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2023-09-26 18:48:23 作者:灵魂曲 心得体会 开国大典心得体会(精选8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开国大典心得体会篇一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开国大典心得体会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开国大典心得体会篇三

看了电影,我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当时,在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战争中,国民党有先进的武器,但共产党却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相反,国民党官兵则节节败退,士气低落,人心惶惶。因为什么?因为共产党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有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单凭这一点,共产党就比国民党强,国民党由于没团结的精神,没有严格的纪律,使本来胜券在握的国民党兵败如山倒。

看了电影,我懂得了我们之所以能坐在漂亮、宽敞的教师里听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是因为曾经无数英勇战斗的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我们现在这美好的生活。共产党员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怕苦,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争做一名优秀的接班人。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发生了举世曙目的变化,作为一名学生,应该知道自己是未来强大祖国的建设者,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在世界,则国屹立在世界!让我们用智慧和双手去创造祖国更辉煌的未来吧。

开国大典心得体会篇四

课 型: 单一课

教学方法: 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四、教学步骤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 导入  新课: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出示油画)

(三) 作者介绍: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绍兴人。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进杭州国立艺专预科学习,后考入该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学习。学校内迁贵阳后,常去苗寨写生。1939年随校再迁昆明,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去越南河内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回国。1940年到贵州省合作委员会编辑股任职。1943年至1945年在国立敦煌壁画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在北京艺专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委员,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和绘画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组长,并作《武昌起义》浮雕草图。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参加香港、法国沙龙展出。并多次被选中为中国军、政代表团出国赠人的国礼。是中国油画民族化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作,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肯定 。他的艺术功底深厚,强调从整体观察对象和概括描写。重视以情作画,画中寓情。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

(四) 艺术欣赏:

1、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作品欣赏:

1)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性画卷。

2、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是西方的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典范。

是划时代的历史画卷,是西洋画(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杰作。

开国大典心得体会篇五

1949年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日子。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日子。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不知牺牲了多少战士:牺牲时带着光荣的刘胡兰;有钢铁意志、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坚强不屈的江姐;机智、勇敢、聪明的王二小;为了祖国胜利而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他们都是我们熟悉和无限敬佩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和平,那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

在电影中,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台下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兴奋地不得了,有一个老爷爷开心的合不拢嘴,把自己的帽子扔向天空,群众们一直喊“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听了也不住得回应“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就这样群众们带着兴奋的心情回家去了。中国站起来了!永远站起来了!

10月1日,祖国妈妈正在享受我们送去的“生日蛋糕”——60周年大庆。当然我们也要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美滋滋的享受“奶油”的“香甜”,男兵们个个英姿飒爽,女战士们就像一朵朵铿锵玫瑰,他们昂首挺胸,迈着整齐的步伐,接受着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武器也比以前先进了,这样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敢欺负我们。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是未来的建造者,前辈们把他们那有着憧憬的“接力棒”传给我们,我们也要用最好的态度和成绩去接受这份光荣的“任务”。我们要学习,学习毛主席的爱国精神,学习王二小的聪明才智,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壮烈豪迈……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

中国沉睡的雄狮!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心得体会篇六

《开国大典》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拉开了帷幕。随着激情澎湃的讲述,把我的思绪拉到了1948到1949年的岁月里。1948年底,毛主席、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乡亲们在欢庆胜利。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来到乡亲们中间。我军在三大战役中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军队连连受挫。

经过大量的工作,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我党政机关迁移北平后,接着周恩来与张治中开始了国共和谈,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响了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总统府。就是在这样不懈的努力下,新中国才有机会诞生了,开始筹备开国大典。

”听,多么嘹亮的歌声;看,多么雄伟的气势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祖国大地从此焕然一新。人们欢呼着,把帽子扔向了半空中;人们拍掌着,把手都拍麻了,但这一切又怎能表达出人民群众此时此刻心中的激动、喜悦呢?通过观看影片,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它是千千万万的同胞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尤其是在召开后的今天,党为我们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

开国大典心得体会篇七

看了这部电影,我还深深的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正如一首歌中唱的“没有大的国,哪有小的家。”今天,人们安居乐业,我们可以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读书,课堂上有敬爱的老师为我们传授知识……我们所拥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和无数英勇战斗的烈士所给予我们的。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不,是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日益强大!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让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者看到: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汗水没有白流!

开国大典随笔【第二篇】:开国大典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当林伯渠宣布开始后,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人民领袖毛主席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时光荏苒,现在我们来一起揭秘关于开国大典16个不为人知的疑问。

1、开国大典为什么选在下午3点举行?

