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教育笔记随笔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心得体会(实用8篇)

时间:2023-10-14 05:17:11 作者:HT书生 心得体会 2023年大班教育笔记随笔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心得体会(实用8篇)

环保宣传的重点是教育和引导公众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环保宣传语要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共鸣,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这些环保宣传语展现了环保事业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篇一

实录:

在科学区中投放了一些数学题,让他们进行“生日月份猜猜猜”的游戏,曹永鑫和王承俊拿着题目做了起来,王政皓在一边做裁判。“2加4等于几?”王政皓拿着式题卡开始询问,曹永鑫和王承俊同时喊了起来:“等于6。”王政皓板着脸说:“重来,你们应该举手,现在我都不知道谁得分。”在裁判员的要求下,他们又开始游戏,“3加6等于几?”两个小朋友都举起了手,王政皓说:“这样吧,我们轮流着做题目,说做对了就得分,谁错了就把机会让给别人……”他们你一题我一题地算了起来。

反思: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篇二

入秋天,我们的区角中开起了水果店。随着各种各样的水果上市,水果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

老板徐昱涛常常会在游戏过后乐滋滋的拿着一叠钱对我说:“今天我可发财了。”

可是,在赚到大钱的同时,徐老板遇到了不少困难。于是,我们针对他的困难进行了集体商议,最终得到了一种公认的结论。

困难一:生意太好,实在忙不过来。

解决方案:找几个伙计帮忙雇店,不过要徐老板平分赚来的钱作为工资。

困难二:客流量太大,小店显得很拥挤。

解决方案:水果店每一批生意只招待三位顾客,客人可以挑水果店不太忙的时候来光顾。

困难三:很多客人不满意徐老板开的价钱,有的太贵,有的太便宜。

解决方案:商讨了各种水果的价钱。

在这问题中,徐老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外面水果摊上的老板卖水果会用称称一下水果的重量,他希望也能像他们一样来卖水果。于是,我们马上为他提供了天平秤,如此一来,徐老板算钱就发生了困难,最后,还是决定还是以水果个头的大小来决定水果的价钱。

困难四:水果太畅销,断货了。

解决方案:三班、四班两个班的孩子轮流带水果来,带来的水果不能是容易腐烂的品种。

在遇到困难的同时,徐老板还为自己的生意动了不少小脑筋,出了不少金点子:

点子一:推出特价吸引顾客。

点子二:发传单给顾客和其他商店的老板。

点子三:为自己的水果做广告,如:叫卖。

针对他的金点子,我便将一曲广告歌《水果恰恰恰》带给了大家,水果店的伙计就喜欢一边敲着节奏一边唱一唱广告歌,如此一来,本就生意兴隆的水果店就更加红火了。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篇三

背景:

在主题活动《中国一家亲》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谈论着自己知道的祖国的骄傲。有不少孩子都提到了国宝动物大熊猫,小意说:“我知道大熊猫是我们中国的国宝。”婷婷说:“我和妈妈在杂技表演里看到过大熊猫。”韬韬骄傲的说:“我还和大熊猫一起拍过照片呢!”接着,我根据孩子们的热点讨论,提议请大家一起来画一画祖国的国宝大熊猫。

实录:

绘画活动中,我创编了故事情景导入,讲述了发生在动物杂技团的故事:一天,动物王国里来了一个杂技团,有许多杂技演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有小狗钻火圈,有大象踢足球,还有小猴走钢丝......最后,还有一位身穿白衣服,带着黑手套,穿这黑靴子,耳朵上套着黑耳套,连眼圈也涂得乌黑乌黑的动物出场表演了更精彩的杂技,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表演了什么杂技?根据老师的提示,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出了是大熊猫在表演。大家各自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有的说大熊猫可能表演了滚球,有的说大熊猫表演的是走独木桥,也有的说大熊猫会表演骑小车等等。于是,大家带着自己的想法开始画起“大熊猫耍杂技”......

