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创新论坛开幕词(优质5篇)

时间:2023-10-02 06:30:51 作者:翰墨 党团范文 2023年创新论坛开幕词(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新论坛开幕词篇一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创新论坛”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听到了许多优秀的演讲和分享,并从中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首先,创新是多元思维的源泉。在论坛上,有一位主题为“多元思维与创新”的讲座让我印象深刻。演讲者通过举例讲述了多元思维的重要性。他认为,创新源于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与交流。只有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尝试接纳不同观点,融汇多个领域的知识,我们才能够在创造中发现新的可能性。这次讲座让我认识到思维的自由和开放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也鼓励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看待世界。

其次,创新需要勇于冒险。在一次名为“创新有风险,但不创新必死”的分享中,一位创业者讲述了自己创业的经历。他说,创新和冒险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勇于冒险,敢于尝试,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他的分享让我认识到创新是需要有勇气面对失败和困难的。在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学会积极面对挑战,敢于冒险,才能够有所创新。

再次,创新需要开放和合作。在一个小组讨论环节中,我们讨论了“合作与创新”。通过和小组成员的合作,我明白了创新需要不同人的智慧和力量的结合。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倾听,最终通过合作找到了创新的方向。这次小组讨论让我领悟到创新需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合作精神。只有打破隔阂,与他人进行思想碰撞,我们才能够在合作中实现创新。

最后,创新需要持续的学习。在论坛最后一个环节中,一位来自科研领域的嘉宾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验。他说,创新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保持求知的心态,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我们才能够在创新中有所突破。这次分享引起了我对学习态度的反思。我意识到要想有所创新,需要持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之,这次“创新论坛”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通过演讲、分享和讨论,我深刻认识到了创新所需的多元思维、勇于冒险、开放合作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的启发和教育,我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更多的创新。

创新论坛开幕词篇二

创新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已成为探索未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各类创新论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期我参加了一场以“创新论坛”为主题的活动,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启发,下面我将就此展开论述。

第一段:创新论坛是实现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在创新论坛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分享他们的创新和实践经验。通过开展主题演讲、圆桌对话、案例分享等形式,与会者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开展深入的交流互动。我在论坛上听到了许多有关创新的新思路和新观点,这为我拓宽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我有机会与这些成功的创新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向他们请教问题,获取实用的经验,寻求解决方案。这些交流互动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使我对创新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第二段:创新论坛促进了多领域合作和跨界创新

创新论坛通常是跨领域的,它将来自不同行业和专业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推动多领域的合作。在我参加的创新论坛中,我见证了技术专家与企业家的互动,科学家和设计师的合作等等。这些跨界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还能够创造出更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人们合作,我们可以借用对方的知识和经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创新更加高效和具有价值。

第三段:创新论坛激发了个人创新的潜力

创新论坛给予个人一个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平台。在论坛上,我见到了许多同龄人,他们在不同领域或专业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的成功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坚定的信念,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名创新者。通过与这些成功者交流,我对自己的创新潜力有了更大的认识,并且明白了创新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更是一种实际行动。通过参加这样的创新论坛,我更加有信心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价值。

第四段:创新论坛推动了创新文化的建立

创新论坛不仅仅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更是推动了创新文化的建立。在我参加的创新论坛中,我看到了很多企业和组织展示了他们对创新的关注和支持。他们为员工提供了创新培训,设立了创新奖励机制等等。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还为创新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和资源。通过论坛的宣传和影响,创新的意识和思维正逐渐渗透到了更多的企业和组织当中,推动着创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段:创新论坛引领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创新论坛是面向未来的,它提供了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的机会。在论坛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前瞻性的产品和技术,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思路,将为我们指引方向并提供行动的动力。通过参加创新论坛,我认识到创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求,更是为了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在持续创新中才能保持竞争力和生命力。

总结:

参加创新论坛是我获取创新经验和启发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论坛,我体会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并得到了专家学者和成功者的指导和鼓励。创新论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相信,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更多的创新成果,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创新论坛开幕词篇三

第一段:介绍创新论坛的背景和目的(200字)

近年来,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促进创新思维的交流和分享,近期我参加了一场创新论坛。该论坛旨在为创业者、企业家和青年领袖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分享关于创新和创业的经验和思考。经过这次论坛的体验,我深感受益匪浅,对创新思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段:分享主题演讲的精华及感受(200字)

