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五年级(精选13篇)

时间:2024-02-28 18:53:05 作者:JQ文豪 毕业论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题材和文体的写作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五年级数学论文

摘要: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注重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探讨了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效率互动。

初中数学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还要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坚持“以教为主导,以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构建情境激趣,有效引入新课。

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引入新课,使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比如,讲初中数学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我创建了教学情境:我首先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在一张纸片上滴一滴墨水,然后将纸片对折压平,再重新打开,让学生观察两滴墨水之间的关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都踊跃的进行尝试。在学生操作之后,我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为了拓展初中生的思维,我鼓励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在初中校园的普及,给初中数学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极大地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比如,讲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初中生欣赏拼图活动,从而体现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促进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

然后,我在多媒体课件上给初中生进行专题的讲解和训练,巩固初中生所学的知识,引导初中生运用勾股定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开展师生互动,注重主体地位。

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必须要有师生互动,数学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组织互。动活动时,数学教师要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初中生的思维习惯,鼓励初中生自主探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比如,讲初中数学《中心对称》,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要让初中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尺规作图能力。我带领初中生进行复习提问:什么叫轴对称?轴对称有什么性质?作出四边形abcd关于点o的旋转180度的图形。然后我设计了师生互动的小魔术,让初中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掌握中心对称的相关知识。数学教师拿出若干张非中心对称的扑克和一张中心对称的扑克,按牌面的多数指向整理好,请一位同学任意抽出一张扑克,把这张牌旋转180°后再插入,再请这位同学洗牌,最后展开扑克牌,数学教师马上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学习兴趣非常高。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好习惯。

四、优化评价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评价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评价策略,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一次数学测试以后,班级中的一名学生成绩下滑较为严重,我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与他进行沟通,帮助他找到原因,鼓励他不要放弃。一堂数学课上,学生的参与度有多大,学生提出的问题深度和广度如何,与数学教师的课堂评价具有直接的关系,数学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初中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抽象性特点,数学教师要善于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锻炼初中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使初中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我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发初中生的数学思考。比如,讲初中数学《圆》,初中生已通过折叠、对称、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积累了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因此,教学时我设计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初中生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如防治“传染病”,人们增强了卫生意识,大街随地乱扔生活垃圾的人少了,人们自觉地将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桶中,a、b、c为市内的三个住宅小区,环保公司要建一垃圾回收站,为方便起见,要使得回收站建在三个小区都相等的某处,请问如果你是工程师,你将如何选址?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初中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李丽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j].成功,2010,(05).

[2]韩从军.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8):19―2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

每年春节,相信大家有收到不少的压岁钱吧?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讲讲“压岁钱里的学问”吧!

妈妈告诉我:“钱存在银行里,在固定的时间内,会像妈妈生小孩似的,生出许多小钱来呢!这个小钱被大家称为利息。”我还是不理解,钱不就是钱吗,怎么还叫做利息呢?“那,什么是利息?”我继续问妈妈。妈妈解释道:“银行的存款利息都是按照年化利率计算的,假如定期存款一年期利率为1.75%,意思就是把100元钱存入银行,一年后就可以获得1.75元的利息,总额就变成100+1.75=101.75(元)了。”

按照家乡的习俗,上学前和学生时代都可以获得长辈的压岁钱哦!那我就来算一算,等到大学毕业时,我总共可以获得多少压岁钱吧。计算公式是:本金×年利率×存期+本金=本息。今年我共获得了5700元,那么存一年的本息是:5700×1.75%×22+5700=7894.5(元)。以5700为平均每年得到的压岁钱来计算,总共会有5700×1.75%×(1+2+3+…21)+5700×22=148442.25(元)。

我刚算完,妈妈还告诉我,不同的银行,不同的存期,年利率都不一样,第一年产生的利息可以成为第二年的本金,但是这样计算起来会更加复杂。听着妈妈这样介绍,我感觉很迷惘,看来只有继续学好数学,才能把生活中的这些数学问题统统解惑了。

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开发学生智力、塑造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小学学习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同时对小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情景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方法,实现了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情景的有机融合,改变了传统枯燥教学方法给小学生带来的压抑,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主要是以情景教学方法引入为基础,分析了此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1关于情景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1.1何为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意义重大。它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把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现实中展现出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掌握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1.2情景教学法的特征。

首先,情感性。通过引入情景教学模式,能够把课程内容转变为各种游戏、生活等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其次,形象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模式,能够实现学生生活实际、心理感受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通过情景真正的感受情形。再次,乐趣性。情景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的乐趣。

