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生励志文章短文 人生励志文章(模板8篇)

时间:2023-10-05 17:21:33 作者:灵魂曲 文秘知识 最新人生励志文章短文 人生励志文章(模板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励志文章短文篇一

也许,有人骄傲的是豪华享乐的人生;有人渴望的是英雄非凡的人生;有人得意的是潇洒写意的人生;有人梦想的是放荡不羁的人生;有人满足的是平庸碌碌的人生;有人追求的是无私奉献的人生;有人向往的是默默无闻的探索人生……而我,追求的则是要强的人生!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到处长满了荆棘,道路崎岖不平,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风平浪静,要经得起考验,笑对人生。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用心去思考,方能悟出人生的真谛。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年华似水般流淌过青春的岁月,我站在那里等待雨停,寻找以前留下的点滴,枯黄的树叶掉落一整地,转眼间已毕业参加工作两年了。回首独自打拼的生活,往事历历在目。一次偶然,我在图书馆不经意间得到了一本名为《要强人生》的励志书,是这本书改变了我,是它让我明白人生需要强。

五年前,我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情绪,独自一人背着书包、拎着行李离开了家乡,踏上了深漂的征途。深漂的路途上偶得《要强人生》,它让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大学期间不向家里伸手要一分钱,所有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都自己解决,因为我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渴望成为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而且我也坚信自己能做到。最后,我也真的做到了,大学几年靠着自己的双手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而且顺利完成了学业,这是我大学期间觉得最自豪的事情。

人生,是需要体验的。人生的经历决定着人生的走向,只有丰富的阅历,才能造就精彩的人生。《要强人生》中有这么一句话“要强不息思腾越,困苦艰辛奈我何”我个性喜欢。读了《要强人生》,更加坚定了我追求梦想的步伐,并且我会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去努力、去奋斗。这一路走来,所遇到的困难,只有自己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体会。

书中有句话这样讲“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不临深渊,不知地厚”。人生亦是如此,只有经历过,方能体会到。因为从小家境不是很好,所以深知赚钱不容易,也很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上大学的时候,当我靠着自己的双手去换来那少得可怜的生活费时,我才真正地体验到父母挣钱是多么的不容易,而且个性的辛苦,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明白。炎热的六月,当同学们在宿舍吹着空调、玩着电脑的时候,我却顶着灼热的太阳,在大街上派发传单,皮肤晒伤了,嘴唇干裂了,可我却舍不得买一瓶水,因为明白挣钱不易。在派发传单的过程中,可谓是尝尽了人生五味、人间冷暖。寒冷的冬天,当同学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熟睡的时候,我却已经起床了,凌晨五点,天空一片漆黑,我冒着大雨,顶着刺骨的寒风,开始了兼职生活。走在马路上,有点阴森恐怖,虽然心里有点害怕,但还是鼓起勇气往前走,只为了上班不迟到。那经历,没有亲身经历过是永远体会不到的。

俗谚云,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历练的童稚知要强。大学期间,我派过传单,做过手机促销员、饮料促销员、楼盘协管员、也做过家教,还在学校兼打两份勤工助学,虽然一路走来很辛苦,但是却很充实。因为我靠着奖学金以及兼职所挣来的血汗钱解决了大学期间的所有费用,最开心的是居然还能寄钱回家,减轻家里的负担。这一切的收获皆缘于一本名为《要强人生》的书,是它改变了我,让我明白了人生当要强。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要强人生》它让我明白了人生需要强!我深信,插上要强的翅膀,展翅高飞,必须能够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要强人生!

人生励志文章短文篇二

人生都两端,就是起点和终点。两点之间可能是平淡的直线,也可能是迷宫般的折线,这就是我们无常的人生,同样的开始和结束,却有着不一样的过程。

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的瞬间,人生就已经开始了。有些东西是早已注定了,没有办法更改;有些东西是在变化的,还有改变的机会。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咽下最后一口气,来到人生的终点。简略来说,人生就是在呼吸之间开始,又在呼吸之时结束,而且我们无法预知,也无法控制,只能被迫接受。

