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自然测量教案 幼儿园大班自然测量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3-10-14 18:54:20 作者:ZS文王 自我鉴定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 幼儿园大班自然测量教案(精选8篇)

教案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要素,是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教案范文中,大家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备课思路和教学方法。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篇一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找准起点,做上记号,移动工具,头尾相连,不留空白,不能重叠,一直量到终点。数一数有几个记号。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木棍量桌面的长边,各自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

3)个别幼儿演示测量方法,表达测量结果。

师:请红黄蓝绿四队代表汇报测量结果。用什么工具测量桌面的长边,结果是多少?

4)师幼共同小结: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篇二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1.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2.记录表:标明测量物体、测量工具与数据。

3.幼儿学习资源。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于工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多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要想知道身高、体重(要想测量)就得借助工具。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测量桌子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如;小棍、绳子、手掌、脚步、书本等。(可为幼儿提供幼儿学习资源开拓幼儿思路)

师: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长?咱们可以怎么办?(尺子量)

师:除了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用绳、小棒、铅笔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师:孩子们,我在每一组投放了一份测量工具,请你们商量一下,一名幼儿记录,其他的孩子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桌子。

教师提醒幼儿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好,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测量结果准确?

3.教师示范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强调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用小棒测量时,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线测量,记住总数。

用绳子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做上标记。

4.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运用正确方法进行二次测量。

对运用不同测量工具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分布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测量的次数越多。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篇三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桌子等物体,知道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表达测量结果,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1.测量工具:纸条、绳子、小木棍等;

2.相关的ppt课件、记录表、记录用的铅笔等。

(一)激趣导入,动手尝试

1.电话铃声响起,师以“接电话”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喂,您好!你是喜羊羊呀,你想买跟我们班一样的桌子,哦,等会儿我量好再告诉你!

2.幼儿讨论,自选方法。

师:我们要用什么量?怎么量呢?(老师这里有绳子、纸条还有小木棍,我们用这些工具可以量出桌面的长度吗?)一起来试试吧!边量边想自己是怎么量的。

3.动手尝试,交流方法。

师:刚才你们是怎么量的?(个别提问,口头表述)

4.结合幼儿的.回答,教师用ppt演示要测量的桌面的长边。

师:好,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方法,谁愿意来这里演示一下,你刚才是怎么量的?(幼儿演示)

(二)示范讲解,合作测量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找准起点,做上记号,移动工具,头尾相连,不留空白,不能重叠,一直量到终点。数一数有几个记号。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木棍量桌面的长边,各自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

3)个别幼儿演示测量方法,表达测量结果。

师:请红黄蓝绿四队代表汇报测量结果。用什么工具测量桌面的长边,结果是多少?

4)师幼共同小结: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三)反复实践,发现秘密

1)请幼儿选择另外两种测量工具量桌面的长边,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如果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桌面的长边,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再来试试吧!

2)幼儿操作,记录结果。

3)分享交流,提升小结。

4)师幼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量的次数少,工具短,量的次数多。

四、经验迁移,解决问题

1.打电话回复喜羊羊

师:你好,喜羊羊啊!我们小朋友帮你量好了,用三种不同的工具量结果不一样,我把这三种不同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寄给你自己定吧。

师:这样做出来的桌子会跟我们一样吗?为什么?

幼儿:会一样,因为我们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都告诉喜羊羊啦。

2.师:你们真聪明,现在我考考你们,不用自然物和工具,你能很快测量这个教室从门口到对面墙脚的长度吗?(启发幼儿用跨步和用手连接等方法)

3.幼儿在游戏中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篇四

1.知道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材料准备:

吸管,稻草,绒条,笔,围巾图片(红色围巾和粉色围巾),记录表。

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

(一)教师以“买围巾”为话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用自然物“吸管”来可以测量围巾的长度。

1.师:我想买一条围巾的长度是“5个吸管一样长”的围巾。你们猜猜看哪条围巾可能是老师想买的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2.师: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引导幼儿说出“量一量”)

3.小结:我们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

(三)师幼讨论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2.师幼讨论,请个别幼儿示范

3.小结:吸管要放在围巾的下面,以围巾的一头“对齐”(对齐就是要让吸管的最边上要跟围巾的最边上在同一条直线上)

