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凤阳花鼓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19:45:55 作者:文轩 口号大全 2023年大班凤阳花鼓教学反思(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凤阳花鼓教学反思篇一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唱好歌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二声部合唱,并且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为五声宫调、4/4拍、一部曲式结构。歌曲为扩充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嘚儿”诙谐风趣。

三、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三年级的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往往比较乐意接受他们认为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事物。因此,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音乐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享受音乐,感悟音乐。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合唱、乐器伴奏等形式共同表现歌曲

3、通过对歌曲的学唱,体验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教学重点

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合唱、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六、教学难点

能够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词部分,尤其是能够唱好一字多音处;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衬词部分。

七、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乐器(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用音乐师生问好

2、练声(无声练习和吭鸣)

3、歌曲第二声部的节奏、旋律的练习

4、播放三个花鼓楼的建筑,引出今天的课题《凤阳花鼓》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提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

学生回答:欢快的

2、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教师提问:让学生挑出這首歌曲最难唱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最后三小节,然后韩老师重点教唱,学生跟琴学唱衬词部分

4、在韩老师的指挥下同学们用了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

(三)表演歌曲

九、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凤阳人民的幸福,最后就让我们用动听的歌声来祝愿凤阳的明天更美好。

大班凤阳花鼓教学反思篇二

《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在导人新课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安徽地区的一些景物和人物,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新歌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随音乐拍节奏,找出较难唱的乐句反复练唱。在巩固歌曲时我拿出一些打击乐器和腰鼓、手鼓让学生去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和力度,然后我让学生自找伙伴为一小组,根据歌曲的内容自编简单的舞蹈。学生在反复练唱中学会演唱歌曲,在合作表演中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教学效果非常好。

凤阳花鼓是流传于安徽的一种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们在封建阶级的剥削和连年水患的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表演时手拿花鼓小锣,配以简单动作,边唱边舞。清代《缀白裘》一书中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就是描写当时的演唱情况。这首歌的最后一句歌词:“身背着花鼓走四方”表现了当时逃荒卖唱的情景。歌词是八句为一段,词句精炼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情景,后四句叙述了人们的悲惨生活。这首歌前面有四小节锣鼓点做前奏:唱腔分为两个乐段,一段唱完又以有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仅一、二句不同,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在整个教学中,我将新、旧两版的《凤阳花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聆听、演唱不同情绪的两种版本的凤阳花鼓,引导学生用颜色来表现歌曲情绪,帮助他们来了解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等对同一首乐曲的情绪所起的不同的作用。通过歌曲教学,引导孩子们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境遇下的相同题材的民歌,所反映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不同的节奏型和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经过学习向孩子们介绍了凤阳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被誉为“东方芭蕾”的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发展,整体了解凤阳的过去、现在;并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为歌曲创编新歌词,来展望凤阳的未来!

在整个教学中,我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培养他们的感受与鉴赏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合作的能力和表演能力。

大班凤阳花鼓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发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地图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和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给以组为单位为《凤阳花鼓》旋律进行加花,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中歌词的改编以和感受不同的情绪和风格。

2、为旋律进行加花。

教学过程:

1、导入(课前播放下列两首乐曲)

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们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显示中国地图)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

《茉莉花》(江苏民歌)

2、教师: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3、音乐起: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教师: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学生讨论1分钟,请个别同学发表自身的意见。)

4、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扮演一番。它的形式也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还走出国门,到国外扮演,获得外国友人的赞誉。

(1)教师让学生再颜色来显示凤阳的变化。学生举手发表自身的意见。

(2)教师与学生为凤阳今天的变化用歌声表达(在原来的曲谱的基础上改歌词)

5、下面我们就怀着喜悦的心情唱唱这首新《凤阳花鼓》

(1)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唱歌谱。

(2)好,同学们听了也唱了,先想想看,我们用什么方式表示前奏和间奏锣鼓点的特征(学生说了以后)现在我们在前奏和过门的时候有手拍节奏,歌唱的旋律用“la”音哼唱全曲。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地图:

这是我们民族地图,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示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局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邀请几名学生到台上拿自身喜欢的乐器,每个人依次向大家简单介绍并演示自身手上乐器的演奏方法。

