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九篇)

时间:2023-07-11 15:07:42 作者:曹czj 文秘知识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九篇)篇一

乙方:

一、 甲方职责

1、负责下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性(阳光工程)计划;

2、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4、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评估和验收;

6、协助乙方办理《职业资格证书》。

二、 乙方职责

3、职业技能培训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培训教材,选用或开发适合农民短期技能培训和就业特点的教材;各岗位教学规范组织教学,档案规范整齐(学员花名册、学员身份证复印件、照片、学籍卡、图片资料、教学计划、教案等)

6、培训过程接受甲方的监督管理;

7、提高培训质量,全面完成转移培训任务 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

承担项目的培训单位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申报、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对项目实施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培训和转移就业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以上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双方必须共同遵守。

负责人(签字)

乙方:

负责人(签字)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九篇)篇二

三、摸底数,抓宣传

为了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数,更好地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我们通过走出去发展战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大信息采集力度,保证用工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同时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摸底调查工作,各县(区)利用已搭建起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各乡镇和社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工作。对富余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进行登记建档。做到了富余劳动力情况清、底数明,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序流动,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提供依据。有的县还派人深入到各村寨,利用会议、广播、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动员,向农村广泛宣传和讲解劳务输出的相关政策和意义。使劳务输出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发布用工信息,为广大的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快捷信息服务。

四、抓培训、促就业

各县(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抓好“订单式”的培训,为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得钱”,积极整合市内外培训市场,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有效的路子。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开展家政服务、民族舞蹈艺术、保安、家电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向企业输出合格技术人才。市劳动就业局下属的桑嘎艺术培训中心,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国家4a级风景区签定培训订单,联合开展以佤文化为主的民族舞蹈艺术培训,学员就业率达95%。为具有民族技艺的农村青年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艺术就业途径。

五、树品牌,促输出

我市充分发挥“临沧保姆、保安和佤文化为主的歌舞表演”的优势,抓品牌战略,巩固和拓展劳动力输出市场,扩大劳动力输出的市场占有份额,促进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家住xx市云县茂兰镇的19岁小姑娘郭字英,初中毕业后,经人介绍到广州市作小保姆,她的雇主是一名有两岁小孩的广州市律师。郭字英到广州一年多的时间,克服了诸多不适应的困难,学会了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学会了用燃气炉、电饭煲、洗衣机等家政技能服务劳动。她每天能从居住地小区到两公里外的幼儿园接送雇主家的小孩,并能独立到农贸市场买菜,成了一名地道的“广州通”。雇主高兴地说:“云县籍的小保姆在我们所居住的加拿大花园小区有7-8个。她们纯朴、踏实,雇主用着放心,在小区里口碑很好。希望临沧市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更多年轻、勤劳、有上进心的小姑娘到广州打工做保姆。相信以临沧人的质朴和勤劳,在广州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九篇)篇三

一、我区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我区农村劳动力共25700人,已就业19983人,尚未就业5721人,其中有就业愿望年龄45岁以下的有309人。

根据市、区政府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和“双转移”工作部署,我们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结合实际和市场需求,做到以需定培,实行“订单式”、“定向型”、“输出型”培训方式,开设了电子装配、车工、电工、车缝工、家电维修、电脑、汽车维修和机械维修等专业。2017年,我局职业训练中心和第二技工学校共组织两镇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1030人,培训后转移就业885人;组织区属企业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1446人;2017年9-11月,组织148名农村青年到技工学校参加短期培训;今年3月,组织100名农村青年到技工学校参加为期3个月的短期培训。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责任到位

区委区政府把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端州的重要工作来抓,并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培训后转移就业指标下达到镇委镇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

2、加快发展,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

区政府出台了《端州区企业招用本市(区)农村劳动力具体办法》(端府办[2017]113号),同时加大招商力度,着力发展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实现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步增加,鼓励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尽可能更多地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

为提高我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把做好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狠抓落实,我们坚持以“先培训、后输出”为原则,把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着力点。2017年我区制定了《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实施工作方案》,确定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每年组织300名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16—45岁之间失地农民为重点,把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做到以需定培,实行“订单式”、“定向型”、“输出型”培训方式。