人都会有执着和迷茫的时候,会得到旁人的一句“执迷不悟”,却不明白为什么会“执迷”,更不知道如何去“悟”。在某一个瞬间,一件事情的发生,一个念头的闪现,会把遮蔽双眼的“执迷”逐渐驱散,以另外一个角度看待曾经执着的事情,就会发现那些执着的可笑,以及领悟之后的豁然开朗。也许这个瞬间终其一生都不会出现,因为没有“悟”的契机,那么也就只好一直执着下去了。

在爱情的国度里,恨总是如影随形的。一次错爱,一段孽缘,一次错误的选择,就可以因爱生恨,毁掉一份感情,伤害所有在这份感情里的每一个人。由恨而生的爱,历尽波折和伤痛,能否开花结果就看两个人的缘分了。爱和恨,往往只是一线之隔,更在一念之间,全凭心的选择。

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在我身边,但我们的心却天各一方。想要跨越千山万水靠近你的心,你却一味地逃避我,总是拒绝我的心,但又不反对我在你身边打转。谁也不会希望有这样的爱情,可是爱上了又不愿意就此放手,就这样一直耗下去,等待你决定分开的时刻。最近的距离就是我们的心紧紧靠在一起,却隔着天涯无法见面。相爱却不能相见的日子很难熬,考验着这段感情的坚实程度。只要我们心生动摇,这段感情就会摇摇欲坠,最后彻底粉碎。

所有的灿烂终将逝去,所有的阴霾终会消散。世事一直在变化着,也许上一秒的快乐就会在下一秒变成悲伤,也许上一秒的执迷就会在下一秒变成顿悟,也许上一秒的相爱就会在下一秒变成怨恨。我们无法改变世事,只能在世事变迁之中千方百计地寻找继续生存的方式,还有能够让自己快乐一些的方法。

在生命的终点,回首从踏出起点以来的每一步,每一次的无常都伴随着一次成长。到了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秒,一切都将归零,一生就在最后一次呼吸中结束了。如果有来生,那么等来生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上一世的一切都像是一场梦,梦醒的时候从前的记忆都会成为虚无,带着空白的大脑再度进入另一场梦。

我们过着无常的人生,有时候别无选择就硬着头皮继续走,可以选择的时候就坦诚地面对心底的声音,在无常中寻求希望。

人生励志文章短文篇三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人在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

走走停停,是人生最理想的状态。可是我们都太急了,急着赶路,而忘了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心态。走得急,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欲望,总想去追逐,久而久之,心态不好了,失去了,追悔莫及,得到了,还想得到更多,心情总在患得患失中浮沉,心理很容易失衡。

我的一个朋友说过,人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的人生一直在走走停停,惬意又自由。朋友是经商的,大家都清楚,商场如战场,很多商机稍纵即逝,所以大部分人深陷其中,根本停不下来。可朋友有独特的生活理念,他总说:“人是来这个世界旅行的,不是来受苦役的。所以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享受人生不是穷奢极欲,让自己膨胀的物质欲望得到满足。相反,享受人生要懂得有节制,懂得遏制自己的物质欲望。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然能够停下来。”朋友打理生意的同时,一定会抽出时间旅行,用他的话说就是:“看山,看水,看世界。”投身自然,陶冶性情,让生命处于最舒适的状态。

这个世界上,停不下来的唯有时间。如果人停不下来,就成了病态。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赚钱,升职,实现人生价值等等。记得有这样一个资料:纽约市曼哈顿中央公园有一头北极熊,患上了过度活跃症,每天不停地游泳,经过专家治疗才痊愈。其实,很多人都太像北极熊了,不停地忙碌,像一只不停转的陀螺。殊不知,“忙”字拆开了就是“心亡”,心死了,才会机械地忙碌,人们透支着健康和青春,为的却是那些可有可无的所谓目标。

走走停停的人生,才是最佳选择。一个人不劳动当然不行,但如果人一生都像机器一样,不停地转动,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走累了就停一停,看看路旁的风景,寻找有趣的故事,或者静坐路旁,想想自己的心态好不好,现在的状态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想好了,及时调整自己,继续前行。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接不完的应酬,辞一辞,有利健康;走不完的前程,缓一缓,漫步人生!”懂得漫步人生,张弛有度地生活,人才会活得健康鲜活。