镜头一:韬韬手拿画笔并没有急着往纸上画,反而轻声地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始动笔。最终,我看到了他画的大熊猫是在表演撑伞滚球的杂技。我问他:“噢!大熊猫在表演撑伞滚球的杂技,真了不起!那你刚才画画之前自言自语地说什么呢?”“我本来想画大熊猫走钢丝,可是,已经有小猴走钢丝了,大熊猫不能演人家演过的杂技,所以我在想他演什么杂技。”韬韬回答说。(原来,韬韬在作画的时候,他首先把故事情节回忆了一遍,并对杂技节目进行了选择。原本他想画简单一些的杂技表演“走钢丝”,但是由于故事当中已经说到了“走钢丝”的表演,他又想熊猫表演的是更精彩的节目,所以,他最后画的是熊猫表演“撑伞滚球”。这说明韬韬是一个肯动脑筋、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来设计自己的图画。)

镜头二:宣宣坐在韬韬同一组,她在画图的时候先看看旁边萌萌的画,又看看对面韬韬的画,迟迟不肯动手。我提醒她说:“宣宣,刚才故事里的小动物都表演了什么节目呢?你认为大熊猫表演什么节目才会更精彩好看呢?”宣宣没作声,手中握着笔托着小下巴想了又想。接着,她又看了看韬韬的画,瞄了瞄萌萌的画,终于开始动笔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大熊猫站在大皮球上滚球的杂技呈现于画纸上。“哇!宣宣画的大熊猫是站在皮球上表演的!真精彩!”这时,我看到了她脸上自豪地笑容。(宣宣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每每碰到要动脑筋、发挥想象力画图的时候总是东看看西看看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且,她的作品往往是与同伴的一模一样。今天,她画的熊猫虽然也是在表演球类杂技,但与他人的却有所不同,说明她也在动脑筋想像,力求与众不同。)

镜头三:凡凡画好了大熊猫演杂技,已经开始设计背景图案了。他一开始画了一些五角星,并涂上了亮亮的黄色,然后,我发现他拿起黑色的蜡笔在画纸上“唰唰”的挥舞起来。“唉呀!我怎么看不清楚大熊猫在演什么杂技啦?”我很想制止他的行为,但又怕伤了他的自尊心,所以用了婉转而惊讶的口吻来问他。只见凡凡不紧不慢地说:“这是晚上呀,大熊猫在晚上表演杂技的,天很黑,还有很多的星星。”一边说着一边继续用黑色的蜡笔涂着。(原来如此,看来凡凡并没对自己画画的方法感到诧异,反而在他的认知世界里,杂技演出就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他会将整个画面用黑笔涂抹进行装饰。)

反思:

今天的创意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孩子是有一百种语言的。孩子们在故事情景的带动下,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了不同的大熊猫杂技表演——“撑伞滚球”、“踩高跷”、“跳绳”……不过,孩子们在绘画的时候,有的人磨磨蹭蹭,没有马上动笔画图;有的人总看别人的画,自己却迟迟不画;更有的孩子竟然用黑色的笔涂满整张画纸等等各种现象都有。作为教师,我没有马上给与孩子们指令性的指导,而是尽可能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积极调动着自己的角色身份,适时在引导者、欣赏者、观察者当中进行转换,引领孩子们展开想象。(上海南门幼儿园)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篇四

背景:

我们樱桃班孩子进入大班以来对一些科学知识、童话故事等特别感兴趣,常常带着自己心爱的图书到班上来与同伴分享。好的图书蕴含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其中也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与经验。孩子们在阅读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拓展思考的空间,学习表达与交往。阅读图书不仅能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同时也能积极促进幼儿的空间想象、逻辑分析、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组织开展了“我们的朋友—图书”的小小主题活动。随着活动的开展,班里的图书多了,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每次看见孩子们围在一起讨论书本内容的情形时,我常常会想,也许未来的作家、科学家、音乐家、发明家就在他们中间!

