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以内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22 23:28:44 作者:LZ文人 活动总结 亿以内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亿以内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教学反思篇一

教材编写的时候,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学习加减法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数的分与合。如10可以分成9和1,10可以分成8和2,7和3组成10,6和4组成10。分与合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来说是一个基础,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与合,那么计算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

在教授分与合这节课的时候,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游戏。如手指游戏,“我出1,我出5,5和1合成6”。又如猜数游戏,“这一堆圆片有6个,我用手指盖住一部分,露出的部分是4个,猜一猜,我盖住了几个?”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一方面能够感受到快乐,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能够对分与合加强练习,做到寓教于乐,很有意义。

在新授1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时候小圆片就派上了大用场。如3+2=,可以先摆3个圆片,再摆2个圆片,合起来是5个圆片。这样用实物再过渡到数字,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是非常有辅助功能的。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再脑海中呈现摆实物的情景,然后再计算出得数。虽然一开始,对于学生来说,这样是比较花时间大,但实际上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在计算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背景和学前教育的不同,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的两班级里就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些孩子在一分钟内能够完成15题以上,而有些孩子一开始只能完成10题左右。所以一开始,我要求孩子们在保证题目正确率的基础上,再要求孩子慢慢去提高速度,绝不一蹴而就。

在家里,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进行联系和互动。比如玩手指游戏,利用家中的物品:筷子,牙签,棉签棒等等来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空余的时间,也可以随机地说一道计算题,孩子答对了就给予鼓励。10以内的加减法要让孩子特别熟练后再进入20以内的,同样非常熟练后过渡到百以内。不要过快,循序渐进,效果最好。

10以内加减法是对一个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同时,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这点在10以内加减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讲清楚,有助于孩子的理解。

亿以内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教学反思篇二

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六张图片,分别是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疆、黑龙江等城市的人口数量。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许多学生在读书的时候都感到很困难。然后我说:“同学们想不想很快地读出这些数呢?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些大数的认识、大数的读和写。”学生都想知道怎么才能很快读出来,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先自学课本第3页5分钟,然后小组交流学到的知识和不懂的问题。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打破枯燥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和交流完以后,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和强化学习的知识,并在练习中发现学生掌握不足之处,教师再强调知识点,并强化。

总之,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所以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掌握新知。

亿以内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教学反思篇三

在本节课中,我用逛电器商场这个情景,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虽然都是围绕电器来复习,但是却几乎是一个知识点一个情景,显得非常繁琐,现在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第一个情境,提出各种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原来一个情景可以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对情景有了多一份的认识,也让孩子能充分的学习到相关知识。

评价语几乎是每节课我们都会遇到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表扬孩子“声音响亮”“人多力量大”等评语,回想起来,这些都与数学没有关系,数学课上要有数学味道,评价语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也要让孩子体会到这种感觉,课堂评价我们可以用“表达得非常清楚”“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等类似数学性的语言。同时,我们也要改变单一的表扬方式,用幽默的数学评价语感染学生,感受数学教师的大智慧。

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近似数这一部分,我在教学时让孩子计算两个数相差多少,从而判断是谁的近似数,可是评课时我才注意到,原来我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难度,二年级对近似数的理解仅仅是体会四舍五入,而不是用计算来判定近似数。由于对三年级等相关知识的不了解造成现在增加难度的情况。所以在以后我会在学习一节课时多找一些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找到落脚点,并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亿以内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教学反思篇四

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个数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会读亿以内的数;进一步建立孩子们的数感。教学重难点是:数的概念的建立以及数感的建立。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本节课,我除了用好教材中提供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这一外,还自行开发了大量鲜活的学生生活中的。例如,在课的开始,为了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我巧妙地通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引入了一组有关伦敦奥运会的数据,并结合这组数据提出了与本节课相关的几个数学问题;为了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我出示伦敦碗和鸟巢的图片,说明:伦敦碗可容纳观众80000名,鸟巢可容纳观众91000名;为了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我借助了计数器的直观演示。

由于本人的数学教学经验严重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遗憾。上课时语速过快,学生在思考时,不停地追问,影响学生思考,教师自己说得比学生多,没有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索少。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四:

亿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多,感觉孩子应该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自己也提前意识到了,可这些问题却让学生一时消化不好。

这部分内容方法掌握不好的话,特别容易出错。由于这个单元的内容涉及到的数字大,再加上刚开学,孩子们的心思还没能真正地回到课堂,所以这些都是难免的。

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不分级

由于都是大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的读数写数。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白分级的好处,采取分级和不分级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分级的好处。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在教学中,我也时刻提醒学生要先分级,可是在课堂上做作业和课后作业中,仍然有学生不分级就读数,有人出错有人不出错,课后了解到,有的学生对这些大数早已会读会认,已经熟悉,习惯了。而有的学生是因为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根本就没考虑过,只是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

2、大小写混淆

学生做题时的心不在焉,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总是在读数的时候把大小写混写。

3、有0的写数

读数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写数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很多。除了不分级,还有一个原因,不使用数位顺序表。但每一级中间出现零和末尾出现零时,学生写数的时候,总是丢掉零,或者添上零。

亿以内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教学反思篇五

在教学本节课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注重学生数的建立,通过让学生进行估计来建立数感,二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题一和例题二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整节课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这种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说。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孩子们只能说给家长听,没办法进行小组合作。

第四周的教学依然是学生看“名校课堂”,我们一数组八位老师根据“课堂”所讲内容讨论作业的布置,发至家长群里。我们班要求数学作业必须在下午6:00之前发至个人所在的小组。由小组长查看组员上交作业情况,并在小组群汇报。老师进各小组群查看。对于小组长的作业,老师先检查,统一答案后,小组长再检查组员的作业。小组长很细心,相比于前3周,我都是自己批改全班学生的作业,一天到晚地看手机,也做不到小组长那么细致,有的时侯,还不能完成作业的批改。这种分小组批改作业,真正发挥了小组长是老师“左膀右臂”的功能,既助力了老师,各小组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非常时期,这也不失为教育教学的好方法。

对于那些个别总是不按时交作业的学生,因为小组长的认真负责,很快这些学生的名单就传到了老师这里,个别通知,个别辅导,就是老师的因材施教了!

在和学生的交流方面,之前通过微信发给家长孩子的情况,也不知道有没有接收到,但是现在我可以看到哪个家长接受了我的消息并且已经阅读,哪些没有接受到,我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这样,每个学生的情况我都可以反馈给每一位家长。孩子们也都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过去我他们的学习情况。

通过一周的上课,大家也都渐渐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毕竟没有群体影响,可能自制力方面还是需要家长们的不断督促,所以,我们也会每天和家长进行交流,尽可能的让孩子如同在教室里一样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