4、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城乡一体化机制

进一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按照“八统一”的要求,建立了以区就业服务中心为核心,六个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依托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与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统一的劳动保障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择业观念上的问题,这是目前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最大因素。许多人眼高手低,对苦、脏、累的岗位不屑一顾,特别是初高中刚毕业的年青人,就业期望值高,对工种、收入要求苛刻。同时,自主创业积极性不高,恋家依赖思想严重,缺乏敢闯敢试精神。许多经济较好的城中村的农村劳动力宁愿在家无事可干,等年终分红、收租金,也不愿外出务工就业,存在“小富即安”思想,甚至“无富也安”;二是劳动力素质不高。从总的就业劳动力情况看,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为65%,其中高中以上只占35%。从初中以下劳动力就业结构看,农村劳动力大多缺乏技能,相应增加了转移就业的难度。三是产业结构不完善。我区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大量雇用外地廉价农民工,相应造成本地农民失去转移就业岗位。

一是加强对现有培训资源的整合利用。完善市第二技工学校和区职业训练中心培训基地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民转移就业的新型培训体系,对培训基地给予必要财力扶持,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另外要充分发挥镇劳动保障所的基层作用,宣传和发动农村劳动力积极参加技能培训。二是要创新培训方式和培训专业,加强对培训基地办班计划、培训项目等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的双向沟通,主动与市场接轨,与用人单位沟通协作,以就业带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大力推行“订单”、“定向”、“联合培训”等模式,按就业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建立起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的联动机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突出培训重点,以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为主。四是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实行1年以上的劳动预备制专业培训。五是要完善培训补助政策。对参加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培训周期较长、就业前景较好的技能培训,经有关部门认定,提高培训补助金额,通过培训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端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九篇)篇四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6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06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

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九篇)篇五

一、政府推动,部门联动

全市成立了市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领导小组,由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14个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加强协调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农业部门具体负责统筹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的组织和管理,并从劳动和社会保障、共青团、科协抽调人员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全市召开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市政府分别与各县和市直有关部门签定了2004年劳务输出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目标。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分管领导具体抓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长效机制,形成了政府调控,农业部门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参与,各县各部门具体实施的“劳务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合力攻坚、风险共担、各记其功”的运行机制。改变了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亲带亲,邻带邻”或者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务工由零星松散型向有序化、规模化输出转变。

二、抓创新,建基地

全市各县(区)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优势,主动出击,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加大省市间的劳务对接,巩固和扩大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不断向市外、省外延伸。主动到输入地考察,邀请省外用工企业到我市考察,通过考察、洽谈和建立办事机构,有选择的与用工单位建立劳务合作协议,拓展拓宽输出领域,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输出工作。

耿马、云县、镇康、永德等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用工需求量较多的上海、大连、深圳、广州、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相关部门达成长期的劳务合作协议,与劳务对接的方式开展劳务输出。市劳动力培训输出领导小组办公室把用工单位请到市内搞对接,与广东省广州市德和弘鑫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商谈,就长期开展劳务输出合作达成了协议,输出地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及广东省内的各类用工企业或机构。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九篇)篇六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不断增加,但其素质提高缓慢,造成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恶性膨胀。近年来,三都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想办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乡镇教育、培训,领办项目,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措施,使全县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转移。

20**年,根据国务院六部委文件精神,在省、州阳光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县积极组织培训转移了500名技工,完成今年的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1、我县农村青年的规模与结构。

根据全面统计,20**年我县14—35岁农村青年6.6万余人。其中男性占53.5%,女性46.5%。其中17—40岁外出务工青年占40%左右。

2、我县农村青年转移状况与特征。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青年转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农村青年转移数量增加。近几年,我县农村青年外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特征之二:农村青年转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村青年的转移中,具备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唱主角,是主力军,占到80%以上。这些人头脑灵,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闯荡见世面、学技术的欲望高,去外地谋求职业的机会大。

特征之三:工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青年转移的主要行业。在20**年,农村青年转移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建设第一线和低层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主要流向为深圳、东莞、广州、上海、福州、北海等发达地区,占到70%以上。

特征之四:我县青年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3、农村青年转移的积极作用。

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的大转移,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第一,农村青年以其工资要求低、就业期望值不高、勤劳能干、能吃苦等特点,增强了在城市就业的竞争性,这对促使我县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推动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农村青年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是脏、苦、累和城市人不愿干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医护、环卫、建筑等特殊服务,对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适应社会化服务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农村青年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之间劳动要素相互吸弓l和互动过程,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在城市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青年就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据调查,外出农村青年的年平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比全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约高出1500元左右。