2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创设生活情景。

数学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知识同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质量。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课程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把班级作为实例,班级总共45人,分成6组,提问同学们还剩下几个人?学生就可以很准确地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课程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虚拟一个商店,让同学们扮演售货员、顾客角色,进行买卖交易,这样就可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2.2创设操作情景。

实践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必须积极创设操作情景,加强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例如: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学内容的时候,数学任课老师可以相对正方形、长方形的定理、原理进行讲解,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折叠正方形、长方形,让同学们找到身边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正方形、长方形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教学内容有个清晰的把握,在学习《计时法》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制钟表,每个人在钟表上摆出自己的起床时间,从而让课堂更加具有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课堂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实现在玩中学的效果。

2.3引入计算机教学情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情景教学法应该积极引入计算机教学模式,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特点,进行数学教学内容与情景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面积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ppt给学生展示立体图形,让同学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立体图形,能够非常直观的对图形进行掌握。所以说,通过利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展示,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4创设问题情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方法,还应该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和质疑,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小学数学应该提前对课堂中应该出现的问题进行创设,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相应的探索目标,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强化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掌握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比如:在学习除法的课程内容中,可以给同学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除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这个关系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关系式?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对教学内容有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3结论。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有效地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以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把枯燥的教学兴趣化,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总体教学质量。

作者:姜金山单位:吉林省双辽市兴隆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韩建华.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9).

[2]胡涛.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1).

[3]王晓欣.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法如何开展[j].吉林教育,2014,(19).

[4]勾志来.论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

[5]肖雪花,罗燕玲.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5,(10).

五年级作文数学小论文

小时候我就对数学很感兴趣,那些弯弯曲曲的数字总是深深吸引着我。上小学后,我从书本上知道了许多有趣的数学故事,这让我对数学更加神往,有时我会自己钻研解决一些数学难题。在平常生活中,我和数学也有很多好玩的故事。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打算买几斤白菜。菜场里有两个摊子白菜卖得比较便宜。a摊1斤白菜卖2元,买3斤送1斤;b摊1斤白菜卖1.9元,买4斤送1斤。妈妈问我:“这两个摊子卖得都很便宜,要买7斤白菜,你说说看怎样买才便宜?”我不假思索地说:“a摊4斤只要3斤的价钱,也就是2×3=6﹙元﹚,那么平均每斤的价钱也就是6÷4=1.5﹙元﹚。而b摊5斤只要4斤的钱,也就是1.9×4=7.6﹙元﹚,那么平均每斤的价钱就是7.6÷5=1.52﹙元﹚。较为便宜的两种买法是:(1)买3斤a摊的送1斤,再买3斤b摊的,也就是2×3+1.9×3=11.7﹙元﹚。(2)买6斤b摊的`送1斤,也就是1.9×6=11.4(元)。显然,第二种买法最便宜。”妈妈连夸我聪明,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对数学的兴趣愈发浓厚。爸爸为我买了很多数学书籍,让我在家里阅读、研习。因此,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

大家一定知道高斯,也一定知道他算出从1加到100是多少,今天,我有一个数学题,要和大家一起讨论。

有一天,我正在玩耍,突然想起了一道题:201+202+203+......+300是多少?我拿起纸和笔开始算,201+202是403,403+203是606…...实在太难算了,我又想:201和202它们只要把200去掉,下面的不就是1+2+3+.…..+100了吗?我们知道了1+2+3+……+100是5050,那下面的不就有100个200了吗,20000+5050,就是25050,我以为是对的,就不管他了。

后来,从我200×100就是20000,拿上数学课那儿知道:1+2+3+4:1+4=5,2+3=5,一共有4个数字,拿4/2=2,2再乘5=10,我算了一下,是对的,我又自己做:2+3+4+5,2+5=7,3+4=7,有4个这样的数,4/2=2,2×7=14,我又验算:2+3=5,5+4=9,9+5=14,呀!是对的。

我又想起了我算201+202+203……的那题,我验算一下:201+300=501,202+209=501,有100个这样的501,然后就是100/2=50,50×501=25050,嘿!是对的,我又掌握了一种简便算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通过本课的教学,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亲手尝试动手操作培养能力提高能力。

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

2.通过课内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片段案例分析。

(一)猜想从问题设置开始。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大家有兴趣吗?

生:有!

师:老师现在这有两枚骰子(教师出示两枚骰子),现在我同时掷在桌子上,大家猜测一下它们的和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不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说出理由。

生1:它们的和应该在2-12之间。(教师板书:2-12中的任意一个)。

生2:它们的和肯定不会超过12,12是最大了。

生3:它们的和大于2或等于2。

因为1个骰子最小是1,2个骰子的和最小是2。学生动手操作结果显示:掷两枚骰子的和在2-12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板书: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2)教学心得: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生:好!

