作者向全班同学介绍所用到的粮食以及设计想法。

四、媒体欣赏古诗《悯农》。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课,大家认识了当地所产的粮食,了解到了粮食的用途及营养价值。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应该爱惜粮食。

六、课外拓展。

把这节课的收获、感受写篇小短文。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通过围绕“废干电池与环保”这一主题研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在研究实践中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坚韧的科学精神。

2.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查询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认知目标:了解干电池的主要成分及其对环境的危害性。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

在每次活动之前,要向学生介绍相应的方法,例如:怎样进行调查、访问、实验?以及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

活动设计一:调查消费者如何处理废干电池以及对其危害性的认识。

调查内容:

1、商店一个月干电池的销售量。

2、对废干电池的处理方法。

3、废干电池污染物对农作物危害。

4、废干电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调查对象:学生家长、商店服务员。

调查地点:你想到哪里去调查?如果是农村,是哪个村?如果是城市,是哪个小区?哪几幢楼?(范围可不要太大)。

调查时间:我建议大家在双休日去调查,丰富一下自己的双休日生活。

组织形式:每组5-6人,自愿组合,每组推选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

调查提纲:调查小组成员、组长、记录员、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调查内容、记录。

*调查活动开始了,我们要注意什么?

1、要及时、如实地记录调查情况,可不能弄虚作假;

2、询问、交谈、要有礼貌,可不要损坏我们小学生的形象;

3、调查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困难,需要你去克服,可不要退缩;

4、每个小组成员要团结合作、各司其职,可不要闹别扭;

5、调查时,要注意安全,可不能让小小的意外发生。

*调查期间,每天要写好日记,记下调查时碰到的困难,说说你是如何克服的,调查时的感受及收获。你可要坚持认真地记噢。

*调查活动结束了,我们还要做什么?

1、整理调查记录、撰写调查报告:小报告必须真实、准确反映调查情况,不许用猜想、想象代替事实;小报告要对调查所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应有的结论,找出事物的规律性。不能单纯罗列材料,也不能离开材料随便做结论;小报告的文章结构常常是由“前言”、“主体”、“结论”三部分组成。“前言”是小报告的开头部分,一般用来介绍调查活动的对象、经过、目的等,有时还用来概述全文基本内容或点明中心。“主体”是小报告的主干部分,用来叙述调查中接触到的主要事实,并对事实进行分析、归纳。“结论”是小报告的结尾部分。这部分要根据调查的事实,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有时还要提出意见、建议或措施。意见要实事求是、中肯,建议和措施要切实可行。这部分的语言,不宜过多,要简明扼要。

2、评评自己在调查活动中的表现:优秀良好合格。

实验:废干电池污染物对植物、动物的影响。

被污染的土壤:可以用5千克土壤和2节1号干电池污染物搅拌均匀充分混合。

被污染的水:取2节1号干电池,用铁钉在电池上戳几个洞,在水中浸泡24小时,水量由你决定,可要够用噢。

选择实验用种子时,我们要考虑种子的种类,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水生动物可以选择泥鳅、鱼、虾等。选定实验对象后,我们还得控制对象的数量、个体以及发育情况。种子数量(20个左右)、水生动物每组2—4个比较合适,个体大小(一般)、发育情况(发育正常、颗粒饱满)要基本相同。

对照实验是应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形成原因。具体做法是运用实验分作两组进行,把实验对象作为“试验组”,同时另设一个“对照组”,作为比较的对象和标准,然后把两个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试验组”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对照实验要求两个组的条件尽可能一致。

“废干电池污染物对植物、动物的影响”实验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1)用废干电池浸泡液浸种,把废干电池污染物混合在土壤作为培养基,用废干电池浸泡液定期浇灌。(2)根据河水污染程度的不同,分成a、b、c三组(3)分别用a、b、c三种污染液饲养水生动物。

对照组:(1)用清水浸种,用未被污染的土壤作为培养基,用清水定期浇灌。(2)用未被污染的河水饲养水生动物。

1、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浸种——播种——发芽。

实验小组成员实验时间实验材料实验记录实验步骤。

观察记录:观察时间观察情况。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组、对照组种子名称播种数发芽数发芽率。

动物名称数量生长情况(体色、行动情况)。

3、撰写实验报告。

要准确记录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写清楚进行实验所遵循的科学道理;要得出明确的结论。

4、延续实验观察。

继续观察“试验组”“对照组”的动、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分析废干电池污染物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时间:

10月13日至11月7日

三、活动背景:

三年级,是钢笔字写字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初次接触、使用钢笔都觉得很新奇,但接踵而来的是:三天两头就有学生报告钢笔坏了、少了,作业本上的三花脸也比比皆是。究其根源,问题就出在钢笔的使用方法不当上。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分析,把多种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实践能力。

2、通过本次活动学会正确保管和使用钢笔,延长其使用寿命。

3、能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利用钢笔写出整洁、美观的作业。

4、设计出更加实用、美观的钢笔。

五、成果形式:

1、学生的习作、作业、图画、摄影等。

2、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握笔运笔的方法和写字姿势(图片、摄影、文字)。

3、学生的经历、体验、心得体会等。

4、倡议书。

5、举行“我爱钢笔”主题活动,综合展示活动成果。

六、活动过程:

(二)、学生组建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活动内容分选项目与自选项目,各小组根据成员特点,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教师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审视方案的可行性。

自选:

a组:调查同学们在使用钢笔与保管钢笔上存在那些问题,想一想该如何改进,写出收获、体会。

b组:收集资料并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保管钢笔?请讲解并演示。

c组:按从外到里以及如何使用的顺序,观察自己的钢笔,写一篇习作。

d组:针对现有不足,设计出更加美观、实用的钢笔,争取申请专利,并可与生产厂家取得联系。

必选:

1、每人书写一份整洁、美观的作业参加展览。

2、交流拟定倡议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本学期综合实践课程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根据市教育局《20xx年全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要点与工作配档》和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见》(烟教〔20xx〕72号),认真将《20xx年全市综合实践教育工作要点》(烟教实发〔20xx〕1号)中的各项教学教研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和活动指导模式研究为抓手,努力促进指导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的内涵和特色发展,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同时,继续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1、认真做好工作安排。

本学期的教师安排工作,初三、初四继续采取以教研组为主管,以学科课题为抓手,精选课题,分科负责,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对于负责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要将综合实践课题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从学科教学中找问题,再通过研究性学习解决问题,并将课程成果运用于学科教学。初一、初二与校本课程整合,主要开展以劳动技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达到互相促进、全面丰收的效果。

2、加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加强教研活动。学习各地先进经验,交流活动情况,进行教学反思,调整计划内容,把活动搞“活”、搞好。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一节的教研会议,促进实践活动教研工作的开展,加强与各教研组的交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效率。同时,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综合实践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加强综合实践教师的工作能力,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从理念和实践提升学科力量,加强指导教师的课程建设与活动指导能力。

3、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空间。

整合各学科的资源,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宗旨。各年段可以根据各自的年级特点在本级部上报的综合实践课题中选择合适的课题开展教学工作。

4、加强综合实践考核管理力度。

本学期将加强课程实施力度,切实把各级部、各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中来。每月定期对各班级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查,初一至初四各级部、各班级考查情况将作为综合实践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各项指标要求。

5、持续开展“三个一”活动。

学校层面:本学期将从所有申报的课题中开发出一门特色课程、重点运用好一处基地、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教师层面:每学期举行一次公开课、形成一个精品活动课例、指导出一批特长学生;学生层面:每学期完成(或合作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一个创新性项目设计(或作品)、上交一篇实践活动心得感悟。

6、继续积极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上学期,我校作为开发校外综合实践基地试运行示范学校,在开发区率先开展了校外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活动成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我校上学期所做的活动方案和运行程序作为校外基地综合实践开展的范本在全区进行推广。本学期,我校将继续扩大学生参加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数量和范围。全校统筹规划、分层动员、严密组织、周密部署,组织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宣传到位,推动基地实践活动安全、扎实、有序、高效运行。本学期计划结合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月”的安排,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心系国防,立志报国”为活动主题,以山东陆军预备役76师炮兵团(军事训练实践教育基地)、王懿荣纪念馆(省级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烟台西炮台国防公园(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备选基地,于10月下旬——11月上旬择时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7、本学期计划在学校网站创设“综合实践活动”专栏。本学期我们要将各种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整理好,整理发布。

(一)目标:综合实践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丰富而深刻的亲身实践,使学生会想、会做、会表达、会合作、会生活,成为健康、自信、想干、敢干、能干的一代新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将课程回归生活;

b.感受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2.过程与方法:

a.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b.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学生的特长;

c.让学生在研究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培养与团体合作的精神,与人交往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能使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还能关心别人、关心集体,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学情分析:

初一、初二的学生不管在知识面还是生活经验都不足,特别接触的理、化、生的知识甚少,因此我们打算兼顾学生的实际,抓住身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社会热点,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耐心的引导、精心的准备、细心的组织活动或学习、重视成果展示、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初三、初四的学生相对来说外在接触的知识、事物比较多;内在的心理、经验比较成熟,因此我们打算把空间尽量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科学知识等方面进行学习和活动,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做一位细心的组织者。

(三)模式:

初一、初二开设两门与劳动技术相关的课程,每周一课时,由专门的教师负责;

初三、初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形式主要按照:申报课题—确立课题——申报课题方案——活动的具体实施——教师阶段汇报——学生阶段汇报——教师说课展示——成果展示——反思评价阶段的顺序进行,每一步我们都要真正落实到位。

(四)具体安排:

1.课时安排:每级部每周安排2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计40课时);每学期安排40课时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2.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第二周周二每个备课组把课题申报上来。(初一至初四的物理、化学、生物每个备课组各申报一个研究性课题)学校根据申报课题及具体实际确定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课题组。

课题要求:一个好的主题和活动方案,只是活动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不能好高骛远、超越学生的现实生活,也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兼顾学生的兴趣,具有可实施性。

(2)课题方案的制定:课题合格后,请每个备课组将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在第三个周周二申报上来。

(3)时间安排:期中考试前后各完成一个课题。

(4)实施阶段:各备课组根据选用的课题和制定的计划进行活动。我们定于第七周进行阶段汇报。

3.成果展示:

为了确保活动切实可行的进行下去,今年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成果展示,所以定于期中考试完地第一个周进行成果展示,这样要求各备课组在第八周将各任课老师成果展示的地点、第几节课申报上来,以便统一安排。

(1)成果形式: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形式可以是一篇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社区服务的成果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活动设计、活动照片、倡议书、建议书、小制作、小发明、答辩会等等;劳动技术的成果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作品,总之,不求新颖,但求实事求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如实表达出来,让他们真正为自己参加活动而感到自豪。

(2)展示方式: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或学生的想法进行;

(3)做法:每教研组选一位老师代表该教研组进行展示,由学校确定评委组进行评选,评选结果计入本组考核。进行展示的老师根据评选结果在考核中适当进行加分。

4.反思评价阶段:

首先教师检验活动效果并整理,然后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总结(以案例的形式出现)然后根据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进行评价,以便促进在以后活动中的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主题由来: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课程所设计的“综合探究”活动是专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适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市级重点课题《路桥历史与社会地方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利用好这些乡土资源让学生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如何把这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于是就有了这次尝试。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知道描述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收集材料,能初步分析材料中的数据和提取有效信息,并能与人合作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初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撰写“来自家乡的报告”。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学习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及调查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一课时)

第二阶段:分配任务,开始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确立小组长,协调组员开展活动,每个组员都要有一定的任务,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问、实地考察等形式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准备以多种形式展示调查成果。(以上2个阶段大致需要2-3个星期)

交流汇报

以班为单位,各调查小组在课堂上展示本组调查报告,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选,选出最佳的调查报告,在全年级段展示交流。

活动评价

1、各个小组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有具体的活动安排,调查过程描述清晰。

2、调查报告主题明确,调查内容详尽,报告中要充分体现主题特色,报告形式多样(文字、图片等),能够以幻灯片形式或网页的形式展现更佳。

附过程管理表格:

主 题

组 长

组员

分 工

活动过程

(适合于七年级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试行)》(京教基[20xx]16号附件8)精神,有效落实《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此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包括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四部分内容。

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求。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努力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实践性原则: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特别关注实践过程的充分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应成为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是完整的生活世界,是各学段学生文化课学习与非智力品质发展的综合表现与应用,应切合该学段学生综合发展水平。同时,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强调其主题性,主题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时代性、生活性、真实性。

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都具有开放性。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应在活动方式的选择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充分体现开放性。

发展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与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综合实践实施应根据学生活动主体意识与能力的发展程度,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3-6年级的学生认识发展上呈现出具体性和形象性,社会性发展上具有协调性、开放性和可塑性等特点。这个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以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为主,以学生直接感受生活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主,并逐步增加对学生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的选择机会。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初步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小学3-6年级的学段目标:

2、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发展人际交往,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养成合作的品质,融入集体;

5、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明确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并以必要的经费为保障,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在师资配备、资源统筹、课程实施、目标落实等方面严格管理。

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小组,由教学干部、骨干教师参加,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施。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安排和统筹考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及时掌握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有效的评价,督促教师按课程计划的要求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及研讨活动,总结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进此项工作。

