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的地道战读后感

时间:2023-08-08 16:08:04 作者:WJ王杰 文秘知识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冀中的地道战读后感篇一

这篇课文训练的重点是“带着问题”读课文。

1.针对题目提问

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有:什么是冀中?什么是地道战?地道战走什么作用?

2.读课文后提问

让学生带着第一环节提出的问题快速读课文,读完后把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写下来。

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有:“孑口”是什么?为什么说地道战是一个奇迹?这个问题是一个学习比较弱,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孩子提出来的,我肯定、表扬了他。他在语文课上再慢慢地进步,还有其他很语文课关系不答的问题不一一列举。

我真是愁坏了。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提问,就像不会做批注一样。而这都是四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正好我休了产假。所以以后课堂上再不断渗透吧!

需要改进之处:

1.在梳理完学生的问题之后,应该把重点问题用课件呈现出来,这样一目了然,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深入读课文,课堂效果会更好。

2.导入新课时,用时太多,包括课中的一些过渡语,啰嗦重复,老觉得学生听不懂或者听不清,重复多遍。

3.备课要充分。

冀中的地道战读后感篇二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抱着的孩子永远不会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要营造主动探索的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组讨论,在黑板上画一画地道的平面图。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上穷苍穹之高远,下至海底之奇观。因此教师在必要时应精心设计问题,有挑战性的问题才具有吸引力,才能催生学生的探究欲望,那正是学生思维爬坡的过程。爬坡看起来是艰难的,但在爬坡的过程中学生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探险。学生只有经历困惑、挫折、磨练,才能实现生命的成长。

学生因需要而阅读,因兴趣而阅读,因疑问而阅读。尽管有时学生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甚至是幼稚的,但那毕竟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思考,是他们自己真真切切感悟到的。知识的建构不能由他人替代。作为教师,要精心呵护每一个具有个性魅力的解读主体。

学生的思维活动犹如登山的过程,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思维爬坡,使学生一步步登上山顶,经历高峰体验。提问的价值在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那些一问就懂、一步到位的问题没有教学意义。课堂上,要听到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阅读话题,努力缩短学生视野与文本视野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编者,倾听作者的声音,解读文本的`内涵。

学生主动探索,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断提升和思维习惯的不断养成。

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设计,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冀中的地道战读后感篇三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冀中地道的构造特点。学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课时。

教学目标: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进程:

一、理解单元要求。

二、导入新课文,提示课题。

“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样了解“地道战”的?

三、课堂预习。

1、默读课文。

2、各自小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思考预习题。

4、提出不了解的内容。

四、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诵课文。

2、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全文可分几段?

(1—3)(4—7)(8)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讨论交流。

(1)为什么称“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总结第一段段意。

(讲了地道发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

六、作业:

1、朗诵课文。

2、思考文后1、2。

教学目标:

1、理解地道的构造特点和地道战的历史位置。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进程:

一、温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词。

2、有感情朗诵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读后讨论。

(3)“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

冀中人民是怎样凑合敌人的进攻的?

(4)人们在地道里怎样进行通讯联络?

“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加引号?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3、总结段意。

(这段主要讲地道战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句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第二句讲了什么?

3、这段话主要意思是什么?

四、自由朗诵全文。

五、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依据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画一张地道示意图。

教学目标:

1、练习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2、理解记叙办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进程:

一、温习引入。

交流地道示意图?!

二、概括中心。

1、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举例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

(这篇课文通过讲冀中地道战的发生、作用,以及地道的构造特点,表现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三、理解记叙办法。

1、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将中心表达出来的?

2、讨论。

3、小结:学习课文有条理地记叙。

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厕”“虚”半解围。

2、默记本课生字,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3、指名读本课呈现的生字新词。

4、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指导结合句式理解词语用法。)

五、作业:

预习《赤壁之战》。

冀中的地道战读后感篇四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理清课文条理。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练习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地道战的产生及作用。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过程 :

一、了解单元要求。

二、导入 新课文,提示课题。

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的?

三、课堂预习。

1、默读课文。

2、各自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思考预习题。

4、提出不理解的内容。

四、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全文可分几段?

(13)(47)(8)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讨论交流。

(1)为什么称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总结第一段段意。

(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

六、作业 :

1、朗读课文。

2、思考文后1、2。

教学目标 :

1、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和地道战的历史地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读后讨论。

(3)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

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

(4)人们在地道里怎样进行通讯联系?

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加引号?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3、总结段意。

(这段主要讲地道战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句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第二句讲了什么?

3、这段话主要意思是什么?

四、自由朗读全文。

五、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作业 :

1、熟读课文。

2、根据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画一张地道示意图。

教学目标 :

1、练习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2、了解记叙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交流地道示意图?!

二、概括中心。

1、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举例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

(这篇课文通过讲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表现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三、了解记叙方法。

1、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将中心表达出来的?

2、讨论。

3、小结:学习课文有条理地记叙。

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厕虚半包围。

2、默记本课生字,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3、指名读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4、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指导结合句式了解词语用法。)

五、作业 :

预习《赤壁之战》。

冀中的地道战读后感篇五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并从中体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4.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描写古代战争的《赤壁之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现代人民战争——《冀中的地道战》。(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冀中”指什么?(河北地区中部,冀,河北简称。)你对“地道战”有哪些了解?(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或书中谈谈自己对地道战的了解。)

二、教师简介背景知识。

三、提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思考问题: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冀中地道的?

(2)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冀中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3)从课文中描写地道的式样和特点中,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点,谈谈你对“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感受。

3.同桌或小组交流讨论。

课文先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接着讲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式样多,地道的位置和高度,地道里的大洞及通气孔,地道的出口,地道的通讯联系等。学生交流时,可引导他们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4.结合课文内容,画一画地道的示意图。

(丑)个人画。

(2)选择画得好的在班上展示。

5.引导体会“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的意思。

6.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