实录:

几天后,我带着孩子一起参观了万达书城,回来以后,我发现孩子们整理图书时,渐渐有了分类摆放的意识,他们会边整理边议论:相同种类的书可以放在一起;大的挨着大的,小的挨着小的,不大不小的挨着不大不小的。孩子们说得多好啊!为什么不给点空间让他们充分实践一下呢?“樱桃小书城”就这样悄然而生了。

我和孩子们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开始了图书的整理与摆放。孩子们很快乐地在寻找着不同的图书,有意识地将同一种类的图书放在了一堆里,他们相互询问着:“我这里都是《娃娃画报》,你那里有吗?”“哈哈,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我这里。”“你这本书好多字啊,是识字书。”“我这边都是故事书。”通过整理他们发现,我班的图书大致有三大类:幼儿画报类、知识类、童话故事。

从整理图书这个环节中就可以看出,孩子对图书的分类还是比较清晰的,在孩子们的相互询问中,首先,我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是很快乐的,他们很乐意做这件事情,他们对这个活动是感兴趣,这一点非常重要。其次,孩子们在整理的图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图书分类的意识,积累了分类的经验。

图书整理好了,有孩子问:“老师,我们可以把它们摆在书柜里了吧?”我说:“可以啊,可是我们应该怎么摆呢?”稼稼说:“一样的就摆在一起啊”文文抢着说:“书架每一格可以放一种。”

图书已经摆放好,我又问:“樱桃小书城可以开放了?”“书城是否仅仅有书就行了呢?”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又讨论起来,回忆起自己去万达书城的经历,因为,我觉得通过讨论得出的认知,会比教师直接告诉孩子更为深刻。其实,孩子都知道书店有带胸牌的叔叔和阿姨,可是,很少去关注他们是干什么的,也很少有人告诉孩子他们是管理员。“那么多人去书城买书、看书,翻来翻去的,为什么书还是排列得那么整齐呢?”我的话将孩子们置身于问题之中,引发了孩子自己去讨论、发现和认识,每个孩子都主动参与进来。根据孩子们的讨论结果,我又问道:“谁在整理?”“专门整理书的人叫什么?”“除了整理书以为,管理员还做些什么事情?”问题一层层的递进、深入,引起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共鸣。孩子们在相互经验交流、讨论中知道了书城里的书是需要管理的,初步了解了管理员的职能与作用。

小书城第一次开放了,我们的小小图书管理员在做什么呢?我在一旁观察到他们有时在整理书,有时很耐心地帮助小朋友找书,还给小朋友推荐图书呢?挺称职的。

反思:

活动开展到这里,我真的有很深刻的感触,开设小书城,首先,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更多的孩子能够来小书城看书,引起进一步阅读图书的兴趣。其次,就是发动孩子们自己来开办小书城、整理小书城、管理小书城,对孩子协调、管理能力和责任感进行挑战。

活动虽然开展得很顺利,但也有需改进之处:

1、在整个活动中,孩子外出体验图书馆、书城氛围的次数可多些,相信孩子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在参观过程中,可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有难度的问题拍成照片,甚至可采访、录象。

2、游戏开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引导方法,刚开始激发兴趣更为重要,后阶段可采取制定值日表,轮流值日的方法,那么图管理员就能很有规律、很有秩序地去书城值日,同时也能促进责任意识。

教师在主题活动开展中要关注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热点,并适当引导和支持,为幼儿提供积累生活经验的机会,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时间、自由和自主的权利,促进孩子的发展。樱桃小书城成功的体验,给了我很大启发,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自信、敢想、敢言的态度,真的很令人欣喜。孩子策划、协调、管理能力在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感兴趣、乐意去参与、也很有意义。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篇五

实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芸芸做“火锅店”的老板,这时班中只来了二、三个幼儿。她在火锅店中忙着整理锅子,把羊肉卷、蔬菜、粉丝等一盘盘装好,等一切准备就绪,又好像发现缺了些什么,只见她若有所思的走到我面前,大声地说:“老师,火锅店里应该有菜单的,还要一支笔给客人点菜。”我说:“对了,那怎么做菜谱呢?”“我们一起来做吧!”于是我找来了白纸,废旧图书,和孩子一起寻找需要的图片,并剪下、粘贴,一会儿,一本菜谱就做好了。芸芸拿着菜谱及铅笔,忙碌着开始为客人点菜,并且骄傲地对同伴说:“这是我和老师一起做的。”