“人生的路,走走停停是一种闲适,边走边看那是一种优雅,边走边忘就是一种豁达。”走走停停中,悟出生活的大智慧。

人生励志文章短文篇四

一碗米到底有多少价值?这要因人而异。当我们细细体会由米变酒的整个过程,就好比一个人经历磨难、成长变化,最后成功成才的人生缩影。

每一个人的最初价值都不过如“一碗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的价值拉开了距离,有人从“一碗米”变成了“一包粽子”的价值,有人变成了“一瓶酒”的价值,有的人则还是“一碗米”的价值。之所以出现不同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个人对“一碗米”的加工程度不同,也就是努力程度不同。反观我们身边,有人心性浮躁,本来只是“一碗米”,却硬要强装成“一瓶酒”的样子,刚发酵就想成酒,企图一夜功成名就,自己还没有锻炼成熟,就抢着争名利、找官位,不安心基层,不安心本职,看不到由米变酒的艰难过程,意识不到苦干实干的必要性;有人热衷于迎来送往,耗时于饭桌酒席,奔波于车站码头,到景区像讲解员,端茶倒水像服务员,谈工作却哑口无言,犹如由米变酒过程中,米没煮熟,成了夹生米一样;有的脚悬半空,心处云端,把坏的说成好的,把别人的说成自己的,把正在办的说成已完成的,结果说来说去,说得天花乱坠,就是不见实干,就像在发酵的“一瓶酒”,由于基础不实、程序不到,本来可以酿成美酒的,却酿成了一坛酸水。这就提示我们,不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工作落实,都要实实在在,一是一,二是二。

超越自我是人生的永恒话题。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所谓“有点精神”,可以理解为像名人老前辈那样,从一个普通人,经过刻苦学习、艰苦磨炼,最终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拒绝平庸,就要不浮躁、不急躁,找准定位,埋头苦干,既有只争朝夕的冲劲,也有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成功了,认真总结经验,在新起点上更上层楼;失败了,不灰心丧气、自暴自弃,从失败中找差距,奋发有为,努力做个不平凡的人。

青年人生经历单一,实践经验不足,往往言胜于行,容易眼高手低。所以,我们应该趁年轻多吃苦、多磨炼、多经历。须知,人的成长过程也如同由米变酒的过程,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走不得半点歪门邪道。从另一方面讲,即使有了“一瓶酒”的价值,也不能骄傲自满,忘记由米变酒的艰难过程,而应谦虚谨慎,努力把自己酿造成更优质的“酒”,争取成为一坛美酒,香飘万里。

人生励志文章短文篇五

"小猫咪,"艾丽丝问,"你能告诉我,我应该走哪一条路吗?"

"在很大程度上,这要看你想去什么地方。"猫咪说。

"去哪儿--我都无所谓。"艾丽丝说。

"那么,你走哪条路都可以。"猫咪说。

"--只要能到达某个地方就可以了。"艾丽丝弥补道。

"啊,那只要你一向走下去,你就肯定可以到达那里的。"猫说。

以上这段话是《艾丽丝漫游仙境》中的名言,它道出了一条普遍适用的真理--假如你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向何方,那么你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目标,永远在方法与技巧之前。当你准备出发时,就必须清楚,你将去向何方,你的目的地在哪里。对于一艘盲目航行而没有目的地的船来说,任何偏向的风都是逆风,再充足的马力也落空意义。假如你的汽车没有目的地,油箱再满也起不到任何感化。人也一样,目标意味着你的一切,没有或者落空目标,你将什么都不是。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泛起了淡淡的薄雾。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正在涉水投入宁靖洋的怀抱,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假如成功,她将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位女士名叫费劳伦丝科德威克。在来到这里之前,她已经成功地渡过了不少海峡,包括成为了从英法两边海岸游渡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妇女。

是日凌晨,她做好了游渡前的最后准备。尽管宁靖洋的海水冻得她全身发麻。但她仍然果敢地划动海水,自信地向前游去,因为她信任,目标就在前面。

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以前了,成千上万的人在电视机前关注着她。有好几回,鲨鱼接近了她,但都被护送船只上的人开枪吓跑了。她在为自己加油,在向着目的地游去。在以往这类渡海泅水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惫,而是刺骨的水温。

人生励志文章短文篇六

我在一家百货集团公司做社会监督员时,无意间看到了他们的工资发放表,发现一件让我特别费解的事:有些最基层的员工,竟然和总经理的基础工资是一样的!