学校要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要求开齐、开足所规定的课时。劳动技术教育在3-6年级为110课时,信息技术教育在3-6年级为70课时,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在3-6年级为140学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弹性课时制,由学校集中安排或分散使用。在内容安排上可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

学年初,学校要制定“年度课程实施计划”,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通盘考虑、整体安排。学校干部要指导教师做好各年级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计划,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的活动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落实。

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指导与培训,指导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原则,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掌握课程实施中的各种方法,按照课程要求规范、有效地开展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优秀课例、典型经验及时向全校传播、推广。

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比较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要积极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鼓励和帮助教师不断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式。发挥市、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的作用,学校确立1-2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满足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需要。

结合“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实施,参照“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监控平台”提供的数据,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评价。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通过检查学期活动计划、系列活动方案设计情况,考察活动准备情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参照“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监控平台”提供的数据,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并体现激励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办法和小学生质量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小论文、专题报告、实践日志,以及电子书刊、网页、网站等多种形式,并通过活动积累和收获成果,展示主体发展过程。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结果,可通过记录卡、档案袋等进行认定和考核,将考核的结果纳入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手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师要深入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蕴涵的德育价值。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生德育活动的重要领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不断提升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完善人格,最终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月明情意浓,圆圆的月亮、各式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在中秋之夜,人们还爱吃些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幸福美满、甜蜜安康。虽然学生都喜欢过中秋节,但是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刻。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确立了“走近中秋”这个活动主题,带领学生在家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从而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有关的诗歌秋以及月饼的由来,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

2.过程与方法。初步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通过查阅书籍,报刊以及网络等资料了解并解决问题,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立于主动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动手做月饼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团结互助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和宝贵的财富。

第一阶段:(第2周)确定主题。

按照分组选出组长、记录员,讨论筛选活动方式,明确活动时间及个人分工。(具体内容见附表2)。

第三阶段:(第4周)走出课堂。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践活动成果,出一期专题板报第五阶段:(第6周)总结评价。

对参与本次综合活动进行活动总结,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及家长评价。(具体内容见附表4)。

第一阶段:(第2周)确定主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你知道她有哪些佳节吗?(指名学生回答)。

2、欣赏课件(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过3个星期就是中秋节了,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的佳节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

(二)启发提问,确定主题。

1、启发提问: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发言)。

2、总结发言,确定主题:走进佳节话中秋。含四项内容:a、中秋节的由来;b、中秋节的习俗;c、中秋诗词欣赏;d、中秋的月饼相关知识。

(三)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1、我们可以通过上网下载、调查统计、参观访问、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摘抄和拍照片等,开展中秋节的课题探究。科学分工,小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个好办法。

a组:小小故事台b组:月饼大调查c组:花灯的世界d组:艺术的魅力。

2、在小组中再自由组合成3--5人的活动小组,a1组——漂亮组(苏婷、陈思晴、林卓言)a2组——动力组(张宇恒、尹嘉蕙、黄伟、利勇烽)a3组——可乐组(何家乐、何俊霖、胡惟斯)。

b1组——美少女组(苏芊沄、潘苑仪、陈境敏、谭婉琪)b2组——可爱月饼小分队(阮熳君、蔡小芸、彭雯婧)b3组——甜甜月饼队(王溢、林昌韶、谢泽泓、罗宇轩)b4组——月饼队(苏泓霖、许桂林、陈文坤、覃建明)b5组——可爱组(布伟健、李梓豪、张堡鈞、郑兆达)。

c1组——棉花糖组(冼德昕、李丽昕、林越、李籽璇、陈俐霖)c2组——花灯世界组(董明添、丁星华)。

d1组——甜蜜组(何伟斌、潘晓彤、李康桥)d2组——变形组(黄浩然、陈文洋)。

第二阶段:(第3周)明确分工。

(一)按照分组选出组长、记录员。

(方式——纸板报、连环图画、照片展、ppt幻灯片、讲故事等)1、收集资料:

月饼为什么大多是圆的?还有什么形状?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调查市面上的月饼的种类。

调查、采访、统计人们最喜欢的月饼口味。了解最大、最小的月饼和普通月饼的尺寸。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月饼包装盒。

调查吃不完的月饼和空的月饼盒的处理方法。推销月饼的广告词。

(内容——文字、图片、视频、收集月饼盒等)。

(方式——纸板报、实物展、照片展、ppt幻灯片等)。

1、收集资料:为什么中秋节挂彩灯?

