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这篇文章的读后感(大全8篇)

时间:2023-10-14 07:33:08 作者:曼珠 评语寄语 成功这篇文章的读后感(大全8篇)

条据书信的撰写需要仔细审查和核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写条据书信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以及句子的流畅和连贯。除了范文,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条据书信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成功这篇文章的读后感篇一

4.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放弃是对说明的过滤,对追求方式的扬弃,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进而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5.因为放弃可能带给你暂时的消沉,但只要代开视野,另辟蹊径,迎来的将是一个更加美丽的开端。

成功这篇文章的读后感篇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题。

俄罗斯太空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格里戈旦耶夫日前宣布,俄罗斯太空科学家已经克服了星际载人飞行的大部分难关,并且准备在左右派宇航员登陆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的运行轨道在地球的运行轨道之外,火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687个地球日,火星和地球相互接近的时间间隔是两年零50天。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公里以上,最近时在5000万到6000万公里。从地球飞往火星,单程需近一年的时间,较好的发射时机每隔一年才有一次,到火星后,要想返回,也要隔一年半才有合适的时机。因此,登陆火星飞行来回所需要的时间至少在2—3年以上。

目前,要进行这样长时间的载人太空飞行除了技术难题外,如何让宇航员在这样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中保持心理稳定和身体健康也是极为棘手的难题。正是因为如此,太空探索技术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至今还没有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其最雄心勃勃的目标也不过是到取回火星地质标本。

但格里戈旦耶夫表示,通过几十年孜孜不懈的努力,俄罗斯已经取得了宝贵的太空载人飞行经验,能够实施登陆火星计划。俄罗斯太空研究机构多年来对抵御太空辐射、宇航员心理压力、失重状态下血液循环与荷尔蒙分泌系统变化以及怎样在太空中生活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惊诧的`成就。

格里戈旦耶夫认为,人类登陆火星最大的困难是宇航员如何长时间在太空中生存的问题,目前,俄罗斯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转摘自4月24日〈深圳商报〉)

1、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3、为什么登陆火星飞行来回需要时间至少在2—3年以上?

参考答案:

1、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2、俄罗斯更加发达。因为俄罗斯涉及到了人的登陆,而美国尚未涉及。

3、不多余。因为这样表达才是准确的符合说明文的语言使用要求的。

26、因为飞往火星的单程需要时间将近一年,而较好的发射时机要隔一年才有一次。所以飞往火黑的时间至少需要2—3年。

成功这篇文章的读后感篇三

(1)1月4日,带着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千年梦想,“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经过半年多的飞行,成功登陆火星。这对于了解火星及其演化,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火星是地球外侧的比邻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探测器登陆火星远比登陆月球艰难得多。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制动火箭可以引导登月舱准确地进行软着陆;而火星大气的密度虽然远远低于地球大气的密度,但仍可使登陆舱在着陆的数秒钟内烧毁。同时,火星风也能把登陆舱吹离目的地。因此,航天专家们给火星起了个绰号叫“死亡行星”,意指探测火星非常艰难,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

(3)美国科学家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国内外火星探测的成功经验,并汲取了多次登陆挫败的教训,采用了多种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案,终于使“勇气”号成功登陆。

(4)“勇气”号是迄今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以移动的、自动化的大型实验室。其实,它就是一台车式机器人,长1.6米。宽2.3米,高1.5米,重174公斤,靠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它有自己的大脑、颈、头、眼睛和手臂。

(5)“勇气”号的“大脑”是一台每秒能执行约万条指令的计算机。不过,与人类不同的是,它的大脑并不在头部,而在腹部。所谓“颈”和“头”,是指“勇气”号上部伸出的一个桅杆式结构,上面有一对“眼睛”——其实是两台可拍摄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机。(甲)两台相机的`高度与人眼高度差不多,使“勇气”号能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寻找有价值的探测目标。(乙)当发现值得探测的岩石等目标时,“勇气”号会像地质学家一样,走上前去对岩石敲敲打打,搜集数据,然后向下一个目标前进,因此科学家们亲切地称其为“野外地质学家”。