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问这家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他说:等你了解了这些员工的情况后,你就不会奇怪了。

带着巨大的好奇,我采访了两位这样的员工,他们来这家公司都已在十年以上了,他们觉得基层岗位更适合自己,如果能把这份工作做到极致,也算得上成功了。我问了好多问题,发现他们对商品的了解堪比专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待工作的那份用心和耐心,完全配得上这样的待遇。

我经常会收到一些让我做职业生涯规划的留言,留言者大多刚出校门,对眼前的工作没什么兴趣,感觉看不到希望,所以非常迷茫。

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多是这种内心没有方向的年轻人。我给的意见大致相同,就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让自己一点点变值钱。如果,实在是不喜欢,就换一份有兴趣的工作。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你把一份普通的事做成事业。

但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专注,最忌今天干这个,明天又跑去干那个。到最后,什么都没做成。

2

我有一位在农村的亲戚,二十岁时来城里打工,那时我还在上学呢,就见他老是往我家跑,让我父亲给找工作。开始的时候,给他找了一个机械加工工厂,想让他学门手艺。

可是,他干了没几个月,就不愿干了,说太累,也没意思,每天就对着一堆铁,特无聊。父亲没有办法,只得又求人,这次找了个干电焊的活。送他去上班时,父亲说,好好干,干好了以后不打工了,自己揽活也能养家糊口。但那位亲戚,没干多久又辞职了,说又脏又累,钱挣得也不多。父亲气得不愿再管他。

可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软磨硬泡,这个亲戚不理他了,他就去下一家求人帮忙给他找工作。就那样,这干几天,那干几天,手艺没学到,钱也没挣到。

两年前,我陪父亲回老家见过这位亲戚一面,花白的头发下面一脸皱纹。他和父亲唠叨:唉,在城里打了半辈子工,也没挣到钱,还不如我侄子呢,在城里打了五年工,就买了车。

亲戚不说话了。

是啊,不管做什么职业,都要有一年的学徒期,两年的生存期,三年的职业期,最好再步向事业期。进入某个行业,半途而废只能让我们停留在生存期,然后不断降低自己的要求。

同样的事,有人成了翘楚,有人成了逃兵,有人终成大器,有人一事无成。

3

我曾经听过一个大v讲课,他说,一定要记住一万小时定律,如果,你在一个领域里的努力时间没有达到一万小时,那么,你的成绩也不会出彩。你要做的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成功就会水到渠成。

人一旦习惯凑合,这辈子可能就只会有一个退而求其次的人生了。而如果习惯了优秀,生命会从此不同。

当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初出茅庐的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疯狂、与众不同的生活。

然而,他看到的真实景象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罗丹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

后来,里尔克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人若愿意的话,何不以悠悠之生,立一技之长,而贞静自守。

他说的,何尝不是罗丹?

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在制造的过程中,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虽然枯燥,却可以让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是的。你有多专注,就会有多优秀,也就有多自由。

人生励志文章短文篇七

我是在微信后台认识超哥的,他是一名肿瘤医生。他说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手术和整理不完的病历,一整天都特别累。

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六点起来,一一回复后台的消息,跟陌生的朋友们道早安。他看到了然后回复我:早,我过一会儿就要出发去医院了,希望今早的好心情能够感染那些病人们。我也会被他的积极心态所感染,一整天都是能量满满。

今天和他聊起他的病人,他说,有时候会觉得人生真的挺无奈的,有些生病的人明明可以通过及时医治多活几年,却为了儿女的房子和车子而拒绝治疗。

我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现实,因为房子和车子是给儿女买的,更实在,更有盼头,而看病做手术是花钱买罪受。很多人都对肿瘤抱有偏见,觉得这病肯定治不好,再加上现在医疗太贵,那些一辈子活在小地方的农民能够攒下多少钱啊!