开国大典选择在10月1日的下午3点举行,是聂荣臻最先向中央军委提出的建议。下午举行,为的就是要防备蒋介石孤注一掷:空袭开国大典。至于3点这个特定时间,则是缜密计算的结果。

2、谁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国民党用于轰炸的飞机是美制b-24轰炸机。这种飞机的时速是488公里,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轰炸机的起飞地点是浙江舟山群岛,和北京航距1230公里。

如果上午从这里起飞,b-24轰炸机可以在3个小时左右抵达北京,执行完轰炸任务之后,还可以安全返回。但如果下午起飞,轰炸任务虽还可以执行,但夜航能力相当差的b-24,可就别想飞回去了。

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这个消息之前一直是绝密。直到典礼开始前5小时,才由当时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出公告。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多钟,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地按动电钮,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节奏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上新中国的天空。他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当年毛主席升起的第一面国旗,至今完好地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

3、开国大典由谁现场广播?

在天安门城楼的西侧城台,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丁一岚、齐越充满激情地进行现场广播。

4、开国大典上谁奏响国歌?

1949年8月,罗浪接到上级通知,组建一支200人的联合军乐团担负开国大典演奏任务。时任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的罗浪,曾带军乐队参加过华北军区的几次阅兵式。

1949年10月1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司令员、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向朱德总司令报告受阅部队准备就绪,朱德总司令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

5、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编队为何有4架飞机挂着实弹?

1949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当时共17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9架p-51战斗机,2架蚊式战斗机,3架c-46运输机,1架l-5型通讯联络机和2架pt-19初级教练机。

当受阅机群从天空飞过时,其中4架还挂着实弹,这是世界阅兵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原因是受阅飞机还在担负战斗值班任务,挂实弹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约两小时结束;当晚7时,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招待会。

6、第一幅毛主席画像由谁完成?

北平国立艺专实用美术系教师周令钊带领他的学生、助手陈若菊等绘制完成毛主席巨幅画像。毛主席头戴八角帽,脸部稍侧,目光仰视,微带笑容,显露出高瞻远瞩的伟人气质。

原照片是新闻摄影局的郑景康1945年6月在延安时拍摄的。照片上毛主席身穿的粗呢子制服还是在延安大生产后王震的359旅战士为毛主席制作的。这是当时在解放区最流行的一张领袖像,而且是经毛主席本人亲自选定同意。

7、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由来?

1949年7月,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及海外发出了征求国旗等方案的启事。上海滩一位33岁的青年从报纸上得到消息后激动得彻夜难眠。他的名字叫曾联松,在上海一家经济通讯社当编辑。

开国大典随笔【第三篇】: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作为一名学生我也在场观看了那场激动人心的大典。那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能够看见的:除了是人,依然是人。人山人海的场面让我感到我们对中国这只大雄鸡的热爱,对主席这个伟大领袖的尊敬与爱戴。

当主席宣读完公告。阅兵式开始的那一刻,全场人民沸腾起来,雷鸣般的掌声,似乎可以把世界都轩起来。是啊!我们狠不得叫碎天,震裂地来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激动。自豪,因为新中国总算苏醒了,打倒敌人了。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他们齐步行进。下面是炮兵师,有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接着是一个骑兵师,他们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人民空军的战斗机、蚊式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当各路军官上场时,各个人民都欢跃。欢呼起来,因为那是中国的救星呀。没有他们的鲜血,没有他们同胞的牺牲,我们何来新中国,我们何来美满的生活呢?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坚持不懈,他们为了我们新中国而度过危险时期。多少惊心动魄?我只能用一个词表达:无数。我憎恨那些猪狗不如的汉奸,我憎恨汉奸的所作所为,幸亏的是他们的叛逆始终是遭受到上天的批判了,我为之而开心。现场,我尖叫,我狂跳,我一刻不息地自豪新中国的成立。即使我哑了,死了,但我有一颗爱国心,一颗永远毁不了的爱国心。国不离我心,我心不离国,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美丽的祖国妈妈。两个半钟头的撕叫结束了,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就是未来强大祖国的建设者,总有一天,前辈们会氢他们物中的接力棒满怀憧憬地交给我们,我们要有能力去接受这份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我希望:以后的人为中国自豪,为中国快乐。我要让全世界知道亚洲有一个东方红,亚洲有一个打不倒的中国红,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大典随笔【第四篇】:感受经典时刻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亿万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样一个难忘的历史瞬间,油画家董希文据此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无疑是惟一的权威之作和经典之作。