(6)“勇气”号配备了野外科学考察所需的“全套武装”,其中包括全息摄像机和显微镜成像仪。“勇气”号上有多台高清晰度摄像机,可以拍摄高分辨率的火星地表和天空影像。而显微镜成像仪就像地质学家手中的放大镜一样,能以几百微米的超近距离对火星岩石纹理进行审视。探测器还配备了一个相当于地质学家常用的小锤子式工具,能对岩石内部进行采样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先进仪器,可用来对岩石构造做进一步分析。

(7)“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拥有一套独特的通讯系统。借助这套系统,“勇气”号可以直接与地球控制中心交流信息。

(8)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勇气”号也将围绕此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它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用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二是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9)“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不过,这条探索之路仍是漫长而艰难的。尽管在这条道路上随时都可能遭受挫折,但是人类绝不会停止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目前,航天专家们正计划在发射无人探测器的基础上,选派航天员登陆火星,对这颗神秘而美丽的红色星球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索与研究。

1.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3分)

2.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______________段到第____________段。(2分)

3.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4分)

4.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普箴言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以第(5)段中画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作文中挑选出来的,中选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为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4分)

解析: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从试题设置来看;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第2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3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第4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第5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答案:1.“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意思对即可)

2.(4);(7)

3.答案要点:

(1)了解火星及其溶化过程;

(2)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

(3)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4)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5)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

(6)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千年梦想。(答出其中四点,意思对即可)

4.(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山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意思对即可)(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意思对即可)

5.第一问题答案要点:

(1)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

(2)相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

(3)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成功这篇文章的读后感篇四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a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学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这种现象在东方甚至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能肯定它能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骨”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公司的总裁。

我没有读过这本在韩国曾引起轰动的'书,我也没想过去找这本书读,凭我的人生经历,已经感知到了它要说的一些道理:b人生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自己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经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事物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1、文中划线句a反映了“韩国成功人士”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2、根据语境,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

举重若轻:

水到渠成:

4、通读全文后,可以看出作者对成功问题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文章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阐明道理。

5、文中告诉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一外,变换角度提练出言之成理的观点。

参考答案:

1、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

2、比喻以轻松的态度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 比喻功到自然成

4、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举事例

5、“铁杵何须磨成针,要讲究效率” “名师未必出高徒”

成功这篇文章的读后感篇五

这部小说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的丰富与多义。一部好的小说,既应当是单纯的,又应当是错综复杂的,看完之后,让人既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又有许多迷惘与困惑。这些迷惘与困惑使我们陷入不可自拔的思考:而思考愈深,我们对世界的复杂性就理解愈深。《朗读者》就是这样的作品。这个作者曾写过许多侦探小说,所以制造这样的阅读效果是他的拿手好戏。但这样的阅读效果更主要来自于他对人性、对存在的深度把握。作品中留下了许多机关,篇幅不长,却留下了太多的悬疑,这些悬疑,都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在解答这一个个的问题时,都可获得精神与智力的提升。然而,它确实又是单纯的。它的线索非常简单。我们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多想,因为作品一直以一个超出所有元素的元素在牵引着我们,这就是:感动。

对于这样的一部作品,也许最聪明的阅读就是什么也不要多想,随它而去。一种单纯的感动这就足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朴素的阅读倒可能比一种思考式的、追寻式的理性阅读更值得,更有效,也更人性化。20世纪以来,由知识训练成的阅读方式。也许是一种值得怀疑的阅读方式。当我们不怀有任何探究之心去阅读《朗读者》时,会不时地陷入那种巨大而美丽的悲悯:在感动中得到情感上、精神上、人性上的升华。在20世纪的文学普遍放弃感动的文章而一味——甚至变态追求思想深刻的当下,再一次阅读这样的小说,心中不由得产生感激之情。

小说在艺术上也是很有功夫的。情节并不复杂,但细节上却是十分考究。三部分划出了三个不同的段落。这是命运的起落。是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所有的细节都意味深长,比如关于汉娜身体气味的'叙述。前后气味的比较,使人感受到了生命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大悲哀,也感受到了人在命运前的无奈乃至颓败。小说中一些有关命运的、生命的甚至是有关存在的重大的命题。恰恰是通过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小物象以及一些细小的变化来表现的:精微之处,深藏大义。(有删改)