在本次论坛上,我有幸聆听了一位成功创业者的主题演讲。他以自己的创新项目为例,详细讲述了从创业的初衷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通过他的经历,我意识到创新不仅仅是灵感的闪现,更需要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前瞻性的观察。此外,他还强调了团队协作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性,这让我对团队合作和自我思考产生了深深的共鸣。通过这次演讲,我深刻理解到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

第三段:参加分论坛小组讨论的体验及收获(200字)

除了主题演讲,论坛还组织了一系列针对不同领域的分论坛讨论。我选择参加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分论坛。在这个小组中,我和其他参与者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和研究成果。通过讨论,我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和思路,这种多元化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我还学到了很多来自不同领域和背景的人的经验和思维方式,这对于我个人的学习和发展非常有帮助。

第四段:与业界专家交流的机会及启发(200字)

在论坛期间,我有幸与一些业界的专家进行了交流。他们分享了自己在创新和创业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给予了我们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导。通过这些交流,我意识到创新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尝试的过程,而尊重专业人士的建议和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成功和教训都能够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加高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次与业界专家交流的机会让我对创新和创业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第五段: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规划(200字)

通过参加这次创新论坛,我对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我意识到要想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同时要敢于尝试和失败。我也明白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精神是实现创新的关键,需要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边界,我希望能够在未来成为一名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成功者。

总结:通过这次参加创新论坛的体验,我从演讲、小组讨论、与专家交流等环节中收获颇丰。经过这次论坛,我对创新和创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同时,这次论坛也让我明白创新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而团队合作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同样重要。我相信,只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和探索精神,我一定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不俗的成绩。

创新论坛开幕词篇四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这是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领域组织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我谨代表中国科学技术部和论坛组委会,对各位嘉宾和代表出席会议表示诚挚的欢迎!

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严重影响,这种影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可能趋于恶化,甚至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多年来,国际社会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等重要文件,建立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和政治基础。201x年12月在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路线图”,这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的又一重要而积极的成果。本次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的召开,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的高度重视。

科学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多年来,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致力于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国际社会也实施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等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的四次评估报告对深化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识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与合作将为我们寻求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之道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应对气候变化。早在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中国政府就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气候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气候变化的科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了气候变化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

201x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能源和环境确定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明确列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之一。

201x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为了对《国家方案》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统筹协调国家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全面提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在“”期间的阶段性目标和到20xx年的远期目标,对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与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二是以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为重点,加强了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

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1x年单位gdp能耗比201x年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0%的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采取了节能减排、鼓励可再生能源利用、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科技作为重要的支撑手段,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对节能和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清洁汽车、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等方面加强了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安排了一批重大和重点项目,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我们此次论坛所用的清洁汽车,就全部来自中国国家科技计划的研究成果。“”期间,截至目前已安排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科技经费逾70亿元人民币。通过积极有效的科技工作,中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有了明显加强。

三是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科技合作。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免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任。国际社会要增加资金投入,扩大信息交流,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环境等各个相关领域开展广泛的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目前,中国政府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科技合作协定。气候变化正在逐渐成为双边科技合作的优先和重点领域,在清洁发展机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政策和能力建设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合作,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领域,中国政府于201x年11月启动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希望有关国家、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与我们一道推动该计划的实施。

社会公众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中国重视提高社会公众的气候变化的科学意识,努力推动社会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多年来安排开展系统的宣传、报道和全民参与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中国的社会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为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组织编制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加强了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对提高全民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推动全民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

气候变化未来的发展趋势非常严峻,我们对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地深化,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还存在很多瓶颈,气候友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存在很多障碍。为此,我们呼吁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加强科技创新与合作,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以有效发挥科学技术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第一,加强科技创新,增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

科技创新在我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手段中处于核心位置。这种创新要体现在气候变化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上,以使我们能更科学地认识气候变化的成因,更准确地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减少和消除科学上的不确定性;这种创新还要体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战略的研究中,以使我们能够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正确且经济可行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机制、政策和战略;这种创新更要体现在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过程中,以使我们能够有效地突破在节能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清洁汽车、碳捕集和封存等低碳技术的瓶颈,从而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衡量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的高低,不仅要看应对气候变化科技自身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看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与引领作用,看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我们要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从而铺设一条通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温室气体排放少的低碳发展的道路。

第二,加强技术转让,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能力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由于缺乏实现现有技术传播和转让的有效机制,目前,发展中国家因缺少先进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明显的高排放特征。如不能妥善解决技术转让的问题,这一高排放特征将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持续下去。同时,由于缺乏先进有效的适应技术,发展中国家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去年年底形成的“巴厘路线图”将技术转让与减缓、适应、和资金问题一起被列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四大要素,强调了技术转让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表明了国际社会对技术转让问题重要性的共识。国际社会应在此共识的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企业参与的技术转让机制,促使气候友好技术的技术以优惠和减让的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

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中国家获得买得起、用得上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客观上看,先进技术的转让方也可以通过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市场获得经济效益。中国也愿意通过开展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它们所需要的气候友好技术。

第三,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特征,决定了不可能由一个国家或少数几个国家解决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的难题,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共享科技成果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由之路。各国政府应从全球利益出发,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努力拓展双边、多边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协作攻关,分享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形成互利共赢、技术共享、资源集成的良好格局。

我们还应大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和区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计划,鼓励和支持各国科学界、企业界的广泛参与,形成产学研的联合互动,发达国家应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发达国家还应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其科技计划,鼓励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高水平的科技研究基地和培养相关人才,有效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中国政府也欢迎各国科学家参与我们的国际合作项目。

女士们,先生们!

科学技术和创新不仅在发现和揭示、而且在应对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依靠科学技术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中国政府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召开此次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其目的就是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此次论坛的召开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科技界、企业界、有关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充分表明了国际社会在此问题上的共识。这种共识为今后国际社会加强科技创新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论坛这个平台,加强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合作,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的传播与应用,拓展和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新的贡献!为联合国在201x年完成巴厘路线图规定的谈判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创新论坛开幕词篇五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是学校科技创新大会。首先,感谢市科技局xx局长莅临指导工作。今天的会议很重要,尽管自建校以来,我校创新创业工作如火如荼,校企合作与专利方面的相关做法走得比较靠前,但仔细回顾,我们的创新成果还不尽如人意。此次召开会议,正是因为感受到了压力和危机感,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一、 明确目标,营造共识

有些同志认为,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为什么要如此强调科研创新工作呢?其实,两者相辅相成,并没有冲突。几年前,我们很多老师去过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交流,参观学习了他们的项目制教学,对南洋理工的老师带着学生研发企业的项目、接受企业的委托、与企业联合开发的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模式感到震撼。但是震撼之后,我们学到了什么呢?有没有学以致用呢?有,但是不多。今年11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方向,其中提到的校企深度融合,将会成为培养学生和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够按照省文件的指引,结合实际,在以培养学生为本位的同时,将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不仅适应产业的发展,更要适当引导产业发展,利用2-3年的时间,扎扎实实推动创新工作,争取有几个团队能进入新型研发机构行列,这也是吴月霞副市长考察学校时对我们的肯定和寄托的希望。

二、 抓住机遇,厘清思路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以前我在科技局的时候,一年科研经费才几百万,最多的时候不到三千万元,但是今年我市的科研经费有1.8亿元,明年将达到5亿元!这充分说明国家、省、市对科研更进一步重视。目前,产业研发能力较弱,我们作为拥有众多教授和博士的本土高校,责任和机遇并存,我们应该要有所作为。几年来,学校已投入几百万科研经费,但并没有形成标志性创新成果,我们要认识到这一不足。我们的兄弟院校、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开展得非常好,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在制冷系统领域这一块,吸引了许多企业与之合作,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树立了良好口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既要向搞得好的学校学习,又要厘清思路,迎头赶上。

三、 完善制度,打造团队

我们学校的科研创新,将重点依托研究所,将之办成引领产业发展,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创新平台;下一阶段,将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围绕各类创新工作多方筹集资金,通过打造一批创新型团队,带动一批有研究水平的教师积极投身科研。今后,我们也将在考核和评聘上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多方面促进我校科研创新工作的发展。对科研创新的考核将从对个人的考核,提升到对团队的考核,提升到对校内研发机构的考核。评聘制度上,将实施评聘分开,根据业绩和科研能力实施聘请。希望相关部门从管理的角度朝这个方向引导,组织好教职工们加强学习,充分掌握评聘分开机制的具体信息。尤其校企合作处,要向市科技局咨询和汇报,根据学校的思路,厘清工作主线,制定具体目标,踏实推进科研创新工作。

最后,我坚信,xx职业技术学院将抓住发展的机遇,推动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