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材料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自立自强事迹材料(汇总5篇)

时间:2023-10-15 08:21:37 作者:紫薇儿 材料 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材料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自立自强事迹材料(汇总5篇)

运动会是锻炼意志和团队合作的最佳时机,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取好成绩。运动会宣传语应该具备哪些元素才能吸引更多人的参与?以下是一些成功运动会宣传的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启发和借鉴。

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材料篇一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大家好!我是__大学__学院__系的20__届毕业生__,很荣幸能作为本专科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岁月荏苒,光阴似箭,又是一年凤凰花开。清晰地记得四年前的9月,我初到__,看着校园里火红的凤凰花,不知不觉地陶醉于海上花园学府的动人美丽和无穷魅力之中。而在此时,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和我一样,涌动在心底里的则是对四年大学生活的点滴回忆、对母校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激和对这片知识沃土的眷恋之情。在这里,我要向一起陪伴我走过四年大学生活的每一个人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老师们的默默耕耘,感谢家长们的无私奉献,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帮助。

还记得大海对面的__校区,那里是我们大学生活的起点。在那片依山傍海的土地上,留下了我们军训场上的汗水、晚会台下的欢声、运动场上的呐喊、白沙滩上的脚印。阿福伯的烧鲜草、马路边的烧烤摊、晨光中的南滨道、月色下的中国台湾街,当然还有经常讨价还价的水果小贩,后山一起偷摘杨梅的当地小孩儿,这些曾给予我们美食、美味、美景的地方和伙伴现在都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芙蓉娇媚,勤业坚持,映雪囊萤以古为范,笃行博学治行修身,壮志凌云豪气干天,漳州校区用年轻沉淀精华,学子们用青春积聚未来。

还记得大海这边的本部校区,这里是我们放飞梦想的地方。仍旧是依山傍海,满眼的盛夏花开,我们拥抱着新的生活。在这里,我们不再被看作是“高四”、“高五”的准大学生,我们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背多分”学生,借助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我们迅速成长为视野开阔、知识广博的新一代,敢于实践、勇于创造的新青年。

还记得四年的葱茏岁月,从激腾勃发的__校区走向深蕴敛怀的__本部,山水木石无不见证着我们成长的足迹。五老峰下,闻晨钟而开卷,听暮鼓而抒怀;芙蓉湖畔,游小岛而信步,临碧水而赋诗;凤凰树下,剪呢喃而燕归,逐白鹭而欢歌;石井山巅,登鼓浪而评说,抚雕栏而思远。我们成长着、成熟着,知道了为学当勉励、懂得了为人当自强,经历着挫折磨难、品尝着胜利喜悦。在困难中慢慢成长,在成功中默默感恩。这中间老师们的诲人不倦、同学们的鼓励帮助、母校的关心培养是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学术路上我们探索真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实践途中我们体味民生。四年里,我和同学们一起代表母校参加了许多活动和比赛,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现厦大青年风采,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尽显南强学子本色,所到之处,“__大学”都成了最耀眼的光环。校园里,我们怀抱不同梦想并为之努力;校园外,我们拥有共同名字而倍感荣光!

今天,我们齐聚在巍巍的建南礼堂共庆我们的成长;明天,我们奔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创造厦大人的辉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期待着在多年之后,母校的百年华诞之时,能和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朋友们,再次聚首南强,相信彼时的厦门大学,必将以她“自强不息”的昂扬斗志实现其“止于至善”的宏大理想。

亲爱的老师们,我们感谢您,您挥洒汗水哺育我们茁壮成长;您传授知识引领我们学海远航。亲爱的老师们,我们感谢您,讲台上您严父般矫健的身影,讲台下您慈母般的和蔼的脸庞,都将伴随着我们的记忆,驶向远方。亲爱的母校,我们感谢您,您是莘莘学子成长的花房,您是远方游子永远的海港;亲爱的母校,我们感谢您,四年的金色年华,将长存在我们心底,永放光芒。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事业之树常青、各位同学工作之路顺达。

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材料篇二

勇救路人的95后“白衣天使”

唐玮鲜的梦想是做一名温暖的儿科医生。她希望给这世间的不仅是消除病痛,还要带来温暖、治愈人心的力量。

唐玮鲜是桂林医学院2016级临床本科卓越班学生。今年6月,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实习,22日,当她下班途经浦东新区龙居路时,偶遇了一位晕倒在地的老人,她便毅然向前。

在确认老人意识、呼吸逐渐停止之后,唐玮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急救,并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直至救护车到达。在老人被救护车送走的那一刻,唐玮鲜瘫坐在路边号啕大哭。

唐玮鲜说,自己当时之所以哭,是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单独靠自己去救别人性命,她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很担心自己的动作做得不到位,有过害怕和恐惧,也一度面临情绪崩溃,而路边好心人也一直在劝她,给了她心里安慰。