5.根据原文信息,下列不能表现《朗读者》是一部“错综复杂”的作品的一项是

a.小说丰富而多义,让人心灵受到震撼。

b.能使读者产生令人深思的迷惘和困惑。

c.作者对人性、对存在有深度把握。

d.作品中有许多机关和耐人寻味的悬疑。

6.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分析和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朗读者》是一部庄重的作品,没有调侃、嬉笑和诙谐,与作者所推重的文学风气不谋而合。

c.宗教文本都是庄重的文本,绝大部分经典,都具有宗教文本的风气。在作者看来,《朗读者》就算得上一部经典。

d.《朗读者》虽然线索简单,情节单调,人物简单,但是细节考究,精微之处,深藏大义。

7.作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朴素的阅读倒可能比一种思考式的、追寻式的理性阅读更值得,更有效,也更人性化”,如何理解这一说法?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简要阐述。(5分)

成功这篇文章的读后感篇六

(1)20xx年1月4日,带着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千年梦想,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经过半年多的飞行,成功登陆火星。这对于了解火星及其演化,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火星是地球外侧的比邻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探测器登陆火星远比登陆月球艰难得多。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制动火箭可以引导登月舱准确地进行软着陆;而火星大气的密度虽然远远低于地球大气的密度,但仍可使登陆舱在着陆的数秒钟内烧毁。同时,火星风也能把登陆舱吹离目的地。因此,航天专家们给火星起了个绰号叫死亡行星,意指探测火星非常艰难,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

(3)美国科学家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国内外火星探测的成功经验,并汲取了多次登陆挫败的教训,采用了多种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案,终于使勇气号成功登陆。

(4)勇气号是迄今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以移动的、自动化的大型实验室。其实,它就是一台车式机器人,长1.6米。宽2.3米,高1.5米,重174公斤,靠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它有自己的大脑、颈、头、眼睛和手臂。

(5)勇气号的大脑是一台每秒能执行约20xx万条指令的计算机。不过,与人类不同的是,它的大脑并不在头部,而在腹部。所谓颈和头,是指勇气号上部伸出的一个桅杆式结构,上面有一对眼睛——其实是两台可拍摄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机。(甲)两台相机的高度与人眼高度差不多,使勇气号能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寻找有价值的探测目标。(乙)当发现值得探测的岩石等目标时,勇气号会像地质学家一样,走上前去对岩石敲敲打打,搜集数据,然后向下一个目标前进,因此科学家们亲切地称其为野外地质学家。

(6)勇气号配备了野外科学考察所需的全套武装,其中包括全息摄像机和显微镜成像仪。勇气号上有多台高清晰度摄像机,可以拍摄高分辨率的火星地表和天空影像。而显微镜成像仪就像地质学家手中的放大镜一样,能以几百微米的超近距离对火星岩石纹理进行审视。探测器还配备了一个相当于地质学家常用的小锤子式工具,能对岩石内部进行采样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先进仪器,可用来对岩石构造做进一步分析。

(7)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拥有一套独特的通讯系统。借助这套系统,勇气号可以直接与地球控制中心交流信息。

(8)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勇气号也将围绕此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它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用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二是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9)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不过,这条探索之路仍是漫长而艰难的。尽管在这条道路上随时都可能遭受挫折,但是人类绝不会停止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目前,航天专家们正计划在发射无人探测器的基础上,选派航天员登陆火星,对这颗神秘而美丽的红色星球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索与研究。

1.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3分)

2.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______________段到第____________段。(2分)

3.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4分)

4.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普箴言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以第(5)段中画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作文中挑选出来的,中选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为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4分)

解析: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从试题设置来看;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第2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3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第4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第5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答案:1.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意思对即可)

2.(4);(7)

3.答案要点:

(1)了解火星及其溶化过程;

(2)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

(3)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4)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5)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