同时,外出青年返回农村,又将城市的生活方式、观念及有关信息带回农村,对于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上为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做了观念和物质的准备。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我县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配置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专业、人数、时间、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年有规划,月有安排,有底数的步步推进。

(二)、狠抓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为将我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好,工程领导小组认真对县内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审核,通过对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施、培训经验的对比,认定三都县劳动就业办和三都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我县培训基地,这两个培训基地有一定的培训经验、培训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能提高培训人员素质,保证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得到认定后,这两个基地及时地安排人员,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购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确保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认真调研,有的放矢搞好培训近年来,我县每年都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农村青年思想状况进行调查。

从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来看:广大农村青年致富成才的愿望更为强烈,60%以上农村青年认为增收无门路,其原因,6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技术,3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资金,他们普遍认为外出是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60%以上青年希望外出务工。

(四)实行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率。

我县采取整合社会资源,借机发展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培训与就业结合的培训形式。与企业的培训基地联合,由企业出就业岗位,出培训设施设备,出技术力量,就业办负责招生、教学和管理,共同建立集吃、住、教学于一体,同时容纳几十人的培训基地,如由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深圳运发集团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创办了技工技术培训班,取得了多名大龄农民工集体就业的好成绩。

这种培训方式是我县与外地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企业合作的硕果,我们借助这些公司的技能设备和师资力量举办培训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我县培训基地教师和企业培训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现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已招收农村劳动力学员96名,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已招收440名。

(五)加强培训管理,搞好跟踪服务。

搞好农民工转移就业跟踪服务是转移农村青年剩余青年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充实完善,每个月都进行就业培训跟踪服务。

首先是搞好信息服务:

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

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物资帮助。

再次,营造氛围,对外出务工青年典型、青年星火带头人、返乡创业的青年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和在报刊、电视台等媒体上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一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实现转移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以县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拓展就业渠道,使培训工作实打实,不走过场。

为了能妥善解决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多次深入21个乡镇的劳务站进行调查研究,联系用工单位;

其次,运用电视、广播、粘贴广告等多种传媒方式刊登信息;

第四,建立培训就业中心,专人负责就业工作。

针对我县属劳动力输出地区的情况,就地为培训的劳动力找婆家,一个人一个人的落实,已为部分人就地找到致富的岗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健全报帐机制,实行专款专用我县的“阳光工程”项目款由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共同管理,培训基地将招收的农民工进行培训,对合格的农民工,由培训基地及工程办的人员共同送达厂家,经过企业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上岗就业,由接收企业提供签字盖章认可接收人员名单,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根据就业人员数量按比例将补助款拨付给培训基地。这样就有效地督促了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所招收的农民工的就业率。

(一)培训与转移情况今年我县共培训8期、600人,完成了今年转移培训任务,就业办共转移培训536人,职教中心共转移培训64人,主要转移到深圳市、东莞市等,培训专业有电工电子、机械制造、驾驶员、乘务员等。其中深圳市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接收96人,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接收440人,深圳市运输发展集团公司接收64人。

(二)农民工就业情况今年转移的600名农民工,主要从事首饰加工、电子设备制造和客运驾乘等行业,劳动强度相对较轻,而薪酬却相对高一些,据第一批赴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就业的农民工反馈的信息,他们的月工资在800—1000元左右,由于受过一定的培训,有的农民工已升为领班、组长,就业环境相对稳定。

(三)效益

1、经济效益由于采取了系统的培训,所输送的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今年输送的600名农民工全部得到就业,月工资比自行进厂就业的工人高150元左右,月纯收入若按最低400元计算,600名工人每年收入将达290万元左右。这可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及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社会效益由于培训转移的农民工就业有保障,且收入相对较高,对其他的农民工震动极大,第二批输送进厂就业后,来报名参与培训的农民显著增加,由于培训经费和名额有限,我县筛选了一些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组织培训,剩余的则输送进其他一些厂家就业。

通过有效转移,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扩大了民工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全县发展不平衡,好坏差距明显加大,个别乡镇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四是招生、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机构还不健全,业务工作还不成熟;

五是跨区输出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些问题将在明年工作中努力解决。

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的提高;

六是加强引导,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合理流动,避免肓目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