师:你们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呢?

生1:老师选了5,6,7,8,9是五种可能;5,6,7,8,9以外的数2,3,4,10,11,12是六种可能,应该是我们赢的可能性大。

生2:这要看运气,谁赢的可能性大!

师:还是让我们看实验的结果来说话吧!(学生动手投骰子,边投边记录)。

教学心得:学生对猜想和动手操作活动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从发现问题中,进一步猜想与探究。

师:通过你们几次的尝试,操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通过操作看记录结果,显示老师赢的次数多。

生:……。

师:小实验的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不是老师幸运,是其中隐藏着小小的秘密,下面,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个秘密。

师:我们知道每粒骰子有6个面,分别是1、2、3、4、5、6。在一个面上,1-6出现的可能性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枚骰子出现2-12这11个数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下面去研究一下。

教学心得: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三)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验证开始的猜想。

学生每4个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其他3个同学轮流抛骰子。

生:(活动开始)抛骰子。

通过小组动手操作———研讨———总结,根据师生的共同活动,记录结果发现11个数出现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

师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板书(每次的结果分析):

2=1+1。

3=1+2=2+1。

4=1+3=2+2=3+1。

5=1+4=2+3=3+2=4+1。

6=1+5=2+4=3+3=4+2=5+1。

7=1+6=2+5=3+4=4+3=5+2=6+1。

8=2+6=3+5=4+4=5+3=6+2。

9=3+6=4+5=5+4=6+3。

10=4+6=5+5=6+4。

11=5+6=6+5。

12=6+6。

从直观的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动手操作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会跟大家说说其中的道理。

生:老师选的5,6,7,8,9这五种可能的机会明显多。

师:这就是老师赢的机会多的原因。

教学心得:通过简便、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现的结果,会更直接感受实验的结果。使动手操作从表面现象延伸到深层次的内涵。

(四)小结。

师:今天这个活动虽然很简单,同学们做起这个活动也很方便,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是不是感觉到做任何活动,只要善于动脑,善于探究,就会有很大的收获?请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生1:简单的实验,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生2: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做游戏,不能只看表面,应该善于动脑子,多思考。

生3:再简单的动手操作,其中往往会让我们变得很聪明。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学数学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动手操作会揭开许多小秘密;以后还要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动手动脑,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希望你们越来越聪明!

教学心得:通过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大小”的实验游戏揭开了这个隐秘的秘密,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三、课后反思。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来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了“组合”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可能性大小的探讨,解决“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很简单,但是环环相扣,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一个环节:设置问题质疑———猜想的开始。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个环节: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实验结果与事先估计不一样时,引起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亲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当学生通过统计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看到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数的分解的形式来分析其中的奥秘,找出其中内含的秘密。

第三个环节:从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验证猜想的结果。

只有猜想没有行动———是空想。猜想后的探究活动会验证猜想的结果。过程很简单,但是猜想———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我们从发现问题到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手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方案,最终圆满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8).。

[2]葛军.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11).。

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通过本课的教学,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亲手尝试动手操作培养能力提高能力。

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

2.通过课内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片段案例分析。

(一)猜想从问题设置开始。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大家有兴趣吗?

生:有!

师:老师现在这有两枚骰子(教师出示两枚骰子),现在我同时掷在桌子上,大家猜测一下它们的和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不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说出理由。

生1:它们的和应该在2-12之间。(教师板书:2-12中的任意一个)。

生2:它们的和肯定不会超过12,12是最大了。

生3:它们的和大于2或等于2。

因为1个骰子最小是1,2个骰子的和最小是2。学生动手操作结果显示:掷两枚骰子的和在2-12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板书: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2)教学心得: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生:好!

师:你们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呢?

生1:老师选了5,6,7,8,9是五种可能;5,6,7,8,9以外的数2,3,4,10,11,12是六种可能,应该是我们赢的可能性大。

生2:这要看运气,谁赢的可能性大!