反思: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会通过模仿来反映成人世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会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并能真实地反映出来。对于孩子提出的对游戏材料的要求,我不是一味的包办,而是随着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一起参与到游戏材料的准备中,通过和孩子一起动手,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游戏的乐趣。我想,不仅幼儿需要游戏,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就更需要理解幼儿的游戏,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支持幼儿的游戏。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篇六

幼稚教育是各种教育中之一种,当然也应该依着实验的精神去研究。

幼稚园的作业(包括一切活动),就应该本着丰富儿童的经验去做。

——陈鹤琴

[实例]

伦伦是个腼腆的男孩子,喜欢剪纸,但是至今都没有剪出像样的作品。

早上,伦伦又拿来了剪刀和纸专心地剪着,还不时凑过头去看小伙伴是怎么剪的.剪着剪着,本来想剪的大作品剪小了;剪着剪着,本来要剪的小作品变没了,结果还是什么也没有剪成。于是他又拿了一张纸剪了起来。

我很想走到他身边去教教他,可是一想到平时由于我对他太关注而使他形成遇事缩手缩脚、遇到困难容易放弃的特点,就想再观察一下。而且我伦伦开始能主动地观察他人的做法,失败了还能自主调整,继续尝试,有一些克服困难的好表现。所以我没有走近他,但是仍时时留意着他的表现。

"老师——"身边传来伦伦的喊声,只见他手中拿着一张小纸片对我说,"蝴蝶!"我连忙走过去。只见伦伦手中的纸片又小又粗糙,但确实很像蝴蝶。我装作不相信地问:"是你自己剪的吗?""是的!"伦伦用力地点头。"剪得不错!你真能干!再剪一个好吗?"我边说边抱了他一下,还把他的作品贴到墙上。伦伦兴奋地笑了,赶紧埋头又剪了起来。

[思考]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过:"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要自己学习。""做父母的一方面不要替他学,一方面给他学的机会就是了。"对伦伦这样内向胆小的孩子,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但这种鼓励不一定是从头至尾地刻意去表示自己的关注,说一些鼓励的话,而是孩子在孩子遭遇失败的时候也能不动声色,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轻装上阵,相信孩子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调整能够取得成功。我想,这也许就是陈鹤琴先生"学习是反应与刺激的联合""刺激必须要选择得适当"这两句话想要表示的意思吧!

伦伦虽然渴望自己能剪出好看的作品,但由于技能上的局限使他多次面对失败。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面对失败时,并没有轻易低头,而是选择了努力再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他开始向其他小朋友学习,并且一次次地进行尝试,直至剪出一件作品。也正是这件作品激发了伦伦的自信心。

陈鹤琴先生说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我想如果我在不过多干预伦伦自主学习的同时再增加一些积极的暗示,如给他一些特殊的、好看的纸等,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支持,也许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篇七

陈鹤琴老先生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什么原则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还详细阐释了“活教育”的原则,他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等等。这都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中有价值的思想。

案例:

《春天的古诗》,应该说孩子对这个活动的本身还是很感兴趣的,之前孩子们收集资料是很充分的,所以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很有序,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很浓厚,他们善于用新去感受古诗的情感,理解古诗的内涵,这一点很好。在教学活动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我说:“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去找自己要学的古诗,去跟小老师们学一学。”接着,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去寻找要学的古诗了,只见宸宸一脸茫然,东看看,西看看,手里拿着自己带来的古诗书,站在上面不知所措,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见此情景,我读懂了她的眼神,宸宸很希望别人学习自己带来的古诗,可是别的伙伴并没有选择学习她的这首古诗。于是,她就表现出了一种失落,情绪上出现了波动。我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后,走到了她的面前,对她说:“宸宸,刘老师来和你一起学习好吗?我做你的学生,你做我的老师!”说完,我们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她看到我来做她的学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顺势,我又对宸宸说:“宸宸,你也去做伙伴的学生好吗?很开心的!”她很高兴地点点头,欣然接受了。