这种求生的本能和病痛的折磨,真是让人说不出来的痛苦。我能明白这样的痛苦。因为那个爱我如生命的女人遭受过这样的痛苦,而为此我也整整挣扎了大半年。虽然最终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但至今我的脑袋里仍然紧绷着一根弦,不敢轻易放松。

我马上回话说,记得记得,身体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嘛,我铭记于心的。母上大人的话,我怎么敢忘了呀!她在电话里大声地笑了,嗔怪我:就你最能贫,你现在年纪还小,别总是像个老太婆一样每天念我,这样下去,没病也会被你念出病来。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我真的很害怕,所以每天都想要念她几回,想听听她的声音,想多回家陪陪她,想尽自己所能让她骄傲。

超哥说,他不明白现在的人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苦难和痛苦面前,总是会有人选择逃避,选择退缩,选择放弃。有一些父母为了不拖累自己的儿女,最后选择放弃治疗,儿女也可能会犹豫。可他们明明是赐予你生命的人啊!

可后来我发现,一方面是因为平凡的我们真的很想要证明自己,想要升职加薪,想要好生活。而另一方面,其实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爱自己。

奶奶说,你们这代人再也不会像我们以前,可能出现吃不饱、穿不暖、出门怕被鬼子杀的日子,你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但并不是有钱有权有势的生活才叫好日子。

我的一个师姐跟我说,她不喜欢北上广,理由是她觉得同样是过一辈子,同样可以过好一辈子,为什么非得让自己那么累。你想要的更多,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所以,我只想要安稳舒坦地生活,和我爱的人一起。

生活有时没有那么多的压力,无非是我们想要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却匹配不上自己的欲望,所以才会痛苦,才会压抑,才会折磨自己。可你问问自己,你真的需要那么多的名表吗?真的想要那么多的漂亮衣服和包包吗?因为我们还没得到过,所以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路上。

我又何尝不是,拼命要让自己努力,要让父母早点看到我成才,能够给家里带来荣耀,能够成为妹妹的榜样,能够让奶奶放心,让爷爷骄傲。可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干不了丰功伟绩,做不了盖世英雄,所以只能逼自己,多做一点,多努力一点,多拼命一点。

我想,很多人一定和我有同样的心思,如果我不逼自己一把,我又怎么能够养活自己,怎么能够照顾到我爱的人,怎么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所以,努力必然是没有过错的,只是很多时候别只为了努力而努力,多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努力,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人生长长的路,你要慢慢地走,才不至于错过那些美好的风景。你要懂得珍惜现在的一切,别因为那些看起来金光闪闪的东西放弃了眼前唾手可得的美好,比如爱情,比如亲情,比如你自己。

人生励志文章短文篇八

在《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一书中提到了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体系是一个“高效能塔”,自下往上依次为资源层、方法论层、目标层。

资源层指的是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等资源;

方法论层是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指南;

目标层意味着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依据的价值判断。

根据“高效能塔”的层次划分出“勤奋境界”:低水平的勤奋靠努力;中水平的勤奋靠方法;高水平的勤奋靠选择。

上层决定下层,有什么样的目标就决定了你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方法不一样,又决定了努力的方式不同。

大多数的人在资源层方面焦头烂额:时间不够用、精力透支、金钱紧缺、情感匮乏,而且一直在其间挣扎,找不到出路,这是低水平努力的结果。

也有一大批人不断寻找一套方法论来摆脱资源层面遇到的问题,但是各种各样的方法指南层出不穷,他们也会迷路,提高效率的初衷有时反倒加剧了资源的过度消耗。

只有那些站得高看得远的人,会在目标层面想问题,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有自己明晰的价值判断。

要想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跃进,我们需要作出改变,至于如何改变,此书引用了保罗·瓦茨拉维克提出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概念:第一序列改变和第二序列改变。

第一序列改变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改变的是状态;第二序改变是模式的改变,改变了系统。

有的手机带有商业用笔,乔布斯也不用,一律用触屏取代,这就是第二序列改变。

挣扎在第一序列,只能在纠结、混乱的迷局中游走,而跳出迷局重在拒绝冗余、抓住本质。

只有那些抓住本质,抓住自己核心需求的人才是活得最自在的人,用慢来应对过快的变化,用极简以抵御繁多的束缚。

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勇敢拒绝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拒绝烦心杂乱的琐事,拒绝一切干扰自由生活的思绪和想法。

有权意味着主观选择,拒绝意味着删繁就简,有权拒绝的人生自然是潇洒自如而无限惬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