师:还是让我们看实验的结果来说话吧!(学生动手投骰子,边投边记录)。

教学心得:学生对猜想和动手操作活动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从发现问题中,进一步猜想与探究。

师:通过你们几次的尝试,操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通过操作看记录结果,显示老师赢的次数多。

生:……。

师:小实验的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不是老师幸运,是其中隐藏着小小的秘密,下面,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个秘密。

师:我们知道每粒骰子有6个面,分别是1、2、3、4、5、6。在一个面上,1-6出现的可能性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枚骰子出现2-12这11个数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下面去研究一下。

教学心得: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三)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验证开始的猜想。

学生每4个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其他3个同学轮流抛骰子。

生:(活动开始)抛骰子。

通过小组动手操作———研讨———总结,根据师生的共同活动,记录结果发现11个数出现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

师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板书(每次的结果分析):

2=1+1。

3=1+2=2+1。

4=1+3=2+2=3+1。

5=1+4=2+3=3+2=4+1。

6=1+5=2+4=3+3=4+2=5+1。

7=1+6=2+5=3+4=4+3=5+2=6+1。

8=2+6=3+5=4+4=5+3=6+2。

9=3+6=4+5=5+4=6+3。

10=4+6=5+5=6+4。

11=5+6=6+5。

12=6+6。

从直观的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动手操作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会跟大家说说其中的道理。

生:老师选的5,6,7,8,9这五种可能的机会明显多。

师:这就是老师赢的机会多的原因。

教学心得:通过简便、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现的结果,会更直接感受实验的结果。使动手操作从表面现象延伸到深层次的内涵。

(四)小结。

师:今天这个活动虽然很简单,同学们做起这个活动也很方便,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是不是感觉到做任何活动,只要善于动脑,善于探究,就会有很大的收获?请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生1:简单的实验,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生2: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做游戏,不能只看表面,应该善于动脑子,多思考。

生3:再简单的动手操作,其中往往会让我们变得很聪明。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学数学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动手操作会揭开许多小秘密;以后还要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动手动脑,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希望你们越来越聪明!

教学心得:通过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大小”的实验游戏揭开了这个隐秘的秘密,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三、课后反思。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来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了“组合”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可能性大小的探讨,解决“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很简单,但是环环相扣,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一个环节:设置问题质疑———猜想的开始。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个环节: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实验结果与事先估计不一样时,引起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亲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当学生通过统计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看到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数的分解的形式来分析其中的奥秘,找出其中内含的秘密。

第三个环节:从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验证猜想的结果。

只有猜想没有行动———是空想。猜想后的探究活动会验证猜想的结果。过程很简单,但是猜想———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我们从发现问题到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手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方案,最终圆满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2008(8).。

五年级作文数学小论文

从上学期五年级转学开始,数学老师就成了我最“伙伴”。数学老师姓胡,身材高大,端庄的脸上也难免有些皱纹。胡先生很严格。他每天来上课都会带一把尺子,同学们称之为“智能板”。

有一次上数学课,胡老师在讲数学报填空,我在认真听。胡老师说正确答案是1的时候。00,我的答案是1。这时候我只能在心里祈祷,希望胡老师不要让错的人站出来,可惜胡老师说:“谁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就打。”然后他拿起“智能板”,叫错人站起来。我很害怕。毕竟我数学成绩一直很好,站起来会被同学嘲笑。而且听同学说疼,就犹豫了。但我想:如果我不站着,我就不是一个老实人。还有,如果学生后来知道了,会怎么看我?想到这,我把凳子推开,毅然站了起来。这时,不仅没有很多嘲笑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还看到了数学老师满意的微笑。但是,老师一笑,板子就不可避免了。突然,砰的`一声,板子重重地打在我身上。我只是咬着牙,忍着痛,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来。惩罚结束后,我坐下来,捂住挨打的手,但我很开心。

五年级作文数学小论文

今天,我跟着奶奶去菜场买菜。奶奶说:“今天要考考你,会不会自己去买样你喜欢吃的菜。”奶奶给了我20元钱,要看看我的表现。“保证完成任务。”我自信地说。于是,我边走边看,来到蔬菜区。这时,我看到一个阿姨在卖白白嫩嫩的新鲜蘑菇。我想:家里还剩下的青菜可以和蘑菇放汤吃。于是,我问卖菜的阿姨:“阿姨,蘑菇多少钱一斤?”那位阿姨笑眯眯地对我说:“小朋友,这蘑菇7元一斤,那你要买几斤呀?”“阿姨,我只要买半斤。”我想:7除2等于3.5元,20减3.5等于16.5元。想着想着,我便一张20元钱的'纸钞了给阿姨,并提示她还要找我16.5元。我又来到肉类区,看到一个叔叔在卖肉,便问:“叔叔,条肉多少元一斤?”“10元一斤。”“那我买一斤。”我又想:16.5减10等于6.5元。我就把16.5元中的10元递给了那个叔叔。

当我从菜场出来,奶奶看到我手中既有荤又有素和6.5元时,笑着对我说:“学会买菜了!”