(2)请这几位同学演奏自身介绍的打击乐器,下面的同学演唱旋律并且用拍手、跺脚等方式一起来伴奏。老师要求同学们打出来的节奏要适合歌曲的`节奏进行就可以了。

7、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边唱歌边用选用打击乐器来给歌曲伴奏。

教师:大家扮演得真不错,我们课本上还有一首《凤阳花鼓》,旋律比较简单,我们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身去学一下。

大班凤阳花鼓教学反思篇四

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扭一扭——花鼓》,大家注意看一下花鼓的敲法是怎样的。

生:(跟随视频模仿)

师:凤阳花鼓又称“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是安徽凤阳民间古老戏曲艺术的瑰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凤阳花鼓》。

二、新课教授

(一)了解歌曲背景

师:(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听了这首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说说这首歌描述些什么?

生:悲愤、痛苦、难过、同情……

(二)学习歌曲

师:(唱)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

师:大家觉得这首歌曲好听是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情绪去演唱?

生:高兴、喜悦。

师:我们就怀着这种心情,来跟着音乐用“啦”哼唱一下。啦啦啦啦啦……(模唱)

师:旋律十分朗朗上口,大家学的也很快,老师完整的给大家示范一遍,同学们可以小声跟着老师唱一下。(范唱)

师: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等。

师:嗯,这是这首歌中最有特色,它带着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其中“得儿”也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譬如小锣,让我们也来模仿模仿。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指导)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位同学已经能发出舌颤音了,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鼓掌)

师:没有学会的同学不要着急,只要你们课下勤于练习,肯定能练会。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着钢琴唱一唱吧!

师生:(唱)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

(三)表现歌曲

师:大家学的非常快!我们现在看一个视频,看看他们是怎样表演这首歌曲的。

师:大家能够模仿这几个动作吗?来,两个人一组,先来跟着老师一起学做一下!

师:我们现在两人一组自由练习五分钟,你们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改编,一会儿来展示一下吧!(教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组同学表演的特别有创意,我们请他们来展示一下吧!

师:(鼓掌)非常棒!这两位同学不光歌声好听、动作优美,表情也配合的非常到位。希望大家都能向他们学习!

三、课堂小结

生: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有了很多收获、很多感想。最后,希望同学们课下试着用竖笛吹奏这首歌曲的旋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大班凤阳花鼓教学反思篇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新旧的《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和风格。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够为音乐进行乐器创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了解《凤阳花鼓》的特点以及两首《凤阳花鼓》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体验,导入新课

播放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带领学生在花鼓戏的舞台中体验音乐。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湖南有许多特色的音乐形式,大家知道哪些哇?

生:花鼓戏、长沙弹词、常德丝弦……

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起立,跟随老师一起感受一下湖南音乐的魅力。

师: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音乐形式,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走进安徽,进入到凤阳花鼓的世界。

(二)新课教学,探究新知

1.初听歌曲,感知内容

生:欢快、热烈、生活场景……

师: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点击凤阳花鼓的图片)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

2.再听歌曲,初唱b段

师:老师从大家的表情中感受到了大家对凤阳花鼓的喜爱,那现在请大家观看一段表演视频,看看你觉得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呢?(学生通过再听歌曲,听到歌曲中“得儿另当飘一飘”这些语气句、歌曲口语化的表现)

师:那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伴奏一起来把这段“得意”的“飘一飘”表现出来吧。

由于学生对于这块的节奏掌握较难,教师可以通过在前两小节每拍加入击掌,第三小节在强拍处加入击掌的方式进行熟悉节奏,进而掌握b段的演唱。

3.师生合作,学唱a段

跟随教师的伴奏2遍学生自由学唱a段

完整演唱歌曲

4.分组创编,表达歌曲

将课前准备好的打击乐器,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分发到每组,学生对乐曲进行自由的创编,在通过小组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对比听赏,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灰色代表心情很伤心、黑色代表社会很黑暗。但是只要我们坚持,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的凤阳也一片欣欣向荣。

(四)课堂小结

师:那下面就让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一起唱起我们今天学习的欢快的《凤阳花鼓》,让我们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五、板书设计

凤阳花鼓

欢快、热烈

得儿另当飘一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