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思想汇报(大全5篇)

时间:2023-09-11 23:00:21 作者:GZ才子 口号大全 文化的思想汇报(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的思想汇报篇一

春节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有好吃的和有零花钱。说起吃,韩国虽然也有着过春节的习俗,但是他们过年吃的东西却是跟我们国家春节吃的大不相同。那么,韩国春节过年饮食文化与中国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韩国称春节为旧正,与称新年为新正相对应,就是旧历年的意思。国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长的。

韩国春节又称旧正,是韩国的传统佳节。传统上又称“元旦”、“元日”、“岁首”。由于韩国是汉字文化圈国家,过春节习俗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少韩国人特别是年长者都知道自己的属相,天干地支在韩国也很流行,比如20xx年“鸡”年,韩国人称之为“乙酉年”,20xx年“狗”年,韩国人称之为“丙戌年”,20xx年称农历癸巳年。

韩国人过春节一般在家里团聚,商店也都纷纷关门休业,街上十分冷清。中国人很喜欢热闹,春节期间街上到处是人,十分热闹。两国人过春节的时候都会给晚辈压岁钱,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红色的信封包成“红包”,而韩国人则习惯用白色的信封装压岁钱。

韩国据说从新罗时代韩国就开始过春节了,然而在日本对朝鲜半岛实行殖民统治时期,过春节被严格禁止。当时如果某个孩子的饭盒里被发现祭祀用食品,这个孩子就会受到处罚。春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在韩国经历了一段“等待”的历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称再次出现。

1999年,韩国正式恢复了春节这个节日。

除夕

韩国人讲究年三十之前必须回家探亲。每年除夕之前,就会出现一幅数千万大军流动的回乡场面。昔日车水马龙的首尔突然清静下来;平时高朋满座的饭店也挂上“连休停业”的牌子,也有的贴上“初×营业”的告示。

韩国饭店“三十不开门”的风俗由来已久。韩国人十分讲究年夜饭自家动手,并在家里就餐。他们认为春节是祭奠祖先、传承孝道的大事。除夕吃团圆饭不仅难得,而且象征了家族兴旺。连饭店老板都说,既然家家户户都回家过年,厨师和服务员也不能例外。回家祭祖与开业赚钱相比,还是前者更重要。

韩国的年夜饭讲究很多,最大的特点是饭菜一律为传统饮食,而且全部出自媳妇之手。全家要吃“五谷饭”,即云豆、大豆、小豆、黑豆和大米混合做成的米饭。另外还要做“打糕”,包韩式“馒头”。主菜除烤肉外,还要摆上十几种山野菜或泡菜。近些年韩国渐渐简化了年夜饭的“程序”,更多的注重“团聚”的意义。

1. 米饭和粥

饭是韩国饮食的知主食,大部分人吃白菜饭。为增加营养也有时添加豆类,栗子,高梁,红豆,大麦,谷物。粥是营养价值高的饮食。种类很多,有添加米,红豆,南瓜,鲍鱼,人参,蔬菜,鸡肉,蘑菇,黄豆牙等做成的。

2. 汤

汤是上饭时必提供的饮食。汤的种类根据蔬菜,肉类,贝类,海草,牛肉骨等而不同。

3. 砂锅

砂锅跟汤相似但比汤更浓。最有各的砂锅最大酱砂锅。砂锅的味道较辣,在砂锅里煮好后趁热端上来。

4. 熏和炖食品

熏和炖食品是类似蔬菜里加入酱油调味制作的食品。熏和炖食品用微火制作。

5. 拌菜

拌菜是加入盐,酱油,椒盐,芝麻油,蒜,洋葱后稍微焯一下或炒一下作成。

6. 腌海物 (用盐腌好的海产品)

腌海物是特别咸的食品,用鱼,海蛎子,虾,鱼子,鱼内脏等发酵制作。腌海物可以做为一道菜。还可以在腌咸菜时当调料使用。

7. 烤食品

烤食品是把事先放好作料的肉在炭火上烤制而成。烤食品的代表食物是烤肉和排骨,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烤鱼。

8. 煎饼

煎饼是把蘑菇,角瓜,干鱼,海蛎子,青椒,加盐和胡椒粉的肉等。放入面粉和鸡蛋里搅拌后,煎制成的类似煎糕的食品。

9. 饺子

饺子是把肉,蘑菇,角瓜,绿豆芽,猪肉等绞成陷后,用面皮饺好的食品。

文化的思想汇报篇二

转眼间,两周的时间已悄然流逝。自从空降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以来,校园生活无疑是我们超越自己的主战场。众所周知,sluh(圣路易斯大学附中)是一所天主教会男校,悠久的历史会赋予它战胜平凡的底蕴与动力吗?事实上,的确如此。