通过这次考验,我感到我们的生活中躲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学会数学的本领真的很重要。而且,我们应该不骄傲,要努力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本领,才能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五年级作文数学小论文

国庆长假期间,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华联商厦。首先,我们先去给爸爸买衣服,爸爸挑了一件他异常喜欢的衣服。正好国庆期间特价打八折。爸爸问我,一件衣服的价钱是150元,打八折相当于衣服的价钱乘以0.8,你明白一件衣服多少钱吗?我想:150乘0.8,不如将于150除10等于15,0.8乘10等于8,再相乘,15乘8等于120元,结果得120元,我高兴得对爸爸说:“是120元!”爸爸问:“为什么呢?”我便把问题解答的过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对,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0.8乘10,150乘8等于1200,再点上一位小数点就成了120.”

买完衣服,我们就来到了地上超市,爸爸对我说:“商店奶制品正在做促销活动,买二赠一,如果买两箱,相当于打几折呢?”我说:“让我算一算。”我想半天也想不出来,只好问爸爸,爸爸是这样解答的:“买二赠一就是花两箱牛奶的钱买三箱的牛奶。一箱50元就相当于花100元的.钱买了150元的牛奶,那拿100除以150就相当打的折数,100除以150等于0.6,结果在6.5到7折之间,你明白了吗?”我说:“噢,原先是这样的,我此刻明白了!”

在回家的途中,我也发出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例如:楼层的高度,廓的面积,太阳能的容水量,国旗的精确度等等一些问题和发现!

这就是我在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我相信,还有更多的数学问题在前方等待着我们!

五年级作文数学小论文

我曾经听一位奥林匹克数学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数学就像鱼和网。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就像抓到一条鱼,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有一张网。因此,学习数学和学习数学的区别在于你是有鱼还是有网。

数学是一门很有思想的课程,逻辑性很强。因此,它总是给人错觉。

数学中的几何图形非常有趣。每个数字相互依赖,但也有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例如,一个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r2,因为半径不同,我们经常犯一些错误。例如,半径为9厘米、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等于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在命题中,这个问题首先使每个人迷惑,使人产生错觉,巧妙地运用圆的面积公式,使人产生错误的`平衡。

事实上,半径为9厘米、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不等于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因为半径为9厘米、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pir2=92&pi。+62π=117&pi,而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面积是s=&pir2=152&pi=225&pi。因此,半径为9厘米、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不等于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

数学就像一座山峰,伸向天空。当我们第一次开始爬山时,感觉非常放松。然而,我们爬得越高,山就变得越陡,这让人们感到害怕。此时,只有真正热爱数学的人才有勇气继续攀登。因此,站在数学顶峰的人都从内心喜欢数学。

记住,站在山顶的人看不到山顶。

五年级作文数学小论文

我们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数学的原型,我们学生粥时的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比如说,上街买东西时要用到加减法,装潢新房屋时,总是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是从生活中产生的,那些可都是数学的“活“教材呀!

以前,同学们学数学知识都是生搬硬套,直接把那些知识从书本上搬到脑子里,很少会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可是此刻跟以前可大不相同,同学们都学会了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我有一次到同学家去玩,可同学独自一人在家,大清早的,我们都饿了,于是,同学跑进厨房,自我开始做早饭了。一开始,那个同学先把米淘好放进锅里,然后开始煮粥。再利用煮粥的时间来烙三张饼,他先把第一张和第二张饼放进锅内;一分钟后,他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过来;再烙一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他取出来,把第二张饼的反面放进锅里,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只需要三分钟,三张饼就烙好了,煮粥的剩余时间他就能够做些别的菜了。如果,他在煮不去做别的事,那他不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吗?那他不亏大了呀!所以说,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一齐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吧!

五年级作文数学小论文

世博会现在正在火热进行中,哪一天参观的人数都是几十万,从来没有一次人很少。但是,人这么多,你游世博会时该怎么合理安排自己的行程呢?不用怕,你可以用数学中的'统筹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比如说,你今天是上午10:00进园,晚上8:00离去。你想逛5个热门场馆,但一个场馆最少要排2、3个小时,中间还要午饭、晚饭,时间根本不够,那你可以用数学的统筹方法。可以先去浦西看几个没有人、或人很少的场馆。到了中午,赶紧买好午饭赶回浦东,去排热门场馆,在排的时候吃午饭。虽然有些人也像我们一样做,但是我们比他们快。他们去买,我们去排;他们去排,我们去看;他们去看,我们离开。

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1、2个小时的排队时间,这就是数学的统筹方法。

世博中的数学许许多多,仿佛它就是一个数学的乐园,带给人们许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