调查彩灯的种类,比较各种彩灯的优劣。调查、采访、统计人们最喜欢的彩灯类型。了解彩灯的制作过程。

(内容——文字、图片、视频、收集彩灯等)。

(方式——问大人、查书籍、上网、采访调查统计、参观等)。

2、展示资料:筛选资料,小组共同或分工制作。

(方式——纸板报、实物展、照片展、ppt幻灯片等)。

收集资料:与中秋节有关的古代诗词、对联,了解其意思。与中秋节有关的儿歌、文章。与中秋节有关绘画、贺卡、音乐作品。与中秋节有关的祝福语。

(内容——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问大人、查书籍、上网等)。

2、展示资料:筛选资料,小组共同或分工制作。

(方式——纸板报、绘画展、照片展、ppt幻灯片等)。

(三)安排小组分工,填写《第二阶段计划表》。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分享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件给大家学习!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这学期倡导主要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和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不能成为其他课程的附属品,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打通进行。学科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依托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内外打通,对学科资源和非学科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体化设计,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将考虑如果有机地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所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吸烟有无毒害》、《网络利与弊》、《了解身边的环境》等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际参与、亲身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的现象与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将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种自然环境的信息,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五、工作思路:

(一)整体构思,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本学期,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在各年级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对活动课程的认识。加强专题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让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集中培训、教研组研讨、个人自学相结合,以“案例式”、“对话研讨式”等学习形式使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联系起来,使之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获得实践经验。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增强交流。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实现校内老师增强交流,本校与外校老师之间加强交流,吸取兄弟学校开展本课程的经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注重过程,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指导。本课程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等学习来开展。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的展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的研究,预设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将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注评价,深入推进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收集好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成果作品、反思日记、研究报告等,及时记录自己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开辟学生成果展示。学校可利用校园广播、橱窗等栏地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小论文、小报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览。让教师、家长、学生都积极参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六)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会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可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七)具体活动内容:

1.寻找春天学做叶画。

2.认识绿色食品学做凉菜、水果拼盘,做饺子。

3.小菜园通过采访,实地察看,了解几种蔬菜和水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4.走进纸的王国学简单的折纸、剪纸。

5.零用钱的调查调查采访零用钱的去向。

六、流程安排:

1、制订并贯彻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讨论活动内容,订好学期活动计划。

2、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培训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

3、按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4、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

6、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本学期将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

1.注重过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

(3)逐步发展活动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各级部、各班级:

xxxx年元旦将至,为深入推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文明向上的家庭文化,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相关要求,学校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元旦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切实加强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和学生共同传承中华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构建和谐家庭,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1、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允许在实践活动中弄虚作假,不代替家长签字。

2、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结合方案要求,从实际出发,全员参与保证活动取得实效。

(一)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

1、活动意义:“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是中国社会所具有的一项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积极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并赋予时代内容,从亲情之孝延伸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大孝大爱,形成新的风尚和新的美德。

2、活动要求:各年级每班安排5人参与本活动。

3、活动方式:“五个一”活动包括为父母做一次饭(一道菜);为父母洗一次衣服;给父母捶一次背(梳头、按摩);与父母进行一次亲情谈话;给父母每人一个拥抱,说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参与同学要完成《xx中学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记录表》(另行下发),并贴好照片。

(二)“感恩xxxx筑梦xxxx”感恩教育活动

1、活动意义:跨过了xxxx的辉煌,xxxx将以崭新的面貌来到我们的身边。感恩xxxx,感谢父母、师长、朋友的关心和陪伴,助力我们成长。筑梦xxxx,希望同学们与梦想同行,唤醒心中的巨人,超越昨天,再创辉煌。在这步入新一年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总是心潮澎湃,生出许多新的希望。请同学们用文字记录下成长的印记和感恩的心语。

2、活动对象:全体同学

3、活动方式:完成《“感恩xxxx筑梦xxxx”感恩教育活动记录表》(另行下发,上交拍照留档后下发,各班可张贴到楼道展板)

1、各班级元旦返校后在xxxx年1月6日16:00前将本班作品至政教处、团委办公室。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记录表交桑老师,“感恩xxxx筑梦xxxx”活动记录表交王老师。

2、“感恩xxxx筑梦xxxx”活动各班要加强要求,做到人人参与,保证活动实效。

3、在规定时间前上交两项内容的班级计班级量化分10分:其中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记录表5分,每少一篇或缺少照片、照片明显虚假扣1分;“感恩xxxx筑梦xxxx”感恩教育活动记录表计5分。

4、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记录表将在一楼西宣传栏统一展出;“感恩xxxx筑梦xxxx”感恩教育活动记录表择优拍照留档后返还各班级完善班级文化。

5、不明内容具体咨询政教处、团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