在校园里闲庭信步,艺术家们别具匠心的设计就尽收眼底,整个教学楼自成体系,并统一采用诗意而古典的暖色调。最有趣的莫过于授课的地点。穿越了浩瀚的太平洋,老师与学生也调换了角色。在sluh, 每位老师都拥有自己专用的领地,或者说是精神家园。这里就是他们毫无拘束,尽情展示自我的舞台。最大的亮点是室内的布景,老师们风格迥异,墙上的装饰自然也就千奇百怪。同学们永远不必担心找不着自己的教室,五颜六色的海报、国旗,让每一个教室都显得与众不同。

最近最振奋人心的消息就要数该校孔子学院的开幕了。在赴美之前,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乡村田园感十足的圣路易斯容纳着如此海量的中国元素。刚下机场的第一顿当地美食就是在一家古色古香的中餐馆享用的。接待家庭的孩子也永远将中文作业最先完成。更有许多当地大学俨然成了中华文化交流的圣地。

其实,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已经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逸超同学的钢琴曲行云流水,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美丽的音符飞向天宇,也飞向台下听众们的心田。钢琴,西方的乐器之王,也能与古典婉转的华夏旋律完美融合,带来超越国界的听觉盛宴!参与压轴登场的民族歌曲合唱《赶圩归来》,更是让我明白,只要有颗坚定的心,语言障碍又算得了什么!台上,吟唱者们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国度;有着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但是大家都竭尽全力用略带青涩的汉语歌唱,让我第一次领略了雄浑的音乐美。

不同的文化,同样的精彩。

文化的思想汇报篇三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就要来了,那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春节也就不远了。你知道春节与圣诞节文化不同点吗?下面本站小编就告诉你春节与圣诞节文化不同点,一起看看吧!

日期方面

一、从时间上看,圣诞节是每年公历12月25日;而春节则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

二、春节作为我们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日期上也是几经变动。这里要举例说明,据历史记载,以前说的元旦和春节是同一天,后来才把元旦和春节分开,春节定在阴历正月初一,元旦定在阳历1月1日。

三、而西方的圣诞节,就是在12月25日圣母玛利亚诞下耶稣的那天就一直没有变化过。

装饰品方面

一、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时候,会在平安夜到来之前,开始在家里放圣诞树,挂圣诞节装饰,戴圣诞帽等等。

二、而我们中国过春节的时候,则是在除夕夜之前提前打扫房间挂春联,洗澡穿新衣服,除夕晚上放鞭炮。

活动方面

一、在圣诞节的前一个晚上,西方人在家中团聚,大家通宵达旦地狂欢,享受热闹祥和的平安夜。在平安夜大约九点之后,还会有报佳音的这个活动。最后在孩子们睡着了之后,父母会把圣诞节礼物悄悄的放在长统袜里。

二、而我们就是在除夕的那个晚上,一家围在一起吃团员饭,看春节晚会。等到了十二点的时候,再放鞭炮欢度新年的到来。而在春节的第一天,孩子们会早早的起来给父母亲人拜年,领取压岁钱。

整个春节历时较长。其中心部分就是年三十 (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两天了。经历了年前的忙碌之后,一年的工作基本结束,人们终于迎来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除夕”中的“除”字有“辞去”的意思,引申为“更替、交替”,“夕”就是“暮”。也就是晚上的意思。除夕是新年的前夕,因此又叫“大年夜”。除夕夜,我们成为团圆夜。一家人相聚吃饭。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就是年夜饭了,又叫团圆饭。北方人的习俗是除夕夜全家人同着炕头一起包饺子吃;南方人除夕这一天也忙得不亦乐乎,全家人系上围裙,下到厨房不停地择洗烧炒炖.摆满一大桌。尽管各地的年夜饭的菜品不尽相同.但各菜都有一定的寓意。如鸡谐音“吉”,即吉祥如意;鱼谐音“余”,即年年有余;豆腐谐音“斗富”,即丰裕富足;年糕象征“一年比一年高”;杏仁象征“幸福人”;饺子谐音“交子”。即更岁交子之意,饺子馅也五花,有的加入糖块、花生等。吃到糖则寓意 生活甜如蜜,吃到花生则表示长生不老。

新年最不能少的就是放爆竹,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在辞旧迎新之际燃放烟花爆竹成为人们情感释放、愿望表达、避邪驱鬼的方法。燃放鞭炮的传统源于一个叫“年”的怪兽。这个怪兽青面獠牙,非常可怕。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就要窜到各个村庄,残害生灵。有一次三十晚上“年”跑到一个村庄。恰逢两个孩童正在燃放爆竹,“年”不知其为何物,只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看见刺眼的亮光,于是吓得落荒而逃。人们由此摸清了“年”怕爆竹的亮光和响声的弱点.每到腊月三十都要燃放鞭炮,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习俗。还有每到大年三十,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红纸春联和威武的门神,春联、门神是用来辟除不祥和保护一家安全的,它们源远流长。春联来源于古代驱鬼辟邪的桃术,后来演变为桃符,悬挂在门上。正月初一,新年来到。人们开门燃放炮竹,俗称“开门炮”。吃过早饭。人们要相互拜年、祝福,共贺新春。拜年的通常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先。再拜高堂尊长。然后全家按照尊卑长幼顺序相互拜,最后出门拜。

