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6篇)

时间:2023-10-08 23:51:19 作者:紫衣梦 口号大全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复习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的数,并能准确说出它的总数。

2、学习感知3以内的数量,引导孩子给数群匹配相应数量的圆点。

活动重难点:

学习感知3以内的数量,给数群匹配相应数量的圆点。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草地背景图,图上有三座小房子;磁性教具:(分别为1只小鹿、两只小兔、三只熊猫的数群卡,耳罩、围巾、帽子)

学具:与幼儿人数相同的数群卡片(1—3不同数量的礼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数。

教师出示教具:今天的天气真好,森林里游戏的小动物可多啦!小朋友们看看,都来了些什么动物呢?第种小动物有多少?教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小结:一共有1只小鹿、两只小兔、三只熊猫,我们通过点数就知道数到最后一个数就是它的总数。

教师:冬天来了,小动物们好冷,老师给它们准备了一些保暖的东西,看,(出示实物)(让孩子逐一点数并说出总数:一个耳套,两条围巾,三顶帽子。)

二、通过给小动物送礼物,学习感知3以内的数量。

小结:一只小鹿和一个耳套的数量是一样的,所以把一只耳套送给一只小鹿。

2、用同样的方法点数感知两只小兔、三只熊猫分别和两条围巾、三顶帽子数量一样多。

教师引导幼儿小结:我们给一只小鹿送了一个耳套,给两只小兔送了两条围巾……

3、学习数群卡与相应数量的点卡匹配。

4、引导幼儿小结:一个圆点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1的物体,两个圆点可以表示……

三、操作活动,进一步让幼儿感知3以内的数量。

1、我们班的小朋友很棒,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礼物呢!看看你们的凳子底下都藏着什么礼物?都有多要,拿出来看一看,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2、教师对个别进行提问:xx,你收到了什么礼物呀?有多少呢?

四、引导幼儿收拾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3以内的数,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数量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这个环节中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老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老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老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老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剪一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老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老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老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老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23456789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三

我今年负责理科数学高二(13,14)两个重点班的数学。通过一年来的学习与摸索,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抓住根本,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律,对于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一些体会和反思,本人总结如下:

一、工作态度

一学年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第一学期统考13班数学平均分109分,100分以上有27人。第二学期市统考14班数学平均分122分,100分以上有49人,最低分为102分!全班同学第一次都超过100分,这,值得骄傲!

在第2学期在复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我都会经常的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复习对学生的成绩的提高有没有实效,是否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这样时常反思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简单做完习题对完答案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同时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的练习更加多下功夫,针对这方面我们采取将省和各市质检卷试题中的易错题、重点题重新拼起来印发给学生继续练习,这样学生遇到做过的题目的时候就能够很清楚的了解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长期坚持对典型习题的练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能掌握数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的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所提升。

反思高二的教学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实”。每次考试过后,学生对于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我就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并且对照高考大纲的要求找出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掌握的不是很好,然后由我归纳出来,挑出重点来,再根据这些相应的出些习题,希望在这个环节中将学生的薄弱环节全都消灭掉。复习过程中我一直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这也是我去年教学主要遵守的原则以及复习的主导思想,我认为这样的复习针对我班学生是有一定效果的。

二、充分备课,精心钻研教材及考题。

在教学过程过,特别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它也是高考数学科所重点考查的重点内容。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年的高考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还特别重视学生对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基本运算的训练,重点抓解答题的解题规范训练。

另外,我觉得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要讲求课堂效率就要求教师对所讲内容的精心准备,可以说我的每节课都是反复推敲过的,练习题目也是精心挑选的,主要是根据高考考点来选择习题。另外还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来设计内容。比如说我今年的教学班级从开学第一周的考试中就体现出基础比较薄弱一些,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多的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虽然还没有进入高考总复习,但每周的晚自习我都会抽出10—15分钟来复习一个知识点,每节课测10分钟的数学课堂检测试题,每天积累一点。此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反映因为课程多,作业多,导致自己消化的时间不够,而所有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落实,最终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消化,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自学时间,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落实常规,确保教学质量