分析:

从宸宸的身上,我感觉到,宸宸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能大胆、大方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她很希望得到伙伴的肯定,我很了解宸宸的特点,她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喜欢展示自己,喜欢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我更清楚她的性格,所以,我有了这样一个举动,当她的愿望与现实发生冲突时,我以学生的身份介入,我认为是很恰当的。很明显,满足了宸宸做小老师的欲望,并且让她的情绪由失落变的愉悦了,如果我没能及时发现,这个孩子的情绪波动肯定会很大,她的注意力就会处于游离状态,那么对宸宸而言,她一定会沉浸在这种失落的状态里,更谈不上达到活动的教育效果了。因而,我抓住了这样一个教育契机,我本着让孩子在做中玩,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本着凡是孩子自己能说的让孩子自己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让孩子自己想的教育原则,把自主权放在孩子手里,真正的让宸宸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满足了宸宸最及时的需要,无形中使她产生了一种对集体的服从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不难看出,我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是一种多元的关系:教师既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也是活动的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欣赏者等。幼儿既是学习者、参与者、评价者,通过参与操作活动,学习掌握知识和经验,并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探索活动进行评价;又是互动者,能与周围的同伴、成人、材料及其他环境不断地接触、交往。活动的核心是要让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只追求孩子智力、知识方面的成长。

教师要面向全体孩子,而不是只关注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忽视中间部分的孩子;要让孩子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而不是让孩子在沉闷的课堂上失去学习兴趣。对宸宸来说,我对她进行的就是积极的鼓励,达到了积极的教育效果。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给幼儿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看来,“今天,我来做‘学生’”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所以,不难看出,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先进教育思想无处不在,我们一定要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不断钻研,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最新大班教育笔记随笔心得体会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篇八

实录:

娃娃家里,婷婷和晔晔一边拉扯着“娃娃”的衣服,一边在争吵。只见婷婷和晔晔两人都紧紧的拉扯着“娃娃”,互不相让。看到我来了以后,婷婷说:“老师,这个娃娃是我先拿的,我是娃娃家的妈妈。”晔晔也不甘示弱:“老师,我也要做娃娃的妈妈。”

这时,我接过了她们手里的娃娃,抱在怀里,“娃娃乖,不哭了。看,你们把娃娃弄哭了。”

看着他们沮丧的眼神,我说:“刚才娃娃悄悄地告诉老师,说你们两个她都喜欢,所以想让你们两个一起做她的妈妈,你们愿意吗?”

师:“娃娃又说了,你们两位妈妈以后再也不要吵架了,好吗?”

分析: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习惯独享玩具,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家人都非常宠爱他,放任他,迁就他,因此,他们没有与他人协商的意识和经验,互相之间很容易为了某种共同的需求而发生矛盾。这时,教师如果只留下一个“妈妈”,那么另一个幼儿的情绪肯定会受到影响。而两个“妈妈”的出现,不但满足了幼儿各自的心理需求,游戏愿望,也消除了矛盾,增进了幼儿之间的交往。

结论:

《纲要》认为“发展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创设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语言能力在交往中得到发展。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活动和区域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时,应注意在提供多种活动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让幼儿避开教师的“监护”,打开心扉自由地与同伴交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可以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出于游戏的需要,幼儿必须以角色的身份出现,用角色的口吻表达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扮演妈妈的幼儿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会提出抗议:“妈妈说话是很轻的,不是你这样的。”于是,“妈妈”或会与之辩白:“我是假妈妈。”或改变自己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温柔地说话,体贴地照顾孩子,并友好地与周围人交往,语言技巧在游戏交往中自然地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监护”中抽身,着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也可以进行个别幼儿语言能力的指导。这样,幼儿就可以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愿望(或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