(6)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千年梦想。(答出其中四点,意思对即可)

4.(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山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意思对即可)(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意思对即可)

5.第一问题答案要点:

(1)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

(2)相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

(3)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成功这篇文章的读后感篇七

成功可以给人带来喜悦、快乐,增长见识和经验,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就是我在一次成功的试验中体会到的。

一次在自然课上,老师布置作业让我们回家做一个让鸡蛋浮出水面的试验。一回家,我迫不及待地从厨房里取出一个空碗,盛满了冷水,拿出一包盐和一个又大又圆的鸡蛋,轻轻放在碗中,一勺一勺地往碗里放盐。我目不转睛地看着鸡蛋希望那“胖宝宝”从凉爽的“游泳池”里“探”出头来。结果令我大失所望,碗里的鸡蛋还是纹丝不动,我不禁有些沮丧。正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妈妈走了过来问明情况,安慰我说:“儿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耐心细致,不能半途而废,浮躁不安。自己要动脑筋分析一下鸡蛋没浮上来的原因,是不是盐放得太急了,没有完全化开?你重新再做一次,倒进盐后用筷子在水里搅动搅动就可以了。”

听了妈妈的话,我很自责,自责自己太急躁了,我决定再做一次,换一个小一点的鸡蛋,把鸡蛋放进盐水,用筷子不停地搅着,可还是没有动静,又倒入了第六勺,继续用筷子搅,终于,鸡蛋“依依不舍”地从“泳池”里探出了“小脑瓜”。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我成功啦!我成功啦!”我激动地喊着,一蹦三尺高。

通过这次试验,我不仅明白了一个科学道理,还明白了:只有勇于尝试,不灰心,才能获得成功。就像莎士比亚说的那句话一样: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就能成功。

成功这篇文章的读后感篇八

一进教室,我就发现,桌子上有个盆子,装满了一盆水,我不知道老师要干嘛。难道作文课变成了科学课?喔,原来老师要做实验,教我们写作文呵!我暗自高兴。(用词不错,只是很书面,没有那份属于孩子的天真。建议改为:我这心里乐开了花。)

老师叫我们到讲台上,怕我们看不清。我们“呼拉”一下围了过来,把水盆围的水泄不通。(拟声词“呼拉”用得好,把同学们的“神速”表现的很到位。)

首先,我们想把蜡烛立起,但是调皮的蜡烛就是站不起来,(“调皮”和“站不起来”不搭配,“调皮”应该和“不站起来”搭配。)我们很着急。突然,麦城斌提议说:“把橡皮泥按在蜡烛下面。”我不相信能成功,可老师却说:“真是个好主意,我们试下吧!”我们只好照做。嘿,蜡烛真的按了上去,笔直的蜡烛向军人一样挺立在水盆里。(此时你对出主意遭到你质疑的“麦城斌”是什么想法呢,佩服还是不屑?请写出来啊!)

接着,老师点燃蜡烛,蜡烛发出“噼噼叭叭”的声音,火苗十分弱小,王家驹一个呼吸,不小心吹灭了火苗。我们都埋怨他不小心。老师再次点燃火苗,这一次,火苗从“一粒米”变成“黄豆”,最后变成了“粉笔头”。蜡烛摇头摆尾,好像在说:“来,再喝一杯酒。”(语言生动有趣,比喻很形象啊!)

然后,我们把玻璃瓶扣在蜡烛上,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火苗变小了,好像在说:“我坚持不住了。”(语言很精彩,要是能和前文的语言连贯起来,那就更好了。)最终,蜡烛熄灭了。

最后,老师把玻璃杯一提,水果然升了起来。(既然选择果然过渡,可在前文并没有写出你知道水能提起来啊,所以不够自然,建议改为:居然)

后来,老师又给我们玩“睡莲开花”的游戏,我们把老师给我们准备的纸睡莲,放进水里,纸睡莲慢慢开放,像真的睡莲一样漂在水面上。这回我可明白了为什么叫“睡莲开花”。(真不错,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今天,我和同学们玩了两个实验,我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