《开国大典》巨幅油画创作于一九五二年,完成于一九五三年。画幅高二百三十三厘米、长四百厘米。《开国大典》所展现的场面十分壮观,画面的近景是天安门城楼的一角,五根红色大柱排列在左部,按实际情况,右边还有一根柱子,被画家大胆去掉,这就给画面中心留下了充足开阔的空间,使城楼上的领袖与广场上的群众遥相呼应,即庄重神圣又热烈绝庆取得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在这样热烈而又静谧的历史时刻,共和国的领袖在开阔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一幕:毛泽东站在麦克风前,从容庄重,神采奕奕,在他的身后,朱德一脸喜气,刘少奇正视前方,周恩来潇洒豪迈,宋庆龄的慈爱,李济深的满足,郭沫若的忆惜抚今,张澜的落拓大方,高岗的拘谨严肃,各各不同的神态风度,让我们看到了各自的阅历,性格,真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画面上,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整幅作品构思宏伟,气派非凡,喜庆热烈,完美地表现了新中国的辉煌气势。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董希文也煞费了一番苦心,由于当时条件的限至,他只能根据现有的照片画些简写,并使得本来有较强明暗关系的照片变成处在平光中的美术造型形象,以此求得了所有人物在画面上的和谐统一。他借鉴了敦煌唐代壁画的容华贵,唐代人物画的造型气质,以及明代肖像画的处理,不但将领袖们的仪表动态刻划的惟妙惟肖,而且将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画面的喜庆气氛是由地毯、红柱、灯笼和广场上的红旗的红色基调所形成的,同时红色也有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手托了开国大典的主题。这种近乎纯色的色调构成与西方传统绘画的灰色调大相径庭,地毯的图案及灯笼、柱子和护栏等都具有文化符号的隐喻性,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中国审美趣味的油画风格。

《开国大典》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可观的,其重要的贡献也是不可替代和否认的。《开国大典》之所以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并且成为美术鉴赏的精典范例,除了它的艺术价值以外,不可忽视的是它的历史、政治意义,这幅油画是政治要求与象征性手法的结合,是画家的精神状态以及艺术上的追求相统一的,《开国大典》在革命历史画中是最有生命力的。

作为一幅经典名画,《开国大典》曾历以劫难:由于历史的原因,作者在生前对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做过两次修改,第一次抹去高岗,第二次改掉刘少奇,第三次靳尚谊和越域按照指示在他们临摹复制的《开国大典》上删去了林伯渠。每一次改动都能听见艺术在政治的重压下沉重的喘息声,一幅画,总能折射出一个画家乃至一个时代的命运。因此《开国大典》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不仅是民族油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它被几次改动的坎坷经历,画面上被作为见证的明显痕迹,则永远刻下了那段令人难忘的曲折历史。

在迎接祖国华诞六十周年之际,我们再一次欣赏这幅经典油画,还是依然被那宏大的场景所吸引,被那庄严的时刻所震撼,被领袖们的风采所倾倒!仿佛依然听得见新中国的历史车轮从《开国大典》那一刻起隆隆地走过了六十个年头,又继续向前迈进了!

开国大典随笔【第五篇】:读《开国大典》有感

前两天,我有幸跟随老师深入学习了《开国大典》一文,每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我心中的澎湃之情,油然而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礼炮轰鸣、宣读公告、阅兵盛况、群众游行。

当我读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再也不会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了;再也不会被人叫“东亚病夫”,公园门口再也不会立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了,再也不会让外国人叫我们“亡国奴”了。

每当我读到“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我思绪万千,眼前浮现出一个个悲壮、感人的画面,如:宁死不屈的王二小;不怕牺牲的郎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胸腔挡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巾帼女英雄秋瑾……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虽然你们英勇牺牲了,但是你们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你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这篇文章我百读不厌,每当我翻开课本读到这篇课文我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激动自豪。


开国大典心得体会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擎”、“排山倒海”、“瞻仰”、“肃立”、“肃静”的意思。

2、着眼全文,用学习小纸条的方式编制大典流程图,理清全文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文路阅读”这种比较基本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3、研读重点句子,初步感受开国大典的隆重和壮观,背诵课文第七段。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释题

板书并齐读课题,理解“开国大典”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读通文章学字词

出示:

(1)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大家见面了。

(3)聂荣臻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

指名读,齐读。

三、初读:读通句子理思路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到第四段,想想,从这几段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预设: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数人员会场的布置群众队伍的场面

教师总结:这四段介绍的是大会开始前的情况。(板书:大典前)

2、自由读课文其余部分,完成学习小纸条上的流程图。

四、再读:整体感知说内容

1、大屏幕出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接着(),然后()。升旗以后,毛主席(),在这之后,()开始,最后是()。

2、方法总结:(大屏幕出示:文路阅读)

五、三读:字里行间品大典

1、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2、重点品读:第六和第七自然段。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

(4)大家再细细读课文里的这段话,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大屏幕出示:中华的版图)

(5)放cai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视频。

(6)试着背一背这段话。

方法总结:文采阅读

六、结课:意犹未尽赏文采

师: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很多处场面描写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赏析,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作业布置:

1、将课文中你感受比较深的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2、课外去收集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