“落实就是成绩”,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落实情况,学生的落实在教师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出成绩的一环。因此,教学中特别抓好了一下几点:

1、书面作业狠抓质量和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满分意识,关注细节与过程;

2、导学案提前预习,上课检查,以提高课堂效率;

3、《基础训练》和《导学练》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及时跟上教学进度;

4、单元测试及时批改,及时整理错题订正本。

5、加强尖子生的数学弱科辅导工作,保证尖子生群体的实力;

6、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对基础知识灵活掌握的考查是高考数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因此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特别利用在知识交汇点的命题,以考查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一定要在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上下功夫,以达到在综合题目中能迅速准确地认识、判断和应用的目的。其中,抓基础就是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尤其是要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时注意条件和结论的限制范围,理解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对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但要会做,还要深刻理解在解决问题时题目所体现的数学思维方法。

反思过去,经验少,教训多,希望在今年的教学中能多反思,多总结,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四

《新课标》提出:“教师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因此,教学中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基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如案例中游戏之一:比赛整理学习用品,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认识到把文具分类摆放会更好看、更方便。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脑、动手整理,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形成更具生机和活力。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五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看过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六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按abab的形式进行排序。(重点)

2、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圆形小卡片人手一套

2、ppt

活动过程:

一、春游——感知物体的abab排列规律

1、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到了,大家都去春游啦。

2、点击ppt。小朋友来到了公园里,公园里有些什么?

3、树是怎么排队的?

4、花是怎么排队的?

5、出示ppt2。啊呀,前面有条河,但是小石桥坏了。我们一起来修吧!

这些石头是什么图形?他们是怎么排队的?;接下去是什么形状的石头?

二、修小路——运用abab规律进行排序

1、情境:路遇小兔,伤心的小兔说回家的路坏了,我们一起来帮小兔修路吧。

2、小兔诉说路的规律: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

3、教师演示。

4、幼儿操作练习。

5、师幼共同检验。

6、小兔送礼物,送给每位宝宝一个图形

延伸活动:

回家——尝试运用abcabc规律排序

1、哎呀,我们回家的路也坏了,怎么办?

2、看看我们有几种图形?三种图形怎么排?

3、师幼合作修路。

课后反思:

亮点:

1、整个活动的四个环节比较清晰: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并用喊图形宝宝来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看一看小路,第一次用两种图形让幼儿发现规律,在第二次加入一种图形,让幼儿有一个逐步理解的过程,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形的规则,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来了解铺小路的规律;第三个环节选一选小路,通过帮小猫选择小路吃到小鱼来进一步理解活动中按规律排列的方式;第四个环节铺一铺小路,提高幼儿排列规则的认识,并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2、整个活动能关注到个别幼儿,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并适时进行鼓励,让幼儿获得了成功感。

3、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看得出来孩子们的兴趣非常的高,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

不足:

1、数学活动中的语言要比较规范性,而在本次活动中的语言比较随意,不够精炼,不够规范。

2、幼儿的操作纸的设计有些问题,可以把这条路画得再长一些,让幼儿能多排一些,教师的示范图标应该是设计在纸上而不是贴在桌面上,这样有些幼儿会忽略,从而没有根据规律进行铺路。

3、在评价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多余或者说是无效的,因为全都贴在一起很难检查出来谁没有按照规律进行排序。应该可以把图标放在上面,然后请一组的幼儿贴在一起,这样就很容易检查出来谁没有排对。

收获:

这次虽然是组级的'公开课,但是让我学到了很多,我相信在一次次的磨练中,对于数学活动,我会越上越好。同时也感谢小班组的老师们,给了我这么多有益的建议,相信有了这些建议,在我今后的道路上会有更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