(1)提出操作要求:小声讨论;听到音乐声停下手中的材料。

(2)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正确测量的方法并指导幼儿借助笔做记号。

(四)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1.提问: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每次测量时头尾没有衔接好,有的空了很长,有的重叠在一起了。

3.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帮助幼儿直观感知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先从围巾的一头对齐开始量,量一次后在吸管的后面用铅笔做个记号,移动吸管从记号开始接着往下量,注意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一直量到最后,量完了最后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二、教师出示吸管、绒条、稻草作为测量工具,正确的测量同一条围巾,并用数字记录结果。

(一)教师出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除了带吸管来测量围巾,还带来了别的东西来(出示吸管、绒条、稻草等测量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帮老师量一量这条围巾的长度,用上我们刚才学的测量方法准确地测量。

2.介绍记录表。

(二)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并学会用数字记录。

1.提出操作要求:

(1)先用一种测量工具测量,测量完记录,再用另一种工具测量记录;

(2)听到音乐停止操作,坐回座位上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测量工具的长度与测量数字的关系。

引导语:小朋友们刚才测量时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1.引导幼儿观察并分享交流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结:原来我们测量的围巾长度是一样的,只是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所以结果不同,长度越长,量的次数少,长度越短,量的次数多。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自然测量来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很多种物品来测量,小朋友们都学会测量和记录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测量的,我们就可以用今天学的测量方法来解决问题。

【评析:通过学习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把测量经验延伸到生活中去。】

师:老师会把围巾放在益智区,小朋友们试一试还可以用什么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的结果。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篇五

科学的需要。因此,及时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引

导他们积累科学经验,指导其学会一定的科学方法,将使幼儿的科学素质得到早期培养,

有益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活动设计意在让幼儿探索、操作,感知、理解物体的弹

性;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弹性的用途,并会运用所获得的科学经验进行发明创造,培养

创新意识,达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最根本目的。

二、活动目的:

1、愿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拓展思维,有一定的创新。

2、在探索、发明、制作、操作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对物体弹性的用途。

3、通过幼儿,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准备:

1、弹性玩具若干。

2、有弹性和无弹性的物品若干。

3、幼儿制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谈话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好玩的玩具,每样玩具,都有一

个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发现它们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压一压、拉一拉、

捏一捏或者用脚跳一跳等等。玩的时候要小心,别把玩具弄坏了。”

2、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3、教师巡回观察,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启发幼儿发现“物体有弹性”的秘密。

4、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及发现,了解物体弹性的基本特征。

老师边操作,边引导幼儿小结:“我们玩的东西很有趣,它们都有弹性。我们用力拉它

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二、再次探索并对物品分类,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分组投放有弹性与无弹性的物品。

2、幼儿自由探索。

3、请幼儿把有弹性的与无弹性的物品分类。

三、游戏:找一找,想一想。(联系生活了解弹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谁身上有弹性的东西最多。

2、找一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有弹性,看谁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儿园、家里及其他地方,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四、引导幼儿讨论:

1、如果所有的物体都没有弹性将会怎么样?

2、怎样利用物体的弹性发明一种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我们也来动动脑筋,想一想,发明一件有弹性

的用品或玩具。”给幼儿介绍材料名称。

2、鼓励幼儿先想想准备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先和好朋友说说。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绍自己的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篇六

1.让孩子感受即使不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我们用身体也可以进行测量。初步学习用手、脚印测量的方法。

2.了解手尺的概念,基本掌握手尺的度量单位“拃”。

绘本课件、记录纸、笔、测量关联的物品。

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豆豆的故事。 看课件,引导孩子认识、使用身体尺。

环节一:认识手尺,学习用“拃”进行测量

1.妈妈是用什么尺子给豆豆量尺寸,做裙子的?

2.了解手尺概念,学习手尺测量方法。

3.请小朋友也试试用自己的小手做一把手尺,学说手尺的度量单位“拃”,同伴之间相互比较手尺的大小。

4.操作:现在请你用手尺量一量自己的手臂吧!

6.小结:因为手尺大小不同,所以量出的尺寸也不同。

环节二:学习用脚印进行测量

1.谁能帮豆豆想想还可以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分量量大衣柜?

2.谁来说说怎样用脚印测量?