西方各国,圣诞节每年11月11日就拉开了序幕。一直持续到来年的2月2日圣火节才算真正结束。整个节期持续50多天。装饰圣诞树:每个家庭要在圣诞节前特别布置一番圣诞树。圣诞树一般用小松树或小柏树这类塔形的常青树做成,树上挂满彩色灯泡.枝头上缀着金色和银色的闪光的纸片。花花绿绿的拉花从圣诞树上伸向四方,树上还挂着用槲花作的雪花,点缀着各种精巧别致的小礼物。夜幕降临,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前,互赠礼品、互祝节日快乐。吃圣诞大餐:圣诞大餐类似中国春节的年夜饭,非常丰盛。圣诞夜,全家嗣坐在圣诞树下。点燃蜡烛,一边吃一边聊天,看电视或唱歌跳舞,玩集体游戏。圣诞大餐通常多设一个位置。留给“上帝的使者”。这顿大餐极为丰富,有烤火鸡、烧牛肉、烤乳猪、大蛋糕、美酒和蔬菜。有时蛋糕里藏着三颗豆子,代表《圣经》上提到的3位东方贤士,吃到豆子的人会增加智慧。

文化的思想汇报篇四

敬爱的党组织:

从我的角度出发: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历史发展基础的。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有三大理论来源一样,我们今天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所创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共 产 党几十年来创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因此,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渊源。

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必须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历史的文化遗产和当今的文化创新,尤其要万分珍惜和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丢掉自己的东西,是最没出息,也是最没前途的。本站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生命和不竭动力,而继承又往往是创新的基础。数千年来,哺育了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生活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心灵相通的纽带不仅在于黑头发、黄皮肤这些表征性的东西,更是缘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

我们今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摒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发挥鼓舞人民、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因此,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用科学的态度,用可行的方法,充分挖掘和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大作用,以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国家的魂魄、民族的精神,始终是以文化为载体流淌在国人心中的。它直接影响到人的思维、行为及生活方式。一个国家的强大,其经济是与文化成正比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因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势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今后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发展中华文化的需要。民族的气节、民族的传统、民族的情感、民族的愿望等组成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是民族的历史见证和发展脚步的痕迹。它必然体现着民族的精神,活跃着民族的灵魂。民族的亲情也在其中得到巩固。在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悠久的中华文明得以生长,中华大家庭得以延续,炎黄子孙在数千年的延续的传统文化中得到了传统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我们必须承认:正是有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华文化才源远流长,才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精英,才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国学大师。

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成为一条绣满基因密码的金丝带,以其无边的法力在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中传承。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对其进行科学的传承,就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

综合国力,综合了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指标。不仅仅是指经济方面的几项国际通用指标。既然它是综合的,代表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传统、民族愿望的民族文化,当然也应该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传承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既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牢牢记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数百年来的战乱中,坚定信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宁死不屈,就是因为我们有积淀深厚的文化及其延伸出来的可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中华文明是由五千年的民间文化中的精华所组成的。它不仅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弘扬,更需要子孙后代的传承。请党组织相信我,我有决心学好这些我们文化中的精髓,让自己的头脑被知识武装。

汇报人:

上文就是本站给您带来的,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文化的思想汇报篇五

敬爱的党组织: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路走来,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验教训,还有从改革这个艰辛而颇多坎坷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找到我们现在还需继续改革,继续加强的方面,这就是在17大上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

现在我们国家提倡建立和谐社会。我认为创建和谐社会的时态不是一种过去时,而永远是一种现在进行时。它不是一项突击一阵子就可以完成的短期任务,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不断地在建设中的一种社会状态,需要在共建中国共产党享,在共享中国共产党建。

在我看来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的帮助。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和隐性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底蕴。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总是力图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以便从人们的内心深处给出一种价值标准,使这种标准内化为一种强大的自省力和约束力,在人们依据这种标准做出某种行为的时候,能够“发而皆中节”,保持社会的和谐状态。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文化创新。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应贯穿一种具有世界眼光的积极有为的创新思维。

当代世界并不平静,和平与发展、对话与对抗的世界格局一波三折,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诸如,强权政治在以不同方式干预、*别国政权,霸权主义以强凌弱用战争的形式推行它的“国家利益”,超级大国以文化为“软实力”把它的价值观进行“世界普适性”的包装在全球兜售,而它的理论家又以“言论”论证它在世界热点地区进行战争的合理性。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冲突应对冲突,而应进入更高更新的思想层面,提出“和谐文化”的理念,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取长补短和创新发展。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实质,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底蕴。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更不可能有社会和谐的实现。相应地,追求社会和谐的实践又会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也是人们追求社会和谐智慧的结晶。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所在,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之一。

现在作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的一员,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这样才能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