“我心里只想着一个鲜活的生命是不是就这样离开了,是不是自己的急救技能不规范、不标准,所以看到老人不见起色,愈发自责的情绪让我久久不能平复……”她说。

“这一经历,也会成为我医学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唐玮鲜认为,面对突发需要急救的情况,心中时刻谨记的弘德善医校训驱使她没有丝毫犹豫就上前施救,而这一切都要基于在校期间老师们所要求的不断练习、扎实自身学识和技能。

7月14日,唐玮鲜获得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荣誉称号。

“23岁,于很多人而言,是人生步步实现规划的初始,于我而言,人生却是刚刚起步。”唐玮鲜说,在不断磨练自我的过程,她希望可以永远葆有急切救治生命的冲动,造就沉稳的心态,永远年轻无惧,去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做更多人的太阳,温暖这个世界。

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材料篇三

郭兆薇,2017年高考考入合肥学院后选择参军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第二十基地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初到甘肃,背井离乡,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艰难的训练内容都让她难以适应,对家人无尽的思念也成了最大的挑战。尽管如此,她选择迎难而上,率获佳绩。在部队的两年,她曾获专业比武竞赛第二名,基地运动会女子跳高组第三名,800米第二名,4×100米团体第一名和4×400米团体第一名。

退役归来,回到校园的她认真努力、刻苦自律,积极入党、热心志愿。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她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专业学习上,求学若渴是她的优良品质,曾获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校级三等奖和“第五届学术英语词汇大赛”优胜奖;生活中,她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坚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工作上,她曾经担任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副会长,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达100小时;活动中,她努力充实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曾获合肥学院2020年度优秀团干、合肥学院“第十二届科技节”二等奖、合肥学院国旗护卫队先进个人、年度军训优秀教官、“第十五届绿色时装设计暨模特大赛”团队三等奖等荣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戒骄戒躁,不忘来时路;知恩感恩,铭记师生情。两年的军旅生活不仅使她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更培养了她坚强的意志。从普通学生到光荣士兵再到中共预备党员,郭兆薇从未停止前行。她的成长之路上少不了自身奋勇直前的精神激励,少不了老师的帮助鼓励,更少不了学校的悉心栽培。正如采访中郭兆薇所说:“感谢学校和老师对我的栽培与肯定,能获得这个奖项也是对我一直以来努力的肯定。这代表的不只是一项荣誉,更是学校和老师对我的殷切关怀。”

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材料篇四

拉木卓玛是一名来自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草原的姑娘,她的父亲是一位残疾人士,家里仅靠母亲一人务工维持生计。

7岁那年,在拉木卓玛还有两天就可以去小学报名入学时,一场车祸却让她的家庭雪上加霜,父母都受了伤,母亲的伤势严重,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断了。年幼的拉木卓玛决定放弃上学的机会,留在家里照顾父母。

一年后,父母逐渐康复,拉木卓玛才如愿走进校园,她也因此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读书格外勤奋。中考那年,拉木卓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海北州第一高级中学。

步入高中,她更是铆足了干劲。高三时,为了抽出更多的时间看书,她晚上还在一个废弃的小卫生间里学习,因为那里没有人打扰她,她有时候甚至坐着就睡着了,醒来又继续读书。

山东援青干部得知拉木卓玛的家庭经济困难,与她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为她减轻了后顾之忧。“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去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学生改变命运。”

“经过一步步的努力,我觉得离自己当人民教师的目标越来越近,我期待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天。”拉木卓玛说。

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材料篇五

做盲人求学路上的“眼睛”

次仁长达十几年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

这个出生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县的农村小孩,在很小的时候经历了一场大病,之后便失去了视力,这对原本捉襟见肘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次仁6岁时进入拉萨盲人学校学习盲文,之后在日喀则近郊的一所公益盲校学习盲文和正常的小学课程,“这段经历开启了我对世界的新认知,那里也是我重获新生的地方。”

次仁说,他那时候年龄虽然很小,但努力学习的目标却很明确,因为他知道那是能够弥补视力缺陷,去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方式。

2018年夏天,对次仁来说是难以忘怀的。因为那年,他参加了高考。作为当年全区参加高考的唯一一位盲人,最终考出了422分的总分,这比西藏少数民族文史类重点本科录取分数线高出了47分,他成功被西藏大学录取。

“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离我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想到自己求学道路上老师们的帮助,次仁也希望能够成为一名盲人教师,帮助更多的西藏盲童接受教育,成为他们求学路上的“眼睛”。

进入大学后,次仁越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对于盲人来说,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从小面临没有盲文教材,缺少盲文读物、课外练习册等困扰。上课时有些课程跟不上,课后他要请同班的学生帮着补习记录。英语课是比较困难的课程,他会在上课时打开录音设备,课后再重复听。为了完整掌握一节课的内容,他需要在课下付出几十倍的努力。

每逢周六,他会用一天的时间去一个盲文翻译公司义务帮忙,在那里将汉藏书籍翻译成盲文,“我想通过这个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为更多的盲人打开一片新天地。”

“我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对别人而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也需要我用尽全力。”次仁说,他明白,一位盲人,从此有了光,而帮助过他的人,便是那发光的太阳,“我要将这光带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