3.练兵:请你在自己的位置上练一练,用脚印测量的本领。

5.集体

小结:因为脚印大小不同,所以量出的尺寸也不同。

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手尺和脚印进行测量,现在我们用新学到的本领量量自己的小椅子,然后记录在表格上。

2.介绍记录表及记录表的填写方法。

展示部分小朋友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在课后尝试用手尺和脚印测量其它物品。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篇七

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初步懂得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铅笔、长条积木、吸管、纸条等)、笔、记录表、黑板、粉笔、抹布等。

1、幼儿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归纳、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

2、幼儿用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1)幼儿尝试用铅笔测量并在表(一)做记录。

(2)请全班幼儿展示记录表,集体验证测量结果。

(3)引导幼儿感知同种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次数多的较长,次数少的较短。

3、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度。

(1)幼儿尝试选择三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在表(二)做记录。

(2)引导幼儿探索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4、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教室周围的物品。

(1)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测量工具?

(2)引导幼儿互相合作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在表(三)。

1、本活动操作的材料大部分是现成的,有的是和幼儿一起准备的,随手可得的,适合日常教学。

2、创设幼儿操作探索的环境,引发幼儿大胆参与尝试。活动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通过操作实践,由浅入深,环环紧扣。让幼儿尝试测量,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或宽,并做记录——不同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并做记录——自选工具测量自选的物体。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到最后大部分的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获得了有关自然测量的经验,通过测量、记录比较明白了测量工具与测量对象的关系。

3、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在活动中的材料有:铅笔、纸条、吸管、长条积塑、绳、小棒、纸筒等等,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看、想、说、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幼儿在测量时都忘记了地板是脏的,有的跪着量,有的趴着量,看着他们那么专心的样子,我都不忍心一直提醒他们要蹲着量。

4、教师还是紧张语速较快,测量方法讲得不够清楚,第一次测量时对幼儿提的问题给予了回避,教师不能灵活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语言还是不够简练,说的话还是比较多。

“自然测量”这个活动,是2006年xx市幼儿园“教坛新秀” 张秋云老师在参加评比中组织的集中教育活动。教材选自大班科学领域。该活动以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幼儿园环境中的自然物品作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操作材料互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该活动有许多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归纳起来有四点:

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知道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吸管,稻草,绒条,笔,围巾图片(红色围巾和粉色围巾),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

(一)教师以“买围巾”为话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用自然物“吸管”来可以测量围巾的长度。

1、师:我想买一条围巾的长度是“5个吸管一样长”的围巾。你们猜猜看哪条围巾可能是老师想买的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2、师: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引导幼儿说出“量一量”)

3、小结:我们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

(三)师幼讨论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2、师幼讨论,请个别幼儿示范

3、小结:吸管要放在围巾的下面,以围巾的一头“对齐”(对齐就是要让吸管的最边上要跟围巾的最边上在同一条直线上)

(1)提出操作要求:小声讨论;听到音乐声停下手中的材料。

(2)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正确测量的方法并指导幼儿借助笔做记号。

(四)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1、提问: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每次测量时头尾没有衔接好,有的空了很长,有的重叠在一起了。

3、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帮助幼儿直观感知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先从围巾的一头对齐开始量,量一次后在吸管的后面用铅笔做个记号,移动吸管从记号开始接着往下量,注意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一直量到最后,量完了最后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二、教师出示吸管、绒条、稻草作为测量工具,正确的测量同一条围巾,并用数字记录结果。

(一)教师出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除了带吸管来测量围巾,还带来了别的东西来(出示吸管、绒条、稻草等测量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帮老师量一量这条围巾的长度,用上我们刚才学的测量方法准确地测量。

2、介绍记录表。

(二)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并学会用数字记录。

1、提出操作要求:

(1)先用一种测量工具测量,测量完记录,再用另一种工具测量记录;

(2)听到音乐停止操作,坐回座位上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测量工具的长度与测量数字的关系。

引导语:小朋友们刚才测量时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1、引导幼儿观察并分享交流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结:原来我们测量的围巾长度是一样的,只是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所以结果不同,长度越长,量的次数少,长度越短,量的次数多。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自然测量来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很多种物品来测量,小朋友们都学会测量和记录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测量的,我们就可以用今天学的测量方法来解决问题。

?评析:通过学习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把测量经验延伸到生活中去。】

活动延伸:

师:老师会把围巾放在益智区,小朋友们试一试还可以用什么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的结果。

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下面就针对本次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谈谈感受: