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中访友说课课件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课文山中访友(大全10篇)

时间:2023-10-05 19:23:41 作者:笔尘 口号大全 最新山中访友说课课件 课文山中访友教案课文山中访友(大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中访友说课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时,心情往往会无端地平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习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呼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这时候,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

1、带着感情通读全文。

2、抄写生字,听写新词。

山中访友说课课件篇二

《山中访友》是李汉荣写的一篇文章,初读题目,我还以为是写作者去深山访问多年好友。直到读了第三段才明白作者访问的朋友不是人,而是山中的动物、植物、景物,大作家写得文章可真独特。

他首先拜访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古桥,我从“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度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不仅写出了老桥的古老,还重点突出老桥默默无闻、服务大众的品质。

接着,他踏进树林,把见到的鸟儿、露珠拟人化,小鸟能叫我的名字,露珠能和我交换眼神,写出了他们很有灵性。连树木也望着我,成了我的知己,我靠着树,却觉得自己也成了一棵树,身上的一切,都成了树的一部分。

在文章中,作者处处流露出对山中一切的喜爱之情。

把一种种物体给予生命,令人回味无穷。

山中访友读后感(二):500字

山中访友说课课件篇三

李汉荣先生给这篇美文起了一个让你容易往“写人叙事”方面思考的题目——山中访友。乍一看,你一定以为作者写得是去山中探访一位隐者,等你读全文后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山中访友”这个题目是全文之眼。这个题目很精彩,“山中”指出了地点,“访友”说明了事件。精彩处当然在于“访”和“友”两个字上。访是探问,看望的意思;友即朋友、故人。写景之文用“访”——看望,作自己的行动取向,而不同“赏”更不用“游”;对景物的称呼用了一个“友”字,使文章未始,就已给自然界的景物赋予了人格。

全文都是围绕“访友”而展开叙述的。全文的开头,结尾以及主体部分用了五勾带“朋友”的句子,与课题呼应,并由此展开全景式的叙述。

开头,“独白去访问我的朋友”。作者在开头运用富有节奏的,跳跃性的短语进行描写,表现了心情的愉悦。第一小节,作者特意将“早晨,好清爽!”这个个人的感受放在段尾,这是有意安排的。作者的清爽不是因为昨晚的好梦,而是“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个满怀”,而且“风中含着露水和桅子花的清香”。与这湿润的甜蜜的芬芳的微风撞了个满怀,使作者不由得发出“早晨,好清爽”的'感叹。随即便有了“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经,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的念头与行动。

本段中的“撞”字,赋予了微风人格,把风儿当作了朋友,同时也表现出了与风儿相遇的突然,与风儿碰得结实。第二小节中三个“不”和一个“就”的描写也极俱特色,写了三个“不”是为了突出一个“就”——“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重点在于“好心情”,有好心情就足够了,至于怎么走,与谁走,带什么走,都是次要的。

接着,作者用三个带“朋友”的句子,统领课文主体部分的三个小部分,展开“全景式”的描写。

第一个小部分,作者写“古桥”,读到这一段时,我们才会明白,作者所说的“友”不是人,而是物,但这些物,却有人一样的品格。

第二部分写“树”,说“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

第三部分写“山中的一切”,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文章的结尾,说“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日色”点名时间,我在山中呆了一天,又与课题与文章开头呼应。

山中访友说课课件篇四

文学作品的意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判别与择取,如果从不同的阅读视角出发,可以领略到文本不同的意义。《山中访友》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作者究竟带着怎样的眼光?作品究竟带着怎样的奇异色彩?我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作些揣摩、探析,会有不同的鉴赏景况。

孤独是每一生命物种和每一生命的生存情态,孤独感是每一智慧生命生存的基本感受。人类心往和走往大自然的动力,或许就是摆脱孤独感的欲望。所谓“山中访友”,首先是作者的孤独之旅,他说:“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踏幽径,入幽谷,入访者成了“幽人”。苏东坡词“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道出了人在孤独无侣时的普遍心态。这是出发时的.孤独。接下来的描写让人感到意外:所谓“朋友”竟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白云……一些没有理智与情感的景物。身处这样的“朋友”当中也许更增添与尘世的隔离感、心灵深处的荒凉感。这是到访时的孤独。至少客观上有一种孤独的氛围和情境。

然而这又是一次欢欣之旅。人的感觉对客观环境的反应,常常依凭人的心理定向而产生,而变化。作者感觉的欢欣,表现在对周遭景物的喜爱上;这种喜爱又是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神奇而自由的联想、想像来实现的。最为奇特的想像是作者走进树林的一段:“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人在观景时,常用的想像是我是旁观者,以我观物,此物依然此物,而我依然故我,正如辛弃疾词“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还是很分明的;这里的想像之奇特在于,我是想像中的参与者,不光是此物彼物相变,而且我也变为此物或彼物,此物或此物亦变为我,正如“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物化”是以欢喜欢乐欢悦为动力的,或者说“物化”本身就是欢喜欢乐欢悦的过程。

孤独是客观的状态,欢欣是内心的感觉。

大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人类往文明的道路渐行渐远,越加觉得故园的亲切可爱,越加有可能把自然之物当成自己的亲友、邻居、伙伴,这便是“山中访友”有别于上文“孤独与欢欣”的又一层含义。“访”的行为既是虚拟的又是真实的。人与自然之物本无同质同性可言,物理性的对话交流不可能在人与物之间进行,因而“访”是虚拟的;人却可以虚拟对话情境,在内心与自然对话,形成一种心理场,创造一种自身精神激荡、飞升、远游的自由活动,“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这种心理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因而“访”又是真实的。

从这意义上说,《山中访友》写的是一次精神回归之旅,我们从文中的第一、二人称“你”“我”的对话,从景物都一一幻成亲朋好友的情景,可以悟出这种精神回归的含义:

老桥老朋友、树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近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围墙、栅栏,树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种标牌,由导游引来成百上千人践踏、污染,这种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马路旁边或在水泥地中间种上一片红绿花树,这种“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带着各种欲念进入自然场地,拍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这不是回归;即使带着画家、诗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却只是像旁观者似的张望一下便回家“创作”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回归。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净化心态与意向。人们啊,不妨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面对山水林木飞禽走兽呼唤一回亲朋好友,放下红尘负载轻松自然地进入精神涅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为物抑或物之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或曰与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足以永铭心间。

山中访友说课课件篇五

1、知识目标:品味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热爱自然,培养审美情趣。

写景状物的技巧和联想、想象的能力。

用心体会大自然的美,提高写作能力。

1、利用听读的方法梳理全文。

2、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分析写景状物的技巧。

3、热爱自然,用心去写景状物。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

过程导语:背景音乐《朋友》

一、梳理全篇

1、听读全文,在听的过程中圈点出作者到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

2、作者在朋友的身上有什么样的感悟?听背景音乐,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听读课文录音,提出疑难。

勾画作者访问的朋友的名称。

谈谈作者从朋友身上感悟的品质。

二、精析品读

1、提问:你喜欢的是那些地方?

2、小组讨论喜欢它的原因。

3、说话训练:

我从____身上学会了______。

4、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优美的画面呢?

小组讨论:

喜欢的朋友是谁?为什么?

按一定的句式练习说话。

归纳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课外拓展,写作训练赏悟并写作。板书

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山中观景(事情)

山中访友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感情)

小练笔:

小作文:《我有一个朋友》

要求:与自然中的山川树木和花鸟虫鱼进行心灵对话,抒发朋友之情。

山中访友说课课件篇六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意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最近忙吗?想轻松轻松吗?今天老师要到大山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顺便去拜访我的几个老朋友,你们想跟着我去吗?出发之前,你们有没有什么想问我的?(引导学生第一次质疑)我先不告诉你,随我到了那儿你就知道了。

二、师生互动:

1、现在就请同学们走进大山,去会一会我的朋友吧!并用你手中的笔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请学生快速读课文,并且把这些朋友一一找出来,作上记号)

2、现在请你说一说你都见到了我的哪几位朋友?(师相机板书)

3、请同学们在用心的与这些朋友交流一下,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个?(找一个或几个知心朋友)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他?(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

4、想必同学们和你的知心朋友交流好了吧。现在就把你的知心朋友介绍给大家吧!(同学们一一介绍)

5、同学们,今天我们与这些朋友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你们觉得这些“朋友”可爱吗?为什么?那我们与这么多“可爱的朋友”欢聚一堂,你们高兴吗?(让学生谈感受、体会)

三、课后拓展:

1、师述:同学们,你们别只顾着自己玩了,可别忘了我们的客人!我想坐在旁边的老师们一定也想想我们一样到山中去玩一玩,去领略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你们说了?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充当某一处景物,老师们到山中游玩,当游客来到你们面前时,你们就用心向他们做自我介绍,看谁把游客牢牢的吸引住。(事先准备几个写有景物名称的卡片,如古桥、瀑布、小溪、菊花……还准备几个空白卡片,让学生自选景物)

2、小组长选卡片——景物。

3、小组内商量讨论,打好腹稿,推荐一名代表发言。

4、“游客”开始游览,走到哪儿,就请代表发言。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扮演的景物都太好了,不仅向游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同时也让游客感到了快乐。其实,在生活中,只要你用心与大自然中的一切去交流,你将会从中感受到许多你以前从来没有感受到的东西,不信的话,就试一试吧!

山中访友说课课件篇七

【设计理念】

根据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领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感情色彩,在练笔时进一步把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生活也添上诗一般的色彩。

【教材分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山里朋友”的特点感受作者探访山中的“朋友”是的心情,揣摩与“朋友”互诉心声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熟读,疏通生字词,摘录好词好句;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把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一、重温课文,走入新课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1、齐读标题,重读“访友”。

2、重温课文内容,作者访了哪些“朋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3、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感知那如诗如画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精彩句、段。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法迁移,训练读写。

反复诵读以上句子,仿照你最喜欢的句子的表达方式,写写你所熟知的景物。

把此段改成小诗一首:

你好,清凉的山泉!

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

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

……

2、仿写:

你好,可爱的蝴蝶!

你扇动着漂亮的衣裙,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漂亮的野花!

你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

你好,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结课文,课外延伸

1、在读课题,说说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拿出笔来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山中访友说课课件篇八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 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1、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2、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语句令你有所感触,请你找出来,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围墙、栅栏,树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种标牌,由导游引来成百上千人践踏、污染,这种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马路旁边或在水泥地中间种上一片红绿花树,这种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带着各种欲念进入自然场地,拍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这不是回归;即使带着画家、诗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却只是像旁观者似的张望一下便回家创作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回归。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净化心态与意向。人们啊,不妨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面对山水林木飞禽走兽呼唤一回亲朋好友,放下红尘负载轻松自然地进入精神涅 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为物抑或物之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或曰与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足以永铭心间。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努力帮助学生们树立一种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学生很喜欢这篇文章,让学生仿写一篇小文章,他们写得很生动。

山中访友说课课件篇九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电脑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时,心情往往会无端地平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习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呼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这时候,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1、带着感情通读全文。

2、抄写生字,听写新词。

山中访友说课课件篇十

那条泥泞的小路,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朋友。小路,你虽小、虽窄,但这是通往菜园唯一一条小路,你把多少人托过这里,小路你虽泥泞,但还是掩盖不住你闪闪发光的心。你抬头望着进进出出的农民伯伯,岁月悠悠,经年累月,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菜园,油菜花欢迎我的到来,花生抬起头想看看我。每一个植物、蔬菜都是我的朋友,他们欢呼着我的到来。我看着一片片油菜花,仿佛自己是一个仙女,东飞一下,西飞一下,把花蜜给了蜜蜂;与蝴蝶一起舞蹈;与蜻蜓一起飞翔。

只听天上又有了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从天空掠过,园子里不时传来几声蛙叫我知道该回家了,我挥手告别这些朋友,,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带回了一身夕阳红。再见,油菜花,再见青菜,白云,再见小路,再见,我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